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技术创新联盟的协同研发项目管理研究徐建萍

合集下载

上海市2017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指南

上海市2017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指南

上海市2017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指南【法规类别】科技计划【发布部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日期】2017.03.02【实施日期】2017.03.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市2017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指南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软科学研究在决策支持和智力支持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根据《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沪科〔2015〕216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特发布本指南。

一、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一)征集范围2017年度软科学研究领域重点项目围绕上海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全面创新改革关键问题和软科学发展等专题开展软科学研究布局。

1、主题项目主题项目题目不得调整(可以增加副标题),每个项目经费额度不超过20万元。

1)科技创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科技创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理、路径和抓手,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提出有关建议。

2)创新型经济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内涵、特点及主要发展趋势,提出创新型驱动的关键统计指标,并对上海创新型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3)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重大科技创新需求研究。

面向2040年,前瞻分析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对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研究提出科技创新全面支撑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策略、路径及具体实施建议。

4)构建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对策研究。

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共建世界级城市群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发展目标,分析当前长三角创新协同的发展现状和各区域特色优势,研究提出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的对策建议。

5)大科学基础设施第三方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梳理分析欧美发达国家在科学基础设施的第三方管理和运营的主要做法、实际效果与发展趋势,结合上海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实际需求,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协同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协同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协同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蔡坚杜兰英2013-05-18 05:52:00 来源:《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8日 07 版)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加快,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为了应对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尝试打破资源壁垒,促进产学研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全新的创新组织模式、一种开放式的创新模式,能充分调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

协同创新的内涵组织协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支撑平台。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产学研合作经历了一个“技术转让——委托研究——联合开发——共建实体”的演化历程,从初期的以技术外部合作为主演变为今天的共建研发机构和联盟企业的全程介入。

我国目前的产学研合作还主要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的合作上,共建研发机构和技术联盟等高层次的深度合作还比较少。

这一方面是由于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意识的缺乏,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政策、法律保障的缺失以及中介组织的缺位。

产学研协同创新离不开组织协同,只有通过共建政产学研用的创新网络平台,使无序态的创新要素和资源进行组织、融合、转化、扩散,才能形成有序的知识与技术创新。

知识协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

创新网络内部创新主体的知识流动和知识溢出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高企业创新产出和效率的源泉。

与创新有关的知识可分为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和难以编码化的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可通过信息媒介在组织之间传递和流动,但隐性知识具有缄默性,只能通过非正式交流和互动学习实现转移与共享。

体现知识协同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产学研之间的充分沟通和信息流动、搭建知识协同的平台、尊重合作者的知识产权等。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2015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项目的指南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2015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项目的指南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2015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项目的指南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4.03•【字号】•【施行日期】2015.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2015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项目指南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国家和上海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二五”科技规划,推进上海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领域科技进步,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本指南。

一、征集范围专题一、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方向1、区域协同公共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聚焦区域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打造区域协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区域功能性服务平台,促进区域资源的融合与互补,为地区服务能级提升起到促进和支撑作用。

研究内容:1、区域食品检验检疫。

支撑自贸区食品贸易发展,针对长三角跨境食品一体化处置监管,开展的食品安全检测、跨境食品电子商务监管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

2、跨省市医疗协同。

聚焦长三角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基于上海医联平台,构建跨省市异地复诊回访、远程会诊等区域远程医疗协同功能性数据平台,促进面向长三角地区常见及多发病的远程专科医疗服务功能的实施。

3、区域技术转移数据平台建设。

聚焦长三角地区技术成果共享与互通,集聚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资源,构建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数据平台,实现长三角地区技术转移、交易、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上海与长三角省市间科技资源要素互补,提升区域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度。

执行期限: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于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事业单位。

方向2、区域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及示范应用研究目标:聚焦长三角区域公共安全、民生保障与环境保护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并在长三角区域内形成示范应用。

