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秋二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新)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013年3月##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矿井概况(一)矿井地理位置###煤矿位于##县城东北直距约27km处,行政区划隶属##县波罗镇管辖。
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鱼(河堡)—定(边)公路从本矿区北界通过,向西经##县城与榆靖高速相接,向东与西(安)—包(头)公路相接。
神(木)—延(安)铁路从矿区以东通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见图1-1)。
######采矿许可证号6100000430421煤炭生产许可证矿井范围拐点坐标(变化后):(二)矿井基本情况##县######属地方国有煤矿,始建于1978年6月,于1987年8月建成投产,采用一对斜井开拓全井田,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t/a,原设计服务年限45年,2004年原煤生产量达到设计能力。
2004年委托榆神煤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矿井提升、通风系统按30万t/a生产能力进行改造设计,同年十月开始改造矿井通风、提升、采煤系统,次年八月改造完工并验收投产。
经过改造彻底解决了斜井提升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提升装备水平和抗灾能力,改善了井下通风环境及运输、采煤系统,形成了正规化开采,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
##县######井田范围由5个拐点控制,呈梯形状,东西宽1050~1800m,南北长4950m,面积8.22km2。
主采3号煤层,据资源储量备案证明提供煤层厚度1.45~3.27m,平均厚度2.00左右。
矿井总资源/储量为13.195Mt,可采储量为8.3004Mt,按核定生产能力0.30Mt/a计算,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21.28a。
矿井采用一对斜井开拓方式,共有2条井筒,分别为混合斜井及回风斜井,形成“一进一回”的中央并列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
全矿井装备一套长壁炮采工作面达到矿井生产能力。
二、水文地质情况(一)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与陕北黄土高原的北缘,毛乌素沙漠的东南缘。
地貌单元属黄土沟壑区,呈沟壑纵横,梁峁相间的自然地理景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报告
双和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人:编制单位:双和煤矿完成时间:目录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况 4第一节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4(一)矿山简介及矿权设置 4(二)矿井开拓简况及生产能力 6(三)地形地貌及植被 6(四)气象及水文 7(五)地震 7(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8第二章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8第一节水文地质 8一、以往地质工作 8二、水文地质工作量及工作方法 9三、井田充水因素 11第三章地质概况 14第一节地层 14第二节构造 14第三节岩浆岩 17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 17第一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17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 18第一节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18第二节煤层充水含水层 18第三节矿井充水条件 19第四节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20第五节矿井充水状况 20第六章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20 第一节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 20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21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21第二节防治水工作建议 24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况第一节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一)矿山简介及矿权设置双和煤矿属沐川县双和井田双和矿区。
矿山位于沐川县城南西203°方向,平距约9.6Km,行政区划属乐山市沐川县建和乡河口村13组管辖。
矿山有简易公路约8Km与国道213线相接,至沐川县城15Km,交通较方便。
矿山采矿许可证证号C0324,有效期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
开采深度+920~+520米,面积4.2219平方公里,生产规模为9.0万吨/年,核准开采C2煤层。
矿区范围由25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 批准的双和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西安80坐标)矿区范围地理坐标:东经103°50′46″~103°52′03″,北纬28°51′12″~28°52′37″,矿区直角坐标X=3193544~3196156,Y=35387419~35389493。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参考Word
在东部的山东省、两淮煤矿区煤系地层上覆巨厚的新近系松散地层,含水丰富,为保障煤炭生产安全,不得不留设足够的安全煤柱,从而滞留大量的资源储量。仅淮南矿区30m风氧化带以下留设的防水煤柱储量达5亿吨。
2、水害是煤炭安全生产的“第二大杀手”
6、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主要根据防治水工程量及经济效益等进行分类。
7、《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2008.6)。
8、《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3#煤层带压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2010年6月)。
第一节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井田或矿井),2005年由山西省屯留县郭庄井田改制而成,始建于1988年10月,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 1996年底建成投入试产,2002年11月正式投入生产。2003年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规发[2003]686号文批准,核定生产能力为85万吨/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11月13日换发了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到2011年11月,证号:1400000622546,批准开采3#煤层,生产规模为85万t/a。2007年以晋煤规发[2007]1811号文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现主要开采3#煤层。
