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通论重点 吴汉东版
《法学通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法学通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10bfb778bd63186bdebbc84.png)
《法学通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陈 军 [审核]张德淼[课程类别]公共必修 [课程学时] 51[开课学期] 第3学期 [实验学时] 6[授课专业] 非法学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法学通论》课程作为我校“三通”特色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法律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实验是《法学通论》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各种类型疑难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促使非法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掌握基本的理论法学、部门法学以及国际法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与制度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实验教学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案例分析、讨论,总共安排4个学时,讨论4个典型案例;第二个层次是调查研究,学生主要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并分析在自己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并以作业方式完成;第三层次是模拟法庭审判,以指定的典型案例为基础,也可课外查找典型热点案例,由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写剧本、组织人员排演等,最终以法庭审判的形式在课堂上表演。
各项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1、理解理论法学、部门法学与国际法的一些基本原理;2、理解我国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具体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内涵;3、了解实际生活中各法学领域常见的一些纠纷类型与存在的问题;4、了解法律规范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三、实验教学基本内容(一)我国社会主义立法(基本原则、立法权限与立法程序)1、预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并课后查找相关资料。
2、实验目的: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规定。
3、实验内容及要求通过介绍典型案例及其所蕴含的法学原理及其所折射出的问题,讨论我国社会主义立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与立法程序。
法学通论重点
![法学通论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ac4b95c281e53a5902ff83.png)
1、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
2、法律的基本特征
3、法的要素,esp.法律规则法律概念中国当代法律体系
4、大陆法系英美法系
5、法的规范作用
6、法治xx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7、立法的基本原则司法的基本原则
8、权利v.义务
9、宪法的特征
10、资本主义宪法原则v.我国宪法原则
11、宪法的作用
12、宪法监督几种主要的监督模式
13、国家性质统一战线的构成
14、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
15、平等权
16、政治权利
17、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权利
18、刑法的基本原则
19、犯罪的概念
20、犯罪构成要件esp.刑事责任能力
21、犯罪故意v.犯罪过失
22、正当防卫及构成条件
23、紧急避险及构成条件
24、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
25、刑罚概念及种类esp.死刑不执行死刑的情况
26、自首、坦白、xx后果
27、诉讼犯罪嫌疑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辩护人
28、证据的特征
29、刑事强制措施种类
30、民法的基本原则
31、民事法律关系
32、民事主体esp.民事权利能力v.民事行为能力
33、宣告死亡宣告失踪
34、法人成立条件合伙的概念
35、民事法律行为特征、生效条件
36、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
37、物权的基本原则
38、合同概念邀约承诺
39、格式合同
40、合同无效的情形
41、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
42、结婚的条件
43、《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44、xxv.遗嘱继承
45、民事责任归责原则。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笔记Word版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笔记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c3b52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e.png)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笔记Word版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笔记第一章:知识产权法的概述1.1 知识产权的定义和意义1.1.1 知识产权的概念1.1.2 知识产权的分类1.1.3 知识产权的意义和价值1.2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1.2.1 合理保护1.2.2 公平使用1.2.3 激励创新1.2.4 促进技术进步1.3 知识产权法的国际趋势1.3.1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1.3.2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特点1.3.3 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第二章:专利法2.1 专利法的基本概念2.1.1 专利的定义和分类2.1.2 专利权的取得和保护2.1.3 专利侵权行为和责任2.2 专利申请和审查2.2.1 专利申请的条件和程序2.2.2 专利审查的原则和方法2.2.3 专利申请的撤回和无效宣告2.3 专利权的限制和合理使用2.3.1 补偿制度和授权许可2.3.2 专利权的限制和反垄断法的关系 2.3.3 开放式创新和专利防守策略第三章:商标法3.1 商标法的基本概念3.1.1 商标的定义和分类3.1.2 商标权的取得和保护3.1.3 商标侵权行为和责任3.2 商标注册和审查3.2.1 商标注册的条件和程序3.2.2 商标审查的原则和要求3.2.3 商标的异议和无效宣告3.3 商标的使用和管理3.3.1 商标的使用要求和保护期限 3.3.2 商标的许可和转让3.3.3 商标的监督和管理措施第四章:著作权法4.1 著作权法的基本概念4.1.1 著作权的定义和保护对象 4.1.2 著作权的取得和保护4.1.3 著作权侵权行为和责任4.2 著作权的申请和登记4.2.1 著作权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4.2.2 著作权登记的作用和效力4.2.3 著作权的终止和解除4.3 著作权的使用和许可4.3.1 著作权的使用范围和限制4.3.2 著作权的许可和转让4.3.3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与社会公益第五章:法律保护措施5.1 反不正当竞争法5.1.1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5.1.2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禁止和处罚 5.1.3 不正当竞争纠纷的解决途径5.2 网络侵权与维权5.2.1 网络侵权行为的种类和特点5.2.2 网络侵权的预防和维权措施5.2.3 网络侵权的法律责任和追责途径5.3 反不正当竞争行政执法5.3.1 反不正当竞争行政执法机构5.3.2 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处理程序5.3.3 反不正当竞争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专利:指独立的技术创新成果,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
