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作业第五章答案.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点及习题(第五章)
【课程学习】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要点及习题(六)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一、学习要点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3.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4.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6.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7.网络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8.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9.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10.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11.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规范与正确的恋爱观12.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13.个人品德及作用14.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15.高尚道德品格的锤炼16.道德修养与引领的路径感谢陪伴二、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自古以来,人们在探讨道德起源这一重大问题时提出了多种见解和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是()。
A.天意神启论B.先天人神论C.情感欲望论D.生产方式论2.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
A.实践B.自我意识C.社会关系D.劳动3.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B.自我意识C.生产方式D.生产力4.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A.人的自我意识C.思维能力D.判断能力5.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的特殊调节方式。
A.社会经济关系B.社会利益关系C.社会政治形态D.社会意识形态6.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是反映()的特殊意识形态。
A.社会政治关系B.社会经济关系C.社会文化关系D.社会舆论关系7.人类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A.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B.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C.人类道德的发展与法律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D.人类道德的发展是进步与落后、善良与邪恶斗争的历史8.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之一。
在中华传统道德的诸多论辩中,其核心和本质的论辩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课后习题答案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2.更新学习理念。
(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3.确立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
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
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一) 婚姻与 家庭的 概念及 其区别
二、婚姻与家庭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 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 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 社会生活单位。
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 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家 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遵纪守法, 保护环境
1、文明礼貌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战国 ·荀况
礼即理也。
—宋 ·朱熹
下列现象说明什么?
2、助人为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春秋·孟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春秋·孟子
善人者,人亦善之。 —— 春秋·管仲
第四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一、爱情与人生
人在年轻时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 需要是什么,甚至别人的起哄也会促成一桩婚 姻。等你再长大一些,更成熟一些的时候,你 会明白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那时,你已经 干了许多悔恨得让你感到锥心的蠢事。
全面小康以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宗旨,其衡量指标不仅包括经 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体现为人们精神生活 更加丰富,居住和工作环境日益改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生活舒适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等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链接案例: 1995年,江苏县级城市张家港成为全国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道德规范:“应当或不应当怎样”; 说服、教育、劝诫、示范;信念、舆论、习惯。 法律规范:“必须或不准许怎样”; 保护、确认、引导、维护;警戒、预防、制裁。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试题及答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表现在: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成偏废,不成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成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需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示出来。
个人只有把本身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不雅条件有哪些?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不雅条件主要包罗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本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因此,包罗思想道德本质、文化本质、身体心理本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不雅条件。
3、抱负的作用是什么?答:抱负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兵器。
4、抱负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不雅标准是什么?答:抱负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不雅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抱负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不雅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标的目的;二是这种抱负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抱负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5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答:(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
其基本内容有:爱国守法,是要求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明礼诚信,是要求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信守承诺;团结友善,是要求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勤俭自强,是要求公民应该勤奋工和,俭朴节约,积极进取,以愤图强;敬业奉献,是要求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业工作,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公民的各项基本道德规范,所有公民都能理解和认同,也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做到。
公民的各项基本道德规范在内容上相互联系,在公民道德实践中相互作用,交叉渗透。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其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其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社会公德的内容及其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答:(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谐相处。
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助人为乐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见义勇为。
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的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
爱护公物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
保护环境要求人们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遵纪守法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
这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文明上网要求人们自觉维护网络生活的正常秩序,严格自律,科学、文明、健康地一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公共生活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秩序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P145※题目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 教学要求:
•
阐明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公民基本道德
规范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要求及其必要性与重
要性。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
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
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大学生深切
地认识到,社会公德的养成、法律意识的确立,
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 “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荀子·王制》:
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 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2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遵纪守法
• 韩非子: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 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国无常强,无常 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 弱。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强弱如 是其明矣,而世主弗为,国亡宜矣。语曰:
