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DOC)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DOC)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DOC)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个人或以上的信息传受过程。

如交谈,书信,小组讨论,大会演讲等。

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在学校,公司,工厂,机关,军队,党派,群众团体等内部的传播,不都是自上而下的,可具有不同模式,纵式或横式,要注意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传播不通的局面。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信息等。

第四章语言交际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

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

汉族不仅注重长幼顺序,而且对于是父系、母系或婚系亦十分重视。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书报告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书报告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书报告《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是胡文仲教授于1998在北京编写的。

胡文仲,1935 年生于天津,祖籍江苏。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外国文学》主编。

早在80年代初期胡文仲就开始对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在国外的生活学习使他更加明白了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重要性。

回国后他也多次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但随着更多的学习和研究,胡文仲发现目前我国的研究一般性的探讨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研究比较少,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际方面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

因此,他开始编写《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例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读者普及跨文化知识和理论,作为他们研究跨文化交际学的入门向导。

首先,对本书进行简单的概括介绍。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共有十二章,被作者概括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二章)主要是为跨文化交际进行定义及对跨文化研究的不同理解,并对跨文化交际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史及其成就做了详尽的描述。

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四章)是作者对文化和交际的定义,特征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第五章至第九章)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被作者依次分为了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经营管理;在这几章中,胡文仲教授对每一个过程的作用和特征都通过举例做了说明。

第四部分(第十章)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容---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个部分,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

因此,作者就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价值观的特点、有关价值观的研究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第五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的内容为提高跨文化意识,也就是教人们如何在实践中应对跨文化的有关问题。

案例一:周末,我会陪同我的学生Dana一起练习口语,她是来自哈萨克斯坦并且现在英国留学的19岁姑娘,由于父母生意的关系在乌鲁木齐居住。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的读后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的读后感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的读后感篇一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的读后感最近读了胡文仲老师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哎呀妈呀,真的给我带来了好多思考和感悟!一开始,我心里还犯嘀咕,这书能有意思吗?结果一读起来,就根本停不下来!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全新认知大门。

书里讲的那些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真的是太精彩啦!比如说,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时间观念的差异,这让我想到我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和一个外国朋友约好出去玩,我早早地就到了,结果人家慢悠悠地晚了好久,当时我可生气啦,觉得这人咋这么不靠谱!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也许在人家的文化里,时间观念就是和咱们不一样呢!还有啊,关于语言交流中的误解,那也是常有的事儿。

有时候咱们觉得很正常的一句话,在别的文化里可能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这让我不禁想问,那到底有没有一种完美的跨文化交流方式呢?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毕竟文化的差异那么大,想要完全理解和适应,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不过我觉得吧,虽然跨文化交流有困难,但也正是这种差异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啊!要是大家都一样,那多无聊呀!就像吃菜,天天都吃一种,不得腻死?不同的文化就像不同的菜系,各有各的味道。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在跨文化交流方面可能还是个“小白”,但至少我有了更多的意识和兴趣去探索这个神奇的领域。

也许未来我还会在这方面碰到更多的难题,但我不怕,谁让咱有一颗好奇的心呢!篇二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的读后感嘿,朋友们!我刚读完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感觉,真是五味杂陈啊!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还琢磨着:“这能有多难理解?”可越往后读,越发现自己简直就是在跨文化的海洋里“扑腾”,晕头转向的。

书中提到的各种文化差异,真让我大开眼界!就拿礼仪来说吧,咱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吃了吗?”,可在有些国家,人家可能觉得这问题莫名其妙。

我就想啊,那到底怎样的问候才是全球通用又不失礼貌的呢?难道要创造一种新的“世界问候语”?还有啊,不同文化对于颜色的理解也大不相同。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重点知识点)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重点知识点)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第一章:两个重要概念:文化(culture),交际(communicate):1.不同的文化定义(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综上: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

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特性: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与传播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

交际就是传播,主要指人际间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和沟通活动3.传播与跨文化交际传播:普通的存在的现象;动态行为;信息的流动过程。

含义:人们应用符号并借助媒介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活动;通过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活动。