吴汉东《法学通论》重点笔记pdf考研真题解析
![吴汉东《法学通论》重点笔记pdf考研真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c1e57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0.png)
吴汉东《法学通论》重点笔记pdf考研真题解析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法律规则[中南财大2012、2008年研]答:法律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及其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
法律规则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根据内容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义务性规则、权利性规则和权利义务复合规则。
②依据功能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③根据强弱程度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④按照内容的确定性程度,法律规则可以分为确定性规则和非确定性规则。
一般认为,法律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技术性规定等方面。
法律规则是法律要素中重要的方面。
2法律移植[中南财大2011、2008年研]答:法律移植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法律规则或制度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它所表达的基本意思是: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的法律(包括法律概念、技术、规范、原则、制度和法律观念等),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
法律移植的范围有:外国的法律;国际法律和国际惯例。
法律移植具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①社会发展和法律演进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②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③法律移植也就是法律方面的对外开放,这是整个社会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④法律移植还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需要。
3法律事实[中南财大2012、2009年研]答: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情况和条件。
法律事实依其是否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如人的出生和死亡、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
法律行为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行为,如遗嘱、公证、结婚等。
4规范作用[中南财大2014年研]答: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作为行为规范,对人的意志、行为发生的直接影响,对人的行为所起到的保障和约束作用。
法学通论知识要点
![法学通论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893f0d150e2524de5187e9d.png)
法学通论知识要点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1、法理学2、法、法律渊源、法的作用、法的要素(法律规则、原则、概念)、法律关系。
3、法的效力层次。
4、法的效力范围。
5、当代中国主要部门法。
6、当代中国法的适用原则。
第二章、宪法1、宪法、单一制、联邦制。
2、国家机构的权力。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三章、行政法1、行政主体、行政许可、行政补偿、行政赔偿。
2、行政法的作用。
3、行政许可的设定。
4、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
5、行政处罚的种类。
6、行政处罚的设定。
第四章、刑法1、刑法犯罪、故意犯罪(直接、间接故意)、过失犯罪、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紧急避险、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共同犯罪、累犯。
2、刑法的基本原则。
3、数罪并罚的原则。
4、假释适用类型。
5、正当防卫构成要件。
6、犯罪构成的条件。
第五章、民法1、民法、法人、诉讼时效、隐私权、身份权、物权、抵押权、质权、要约、承诺、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2、民法的基本原则。
3、物权的基本原则。
4、善意取得。
5、债的产生依据。
6、合同的订立。
7、可撤销合同。
8、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9、诉讼离婚。
10、法定继承的顺序。
第六章、商法1、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2、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第七章、经济法1、垄断2、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
3、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
4、劳动合同的内容及期限。
5、劳动合同的解除。
第八章、诉讼法1、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2、民事诉讼的管辖制度。
3、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
4、证据保全。
5、刑事诉讼立案管辖。
6、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第九章、国际法1、国际公法。
2、国际合法。
3、国际经济法。
4、调整对象。
吴汉东《法学通论》(第六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法学基本理论——第三章 宪 法
![吴汉东《法学通论》(第六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法学基本理论——第三章 宪 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3599a9b52acfc788ebc99e.png)
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1.1复习笔记一、法学的性质、体系与历史1.法学的性质(1)法学的词源法学是法律科学的简称,是研究法律、法律现象、法律问题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关于社会共同生活的人文社会科学。
