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三章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精)

合集下载

《内部审计学》习题参考答案

《内部审计学》习题参考答案

《内部审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习题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中外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和控制是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现代科学技术为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2.说明内部审计与独立性之间的关注。

内部审计的概念和独立性概念是一枚硬币上的正反面,内部审计离不开独立性,离开了独立性的内部工作就不能称之为内部审计。

3.随着受托经济责任的加强,内部审计的对象会发生什么变化?早期的内部审计,只局限于审查会计账目和财务报表,其目的仅仅在于纠正会计差错和揭露弊端。

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经营管理的复杂化和生产经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审计也更加重要。

因此,内部审计的作用,已不局限于审查会计账目和财务报表,而且包括评价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并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4.内部审计的职能通过什么方式得以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是指内部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

内部审计有什么职能,有多少职能,这些都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来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来决定的。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通过内部审计的活动、实现内部审计目标得以发挥的。

二、案例分析题1.分析甲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利弊。

公司的内部审计由总经理领导的体制,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完成评价经理层受拖经济责任的职责。

但是,这种体制能较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作用,内部审计的意见、建议能受到经理层的重视。

2.用内部审计独立性要求说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内部审计独立性要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由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由党委(党组)下设置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工作。

第二章内部审计职业习题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分析说明内部审计机构通过什么方式发挥作用?通过明确内部审计机构领导模式、职责权限、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发挥作用。

审计学练习题答案及解析(第三章)

审计学练习题答案及解析(第三章)

《第三章》一、单选题共25道【题目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 A )。

(A)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发表意见(B)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C)对经济活动及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发表意见(D)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资金变动情况发表意见【题目2】注册会计师担任某审计业务的项目负责人,如果在执业过程中发现自己无法胜任,则应要求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B )。

(A)聘请相关专家(B)改派其他注册会计师(C)终止该审计业务约定(D)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题目3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的要素不包括( E)。

(A)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B)职业道德规范与人力资源(C)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D)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与监控(E)审计报告规范要求【题目4】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下列不能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收费依据的是( A )。

(A)审计结果(B)服务性质(C)工作量大小(D)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题目5】会计师事务所对无法胜任或不能按时完成的审计业务,应该( D )。

(A)减少审计收费(B)转包给其他会计师事务所(C)聘请其他专业人员帮助(D)拒绝接受委托【题目6】下列各项中,既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又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的是( A )。

(A)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B)审计质量控制准则(C)职业道德准则(D)职业后续教育准则【题目7】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核心是( C )。

(A)审阅准则(B)审计质量控制准则(C)审计准则(D)职业后续教育准则【题目8】鉴证业务准则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按照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不应包括( D )。

(A)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B)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C)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D)相关服务准则【题目9】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由( B )负责拟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160《审计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160《审计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审计概论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审计的主体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六)审计的本质构。

第三.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审计机构或人员以独立于被审计因此,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上计”制度,可以说是审计制度的雏形,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

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国外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18年9月7日,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这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正式诞生。

1、产生于英国,又称为英国式审计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美国先实施的,又称为美国式审计3、会计报表审计阶段4、现代审计阶段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勒(三)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1、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审计学(第03章 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

