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经验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8128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4.png)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1.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了严重的土地贫瘠化和生态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土地荒漠化日益加重当前,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依然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荒漠化给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3.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无法满足需求。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4.自然灾害频发水土保持工作不力,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山洪、滑坡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是水土保持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政府要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水土保持制度,建立健全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完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2.提高水土保持意识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水土保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
3.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水平整治率,改善土地的水文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4.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护林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固沙、固碱保肥、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效。
因此要加大对防护林建设的投入,扩大防护林面积,提高防护林的效益。
5.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6.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治理
![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a404de33d4b14e8524683c.png)
B 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 C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贺兰山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地形: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
4.河流: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少 6、生态环境脆弱
5.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荒漠。
4、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抓好梯田建设,挖掘水资源, 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旱涝保收、 高产稳产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 前提。——即: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②扩大林、草地面积(根本措施):现有土地 造林种草(造林以水土保持林为主);实施退 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25°的陡坡耕地)。
5、这里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 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 恢复原来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6、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 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 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四﹑荒漠化的概述
没有植被保护
土地缺少了 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 正常生长
裸露的地面极 易遭受风沙侵 蚀和水土流失
昆仑山-阿尔金 山-祁连山以北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
大兴安 岭以西
行政区:新、宁、甘(或陇)、内蒙古 的大部分,吉、辽、冀、陕等省区的 小部分
长城以北
2.干旱是本区的典型特征
<200mm 200-400mm
400-800mm >800mm
根据地形和海陆位置图解释本区干旱原因:
A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一、中国水土流失状况:
1、分布:
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 方的土石山地都有发生。黄土高原最严重。我国水土 流失约180万k㎡。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9aa34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5.png)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引言水土流失是指土壤表层因风、水、冻融等自然作用及人类活动而逐步流失的现象,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土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但是却要养活全球22%的人口。
由于人口过多、人类活动频繁、水土资源管理不足等因素,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非常突出,给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为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问题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天然因素:水土流失主要是由自然力量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如风蚀、水蚀、冻蚀、草地退化等。
•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用化肥等。
问题的危害•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质恶化、生物生态失衡等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生产受损: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贫瘠化、灌溉系统损坏等,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经济发展受限: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引发土地沙化、水源消失、水灾等问题,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防治对策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治理水土流失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可以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生态基础。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1.加强土地管理:加强耕地保护,禁止盲目扩张农田、破坏草地等行为。
2.推进天然林保护: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切实维护生态平衡。
3.推进现代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科学、人性、生态、经济四个基本原则,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生产方式的科学化、规模化为重点。
4.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推广土壤保肥、水保土、高效节水灌溉、高强度和种植隔离技术等高科技水土保持技术,加强科研和技术示范,搭建水土保持技术交流平台,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中国水土流失治理行业发展现状及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对策分析
![中国水土流失治理行业发展现状及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6002c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a.png)
中国水土流失治理行业发展现状及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对策分析一、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概况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
治理水土流失,是指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植物和耕作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实现对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活动。
它包括预防、管护、治理三方面内容。
水利工程时间长、资金投入多,对工程的结构、数量、质量等要求高。
此外,近年来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迫使大多数地区处需要进行水土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对的水土保持工作,在保持经济正常发展情况下,为人民提供更加稳定的居住环境。
二、水土流失治理行业发展现状1、相关政策法规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广量大。
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制约山地和丘陵区,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和法规,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水土流失治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因水土流失,全国年均损失耕地100万亩,黄土高原严重区每年流失表土1厘米以上,东北黑土地变薄,一些地方的黑土层流失殆尽。
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162f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0.png)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是指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工程和技术措施。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1. 土壤侵蚀严重我国地广人多,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多样,但土壤侵蚀问题普遍存在。
尤其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地形起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沙化和植被退化。
2. 水资源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
农业生产中的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工业废水排放等原因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3. 生态系统恶化水土保持工作的不力导致了生态系统的恶化,许多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二、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分析1. 加强水土保持政策的执行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加强水土保持的政策执行力度,落实各项法规和标准,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确保政策的贯彻实施。