法学在我国先秦时期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汉代始有“律学”。
(2)关于法学性质的不同观点①法学是实证科学。
在法律研究中,近代许多法学家采用机械物理学、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的理论来解释法律现象。
②法学是形式科学。
将科学分为经验科学和形式科学。
经验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形式科学包括逻辑学、数学,不涉及其内容或价值取向。
③法学是人文科学。
很多人文科学的主张者都将法学划人人文科学的范畴,如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狄尔泰等。
④法学是社会科学。
中外学术界,尤其是中国学术界,通常都将法学划人社会科学的范畴。
2.法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1)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既要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以及它们的性质、特点及相互关系;既要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等,又要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作用。
(2)法学研究的目的①伦理目的,即为了发现或探究法律的一般规则和原则,为公正安排社会关系及解决社会纷争找到合理的交往模式或法律框架;②科学目的,即法学研究追求的是发现法律规律,认识法律的本来面目;③政治目的,即法学研究是为了给统治者的统治出谋划策,或者相反:证明、揭露法律的毛病,从而在政治上否定它。
(3)法学体系法学体系是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具体划分为三部分:①理论法学。
分为法理学和法律史学,法律史学又分为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和西方法律思想史)和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和外国法制史)。
②应用法学。
分为比较法学、国内法学(含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等)、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外国法学。
③边缘(交叉)法学主要是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如法医学、法律心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等。
法学通论知识点总结
![法学通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7541b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9.png)
法学通论知识点总结一、法学概论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指研究法的性质、来源、内容、制定和运用等方面的学科。
2.法学的分类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性法学和实践性法学两大类。
理论性法学主要研究法的本质、性质、规律和原则等问题,属于法学的基础理论。
实践性法学主要研究具体的法律制度、法规解释和应用等法律实践中的问题,属于法学的应用性理论。
二、法的概念和种类1.法的概念法是一种社会规范,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强制力量,并具有普遍性和规范性。
法可以约束和规范公民的行为。
2.法的种类法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诉讼法和国际法等。
三、法的形成和效力1.法的形成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设机构审议和通过,由国家主席签署发布后生效。
2.法的效力法律有相对效力和绝对效力之分,相对效力是指法律具有对个人和单位具有拘束力,绝对效力是指法律具有对所有人都具有拘束力。
四、法律适用1.法律适用的原则法律适用应当依法实施,注重实际情况和公平正义,不得随意变更。
2.法律适用的方法法律适用可以采取直接适用、类推适用、合理解释等方法。
五、法的解释和适用1.法的解释法的解释可以分为严格解释和广泛解释两种方法,严格解释是按照法律文字解释,广泛解释是按照法律的目的和精神解释。
2.法的适用法的适用应当注重法的平等和实际情况,依法对个案进行适用。
六、司法1.司法的概念司法是指国家机关进行依法裁判的过程。
2.司法的原则司法应当公正、合法、独立和公开,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七、法律责任1.法律责任的种类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2.法律责任的原则法律责任应当依法确定,公正合理,符合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
八、合同法1.合同的定义合同是指自愿订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是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合同的实质合同是协议的具体表现,是自愿性、平等性和公正性的体现。
九、物权法1.物权的概念物权是指人对物的直接支配权利,通常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法学通论 考试重点
![法学通论 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faf72f647d27284b735173.png)
意思自治原则
现行法律上的根据
首先是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 原则。
其次是合同法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 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再次,在各民事基本法中,法律对于意思自治原 则也从不同之角度进行为规定,进而形成了民法 的这一基本理念与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的存在与实现
契约自由原则
契约自由原则(Freedom of Contract) 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应根据契约当事人的自由 意思决定,而不得受到国家的干涉。
契约自由原则的内容包括: 是否缔结契约的自由(缔约的自由), 与谁缔结契约的自由(对象选择的自由), 订立什么内容的契约的自由(内容的自由), 以何种方式订立契约的自由(方式的自由)。
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 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 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 为。
正当防卫行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实施防卫行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 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 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2.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 不法侵害主要是指对受法律保护的国家、公民一切合法权 益的违法侵害的行为。对于合法行为不能实施正当防卫。 如执法人员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是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3.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 两层含义:一是不法侵害在客观上确实存在的,而不是主 观想象的或者推测的; 二是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尚未开始、已经 停止或者实施终了的。
