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的意思
古诗思想情感讲析(02)月是故乡明:思乡情
古诗思想情感讲析(02)月是故乡明:思乡情思乡是指客居在外的游子或久戍边关的战士思念家乡和家中亲人的思想情感,这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人或谋求仕途,或宦游不归,或被贬异地,或游历名山,或游学在外,或探亲访友等原因而长久漂泊异地、寄居他乡。
因此内心产生绵绵的乡愁,而赋之于诗中便形成了一类思乡诗。
1.抒发思念家乡、挂念亲人之情。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前四句交代诗人今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颈联的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全诗既写了怀家愁,又表达了忧国难。
2.抒发漂泊不定、孤独寂寞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第二句中的“抱膝”二字是细节描写,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孤苦伶仃,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独寂寞心情。
3.抒发远在异乡、思家难归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首句写作客他乡,次句写思念亲人,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
后两句采用从对方写起的虚写手法,诗人驰骋想象,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想念自己这远离家乡的手足兄弟,全诗实虚结合,以虚衬实,表达了渴望归家与兄弟们团聚的愿望,反衬出自己滞留他乡而难以归乡的愁苦。
古诗词春之意象八:春啼
古诗词春之意象八:春啼古诗词春之意象八:春啼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古诗词春之意象八:春啼川雪春回大地,春意盎然,在百花盛开的春光里,有一种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让我们兴奋不已,那就是春鸟的啼鸣之声。
春啼是春天的典型意象之一,在古诗词中,春啼意象常在描绘春景的诗句中出现,成为表现诗人情感的点睛之笔。
在表现春啼之美的古诗词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的转入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
但它毕竟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惋惜以及无限遐想。
在写景上,诗人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
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
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
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
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迷蒙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
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
关于杜鹃鸟的诗句古诗
关于杜鹃鸟的诗句古诗1. 有关杜鹃鸟的诗句有1、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唐李白《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4、唐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5、唐李贺《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6、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8、唐温庭筠《碧磵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9、唐崔涂《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0、唐柳中庸《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1、唐李群玉《黄陵庙》: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游玩的诗词 游玩的诗句
游玩的诗词游玩的诗句1. 旅行的诗句在旅行中,我们看见旅途的风景难免会发出感慨,有可能只是一处非常常见的景色却能触动我们的心头,也许这就是触景生情吧。
下面是我非常喜欢的三首旅行的诗句,希望也能在你的旅途中触动你。
一:《玉楼春·春景》朝代:宋代作者: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二:《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唤取笙歌烂熳游。
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
草草杯盘不要收。
才晓便扶头。
译文:桃花和李子花在春风中招摇着妩媚的身姿,春风扶柳,柳条随风舒展比桃花和李子花还要柔美。
在春天里吹着笙,唱着歌随意交游,不管人世间纷纷扰扰。
比喻春闲悠然的景象。
三:《郊行即事》朝代:宋代作者:程颢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译文: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
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
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
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2. 关于旅游的诗句有哪些《郊行即事》程颢(宋代)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译文】: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
《春游湖》徐俯(宋代)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羁旅行役诗教案
羁旅游役诗鉴赏一、基本知识。
1、定义:羁旅游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旅居异乡的游子流浪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想念。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旁的光景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从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土的瞭望、对温馨家庭的向往。
2、意象:月亮:对月引起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秋风、秋霜、衰草:引刊行人孤单、悲凉、难过之情。
梧桐: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情形,咏叹出身的孤傲悲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小雨,到傍晚,点点滴滴。
”杜鹃:喊声悲凉悲伤,声如“不如回去”。
吵嘴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相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流浪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常常喻指流浪不定,举目无亲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想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惹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浮云游子意,夕阳故人情”,夕阳意在珍爱,如“故人”;其余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屋,当会想念远方的游子;流浪的旅人停靠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但是生。
与日暮、暝色邻近的意象还有暮霭、夕阳、斜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3、感情。
羁旅诗抒发的感情大概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心里的孤单、悲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感怀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想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③抒发独居异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单孤独、幽怨气愤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憎恶战争、想念家同乡人之情。
如2004 年江苏卷柳中庸的《征人怨》。
4.注意两种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怀”、寓情于事、“虚实联合”、“衬着衬托” 抒怀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等表达技巧外,还有两种特别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惋惜。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
又如: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人王令《送春》)
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 凉或思归的情思。
高考链接:
军城早秋 唐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 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 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请简要分 析。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 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 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 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请结合诗歌意象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颔联写远浮天边的“片云”,永夜孤 悬的“明月”,漂浮的云、孤寂的月都是 自己身世处境的写照,这就把自己的感情 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体,寓情于景,抒发 了自己跟一片浮云齐飘远天,与一轮孤月 共度长夜的飘零落寞之感。
军城早秋 唐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 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什么寓意?