第二节
一、划分的原则
1、分类要以矿井防治水工作为目的,考虑与矿井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
2、分类要全面考虑矿井充水诸因素的影响,要突出其中主要因素的作用。
3、分类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近年来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在防治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力求简单明了,便于实际应用。
4、本类型划分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指标)具有同等地位,并且为了煤矿安全,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徐矿集团花秋二矿概况
贵州徐矿花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花秋二矿贵州徐矿花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4月27日,经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成立。
由徐矿集团贵州能源有限公司(原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57.87%、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39.72%、贵州省桐梓县娄山能源发展中心出资比例为2.41%共同出资组建。
公司现有花秋一矿、花秋二矿两对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均为90万t/a(一期60万t/a),两对矿井均座落在桐梓县花秋镇境内,距离县城40多公里。
一、井田位置、范围花秋井田隶属国家规划矿区黔北矿区桐梓区,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城以西,行政区划隶属桐梓县花秋镇、九坝镇管辖。
花秋二矿属花秋勘查区的11线以北,地理坐标:东经106°37′30″~106°42′00″,北纬28°06′45″~28°11′15″,矿区井田井田走向长24km,面积30.67km2,南西与花秋一矿相毗邻。
,二、交通条件210国道、川黔铁路及崇遵高等级公路从桐梓县城经过,井田内有桐梓至容光二级运煤公路经井田中部穿过,矿外运煤公路与其相连,距桐梓县城48km,各村均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三、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井田地处黔北高原,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地形切割剧烈,山高坡陡,沟谷纵横。
龙潭组含煤地层沿槽谷延伸,上覆地层呈陡坎或陡坡。
总的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北面关岩矸,海拨1348.8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部J3线至4勘查线河床面及东面条塘河,海拨高为725.00m,相对高差623.80m,含煤地层一般海拨标高为800~1200m。
2、水文井田南部的桐梓河系长江水系的四级支流,全长100km,平均坡降7%,河面宽30~50m,河谷交呈“V”字型。
平均流量3.65m3/S。
支流与主干河流在平面上构成“树枝状”。
另外,井田内有排砂坝河穿过。
3、气象井田内属温带高原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目录一、矿井及井田概况 (2)(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2)(二)位臵、交通 (3)(三)地形地貌 (3)(四)气象、水文 (4)(五)地震 (6)(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6)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9)(一) 地质勘探各阶段(预查、普查、详查)的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 (9)(二) 矿区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工作评述。
(18)(三) 矿井生产建设时期的水文地质补充勘探、试验、研究资料或专门报告评述 (23)三、地质概况 (24)(一)地层 (24)(二)构造 (26)(三)岩浆岩 (29)四、区域水文地质 (30)五、矿井水文地质 (34)(一)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34)(二)含水层 (36)(三)隔水层 (40)(四)矿井充水条件 (42)(五)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46)(六)矿井充水状况 (46)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一)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48)(二)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9)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0)(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50)(二)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3)江西花鼓山煤业有限公司山南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矿井及井田概况(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xx井系江西煤矿设计院设计,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1985年7月开始建井,1990年12月建成投产,2006年核定年生产能力为28万吨。
矿井采用斜井多水平开拓,南北两翼同时开采,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设计生产水平为两个,其中一水平标高为-340m,二水平-460m,目前南翼生产水平为-340m,北翼生产水平为-460m。
矿井开采范围东起20线,西止于F1断层,长约8.5Km,宽约0.4~2km,矿权范围内开采面积约11.6283 km2,共有18个拐点坐标(见下表)。
xx井矿权拐点坐标表xx井开采范围分属两个井田,其中北翼属xx深部井田,南翼属xx井田。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年份
年降雨量(mm)
7月降雨量(mm)
8月降雨量(mm)
9月降雨量(mm)
7~9月降雨量(mm)
7~9月降雨量
占全年降雨量的比例(%)
2005
567.5
51.2
132.6
225.4
409.2
72.1
2006
552.8
101.4
139.3
56.4
297.1
