【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检测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苏教版高二必修学案设计)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苏教版高二必修学案设计)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苏教版高二必修学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写作背景,学习其《水龙吟登建康》和《菩萨蛮书江西》2、鉴赏词作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

3、辛词或沉郁或豪放的风格。

教学重点领会词作大意,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词作的学习,理解词人浓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复备栏一、导入新课读梁衡《把栏杆拍遍》两个段落,简单了解辛弃疾。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山,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的表白。

二、词作的背景:(学生可读注解1)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侵入江西,隆祐太后从洪州(今江西南昌)沿赣江南逃,先乘船逃至造口,后转陆路流亡到赣州。

当时,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

40年后,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来到这惨烈史实的见证地,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写下此词。

三、研讨词作:1、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2、细部研讨①翻译“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说说词人的情感。

明确:此二句直书其事,抓住当时无数逃难者经此而流入清江的家国之泪,表达对国难的感慨和对人民的同情。

②如何理解“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明确:可以多样的理解。

重点抓住“长安”的婉曲称指以及无数山的双重内涵(一为国土,二为阻挠),从而理解词人的情感。

③说说下阕的手法以及所作者表达的情感。

明确:手法-双关或象征手法。

青山既是实景,又暗喻抗金的阻力。

表达词人和广大爱国者对抗金恢复的坚定意志。

同样,“鹧鸪”也是双关手法和象征手法的联用。

学生可以参看注解,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小结:重点评述本词沉郁的情感特征。

三、研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翻译梳理全词大意。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的“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主题单元设计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的“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主题单元设计

所需课时 课内 1 课时+课外 1 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
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辛弃疾词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
诵比赛,并设计一次博文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
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词,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感悟辛弃疾坚韧、孤高的灵魂。
5.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
来吗?
本 专 题 问 题 设 2.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3.这四首词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意象,是什么?
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
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
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
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
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
教学评价 (列举本 专 题 中 要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评 价 的 学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 习 要 素 和 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所 使 用 的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评价工具 或方法) 专题二 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 1 课时+课外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 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整合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整合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小令何谓“小令”?词是配“燕乐”的,在“燕乐”中,“令”是“曲破"中的节奏明快的一截,如果尤为明快精炼,就是“小令"了。

小令是词中的前辈。

因为在小令盛行的五代时期,还没有慢词。

最早的小令可上溯至隋炀帝时代的《河传》,可见小令的源起便是词的源起。

小令有齐句、有长短句。

在唐代,跟五言绝句相类的小令是很多的,但随着词的发展,长短句独领风骚了,以至于后来便把词称为“长短句”了。

古诗的抒情方式一、理论讲解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抒情诗,它抒情性极强。

钱钟书用“中国抒情诗早熟”来评价古典诗词.那么,古代诗人在诗词中是如何抒情的呢?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是主要方式。

(一)直接抒情它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也常用这种方法。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凸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李煜词的最大特点是纯真,直抒胸臆,总是带着“养尊处优”而来的阅历浅显的、缺少理性的、多情气质的率真之情。

这主要表现在他前期的词作中;而亡国以后,他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内心难以排解的悔恨和巨大悲痛,如泣如诉,像是向人敞开心扉,直接进行情感交流.(二)间接抒情具体情况见下表:就一首诗词而言,往往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如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全词表达的是一种悲秋怀人的情感。

上片即景生情,从景物中引出愁思。

下片怀人,细雨惊梦,彻夜吹笙,盘旋曲折。

直到结尾才引满而发,直笔言情。

该词景语与情语相生。

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来说,掌握诗人们的抒情方式极为重要。

因为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理解并体悟诗的思想感情.对此,最主要的是抓诗词中的“情语”,即直接交待情感的词或句,如李璟《浣溪沙》中“愁”、“憔悴"、“恨”等均属“情语",它们是解读诗词的钥匙。

