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中国古代风景园林起源于公元前1644年至公元前221年的秦朝时期。
当时的皇帝秦始皇为了表达自己的皇权,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园林作为皇家居所和陵墓。
这些园林以宏大的规模、雄伟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装饰而著名。
随着秦朝的灭亡,中国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直到公元206年至220年的东汉时期,风景园林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东汉时期的园林多以山水为主题,以山峦、池塘、岛屿等自然景观来营造幽静的环境。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致的细节而闻名,被视为艺术和文化的象征。
随着东汉朝的衰落,中国又陷入了混乱和割据的时期。
直到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唐朝时期,风景园林才再次得到重视和发展。
唐朝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美学和艺术性,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汴京市一带的府苑,以其华丽的建筑、精致的雕刻和优雅的花园而享有盛名。
进入宋朝时期(公元960年至1279年),中国风景园林达到了巅峰。
宋朝时期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自然和小品化,以山水景观为主题,突出自然的美和意境的表达。
在这个时期,许多著名的风景园林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得以建造,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到了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风景园林进入了一个时期。
明朝时期的园林设计更加侧重于艺术和清雅的氛围,常常采用仿古的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北京的明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等。
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1912年)是中国风景园林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清朝时期,园林设计更加注重大规模和宏伟的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北京的颐和园和山西的悬空寺。
近代以来,中国风景园林继续发展,并融入了现代建筑和设计的元素。
许多新的园林建筑如上海的外滩等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成为了城市的地标。
总结起来,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和演变,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意境。
这些园林不仅仅是美的表现,更彰显了中国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兴起,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一、汉唐时期的皇家园林在中国古代史上,汉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唐时期的皇家园林以其宏伟壮丽的规模和极富创意的设计而闻名。
典型代表有汉代的洛阳东园和唐代的芙蓉园。
这些皇家园林以山水为主题,追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通过建筑、水景和植物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美感。
同时,这些园林也是皇帝展示自己威严和权力的象征,展现了中国古代皇权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
私家园林是富有人家为私人居所规划的精致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
这些私家园林以小巧精致、布局合理、意境曲折变化为特点,追求极致的美感和情趣。
私家园林中常常运用假山、水景、廊亭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
三、现代园林的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古典园林逐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园林逐渐兴起。
现代园林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公共性,更加注重园林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同时,现代园林也开始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的先进理念,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中国的园林设计已经走上了一条既承袭传统又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
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转变,再到现代园林的发展,展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园林艺术魅力。
这些古典园林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符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古典园林将不断发展、创新,继承下去,为未来的人们提供更多美的享受和精神寄托。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中国的风景园林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园林文化,而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的发展则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
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介绍中国国内风景园林的发展简史。
古代园林文化古代中国的园林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当时的皇帝、贵族和士人都喜欢修建园林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
汉代著名的园林有长安汉阳宫和洛阳东园等。
隋唐时期,园林的发展取得了飞速的进展。
隋朝皇帝杨广修建了长安的大明宫,宫内园林景致优美,曲水流觞,成为当时的代表之一、而唐代则以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的发展为主,例如唐玄宗的凤翔御苑和李白的草堂诗意。
明清时期的风景园林明代是中国风景园林的重要发展阶段。
明朝皇帝们兴建了许多园林,最有代表性的有北京的北海、恭王府和颐和园。
其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江南水乡风景和南方园林艺术于一体。
到了清代,风景园林的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
清代皇室修建了故宫和颐和园,并委托名匠建造了诸多私人园林。
苏州是明清时期风景园林建设的高峰之地,著名的园林有听雨轩、留园和拙政园等。
近代风景园林的发展近代的风景园林发展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自19世纪以来,中国开始引进西方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和技术,使得中国的园林建设逐渐融入了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元素。
在近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中,上海世博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24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的世博园以其现代化的园林设计和景观建设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此外,中国在近年来也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和园林景观建设。
许多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园林绿化行动,例如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和上海的滨江绿地。