审计学(第03章 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
第三章
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
第一节 审计程序 第二节 审计方法 第三节 函证
第四节 分析程序
第 1页
本章讲解内容
一、审计具体方法
二、审计一般方法 三、审计程序 四、分析程序
第 2页
一、审计具体方法
审计具体方法指审计技术方法,就是为了搜集审计证 据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P83) 审计具体方法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通常称为获取审计 证据的审计程序。(P83)
第 10页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2006年,2010年修订版中没有表达,补充记录于P87)
第二十四条 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下列审计程序获取审计 证据(审计程序的类型): (一)检查记录或文件; (二)检查有形资产; (三)观察; (四)询问; (五)函证; (六)重新计算; (七)重新执行; (八)分析程序。
第 12页
《第2103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2013年)
第八条 内部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时, 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法: (一)审核; (二)观察; (三)监盘; (四)访谈; (五)调查; (六)函证; (七)计算; (八)分析程序。
第 13页
审计程序的性质之二:审计程序的目的 (补充记录于P87)
第 27页
(三)分析程序的步骤(P95) 1.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比较
2.确定预期标准
3.确定可接受差异额
4.实际数据与预期标准比较
5.调查重大的非预期差异
第 28页
(四)分析程序的性质(补充了解) 1.比较基准:以前期间的可比信息;被审计单位的预期结 果或者注册会计师的预期数据;所处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 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 2.数据关系:财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财务信息 与相关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 3.可使用的方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 法;回归分析法 例题03-01:简答题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审计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审计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理解审计的类型和程序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1.2 教学内容审计学的定义和起源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审计的类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国家审计)审计程序(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完成阶段)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审计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解释审计的类型和程序,讲解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学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增强对审计学的理解第二章:审计程序2.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程序的步骤和流程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学会制定审计计划和控制风险2.2 教学内容审计程序的步骤(初步调查、风险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观察、询问、检查、分析)审计计划的重要性和平衡控制风险的方法和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程序的步骤和流程,阐述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介绍审计计划的重要性和控制风险的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提出审计计划和控制风险的策略2.4 教学评估审计计划设计:学生设计审计计划,检验对审计程序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审计证据3.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证据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方法学会判断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3.2 教学内容审计证据的概念和分类(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观察、询问、检查、分析、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审计证据的评价标准(充分性、适当性、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审计证据的评价过程和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证据的概念和分类,阐述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方法,介绍审计证据的评价标准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过程3.4 教学评估审计证据评价设计:学生设计审计证据评价方案,展示对审计证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四章:审计报告4.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报告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4.2 教学内容审计报告的作用和重要性审计报告的格式和结构(封面、摘要、、附件)审计意见的类型和表达(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4.3 教学方法4.4 教学评估第五章:内部控制审计5.1 教学目标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审计方法学会识别和评价内部控制缺陷5.2 教学内容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分类(预防性控制、纠正性控制、混合性控制)内部控制的评估方法(询问、观察、检查、分析)内部控制的审计程序(了解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评价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第六章:财务报表审计6.1 教学目标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程序和步骤学会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6.2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财务报表审计的程序和步骤(初步调查、风险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财务报表审计的关键领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评估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方法和技术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阐述财务报表审计的程序和步骤,介绍评估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方法和技术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实践应用6.4 教学评估财务报表审计设计:学生设计财务报表审计计划,展示对财务报表审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七章:审计风险与质量控制7.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管理方法掌握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学会评估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效果7.2 教学内容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管理方法(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内部控制、独立性、专业判断、职业道德)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估(风险水平、质量指标)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应用实例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管理方法,阐述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介绍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实践应用7.4 教学评估审计风险与质量控制设计:学生设计审计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案,展示对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八章:信息技术审计8.1 教学目标理解信息技术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学会评估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8.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初步调查、风险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硬件、软件、数据)信息技术审计的工具和技术(数据分析、程序审查、系统测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介绍评估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的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信息技术审计的工具和技术8.4 教学评估信息技术审计设计:学生设计信息技术审计计划,展示对信息技术审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九章:审计质量保证9.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质量保证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和标准学会评估审计质量保证的效果9.2 教学内容审计质量保证的概念和重要性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和标准(内部控制、独立性、专业判断、职业道德)审计质量保证的效果评估(质量指标、客户满意度)审计质量保证的应用实例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质量保证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和标准,介绍审计质量保证的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质量保证的实践应用9.4 教学评估审计质量保证设计:学生设计审计质量保证方案,展示对审计质量保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章:审计伦理与职业道德10.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审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学会评估审计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影响10.2 教学内容审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审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独立性、客观性、专业判断、保密性、职业道德)审计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影响评估(职业形象、信誉度、法律责任)审计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实际应用实例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财务报表审计难点解析: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概念和流程,掌握评估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方法和技术。

第三章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

第三章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

第三章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

审计目标指的是审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审计方法指的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一、审计目标审计目标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理性的评价。

首先,审计的基本目标是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即确保财务报表中记录的事项是真实可信的,反映了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绩效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