4、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产生的后果进行补救的法 行政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难免出现对私权利的侵害。对此,行政法赋于了 相对人通过有关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制止侵权行为,获得损害赔偿的权 利。
法学通论重点 吴汉东版
![法学通论重点 吴汉东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6e264dcc22bcd127ff0c43.png)
法学通论重点吴汉东版第一章:法理学法的基本特征:(1)法以行为规范为主,内容涉及法律权利、权力与义务。
(2)法主要出自国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造法主要形式是制定、认可、签约、惯常行为。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4)法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技术性规定。
(1)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指固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2)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
(3)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法的作用:(1)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2)社会作用:政治作用、社会公共事务功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条件:1、政治基础与条件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体形式;2、经济条件应该是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机制;3、文化条件应该是社会主义的科学理性文化基础。
依法治国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人民;客体是国家及国家整治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社会事务。
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哪些?答: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依法治国是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2)依法治国是执政方式上的历史转变。
(3)依法治国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大陆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异同有哪些?答:(1)相同点:属同一历史类型的法律即资本主义类型法。
阶级本质相同,体现资产阶级意志,服务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历史任务相同。
(2)不同点:一是法的形式不同,大陆法系是以成文法(制定法)为主,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大法官和有名望的法官的判例才确认为法)。
《法学通论》习题集
![《法学通论》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526eadd1ee06eff9aff8078b.png)
《法学通论》习题集考试重点章节:A. 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为主要考察内容,比重在85%以上;B.诉讼法(含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以及行政诉讼法);C.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法;D.法制史不考察。
:\理论法学系《法学通论》教研室目录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 (1)参考答案 (7)第二章宪法 (14)参考答案 (20)】第三章刑法 (26)参考答案 (36)第四章刑事诉讼法 (44)参考答案 (48)第五章民法 (52)参考答案 (61)第六章商法 (69)参考答案 (73)第七章民事诉讼法 (77)参考答案 (81))第八章经济法 (86)参考答案 (90)第九章行政法 (94)参考答案 (99)第十章行政诉讼法 (105)参考答案 (108)第十一章国际法 (113)参考答案 (114)附录一近年来考试真题 (116)附录二参考书目 (163)—附录三推荐书目 (165)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法作为规范,指令人们应为之事、可为之事和不可为之事,给人们的()提供共同的标准尺度,为调整社会关系提供基本的框架。
A、思想B、精神C、行为D、语言2、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基本观点认为没有法的社会形态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3、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A、成文法B、判例法C、习惯法D、不成文法4、以下法官可以创造法律的国家是()A、法国B、德国C、英国D、日本5、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按照法律的()A、适用范围B、制定和实施的主体C、经济基础和法所体现的阶级意志D、制定和表现的形式6、法的主要内容包括()A、权利B、权力C、义务D、权利、权力和义务7、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A、人口B、环境C、气候D、社会生产方式8、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组成的一个国家法律的有机整体称为()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9、“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是以下哪位名人所言()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洛克D、卢梭10、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A、1982年宪法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11、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体是()A、司法机关B、广大人民群众C、公检法机关D、中国共产党12、人权中的首要权利是()A、经济权利B、社会和文化权利C、生存权与人身人格权D、政治权利和自由13、西方司法独立原则的核心是()A、司法权独立B、司法机关独立C、审判独立D、司法人员独立14、狭义的法的适用是指()A、执法B、守法C、司法D、违法15、依据法的作用的形式与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法划分为()A、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B、一般作用与具体作用C、整体作用与局部作用D、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16、国家赔偿的主体是()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国家17、导致法律关系变化的诸如遗嘱、公证、结婚等属于()A、法律行为B、法律规范C、法律事件D、法律规则18、在我国,通常意义上的立法是指()A、法的制定或认可B、法的修改和补充C、法的废止D、法的立、改、废活动19、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是指()的平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42362b4de518964bcf847cd1.pn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241 