苏教版选修《“龙腾虎掷”稼轩词》教案及练习

苏教版选修《“龙腾虎掷”稼轩词》教案及练习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峣、铅山一带。

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明世。

其《稼轩词》存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两宋。

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稼轩词向来被人称为「英雄之词」。

这些词主要表现了词人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他时常回忆起少年时突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的英雄事迹。

如《鹧鸪天》上片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

」辛词还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心情。

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词中通过看吴钩宝剑,拍遍栏杆的典型动作,生动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心情。

辛弃疾这类「英雄之词」,大都使气岑才而作,情感激昂悲壮,风格沉郁雄放。

此外,辛弃疾也有一些写乡村景物和田园情趣的词:《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十二专题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十二专题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Word版含解析.doc

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①相媚好②,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①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②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内容赏析】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常识·速览][识作者]最丰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绍兴三十一年(1161)聚众两千参加抗金义军,次年归南宋,历任建康通判、滁州知州及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他一贯热爱祖国,反对投降,渴望走上前线,抗击金人,但却遭到统治集团的残酷打击,被迫闲居近二十年。

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丰产的著名词人,传世之作六百余首。

内容以抗战词、农村词、爱情词、闲适词居多,形式有小令、中调、长调各体,风格兼豪放、婉约之长,成就极高,影响深远。

有《稼轩长短句》,今人又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探背景]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准备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如入无人之境。

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损失极其惨重。

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

作者路过造口,触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

高二下学期语文“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导学案苏教版

高二下学期语文“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导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导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心境。

【重点难点】1.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式2.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体会词人寄托的情感。

【知识链接】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

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踊跃办法,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冲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宁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那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军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增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用,并受到主和派的冲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忿,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很多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出名。

但部份作品也流露出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学习探讨】一、课前自译:朗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并口头翻译。

二、问题探讨: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1.《水龙吟》上片描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牵动了作者如何的心绪?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2.《水龙吟》的下片与上片相较,词的下片描述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作者写这些历史人物有什么用意呢?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粗略桓温——叹光阴流逝既不肯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肯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水龙吟》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水龙吟》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水龙吟》四步教学法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年级
组别
高二语文备课组
审阅(备课组长)
审阅(学科校长)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课题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水龙吟》
课型
新授课
课标
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辛弃疾词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了解辛弃疾词的杰出成就。




知识与技能
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
重点
通过关键词句,感悟秦观的婉约词风和苦闷孤寂的情感。
教学
难点
体会诗歌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寓意巧妙的艺术特色。

【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龙腾虎掷稼轩词”(学生用)

【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龙腾虎掷稼轩词”(学生用)

高二语文导学案——“龙腾虎掷稼轩词”命制人:时间:2015年3月5日【学习目标】1.积累辛词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意象、典故和脍炙人口的名句,感受辛弃疾独创的审美意境。

2.以景析情,借助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揣摩,来体会诗人借此传达的文人情怀和人生感悟,并感受辛词豪放与婉约并存的的瑰丽风格。

3.通过比较阅读南宋爱国诗人的诗词,来体会以辛弃疾为代表的南宋独特的悲情英雄的文人气质。

【知识链接】1.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他一生分为三个时期:起义南归时期、辗转任职时期、被贬赋闲反复起用时期。

一生留有诗词二百多首,其中诗作一百二十多首,其余为词。

这些词大多是他两度退休、二十年隐居闲散的生活中所写,这段时间是他政治生活最苦闷、最烦恼的时候,也是最能体现他精神内核的时期。

其词多反映民族、国家的重大题材,作品中充满奋发激越的积极进取精神,反应人民意愿和苦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其诗词风格刚柔并济、不拘一格,时而妩媚婉约如花间体、易安体,时而豪放风流如东坡体、白乐天体。

他善于独创生动的形象,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丰富的想象;善用比兴的手法、运用大量的典故,托古喻今。

他的词作语言通俗易懂,又不失艺术性、创造性。

2.辛弃疾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

于是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

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

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也体现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