其次,审计还要评价财务报表的合规性,即财务报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

最后,审计目标还包括评价财务报表的合理性,即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是否合理、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为用户提供了决策所需的可靠信息。

二、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审计程序、抽样方法和审计证据等。

首先,风险评估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对企业的了解和分析,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以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

其次,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审计人员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合格性,以确定是否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改进或增强。

再次,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根据统一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检查、核对和验证,以获得相关的审计证据。

此外,抽样方法是指在进行大规模审计工作时,通过抽取一部分数据进行检查,从而推断整体的情况。

最后,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计程序、抽样方法和其他手段获得的证据材料,通过对这些证据的分析和评估,来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三、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的关系审计目标与审计方法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

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的方法和手段,而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则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具体体现。

首先,审计目标的设定直接影响着审计人员如何制定审计计划和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其次,审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能够对审计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例如通过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发现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秦荣生编《审计学》(第八版)教材习题集参考答案解析

秦荣生编《审计学》(第八版)教材习题集参考答案解析

秦荣生编《审计学》(第八版)教材习题集参考答案解析秦荣生编《审计学》(第八版)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总论《P13案例分析题1解答》:飞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止标志会计师事务所 201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是不合理的,尽管杜杰以前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但他现在是公司的财务总监,不具备审计人员的身份和独立性。

民间审计是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才能被社会各界接受。

《P14案例分析题2解答》:1.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审计开创了近代民间审计的先河,对世界民间审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和影响。

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随之诞生和发展,在股份公司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将审计的发展纳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可以说,股份公司的发展孕育了现代民间审计的产生,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造就了世界第一位民间审计师,同时也揭开了民间审计发展的序幕。

2.在民间审计发展的200多年历史中,人们研究和探讨民间审计理论及实务,均将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作为时间起点,并将此案例作为世界第一起正式民间审计案例。

可见,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审计对世界民间审计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2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P53计算分析题1》解答:根据2014年1月15日的实际盘点结果,用调节法核实的2013年12月31日的结存数如下:品种男式女式童式一等品 540 820 440 二等品 260 280 120 三等品 50 100 30 错误总数相符,但一、二等品混淆了等级一等品发生了短缺从上面数字可知,该公司2013年12月31日产成品明细账的数字是不真实和不正确的,有的混淆了等级,有的发生了短缺。

《教材P54计算分析题2》题目更正:应收账款编号改为0001-4500,选择300张进行函证。

《P54计算分析题2》解答:⑴0417,3404,2038,3779,2305 ⑵0005,0020,0035,0050,0065《P55计算分析题3》解答:⑴刘林确定据此计算的样本规模应为80。

《审计学》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

《审计学》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

第三章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个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

A.存在或发生B.权利和义务C.完整性D.表达与披露2.甲公司将2005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列入2004年度的会计报表,则其2004年度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误认定是()。

A.总体合理性B.估计或分摊C.存在或发生D.完整性3.在下列针对各项目的审计程序中,()最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实现对该项目的总体合理性目标A.对年末存货实施全面的监盘B.对某笔重要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C.对全年短期借款利息支出进行详细计算D.对主营业务收入实施分析性复核4.在注册会计师对下列各项目分别提出的项目目标中,()是完整性目标A.有价证券的市价是否予以列示B.长期投资是否超过净资产的50%C.购货的借贷双方是否在同期入帐D.实现的销售是否登记入帐5.审计计划通常由审计项目负责人在()之前起草A.签订业务约定书B.外勤审计工作C.了解被审计单位D.接受客户委托6.审计计划应由()编制A.主任会计师B.会计师事务所所长C.审计项目负责人D.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负责人7.编制完成的审计计划,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和批准A.部门经理B.所长C.审计项目负责人D.业务负责人8.下列哪项属于具体计划的审核内容()A.审计小组成员的选派和分工是否恰当B.审计程序能否达到审计目标C.对重要性的确定是否恰当D.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否恰当二、多项选择题1.“估价或分摊”认定包括的内容有()A.总值估价B.净值估价C.会计估计合理性D.披露恰当性E.计算精确性2.审计总目标的演进依次经历了下列哪几个阶段()A.揭弊查错B.验证财务报表公允性与揭弊查错并重C.验证偿债能力D.验证财务报表公允性E.验证报表正确性3.审计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应侧重验证存在性目标。