人类传播的发展:信息符号传播:有限的声音、体语符号、其它符号、实物口语传播:口语产生后进行的传播活动;新闻、历史、文学、传说、神话等混在一起文学传播:象形文字【古埃及纸草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苏美尔人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媒介传播: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网络、数字化】传播类型:非人类传播与人类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模式:是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

理论的简化形式,可以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传播中的障碍:主要来自社会系统,即不同文化传统和背景导致的传播沟通障碍。

有语言障碍、非语言障碍、心理障碍、理念障碍跨文化交际伴随人类产生发生出现;不同民族相互接触与融洽的结果;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含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范围:除国别文化研究外,还应对地区、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层面:不同民族、国家主流文化间的跨文化交际;亚文化间的跨文化交际;地区文化间的跨文化交际;小群体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文化的复杂性影响跨文化研究;文化涵盖历史与现实、实物与制度及观念、稳定性与能动性、群体特点与地区及个体差异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第二章:文化感知与价值观一、文化感知感知1、感觉:感官对刺激对象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最简单的心理过程2、知觉:根据感觉所获信息作出的心理反应。

跨文化交际概论

跨文化交际概论

跨文化交际概论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交际和语言(一)文化的定义1.文化“文化”这个词古已有之,但它的含义与现代的理解不一样,指与“武力”相对的文德教化。

如汉代刘向《说苑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

”又如晋代束广微《补亡诗由仪》:“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文选》李善注:“言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以外远也。

”后来“文化”一词被日语借入,到近代又被日语用来作为英语culture的对译词。

再后来“文化“作为日语借词又被现代汉语吸收,于是“文化”就同英语的culture有了直接的词源关系,并衍生出“文明”、“教育”等含义。

文化属于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人性具有的共性就使得人们能共享这些财富。

然而正如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固然相通,但“习相远”导致了文化的差异。

因此,克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障碍就显得很重要,这意味着在达到有效交际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别人的文化。

在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中,“文化”一词通常指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全部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的产品。

就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而言,它的意义是明确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专家们给的定义却五花八门。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曾搜罗并列举了西方近现代160多位学者对“文化”所下的不同定义,并从下定义的方法角度进行了分类和研究。

在众多的关于文化的定义中,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和马林索夫斯基两人的定义比较受人推崇。

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符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看作一种具有满足人类某种生存需要的功能的“社会制度”,是“一群利用物质工具而固定生活于某一环境中的人们所推行的一套有组织的风俗与活动的体系。

”前者着眼于文化的整合性和精神性,后者着眼于文化的功能性和制度性。

着眼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另外两位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或许更准确,更直接。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

跨文化交际概论各章节内容要点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1、关于文化的内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

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

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一)语言是交际工具1、交际媒介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

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跨文化交际概论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概论第一章
Wenky
目的
学习跨文化交际理论和知识的目的在于培 养跨文化交际者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共生的时 代背景下的跨文化正确意识和国际视野,培养和 接受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意识,树立民族、种族和 文化平等的观念,克服刻板印象、文化偏见、文 化中心主义的消极影响,形成对文化差异的敏感、 开放、宽容、尊重的心态,掌握处理文化差异和 文化冲突的正确方法。
跨文化交际
Wenky
目录
1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性质合作用
3 群己关系
我是谁 我和我们 自己人和别人
5 人与时空的关系
2 文化和多元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海纳百川
4 平等与性别
你知道我是谁吗 “他”和“她”
交际与文化
06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性质合作用
文化碰撞
08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Wenky
跨文化交 际的作用
加速国家、民间政治、经济、文化、科 技等方面的交流,避免交往间的摩擦。保证 跨文化交际的双方不会受到伤害。
敞开胸怀、拉近不同文化者之间的时空 距离,展示自己并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价 值现。思维方式,交际礼仪、社会规范、语 用规则,减少跨文就是对自身文化 的理解、认识、梳理,以 及在了解他国文化,熟悉国 际规则和文化规范的基础 上,构建中国国家形象,讲 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的 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Wenky
文化自信
10
目录
07
09
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 不言而喻 说不出的文化
文化适应
人在他乡 入乡随俗
01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Wenky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 “跨文化交际”,也叫“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题库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题库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题库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题库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学科。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技能。

