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导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导学案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导学案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复习目标:考点说明一、地球和地球仪1、识记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2、运用地球仪说明纬线和经线的含义、纬度和经度划分。

3、运用经纬网确定、描述地理位置。

4、了解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根据经、纬度判定某地的半球位置。

重点、难点:考点梳理,插缺补漏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法指导:运用数据、资料,结合读图,教材分析总结。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知识结构地球地球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的形状大小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大小赤道周长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①②概念特点:形状,不等长;指示方向其是纬度的起点,以北是,用字母表,用字母表示。

也是半球的划分界线有南北两条,是地球带与带的分界°纬线是极圈,是划分带与带的分界线,30º~60º为,60º~90º:形状,长度,指示方向;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0°经线又叫,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用字母表示,以西为,用字母表示。

该经线通过的旧址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经线,以东是半球,以西是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半球,以西是半球概念经纬网目的:为了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

2、理解并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运用地图,理解并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联系生活实际,说明哪些现象与地球自转、公转密切相关。

一、知识结构①自转与公转:名称方向中心周期产生的现象自转公转②地球公转:名称日期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状况春分夏至秋分冬至③五带的划分在右下图上填写五带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分界线,在右下图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带。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带,小部分在______带。

④在左上图中标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在E处短线上补画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方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课时一课题:地球与地图的认识
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研究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经纬度定位位置。

教学内容:
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地球的整体形状是椭球体,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球的直径约为千米。

2. 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小和简化表示;
- 地图上有标题、比例尺、指北针和图例等要素;
- 使用地图时要注意方位、比例尺和距离等问题。

3. 经纬度定位位置
- 地球表面可以使用经度和纬度来定位位置;
- 经度指东西方向,纬度指南北方向;
- 经纬度表示的格式为度、分、秒。

课堂活动设计:
1. 观看有关地球形状、大小和结构的视频;
2. 研究地图基本概念,制作一个简单地图;
3. 进行地图读图活动,研究使用地图的基本方法;
4. 练使用经纬度定位位置,寻找指定地点的经纬度。

研究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学会了使用地图进行定位。

在活动设计中,通过观看视频、制作地图和练习使用经纬度等任务,学生积极参与,加深了对
地球和地图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探索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球和地图的认识。

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地球和地图(第一课时)课程标准: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考情分析:1、经纬网图往往与区域地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光照图进行综合考查,可以计算距离、换算时间、判定方向、指导生产活动等。

2、世界热点地区和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位置往往是析图考题的切入点。

3、图文结合、图表结合、图图转换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方式,读图、析图、用图是重要的考查项目,平时的复习应注意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及析图能力的提高。

考点呈现: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3.利用经纬网解决定位、定向、计算距离等相关问题。

应试策略:这部分内容题目难度较大,因此,复习时一方面要通过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成果,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问题实质从复杂的背景材料中提炼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要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精析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这一形状产生的原因:。

【例1】如右下图所示, N为北极点,大圆为赤道,假如一架飞机分别沿弧ACB、AMB和ANB路线飞行,则飞行路线最短的是哪一条?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km,赤道半径: km,极半径:千米;赤道周长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3、地球仪:地轴、赤道、南北极(二)经纬线和经纬网1.经线与经度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又叫子午线(1)经线形状都是特点 长度都 (经线上跨纬度1°经线长约 千米)指示 方向正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如60°W 与120°E),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平分地球.南北方向是一种有限的方向,即地球上有最北(北极)和最南(南极)的地方。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自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自学目标】1、会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学会运用地理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知道地球仪的由来,地球仪的作用。

【自学重点】会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自学过程】自学任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阅读课本5—6页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请你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主要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2、读P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内容:1519至1522年,航海家率领的船队,依次经过的大洋是洋、洋、洋,最后又回到洋,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意义何在?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3、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4、阅读课本5—6页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出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例①;②;5、阅读图1.2,请你用平均半径,地球表面积,最大周长这三个要素来描述一下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千米。

自学任务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阅读课本6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1)含义:(2)作用: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的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等。

例如在地球仪上有如下表示:蓝色代表,蓝色越深代表越大;白色代表山川;黄色(土色)代表,颜色越深越高;绿色代表平原3、读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从图上找出地轴、北极、南极、纬线、经线,并在下图上填注出来。

【建构知网】一、地球的形状:二、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千米。

三、地球仪是制作的地球模型。

【学效测试】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效测试1、首次完成环地球航行的航海家是;2、地球的表面积是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最大周长约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的模型是。

