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四版 林志扬主编复习资料 (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PPT课件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PPT课件
20
• 5、战略
– 战略是对未来所作的全局性系统谋划。
21
三、组织
• 1、组织(organizing) • 2、组织结构(organization structure) • 3、沟通(communication) • 4、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 5、组织变革(organization change)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目录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课程知识体系 课程核心概念 课程核心理论 课程考试
3
第一部分 课程知识体系
4
一、知识体系
管理者的使命 管理的职能
– 罗宾斯:是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对比并纠正 的过程。
– 孔茨:是对绩效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企业 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制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完成。
35
第三部分 课程核心理论
36
一、管理与管理者
• 1、管理者分类 • 2、管理的工作:管理职能 • 3、管理者角色理论 • 4、管理者技能理论 • 5、管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39
• 3、管理者角色理论
– 提出人:亨利.明兹伯格 – 内容:
• 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但是高度相关联的角色; • 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为三类:人际关系角色、
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
40
• 4、管理者技能理论
– 提出人:罗伯特.卡茨
– 内容:
• 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 技术技能。

管理学原理笔记(第四版)

管理学原理笔记(第四版)
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年提出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一) 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二) 重人——1:重人心向பைடு நூலகம்2:重人才归离
(三) 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四) 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4:职工队伍的结构、文化程度都有了变化
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a:突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
b:要求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
c:要求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一:行为科学学派
(一)行为科学的由来
泰罗制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成“经济人”而行为科学把人看成“社会人”即: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

大学《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Word版

大学《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Word版

第六章第一节组织概述一、组织的含义:有形组织:是具有某种确定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组织内进行分工与合作,建立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的有机实体系统。

无形组织:是指组织活动,具体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所进行的组织机构的设计以及对组织内的部门授权、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等活动。

二、组织的分类:P1481.按组织的规模程度分类2.按组织的社会职能和性质分类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分工关系分类4.按组织的合法性分类5.按组织的经济功能分类三、组织管理职能P150第二节组织设计原理一、组织设计的目的与任务(结果:组织结构图、职位说明书)职位说明书(也称职务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是对企业岗位的任职条件、岗位目的、指挥关系、沟通关系、职责范围、负责程度和考核评价内容给予的定义性说明。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职位描述,主要对职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概括,包括职位设置的目的、基本职责、组织图、业绩标准、工作权限等内容;二是职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主要对任职人员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概括,包括该职位的行为标准,胜任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能职位说明书力、个性特征以及对人员的培训需求等内容。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 P1531、专业化分工原则目的——提高工作效率要求——结合企业活动和员工的特点;职务设计要尽可能简单。

实例——几乎应用所有的组织设计,如汽车装配线上的工人、会计、护士、保卫处等等2、统一指挥原则3、控制幅度原则: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并且应该是有效的。

格拉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4、权责对等原则:即公司每一管理层次、部门、岗位的责任、权力以及利益都要相对应。

职责=职权职权 < 职责积极性降低职权 > 职责权力被滥用5、柔性经济原则: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组织的经济是指组织的管理层次与幅度、人员结构及部门工作流程设计必须合理,以达到管理的高效率三、管理层次的划分P1541、管理幅度:有效指挥和监督的直接下属数量。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54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都必须来一次“心里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管理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a.人是社会人;b.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

4、系统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

(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的层次性5、权变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1)关于组织结构的观点(2)关于人的激励和管理的观点(3)关于领导方式的观点(4)关于决策方法的观点6、法约尔认为企业的职能包括哪些?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创新7、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在组织中承担的责任有哪些?计划,决策,管理工作和人,管理管理者,管理一个组织8、西方“管理运动”的观点?组织结构设计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组织结构设计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合理配置企业各类资源;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市场导向,满足客户需要;为企业高效运营奠定基础。

9、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10、什么是例外原则?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11、简述霍桑实验?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12、1924年11月,霍桑工厂内的研究者在本厂的继电器车间开展了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1.docx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1.docx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一第一章筲理概述1、管理的含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冇惫识、冇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而來评判。

即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故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

“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捉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2、管理的三大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來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岀来的管理的属性。

管理的白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捉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來迅速捉高我国的管理水平。

筲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口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木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口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口己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

(3)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乂有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自考)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自考)

《管理学原理》学习资料(仅供参考)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共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共

管理学复习资料①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㈠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1.是在管理理论丛林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2.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交叉科学3.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4.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5.是一门边际科学又是一门基础理论科学㈡管理科学研究方面1.合理协调和组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①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实用文档②管理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③管理是客观需要的产物。