考研题库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工具,下面将介绍一些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题库的相关内容。

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意义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它关注的是人们在跨越文化差异的情境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在全球化的时代,人们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一种必备的技能。

它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框架1. 文化差异理论: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文化差异理论研究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包括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等方面。

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2. 语言和交际理论: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

语言和交际理论研究了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和影响。

它探讨了语言的多样性、语言的规范和语用学等问题。

3. 跨文化适应理论:跨文化适应是指个体在跨文化环境中适应和融入的过程。

跨文化适应理论研究了个体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适应策略和心理状态。

它有助于提高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适应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技巧1. 尊重和包容: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包容是最基本的原则。

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不做以自己文化为中心的评价和判断,包容他人的观点和行为。

2. 学习和了解: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历史、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行为。

3. 提高语言能力: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提高语言能力对于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四、跨文化交际的挑战和解决方法1. 文化冲突: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

要解决文化冲突,可以通过增加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机会,加强文化教育和培训,以及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篇一《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嘿,家人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叫《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的书,这一路读下来,感受还真不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结果没想到,越读越上瘾!书里讲的那些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就像一场场精彩的大戏。

比如说吧,不同国家的人对于时间的观念可能完全不一样。

咱们觉得守时很重要,可有些地方的人可能就比较随意。

这让我想起我之前参加的一个国际交流活动,和一个外国朋友约好了时间见面,我早早到了,等得那叫一个心急火燎,结果人家慢悠悠地来了,还一脸无所谓。

当时我可生气了,觉得这人咋这么不靠谱呢?现在想想,也许是文化差异在作祟。

还有啊,饮食习惯的不同也特别有意思。

咱们中国人喜欢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吃饭,讲究分享。

可在有些国家,一人一份,各吃各的。

这能说谁对谁错吗?我觉得不能!不过话说回来,跨文化交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而闹笑话,甚至产生误会。

这让我想起一个事儿,有次我跟一个外国友人聊天,想夸夸他,就说:“你可真胖,看起来有福相!”结果人家脸一下子就拉下来了,我当时还莫名其妙呢,后来才知道,在他们的文化里,说人胖可不是啥好话。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不能总是站在自己的文化角度去看待别人,要多去了解、多去包容。

也许在跨文化交流的路上会有坎坷,会有误解,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开放的心,这条路就能走得越来越好,不是吗?篇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这本《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我这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一开始,我就寻思着,这书能讲出啥花来?不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事儿嘛。

可真读进去了,才发现这里头的学问大了去了!书里提到的那些案例,就跟我身边发生的事儿似的。

比如说,不同国家的礼仪差异,有时候真能让人尴尬得抠出三室一厅!像在咱们国家,见面点点头、握握手,挺正常的。

可在有的国家,见面要拥抱、要亲吻脸颊,我要是不知道,不得吓一跳啊?还有语言表达这一块,也是深有感触。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1、关于文化的内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

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

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一)语言是交际工具1、交际媒介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

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跨文化交际概论

跨文化交际概论

跨文化交际概论第一章1.文化的定义: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理解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语用标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

广义的理解,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即指人类在历史开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特征:1.交际的符号性。

2.民族的选择性。

3.观念的整合性。

4.动态的可变性。

3.信息传播系统构成的七个环节:传播者,编码,信息,通道,接受者,解码,反响。

4.语言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5.跨文化交际: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口语交际。

它包含以下几点: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

3.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口语交际。

4.交际双方进行的是直接的言语交际。

6.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

7.交际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交际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三方面理解:1.有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

在交际过程中,任何性质的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人们交流除了语言符号外,更多的是非语言符号,包括各类行为。

人们的行为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无意识的。

当这些行为一旦被注意到,客观上传递了信息,交际也就发生了。

2.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信息交流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心理活动。

有效的沟通,只有在发出信息的人和接受信息的人共享一个或相似的语码系统时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交际双方使用同一种语言说话。

3.语法规那么和语用规那么。

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某些规那么,除了固定词法句法等语法规那么外,还有具体的文化标准及其制约下的语用规那么。