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水害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煤炭安全生产。在煤矿特大事故中,水害事故仅次于瓦斯事故,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二大杀手”。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20余年,我国有近250对矿井被水淹没,死亡近9000人,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矿区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基本中止,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严重滞后及研究程度的相对较低,与日益提高的煤炭能源需求和快速发展的煤炭工业形势形成巨大反差,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煤炭开发及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部分矿区,煤炭能否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井煤层受水害威胁程度,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是进行矿井防治水的基本依据。
4、本类型划分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指标)具有同等地位,并且为了煤矿安全,类型划分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二、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的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依据如下:
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其中包括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和单位涌水量)。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也就是矿井的主要含水层。
在陕北侏罗系煤田,煤层直接上覆浅层松散含水层,煤炭开采面临“溃水、溃砂”危险。
在东部的山东省、两淮煤矿区煤系地层上覆巨厚的新近系松散地层,含水丰富,为保障煤炭生产安全,不得不留设足够的安全煤柱,从而滞留大量的资源储量。仅淮南矿区30m风氧化带以下留设的防水煤柱储量达5亿吨。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1页word文档
庆业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技术科二〇一二年十月目录一、矿井及井田概况 (2)1、矿区位置交通 (2)2、地形地貌、气象、水文 (2)二、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4)1、矿井地质工作 (5)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0三、矿井地质概况 (4)1、含水层 (4)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5)四、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类型的划分 (6)五、矿井防治水措施 (7)1、防治水措施 (7)2、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 (8)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9)一、矿井及井田概况1、矿区位置交通庆业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东南20km处,西南距科右中旗白音胡硕镇45km。
行政隶属突泉县溪柳乡管辖。
其极值地理坐标如下:东经:121°43′38″—121°45′10″北纬:45°16′02″—45°17′33″矿区与突泉镇有柏油路相通,突泉镇至盟府乌兰浩特100km,有省际大通道相通,乌兰浩特有铁路通白城、阿尔山。
矿区与科右中旗白音胡硕镇有柏油路相通,白音胡硕有铁路南通通辽市,北通霍林河市,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井田对应地表为沼泽地带,无建筑物。
2、地形地貌、气象、水文1)地形地貌本区地处突泉河下游丘陵草原地带,位于突泉河开阔平坦的河漫滩之中。
海拔标高213.42~203.80m,相对高差为9.62m左右。
2)水系突泉河属季节性河流,河道浅而窄,旱季干枯,雨季有连续水流,水量不稳定。
洪水期河水常溢出河道,大洪水时,突泉河洪水可漫及整个矿区的北半部。
洪水流向东南,于牤牛海煤田2区、1区以南排出区外。
洪水持续时间3~10天不等,主要受降雨量控制。
交通位置图3、气象本区属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干旱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变化大,年最高气温+40.4℃,年最低气温-30.2℃,年平均降水量440mm,多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1820mm。
常年刮四至五级以上的西北风,大风日为38天,最大风速17m/s;霜冻期6~7个月,无霜期146天,最大冻土深度2.0m。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XX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第一章:矿区概述第二章:矿区以往地质工作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第四章: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第五章:矿井涌水量及突水因素第六章:矿井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评价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防治水工作建议第一章:矿井概述一、交通位置XXXXXXXXXXX附井田矿界坐标。
采矿申请登记矿区范围坐标系表1二、矿区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该区地处XX山缘西部,属高原剥蚀、侵蚀中山山地貌,地势西高东低,飞仙关组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陡,煤系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缓,有居民点分布于矿区东面(尖山)。
含煤地层多被第四系坡积物覆盖。
区内地势最高处为大尖山,位于矿界外北东约600m处,海拔高1818m,地势最低处为区内大白洞北西侧岩溶塌陷区内,海拔1344m,相对最大高差为474m,—般为150m左右。
矿区外的南东侧约lkm有一尖山水库,区域水系属XX江。
区内无河流、水塘等,受之影响,矿区内较为缺水。
该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据XX县气象局资料,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3.5℃,冰冻期为每年的元月和12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382.90mm。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
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GBl9306--2001),区内地震基本裂度为VI度按XX省区域地质志划分,本区构造大地构造属于XX旋钮构造变形区的东部,矿井在区域上届于的构造形迹稻褶呈放射状和环状,中心区发育北东向断裂。
该区的构造应力场复杂,是XX 州最频繁的发震区。