小知识:ⅰ有据可考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理活动:公元前50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

ⅱ中国古代最早的管理活动:商代——指挥作战。

周朝——设立三公六卿五官2、人类活动的特点:①目的性②依存性③知识性3管理的必要性(在我国):①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

②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企业建立的基础。

④实现预期目标都需要全体成员的长期共同努力。

⑤近几年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应用和普及。

4、管理的概念管理主体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管理客体实施整合,协调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内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5、管理的基本职能:P13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过程性职能(主干型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实用文档功能性职能:领导协调控制沟通创新【在过程中同时起作用】6、管理的特征:①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见16-18)②普遍性③组织性(前提两个人以上的共同劳动,共同目标)7、管理的要素:人员(核心)资金物资时间信息(纽带)环境(空间)8、管理的作用和任务作用: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
• (3)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
• (4)采用恰当的甄选工具 :①面试 ② 笔试 ③评估中心 ④无领导小组讨论 ⑤ 文件筐测验
• (5)选定录用员工 • (6)评价和反馈招聘效果 • 6)员工的解聘
6.2.2员工的培训
• 1)培训的含义与特点
• 培训是指组织通过对员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和 训练,使其能够改进目前知识和能力的一项连续而有 效的工作。
制度
6.4.4全面薪酬管理
• 全面薪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新管理 范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薪酬协 会WAW开始致力于倡导和推进这一模式。
• 该模式由薪酬、福利、工作与生活、绩效与 认可、职业发展机会五大要素构成。
• 2)员工培训的内容 • (1)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 (2)职务轮换培训 • (3)提升培训 • (4)设置助理职务培训
• 3)员工培训的类型 • (1)新来员工的培训 • (2)在职培训 • (3)离职培训
【观念应用6-2】新来的员工李勇为何提出 辞职?
• 问题:你认为这家公司 新员工培训存在哪些问 题?
6.4.1薪酬与薪酬管理的含义
• 1)什么是薪酬 • (1)基本薪资 • (2)绩效工资 • (3)激励工资 • (4)福利和服务
• 2)薪酬管理的含义
•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 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 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 一个过程。
• (1)敏感性
• (2)特权性
【观念应用6-5】朗讯的薪酬管理
• 1.薪酬构成 • 2.业绩比学历更重要 • 3.薪酬政策的考虑因素 • 4.加薪策略 • 问题:谈谈朗讯在薪酬
管理方面的实践对企业 的启示
6.4.2薪酬管理的原则

管理学原理厦门大学林志扬版课后复习题重点纲要期末复习汇总

管理学原理厦门大学林志扬版课后复习题重点纲要期末复习汇总

1、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的科学。

2、管理: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四个关键点:管理存在于正式组织;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其他人的工作;管理工作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管理人员要考虑:被管理者的工作和被管理者本身3、为什么说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由于每个企业能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能用于社会生产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实现某种想要达到的任务或目标。

由于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目标能有效地实现。

每一个组织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4、为什么说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答:(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2)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通过作用于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而对组织的成效产生影响的。

(3)正因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在协调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组织成效的过程中要受到工作方面和非工作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高的管理成效有可能导致低的组织成效,而低的管理成效却有可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

(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是无关紧要的,相反的,它更说明了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须提高管理成效。

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助于提高组织成效。

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高低的其他因素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有效的管理活动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

(5)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我们既不能迷信“管理万能论” ,也不能相信“管理象征论”。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课件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课件

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特征3.管理的职能4.管理者5.管理者的分类6.管理者的角色7.管理者的技能8.管理学的概念9.管理的产生 10.管理的必要性 11.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12.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13.管理学的特点第2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31.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32.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 33.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34.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 35.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36.霍桑实验的结论37.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 38.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39.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40.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第3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61.组织环境的概念 62.组织环境的分类 63.组织环境的特点 64.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65.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见新版教材P87) 66.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67.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见新版教材P85) 68.一般环境分析(PEST) 69.SWOT分析法 70.组织文化的功能 71.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72.社会责任观的具体体现第4章管理道德概述101.管理道德的概念与特征 102.社会责任的含义 103.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104.管理道德的影响因素 105.培养管理者道德的途径 106.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业绩第5章决策131.决策的概念 132.决策的类型 133.决策的原则134.决策的标准 135.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136.决策的影响因素 137.决策的程序 138.运用所学决策方法进行决策。