8.为什么说任何交际都是文化的交流或碰撞?“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两者是相通的。

符号专家将两者的关系概括为:文化是冻结了的交际,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没有交际就难以形成文化,而文化就是在交际中得以存在和开展的。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Geert Hofstede的《文化的后果》、《文化与组织——心灵软件》
正是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第三章
一、文化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文化定义为“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形式,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太不上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
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二、文化的特性
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
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
传播
四、传播的模式
Harold Lasswell提出的5W模式:who /says what/in what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即: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以后的模式在5W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和传播的社会环境,把线性模式改称了环形模式。
20世纪20年代,Kretschmer的《体格与个性》标志着体态语研究的正式开端。
Hall的四部著作:《无声的语言》、《隐藏的维度》、《超越文化》、《生命之舞》,对于非语言交际作了深入的研究,影响巨大。
非语言交际包括:
①体态语: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
②副语言: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一些非语言的声音
第十二章
一、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一词是Oberg于1960年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中首次使用,概括种种跨文化的不适应症状,是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

跨文化交际概论(夏晓娟)

跨文化交际概论(夏晓娟)


二、文化差异与交际失误
1.
词语意义的文化差异与交际失



“文化词汇”
例如:“痛打落水狗”/
“Love me, love my dog.”
“white elephant”/ “白象牌”电池
“dragon”/ “龙”

下面是一篇某学校领导在外籍教师欢迎 会上做的英文致辞,请找出用词不准的 地方: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

6)物质满足的需要
2. 知 识
(1)如何收集信息的知识

① ② ③ ④
观察法(被动) 调研法(主动) 问答法(互动) 自我暴露法(互动) 互惠策略
(2)群体差异的知识

交际的不同群体的差异往往来源于各自的民族中心 主义、偏见、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和刻板印象等。 为了了解这些差异,不仅需要学习,比较简单易行 的方法就是参照别人提供的文化变易尺度来看。 如 Gudykunst (1994) 就提供了一个帮助美国人更
外表形态:如 衣着打扮,体形肤色,周围环境,
气味等
非言语交际的功能



重复
替代 补充 调节 强调 否定
“你的眼睛背叛了你”

掩饰心情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 念
1.定义

在一个具体的交际语境中,交际者 双方认知彼此的多种文化身份、有效地协 商文化含义并得体地施展有效的交际行为 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就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与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就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就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就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 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就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就是指个人的行为, 而就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就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就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就是在我们把她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 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与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与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一、引言跨文化交际学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和相互理解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本文将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理论框架。

二、跨文化交际学的定义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和相互理解。

跨文化交际学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互动的顺利进行。

三、跨文化交际学的重要性1.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跨文化交际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2. 提高跨文化沟通的效果: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规则和习惯,从而提高跨文化沟通的效果。

3. 增进国际合作和发展:跨文化交际学对于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四、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框架1. 文化维度理论: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交际学中的重要理论框架之一,它通过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分类和比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习惯。

2.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认知和理解方式,包括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和理解。

3. 语言和交际行为理论:语言和交际行为理论研究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的符号和意义等。

五、跨文化交际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 语言障碍: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应加强语言学习和提高语言能力。

2.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应加强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 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观念冲突,应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并寻求共同点。

六、结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跨文化环境中的挑战,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读后感篇一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可真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一开始,我心里还犯嘀咕:这书能有多有趣?可能就是一堆枯燥的理论吧。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我错得离谱!这书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意儿。

书里说,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时候大得让人咋舌。

我就想啊,这可不就像咱们去参加化妆舞会,每个人都戴着不同的面具,有着不同的装扮,你得费好大劲儿才能搞清楚谁是谁!也许在我们的文化里,直截了当地表达想法是很正常的事儿,但在别的文化里,可能就得绕几个弯子。

这可真是让人头疼,不是吗?我觉得吧,跨文化交际就像是一场冒险。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准备得妥妥当当,结果一上场还是会出岔子。