大型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平台研究与实践

大型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平台研究与实践

大型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平台研究与实践
杜成波
【期刊名称】《企业科技与发展》
【年(卷),期】2024()1
【摘要】大型企业中的科研项目、科技成果数量,以及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奖励数量巨大,采用常规手段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为实现大型企业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和全要素管理、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的集中共享和多维统计分析,以及企业员工申报奖励和分配奖励的高效便利,为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文章基于对大型企业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要素、科技创新管理工作需求和信息化建设基础情况的分析,提出了适合大型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实施框架,研发了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技奖励申报、科技成果管理三大子系统的大型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并完成平台与企业其他相关系统的对接和集成。

实践应用表明,该平台能够帮助大型企业实现对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及成果奖励信息的高效记录、快速查询以及统计分析,有效提升大型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页数】6页(P39-44)
【作者】杜成波
【作者单位】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5;F406
【相关文献】
1.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大连海洋大学大学生“蔚蓝”科技创新创业基地为例
2.科技创新平台安全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成都某研发平台为例
3.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与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以现代园艺“蔷-微庭院”科技服务平台为例
4.大型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方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协同发展策略研究1. 引言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已成为企业追求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是创新型企业实现协同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围绕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展开研究,并探讨两者如何实现协同发展的策略。

2. 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技术创新是创新型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

为了实现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企业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2.1 重视科技研发投入创新型企业应将科技研发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加大科研投入,招揽高端人才,建立稳定的研究团队和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率。

2.2 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技术平台,推动各类技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通过技术平台的建设,创新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外部技术资源,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2.3 鼓励员工创新创新型企业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

3. 创新型企业的市场创新策略市场创新是创新型企业实现商业化的关键。

为了实现市场创新的协同发展,企业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3.1 客户导向创新型企业应以客户为中心,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沟通,迅速反应市场动态,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3.2 构建品牌优势创新型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通过产品差异化、市场定位和品牌推广等手段,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应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产业界限,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市场创新。

例如,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拓宽产品和服务的渠道。

4. 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协同发展的策略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实现协同发展是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实现协同发展的策略。

4.1 紧密结合技术和市场创新型企业应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

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平衡,可以有效避免技术孤岛和市场失灵的情况。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研究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研究

二、大数据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明确各方的角色和责 任,促进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之间的深度合作。
二、大数据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优化创新环境:优化创新环境,包括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完善知识 产权保护制度等,都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手段。
基本内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创新生态系统和技术创新网络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协同创新对于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具有重 要意义。同时,产业联盟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发挥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有研究多于单一产业或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创新生态 系统与产业联盟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因此,本次演示旨在弥补这一研究不足。
基本内容
2、企业家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中的责任。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生态系 统的核心力量,应该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等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同时,企业家还应该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 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为整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基本内容
3、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中的作用。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生 态系统中重要的知识创造者和提供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 能力,为整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科研机构还应该积极 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社会化。
谢谢观看
基本内容
总体而言,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机制对于提高创新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协 同创新机制在不同层面上的作用和影响,为相关领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参考。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的通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的通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2.03•【字号】沪科〔2008〕第032号•【施行日期】2008.0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的通知沪科(2008)第032号各有关单位: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率先提高上海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广泛邀请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技发展决策咨询项目的研究,不断提高软科学研究对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决策的支撑能力。

现将《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发给你们,请根据《指南》着手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指南》重点提出了“创新型城市的构建与创新方法研究”、“培育和壮大特色创新集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相关政策”、“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政府科技公共服务能力”、“面向国家区域发展的创新战略”等九个研究领域。

研究人员根据自身专长,选择该领域中的一个或若干个方向开展研究,并提出研究计划和课题申请。

《指南》中所有课题研究的时间跨度均为1年。

项目申请采用网上申报与书面申报相结合方式,申请者需先在“上海科技”网站()—在线受理”中填写《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提交完成后,打印书面申请材料(需签字,无需单位公章)一式3份。

为培养软科学研究人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继续对选题好、研究思路新的在研博士学位论文给予资助。

博士学位论文资助方向为:(1)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科技发展规律及相关政策研究。