•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 矛盾问题。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要内容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 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 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 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荣明耻的良好社 会风气。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处罚方式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A.罚款B.罚金C.拘役D.剥夺政治权利2.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订相应方案。
这在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方面称为()。
A.环境监测制度B.限期治理制度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D.环境保护责任制度3.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
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
这是社会生活中()。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业道德的要求C.家庭美德的要求D.环境道德的要求4.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职业道德B.社会公德C.家庭道德D.政治道德5.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对待老人、儿童、残疾人员,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尊师敬贤,对待师长和贤者,示以尊重和钦佩亲敬。
这是社会公德中( )。
A.遵纪守法的要求B.保护环境的要求C.诚实守信的要求D.文明礼貌的要求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人际交往中互助原则的是( )。
A.“我今天帮助你,你明天必须报答我”B.“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C.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D.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7.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8.个人的言行合乎社会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气,以礼待人,服饰朴素大方,举止端庄文雅。
这是良好道德品质中( )。
A.文明礼貌的体现B.正直无私的体现C.谦虚谨慎的体现D.敬业好学的体现9.游行、示威、集会是宪法赋予革命的权利,因此,公民可以()。
A.没有任何限制的行使B.必须依法行使C.其中没有任何义务D.活动中和平、暴力的手段都可以使用10.道路交通安全法是调整()的法律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2021/12/21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 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 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
2021/12/21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历史经验表明,革命传统特别 是革命道德传统,是克服前进道 路上一切困难的重要精神支柱, 是战胜千难万险的重要力量源泉。
2021/12/21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2021/12/21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视频:默默奉献与执着追求的中国人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中,中华传统美德已 经深入到全民族的思 维方式、价值观念、 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 之中,具有重要的当 代价值。
2021/12/21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重个体
重义
重利
重协调
重进取
重内省
重外律
2021/12/21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从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道德都是某个民族或国家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回应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 系的各种矛盾而形成发展而来,反映了具体的民族或国家的生 存方式和生活态度。
原则
1.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必须秉承正确的 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2.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道 德成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培养优良道德品质)【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可以引导每个公民遵守基本行为准则,使公民在参与中提高道德素质, 锤炼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遵守社会公德 1.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①公共生活的含义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 同活动。 ②公共生活的特点 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d.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①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②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a.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 / 2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①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谐相处。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 要求。 ②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见义勇为。这是人们在公 共生活的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 ③爱护公物 爱护公物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这是社会公德极其 重要的内容之一。 ④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要求人们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 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⑤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这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⑥文明上网 网络生活中的公共道德要求人们应自律而不逾矩,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真正做到科学、 文明、健康上网。 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的社会作用 ①社会公德作为人们公共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精选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管道煤气管理及安全使用规定管道煤气是现代家庭和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能源之一,使用得当可为人们带来便利和舒适生活。
然而,管道煤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遵守一些管理规定和安全使用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管道煤气的管理和安全使用规定。
一、管道煤气管理规定1. 施工规范:管道煤气的安装施工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安装前必须进行设计方案审核,确保装置合理稳定,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2. 配管材料要求:管道煤气配管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如钢管、镀锌管等,以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定期检测:对于已经安装的管道煤气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管道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完整的检测和维修,确保系统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4. 管道标识:管道煤气系统的各个部位必须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配管、阀门、燃气表等。
标识必须清晰可辨,便于操作和管理。
5. 设备维护:对于与管道煤气相关的设备,如燃气炉、燃气热水器等,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6. 管理机构:管道煤气系统的管理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能够对管道进行有效监管和管理,及时处理问题和安全事故。
二、管道煤气安全使用规定1. 使用者责任:使用者必须对管道煤气的安全使用负责,使用前要仔细阅读相关的安全操作手册和说明书,了解系统的使用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2. 防火措施:使用者在使用管道煤气时必须注意防火措施,禁止在煤气使用场所吸烟、明火、焊接等。
使用者还应保持煤气使用场所的通风良好,以免积聚煤气导致爆炸事故。
3. 管道维护:使用者应经常检查管道和阀门,确保其密封性良好,避免气体泄漏。
如果发现气味异常,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处理。
4. 燃气器具使用:使用者在使用燃气器具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检查燃气炉灶和热水器的燃烧情况,确保火焰稳定和充分燃烧,切忌长时间无人看管。
5. 预防中毒:煤气中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容易引起中毒。
国开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五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五参考答案
题目1.2、新时代,广大青年进行职业和人生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个人的生存需要
B. 个人的发展需要
C. 人民的需要
D. 社会科学文化进步的需要
【答案】:人民的需要
题目2.1、()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A. 中华传统美德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普世价值观
D.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题目3.3、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就必须引导广大青年将()作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刻认识其历史地位、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入领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A. 毛泽东思想
B.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题目 4.4、以下哪一项内容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
A.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B.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公共生活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秩序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P145※题目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人才市场兴的证券交易所、.虚拟世界。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习题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B )。
