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汇总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33c5562f60ddccda38a0dd.png)
初一生物上册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活需要_营养__,维持生存;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的葡萄糖、淀粉有机物。
(———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物,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异养)②能进行__ 呼吸___;(绝大多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③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____废物___。
(人体的出汗、呼气、排尿,植物落叶带走部分废物)④能对__外界刺激__作出一定的反应——应激性;(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比植物更灵敏);⑤生物能__生长_和___繁殖___;(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繁殖下一代);例如:种子发芽、小鸟出壳、动物产仔等。
⑥除___病毒__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生物体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这就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些特征并不相同,这就是变异的现象)2、观察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定义——观察是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
例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这都是观察。
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仪器。
观察的要求: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__目的__,要__全面_、_细致__和__实事求是___,并及时_记录。
较长时间的观察,还需要有计划、有耐心;同时积极思考。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和别人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加深认识。
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马和驴);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相同之处(马和牛)。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赞赏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一位“罕见的观察者”。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调查需要首先明确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有时需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复习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e3ed0c5a26925c52dc5bf3c.png)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1、人的由来(1)人类的起源①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②森林古猿进化的证据是化石;③人与猿的分界是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①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睾丸;它的作用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它的作用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②生殖过程:部位:输卵管受精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分裂: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分裂形成胚泡怀孕移动:胚泡边分裂边向子宫方向移动种植:胚泡植入子宫内膜;怀孕开始过程:胚泡中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在第8周左右成形,发育为胎儿胎儿形成营养: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场所:在子宫内的半透明液体环境羊水中时间: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在40周左右时发育成熟过程:成熟的胎儿和胎盘,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重点:受精的部位:输卵管;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3)青春期①青春期的特征是身高突增(显著特点);进入年龄一般男孩晚于女孩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增强;性器官迅速成熟(最重要)②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③月经是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导致的,但月经的形成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2、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糖类——主要的供能物质 既可以构成细胞有机物 脂肪——备用能源物质 也可以提供能量蛋白质——构成细胞最基本的物质 维生素——人体每日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很重要 (既不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 胡萝卜素促进钙的吸收水(约占体重60%-70%) 可以构成细胞无机物 无机盐 但不提供能量(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①消化系统组成消化腺 消化道分泌:唾液 口 (含有消化淀粉的酶) 咽 食道 胃小肠 大肠 分泌:胃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分泌:胆汁(不含酶,可乳化脂肪)分泌:胰液肛门其中: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内消化腺包括:胃腺、肠腺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淀粉——最初在口腔中被消化,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蛋白质—最初在胃中被消化,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脂肪——最初在小肠中被消化,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重点:参与消化的器官:口腔、胃、小肠;最主要的场所是:小肠参与吸收的器官:胃、小肠、大肠;最主要的场所是:小肠③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适于消化:①②③④适于吸收:①②③⑤(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①按“平衡膳食宝塔_”进食,以避免_营养不足_和_营养过剩_②早、中、晚摄取能量分别占30%、40%_和30%③绿色食品:产自良好生活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0a0e658af1ffc4ffe47acc9.png)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 8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
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
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五、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1、多莉羊的例子p55,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2、细胞的分裂(1)染色体进行复制(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十三、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1、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10、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8、花的结构(课本102)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3、运输途径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4、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6、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天竺葵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染色:用碘液染色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鲁教版)(精华版)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鲁教版)(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70170249649b6649d747c2.png)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 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 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鲁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鲁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89433a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7.png)
五四制七上生物背诵知识点第一章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深林古猿证据1,:深林的大量消失导致环境变化。
证据2:露西化石显示骨骼特点——直立行走。
证据3:东非人制造的工具。
2.人类的近亲——长臂猿、大猩猩、小猩猩、黑猩猩项目人类现代类人猿不同点运动方式直立行走(区分标志)臂行制造工具能力制造并使用简单或复杂工具会使用天然工具,不会制造工具脑发育程度脑容量大,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脑容量小,无语言文字能力相同点具有复杂的大脑本质区别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联系有共同祖先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男性:主要性器官是睾丸。
女性:主要性器官是卵巢2.生殖过程:精子进入输卵管,遇到卵细胞并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形成胚泡,胚泡附着于子宫内膜,经过分裂分化形成胚胎,分裂分化形成胎儿(8周之后),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40周胎儿成熟,通过阴道分娩而出,成为新生儿。
分裂分裂分化 40周简洁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8周)新生儿怀孕:胚胎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叫怀孕。
(试管婴儿的试管相当于输卵管。
)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小结:1.受精部位——输卵管,形成受精卵;怀孕部位:子宫,形成胚胎和胎儿2.营养来源——胚胎初期,卵黄;胚胎后期,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3.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三、青春期女孩比男孩早发育两年。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①人体形态的变化----显著特点:身高突增②人体器官功能变化---心肺功能及神经系统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2.青春期的性发育---突出特征: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①性发育---性器官的形态、功能及第二性征的发育。
性激素促进了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②第一、第二性征区别第一性征:是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第二性征:生殖器官以外的差异。
主要是男孩出现喉结、声音变粗,胡须、液毛等,女孩出现乳房发育,声调较高,骨盆变宽等。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1522abe009581b6bd9eb91.png)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8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
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
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五、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1、多莉羊的例子p55,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2、细胞的分裂(1)染色体进行复制(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十三、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1、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10、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8、花的结构(课本102)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3、运输途径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4、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6、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天竺葵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染色:用碘液染色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汇总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66b88d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1.png)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汇总提纲一、人的起源与生殖1.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2.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卵细胞和受精4.胚胎的发育和营养二、青春期与卫生1.青春期发育的特点2.遗精和月经3.计划生育三、人体的营养1.营养的概念2.营养素的种类和功能3.食物的消化和吸收4.营养失调的危害一、人的起源与生殖1.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关系很近,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包括运动方式的变化、使用工具的能力的增强、生活性的改变以及语言的产生。
2.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男性生殖系统包括、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和前列腺等器官,而女性生殖系统则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等器官。
这些器官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3.、卵细胞和受精是小而似蝌蚪的细胞,有长尾并能游动;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球形,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受精是指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是输卵管。
4.胚胎的发育和营养胚胎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胚胎、胎儿和婴儿。
胚胎在发育初期需要卵黄提供营养,而在子宫内的发育则需要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二、青春期与卫生1.青春期发育的特点青春期的形态发育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而青春期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性发育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而第二性征的发育则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2.遗精和月经遗精是指男子在睡梦中自尿道排出的现象,而月经是女子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月经的形成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流出,形成月经。
3.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包括晚婚、晚育、少生和优生等措施。
晚婚和晚育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生育压力,少生能够稳定低生育水平,而优生则包括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和禁止近亲结婚等措施。
三、人体的营养1.营养的概念营养是指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393ccfd0029bd64783e2ca5.png)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 8?、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
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