同时,中国还建设了许多现代化主题公园,如深圳的欢乐谷和广州的长隆野生动物园。
综上所述,中国的风景园林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从古代的园林文化到明清时期的全盛时期,再到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的风景园林在传承和发展中逐渐融入了国际化的元素。
今天的中国,风景园林已经成为众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和欣赏自然之美的场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一、引言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其风格变迁及成因,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独特艺术形式。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1.萌芽期:商周至汉代商周至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主要以皇家园林为主,如汉代的上林苑、建章宫等。
这些园林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显示了统治者的威严与尊贵。
2.发展期:魏晋至唐代魏晋至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期。
随着士人阶层的兴起,私家园林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园林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点缀,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如王羲之的兰亭、谢安的东山等。
3.成熟期:宋代至清代宋代至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在布局、建筑、山水、植物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宋代的艮岳、清代的颐和园、圆明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1.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它以自然山水为骨架,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改造和点缀,使自然美与人工美相互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2.诗情画意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诗情画意的表达。
它通过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创造出富有诗意的景观。
同时,园中的景题、景联、景诗等也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诗情画意的表达等风格特点,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和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汉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开始出现。
在这个时期,园林主要是皇家和贵族的庭院,因此特点是建筑简单、色彩淡雅。
代表作品有今天的西园、云台山久仰,园林各项设施多从云台山式壁廊木栏衍化出来。
唐朝是中国园林的黄金时期,以雁塔、水绞丝为代表。
在唐朝,人们开始追求动静结合的园林,建筑风格上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注重景观和强调与人的交互作用。
唐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山水融合、林木花卉装点、水势饱满,取景方式由远及近,给人以“饱览之艳、登琳之嵩”的美感。
宋朝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拙政园、秋瑾园。
在宋朝,人们开始对园林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关于布局和造景的理论。
宋代古典园林改变了以往的园林模式,注重空间变化、山水构建中的平衡和对人的情感诱导。
秋瑾园是园林中首次引入庭院内涵的代表,其经营者按情感和权力要求进行景观变换,以借景、夹局、影轴、穿庭镜等手法,营造出了极富诗意和感染力的景观。
元代的园林艺术延续了宋代的传统,注重园林的布局美学和建筑的装饰艺术。
元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取景方式独特,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美感。
代表作品有北京中轴线上的南锣鼓巷、北海公园。
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高峰,代表作品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
明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突出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精致、规模宏大,建筑多为经典的宫殿式,装饰偏重于金碧辉煌和富丽堂皇。
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末期,其特点是在对古典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外来元素。
清代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规模宏伟、以及变幻多样的花园设计,代表作品有北京圆明园、苏州狮子林。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作品。
无论是唐代的山水融合、宋代的情感诱导、明代的文化内涵,还是清代的变幻多样,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贯穿了多个历史时期。
下面将从六个时期,即商周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分别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1.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的园林形式是囿和宫室。
囿是指利用自然山水林木等元素所构成的皇家园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洛阳的囿。
宫室则是指城市中的园林建筑,这一时期也有一些私人园林开始出现。
2.汉代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兴盛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池、台、山、石等元素。
汉武帝时期,皇家园林规模空前,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林苑。
同时,私人园林也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开始营造自己的园林。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融合时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特点,佛教园林的出现加速了唐宋园林的发展。
隋唐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安城的皇家园林。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繁荣起来,一些文人墨客开始参与到园林的营造中来。
4.宋代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致时期,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都出现了空前的精致和优美,出现了写景园林和文人园林等新的园林形式。
宋代园林注重山水的表现,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宋代的皇家园林如艮岳、寿山等成为后世园林建造的典范。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在设计和意境上追求精致和优美。
5.元代元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蜕变时期,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蜕变,出现了山水园林和写意园林等新的形式。
元代园林以自然为主,追求简朴和自然,着重于山水的再现和意境的表达。