其词读来令男子汉血气上涌、慷慨落泪,也会令人对人生深刻体悟,凄迷神伤。

请阅读梁衡《把栏杆拍遍》,进一步了解辛弃疾其人其词。

【文本研读】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从词的内容看,宋代元宵夜有何特点?2.梁启超以为最后四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高中语文 第十二专题《“龙腾虎掷”稼轩词》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第十二专题《“龙腾虎掷”稼轩词》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龙腾虎掷”稼轩词》【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2.把握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教学过程】一、解题:菩萨蛮:词牌名。

书:写。

写在江西造口壁的一首词。

造口:南渡之处,虏人追隆右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词。

【写作背景】: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

”清江即赣江。

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这首词正是词人在此时书于造口壁的。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

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

”。

实际上敌人追太后接近造口,太后等穿上难民的衣服,混杂在逃难的难民中得以脱身。

二、自由朗读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要用心体味,带着感情去读。

揣摩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1)找出直接体现词人内心情感的诗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诗人的情感:愁!(2)理解这句诗“愁”的含义呢?1、“鹧鸪声”明确:想报效国家,但实现不了这报国之路。

一种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愁。

-------这就是他对自己无法报国的忧愤之情!2、家国之愁,忧国忧民①“中间多少行人泪”: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

②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用典“望长安”表达了作者怀念中原故土之情;而重山阻隔,表达了故园难回的义愤之情:忠愤之情。

明确:北宋都城:汴京。

收复故都,收复失地,恢复民族尊严。

无数青山的阻碍。

面对眼下所见证的悲惨史实,想到当立脚点南宋王朝的政治现实,凝望汴京,追思北宋,怀念中原故土,但如今,长安只能引颈以望,而且远望不到了!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住了视线,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途!“望”“可怜”两个词写出了无限的忠诚,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感愤!(3)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明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数山”可以遮住人们眺望故国的视野,但却不能阻挡日夜东流的江水。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市,犹如星海,吸引了满城仕女,衣香鬓影,喧阗不 绝,正
是光、色、声组成的繁华热闹的世界。可 是就 有人 不慕 繁华,独立于喧哗热闹之外的“灯火 阑珊 处”。这 不是 自伤幽独,而是一种高洁品性的 体现:在 人们趋奉 竞进 之际,耐得冷落,耐得清淡,耐 得寂 寞。这是辛弃疾 屡 遭排斥后,借元夕所见以自述怀抱,托意甚高。
四、名句默写 可怜无数山 。 ①西北望长安,______________ 青山遮不住 ②___________________ ,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登临意 。 栏干拍遍 ,无人会,___________ ③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④_____________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⑤___________________
婉约词的名篇。
(2)“鹧鸪”在古诗文中的意象 鹧鸪,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珍禽,形 似 母鸡,头如鹌鹑,背 腹部有黑白两色相杂,脚黄色。其鸣极似“行不得也么哥”,因 而成为迁客骚人所歌咏的对象。鹧鸪作为一 种意象,在 送别 诗中经常见到,借以渲染和烘托离愁别绪。如 唐 代张籍的《 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副词,又 ①更 吹落,星如雨 ___________________ . 动词,改变 ②贤者更 礼,不肖者拘焉 ___________________ . (2)更 动词,经过,经历 ③欲通使,道必更 匈奴中 ___________________ . 副词,再 ④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 ___________________ .
满郁愤之气。此词为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 名的 一篇,艺术上
也渐趋成熟境地;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 建康,江苏南京古称。赏心亭,据《景定 建 康 志》:赏心 亭位于建康水门城上,下临秦淮河,尽观览之胜。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精品教案_0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精品教案_0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对比手法和叠句使用。

2、体会构思的巧妙,生动真切。

3、体会作者浓墨重彩的“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词意及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宋词的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对比手法和叠句使用。