历史上重要的地震有1526年5月31日和5月30日的两次5级地震(XX);1526年6月9日5级地震(XX);1602年夏天(XX)5级地震:1631年9 9月(XX)434级地震;1970年3月25日4.8级地震(XX),震中烈度Ⅳ。
因此本区的矿井需注意地震防治问题。
4、河流矿区内无大的河流,水系不发育,仅在矿山北面发育一条南北向季节性冲沟,沟溪水枯季流量小或于枯,雨后山间沟溪水流量较大。
矿山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为认真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我矿由总工程师牵头,组织对我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样、钻探、物探等措施后,做出了一下报告:一、矿井水文地质概况林华井田位于贵州省金沙县西部,井田中部直距县城10Km,属新化乡、西洛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6′38″~106°11′40″,北纬27°23′32″~27°26′26″。
其范围:北东以9煤层+500m标高地面投影为界,南北长约3~4Km,东西宽4~6Km,面积约24Km2。
勘探垂深700m。
探矿权边界拐点坐标见表1—1。
区内目前仅有公路,国道326线从井田中部通过。
另外,金沙至黔西76km,金沙至遵义91km,至川黔线南宫山站80km,见图1-1。
(一)自然地理和相邻关系井田地处黔北高原,属以岩溶地貌为主的中山。
井田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界附近的大坡山,标高约1617m,最低点(即井田侵蚀基准面)位于井田东端马洛河,标高约1170m。
相对高差约447m,一般标高为1250~1450m,一般高差约100~200m。
1、地表水(1)河流、溪沟井田内主要河流有三条,从北至南依次为楠木河、头道河、游戛河,均流入井田外之偏岩河,属乌江水系。
楠木河位于井田北面、发源于玉龙山灰岩中的29号泉,据1985年10月6日观测流量为8.333 L/s,标高为1365.8m。
在井田流径T1y2、T1y3、T1m、P2c、P2l等地层,于苗寨西侧流出井田外,全长约4.5km,河床平均坡降为6.4%。
该河常年有水,是井田北面地下水、地表水之排泄通道。
头道河(下游称鲜河)位于井田中部,由西南流向东北,全长约6.5km,在井田内河床平均坡降为1.1%;流经T1y2、T1y3、T1m地层。
该河常年有水,主要由井田外、井田内生产矿井水,泉88、89、90、82、84等补给,2002年1月9日在风岩下坝设站观测流量为138.70 L/s,而雨季流量大,2001年8月12日在风岩下坝设站观测流量为3000 L/s。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井巷充水特征出发,根据矿井及其周边是否存在老空积水、矿井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和富水性及补给条件、矿井涌水和突水分布规律及水量大小、煤矿开采受水害威胁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把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类型〔见表〕。
注:1.单位涌水量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2.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矿井突水量Q3中,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3.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要根据本规定的要求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提交类型划分报告,由企业总工程师审定。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一般每3-5年重新确定一次,但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突水量首次达300m3/h以上或死亡3人以上〕应在一年内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煤矿防治水规定〔全文〕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煤矿防治水规定?已经2021年8月17日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1984年5月15日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和1986年9月9日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试行〕同时废止。
局长骆琳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加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平安,根据?平安生产法?、?矿山平安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平安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平安规程、标准、标准等有关防治水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那么,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第四条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XXX镇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XX煤矿地测科审核:日期:目录第一节矿井概述 (2)第二节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3)第三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5 第四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和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6)第五节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和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8)第六节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8)第七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9)审批意见: (12)XXX镇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第一节矿井概述一、矿井属性XX煤矿全称“六盘水市XX区XX镇XX煤矿”,属整合矿井,由原XX煤矿老系统(已于2011年关闭)与相邻的XX煤矿(已于2009年关闭)整合而成,原两个矿井的井田范围加在一起便成现在的XX煤矿,设计年产能15万吨,其性质为私人合伙。
原XX煤矿老系统及相邻的XX煤矿主采煤层为C203及以上煤层,整合后的XX煤矿(即现XX煤矿)主采煤层为C203以下煤层,习惯称之为“下煤组”。
XX煤矿从2009年另掘新井开始建设,至2012年建设完毕投入生产,现为生产矿井。
现XX煤矿与原XX煤矿老系统及XX煤矿无开拓系统上的关联。
二、地理位置XX煤矿位于六盘水市XX区XX镇境内,矿山距六盘水市中心区31公里,距阳长发电厂52km,行政区划属XX镇管辖,距省道(S213)纳(雍)水(城)路1km。
井田东邻国营XX煤矿,西边为石板河煤矿井田范围,北面为无煤区。
矿山地理坐标:东经104°58′59″~104°59′20″北纬26°33′43″~26°34′2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矿区属云贵高原中高山地形,地势南东高北西低,海拔最高为+2005m,位于矿区南东部。