第6章计划161.计划的概念和特点 162.计划的“5W1H” 163.计划的分类 164.滚动计划法及其特点、优点 165.甘特图及其特点 166.愿景与使命 167.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168.计划的作用 169.战略计划的重要性 170.战略计划和长期计划的区别 171.企业的基本战略 172.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 173.联系实际分析计划制定的程序 174.计划工作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第7章组织201.组织的概念 202.组织特征 203.组织的分类 204.组织设计的含义 205.管理层次 206.管理幅度与层次的关系 207.垂直结构与扁平结构 208.职权的概念及分类 209.组织结构的概念 210.组织的作用 211.组织的目标 212.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 213.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与原则 214.组织设计的部门化 215.集权与分权216.授权 217.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委员会制和团队结构)的特点、优缺点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doc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doc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熟记:1、管理(P4-5)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P4)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

(二)领会:1、管理的基本特征(P5-6)四大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有任务、职能和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任务(P6)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3、管理的普遍性(P5)有组织活动的地方就有管理活动,有管理活动就有管理。

4、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P7-8)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具有系统化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观察事物,判定事物的本质,并通过继续不断的观察,验证事物本质的确切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是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或者“诀窍”。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一)熟记:管理两重性(P8)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有效组织共同劳动。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共同劳动结果。

(二)领会:掌握管理两重性的意义(P9-11)(1)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有利于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有利于结合实际,发展管理理论。

第三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管理学(P11)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领会:1、管理学的特点(P11-12)(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P13-14)(1)从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研究管理活动的内外在关系;(2)从管理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3)从管理职能的角度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 林志扬主编复习资料 (整理)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 林志扬主编复习资料 (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

注意四个关键点:(1)管理存在于政治组织内(2)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其他人的工作(3)管理工作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4)管理人员需同时考虑到两个方面——①其他人的活动,即被管理者的工作②其他人,即被管理者。

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三、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管理成效是指管理活动的效果。

管理活动是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开展的许多种活动中的一种组织成效是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在组织成效与管理成效之间,并没有存在必然的线性相关的关系,即高的管理成效并不一定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反之,低的管理成效也不一定必然导致低的组织成效P8 图1-1 图1-2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因素。

管理者在组织中具有双重人格:(1)组织人格,即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行为必须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为基本的准则。

管理者的这种组织人格的特点使得不同的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具有延续性和相似性(2)个人人格,即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所作所为又受管理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种管理者的个人人格特点使得不同的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对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了解在实践中的“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各自的不足和偏颇之处,从而正确评价管理者与组织成效的关系。

四、管理者类别(关注高层、中层和基层划分)按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五、管理者技能结构(与管理者三层划分相结合)技术技能:指对某一特殊技能——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包括专门知识、在专业范围内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该专业的工具和技巧。

技术技能主要是涉及“物”的工作人际技能:是管理者与他人一起工作和作为一名小组成员而有效工作的能力,其中包括激励、帮助、协调、领导、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管理学原理(林志扬版)复习要点

管理学原理(林志扬版)复习要点

管理学原理(林志扬)目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1)第二章组织与组织目标 (3)第三章组织环境 (4)第四章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6)第五章早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 (8)第六章古典管理理论 (8)第七章人际关系学说 (10)第八章现代管理理论 (13)第九章管理的计划职能 (16)第十章管理的组织职能 (21)第十一章管理的领导职能 (27)第十二章管理的控制职能 (31)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一、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必要性:➢资源的稀缺决定了管理的必要性,管理过程本质上是对组织拥有的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过程。

因为人类社会、某个具体社会及每个社会组织能投诉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的实现某种想要完成的任务或目标。

➢基于社会及其组织分工协作、共同劳动的需要。

2、管理的重要性:组织内部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对组织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3、管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管理的系统性与权变性三、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1、管理活动:协调他人活动的活动。

主体是管理者;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目的是协调业务活动、提高业务活动的成效。

2、业务活动:由管理活动协调的他人活动称为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

主体是业务活动者;具有特殊性、局部性;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四、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

2、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3、二者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即高管理成效不一定高组织成效;低管理成效也不一定低组织成效。

因为管理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间接作用,且组织目标的实现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管理者人格、环境与非环境因素等。

4、管理者的双重人格: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

5、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起决定作用,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组织的中流砥柱,能够克服障碍去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第01章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第01章管理与管理者

