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手表厂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手表厂建立于一九五五年,是我国最大的手表制造工厂,累计生产上海牌手表达1.2亿只,上缴税利达52亿元。曾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机电产品出品基地企业,被国家经委命定为大型一档和一级企业。
中文名称:上海手表厂外文名称:Shanghai watch factory建立时间:1955年生产数量:1.2亿左右企业精神:精益求精
企业简介
公司仍以“精益求精”为企业精神,坚持质量第一,服务至上,价格公道的经营理念,不断开拓、研制纪念手表、广告手表、礼品手表和各类手表机芯的新款式,以满足社会各界、机关团体、工矿企业、部队院校的需要。并为周年庆典、开张志禧、会议留念、产品促销定制各类礼品、纪念手表。
发展史
1954年,国家经委主任李富春在上海视察时提出:“我国有6亿人民这样大的市场,手表工业大有作为。希望上海能生产我国自己制造的手表。”
1955年7月9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与上海钟表工业同业公会组织13家钟厂和建国仪表厂、华康钟表材料行、慎昌钟表店、以及艺星、和成、华成、中苏等4家工业社,加上6名从事钟表修理的个体技工共58人参加手表试制小组,第一批试制的长三针(17钻)细马手表150只零件均由参加试制单位和人员分头制造。到9月26日,试装成首批18只长三针(17钻)细马手表。翌年5月,试制工作集中到江阴路(原齐心发条厂仓库)进行,试制队伍扩大到150多人,采用简陋设备试制出第二批手表100只。1957年4月,试制小组抽调原搞火车头设计工程师奚国桢、原制造医疗针头技术人员童勤奋等参照《苏联工艺学》教科书,结合试制实践,用了4个多月时间,画出了150多张零件图纸,订出1070道工序的生产加工工艺,成为我国自己制订的第一套手表生产的工艺文件。
1958年3月,A581型机械手表注册为上海牌商标。4月23日,我国第一家手表厂——上海手表厂建成。当年共生产上海牌手表13600只。从此,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
1958年后,上海手表工业逐渐开始形成,但关键元件器件仍依赖进口,为填补我国钟表工业空白,支持手表元器件、材料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市政府又从文教、冶金、仪表、日用化学、日用五金、科研、财贸等15个系统选择一批企业转产,还抽调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大力发展宝石钻眼、防震器、游丝、发条等元器件加工,以及铜材、不锈钢材、易切削钢材、镍基合金材料、钟表仪器、模具、专用机床生产的专业工厂,使上海钟表工业很快形成协作配套较为完整的手表生产基地。
1968年,上海手表厂第一次突破年产手表100万只大关,1970年又提高到228万只,两年翻了一番。从此,我国的手表消费开始摆脱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上海钟表行业又进行大规模调整。上海秒表厂(原金声钟厂)更名为上海手表四厂(今为上海钻石手表厂),上海第五钟厂(原昌明钟厂)更名为上海第二手表厂。1970年,上海的小五金工业腾出人力用于发展手表工业。1973年,求精锁厂等18家厂组建上海手表三厂。在这段期间,为了追求速度,不少企业把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生产辅助用房统统改为生产场地,还搭起了万余平方米的简易厂房,甚至在走廊、扶梯房、车间人行道等处堆放原材料、半制品,千方百计挖掘生产潜力。1968年,上海手表厂依靠3万平方米厂房生产100万只手表,以后产量连年上升,一直到年产突破500万只,仍然保持原来的厂房面积,所不同的只是搭建了大大小小的54只搁楼,这种竭泽而渔式的短期行为,使上海手表行业盛期不到10年就呈现出市场疲软态势,以致酿成80年代时的全行业性衰退。
进入80年代以后,上海钟表行业面临着计划和市场的双重选择。长期来,上海钟表行业基本采取“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原则,根据政府经济部门下达的生产计划组织生产。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上海钟表行业面对新的形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体制改革。
产品发展