A.存货B.短期借款C.应收账款D.现金E.应付账款4.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报表中的存货项目时,能根据“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的审计目标有()。

审计学第三章

审计学第三章
应关系审 阅了“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通过审计,审计人
员 发现大额“赔款(péi kuǎn)支出”存在现金支付的现象。按一般
常规,支付 保险赔款(péi kuǎn)的方式绝大多数是通过银行转账,即使需用
现金支付 的赔款(péi kuǎn)也应是千元以下的小数目,为什么超过千元、
万元以上 的大额赔款(péi kuǎn)还用现金支付呢?面对审计提问,财务人
精品资料
审计证据(zhèngjù)类型
❖ 按来源(láiyuán)分类 ❖ 1 内部证据 ❖ 2 内-外证据 ❖ 3 外-内证据 ❖ 4 外部证据
精品资料
审计(shěn jì)证据类型
❖ 按表现形式分类 ❖ 1 实物证据:通过实地观察或清点可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
确实存在的证据。 ❖ 案例:在实地观察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的存货时,一位审计师
精品资料
案例(àn lì)3
❖ 巨人零售公司是一家上市的美国大型零售折扣店。 1972年,该公司为了掩盖其第一次重大经营损失的真 相,将250万美元的损失篡改尾150万美元的收益。其 中102.6万美元是通过减少应付账款来实现的。执行 该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执行了一些并无 实效的审计程序,尤其是执行了无效的函证程序而导 致审计失败。最后,该零售公司倒闭了,会计师事务 所也难咎其职,受到证券委员会的批评。下面是审计 人员执行函证程序过程(guòchéng)中的一些细节。请 你加以评价。
负责人的记录;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与银行对账单。 要求:请分别说明,每组审计证据中的哪项审计证据更为可靠?为
什么?
精品资料
❖ (1)购货发票比销售发票可靠。因为购货发票是来自于被审计单位外部,销 售发票是被审计单位自己填写的,所以购货发票比销售发票更可靠。

审计学(审计目标与过程)..

审计学(审计目标与过程)..

管理当局认定
(1)存在或发生 (2)完整性 (3)权利和义务 (4)估价或分摊 (5)表达与披露
第一节 审计目标
• 例如:某公司2007年12月31日部分资产负债表如下: • 存货 50,000,000 • 则明示性的认定包括以下两个: (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存在与发生); (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余额是5000 万元(估价或分摊)。 • 而暗示性的认定: (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完整性); (2)记录的存货都归被审计单位所有(权利和义务); (3)存货分类正确,使用不受任何限制(表达与披露)。
第一节 审计目标
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一般分三类: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第一节 审计目标
1.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确实发生,且与被审 计单位有关; 完整性:所有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 恰当记录;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第三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本章学习目的]
• • • • • • • 1.了解审计目标的含义及其演变。 2.掌握财务审计的总目标。 3.掌握管理当局的认定。 4.掌握财务审计的具体目标。 5.掌握审计过程的四个阶段及其具体工作。 6.掌握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7.掌握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
• 8.掌握具体计划的内容。
• 下列各项中,()是为了实现注册会计师一 般审计目标中的完整性目标。
• • • • A、有价证券的市价是否予以列示 B、长期投资是否超过净资产的50% C、购货引起的借贷双方是否在同期入账 D、实现的销售是否登记入账

审计学03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

审计学03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
第二,审计业务约定书可作为被审计单位鉴 定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审计组织检查被审计单位 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
第三,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人双方应负责任约重 要证据。
精选ppt
24
二、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
(一)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
(二)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精选ppt
15
• 表3—1 公司管理当局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精选ppt
16
精选ppt
1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
整个过程。不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 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一般都包括三个主要 的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审 计完成阶段。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国家审 计、内部审计不同,它是一种委托审计, 即只有在得到被审计单位委托的情况下, 才能实施审计。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审计 程序中还应包括一个接受委托阶段。
精选ppt
18
一、接受委托阶段 (一)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 (二)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三)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 (四)商定审计收费 (五)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当协助的工作 (六)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精选ppt
19
二、审计计划阶段
(一)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 本情况。
精选ppt
4
三、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 定
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 会计报表所做的断言或声明。审计目标与 管理当局的认定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 基本职责就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 对其会计报表的认定是否有理由。管理当 局在会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示性的, 有些则是暗示性的。
精选ppt