1.2.2 管理者的职责与分类
1) 管理者的职责 (1)管理者是目标的提出者。 (2)管理者是计划者。 (3)管理者是组织者。 (4)管理者是指挥者。 (5)管理者是协调者。
2)管理者的层次 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划分,管理者可分为: (1)高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
01
第1章
1.1 管理
1.1.1 管理的含义
1)什么是管理 • 我们认为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
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这一定义包含以 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过程。 (2)管理过程是由基本职能构成的,这些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各类资源。 (4)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进行的。
管理者也不同于操作者和领导者。 (1)管理者不同于操作者。操作者是指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实施和作业工 作的人。管理者是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实现组织的目的。 (2)管理者不同于领导者。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协调别人来完成工作。管 理者一定是在特定的组织中而言的,而领导是指一种影响群体实现目标的能 力。领导既可以产生于正式的组织中,也可以来自于非正式的组织中。
1.1.3 管理活动与管理学
2)管理学 • (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 方法分为具体方法、基本方法(一般方法)和哲学方法
三个层次。 • 管理方法是指在管理实践中为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
活动顺利展开所采取的途径、策略手段等。
1.1.3 管理活动与管理学
2)管理学 • 具体地说,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内容: • 第一,观察研究法。 • 第二,比较研究法, • 第三,历史研究法。 • 第四,调查研究法。 • 第五,案例研究法。 • 第六,实验研究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

注意四个关键点:(1)管理存在于政治组织内(2)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其他人的工作(3)管理工作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4)管理人员需同时考虑到两个方面——①其他人的活动,即被管理者的工作②其他人,即被管理者。

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三、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1、管理成效是指管理活动的效果。

管理活动是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开展的许多种活动中的一种2、组织成效是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3、在组织成效与管理成效之间,并没有存在必然的线性相关的关系,即高的管理成效并不一定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反之,低的管理成效也不一定必然导致低的组织成效P8 图1-1 图1-24、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因素。

管理者在组织中具有双重人格:(1)组织人格,即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行为必须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为基本的准则。

管理者的这种组织人格的特点使得不同的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具有延续性和相似性(2)个人人格,即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所作所为又受管理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种管理者的个人人格特点使得不同的管理者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对管理成效和组织成效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了解在实践中的“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各自的不足和偏颇之处,从而正确评价管理者与组织成效的关系。

四、管理者类别(关注高层、中层和基层划分)按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五、管理者技能结构(与管理者三层划分相结合)1、技术技能:指对某一特殊技能——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包括专门知识、在专业范围内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该专业的工具和技巧。

技术技能主要是涉及“物”的工作2、人际技能:是管理者与他人一起工作和作为一名小组成员而有效工作的能力,其中包括激励、帮助、协调、领导、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人际技能涉及与人协作3、思想技能:是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和考虑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认知能力,包括管理者的思维、信息处理和计划能力、对某个部门如何适合整个组织和组织如何适合所在企业、社区与广泛的经营和社会环境的认知能力,体现了用广泛而长远的眼光进行战略思维的能力。

也即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4、技术技能的重要性依据管理者所处的层次从低到高逐渐下降,而思想技能和人际技能则相反P17 图1-4六、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1、有效的管理者的四个特点:(1)善于利用和调配各种资源,重视资源组合的效率和整体效益(2)善于分析和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资源、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3)善于处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4)善于不断学习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5个习惯:(1)懂的如何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时间(2)重视外界的贡献(3)善于利用长处,不光是他们自己的,还有上司、同事及其下属的(4)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里(5)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七、管理学的学科体系1、管理学是一个包括有许多分支学科的科学体系;2、管理学是一门吸收许多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包括多个知识层次的综合性的科学体系。

八、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指导意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重点P26-P28)第二章组织与组织的目标一、什么叫组织组织是人们有意识地形成的各种职务货值为的系统。

二、组织的类型按照组织活动的受惠者不同,可以把组织分成四种:互利组织、经济组织、服务组织、公益组织。

三、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人、目标、组织规范(P38)四、管理的目标原则(为什么要坚持管理的目标原则)1、目标指明了组织发展的方向;2、目标决定了管理活动的过程;3、目标能成为一种激励因素。

五、组织目标的确定(考虑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P46):所有者的利益、组织中成员个人的目标和组织的社会责任。

六、组织管理月组织目标的作用:(管理起着协调、激励和调整作用)1、制定平衡目标;2、调动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积极性;3、控制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

第三章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一、外部环境的概念和分类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以外的一切事物。

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按性质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按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一)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有一下几个方面:1、外部环境影响了组织目标的确定;2、外部环境影响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3、外部环境影响了组织系统的形成。

(二)外部环境对组织影响程度的衡量(P62图3-3)一般采用分权的组织形式,同时也要加强组织内部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