申请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需在“上海科技网()—在线受理”中填写《上海市科委软科学研究博士生学位论文资助项目推荐表》,提交完成后,打印出书面申请材料(需签字,且盖单位公章),并附上已通过审核的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复印件,一式3份。

协同创新文献综述

协同创新文献综述

协同创新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协同创新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重点介绍了协同创新的定义、特点以及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和机制,并对协同创新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和讨论。

最后,文章总结了目前协同创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引言协同创新是指多方合作、共同融入资源和能力,以达到同课题的联合创新。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协同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通过对当前协同创新研究的文献综述,对其定义、特点、驱动因素以及机制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协同创新的效果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二、协同创新的定义与特点协同创新是指多个独立主体之间通过合作与交互,共同协作完成创新活动的过程。

协同创新具有以下特点:1)多主体参与,涵盖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多个组织;2)合作与交互是协同创新的核心,通过共享资源和知识实现协作;3)创新活动的目标明确,并通过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三、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协同创新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驱动因素。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协同创新提供了基础,各方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平台进行高效的沟通与协作。

其次,政策环境的改善激励了协同创新,政府支持、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都对协同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文化也是协同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

四、协同创新的机制协同创新的机制包括组织机制、制度机制和技术机制。

组织机制是指协同创新的参与主体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和组织机构的安排,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项目等方式实现。

制度机制是指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促进协同创新的发生,例如设立创新奖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

技术机制则是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工具实现协同创新,例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

五、协同创新的效果评估与讨论协同创新的效果评估是协同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协同创新对于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创新管理中的协同与合作研究

技术创新管理中的协同与合作研究

技术创新管理中的协同与合作研究近年来,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需要不断寻求创新的方法和策略来保持竞争优势。

在技术创新管理中,协同与合作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技术创新管理中协同与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首先,协同与合作研究对于技术创新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创新速度非常快,企业一个人很难在所有领域都保持领先地位。

通过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企业能够共享资源,扩大自己的研发能力,并且更容易获得创新的灵感和发现。

其次,协同与合作研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

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单一企业很难承担这样的风险,而与其他企业合作可以共担风险并分担成本。

此外,合作伙伴可以提供不同的观点和经验,帮助企业避免技术盲点和错误决策。

另外,通过协同与合作研究,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和知识。

虽然企业内部可能拥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与外部的专家合作可以带来新的视角和技术。

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获取前沿科技信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促进协同与合作研究。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合作网络。

与其他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经常参加行业会议和展览,寻找合作伙伴。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来扩大合作网络。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设立合作专门部门或团队,负责协调和管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这个专门部门可以负责与合作伙伴的沟通、项目的协调和合作成果的评估。

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发展合作关系。

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措施来促进协同与合作研究。

例如,设立研发项目的奖金制度,通过提供奖励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合作研究。

另外,可以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以鼓励合作伙伴共享他们的创新成果。

在技术创新管理中,协同与合作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通过国家计委专家认证,并确定为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2年后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共129万美元,购置了实验室建设初期的主要设备和基础设施,1992年10月对外开放。

1995年通过了教育部和基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实验室是国家对外开放的软件新技术、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基地。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和学术委员会评审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1997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由12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董韫美教授担任主任。

本届学术委员会成员中的二位外籍专家,分别来自日本筑波大学和德国马普计算机研究所。

1996年以来,实验室基于对软件产业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确定了“面向软件产业发展的主战场,瞄准软件基础研究的世界前沿,突破研制大型软件的关键技术,深化原创性的软件基础研究”的发展战略。

在这个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实验室根据自身多年的学术积累和研究特色,并结合国际学科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以原创性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以研制先进的软件开发环境和平台为总目标,设立了计算机科学理论与基础、高速网下的协同工作环境和面向领域服务的软件支撑技术三个有特色、有优势的研究方向。

自1996年以来,实验室共承担科研项目共156项。

其中,国家科学基金项目14项,攀登计划(子课题)1项,973计划项目1项(4个课题),863计划项目23项,部委级重点项目11项,其他课题及横向协作项目94项,科研经费共计8065万元。