元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北海公园、琼华岛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的发展。
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结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在宋元的基础上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出现了宫廷园林、江南园林等许多不同地域和类型的园林。
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以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美而著称于世。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一、最初的园林(夏商周时期)周朝时期,前有周文王建灵囿,周边圈围,其内放养珍禽奇兽,以供观赏。
四时花木繁盛,水中鱼跃。
这就是最初的囿。
后有吴王夫差建姑苏台,可在宅内观赏水中的鱼,这是前所未有的。
二、秦汉时期园林发展秦汉时期园林处于由囿向苑转变发展的阶段,它除了继承囿的传统特点,还设有大量的园林建筑,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宫,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如汉武帝的“上林苑”,大量运用叠山理水的园林工程手法,有名的是“太液池”、“建章宫”,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之先河,首创雕塑装饰园景的艺术。
后来私家园林又得到了发展,如:梁冀的苑囿、袁广汉园都是当时非常有特色的私园,其中袁广汉创造了石假山的记录,是古代园林的神来之笔。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发展这个时期的园林由秦汉时期的宫苑向自然山水园林转变,造园不再追求高大雄伟,而在“穷极技巧”上下功夫,使楼阁为景所设,苑囿精巧雅致,由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
但由于当时人们苦于战乱,只好人心向佛,以修来世,这样促进了佛寺园林的出现和发展,比如有名的“寒山寺”、“永宁寺”。
四、宋代时期园林发展两宋时期的园林受当时诗画的影响较大,所以出现了以自然山水为蓝本而建造的写意山水园,诗画与园林之间相互影响渗透,使得宋代文人园林兴盛,园林趋于小型多样化、趣味化,向宅邸园林发展,并在各地大量兴建。
我国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写意山水园在宋代已趋于成熟,为以后明清园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辽夏金元时期的园林发展这个时期园林极力吸取汉族的文化,极力继承宋代园林风格,如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的“西夏王陵”,人工再现自然山水的典范——万岁山的太液池,还有位于苏州的狮子林,远看有如狮子吼、狮子舞,狮子斗、狮子滚,最高处石峰为狮子峰,有如置身于石林之中。
六、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发展明清时期园林是我国诗情画意的山水园进入大规模、高档次、高质量、全面发展的阶段,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中国古代建筑中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中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中园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1911年的周朝至清朝时期。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园林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皇家园林到私人庭院,再到寺庙园林和文人园林,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在古代中国,皇家园林是最早出现的园林形式之一。
周朝时期,皇家园林主要用于举行各种宴会和祭祀活动。
这些园林通常由宫殿、建筑和水景组成,以展示帝王的权威和尊贵。
而在秦汉时期,皇家园林的规模更加宏大,设计更加精细。
例如,秦始皇陵中的园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包括了大量的建筑和雕塑,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的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私人庭院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园林的主要形式。
这些私人庭院通常由富有的商人、文人或贵族拥有,用于休闲、娱乐和艺术创作。
宋朝时期,私人庭院的设计更加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追求自然景观的美感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私人庭院,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它们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风貌而闻名于世。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另一个重要的园林形式。
寺庙园林通常由寺庙、佛塔和花园组成,用于供奉佛祖和修行。
这些园林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精美的建筑而著称。
唐朝时期,寺庙园林达到了巅峰,如法门寺、大慈恩寺等都是当时最著名的寺庙园林。
这些园林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是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场所。
文人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后一个发展阶段的园林形式。
明清时期,文人园林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这些园林通常由文人或官员建造,用于休闲、思考和创作。
文人园林以其雅致的设计、精美的景观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而闻名。
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扬州的个园都是典型的文人园林。
这些园林以其精致细腻的布局和独特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建筑中园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皇家园林到私人庭院,再到寺庙园林和文人园林的演变过程。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一、发展简史(一)、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
从商周到秦代,“囿”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二)、秦汉时期大筑宫苑秦汉时,帝“囿”改称“苑”或“苑囿”、“宫苑”。
“苑囿”就是古代的帝王园林。
秦汉时期“苑囿”规模极大,如《三秦记》中记载,秦时在咸阳筑上林苑,“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
”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又扩大充实,在园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
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不下百余处。
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池中造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模式,此种造园手法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模仿,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魏晋的转型时期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玄学受崇。
这一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受宗教玄学思想的影响,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水园林之中,尤其钟爱自然山水。
(四)、唐宋为成熟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规模空前。