2. 推动土地整治加大对土地的整治力度,采取合理的措施消除裸露地和裸土地,通过植被恢复、梯田建设等方式改善土地的水土保持状况。
3.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土壤、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
4. 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加强科研力量,从技术上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方法,比如草业种植技术、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技术等。
5.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水土保持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唤起大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推行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提高土地的保育和利用效率。
三、结语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只要加强政策的执行、推动土地整治、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改善水土保持的现状,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维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4a39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c.png)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指对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作。
它不仅关系到环境生态的稳定和健康,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福祉。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急需加强治理措施来改善当前的现状。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地沙化严重。
我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部和南部地区气候偏暖湿,北方和西部地区则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气候,这种气候差异导致了土地沙化的普遍存在。
土地沙化不仅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还会对当地民生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二、水土流失严重。
因为大量的人为开垦、植被破坏、过度放牧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
在临近河流的平原地区,河岸、河床的冲刷也日益加剧,导致了水土资源的严重损失。
三、水资源短缺。
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当前这样的形势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改善水土保持的现状。
一、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改善水土保持现状的重要举措。
通过梯田、沟渠、护坡等工程建设,可以有效地减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现象,提高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和恢复植被是改善水土保持现状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植被恢复规划和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改善地表水质和地下水位,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
通过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有效管理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供应,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加强科学技术支撑。
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测和评估,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效率。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261ce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d.png)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性,因为我国土地的退化程度比较严重,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
目前,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治理设施不完善。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和山区,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设施,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保持意识不强。
一些农民仍然对水土保持意识不强,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和执行存在一定的困难。
部分地区由于人口过剩和农业过度开垦的原因,导致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水土保持管理和监管不力。
一些地方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向农民讲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办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水土保持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
在农田、居民区和道路等地方加设护坡护堤,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修复和维护。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覆盖面和质量。
加强农田管理,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通过实施合理施肥、轮作休耕和种植优良作物等措施,增强耕地的抗旱、抗风和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加强水土保持管理和监管力度。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监管和执法效果,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
虽然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大投入力度,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就能够取得水土保持工作的明显成效。
水土保持工作的成功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水土保持工作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05eb1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a.png)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保护水资源等,对于农业、生态环境、水资源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
当前中国的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利用带来了压力,大量的农田被开垦和改造,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加剧。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现象频发,如暴雨、干旱等,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对土地利用的认识程度不高,缺乏水土保持的意识和相关知识,导致在农业生产中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为了解决当前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问题,中国政府和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意识,指导农民采取一些简单的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鼓励农民采用科技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农田管理中加强水土保持。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水土保持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减少违法占用耕地、破坏水土的行为。
水土保持工作还需要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前中国不同地区的水土保持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而一些地区却相对较好。
需要将资源优先配置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采取一些重点治理措施,如建立种植草地、修建防护林和林网等,以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国际合作也可以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手段。
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土保持经验,学习他们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成功做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
水土保持工作在当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改革农业生产方式、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保护水资源、改善土壤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
![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8e10db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b.png)
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土地过度利用等原因,导致水源和土壤无法保持稳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的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对农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要限制地下水开采的总量和单井产量,并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
同时,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鼓励农民合理使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另外,要注重水资源的复养和水环境的治理,通过水环境监测和水体污染治理,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
其次,加强土地的保护和利用。
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各类土地的功能区域,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
对于农田和林地,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如修建护坡、植树造林等。
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推行节约用地政策,并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地的破坏。
第三,加强农田经营管理。
要鼓励农民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如轮作制度、种植多种作物轮番耕种等,减少耕地的连作障碍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要提倡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另外,要加强农田的防护工作,修建沟壑、果园和茶园等,形成阻止水土流失的天然防线。
第四,推进综合治理。
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的发生和程度。