诗歌传统意象归纳
诗歌传统意象归纳在诗歌中,作者笔下的意象,已经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而是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和发展,积累了深厚的象征意蕴。
诗词中较为常用的传统意象:植物类:松、竹、梅、兰、菊、柳、桃花、海棠、牡丹、杜鹃、梧桐、枫叶、落花等;动物类:鸿雁、孤鸿、鹧鸪、燕子、杜鹃(子规、望帝、杜宇)、蝉器物类:羌笛、芦管等;景物类:浮云、霜月、夕阳、绿窗、高楼、西楼、东篱、南浦、新亭、关山、烟花等。
杜鹃“杜鹃”是古典诗词中很常见的意象。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神话传说古代的巴蜀地区有个君主叫杜宇,称帝后号为望帝,死去以后变化为杜鹃,又叫子归,在暮春时节,经常悲鸣不已,叫声凄厉,甚至叫得连嘴都出了血,似乎在叫“不如归去”,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杜鹃因为有这种传说,它就成为不幸者的象征,也成为不幸的人们咏叹的对象。
在鸟类当中,它成了悲哀的化身。
如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
离家外出的人听到它的叫唤“归去”声音,就更加思念家乡,诗人往往在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的时候,喜欢利用杜鹃这一形象。
如崔涂《春夕旅怀》“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表达游子思乡。
也有诗词借用杜鹃啼血的意旬,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忠贞之意,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由于杜鹃啼叫的时候,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用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如辛弃疾的《贺新郎》“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表现环境之凄凉。
“杜鹃啼血猿哀鸣”。
东篱表现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超凡脱俗的感觉。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面山”。
表现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南浦屈原《九歌》“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水边送客,离愁别绪。
南浦也叫“别浦”。
鹧鸪古人当不情愿远行又不得不远行的时候,听到鹧鸪“行不得”的叫声,心里便会产生更悲凉、伤痛的感受,所以借用其声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有时也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如辛弃疾《菩萨蛮》中“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表达的是自己亲身参与抗金恢复的愿望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羁旅思乡诗歌主题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 生父:李格非,进士出身,礼部员外郎,苏轼学生 生母:状元王拱辰孙女 继母:侍郎王圭女儿 丈夫:赵明诚,左仆射赵挺之第三子
思故国: 抒发对故国的无限怀念向往,表达了国破家 亡,流离失所的痛苦彷徨之情。
•冬至、重阳、
时 中秋、寒食、
除夕、暮春、
间 深秋、月夜、
清晨
·光化三年(900年),左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发动宫廷政变,废昭宗,立太子李裕为 帝。韩偓协助宰相崔胤平定叛乱,迎昭宗复位,成为功臣之一,任中书舍人,深得 昭宗器重。 ·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李继昭依附宦官韩全诲,排挤崔胤,崔胤召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入 朝,意欲抑制宦官集团。李茂贞入朝后,拥兵跋扈,与韩全诲将昭宗劫往凤翔韩偓 闻讯,星夜赶往凤翔行在,见昭宗时恸哭失声。昭宗任韩偓为兵部侍郎。后朱全忠 兵到,败李茂贞,杀韩全诲,韩偓随同昭宗回长安。 ·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弑昭宗,立李柷为昭宣帝,后篡唐,改国号梁。 ·天祐二年(905年)八月,韩偓自赣入闽。
思君: 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 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添字丑奴儿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Leabharlann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 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 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丑奴儿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 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 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羁旅思乡诗
远睹触感 谪物景时 思思生伤 乡人情情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百花深处杜鹃啼。”原文、赏析
百花深处杜鹃啼。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原文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创作背景:
译文
春天,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
那声声杜鹃鸣就像和行道中人说话似的,与那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杜鹃”意象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魂、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思归之情。
高中课文中多次提及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等。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
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
《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
”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
”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古代诗歌鉴赏之:晏几道《鹧鸪天》
古代诗歌鉴赏之:晏几道《鹧鸪天》简答题型简答题一般是从诗词的内容或形式的角度来设问,提问指向明确,答案要点简明。
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问号数量,提问方式是并列还是递加追问,问的是内容还是形式等。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赏析: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
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起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翠微,青翠的山色,此处指青山,说在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象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
取次,犹随意,也是用这个词来写鸟。
“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
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