2、体会作者浓墨重彩的“愁”。

【教学难点】体会构思的巧妙,生动真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写作背景导入: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落职,一直闲居十年。

《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

二、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

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

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三、探究词文含义: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提示: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

新解: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

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

因而理解为闲愁或做作的愁,是不恰当的。

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提示: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导学案二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导学案二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二》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

【使用说明】1.同学们认真预习《唐诗宋词选读》中的《青玉案》,可以借助《非常学案》,熟悉诗词内容。

2.认真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做好重点、难点、疑点标记,准备讨论。

3.小组讨论课堂过程中的题目,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4.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完善落实好导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和品读,感受本词的语言美,形象美,场景美以及词人的人格美。

2、通过品读和鉴赏,明确本词重要写法:反衬。

3、体悟结尾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和品读,感受本词的语言美,形象美,场景美以及词人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体悟结尾句的深刻含义。

【预习案】----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你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课前探究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青玉案元夕》,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词作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通宵欢乐、热闹非凡的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了观灯女子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

但这一切仅仅是陪衬而已。

作者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才是作品的主角。

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些笑语盈盈的女子,是衬托“那人”的孤独寂寞。

全篇反衬手法的使用,可谓别具一格。

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倘若没有“那人”,一切的存在便失去意义。

梁启超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

”其实,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有着作者自身的影子,或者说这简直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于是理解、品味词中千古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写法便是学习的主要目标。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12】“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课件(3份,含答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12】“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课件(3份,含答案)

1.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成就, 以及对后世中国文学 的影响。 2.初步体会辛弃疾词以豪放为主导的繁富风格。 3.鉴赏辛) 这首词借山水表达了词人沉痛、激愤、忧愁等多种感情,含 蓄委婉,跌宕起伏,呈现出 “抑——扬——抑”的情感波折。学 习时,可反复诵读作品,体会作品一波三折、沉郁顿挫的情感脉 络。全词构思十分精巧,无论情思如何转折变化,始终不离眼前 的“水”与“山”这两个意象。可思考词人是如何从山、水意象 中表现出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沉的爱国情感的。
一、字音识记 1.鹧 鸪(zh è ) . 3.玉簪 ( zān ) . 5.鲈 鱼( l ú) . 7.倩 何人( q ìn ɡ ) . 2.遥岑 ( cén ) .
ì) 4.螺髻 ( j .
6.堪鲙 ( ku ài) . 8.揾 英雄泪( w èn ) .
二、词语释义 1.可怜 无数山:可惜 .. 2.毕竟 东流去:终归 .. 3.江晚正愁余 : 使我愁苦 .. 4.遥岑 远目: 远处的小山 ..
2.善于通过具体景物烘托复杂的内心感受 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 体察细腻,感受 深刻,构思新颖,饶有意味。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 的视线, 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 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祖国分裂成南北两 半,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重点揣摩
三、名句背诵 1.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 2.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3.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 江南游子 。 5.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6.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 树犹如此 ! 7.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 揾英雄泪 ?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失群的孤雁 5.断鸿 声里: .. 客游江南的人,此处指作者自己 6.江南游子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专题检测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cén)悲怆.(chuànɡ)玉簪.(zān) 怙恶不悛.(quān)B.讳.言(huì) 螺髻.(jí)蓓蕾.(lěi) 不容置喙.(huì)C.菁.华(jīnɡ) 口讷.(nè)堪鲙.(huì) 信手拈.来(niǎn)D.揾.泪(wèn) 骁.勇(xiāo)笑靥.(yàn) 蓦.然回首(mî)答案 A解析B项“髻”读jì;C项“鲙”读kuài,“拈”读niān;D项“靥”读yè。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B.毕竟..东流去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C.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D.众里寻他千百度.度:遍答案 B解析毕竟:终归。