同时,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土流失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和风险。
另外,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进水土流失的防控工作。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提升。
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加强水土流失问题的管理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协作和合作,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水土流失的防控工作。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5690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b.png)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土壤管理,保持水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水土保持工作压力,主要的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加剧、环境生态破坏加剧、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和实施综合的水土保持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异常气候和人类活动。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土地和生境转型为工业和城市的土地开发,造成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广草场改造、沟道治理、植树造林等人工措施,以及正确的土地利用政策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
土地沙化加剧是我国目前的另一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过度整理和放牧、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土地沙化对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主要包括:发展经济收益丰厚的经济作物和水源保护林等养护措施,加强土地治理和草地保护工作,推广耐盐碱、耐旱的林木种植等措施。
环境生态破坏加剧是我国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人口增长的影响。
大量的污染、垃圾、土地开发等活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需要解决重化工企业排放的问题,强化城市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强化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
水资源污染严重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用水的污染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污染治理。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废水处理,推广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净化厂等,提高水和土地使用的效率,加大对土地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等。
总之,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也是保障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们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完善的治理措施,不断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共建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
![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933537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2.png)
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水土流失是指由于土地的表层土壤被风、水等自然力量冲刷和侵蚀,导致土壤的迁移和流失。
水土流失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策略。
首先,要加强水土保持意识的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
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讲座、展览、宣传片等,向公众传递水土流失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行动。
其次,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土保持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违反水土保持法规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第三,要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的农耕方式往往会导致水土流失,因此需要引导农民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采用轮作、地膜覆盖、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农田裸露面积,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第四,加强土地的水利设施建设。
建设排水沟、拦河坝等水利设施,改善土地的排水状况,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还应加强水库的建设和管理,合理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
第五,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研发和推广。
积极推动水土保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让农民学会正确使用水土保持技术。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推广科学农业生产方式、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推广水土保持技术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美丽的家园。
水土流失状况及治理
![水土流失状况及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4e08660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1.png)
水土流失状况及治理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当开发利用和不恰当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水和泥土的流失。
其破坏性后果不容小觑。
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同时还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较为严重,尤其是在西北、华北、南方山区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和工业化进程,水土流失问题更加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治,比如荒山治理、荒地造林、护坡种植、水土保持林建设等。
然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的成效还不够明显。
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全面、长效的治理机制。
因此,未来还需要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政府部门要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行业的经济机制,实行水土保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发挥市场作用,让“保护水土,造福人民”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
其次,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问题再次发生,政府还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要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严格限制总量,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污染的监管和管理,实行较为严谨的环境标准。
此外,也需要倡导群众重视水土流失问题,让大众了解和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同时,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采取不同治理方式和技术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治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最后,还应该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和责任。
在治理过程中,应该注重人居环境建设和社区建设,进行全媒体宣传,形成大众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总之,水土流失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需要探索长期、深远的治理方案,使得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14dfd0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e.png)
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国的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峻。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以下是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
该政策主要是指对原本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退耕,然后开展造林、草护、修复等工作。
中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还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加强社会化治理。
这样,不仅可以使土地逐渐恢复生态与生机,也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建设防风固沙林带防风固沙林带的建设是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另一个措施。
在我国的北方,沙漠化、沙尘暴和雾霾等问题严重,而建设防风固沙林带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政府通过计划栽植,大规模引种抗沙植物和良种树种,将沙漠化地区逐渐转化为森林覆盖地区。
这种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减轻沙尘暴和雾霾等环境问题,还可以增加了当地的绿化面积,吸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提高空气质量。
三、全面推行水土保持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是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基础性措施。
政府通过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地的肥沃与水源稳定。
同时,水土保持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
四、生态移民和荒漠化土地治理生态移民是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当一些地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不能再继续农业生产时,政府会先进行有计划的生态移民,然后进行荒漠化土地治理。
政府通过将村民搬迁到城市等地方,避免他们一直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生活,将这些土地彻底转化为一片可供绿化、旅游等开发的荒漠化土地。
五、政策纾困对于一些农民因水土流失问题所导致的困境,政府通过政策和经济措施来纾困。