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
过片后三句写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
前面路上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听得太多,睡在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话,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在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语行,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
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
这片词,话说得比较直致,但内容还有曲折,特别是结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深婉感人。
晏几道的词集_晏几道简介_古诗大全
晏几道的词集_晏几道简介_古诗大全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字叔原,号小山。
晏殊第七子。
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干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著名词人。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两句受人赞赏。
晏几道的词集代表作品:《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翻译】这首词以回荡飘忽的笔势,刻画一位哀艳动人的弹筝艺妓——小莲哀艳动人的形象。
全词以“哀筝一弄湘江曲“摹然开篇,又以“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骤然收笔,中间不平铺直叙而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神态来写,极具艺术感染力。
《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
莫教离恨损朱颜。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翻译】这首以长调章法入于小词,处处呼应。
“一醉醒来”,已伏下“西楼此夜寒”一笔;“鸾空怨”、“燕未还”,已伏下“谁堪共展鸳鸯锦”一笔。
这一切又都和词人内心的感觉一一对应。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翻译】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
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
谢亭送别阅读答案别送
谢亭送别阅读答案别送谢亭送别阅读答案别送篇一《谢亭送别阅读答案》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谢亭送别》阅读练习题:(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谢亭送别》阅读答案:(1)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
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
(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
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谢亭送别阅读答案别送篇二《谢亭送别作者》谢亭送别作者:【徐浑】年代:【唐】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赏析】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
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
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羁旅行役诗赏析
• 鉴赏表达技巧——如此的思想情感如何表 达?
(10年全国卷Ⅱ)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 祐元年(1049),作者因
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
支持范仲淹新政被贬 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
颍州。②传说晋时有 一人进山砍柴,见两
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
童子下棋,于是置斧 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旁观,等棋结柬斧已
拦掉.回家后发现早 已换了人间。③酒阑:
①一句一个场景;
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
②以景写情,情景
么样的心情?
交融;③对仗十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 么特色?
工巧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 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 等。
•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 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 ③抒发漂泊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 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 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 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 游子思乡,杜鹃叫声正勾起了思乡情绪。 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 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 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 难归的感慨。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 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思乡怀人诗鉴赏
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归纳特点一)思乡(亲)缘由:内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情感类型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1.月——思乡的代名词。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4.鹧鸪——羁旅乡愁5、柳①、“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留恋、伤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2.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3)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7.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
“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8.双鲤:代指书信。
9.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10.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子规 意象解读
子规吴融①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②国:指故国。
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对比。