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5、二、调查的一般方法?6、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7、三、生物的分类?8、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9、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10、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11、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2、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13、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14、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15、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16、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7、(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18、【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19、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0、(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1、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2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25、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26、6、生态系统的组成:?27、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8、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29、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30、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31、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32、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33、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34、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35、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36、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37、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38、一、显微镜的结构?39、镜座:稳定镜身;?40、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41、镜臂:握镜的部位;?42、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43、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44、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45、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46、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47、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48、二、显微镜的使用?49、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50、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51、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52、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53、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54、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55、细胞壁:支持、保护?56、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57、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58、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59、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60、液泡:细胞液?61、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6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63、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64、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65、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66、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67、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68、五、细胞中的物质?69、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70、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71、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72、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73、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74、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75、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76、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77、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78、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79、1、多莉羊的例子p55,?80、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81、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82、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83、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84、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85、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86、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87、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88、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89、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90、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91、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92、2、细胞的分裂?93、(1)染色体进行复制?94、(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95、(3)细胞质分成两份?96、(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97、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98、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99、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100、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101、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102、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103、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104、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105、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106、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107、营养器官:根、茎、叶;?108、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109、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110、十三、单细胞生物?111、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112、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113、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114、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115、1、病毒的种类?116、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117、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118、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19、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20、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121、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122、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123、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124、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125、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126、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127、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128、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129、10、种子的结构?130、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131、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132、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133、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34、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35、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136、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137、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138、3、种子萌发的过程?139、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140、4、幼根的生长?141、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142、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143、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144、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145、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146、8、花的结构(课本102)?147、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48、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149、子房——果实受精卵——胚?150、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151、11、人工受粉?152、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153、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154、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55、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56、(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157、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158、(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159、(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160、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161、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162、3、运输途径?163、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164、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165、4、叶片的结构?166、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167、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168、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169、6、蒸腾作用的意义:?170、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171、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172、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173、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174、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75、1、天竺葵的实验?176、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177、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178、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179、染色:用碘液染色?180、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181、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182、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183、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184、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185、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86、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187、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188、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89、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90、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191、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192、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193、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194、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95、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196、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197、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98、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199、3、我国森林覆盖率%,?200、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201、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202、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73f2d12551810a6f424862f.png)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8、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充的一种基本方法。
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
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导是;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H等形式记录下来。