政府通过财政、税收和用地等方式,给予农民特别权益,使其具有绿色经济特色,从而最大限度地鼓励农业生产,增加基础建设支持,降低财政压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总之,中国在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上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防风固沙林带建设、全面推行水土保持技术、生态移民和荒漠化土地治理以及政策纾困等。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dadd4fbfab069dc502201c1.png)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孙鸿烈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
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以后,国家将水土保持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大了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启动了《水土保持法》修订工作,为了配合做好这项工作,我以2005年7月至2008年11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取得的数据为基础,从我国水土流失基本状况、当前水土流失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措施和建议三个方面,做一简要汇报。
一、水土流失基本状况先简单介绍一下土壤的形成和水土流失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分解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气候、生物等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下形成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可供植物生长的土壤。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根据成土母质和环境的不同,形成1cm厚的土壤一般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有的地区,如我国西南岩溶区则需要上千年的时间。
土壤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水土流失是指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力、风力、重力等营力导致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一)水土流失的历史变化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自然生态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自西汉起,随着人口的增加,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加大,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开始发生和发展。
至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出现第一次峰值,接近6000万人,耕地面积达到8.27亿亩,较汉初增加6.4倍。
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可见当时泾河流域水土流失已较为严重。
到唐宋以后,随着人口南移,大量山丘被开发利用,水土流失也逐步发展和加剧。
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案例分析
![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7bba4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8.png)
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案例分析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治水先治山,治山先治人”的谚语。
这句话说明了水土流失对于土地保持和水资源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现象日益普遍化。
为了保护土地和水资源,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案例分析。
一、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现状1.1 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种地表流失土壤和水分的过程,造成肥力和土壤结构的严重损失。
研究表明,全国约有38%的土地面临水土流失的风险,其中严重和中度水土流失面积占了总土地面积的21%。
1.2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系统破坏,植被被破坏,水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
其次,水土流失使得土壤质量严重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展。
最后,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发生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农村发展和民生。
1.3 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发展随着对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对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目前,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
主要包括:(1)植被恢复和固沙技术;(2)人工控制技术;(3)耕作措施技术;(4)土地治理技术;(5)生态旅游开发等。
二、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2.1 防护林工程防护林工程是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
通过建立森林防护带,可以有效减缓水流速度,增加重新利用的水,抑制风沙侵蚀,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存肥力的作用。
防护林工程适用于山区、丘陵区和沙地等地,为当地经济和生态建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云南昆明市,石林防护林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石林风景区内,栽种有大片的毛竹、板栗等树种,树林在菌藻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
经过多年的加强维护,防护林的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保护效益明显增加。
2.2 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f20b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4.png)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预防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农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工作。
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许多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
土壤表层被冲刷走,导致农田肥力下降,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水土保持措施不足。
尽管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些地方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缺乏长期的有效维护和管理的机制。
农村居民的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较低。
在农村地区,一些居民缺乏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低,盲目开垦山地、擅自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普遍。
针对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改善和提升工作水平:推广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建设。
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排洪排涝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加强对农田土壤的修复和改善,提高农田肥力。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大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力度,通过推广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严禁违法开垦山地和破坏水土的行为,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大对农民的水土保持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但也存在着改善的空间和机会。
通过加强措施的落实,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土流失现象,保护好农田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探幽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探幽](https://img.taocdn.com/s3/m/902f4b7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a.png)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探幽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探幽摘要:本文首先运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目前水土流失的现状,接着针对水土流失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导致河、湖淤积,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严重制约了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极大的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水利建设中重中之重的问题。
一、我国水土流失现状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
2004 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吨。
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吨和4.91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
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预想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在局部地区甚至仍存在扩展的趋势。
水土流失的治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1、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
各项防冶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
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及市场前景分析
![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及市场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c2917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b.png)
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及市场前景分析水土流失问题是全球环境保护面临的一大难题。
水土流失导致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土地面积的减少,还会引发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危及人民的安全和生存环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技术和方法已经相继出现。
本文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对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的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
一、治理技术1. 绿化技术绿化技术是解决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具体表现为植物种植和绿化带的建设,可以有效保护沙漠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目前,我国的绿化面积正在逐年扩大,绿化带的建设成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首选方法之一。