比如说,你以为给对方一个热情的拥抱是友好的表示,可人家可能觉得这太过亲密,让他们不自在了。

这能咋办?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想,咱们现在全球化越来越厉害,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在这场文化的大杂烩中游刃有余呢?可能得像个超级英雄一样,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应变能力吧。

不过话说回来,跨文化交际虽然有挑战,但也充满了惊喜啊!当你真正理解了另一种文化,那种感觉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爽得不行!总之,读了这本书,我是又兴奋又纠结。

兴奋的是学到了好多新东西,纠结的是要真正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本领,还得下不少功夫呢!篇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读后感哎呀呀,朋友们,来跟你们唠唠我读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的感受!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在琢磨:这能讲出啥花来?不就是讲讲不同文化的差别嘛。

可谁能想到,我居然被它给“套牢”了!书里提到的那些跨文化交流中的趣事和难题,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比如说,不同国家的人对于时间的观念那叫一个千差万别。

咱们可能觉得准时准点是基本的礼貌,可在有些地方,时间就是那么弹性,没准儿还能悠哉悠哉地迟到一会儿。

这要是不了解,不得闹误会啊?我就在想,跨文化交际是不是就像走钢丝?稍不留神就可能掉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如直接和外国人接触,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等。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如我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郑和下西洋。

L.S.Harms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展⑤跨文化交际。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Marshall Singer认为:①每个人隶属于若干群体,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②即使在同一群体,每个人的态度、价值、信念也会完全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的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

许多学者把E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成人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在美国成立,后改名为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大致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

跨文化交际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

人类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A.L.Kroeber和Clyde 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是论述文化定义的经典之作。

Ruth Benedict的《菊与剑》对日本文化的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许烺光的《美国人与中国人——通向分歧之路》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做了十分全面而透辟的分析。

心理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Richard Brislin《跨文化交往》Geert Hofstede的《文化的后果》、《文化与组织——心灵软件》正是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文化与交际第三章文化的定义和特性一、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把文化定义为“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形式,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太不上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

”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二、文化的特性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一个人的文化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而是取决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

美国人喜欢耸肩,不习惯蹲,认为蹲的姿势不雅;生理现象的外面也会裹着一层文化的外衣,如打喷嚏英美人认为是God bless you犹太人和意大利人喜欢自由地谈论和抱怨他们的疼痛,毫无顾忌地呻吟、呜咽、哭叫文化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关联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文化是核心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①一个民族的历史②一个民族的传统③宗教思想④价值观念⑤社会组织形式⑥风俗习惯⑦政治制度⑧社会发展阶段第四章交际一、交际与传播二、传播的定义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传播。

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三、传播的种类传播人类传播非人类传播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内向传播,一个人的自我交流和自言自语人际传播: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信息传受过程组织传播:在学校、公司、机关团体等内部的传播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四、传播的模式Harold Lasswell提出的5W模式:who /says what/in what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即: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以后的模式在5W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和传播的社会环境,把线性模式改称了环形模式。

五、传播模式和跨文化交际编码和译码是两个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第三部分:跨文化交际的过程第五章语言交际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写照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认为“语言结构部分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

”三、词义与文化与文化关系最密切的是词汇。

有的学者将词汇分为一般词汇和文化词汇,二者的界定有:①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②它与民族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文化的直接反映,有的是间接反映,有的是和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四、语用规则和文化五、交际风格和文化Edward Hall提出了“低语境”和“高语境”;“低语境”是指一切都能靠语言讲清,如美国;“高语境”是指许多意思都包含在语境中,如日本。

学者们通常把归纳法说成是东方(或亚洲)的交际模式,把演绎法说成是西方(或者欧美)的交际模式第六章非语言交际一、非语言交际的界定一切不适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饰、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

