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合集下载

高中的政治必修四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政治必修四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政治必修四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归纳高中的政治必修四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归纳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的政治必修四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详解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新人教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详解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新人教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详解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新人教必修4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第一,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尽管有“人化”的特点,但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而且形成后就独立与人的意识之外了,所以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就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3、事物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高中政治】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
高考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
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
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
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部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点击查看:更多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
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一、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
忌主观随意性;二、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
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上述《
高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考政治思维方法、创新意识与价值取向

高考政治思维方法、创新意识与价值取向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
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
具体联系。
要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
转移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区别:
含义不同
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树立全局观念,
地位不同(主导和统率、服从和服务)。 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重点】 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是经由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③方法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
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4、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重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
★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重点】
区别: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 ▶易错点1 误认为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建立新的联系 [矫正训练1] “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有统计显示,在人类利 用的1 330多种作物中,有1 000多种需要通过蜜蜂来传授花粉。通过蜜蜂 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质量和作物产量,又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 还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材料表明( ) A.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把握联系多样性对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C.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建立新的联系 D.必须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综合认识事物
矛盾观 (5年5考)
矛盾的基本属性(2021·湖南 卷13;2021·湖南卷14)
两点论与重点论(2018·全国 Ⅰ卷2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21·全 国乙卷23;2019·全国Ⅰ卷21)
1.矛盾双方相互联结,不断提高对 事物变化的预见性
2.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3.“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4.辩证地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的 关系
答案 × 解析 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5.(2020·山东卷,14A)联系的客观性和无条件性要求人们统筹好生产、生 活、生态三者关系。( )
答案 × 解析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精典对练•易错防范•衍生预测
题组一 精典对练——保基分 ▶考向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2020·全国Ⅰ卷,21)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是城市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 题。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设备,精心打造文创产业园、时尚设 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厂房变成博物馆,仓库改成音乐厅,厂区转为 影视基地……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 )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意识无关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 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 ③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 转变为外部联系 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 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考政治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

高考政治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

高考政治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高考政治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吗?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必须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普遍联系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即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找不到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东西。

其次,要把握事物的联系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

对事物的联系要作具体分析,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如果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空谈联系,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

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最后,要理解事物的联系,就要把握判断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的标准,即事物之间是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如果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说明它们之间有联系,否则就没有。

若认为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必然联系,我们的这个世界不就成为一个神秘莫测的混沌世界了吗?(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第一,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尽管有人化的特点,但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而且形成后就独立与人的意识之外了,所以也具有客观性。

高中政治知识体系 必修四 第三章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中政治知识体系 必修四 第三章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二者含义;关系
主次矛盾
唯物辩证坚持两点 方法论: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法的实质论与重点 二者含义;关系
与核心 论的统一 矛盾的主次方面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内容: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 实质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观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 理论依据:发展的普遍性及其实质
与社会进步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方法论
注重研究新情况,树立新观念
创新的社会作用。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答题术语:(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5)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5)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6)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7)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要树立创新意识。
增分必备
模板条理·流程规范
答题模板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命题 (1)材料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 答题模板:原理+方法论+材料
答题术语: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 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不割裂联系、不臆造联系,可以建立新 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 件为转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的地位、作用,要求我们树 立全局观念;关键部分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重视局部)。⑤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特征、 要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1)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 高考 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 标准 (2)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 答案 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 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 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第三步:组答案,要规范

【推荐下载】高二政治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推荐下载】高二政治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键入文字]
高二政治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二政治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二政治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希望大家在空余时间进行复习练习和学习,供参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什么是联系?联系的特征是什么?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特征:(1)联系具有普遍性(2)联系具客观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
 2、联系的普遍性是什么?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及其要求是什么?
 (1)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

高考政治创新思维知识点

高考政治创新思维知识点

高考政治创新思维知识点高考政治创新思维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下面列举一些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供参考:1. 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点:创新思维是指通过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不断产生新的观点、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特点包括突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尝试、具有创造性等。

2. 创新思维的基础要素:创新思维包括观察力、联想力、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创意思维等基础要素。