作者将在“他山”(异乡)啼血、漂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片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翠,丝毫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弱其生机,构成对比,鲜明地表现了杜鹃鸟孤自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既表达了作者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心情,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的自况,来表达情感。
(意对即可)2010年江西卷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答:(2)涛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这首诗当是陈与义于南宋建立之前的作品。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同时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试题一: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
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十里楼台倚翠微译文
十里楼台倚翠微译哎,你知道吗?那句“十里楼台倚翠微”,简直就是一幅画儿,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让人心里头那个美呀,跟吃了蜜似的。
你想啊,那楼台,可不是一般的楼台,它一伸脖子,嘿,就倚在了绿油油的翠微山上。
这可不是说它霸道,而是那姿势,太销魂了!就像是村里头那个爱俏的小媳妇,半遮半掩地站在自家门口,含情脉脉地看着过往的行人,让人心里头那个痒痒哟。
这十里长呢,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你得走上那么一遭,才能体会那份儿悠长。
一路上,花儿草儿的,都在那儿摇头晃脑地欢迎你,就像是老朋友似的,亲切得很。
风一吹,那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让人忍不住深呼吸,想把这味道永远留在心里头。
说到翠微山,那真是个宝地。
山不高,却挺有灵气。
春天的时候,满山的绿,嫩得能掐出水来。
夏天呢,树荫浓密,是个避暑的好去处。
秋天,树叶儿黄了,红了,跟调色盘似的,美得让人心醉。
冬天,虽然树叶落光了,但那一山的雪景,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十里楼台,就这么静静地倚在那儿,看着四季更迭,人来人往。
它不急不躁,也不争不抢,就像是岁月里的一个智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
有时候,我真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到那楼台上,看看那远处的风景,听听那山间的风声,感受一下那份宁静和安详。
每次走到这儿,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生怕打扰了这份宁静。
心里头那个感慨啊,就像这十里路一样,长长的,满满的。
有时候,我还会跟身边的朋友说:“你看,这就是我说的十里楼台倚翠微,美吧?”朋友呢,也会点头称赞,说:“确实美,美得让人心醉。
”所以啊,下次你要是路过这儿,千万别忘了抬头看看,那十里楼台,那翠微山,它们正等着你呢,等着你来感受这份美,这份宁静,这份岁月的温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的意思“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出自唐朝诗人晏几道的古诗作品《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释】①翠微:青翠的山气,此指青翠掩映的山间幽深处。
②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像“不如归去”;啼:叫。
③行人:离别在外的游子。
④流莺:指黄莺。
取次:随意、任意。
⑤惊梦觉:从睡梦中惊醒;弄晴时:弄指卖弄,杜鹃在晴明的春日卖弄自己的叫声。
⑥不如归:杜鹃的叫声像“不如归去”。
⑤争奈:怎奈。
惊梦”两句:在晴朗温和的春日,杜鹃似乎在卖弄叫声,将客人砂梦中惊醒。
未可期:未可肯定的意思。
“期“,必韵意思。
【翻译】春天,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
那声声杜鹃鸣就像和行道中人说话似的,与那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
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
这“行人”岂是不想回家啊,只是回家的日子还不能期望定下啊。
【赏析】这首词通过咏杜鹃而思归怀人,构思巧妙。
上片写羁旅行人梦中得到杜鹃“殷勤”劝慰:山色青翠、春深花繁之时,流莺漫不经心地随意飞鸣,唯有杜鹃善解人意,于百花深处向行人殷勤劝慰。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青翠的山色,如何逊“《仰赠从兄兴宁真南》:“高山郁翠微”;也用以指代青山,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与客携壶上翠微”。
此处指青山,说在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白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像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起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
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也是用这个词来写鸟。
“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家之念,作客之愁。
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
下片写杜鹃对行人梦醒之后的声声规劝:羁旅之人一梦惊醒,已是阳光明媚,杜鹃仍在喋喋不休,“声声只道不如归”,本是好心规劝,谁知却帮了倒忙,反而使得羁旅之人益发孤寂、更多春愁,惹得他久久蓄积在心的思归怀人之情倾泻而出,再也控制不住,因而斥责杜鹃,“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在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
前面路上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听得太多,睡在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话,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没有什么办法。
结句以反诘句收束全词,突出行客思归怀人之深切,点明本词题旨,同时又回答了杜鹃“不如归去”的声
声规劝,句法巧妙,抒情委婉沉郁。
这是在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语行,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
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
这片词,话说得比较直致,但内容还有曲折。
同样听到一种鹃声,不同的诗人、词家,可以从各自的处境、各样的角度写出不同的感受。
杜荀鹤的“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是愤慨文章无用之言;韦应物的“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为何情”,是同情丈夫死在外地的寡妇之言;朱敦儒的“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是痛心国土沦陷,南北亲人不能团聚之言;范仲淹的“春光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是豁达之言;杨万里的“自出锦江归未得,至今犹劝别人归”,是诙谐之言。
晏几道这首词,则是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生活的叹息之言,写得真切,有一定的感染力;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尤深。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