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反过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称为反馈。
1.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
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
7.峰电位(spike potential):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因此,动作电位的曲线呈尖峰状)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为峰电位。
8.电化学驱动力: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浓度差和电位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9.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微终板电位: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会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ACH)量子的自发释放,并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变化。这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11.运动单位(motor unit):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将血液加抗凝剂混匀,静置于一分血计中,红细胞在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mm),简称血沉。
1.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2.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3.心房钠尿肽: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具有强烈的利尿和排钠作用;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另外还可使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减少,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也受抑制。
1.潮气量(tidal volume):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正常成人约400~600ml。
2.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L,女性约2.5L。
3.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4.胸膜腔负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故习惯上称胸膜腔负压。
5.血氧饱和度:Hb 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称为血氧饱和度,简称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氧容量/氧含量)×100%。
6.肺泡无效腔:生理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进入肺泡的气体,)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两者合称生理无效腔。
7.血氧含量:100ml血液实际携带的量,主要是血红蛋白结合的氧还有极小量溶解的氧。动脉血氧含量正常值为190ml/L,静脉血氧含量正常值为140ml/L。(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血氧含量。)
1.蠕动:
2.集团运动:结肠运动的一种。是在结肠袋消失后产生的强烈的蠕动运动。可把结肠内容物向直肠推进。这种运动每天仅发生几次,通常在进餐或早晨起床时出现。当结肠内容被集团运动推至直肠时,即有大便感。
3.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咀嚼或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容积扩大,这种舒张成为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的生理意义在于适应大量食物的暂时储存,同时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从而防止食糜过早排入小肠,有利于食物在胃内的充分消化.)
1.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食物的氧热价。
2.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作用):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左右开始)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叫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3.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4.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 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5.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机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6.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effect):是指动物摄食过程中的代谢产热增加的现象,它包括所有与营养代谢有关的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转换和生长等过程。
1.肾单位:肾单位是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管-球反馈:管-球反馈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