最低为+1770.0m,相对高差为235.0m。
矿区多为风化坡积地貌。
三、气候条件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温暖、春冬寒冷,季节性区分不明显,常年阴雨绵绵,气候变化无常,每年6—9月平均最高温度22℃,11月至次年2月为冰雪期、凝冻期,最低温度达-7℃,年降雨量在800~1300mm左右。
二矿 水文地质类型分类报告
鹤煤公司二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单位:地测科编制:审核:科长:地测副总:总工程师:矿长:二0一0年一月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况第一节井田及井田基本情况二矿1955年10月开始建井,1958年6月建成投产,设计服务年限42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63万吨/年,本矿开采对象为二1煤,一、二水平已基本开采结束,三水平开采已到末期。
二矿采用地下开采,开拓方式为立井、暗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中央对角混合式通风,走向长壁采煤法。
生产分三个水平,一水平标高±0米以上,二水平标高 0~-180米,三水平标高-180~-320米。
第二节位臵交通二矿位于鹤壁矿区中北部,南距鹤壁市区约6Km,东距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约22Km,有鹤壁至新市区的主干公路与107国道相连,通过矿区铁路专用线与京广铁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
二矿交通位臵示意图见图1。
井田范围西南起至二1煤层露头,西北以F1、F104和F21-1断层与一矿为界,东南至F3、F100断层,东北到-400米标高左右与四矿为界。
地理位臵:东经114°07′39″—114°11′19″,北纬35°55′53″—35°59′23″。
井田平均走向长5.4km,平均倾斜宽1.0km,井田面积5.4098km2。
第三节地形地貌地貌属山前丘陵阶地,地面标高160—250米之间,一般200米左右。
主井井口标高为214.4m。
第四节气象、水文本矿区属北温带大陆型干旱性气候,建井以来,年平均最高气温16.3‴,最低13‴,最高气温42.03‴(1967年6月4日),最低-15.5‴(1967年1月15日),年最大降水量1394.8mm,月最大降雨量699mm,年最大蒸发量为2895.0mm。
最小为1859.3mm。
第五节地震根据河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所示,本区地震烈度为Ⅷ度。
第六节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1、2009年度本矿正常涌水量为190 m3/h左右,其中一水平涌水量为90m3/h,三水平涌水量为100m3/h。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煤业有限公司二○二○年五月***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单位: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七四队队长:黄培总工程师:李鸿磊审核:李享项目主编:谢红东编制人员:谢红东胡信报告提交单位:***煤业有限公司报告提交日期:2020年05月15日目录摘要 (1)第一章矿井及矿区概况 (2)第一节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 (2)第二节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5)第二章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7)第一节普查—勘探阶段 (7)第二节矿井建设 (8)第三章地质概况 (9)第一节区域地质 (9)第二节矿区地质 (11)第三节岩浆岩 (14)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 (14)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 (17)第一节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17)第二节含水层与隔水层 (19)第三节矿区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20)第四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21)第五节矿井涌水量 (23)第六章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25)第一节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评价 (25)第二节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25)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28)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28)第二节防治水工作建议 (30)3摘要矿区位于***北东方向猫洞乡,距***21km,运距30km。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2′44″-105°55′26″,北纬26°22′38″-26°25′22″。
矿区为不规则形状,面积7.1406km2。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年)第12条明确规定,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其复杂程度决定了矿井开采受水害威胁程度,也决定了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
它关系到矿井开拓方式的选择和采掘系统的布置,从而影响到矿井的总体规划和设计,防治水工作的投入直接影响到矿井建设和运行成本,因此开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二矿地质报告
贵州赤天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桐梓县花秋镇花秋二矿生产地质报告设计(核定)生产能力60万吨/年编制:地测部二○一八年十月名称:贵州赤天化能源桐梓县花秋二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制单位:贵州赤天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桐梓县花秋二矿负责人:陈红编制人员:尹阳王平郑飞资料处理:尹阳王平郑飞审核:总工程师:矿长:编制日期:二○一八年十月目录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目的和任务及依据 (1)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 (2)1.3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 (4)1.4煤矿生产概况 (6)2. 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6)2.1煤田勘察及补充地质勘察工作 (6)2.2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 (7)2.3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 8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地层构造 (8)3.1地层 (8)3.2含地煤层 (14)3.3构造 (14)3.4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18)4. 