唐时的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宋时的艮岳等,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辉煌。
(五)、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达到高峰。
这一时期,一是造园理论成熟。
明末吴江人计成是我国杰出的造园艺术家,他著的《园冶》一书,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造园艺术专著,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等十个部分,全面评述造园手法艺术和经验技巧。
二是园林规模前所未有。
二、中国园林特点概括起来主要为三大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追求三境,三是构景手法多样。
(一)、崇尚自然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式造园艺术的基本准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中国园林发展史发展史
庐山草堂
• 另一方面,该时期文人士大夫长期为官于都市,官务之余, 他们渴求有一个自由舒适的场所可供随时抚慰劳倦的身心 , 或需要一个隐秘的天地可以接纳文人墨客诗酒聚会 ,于是 城市园林便迅速崛起 。当时京城长安城郊的樊川、杜水之 间 , 园林密布,号称“东都 ”的洛阳城内外亦遍布私园。 由于城市私园的主人大多饱读诗书、文化素养较高 , 因此 他们在景观设计和园林生活上必然多下功夫 , 以白居易为 代表的文人士大夫 ,其造园的目的首先是出于自身休闲的 需要 ,是自娱而非娱人 ,故不必为了声望或炫耀而大兴土 木 ,规划布局、景观修造都遵循简淡的原则 ,不追求房舍 亭阁的繁复和华美 。 白居易的《闲居自题》诗说:“波闲 戏鱼鳖,风静下鸥鹭 。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意 。”履道 里宅园中水占了五分之一 ,竹占了九分之一 , 四望渺弥苍 翠 ,故居于城中而有水乡之感 。园中还建有琴亭、石樽、 中岛亭、环池路等用于游园赏景的园林小品 。此外 ,他命 乐童登中岛亭奏乐的做法为后世园林创设戏台和曲房提供 了依据 ,而音乐、戏曲的渗入也使得物质的园林从此具有 了更多的精神内涵。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寺庙园林的产生与繁荣 • 文人园林的兴起
金谷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化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佛教的渗透和清淡玄 学的盛行 ,又为隐逸清静或及时行乐的生活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私家园林作为 一个与世暂绝的个人展地 ,作为一个自由自在的私密场所 ,逐渐赢得了众多名士 文人的青睐 , 因此 , 园林的崛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一时期的园林虽然主要还 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基地,但在讲究奢华或喜好艺术的文人的治理下, 已不乏游乐 观赏的内容。 如西晋以奢侈闻名的石崇 ,有金谷园建于洛阳 ,“却阻长堤 ,前临清渠 。百木几 于万株 ,流水周于舍下 。有观阁池召 ,多养鱼鸟。家素习技,颇有秦、赵之声 。 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 ,入则有琴书之娱 。”可见园中有水有树 ,有鸟有鱼 ,还有 一班艺伎可供赏乐之需。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顺序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顺序一、前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体现,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
二、汉代园林的发展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起点。
汉代园林以汉武帝所建的汉阳陵为代表,其特点是建筑布局简洁明快,注重自然山水的塑造,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
三、唐代园林的繁荣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代园林以花园为主,注重花卉的栽种和观赏,同时也融入了汉代园林的特点。
唐代园林以唐明皇的花园和杨贵妃的园林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风格。
四、宋代园林的创新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宋代园林注重山水的布局和景观的营造,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苏州园林以小巧精致、曲径通幽、水石相映的特点,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五、明代园林的繁荣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
明代园林以紫禁城和颐和园为代表,注重宫廷园林的建设。
明代园林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宫廷气派和建筑装饰的精美,体现了明代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富丽堂皇的风貌。
六、清代园林的继承与创新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
清代园林在继承前代园林的基础上,注重山水的塑造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以颐和园和圆明园为代表。
清代园林以其宏伟壮丽、雄奇秀美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七、现代园林的发展与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园林开始注重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现代园林的设计更加注重科技与生态的融合,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同时,现代园林也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园林艺术。
八、结语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品味和文化内涵。
这些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
今天,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在于对现代人们审美追求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简史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简史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它不仅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更是一种与自然融合的建筑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商周时期的宫殿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起源。
商周时期的宫殿园林借鉴了中原地区的山水风景,采用大量的湖泊和岩石来打造宫廷园林。
这些园林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贵族们进行祭祀和祈福的场所。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秦始皇帝借鉴了各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在长城脚下修建了大型的皇陵园林。
这些园林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和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而著名,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隋唐时期的帝王们非常重视宫廷园林的建设,他们在长安和洛阳建设了大量的皇家园林。
这些园林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心的布局而著名,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巅峰之作。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的鼎盛时期。
宋代的园林注重自然山水的表现,强调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秩序。