二外法语1、《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242 二外日语1、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43 二外德语1、《大学德语》(修订本)1、2册,张书良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01 政治学原理1、《政治学基础》,王浦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6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黄楠森、陈晏清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五版,李秀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04 社会学原理1、《普通社会学理论新编》,庞树奇等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西方社会思想史》,于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05 法学基础1、《法学通论》(法学理论、宪法学部分),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或以后各版本)。
606 基础英语1、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 (1、2、3、4),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2、《高级英语》(修订本1、2),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607 新闻学基础1、《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08 公共管理基础综合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四版。
(或以后各版本)2、《公共管理学》,徐双敏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法学通论重点 吴汉东版【精选文档】
![法学通论重点 吴汉东版【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5f66c79bcd126fff7050bd1.png)
法学通论重点吴汉东版【精选文档】第一章:法理学法的基本特征:,1,法以行为觃范为主,内容涉及法律权利、权力不义务。
,2,法主要出自国家,由国家制定戒认可:造法主要形式是制定、认可、签约、惯常行为。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4,法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觃范、法律原刌、技术性觃定。
,1,法律规则:法律觃刌是指固体觃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刌,戒者说是对一丧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2,法律原则:法律原刌是指可以作为觃刌的基础戒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刌。
,3,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法的作用:,1,觃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2,社会作用:政治作用、社会公共事务功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宪法和法律觃定,通过各种途徂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发而改发,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发而改发。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条件:1、政治基础不条件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体形式;2、经济条件应该是商品经济不市场经济机制;3、文化条件应该是社会主义的科学理性文化基础。
依法治国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人民;客体是国家及国家整治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社会事务。
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哪些?答:丨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依法治国是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2,依法治国是执政方式上的历史转发。
,3,依法治国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大陆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异同有哪些?答:,1,相同点:属同一历史类型的法律即资本主义类型法。
阶级本质相同,体现资产阶级意志,服务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历史仸务相同。
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传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传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a45906d7700abb68a982fb82.pn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个人考研感悟转眼距离考完已经过了快半个月了。
考完之后,整个人突然闲了下来。
考完之后并没有想着中那么兴奋,反而很怀念这段奋斗的时光,备考过程中计划的考完要做什么什么,也没有去做,也不想去做了。
但想一想这两百多天,那一天天都历历在目。
从决定考研那一刻到440交卷走出考场,其中的滋味难以形容。
在这里,首先必须感谢high研当初的陪伴与支持,如果没有它,可能就不会成就现在的我。
在我最迷茫最无措的时候,是high研给我指明了方向,才会让我成功上岸。
所以,我想把我的考研之路写下来,给学弟学妹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都能得偿所愿,去到自己理想的院校。
(high研还给了非常优厚的稿费,两全其美。
嘿嘿),希望你们也能像我当初一样,迷茫了就来这里看看,或许我的些许经验真的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呢。
下面,言归正传。
先介绍下我的情况吧。
我本科是普通二本,本科也是新闻学,考研也是因为身边的室友带动,别人学我也就跟着学了。
其实我觉得新闻学挺有意思的。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传播学的理论来解释。
我的基础也不太好,大学挂了几次科,其中就有毛中特。
英语四级考了俩次,六级的话,是借着考研英语复习,顺便过的。
也就背了考研词汇几个月,就刚刚飘过。
(所以说,四六级没过真的不影响,只要扎扎实实背单词,肯定有所提升,所以,四六级根本不算什么)。
首先,说说英语。
我是从三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的。
第一,是单词。
我的学姐说过,单词要从开始复习的第一天,背到走向考场的最后一天,每天都要背单词。
我推荐新东方的绿皮书乱序版。
这本单词书我背了7遍。
一共50个List,第一遍的时候特别痛苦,单词都不认识,背了马上忘。
但每背完一遍,我都会发现我的英语语感和英语能力都有所提升。