A.职业道德B.社会公德C.家庭道德D.政治道德2、“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属于( C )。
A.民法规则B.生活习惯C.社会公德D.职业道德3、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
他这样做是(D )。
A.节省时间之举B.聪明灵活之举C.可供学习之举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4、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
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
这是社会生活中( A )。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业道德的要求C.家庭美德的要求 D.环境道德的要求5、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分别形成了( D )。
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6、社会公德一般义务包括有( C )。
A.缴营业税B.缴学费C.不得损害公物D.履行合同7、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B )。
A.公共生活B.行为规范C.高尚道德D.法律规定8、乘坐车船飞机的人应当做“文明乘客”,到影剧院看电影看演出的人应当做“文明观众”,在图书馆读书读报的人应当做“文明读者”。
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 D )。
A.行政法规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社会公德9、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 )A.社会公德B.美学规范C.宗教规范D.法律规定10、社会公德就内容本身来说( A )。
A.有阶级性特征B.无全人类性特征C.无阶级性特征D.无全社会性特征11、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 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5章 (下)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 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 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 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 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恋爱合作社”
“合同夫妻”
“露水恋人”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年轻人应做到: 失恋不失志, 失恋不失态, 失恋不失学, 失恋不失爱。
恋爱与学 的关系
恋爱与关爱 他人和社会
的关系
恋爱与关 心集体的
关系
3、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五项: 婚姻自由; 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 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实行计划生育。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 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 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 基本要求。
“最美司机”吴斌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 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 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文明相亲相爱
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 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 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 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 方面的粗俗和放纵。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一些同学奉行的是爱情第一,崇尚爱和被 爱是唯一的幸福,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第一 目标,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爱”,终日沉溺 于爱情之中,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1]1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第一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2.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3.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4.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5.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
二、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节遵守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四个特点公共生活是与私人生活相对而言的,它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和相关性的特点。
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二、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2、道德与法律互为补充、互为条件。
五、社会公德的含义和三个特点(一)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1、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云南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0秋季学期形考作业第五章参考答案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只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才能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体经营者,但不能是个人。但是在非标准劳动关系领域,用人的一方有可能是个人、家庭和自营经济实体等。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因此这种法律关系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因此,很长时间以来,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与用人方之间仅被视为具有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民事权益问题,按民事诉讼的程序处理。实际上,无论是标准劳动关系就业还是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都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为国家和社会承认的社会工作,并以此获得用以维持本人及家庭生活的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因此,将非标准劳动关系放在劳动关系调整之外不符合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也容易导致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丧失本该享有的劳动权利。
A.人人为我
B.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答案:D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 )为原则。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八荣八耻
D.改革创新
答案:B
5.社会主义道德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是( )。
A.公私兼顾
B.损人利己
C.先公后私
D.无私奉献
答案:A
二、多选题(共3道试题,共36分)
6.道德发挥其功能的方式主要有( )。
A.内心信念
B.社会舆论
C.国家强制力
D.传统习俗
答案:ABD
7.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意思是( )。
A.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不一致的
B.顾全大局
C.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代表着全体成员的根本、长远的利益
D.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大众秩序
1.当代社会大众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大众生活秩序?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大众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人们在大众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大众场所的任何人。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大众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随着大众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大众生活秩序。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
大众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大众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在大众生活中,道德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
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不仅深入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大众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2.大众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大众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大众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在当代社会,大众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有序的大众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大众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基本特征:
基础性。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大众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广泛性。
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简明性。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继承性。
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
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
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使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大众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它指导人们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上网习惯。
6.谈谈法律规范在大众生活中的作用。
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预测作用。
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
评价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对其行为的评价标准就是合法与不合法。
强制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教育作用。
法的教育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知识改变命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