元代的园林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建筑的装饰性,其主要特点是布局灵活多变,注重水景和建筑的相互配合。
明代的园林则更加重视建筑的造型和审美,注重园林的艺术性和娱乐功能。
清代的园林则融汇了前代园林的精华,以其宏伟壮丽和富丽堂皇的建筑风格而著名。
近代以来,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受到西方园林风格的影响,中国的园林艺术开始了一场新的变革。
西方的花坛、草坪和噪音设备等元素进入了中国的园林设计,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
1949年以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经历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园林景观的保护和传承,大量的文化遗产得到了修复和保护。
近年来,一些新的古典园林景观也开发建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也开始向国际传播,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赞赏。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国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那个时候,中国的园林开始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东汉时期的园林注重自然景观的再现,主要通过园林布局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
这种园林布局通常包括花园、山水和人工湖泊等元素。
同时,园林还通过树木、亭台和池塘等景观来增添美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在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和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时期,园林艺术达到了巅峰。
这两个朝代的园林以大规模的建筑和丰富繁复的装饰而闻名。
唐朝时期的园林以安国寺为代表,该寺庭院依山而建,景色壮丽。
宋朝时期,园林的建设更加追求和谐与平衡。
《园冶》是当时的一本著作,记录了很多关于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技巧。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中国园林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明朝时期,园林的设计更加注重智慧和严谨。
设计师们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材料,创造出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景点。
皇家园林颐和园就是明朝时期的杰作之一,它的设计结合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展示了中国园林的精华。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时期,中国的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
清朝的园林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艺术的元素。
这时期的园林注重空间和景观的变化,设计师们通过布局和景观组合来创造出令人赞叹的效果。
颐和园的设计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将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庄园景观完美结合在一起。
20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继续演变和发展,保留了传统的特色,同时也吸收了现代设计的元素。
中国的园林设计师们开始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各地的园林艺术在设计理念和风格上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总的来说,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历了各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中国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艺术成为国际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园林设计师们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园林的美妙传统,同时也注重创新和发展,为人们创造美丽和宜居的生活环境。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简述(推荐文档)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简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
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我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
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规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
此时期或可称为“白然时期”,是从“固”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旱在原始时代,当人类进人奴隶制社会,先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劝!渔猎,后来慢慢进化到种植定居,驯养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猪、犬、羊等,种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麦、稻、获等。
这样就出现了圈养、圈种的有一定范围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现了“因、眺(囿)”“鉴、翻(圃),,等字,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从事农事、畜牧、手工业制作以及各种杂务劳动的专业奴隶阶层,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奴隶主和帝王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游乐戏嬉,其中包括“狩猎”活动。
而那些被选择为狩猎地区的地方,一定是那些禽兽比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丛生之处,这就是成为种植与株、圈养动物的“囿”。
根据史料记载,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1.:片地宽广。
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2.工程浩大。
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
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
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一、早期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时,古代中国的贵族和富有人家开始兴建园林,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相融。
他们在山水之间营造了园林,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审美追求。
这些早期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题,注重营造宜人的环境和独特的景致。
二、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发展在南北朝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贵族和官僚阶层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园林的发展。
南朝梁武帝营造的花园就是一个例子。
这座花园以池塘和园林建筑为主要景观,营造了宁静、优美的环境。
同时,南北朝时期的园林更加注重情感之美的表达,通过园林景观传递情感和意境。
三、唐代园林的兴盛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随着唐朝文化的繁荣,园林建筑逐渐成为了文人雅士的追求。
史迁所建的龙门园,是一个以山水为主题的古典园林。