第3章 审计方法和审计过程

第3章 审计方法和审计过程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1.抽样风险的含义和类型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和 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 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1)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 足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 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它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 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应予以关注。信赖不足风险是 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二、审计的一般方法
(四)抽查法
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和全 部会计资料中,抽取部分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进 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推断总体正确性的一种 方法。 优点:省时省力,审计成本低,审计效率高。 缺点:当样本抽取不当,不能代表总体特征时,就 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并且不利于查出各种错误 和舞弊。 适用: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以及内部控制健全的 单位。 现代审计广泛采用抽查法。
三、审计的取证方法
(五)函证法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 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 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 证据的过程。 适用:主要用于查证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往来 款项,也可用于查证被审计单位委托外单位保管 的财物、含混不清的外来凭证、某些购销业务等, 还可以用于查证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借款的种 类和数额情况、保险情况以及未决法律诉讼案件 情况等
(一)抽样风险 2.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 在审计学中,抽样风险一般就是指这两种 风险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3.抽样风险的控制 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 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 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 (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 (9)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 要的其他信息。 (10)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 (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12)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 (13)违约责任。 (14)解决争议的方法。 (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 盖的公章。


第三节 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风险与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的种类 审计抽样的基本步骤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 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 机会。 审计抽样有两种适用情形:一是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二是在实 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或对某些金额 作出独立估计。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 估重大错报风险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行 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 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 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 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 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 额、列报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三、审计的终结阶段
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形成审计意见 编制审计报告

第二节 审计方法
顺查法与逆查法 详查法与抽样法

一、顺查法与逆查法
按照审计工作的顺序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关系, 可分为顺 查法和逆查法。 顺查法,它是指按照会计账务处理的程序,依次对凭证、账 簿、报表各环节进行逐一检查核对的一种审核方法。 逆查法,它是指按照会计账务处理相反的顺序,依次对会计 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各环节进行逐一检查核对的一种 审核方法。
(四)确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 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 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 和范围时,需要考虑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在计划审计工作时,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原因,并 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 的重要性水平,即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 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评估各 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便确定进一 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 低水平。
(二)签订审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存在 差异,但应当包括下列主要方面: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4)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 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 (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
二、审计的实施阶段
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当存在下列情形之 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 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 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实质性测试程序 实质性测试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 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实质性测试程 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 分析程序。
(五)编制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根据审计任务和具体情况所拟订审计工作的具体 行为方案。 注册会计师应当为审计工作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 划。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 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 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 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 间和范围。
二、审计风险与审计抽样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 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抽样风险是由 于没有对所有项目实施审计程序形成的。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 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控制测试时,应关注①信赖过度风险 ②信赖不足风险 细节测试时,应关注①误受风险,也称“β风险” ②误拒风险,也称“α风险” 非抽样风险 ,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 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包括审计风险中不是由抽样所导致的 所有风险。
第3章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审计过程 审计方法 审计抽样
第一节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终结阶段

审计过程一、审计Biblioteka 准备阶段

审计的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是整个审计过程的 基础工作。其工作主要包括: 初步了解业务环境 签订审计约定书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确定重要性 编制审计计划
(一)初步了解业务环境

审计人员在接受审计委托之前,应当初步了解业务 环境。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鉴证对象特征、 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 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审计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 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在初步了解 业务环境后,审计人员应当考虑承接该业务是否符 合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要 求,从而作出是否接受审计委托的决定。


二、详查法与抽样法
审计方法按照审查经济业务资料的规模大小和收集审计证据 的范围的大小不同,又有详查法和抽样法之分。 详查法,是对被单位审计期内的所有凭证、账簿、报表进行 全部详细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抽样法,是指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 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性的一种审计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