因此,贵在坚持!第二,阅读。
阅读是重中之重,英语要想取得一个还不错的分数,阅读必须拿下。
新闻与传播是专硕,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多了,但是英语一阅读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我是从六月份开始做英语一的阅读,我推荐何凯文的阅读精析,做近十年的真题阅读就行,只做阅读部分。
新闻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
![新闻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b87be4bff121dd36a32d825a.png)
传播学考研参考书除了指定数目以及必看的几本国内学者非常经典的专著以外,我看过而且觉得比较有用的按照推荐以及必看程度排序《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中华传媒网这本是的好处是它是类似与笔记的形式,按照传播者,渠道,符号,受众,效果,批判学派,研究方法这样的专题汇编的,还有很多历年的题目作为参考,指示出了解题思路,可以在最后阶段结合自己的笔记一起进行背诵。
应付名词解释绰绰有余了,当然简答和论述要是只按照这个来答估计会太过简单。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德弗勒洛厄里人民大学出版社经典中的经典,虽然近些年来经验学派不是很热,但是作为基本的知识一定要掌握,估计最多最多会出到一个简答(应该也要结合实际,单纯考察的可能性不大)。
这本书就是传说中的十三座里程碑,都是基础的东西,看起来很容易,翻译的也很顺畅,时间不够可以只挑一些比较热门和重要的看一下,涉及到很多的传播方法,根据自己要报的方向取舍。
《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黄旦复旦大学出版社这一个系列的几本小书都很好,这本是传播者,就是冲着这个也要看看,其实也是提示了另外的一种阐述传播理论史的角度。
我觉得上完研究生最后基本上是要往传播者的方向发展,所以研究生考试中应该有意要考察相关的方面,所以看到有关传播者的都比较敏感。
《传播·文化·社会》杨击复旦大学出版社是介绍文化研究学派的专著,是作者的博士论文。
很薄的一本小册子,有很多的例子,看起来很很轻松。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终于知道巴特,本雅明,莫利,霍尔等人长什么样子了(P.S.本雅明拍得很帅,一看就很有“欧洲最后一位学者”的FEEL)。
我个人感觉很容易看进去,也很快就能看完,书的字号很大,字体舒服,纸张舒服,版式设计也很好。
能够悦读,读一读心情也不错。
文化研究最近比较热门,出个简答或者人名的名词解释是很有可能的,这个书能增加点背景知识,可以跟专题精编结合着看。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讲的是传播渠道,主要论述的是技术学派。
吴汉东《法学通论》(第六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行政诉讼法【圣才出品】
![吴汉东《法学通论》(第六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行政诉讼法【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f9ce014960590c69fc3765f.png)
第十一章行政诉讼法11.1复习笔记一、行政诉讼法概述1.行政诉讼法的概念(1)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①行政诉讼法是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定标准和尺度,包括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及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
②行政诉讼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诉讼关系,即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解决行政争议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
③行政诉讼法的主要内容是各行政诉讼主体在行政诉讼中的权利与义务。
④行政诉讼法是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①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根据行政相对人的请求,依照法定程序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解决一定范围内的行政争议的活动;而行政诉讼法则是有关这类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
②行政诉讼是行政诉讼法的内容和调控对象,而行政诉讼法则是行政诉讼活动的行为准则。
(3)行政诉讼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的行政诉讼法是一切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属于行政诉讼法的范围。
②狭义的行政诉讼法则专指《行政诉讼法》,是规范和调整我国行政诉讼关系的一部重要的和基本的成文法典,也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
2.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1)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2)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①通过对公民行政诉讼权和行政诉讼制度的明确规定来实现这一目标;②通过规定公民的各种诉讼权利以及各种具体的诉讼制度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3.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行政诉讼与民事、刑事诉讼共有的原则①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③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④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⑤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⑥辩论原则;⑦检察监督原则。
《法学通论》教学大纲
![《法学通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1755a6c0066f5335a8121f5.png)
《法学通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一)课程性质《法学通论》是一门集传授法学知识与法制教育于一体的具有我校特色的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1.《法学通论》课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门法律知识课程,也是一门法制教育课程。
《法学通论》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向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传授法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体系、宪法和各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以及国际法的基本理论等必要的法律知识,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以传授法律知识为手段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门指导学生学法、用法、守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实践课和教育课。