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回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二、调杳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白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白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实用标准文案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五、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发动机”.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1、多莉羊的例子p55,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一DNA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实用标准文案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H^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2、细胞的分裂(1)染色体进行复制(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白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7组织7器官7系统7动物体实用标准文案和人体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7组织7器官7植物体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十三、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1、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2、抱子是一种生殖细胞.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4、苔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实用标准文案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5、苔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6、苔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彳艮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10、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11、种子植物比苔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白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3、种子萌发的过程实用标准文案吸收水分一一营养物质转运一一胚根发育成根一一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8、花的结构(课本102)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一一果实受精卵一一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3、运输途径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4、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6、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天竺葵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文档大全便于观察.染色:用碘液染色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白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文档大全。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381b5f2d4d8d15abe234ef0.png)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8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
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
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五、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1、多莉羊的例子p55,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2、细胞的分裂(1)染色体进行复制(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十三、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1、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10、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8、花的结构(课本102)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3、运输途径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4、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6、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天竺葵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染色:用碘液染色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Word版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fff6e567ec102de3bd8971.png)
初一生物上册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活需要_营养__,维持生存;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的葡萄糖、淀粉有机物。
(———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物,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异养)②能进行__ 呼吸___;(绝大多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③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____废物___。
(人体的出汗、呼气、排尿,植物落叶带走部分废物)④能对__外界刺激__作出一定的反应——应激性;(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比植物更灵敏);⑤生物能__生长_和___繁殖___;(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繁殖下一代);例如:种子发芽、小鸟出壳、动物产仔等。
⑥除___病毒__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生物体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这就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些特征并不相同,这就是变异的现象)2、观察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定义——观察是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
例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这都是观察。
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仪器。
观察的要求: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__目的__,要__全面_、_细致__和__实事求是___,并及时_记录。
较长时间的观察,还需要有计划、有耐心;同时积极思考。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和别人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加深认识。
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马和驴);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相同之处(马和牛)。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赞赏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一位“罕见的观察者”。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调查需要首先明确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有时需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be244d0172ded630b1cb664.png)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8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
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
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五、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1、多莉羊的例子p55,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2、细胞的分裂(1)染色体进行复制(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十三、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1、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10、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8、花的结构(课本102)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3、运输途径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4、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6、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天竺葵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染色:用碘液染色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初一上册生物的知识点的总结(鲁教版)
![初一上册生物的知识点的总结(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3725ffda38376baf1fae8e.png)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32618e19b6648d7c0c7467e.png)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8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
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
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五、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1、多莉羊的例子p55,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2、细胞的分裂(1)染色体进行复制(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十三、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1、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10、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8、花的结构(课本102)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3、运输途径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4、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6、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天竺葵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染色:用碘液染色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一、人的由来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自己总结:2、人的生殖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阴茎:排精、排尿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4)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5)胚胎的发育和营养: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青春期发育: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性发育: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卫生: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
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5、计划生育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
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二、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2、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2)小肠的结构特点: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a最长;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a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参与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b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消化过程:蛋白质、氨基酸,参与的酶(胃液、胰液、肠液)c脂肪的消化(小肠):消化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肝脏),参与的酶(肠液、胰液)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1)合理营养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三、人体的呼吸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和肺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a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b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c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形成压力差2) 体内气体的交换:(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顺着浓度低的方向流动。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肺泡(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2)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2、血流的管道—血管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何判断:动脉(离心,流速快,逐渐分支,变细);静脉(向心,分支逐渐合并,变粗,流速慢)。
毛细血管(壁薄,单层细胞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
(四腔、八“心眼”——血管)有四个腔: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到毛细血管到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1)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2)血量:占体重的7~8%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尿的形成与排出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和膀胱)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尿道: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4)尿的形成(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尝试通过液体成分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2、人粪尿的处理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
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1、人的视觉和听觉(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2)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3)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2、耳的结构和功能:外耳:耳廓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2)听觉的形成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骨传导有关的神经(形成听觉)3、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1)结构细胞体、突起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轴突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