3.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

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答案 B解析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4.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辛弃疾那为国而萌生的满腔忠愤之情?答案示例:桃花潭中的千尺深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李白因好友汪伦而萌生的依依惜别之情?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苏轼因远方的弟弟子由而萌生的浓浓思念之情?5.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句子。

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答案示例: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听边塞清角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让离愁别绪把江心的一轮秋月漂白解析要求是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

不必拘泥于原诗句的形式,关键是“语意连贯”。

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你是怎么理解这三种境界的?请分别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界,要志存高远。

做学问成大事者,首先要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境界为求学与奋斗之境界,要坚韧勤奋。

对事业、对理想,要执著追求,忘我奋斗,为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

第三境界是求学与收获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逐渐成熟,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达到最后的成功。

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5)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8)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二、阅读鉴赏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简析“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的含意。

答案揶揄沙鸥是诙谐,更是自嘲。

岁月滞留,壮志未酬,化为烟雨一般无际的愁思。

这里对沙鸥的“笑”,其实是作者感情的挣扎,而非心灵的解脱。

(2)简析本词的抒情特色。

答案①拟人。

比喻写景,更显生动而富有气势,青山想向高人倾诉,如万马奔腾,接连而来。

②融情入景,以烟雨之景,表达自己内心的怅惘。

③诙谐幽默中蕴含愤懑,“拍手笑沙鸥”,“笑”中有词人愁,英雄泪。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首句“醉里且贪欢笑”中的“欢笑”前加一“且”字,其好处是什么?答案“且”有“暂且”之意,暂且欢笑,实则流露出“欢笑”背后的愁苦。

(2)试分析其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一句。

答案辛词中这两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过着退隐生活。

壮志难酬,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

古书中的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

”对照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啊!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3)全词三见“醉”字,这“醉”中隐含着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答案显然是借酒浇愁,醉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辛酸和无奈。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①相媚好②,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①吴音:此处指江西上饶一带的口音,这里古属吴国。

②媚好:绵软好听。

(1)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老少五口之家的乡村生活图画:溪边茅屋,老夫妻亲密醉语,三小儿劳作休闲,一派和谐、恬淡、悠闲、自然的生活情态。

表现了作者对纯真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追求野趣的审美品味。

(2)现代学者俞平伯先生评此词,认为它极“客观”。

请结合作品谈谈它是如何表现这种“客观”的。

答案“客观”即真实。

这首词的“真实”表现在:人物的行为状态符合年龄特点,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

老人饮酒私语,孩子劳动干活。

尤其是孩子的行为,符合生活分工的实际情况。

大儿子是家中主要劳力,干些力气活;二儿子做些辅助性的事,如修补编织;小儿子只知玩耍,甚至边吃边玩。

这些细节描写细腻、亲切,以白描手法写出,客观真实。

(3)后世读者普遍认为这首词最为出色、传神的描写,当属“相媚好”、“无赖”两笔,请结合作品分析这两处描写的妙处。

答案“相媚好”是写老夫妻喝了酒窃窃私语的醉态。

“媚”本来不用于老年人,现将其用来表现老夫妻说家常的情态,更显亲切、清新、自然。

“无赖”是写小儿子卧在溪头的姿态。

“无赖”本来带有贬义色彩,现指小孩子调皮、不干正事,正显示了一种亲昵的感情。

这两处描写,将人物立体化,在塑造形象上有栩栩如生的效果。

三、体验高考11.(2013·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答案(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炼字、风格和虚实手法。

(1)“嫩”字,是词人穿上了用白苎织成的布做成的新袍时对初秋天气凉意总结的一个形容词。

这个字形象可感地表现出初秋的轻微、新鲜和清爽。

(2)词在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二派。

辛词是豪放派的代表。

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

这里选用的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词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

词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词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词人主观想象得到的。

例如词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写词人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写实;最后两句是词人想象的,属于虚写。

12.(2013·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答案(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意象的含义,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1)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

“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

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

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

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长恨复长恨”。

“听我楚狂声”用楚狂接舆的典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