4、地球的形状是:()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B皮球似的正球体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天圆地方5、下列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郑和下西洋6、在地球仪上,表示海洋的颜色是()A、黄色B、绿色C、蓝色D、褐色7、地球仪的形状是( )A.正圆形球体B.纺锤形球状C.不规则球体D.规则球体8、读下图(麦哲伦环球航线图)回答问题:(1)在400多年前,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那次永载史册的航海行动。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导学案: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导学案:地球和地图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
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
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幺,我们居住的地球到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
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
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提问)
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幺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幺?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导学案:地球和地图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
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特别准备了这篇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导学案以供参考!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课题学什么重点我来学§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1)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2、掌握纬线的特点1、地球的形状2、纬线的特点主问题设计时间点拨1.地球是一个。

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约平方千米5至8自主学和。

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

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它们分别是4.在地球仪上,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分钟习5.赤道为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称为和,分别用和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90度6.按规定,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7.读图,完成下列知识(1)认识纬线/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纬线(2)纬线可以有__条(3)在图中填出各纬线的度数(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5)南极点的纬度为,北极5至团队合作点的纬度为(6)纬度从赤道往两极在逐渐10分钟8.读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可以有多少条纬线能将地球划分南、北两个半球?(大小相等)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____、_____、_____、___和大小地球平均半径:_____;最大周长_____;表面积_____纬线的形状是____;长度____;指示方向____小结提纲思维导图我来用纬线:赤道的纬度为____;赤道向北叫____,以____表示;赤道向南叫____,以____表示北极和南极各为____度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纬度:排列方向_____变化规律:往两极逐渐_____1、有关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纬线都是半圆B、所有纬线长度相等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2、“北纬45°”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A、45°EB、45°SC、45°ND、45°W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A、北回归线B、赤道C、南回归线D、极圈4、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它的四周都朝向()A、北方B、南方C、东方D、西方我来思课堂评价个人小组课题学什么重点我来学§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1、经线的特点2、东西半球的划分主问题设计时间点拨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也叫____。

地球与地图导学案

地球与地图导学案

学前回顾 地球与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地球自转方向及判断。

2. 地球仪(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及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东西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

(2)找到赤道、南极、北极、0°经线、180°经线、120°E 、120°W 、23°26′N 、46°52′N 、30°N 、60°N 、23°26′S 、46°52′S 、30°S 、60°S 。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计算球面两点间的距离。

(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______,赤道略_______的椭球体。

地球的卫星照片确认了这一点。

(2) 地球的赤道半径 千米,极半径 千米,平均半径是 千米,地球表面积为 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 千米。

(3) 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其中自转的中心是___________,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它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___________,与赤道之间的夹角始终___________,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它始终是指向 。

公转新课标要求知识梳理的轨道为接近_______圆的______圆,公转的中心为__________,它位于公转轨道的一个_____点上。

(4)为了便于研究,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做,它是一个体。

(5)地球仪上有无数条______和______,为了区别出各条经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______和______。

经线的特点:连接地球南北______,每条经线长度_________,指示_________方向。

纬线的特点:与经线垂直相交,每条纬线长度_________,可围成_________,指示______方向。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教案含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教案含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三、教具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板书)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四、纬线和经线(板书)(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定义指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圆弧状况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圈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长度就半球而言每条纬线长度都不等,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纬线长相等第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首先我们来看纬线和经线的定义,(填写表格)接下来同学们再观察,看一看:(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和地图》导学案第1讲地球【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纬线及纬度1.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由赤道(0°纬线)至南北纬度为低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纬度为中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极点为高纬度。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两半球(如下图)。

三、经线及经度:1.经线(亦称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2.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____;形状均为____。

3.经度的划分:由经线向东至经线为东经度,东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由经线向西至经线为西经度,西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经线向东至东经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经线向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四、经纬网及意义: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难点解析:1.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经度、纬度的划分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亦称本初子午线),其它经线的度数皆以0°经线为起点来确定。

如右图:M所在经线的度数是如何确定的呢?M所在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平面,该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和地轴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两面角α,α≤180°),即为M所在经线的度数。

若两面角α为90°,则M所在经线的度数为90°。

由于M所在经线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故M所在经线命名为东经90°经线(90°E);如果M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则为西经(W)。

纬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国际上规定,把赤道定为0°纬线,其它纬线的度数皆以赤道为起点来确定。