观察力是指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和细致分析;联想力是指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批判性思维是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想象力是指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角度考虑问题;创意思维是指通过组合和变化已有的概念和观点,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创新思维的类型: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两种类型。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问题或者概念中产生多个可能的答案或解释,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收敛思维是指从众多的答案中选择最优的答案,具有明确性和目标性。

4. 创新思维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创新思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它能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

创新思维能够在面对变革和困难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个人和组织的适应能力。

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够激发人们追求新知识、追求真理的热情,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5. 中国创新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中国在创新领域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中国的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较弱,科研投入不足、科研管理体制不够灵活和开放等问题;创新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仍然存在难题;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以上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的高考政治创新思维的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理解该知识点有所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考试内容以考试大纲和试题为准。

高考政治创新思维知识点包括:1. 创新思维的概念:创新思维是指超越传统思维方式,挖掘新颖观点,打破固有模式,寻求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国度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每一事物最高层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间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总体而言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边缘化不能存在的。

现代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也有必然联系吗?见解要准确地阐释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必须弄清所列三个问题。

首先,普遍联系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周边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的联系有着普遍性,即在任何地方、找来任何时候都找不到不依赖于外面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东西。

其次,要把握事物的联系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

对事物的联系要作具体分析,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如果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所谓联系,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

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即便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最后,要理解事物的联系,就要把握判断事物之间技术规范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的标准,即事物之间是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如果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说明它们彼此间有联系,否则就没有。

若认为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必然联系,我们的这个世界不就成为一个神秘莫测的海市蜃楼世界了正式成为吗?(2)联系的客观性紧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话语生命体实践的产物,形成后意识果然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也就是说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第一,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长久以来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就存在而前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分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尽管有“人化”的特点,但他是现代人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而且形成后就独立与人的除此之外意识之外了,所以也具有客观性。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必背提纲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必背提纲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高中政治必修教材必背提纲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普遍)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要尊重事物的固有联系,不能肆意抹杀、破坏事物的固有联系。

3.人们可以(应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应全面地认识与事物有关的各种联系。

不能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立足整体,搞好局部。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⑴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①相互依赖: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①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十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十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命题点1 联系的特征 1.(2016·江西省第三次大联考)根据解放军改革总体方案确定的 时间表,2020年前要求中央军委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 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重新调整划设战 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等 重大举措,从哲学上看表明( B )
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 +系统优化方法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 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 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 展。 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 构的有序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①联系是客观的,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 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命题点2 全局观念与系统优化方法 2.(2016·吉林省延边州质检)2015年9月6日,中国女排时隔11年 后赢得世界排球三大赛的冠军。比赛凸显了女排新生主力,尤其 是主攻手朱婷在中国对俄罗斯这场生死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副攻手、二传手、接应都在各自的职责分工中表现优异。这 说明( B )

高二政治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精)4

高二政治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精)4

高二政治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精)4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只有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含义: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根本途径是辨证的否定。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分歧: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行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二政治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精)3

高二政治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精)3

高二政治知识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精)3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一事物总是和同类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就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主要矛盾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此即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此即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考点解读考点1:【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考点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考点3:【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一是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1)两者相互依赖整体离不开部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

(2)两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一是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二是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考点4:【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系统和要素各有其不同的特点2.系统的特征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整体性。

第二,有序性。

第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1)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

第二,有序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第三,优化原则。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考点5:【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考点6:【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

考点7:【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得到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考点8:【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考点9:【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质变基础上开始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捉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考点10:【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考点11:【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统一的: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考点12:【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考点13:【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含义: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含义: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该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全面,又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⑴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⑵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⑶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⑷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考点1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考点15:【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⑴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⑵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也是发展的环节。

⑷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考点16:【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⑴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要求我们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和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⑵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考点17:【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⑴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⑵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⑶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⑷创新促进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急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知识建构 (一)知识结构:思 想 方 法 与创 新 意识辩证法的联系观 辩证法的发展观 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

联系的特点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创新意识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联系的普遍性(二)重点、难点、疑点点拨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