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 (19)4.1煤层 (19)4.2煤岩、煤质 (32)4.3煤的用途.....................................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其他有益矿产 (53)4.5煤层稳定程度评价 (53)5. 瓦斯地质 (53)5.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52)5.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54)5.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54)5.4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56)5.5矿井瓦斯类型评价 (64)6.水文地质 (64)6.1水文地质概况 (64)6.2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 (71)6.3涌水量构成及预测 (73)6.4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 (75)6.5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80)7. 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80)7.1岩层物理学性质 (80)7.2煤层顶底板 (84)7.3地层产状要素 (88)7.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88)7.5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评价 (89)8. 资源/储量估算 (89)8.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89)8.2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 (91)9. 煤矿地质类型 (92)9.1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总述 (92)9.2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93)10. 探采对比 (94)10.1地质因素探采对比 (94)10.2资源/储量探采对比 (95)10.3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 (96)10.4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源在我国的地位非常重要。
但是,在采煤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可能会给煤矿的安全、稳定生产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煤矿的水文地质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以期划分出不同的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煤矿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煤矿水文地质是指在煤田中,对煤体及其周围各种岩石成分、构造形态、地层变化、地下水系统及其运动规律、地质构造与地下水的联系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提供矿井开采期间水文地质的基本数据,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的开采方案。
二、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了煤田的特点,提取出了以下几个煤矿水文地质类型:1.开采困难型此类型的煤田往往存在着较强的地下水流和含水层,同时煤层破碎、断层极易出现。
由于煤田内地下水流速度较快,会对采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应首先研究煤田的地质构造特征、岩石组成、含水层类型等方面,以制定相应的开采方案。
在实践中,通常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即在煤矿开采前、中、后进行适当的抽水措施,以达到减少地下水对开采的干扰效果。
2.地下水丰富型此类型煤田的土层多为隆起的山地地形,含水层分布比较丰富。
地下水的流向往往呈较大的变化,这种不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的安全和稳定性。
对于这种煤矿水文地质类型,我们应对含水层进行详细的调查,以获得满意的闭式水循环实验结果,这样对于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稳步增效非常有帮助。
3.含气型此类煤矿主要是在煤层内含有大量的天然气,同时水文地质环境大致较为稳定,其观测方法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与技术知识储备。
在开采过程中,应对物理动态变化进行实时检测,及时采取相应策略。
此外,对于持续性的气体能力方面,可以采用封闭煤柱等方法降低对该型煤矿在采出过程中的影响。
4.临界型此类煤矿风险程度较高,它往往处于岩溶、裂隙、断层、煤层变形和冲沟区等较特殊的地质区域。
矿井水文地质划分类型报告
矿井水文地质划分类型报告目录0前言 (1)1 矿井及井田概况 (3)1.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3)1.2位置、交通 (3)1.3地形地貌 (5)1.4气象、水文 (5)1.5地震 (5)1.6 矿井及小窑 (6)1.7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6)2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8)2.1矿井建设前 (8)2.2主要图纸图件 (11)2.3本井田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以往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11)3 地质概况 (13)3.1地层 (13)3.2 可采煤层 (16)3.3 构造 (20)3.4 岩浆岩 (28)4 区域水文地质 (29)5 矿井水文地质 (32)5.1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32)5.2主要含(隔)水层 (33)5.3矿井充水条件 (34)5.4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43)5.5矿井充水状况 (44)6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6.1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48)6.2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7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0)7.