实验室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在软件基础研究方面:1)在国内率先倡导将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的组织、传输与处理的研究作为软件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

1999年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的组织、处理和传输的理论与方法”正式立项启动,实验室主任李未院士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协作性公共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协作性公共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协作性公共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社会科学论文协作性公共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戴年红廖和平摘要:当前我国“碎片化”的公共科技服务导致科技资源的分散和闲置,制约着创新要素的对接和创新链条的运行,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就必须依赖公共科技服务的协同供给。

协作性公共服务将碎片化的公共服务整合到连续的统一体当中,形成公共服务提供的联动性结构和竞争性网络。

协作性公共科技服务将有效供给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以完整的“公共科技服务链”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链”。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协作性公共服务;协同治理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2011年4月)上要求“积极推动协同创新”①,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 年11月)强调“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部署“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这些无疑将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和探索推向了高潮。

基于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是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入整合产学研各方及政府、市场和社会其他方面的资源,在引导外部创新需求和刺激内生创新动力之间实现动态平衡,不断营造有利于实施和推进协同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

因此,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如何改革和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全面、充足、优良、有效的公共服务,成为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政体制创新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意义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对“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进行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②。

从国内外实践看,协同创新多为组织内部的交流与协作,而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组织内部分享机制,强调破除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并实现深度合作,即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③。

助力科研管理,助推创新中国

助力科研管理,助推创新中国

助力科研管理,助推创新中国

【期刊名称】《软件和信息服务》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近期,“中国软件大会2011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杰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软公司)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得到了软件行业协会和各专家的高度认可.荣膺“2010--2011年度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最佳产品“的荣誉称号。

【总页数】1页(P63-63)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76
【相关文献】
1.保护知识产权助推企业创新助力中国创造 [J], 九三学社中央
2.丹佛斯强劲业绩增长助推公司创新战略助力中国实现绿色转型 [J], 石下
3.自主创新助推“中国创造”助力实现中国梦 [J], 刘冬;钱文文
4.长三角助力创新联盟成立助推长三角地区成为“科创中国”建设示范区 [J],
5.长三角助力创新联盟成立助推长三角地区成为“科创中国”建设示范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1计划 71个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 71个协同创新中心

附:71个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名单1、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2、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3、肿瘤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4、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5、量子调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7、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先进地面交通创新联盟: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9、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10、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11、国家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协鑫集团12、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13、拓扑材料科学与技术上海协同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统所等14、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15、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16、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17、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8、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21、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22、“两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23、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24、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5、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26、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27、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清华大学,长江三峡集团28、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29、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30、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长安大学牵头,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同31、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和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32、阻燃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等33、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空军装备研究院,海军装备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科院电子所34、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35、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36、有机发光显示(OLED)协同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37、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38、山西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焦煤集团,太重煤机等单位39、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40、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41、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罗马大学,国际汉学会42、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43、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44、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政路桥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5、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46、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工业大学牵头,由天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及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成。

坚持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提升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坚持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提升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坚持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提升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江小涓
【期刊名称】《全球化》
【年(卷),期】2022()4
【摘要】过去40年,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新趋势就是科技全球化。

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大规模地跨国界转移已经形成,科技发展的相关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科技能力中愈来愈多的部分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系统。

简言之,这是科技创新的全球合作。

在科技全球化趋势中,能否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成为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3页(P118-120)
【作者】江小涓
【作者单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打造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平台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实力r国务院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
2.扩大对外科技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开放办科技的经验与做法
3.坚持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都焊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创新项目及2010年科技研发方向展望
4.民营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国际合作视角
5.坚持开放合作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项保华
【期刊名称】《科学管理研究》
【年(卷),期】1993()4
【摘要】本文从探讨社会创新的产生、内涵、特征与功能出发,研究了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速我国社会创新步伐以促使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初步设想。