20世纪20年代,Kretschmer的《体格与个性》标志着体态语研究的正式开端。

Hall的四部著作:《无声的语言》、《隐藏的维度》、《超越文化》、《生命之舞》,对于非语言交际作了深入的研究,影响巨大。

非语言交际包括:①体态语: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②副语言: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一些非语言的声音③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二、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和作用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语言交际是非连续性的,而非语言交际则是连续不断的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非语言刺激由大脑右半球处理三、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及服饰眼神:①黑人儿童的眼睛常望着地活着其他地方,避免直接看着老师的眼睛②白人儿童听人讲话时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③亚洲的许多国家人们认为讲话时眼睛直视对方是不礼貌的,尤其是下级听上级讲话时④阿拉伯人在讲话时通常是盯着对方的眼睛手势:①美国人在公路旁伸出拇指,希望能搭车②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希望事情能办成功③在穆斯林国家,左右是肮脏的,不能给人拿东西身势:①南欧、中东、拉丁美洲地区人们讲话时动作较多,幅度也大②北欧、英美人动作少,幅度也小③斯里兰卡人表示肯定答复或同意时是微微摇头,表示否定答复或不同意时是使劲儿摇头,表示非常赞同和十分明白时是点头。

面部表情:①美国人的面部表情比亚洲人多,但比拉丁美洲和南欧人少。

②中国人的感情比日本人外露服饰①White tie是最正式的服装,男性需要穿燕尾服或夜礼服,硬领衬衣、黑色套装和白色领带;女性着裸肩袒背的深色长裙②Lounge suit只需穿西装打领带,对颜色没有严格要求;女客人可着套裙③Dress informal则衣着比较随便触摸“接触性文化”和“低接触性文化”①“接触性文化”包括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地中海地区、欧洲及中东的犹太民族、东欧及俄罗斯人、印尼及西班牙血统的民族②“低接触性文化”包括北欧大部、德国、英国和美国、日本人③澳大利亚居于两者之间④泰国这样的佛教国家,孩子的头饰绝对不能抚摸的时间观念Hall将其分为两类:遵守单时制、遵守多时制①单时制:把时间看做一条直线,可以切割成一段一段,强调时间表和实现安排,如北美、北欧、西欧等②多时制:习惯于同时处理几件事情,强调人们的参与和任务的完成,不强调一切都按照时间表,如拉丁美洲、中东等。

③英语国家,约会时绝对不能提前到达,是被认为不礼貌的④在我国,人们通常认为提前赴约是礼貌的对空间的使用①领域性②个人空间和体距Hall将个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③对于拥挤的态度中国人更安于拥挤的情况;英语国家的人对拥挤反感,特别是英国人。

位置安排①最重要的可人安排在主人的右边②如果女主人在场,次重要的可人安排在她的右边第七章社会交往见面语告别恭维与谦虚送礼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对于礼品的价值不像我们那样看重,一般认为礼品包含的意义更重要宴请招待西餐的主菜是鱼或鸡时,配白葡萄酒;主菜是牛肉或羊肉时,配红葡萄酒第八章人际关系一、家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家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和团体比家庭重要得多。

海外华人的宗族观念比大陆的一般人还要强在中国,家庭中纵的关系是首要的,美国则横的关系是首要的二、家庭化的社会关系三、单位——一个家庭式的组织四、关系网——家庭关系的再扩大五、圈内与圈外六、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第九章经营管理第四部分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第十章价值观一、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二、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

①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②交际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们的价值观三、价值观的特点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四、学者们对于价值观的研究Hofstede的《文化的成果》中提出四个衡量价值观的尺度:①个体主义—集体主义②对权力距离的态度③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④男性—女性中国文化小组除了这四个尺度以外,还分离出了“儒家工作动力”第五部分:提高跨文化意识第十一章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一、障碍之一:认识上的误区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二、障碍之二:刻板印象英语:stereotype,即先入为主的印象,往往完全忽视个体区别,而且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刻板印象并非一成不变,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刻板印象可能会随之改变通常人们认为刻板印象和歧视密切相关,刻板印象的下一步就是歧视三、障碍之三:民族中心主义英语:ethnocentrism,即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以自己的是非标准为标准。

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人都有民族中心主义,它是与文化共生的。

第十二章文化休克与跨文化训练一、文化休克“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一词是Oberg于1960年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中首次使用,概括种种跨文化的不适应症状,是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进入异文化的人大致有四种:旅游者;短期出访的商人、政府官员、外交官等;留学生和长期在外工作的人员;移民和政治避难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