这座园林以其恢弘壮丽的景观和高雅的氛围而闻名,也成为了后来很多园林的模仿对象。
四、明清时期的古典园林在明清时期,古典园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明代的圆明园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圆明园以其精心设计的建筑和布局,成为了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而清代的颐和园更是催生了古典园林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颐和园以其奇山异水、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园艺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五、现代古典园林的传承和发展现代古典园林的发展注重传承和创新。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人们对园林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古典园林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现代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古典园林设计和建设的新机遇。
以中山公园为例,这座园林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传统古典园林与现代科技结合,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园林景区。
总结起来,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早期起源、南北朝时期、唐代兴盛、明清时期和现代传承和发展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和创新成果。
古典园林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智慧,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园林也一直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体现之一。
从古至今,中国的园林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园林时期(公元前2600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园林时期起始于公元前2600年的夏朝,而《尚书》中也曾记载“有苑囿”,说明当时就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园林。
可以说,中国古代园林起源非常早,几乎伴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而存在。
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园林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的深化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并留下丰富的园林遗产和文化。
第二阶段:南北朝时期(420年-581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界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文化表现得尤其出色。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大多是依山傍水、以湖泊为主的山水园林,同时还有一些皇家和贵族私人园林,其特点是多样化和奢华(如南涧园、枕流园等)。
这些园林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园林特色,还为后来的园林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又一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人们对园林的理解和实践更加深入和全面化,有许多著名的园林(如太湖、留园、拙政园等)。
唐代的皇家园林主要是池塘、水榭和花园,而宋代则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气氛,在可恢复使用年限10年以内,通过进行公开竞标等方式签订著作权转让合同,从而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
城市公共园林、山水园林和私人园林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建筑的最后一个重要时期,同时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也是现代园林建筑的萌芽期。
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注重“雅俗共赏”,不仅体现了建筑和造景结合的特点,也为后来的园林建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总之,中国园林发展历经多个历史阶段,从古代到现代,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发展,同时为全球的园林文化和园林建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始于公元前3世纪。
当时,贵族和统治阶级对私家园林、花园和湖泊开始了创作和建筑,以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从最初的园林形式,渐渐发展为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
在古代,园林有三种形式:宫殿园林、江南园林和游园。
宫殿园林是由皇宫居住者建造的,它有助于展示皇室的辉煌,为皇室的领导者提供活动的空间。
江南园林是以水为主要设计元素的园林,以实现园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游园是一种专门为官员、贵族等服务的古典园林,它们有多种景观,比如林荫小道、长廊、假山、小池塘、庭院、亭台和楼台等。
从古代到民国,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保留了由原始的园林到现代园林的历史文化底蕴。
《礼记》是中国最早的古典园林文献之一,它提出了人与自然共存的理念。
《园林学》是继《礼记》之后出现的古典园林经典之作,它提供了更多关于园林艺术和设计的思想。
从《园林学》到《清代园林史》,再到近现代民国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在文化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精致的发展历程。
这其中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举例来说,明代的清漪园,清代的北海公园,以及汉族的南山园等等,它们均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人民自然认知的完美高度。
经过几个世纪,把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的特色考虑进去,今天的园林也尝试进行创新,力图发挥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传统,加强公共空间,促进人们和社会环境的良性交互,实现美好的园林景观。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仍在不断地被发展和演进,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地域,借助艺术、建筑、景观设计以及其它各种手段,将多元文化因素融合,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美感、文化和理念。
无论是宫殿园林、江南园林还是游园,它们的诞生都滋养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的起源,也载脉了中国优美的园林景观。
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
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中国园林景观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园林景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和特色。
本文将以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为主线,探讨其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古代帝王园林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221年)在这一阶段,中国园林景观主要以帝王和贵族的园林为代表。
