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2011级行政管理胡柳
中国是“后马克思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生产大国,这源于中国是目前社会主义实践的最大阵地。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看来,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为从理性认识到革命的实践之飞跃。如果理论不能够指向于实践,则意义何在?基于“一球两制”的基本现状,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生存”无法摆脱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理解,以往脱离了现实考量,仅基于意识形态对立的傲慢姿态显然无法适应这种需要。于是,探寻“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这个命题就像“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的“过去的日子”一样压迫着中国的理论界,而这样的寻找必然是要基于新的了解、新的思路与新的判断。
一、理论争议之不逮与谋求发展之为先:思维与操作
1.社会主义思想的嬗变:思维方式之变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来,要求改革和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就与之相伴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即“两个必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将历史上出现过的生产力水平与社会制度形态做出一一对应,比如说奴隶社会用金属消灭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用冶铁摧毁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用枪炮使封建社会殆灭,而这之间的过程伴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行,在新的生产力发挥巨大作
用以后,人们恍然发现新的生产关系已不容置疑建立。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时标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种“内蕴依存”的关系树立了资本主义天然的敌人,也注定了社会主义思想与理论先天的斗争性。
马克思理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理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即“两个绝不会)这表明社会主义主流理论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认识的逐步深刻。
随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遇到的挫折,许多学者提出社会主义的“失败论”与“破产论”;反驳者则坚持马恩的“必然论”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过是技术层面的变化,社会主义遇到的困难是偶然现象。两种论述形同芒刺,但是实际都来源一个前提:只有资本主义的失败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成功。其实,战后资、社两方的新变化正好验证了马克思关于“两个绝不会”的论述,这就是“一球两制”的理论依据。
2.资本主义制度的解剖:实际操作之变
第一,资本主义的分解: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属于生产力范畴,包括资金、设备、科学技术等,由于无阶级性,可以并且必须学习继承,因为“历史不外乎是各个世代的一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第二层是生产关系范畴,经过“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诸如金融制度、贸易制度
与市场机制等中性的反映“生产规律”的生产关系,亦可借鉴使用;另一个部分是决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例如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等,与社会主义制度所不容。第三层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分为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文化上层建筑,需要区别对待。
第二,社会主义的需要: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生依赖,所以“我们不妨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什么别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在“四项基本原则”的保障下,社会主义发挥后发优势,师夷长技,吸收资本主义的长处是为了坚持和发展自身。而判断是否吸收的标准,“应该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在于姓“资”还是姓“社”。
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厘清:思路与进路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对“当代”这个时间概念作一个限定,否则将进行模糊的争辩。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至今基本经历了从“盲目对抗”到“战略合作”的阶段,而“当代”的概念需要从“战略合作”阶段开始计算,亦可以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开始研究。选取这个节点的原因是它突破意识形态方面的禁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互相开始打量和正视自己的对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新的调整、社会主义阵地大门的敞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的出现与应用都给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打下了新的注脚。因此关于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这样具有攻击色彩的论调将在“和平与发展”的全球语境下逐渐淡化,而“社
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成为新的关系处理思路。
1.对立与统一:基于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之现状
本质上的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决定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
具体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和按资分配为主体与公有制为主体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对立。资本主义二战后对生产关系作出部分调整,通过“凯恩斯主义”来调控经济,但未改变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本质;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早就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烙印,仅存其工具属性。
政治上,资产阶级专政与人民当家做主和不但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对立。资本主义国家战后进一步发展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使其政治统治形式更加完善,但并未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本质;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以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民主专政为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扩大完善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备的结合。
意识形态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对立。在任何社会中,只能是统治阶级的的思想占据正统地位,而意识形态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区别的肇始。
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联结、渗透和贯通的性质。具体表现为相互依存关系和借鉴合作关系。
2.辩证之否定:基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
从横向来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是现状,从纵向来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所固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生产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