【总页数】4页(P19-22)
【关键词】社会创新;技术创新成果;作用机制研究;协同作用;管理创新;经济的;政治
创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体制创新;作用关系
【作者】项保华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工程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01;C931
【相关文献】
1.企业技术创新进化的动力研究——技术创新与顾客满意度的协同进化 [J], 刘洁;梁嘉骅
2.技术创新投入、社会责任承担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 [J], 朱乃平;朱丽;孔玉生;沈阳
3.协同技术创新中的技术互补、资源互补与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J], 吴永林;万春阳
4.技术创新投入、社会承担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 [J], 王萌
5.技术创新投入、社会责任承担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 [J], 李惠蓉; 陈玉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让项目

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让项目

中国药科大学技术转让项目
佚名
【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
【年(卷),期】1998(000)012
【摘要】胃蛋白酶及胃膜素联产工艺胃蛋白酶是"多酶片"、"含糖胃蛋白酶"、"消食妥"等常用助消化酶类药物的主要原料,需求量大,目前十分俏销。

胃膜素是优良的抗溃疡药物,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国内外均有一定量的需求。

【总页数】2页(P4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7
【相关文献】
1.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创新人才
——基于中国药科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调查与分析 [J], 刘涛;顾洁
2.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创新人才——基于中国药科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调查与分析 [J], 刘涛;顾洁
3.中国药科大学获2017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名单 [J], 本刊编辑部
4.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入选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J], 无
5.中国药科大学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电力大学: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水平

华北电力大学: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水平

华北电力大学: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水平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处
【期刊名称】《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十五"期间,是华北电力大学从"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起步时期,也是该校在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科研立项、科技交流合作与成果转化大发展的时期.……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
【相关文献】
1.基于ESI数据的电力工程学科科研竞争力分析r——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 [J], 徐扬;张力晖;原辉
2.基于ESI、WoS和Ei的华北电力大学科研产出分析与研究 [J], 周晓兰
3.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导王剑晓:面向国家能源革命立志投身科研事业 [J], 王永梅
4.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导王剑晓:面向国家能源革命立志投身科研事业 [J], 王永梅
5.华北电力大学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提升国际化水平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工程0引言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产学研合作,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为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之间通过契约关系建立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更能形成长期、稳定和紧密的合作关系[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遍布诸多行业,组织模式各有不同。

这种由校、企、科研院所共建的创新联盟,在组织上分散而又被技术紧密连接,项目管理作为联盟组织创新和竞争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运行管理模式,如何围绕产品开发与创新活动完善和优化项目管理方法,实现多利益主体协同环境下项目管理过程的开放性与柔性,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1面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项目管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区域内的行业骨干企业、核心企业与国内相关领域优势高校、科研机构等按市场经济规则联合组建的虚拟性组织,旨在实现持续性的产业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产学研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形成的一种长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并通过契约关系建立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2]。

产品研发是技术创新联盟的重要任务,不同于传统的实体组织,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一种虚拟化的研发团队,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优化组合,围绕特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而产生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合作联盟,即综合关键技术来解决问题,但物理上不是在同一地点集中式工作[3]。

以虚拟研发为特征的跨组织产学研合作为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赋予新的特点和要求:①组织虚拟化使得研发活动具有高度的分散性,相应的,权利也分散开来[4]。

②项目是各利益主体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跨组织的产学研合作既要强调组织管理的集中性,又要保证各利益主体的自主性。

如何协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由于资源分散和管理集中所产生的矛盾,是实现创新联盟科学、有效项目管理的关键。

③联盟组织将分散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再分配,确保研发项目的目标。

④异地协同的各利益主体围绕项目进行分工合作,运用相关的知识、技术、方法、工具和流程完成项目任务创新联盟各利益主体都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如何将这些独立的力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整体竞争优势,提高研发项目运作的水平,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管理机制和方法。

2基于协同产品研发的项目管理机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行业骨干企业、核心企业与相关领域高校、科研机构等按市场经济规则联合组建的虚拟组织,产品研发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利益主体内的多学科领域小组,在时间、资源和资金等条件约束下协同———————————————————————基金项目:贵州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1-2023)。