图中M点和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线面角β),即为M点及其所在纬线的纬度。

若线面角β为45°,则M点及其所在纬线的纬度为45°,由于M位于赤道以北,故M点及其所在纬线确定为北纬45°(45°N);如果M点位于赤道以南,则为南纬(S)。

2.北半球纬度与北极星的关系(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右图中δ为A点的纬度,φ为在A点观测北极星的高度,可以推断出δ=φ,即在北半球某点观测到的北极星的高度,近似地看着该地的纬度。

3.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右图)⑴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两点间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则AB=111×30(KM)⑵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两点间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则BC=111×30(KM);其他纬度上,如其纬度为β,则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111×cosβ千米,如AD之间距离为111×30×cos30°。

⑶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的点之间的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其近似距离。

如图中AC之间的距离为A2+B2的平方根。

4.确定地心对称点的经纬度(如右图A、D)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图中A(40°N,20°W)与D(40°S,160°E)经典例题:例1、右图中的圆表示某一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若A地的经度为20°W,同B 地的经度为A.170°EB.170°WC.130°ED.130°W例2、在下列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例3、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⑴~⑵题。

⑴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正南方⑵处在地球另一面,与M点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为A.60°N,80°E B.60°S,100°EC.30°S,100°E D.60°S,80°W例4、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与北京的经度差较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⑵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A.①所在方格 B.②所在方格C.③所在方格 D.④所在方格例5、图2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⑵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例6、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经纬度位置:甲,丙。

⑵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位于寒带的有;位于温带的有。

⑶甲位于乙的方向,丙位于甲的方向。

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飞行,合适的航向为,其最短距离应(小于、等于、大于)2222.2千米。

⑷丙、丁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第2讲 地 图(一)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比例尺 1.概念:表示 距离比 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3.表现形式:① 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② 式:1/10000000或1︰10000000③ 式:4.比例尺的大小①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用比值大小(即分数值大小)来衡量,分母越小,比例尺愈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

●图上1cm 代表实际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 。

例:比例尺A 是1:20000;比例尺B 是1:5000000 则 A >B②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内容详略、图幅四者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区范围越 、内容越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 、内容 。

●表示同一实际地区范围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图幅越 、内容 ;比例尺越小、图幅越 、内容 。

●同一比例尺,范围大、图幅大,范围小,图幅小,二者详略相当。

注:比例尺扩大1倍,图幅面积变为原来 倍☆☆练一练☆☆1.图1中甲、丙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 ,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 .1︰1000万B .1︰10000万C .1︰500万D .1︰5000万2.下列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41°30′42°30′9° 10°133° 135° 35° 34° 24° 20° 16° 10° 8° 6° 72° 68° 60° 62° A BC D读经纬网图,据图判断3~4题。

3.在bd 区间段内太阳能直射的范围约占bd 段的A .1/3B .1/4C .1/2D .1/5 4.若ac 经线为110°E 、bd 经线为120°E ,则ab 、bd 、cd 、ac 四段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A .ab>cd>ac=bdB .cd>ab<bd<acC .ac>bd>ab>cdD .bd=ac>ab=cd5.在一幅6月22日光照图上,有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同一时刻位于甲乙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图上球面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则该图的比例尺为A .1:24000000B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C .六十万分之一D .0 60 120千米 6.将1:100,000的某幅地图,表达的范围不变,图幅放大为原图的4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 A .比例尺不变 B .1:20000C .1:50000D .1:250007.绘制一幅简单的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比较适宜的是A .1:2000B .1:100000C .1:20000D .1:二、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地图(指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的地图):上 下 ,左 右 。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情况箭头指向 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方法指导: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东西方向的判断(1)两个地点同是东经:经度数值大的在 ,小的在 。

(2)两个地点同是西经:经度数值大的在 ,小的在 。

(3)两个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时,分下列三种情况讨论:①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东经度的地点在 ,西经度的地点在 ;②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西经度的地点在 ,东经度的地点在 ;③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两地位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此种情况不能比较出东西方向。

2、经纬网地图判别方向——先画出方向坐标系(1)圆弧形经纬网图: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 ,纬度数值向南递增的为 ;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 ,经度数值向西递增的为 。

(2)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60°N 10°N①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的,则中心是;呈顺时针方向的,中心是。

②根据东经或西经的递变方向判断东西。

如右图中的极点是。

③根据南纬或北纬的递变方向判断南北。

3、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地球表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球面距离):过两点和做地球的截面,该截面上这两点之间的劣弧长度。

经典例题:例1、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例2、下图中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例3、从甲地(80°E,70°N)到乙地(150°E,70°N),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 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例4、某军舰在东经160°,北纬27°的海面上,沿着160°经线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300千米,落弹点将在A.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B.东半球的低纬度地区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西半球的低纬度地区三、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