进行产品结构大调整,由单一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多档次转变。在整个行业内,上海手表三厂作为女表专业生产厂,上海手表五厂为第四代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表专业生产厂,上海手表厂、上海手表二厂、上海钻石手表厂则按照男表、女表、电子表三大类产品的机芯规格和按单机、日历、双历、自动、日历自动、双历自动等6种功能形成系列。通过整个行业品种结构的调整,促进生产技术结构和劳动组织结构的调整,带动整个行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快了行业技术开发的速度,扩大了产品出口。1980~1990年间,先后向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手表达1067.39万只。
技术进步
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1981~1990年的10年间,上海钟表行业旧厂房改造和新厂房建设达到空前的规模,新增建筑面积15.74万平方米,全行业所有企业程度不同的改善了厂房条件。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上海手表厂自我积累、自我改造的能力不断增强。1983年以来,该厂投资924万元,相当于前25年投资的总和,工厂新建自动、动件和理化大楼,面积为1万平方米,改造了5000平方米的老厂房,遍布全厂大小的54只搁楼于1988年全部被拆除,代之以宽敞明亮的新车间。
体制改革
撤销了沿袭30多年的行政性公司,成立上海钟表联合公司,1989年又改为上海钟表公司,由公司对国家一个头承包,一个头结算,统一承担经济责任,形成由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共同组成的多层次集团型企业。
行业沿革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后,随着钟表商业的发展,逐步出现前店后工场钟表工业雏形。清咸丰二年(1852年),在上海抛球场后马路(现天津路河南路口)最先出现张恒隆钟表店。该店工场以手工制造插屏钟,年产100只,多数销往北方。
民国元年(1912年),孙廷源、孙梅堂父子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设在宁波的美华利制钟工场迁来上海杨树浦。民国4年,在闸北天通庵镇建成新厂房,职工扩至百余人,用机器制造多种零件,成为全国最早生产机械时钟的厂家之一。是年,该厂送往美国巴拿马博览会的各式时钟获得金质奖,到民国12年,美华利钟厂共生产插屏钟、天文钟、亭式钟、玻门钟、落地钟等7832只,还先后为上海青年会、上海先施公司、上海电话局以及北京中国饭店等104个单位的建筑物上制造336只大钟。民国13年,该厂在宁波、北京、天津、杭州、济南、汉口、沈阳等地共设23家经销分支机构,一时声势之盛,为同业莫及,孙梅堂遂有“钟表大王”之称。民国21年,一二八淞沪战役后,该厂毁于炮火,此后没有复业。
民国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给上海时钟制造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民国12年,上海钟表商庄荣华、庄鸿皋等自筹资金,于江阴路创办中国时钟厂,由于技术力量薄弱,整整搞了7年,没有造出1只钟。民国18年,由创办上海中美钟表公司、三星钟表公司的钟表商董子星集资3万元收购,创建上海钟厂,正式生产福星牌台钟、挂钟,销往国内各埠和南洋等地,最高年产达6万只。由于产品机件紧固,式样大方,走时准确,被喻为我国制钟工业之马首。在此期间,另有昌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昌明钟厂前身)以及时永钟厂、乃桥钟厂、震亚钟厂、百老汇电机公司(上海电钟厂前身)等先后开业。此外,还有电气制造业的中国亚浦耳灯泡厂也进行电钟生产,产品运销南洋等地,30年代后半期,国产时钟远销大后方及马来亚、婆罗州、东印度群岛、暹罗、缅甸、印度、菲律宾等地,年产约20万只。民国29年3月24日,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中,毛式唐借助维大洋行经理王宽诚、中国国货公司经理李康年,集资120万元在徐家汇路创办中国钟厂,聘阮顺发为工程师。产品商标为三五牌。在此之前,我国台钟、挂钟主要是参考日本宝时牌8天钟,阮顺发悉心研究创制我国第一台采用“活摆”结构、走时15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