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性的精神直面改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理性的精神直面改革

用理性的精神直面改革

李帆

教育是一个“不确定系统”,所以我们常说,

教育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教育家吕型伟却幽默风趣地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石头在哪里呢?”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这个问题更加发人警醒。

改革的风起云涌中,我们一直在寻找理论的支撑。因为,没有理论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但当诸如建构主义等理论风靡之际,是否有人思考过:用来支撑“以学生为中心”教模式的建构主义,可能指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单个的儿童在构建知识?建构主义主导的教育模式,可能让学生充其量是一个首学者,而没有经过牢靠的系统学习。

我们努力完善各种制度,想用制度去推动教育的进步。但当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度在各地铺开时,是否有人思考过:面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面对学校特色发展的趋势,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制度?造成学校的整齐划一、削峰填谷,并不是这些制度的初衷。

我们勇于朝向未来,试图用前沿目标去指引教育的进步。一些地方开始探索教育现代化,但对于教育现代化,我们既缺乏标准,又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其实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目前许多国家进行着“未来学校研究”,并大致形成了两个流派:一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着力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校与社会关系重构等;一是以欧美为代表,致力于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以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到底该走哪一条教育现代化之路?

对这些问题,没有任何现成的、简单的、拿来可用的答案。解答它们,没有透彻的思考,就没有发言和盲目实践的权利。说到底,真正带领教育者瞠过改革湍流的“石头”,不是理论,不是制度,而是一种赋予我们思考力的宝贵的理性精神。只有在理性精神的照耀下,理论和制度才能散发出光芒。

这种理性精神,应该是一种独立思考、科学探究、让人前行的精神。毋庸讳言,当下教育的某些方面弥漫着一股追随“时髦”的力量,一部分教育者上缴了独立思考的权利,说着别人说过的话,实践着别人提出的方法,教育改革看似热火朝天,教育的内核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教育是思想者的事业,没有了独立思考,教育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这种理性精神,应该是一种善于反思、勇于批判、让人沉着的精神。教育改革,本质上是教育者对自己的改革。然而,我们对自己深入骨髓的批判太少,反思总是在浅层次上“打转转”;我们习惯了闭上自己的眼睛,放弃自己的心灵,在一种惰性中说话和生活。改变它,就要让思想向自己发问,从而在时代昀喧嚣里,找到让教育改革安静前行的力量。

这种理性精神,还应该是一种开放心灵、解放思想、海纳百川的精神。理性,并不意味着中庸,也不意味着保守。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参与者,都要放弃“看客”和“旁观者”的心态,以多元思维、创造精神去面对改革的各种新问题。如果教育改革不能突破既有的思维定式、不能打破固有的路径依赖,教育又如何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超越?

教育改革需要理性精神的滋养。这种精神决定了教育者的情怀和品格,也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未来和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