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50)7.2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3)附图目录序号图名比例尺1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100002 区域水文地质图1:2000003 J16勘查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50004 J18勘查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50005 J1601号钻孔P3l1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1:5006 1909号钻孔P2m组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1:5007 矿井充水性图1:2000附表目录序号名称1 气象资料汇总表2 动态观测成果表3 水质分析成果表4 钻孔终孔(近似)稳定水位一览表5 泉水调查资料表6 河流、溪沟调查资料表7 水库调查资料表8 生产小井及老窑调查资料表9 生产矿井(五轮山煤矿)调查资料表10 五轮山煤矿井下测水站观测成果表11 抽(放)水试验汇总表12 井下突水点统计表0前言安监总煤调[2009]233号文件“国家安全监察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的通知”要求:“煤矿企业应当根据井田内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井田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突水量分布规律,井工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并依此类型制定防治水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二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贵州徐矿花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七月项目名称: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二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单位:贵州徐矿花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编写:刘萍元周平资料分析:丁明余双刘治制图:徐文芳李玉审核:许玉宾总工程师:龙鑫总经理:苏炳松报告提交单位:贵州徐矿花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报告编制日期:二○一○年七月目录一、矿井及井田概况 (1)(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1)(二)矿井位置与交通 (1)1、位置和范围 (2)2、交通 (2)(三)、地形地貌 (3)(四)、气象水文 (4)(五)、地震 (6)(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 (7)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8)(一)以往地质勘探阶段工作情况 (8)(二)其它物探工作评述 (9)三、地质概况 (9)(一)地层 (9)1、区域地层概况 (9)2、井田地层概况 (12)(二)构造 (15)1、区域构造 (15)2、井田构造 (18)3、构造变化规律 (21)(三)岩浆岩 (22)四、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2)(一)、含水层及富水性 (22)(二)、地下水补、迳、排条件 (25)五、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26)(一)、井田边界 (26)(二)、地层的富水性 (26)(三)、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33)(1).地下水补给 (33)(2).地下水迳流 (34)(3).地下水排泄 (34)(四)矿井充水条件 (34)1、充水水源 (34)2、充水通道 (39)3、充水方式 (41)4、矿井涌水量 (41)(五)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43)(六)矿井充水状况 (44)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5)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二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45)(二)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5)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46)(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46)(二)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47)1. 挖防洪沟 (47)2. 排除积水 (48)3. 改修河道 (48)4、矿井防探水 (49)5、矿床疏干 (50)附图目录图号顺序号图名比例尺1 1 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1:100002 2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1:10003 3 J3勘查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50003 4 J4勘查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50003 5 5勘查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50004 7 矿井充水性图1:100005 8 首采区矿井充水性图1:2000附表花秋二矿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花秋二矿老窑、生产窑调查统计表小煤矿水文地质调查统计表花秋二矿水文长观点流量统计表花秋二矿水质分析成果汇总表一、矿井及井田概况(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本矿2007年4月破土动工,目前仍处在建井之中,为斜井多水平开拓方式,副井、风井2条井筒已建成,主井将于8月中旬建成。
预计年底将投入生产。
初期采区内煤层倾角15°~20°。
采用单水平分区式开拓方法。
减少开采水平数,节省巷道和硐室工程量,阶段内采用分区布置,对地质条件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采用可以布置多工作面,而且几个采区同时生产,开采集中,生产能力大,有利于机械化。
本区煤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地层,薄至中厚煤层。
主要开采煤层为3、5、9、15、16煤层。
其中15煤为局部可采。
按煤层全厚一次采出,采煤方法适宜单一长壁式采煤法,按照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的不同,又可分为走向长壁和倾向长壁两种类型。
估算内蕴经济资源量11142 万吨。
本矿井设计年产量为90万吨/年。
服务年限约为110年。
原煤产品大部用于火电厂,在满足电厂用煤的前提下,可把部分煤外售。
(二)矿井位置与交通1、位置和范围花秋二矿位于桐梓县西部,直距桐梓县城约17 km,行政区位于贵州省桐梓县花秋镇、九坝镇境内。
地理坐标:东经106°36′09″~106°42′00″,北纬28°06′00″~28°11′08″。
走向长约11.5km,倾向宽约3km,面积27.83km2。
本矿位于原花秋矿区北部,其采矿许可证正在办理之中,申请的花秋二矿井田范围由20个拐点坐标界定,见表1~1。
2、交通井田东部有210国道、川黔铁路及遵崇高等级公路从桐梓县城经过,桐梓至花秋公路由井田南部经过。
井田南西花秋镇距桐梓火车站约50km,井田工业广场目前有简易公路通往花秋镇及桐梓县城,距花秋镇约14km,距桐梓县城约62km。