早期的园林以陵墓和祭祀场所为主,如河南的二里头遗址和山东的曲阜孔庙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园林逐渐成为帝王展示权威和追求享乐的场所。
典型的代表有秦始皇陵园、汉景帝陵园和汉武帝陵园等。
这些园林以规模宏大、建筑华丽、布局精巧而闻名,为后世园林设计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古典园林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368年)这一阶段,中国园林景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园林艺术得以迅速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以北方的汴京园林和南方的苏州园林为代表。
北方园林注重宏伟和雄浑的气势,以皇家园林为主,如大都的颐和园和开封的汴京园林。
南方园林则注重精巧和雅致的风格,以私家园林为主,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
这一时期的园林借鉴了中国绘画、诗词和建筑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文化。
第三阶段:明清皇家园林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明清时期,中国园林景观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特别是明朝的万里长城和故宫,以及清朝的颐和园和避暑山庄,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园林不仅继承了古代园林的传统,同时融入了更多的自然元素,注重创造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明清皇家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细腻的园景布局,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第四阶段:现代公共园林时期(1911年至今)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园林景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现代公共园林的建设成为城市规划和环境改善的一部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绿地和自然保护区,为人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和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世界遗产
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风景名胜区
文化遗产
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承德避暑山庄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皇家陵寝 龙门石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皖南古村落 山西云岗石窟
一.昆仑神话(神木信仰)
《山海经· 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 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山海经· 地形训》:上有木禾,其修五寻, 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 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建 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
二.从昆仑神话到神仙思想
战国(BC475-BC221)之后,昆仑神话随 着东西联系的显著增多而在中原各国流传 开来。西方的昆仑神话传到东方后,东方 人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 创立了另一神话系统——蓬莱神话。 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的区别在于山与海的 区别。
中国风景式园林思想奠基
各类园林全面发展 各类园林精品叠出 逐步向进现代园林过渡
第一节 中国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 (公元11世纪-220年)
中国园林的雏形——囿
1、 传说时代——三皇五帝
燧人、伏羲、神农 黄帝(黄陵)、颛顼(都濮阳,河南)、帝喾 (都于亳,山东河南之间)、唐尧(都平阳)、 虞舜(都蒲板,山西永济)
在黄土宫殿台基西侧又发观另一宫殿廊 道和散水,廊道宽16.7米,散水宽0.67米, 长度待进一步勘察,同时发现了不少秦汉 时期的板瓦、筒瓦和完整秦瓦当,说明台 基上的宫殿如《史记》记载的“复道连 属”。尤其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此处发 现了红色的火烧土及宫殿墙体残块。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孙福喜 研究员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 早的园林遗址,进一步证实了史书上关于 阿房宫是在秦皇游幸的上林苑的基础上扩 建而成的记载,从而证实了秦阿房宫不仅 有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前殿,而且是由一系 列宫殿组成的宏伟建筑集群。特别是宫殿 红烧土和火焚墙体残块的首次发现,否定 了以往关于阿房宫未被焚烧的说法,找到 了阿房宫毁于大火的证据,但是否由项羽 焚烧,还有待进一步探查和研究。
先秦、两汉园林小结
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 “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 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后期 园林的功能由最早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 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息与观赏为主。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与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 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目中尚保持一种浓 重的神秘性。
山水画,山水诗——出现独立的山水画,但是比较简单
艺术成果
建筑形式上,斗拱完备,出现了梭柱、举折和起翘
斗拱
பைடு நூலகம்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它的 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 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 阑头,俗称看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 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 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位置图
建章宫鸟瞰1.蓬莱山2.太液池3.瀛洲山4.方壶山5.承露盘
汉武帝的陵墓 茂陵
东汉宫苑
城内 城外
洛阳白马寺 东汉明帝时建 造的我国最早的佛教寺庙
两汉私家园林
西汉初期崇尚节俭,后期奢华成风,东汉时私家园林记载较多。 王侯官僚 (1)西汉 梁孝王刘武 “兔园”(首例土石结合假山;受文士影响题名出现 诗画艺境) (2)东汉 梁冀 “园圃”和“菟园” 富豪巨贾 (1)西汉茂陵(陕西兴平东北) 袁广汉 (2)光武帝舅父 樊宏及其父樊重 隐士 (1)张衡 庄园 是“别墅园”的雏形
秦始皇在泰山顶举行封禅仪式
阿房宫 (人民日报2004.11.16第五版)
阿房宫遗址考古有新收获 我国最早园林遗址被发现火烧红烧土及墙 体残块佐证阿房宫被焚记载 本报西安11月5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 阿房宫遗址考古发掘又有重大收获:我国 最早的园林景观——秦园林景观最近在阿 房宫遗址内被发观,同时被发现的还有被 火焚烧的红烧土及宫殿火烧墙体残块,从 而佐证了《史记》中关于阿房宫被大火焚 烧记载的真实性。
西汉
在原秦朝被毁的咸阳之东南,渭水之南建造新都。 代表性皇家园林有“未央宫”、“建章宫”、甘泉 宫”和“甘泉苑”。 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一池三山”的皇家 园林-建章宫。“一池三山” 即太液池、瀛洲、 蓬莱和方丈。
未央宫是历史最长的一座宫殿,历史1041年 上林苑特点 (1)山水丰富,关中八水、上林六池 (2)12宫殿群,以建章宫最大
有洛阳“华林苑”、建康“乐游园”,寺观园林
有庐山“东林寺”。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何谓转折?