同时,其也是治理空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2. 工程治理技术工程治理技术是切实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法。
主要包括土工合成材料路基、护坡、沟渠、陡坡河道、交叉排水工程和冲淤区等工程。
这些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和土壤性质。
同时,工程治理技术具有可观性,能够有效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效果。
3. 农业措施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可以进行农业措施,比如耕地保护和种子种植方式重新评价。
特别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有极高的气温,在这里种植体裁和方式非常重要。
此外,在农业生产中注重平衡植保措施和合理施肥等技术措施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市场前景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
在中国,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重点推进的环保工作,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特别是在政策层面,我国已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和法规,为治理水土流失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关注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他们制定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项目,促进了技术创新和实践,并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那些资金丰富的企业会投资大量资金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
结论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绿化技术、工程治理技术和农业措施等方法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经验
摘要: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
水土流失遍布各地,不但发生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也存在。
经过多年水土流失治理,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5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2亿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万座(处),营造水土保持林7.55亿亩,经过治理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在多年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理清了发展思路,客观确定了发展目标及主要治理任务,科学提出了战略布局,可从宏观上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整治提供战略指导。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
根据遥感调查,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
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而且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
80年代开始,水利部先后在黄河中游、长江上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重点治理工程。
98年以来,国家又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
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效果十分明显。
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5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2亿亩,建成淤地坝、塘坝、蓄水池、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万座(处),营造水土保持林7.55亿亩。
经过治理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近1.5亿人从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在多年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理清了发展思路,客观确定了发展目标及主要治理任务,科学提出了战略布局,从宏观上可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整治提供战略指导。
1水土保持发展总体思路
以保持水土、整治国土为基础,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通过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大江大河泥沙。
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2 水土保持发展发展目标
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
等面源污染的控制和对重点江河湖库周边的水源保护及生态改善。
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突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在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洪涝灾害的同时,重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提高生活质量。
到21世纪中叶,将全国现有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基本治理一遍,有效控制各种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在水土流失区及潜在水土流失区建立起完善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3 水土保持主要任务
在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的指导下,今后一个阶段水土保持要紧紧围绕减少江河泥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三大目标”,认真落实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四项任务。
3.1 强化预防监督
(1)重点保护工程建设。
力争在黄河流域子午岭、六盘山,长江流域岷江、大渡河、白龙江上游,松辽河流域大兴安岭,珠江流域融江中上游与桂江上游等地区建10处以上国家级预防保护区。
(2)重点监督工程建设。
依法防治,强化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大水保方案报批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生产建设活动集中、易造成强烈水土流失的地区,设置水土保持重点预防监督区,实施重点监督。
3.2 搞好综合治理
大力继续加强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区域的七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整治,突出重点,抓好示范。
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包括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沟道整治工程、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农牧交错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长江上游地区坡面水土整治工程、石灰岩地区土地抢救工程、长江上游地区滑坡泥石流预警及泥石流治理示范工程、内陆河区生态绿洲保护工程、“三化”草原区节水型植被建设工程、东北黑土地抢救工程、南方崩岗治理工程等。
开展以长江、黄河源头区地广人稀的风蚀区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在黄河、长江、淮河等七大流域建成一大批省级预防保护区;按“三区”划分,县级也要建立各自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加大对重要水源型水库保护力度,优先实施重要水源区保护工程项目。
3.3 大力开展生态修复
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和水土流失比较轻微的地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行封育保护、封山禁牧,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和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范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3.4 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
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建立拥有现代化设备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监测信息网络体系,开展适时监测预报和公告,对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科学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4 战略布局
在重点预防保护区,实施预防和保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
在重点监督区,加强监督,全面落实“三同时”,防止人为新的水土流失。
在重点治理区,明确重点,逐步推进,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治理效益。
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因地制宜,科学治理。
4.1西北黄土高原区
以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为突破口,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在荒山荒坡和退耕陡坡地,大力营造水保林、水源涵养林;在沟壑区开展沟道治理,建立以治沟骨干工程为核心的坝系;兴修雨水集流、引水和集蓄雨水工程,有效利用水资源;开展封山禁牧,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建立生态型农业。
4.2东北黑土漫岗区
坡顶植树戴帽,坡面开挖截水沟,就地就近拦蓄径流、泥沙;坡耕地大力推行横坡垅作;沟道修沟边埂、蓄水池、谷坊、塘坝,营造沟底防冲林;调整产业结构,粮畜林果药杂全方位开发。
4.3南方红壤丘陵区
封禁治理,恢复提高植被覆盖度,保护表土层免于冲刷流失;工程与生物措施并举,上拦、下堵、中间封治理崩岗流失;发展经济林果,增加农民收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发展沼气、节柴灶、小水电,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4.4北方土石山区
建设基本农田,改造坡耕地,提高粮食产量,精种多收;治理开发荒山荒坡,多林种配置,草灌乔结合,林、牧、果并举;沟道修筑
谷坊、防洪堤,沟滩造田,导水归槽,减轻下游洪水危害。
4.5 南方石质山区
石灰岩山区,抢救土地资源,改造坡耕地,搞好封禁治理,维护基本的生存条件。
泥石流多发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沟坡兼治,治理崩塌与滑坡,沟口修建排导工程,建立预警系统。
4.6风沙区
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和农田防护林网;在流动沙丘上设置植物沙障和机械沙障,封沙轮牧;在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引水拉沙,治沙造田;安排生态用水,恢复生态绿洲。
4.7草原区
以保护现有草地植被为重点,以草定畜;通过牧区水利建设、围拦、封育、防护林网建设和改良草种,建立高标准人工草地;生态十分脆弱地区,实行生态移民;发展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商品率
4.8冻区融侵蚀为主类型区
以预防保护为主;积极开展冻融区的发展趋势、冻土扰动等重大课题研究,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4.9开发建设项目区
首先在于预防,减少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城市开发建设中城市绿化、美化同水土保持相结合,建筑挡土;墙、拦渣坝、植树、种草,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道路建设要建设好弃土场,避免随地弃渣,同时道路两边要采取快速恢复植被技术,减少雨水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