作者简介:徐建萍(1974-),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与生产运作管理。

面向技术创新联盟的协同研发项目管理研究Research of Collabo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R&D Based on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徐建萍XU Jian-ping(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阳550025)(Guiz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Guiyang 550025,China )摘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为企业提高创新效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方式,这种在组织上分散而又被技术紧密连接的虚拟组织给项目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通过分析创新联盟及其个体组织在协同产品研发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提出分层的跨组织研发项目管理模型,实现项目宏观的整体规划和项目运行过程中个体组织的自主管理,有效提高研发项目运作水平。

Abstract: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is an important pattern that is market-oriented and enterprise-centered,based 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d ob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This characteristic of virtual organization that is dispersed in organizations and connected with technology will present new requirements to project management.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n the collabo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product R&D and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individual organization of innovation alliance,the paper proposes a layered R&D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across the organization.The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can realize integrated project planning in micro,meanwhile self -management of project operational process by individual organization,consequently increase R&D project operational excellence.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研发项目管理Key words: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collabo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product R&D中图分类号:F40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006-02·6·Value Engineering工作完成的。

资源构成的分散性和动态性,以及跨组织的分工合作给产品研发项目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有关产品的、项目的信息、知识需要在不同子项目/任务之间传递和共享,有效地协同工作成为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跨组织的产品研发需要在传统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层次化管理,具体表现为:①基于创新联盟实现跨组织产品研发,资源的优化组合是基础。

面向整个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面向多个学科领域的开发资源/人员团队,既有专业分工、资源互补,又彼此依赖、长效稳定。

②在联盟平台上实现项目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又能从产品功能、结构等技术特征出发进行项目分解,实现跨组织的分工合作。

③产品研发项目在分解后形成相关可控任务,能够正确反映各任务/子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这是跨组织协同工作的出发点。

④各参研组织根据项目分工,在其组织内部自主地运用相关的知识、技术、方法、工具和流程完成项目任务。

⑤协同项目管理要提出统一的项目流程模板、项目文档,对分解后的任务执行过程进行协调、控制和管理。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跨组织协同产品研发的分层项目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首先构建跨组织创新联盟的资源组织框架,根据联盟中各利益主体的专业领域优势形成静态的资源组织结构。

产品研发项目立项后进行项目的总体规划,主要是根据研发需求将产品开发工作分解为更小范围的子交付物及模块化的工作单元,结构化的工作单元构成产品/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5](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

在模块化的工作单元和WBS的基础上产生子项目及任务,结合联盟的资源组织结构,确定子项目/任务所需的资源关联,由此完成项目在联盟内各利益主体的分工。

项目WBS决定了各利益主体在子项目/任务之间的关联或约束关系。

技术创新联盟各利益主体在其组织内开展子项目/任务的研究工作,遵循统一的项目流程模板,建立各自的项目计划和产品开发计划,基于项目/子项目的网络计划进行跨组织的项目工作协同和衔接。

为了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跨组织协同工作的项目管理必须建立统一、详细的项目实施、沟通规范与标准,各参研组织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规范、流程、规则与格式来实施项目任务,交付项目任务成果,进行项目信息沟通交流与汇报。

3结论基于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虚拟合作组织。

优势资源的融合与积聚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跨组织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实现资源优化组合、项目工作的协同给项目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提出面向创新联盟的虚拟研发项目管理模型,通过项目分层管理,在项目规划层实现项目的集中统筹及项目分工;在项目过程阶段保证子项目/任务执行的独立性,通过项目管理规范与标准实现跨组织的沟通与协同控制,能够很好地适应产学研合作环境下协同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1]李新男.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J].中国软科学,2007,(5):9-12.[2]龚红,李燕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及其最新进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0(7).[3](美)Paul E.McMahon.虚拟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陈劲.研发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Clifford F.Gray,Erik rson.项目管理教程[M].黄涛,张会,徐涛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6]陈建张,汪惠芬,刘婷婷等.协同产品开发环境下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10):1674-168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