二、内部环境的概念和分类组织的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与组织边界以内、能够为组织所控制的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1、按环境资源的内容划分:人力资源、关系资源、信息资源、金融资源、形象资源和物质资源;2、按环境资源的表现形式划分: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三、组织界限(1)概念:是指把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分割开来的东西(2)作用:过滤作用和保护作用①过滤作用:使组织对外部环境不是绝对的开放——只有有利于组织有效运转的外部环境因素才能输入组织。

同时通过组织的渗透作用,外部环境各种要素能通过组织界限输入到组织系统内部,使组织系统对外部环境不是绝对的封闭②保护作用:保护组织的相对独立性(3)组织界限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①组织的类型②组织所追求的目标③组织系统有效运转的要求④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第四章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一、利益相关者:指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

二、如何做到对社会负责:妨碍法、防御法、调和法、积极法(P84图4-2)三、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1、企业对环境的责任、;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3、企业对顾客的责任;4、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5、企业对投资者的在责任;6、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

四、管理道德1、概念:管理道德是指关于管理决策或管理行为的准确或错误的价值体系或信仰体系,是2、判断管理行为是非的一种价值标准。

3、层次:职业道德、管理道德4、影响道德管理者的因素:(重点论述题P92-94)5、如何提高管理者的管理道德:(1)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尤其是道德规范建设;(2)选拔合适的管理者;(3)加强道德示范;(4)进行道德培训;(5)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6)建立综合绩效评价。

第五章早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1、尼古拉.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早期管理思想最有贡献者之一)的管理四原则:第一,群众的认可;第二,凝聚力;第三,讲究领导方法;第四,生存意志。

2、亨利.普尔——美国:第一,提出了职业经理阶层观念的邹形;第二,追求系统化管理;第三,关注企业中人的因素,提出了通过有效的领导来消除正式组织的刻板性。

第六章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一、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1、主要内容(1)工时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2)把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及作业的环境标准化(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制定科学的日工作标准②按照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工资率③把工资给“人”而不是给“职位”(4)实行职能工长制☞又称“全能工长制”、“直线制”。

这是一种在组织中只有直线领导而没有职能分工的组织结构形式☞泰罗认为,采用职能工长制的“最大好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训练出一批工长”☞泰罗提出实行职能工长制是为了提高工长的管理专业化水平,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率。

而出现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的现象,正是职能工长制的致命弱点(5)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按照例外原则的要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只集中精力处理企业中的那些重大的经营决策的问题,而把那些经常出现、重复出现的“例行问题”的解决办法制度化、标准化,并交给企业中的下级人员去处理。

☞贯彻管理的例外原则,有利于减轻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事务,使他们能集中精力进行企业的重大问题的经营决策(6)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和管理例外原则等,都体现了泰罗在组织管理中的分权思想2、科学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①建立一门严格的科学;②科学的挑选工人;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教育、训练和培养;④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友好合作。

3、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认识与评价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已经形成。

人类的管理理论可以说就是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①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②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③“经济人”的认识是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

强调通过满足人在经济和物质方面的需求来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④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的是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⑤科学管理理论系统内在的不一致性二、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管理的过程学派或称职能学派)1、管理的14项基本原则:劳动分工原则、权责相符原则、纪律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统一领导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人员报酬原则、集中原则、等级制度原则、秩序原则、公平原则、人员的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和人员的团结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它是一项普遍的、永久必要的准则☞统一领导原则:对于力求达到同一目的的全部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

即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上级☞两者的区别与联系①统一领导原则讲的是组织机构设置的问题,而统一指挥原则讲的是组织机构设置以后运转的问题——违反了统一领导原则就必然会违反统一指挥原则,而坚持了统一领导原则并不一定能坚持统一指挥原则②坚持统一指挥原则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在组织中要形成一条不中断的等级链,也就是说首先要坚持统一领导原则。

第二,上级不能越级下达指令,下级也不能越级接受指令。

2、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职能。

3、法约尔天桥 P142 图6-1☞☞一般管理理论VS科学管理理论三、韦伯与官僚集权制1、权利的分类(1)神授的权利——是以领导者个人的人格为基础的——神秘化的组织(2)传统的权利——以先例和惯例为基础——传统的组织(3)合理—合法的权力——这种权力的基础是依法确定的职务或职位——官僚集权组织第七章人际关系学说(20世纪20年代末——50年代初)一、人际关系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1、经济危机的发生使人们的伦理观念发生了变化;2、新的政治环境——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提高了工人在整个社会等级结构中的地位;3、科学管理理论所强调的经济刺激并不能充分地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