花秋至桐梓县城有班车往返,日往返约6次。
区内部分村寨有简易公路相通。
交通较方便。
见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三)、地形地貌井田地处黔北高原,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地形切割强烈,山高坡陡,沟谷纵横。
龙潭组含煤地层沿槽谷延伸,上覆地层呈陡坎或陡坡。
总的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北面关岩矸,海拨1348.8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部J3线至4勘探线之间、爱子沟北西排沙坝河中,海拨725.00m,相对高差623.80m。
含煤地层出露的一般海拨标高为800~1100m。
区内石芽、落水洞、溶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一般于P2m、P3c、T1y2、T1y3~2、T1m地层碳酸盐岩可溶岩地段分布。
山脊一般为T1y3~1、T1y3~3地层非可溶岩构成,标高一般800~1150m。
区内T1y3、T1m地层常见单面山、同向坡,P3l、T1y1+2地层一般呈反向坡,反向坡较陡峭,同向坡较平缓。
矿区井筒标高为+845m,本区桐梓河最低侵蚀基准面0 +475m。
(四)、气象水文井田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据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4.9℃,年最高15.4℃(1998年),年最低14.2℃(1996年),最高气温36.3℃,最低气温-6.9℃,相对湿度在68~87%之间。
降水量:多年年平均为1052.3mm,年最大1335.1mm(2000年),年最小881.44mm(1998年),日最大109.8mm,雨季一般集中在5~7月份,一般4月初进入雨季。
年平均日照时数1114.3小时,全年无霜期265天。
灾害性气候主要有夏旱、秋风及秋绵雨、倒春寒、冰雹、暴雨等。
1、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本矿勘查阶段在勘探周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泉点、地表河水进行了长观,为期9个月,无系统性的长期观测资料,本次引用普查时的长期观测资料。
从地表水、地下水的动态观测曲线(图1—2)可以看出,地表水的动态具有瀑涨瀑落的山区雨源型河流特征,地下水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并具一定的滞后现象。
图1—2 动态变化曲线图2、地表水发育状况本区地表水属长江流域赤水河綦江水系桐梓河支流,为山区雨原型河流,河床粗糙,水流湍急,雨季河水暴涨暴落,河流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枯季流量变至较小,接受地下水补给。
条塘河(长生河):位于井田北东部边界附近,经井田东部→周市附近汇入高桥河,全长约15km,区内长约3.2km、最低标高740m、河面宽5~30m,河谷呈“V”字型或“U”字型,平均坡降3.9%,河水流向由北→南东,自王家咀以东流入,从大茅坡以南流出井田,在井田附近流量一般为187l/s,雨季流量约19600l/s。
排沙坝河:位于井田北东部黄泥田南~棕树坪以西出井田,经排沙坝流入高桥河,全长约13km,区内长4km、最低标高700m、河面宽10~30m,河谷呈“V”字型或“U”字型,平均坡降3.1%,流向从北西→南东,区内流量一般209.26l/s~396.14l/s,雨季流量20929.49 l/s~24642.60 l/s。
小溪河:位于井田中部对彻垭~冒老山东,经火石以东流入高桥河,全长约10km,区内长3.2km、最低标高790m、河面宽3~15m,河谷呈“V”字型或“U”字型,平均坡降0.6%,流向从北西→南东,区内流量一般0.8l/s~9.3 l/s,雨季流量达68.838 l/s。
斋郎河:位于井田南西部潘家湾以西~狗岩以西,经斋郎流入桐梓河,全长约6km,区内长2.9km、最低标高925m、河面宽5~20m,河谷呈“V”字型或“U”字型,平均坡降2.5%,流向从北西→南东,区内流量一般2.53 l/s,雨季流量约290 l/s。
桐梓河:位于井田南界外约12km。
桐梓河系长江流域赤水河綦江水系的四级支流,全长100km,平均坡降7%,河面宽30~50m,河谷呈“V”字型,花秋勘查区内最低海拨标高480.00m,为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平均流量3.65m3/s。
支流与主干河流在平面上构成“树枝状”。
冲沟:分布在区内低洼、槽谷地带,于三叠系下统夜郎组及茅草铺组地层出露地带较发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及长兴组地层出露地带其次。
沟谷切割较深,平面上与河流多呈“树枝状”,在横剖面上呈“V”字型或“U”字型,旱季流量小至干涸,一般小于2l/s,雨季流量剧增,动态变化显著。
冲沟水流入区内附近河流中。
(五)、地震该区未做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亦没有地震资料记载。
据贵州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1993年4月颁布的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区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Ⅵ度。
(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花秋二矿+550水仓容积为4500m3,有两趟直径为60cm的排水管路。
井下最大排水能力为约2500 m3。
可满足矿井正常涌水量的排水要求。
因目前我第一水平为+550m,高于本区+475m的最低侵蚀基准面,尚不涉及疏水降压问题。
矿井排水能力及设备见下表1-2: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一)以往地质勘探阶段工作情况1957年4月至1957年12月,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地质大队七分队对桐梓地区的煤炭资源进行过查勘,面积为2562km2(1:10万)。
同年提交桐梓煤田地质查勘报告。
1978年4月至1979年12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测大队在该区进行了1:5万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并提交了《桐梓地区普查找煤报告》,面积1503km2,对含煤地层及水文情况作出了初步了解。
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对桐梓县花秋井田(约60km2)进行了普查。
并于2004年2月提交了《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井田煤矿普查地质报告》,该报告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评审认定,备案文号为黔国土资储函〔2004〕22号。
2004年8月至2005年9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对本区进行了煤炭勘探工作,于2005年7月该院提交了《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井田二矿煤炭勘探地质报告》,该报告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委托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且通过,评审意见书为国土资矿评储字〔2005〕130号,备案文号为国土资储备字〔2005〕2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