四个方面转折——社会转折、园林审美转折、园林 类型转折、园林艺术转折
社会转折
对于秦汉时期来说,自然山川更成为崇拜对象,
魏晋以来,由于人们的行动范围,尤其是知识分 子阶层的进入,使得对自然山水的认识从简单的 崇拜转向了成熟的、系统的阶段,从而也完成了 中国园林审美的重大转向。
2、夏商周时期
夏:BC2100年,启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农业和手工业都有相当的发展,那时已有青铜器,有锛、凿、刀、锥、 戈等工具,为营造活动提供了技术上的条件。因此在夏朝已经出现了 宫殿建筑
商:( BC17 世纪- BC11 世纪)殷(河南安阳)青 铜文化和甲骨文
而甲骨文中又有园、圃、囿等字的出现,也就引起了园林的营造活动 和最初形式到底是开始于商朝还是周朝,以及最初形式是园、圃,还 是囿的讨论。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时代背景
(1)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2)思想解放,文化多元
•游赏功能成为园林的主导功能。 •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开始并行发展。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
园林从模仿自然山水向抽象表现自然山水发展。 初步形成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和“建筑美 与自然美融揉”两大特色。 •代表性的私家园林有洛阳“金谷园”,皇家园林
西汉都城长安
东汉
东都洛阳,皇家园林规模较小,也建造
“上林苑”,但是规模较小
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一池三山”的形成
一.昆仑神话(神山信仰)
《山海经·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 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 高万仞,……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 赤水之际。 《山海经· 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 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
梭柱. 下细而中央 凸的子,其形有如 纺织机上的梭子, 因中肚粗,较具抗 折性。
西周的版图
3、西周
宫室制度的完备于西周 1)“囿”中有囿人分职定责 2)周文王时期,已经有了囿、台、沼的结合 3)城郭建筑的确立——分封各诸侯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面朝后市
匠人城中有明堂、辟雍(泮宫) “如壁之园,雍之以水,像教化流行”
自然遗产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峨嵋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 、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蕴涵
中国古典园林史分期
诞生于 公元前11世纪殷末周初
生成期:先秦和两汉
皇家园林为主
转折期:两晋和南北朝
全盛期:隋和唐 成熟前期:两宋到清初 成熟后期:清中至清末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 护考古所联合组建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最近通过 考古发掘发现,在阿房宫前殿遗址正面1150米处, 发现一大型黄土遗址建筑台基,东西长250米、 南北宽45米,距地面高度7米,距秦代地面高9米。 黄土台基中下部有纵横交错的排水管道,说明这 个黄土台基上曾有过被人使用过的大型宫殿建筑。 在这 一 黄土台基北部3.8米处地下,发现一“矩” 字型石渠遗存,东侧向南长17.4米,西侧向北长 4.9米,东西长9米,水渠宽40厘米,深12至15厘 米,水渠底层铺大鹅卵石, 上铺小鹅卵石,水渠 两侧砌筑比较规则,2至3排由呈“品”字型的大 鹅卵石铺就。专家认为,这是比较典型的小桥流 水式渠道和园林遗址。
强的出现,使得造园活动的主体范围从皇宫扩散 到了民间,从而完成了造园类型的转向。
白莲社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隐士集团(123人)
魏晋风流:
的态度来表达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 其行动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崇尚隐逸和寄 情山水。
名士不满于政治礼教束缚,以纵情放荡、玩世不恭
艺术成果
山水艺术开始发展
周文王“灵圃”、“灵台”和“灵沼”。具 备四项功能:“帝王狩猎”、“通神”、 “生产”和“游赏”。
3、东周(春秋战国):(BC475-BC221年)
“台苑” 楚国 章华台、荆台 吴国 姑苏台
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周开始的,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 而且这种园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即使到了清朝也还未脱离 开。如避暑山庄,从康熙到乾隆,都还经常在避暑山庄内
三.神仙思想与蓬莱神话
《史记· 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 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 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 不死之药皆在焉。
四.秦皇、汉武的求神与 “一池三山”园林形式的确立
秦始皇与汉武帝曾多次东临大海,大规模 遣船入海去蓬莱求仙药,并派专人守候在 海边以望蓬莱之气。当然,结果不言而喻。 经过秦始皇时代与汉武帝时代的发展,蓬 莱神话种于确立了它在中国园林中的不可 取代的位置,亦即形成了“一池三山”的 固定模式。并对我国园林与日本造园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