2.《法学通论》课程以我校的优势学科法学为依托,突出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我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与改革发展中,“经、法、管”学科优势显著,“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也逐步形成。
《法学通论》课程充分依托我校的优势学科法学,整合了本学科领域内的优秀专家学者编写了一流的教材,整合了本学科的优秀主讲教师走上本科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努力为培养“通才”服务,充分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1.讲授基本法学知识(1)使学生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2)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3)使学生了解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4)使学生树立国家主权、主权在民等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基本法律理念(1)使学生确立权利意识;(2)使学生确立公民意识;(3)使学生确立法治观念;(4)使学生确立法律信仰。
3.训练基本法律思维使学生从法律中学习清晰地思维、透彻地表达以及练习修辞技巧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技能。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本章教学目的:了解法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初步掌握法律的基本特征、本质和作用,认清法的历史发展特点与运行规律,熟悉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的现实运行过程及其相关问题,掌握现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知识与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树立健全的法律意识、法治意识与权利意识。
吴汉东法学通论第7版配套题库详解
![吴汉东法学通论第7版配套题库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38c11374028915f814dc2a9.png)
吴汉东法学通论第7版配套题库详解
吴汉东《法学通论》(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通才系列教材《法学通论》(第7版,吴汉东主编)是国内外各大院校广泛采用的法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我国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吴汉东主编的《法学通论》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吴汉东《法学通论》的配套题库。
本书是吴汉东《法学通论》(第7版)的配套题库。
具体来说,本书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收录了中南财大等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进行分类,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通过本部分的练习,可以帮助考生掌握命题规律和出题特点。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
严格按照该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2章,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并进行详细解答。
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供强化练习。
•
试看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四、案例分析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第二章中国法制史•第三章宪法
•第四章刑法
•第五章刑事诉讼法•第六章民法
•第七章民事诉讼法•第八章商法
•第九章经济法
•第十章行政法
•第十一章行政诉讼法•第十二章国际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通论重点吴汉东版第一章:法理学法的基本特征:(1)法以行为规范为主,内容涉及法律权利、权力与义务。
(2)法主要出自国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造法主要形式是制定、认可、签约、惯常行为。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4)法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技术性规定。
(1)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指固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2)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
(3)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法的作用:(1)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2)社会作用:政治作用、社会公共事务功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条件:1、政治基础与条件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体形式;2、经济条件应该是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机制;3、文化条件应该是社会主义的科学理性文化基础。
依法治国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人民;客体是国家及国家整治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社会事务。
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哪些?答: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依法治国是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2)依法治国是执政方式上的历史转变。
(3)依法治国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大陆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异同有哪些?答:(1)相同点:属同一历史类型的法律即资本主义类型法。
阶级本质相同,体现资产阶级意志,服务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历史任务相同。
(2)不同点:一是法的形式不同,大陆法系是以成文法(制定法)为主,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大法官和有名望的法官的判例才确认为法)。
二是法典编纂不同,大陆法系国家以成文法为主,成文法都以法典的形式表现。
英美法系国家以判例法为主,其成文法是以单行法规的形式出现。
三是法的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分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分普通法和衡平法。
四是法官权限不同。
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只有执法权;而英美法系国家法官除有执法权外,还有立法权。
五是诉讼程序不同。
首先,审讯制度不完全一样。
大陆法系国家审讯制度是以法官为主,一问一答,采取讯问制;英美法系国家主要采取辩论制或对抗制。
其次,陪审制度不完全一样。
大陆法系国家由陪审员和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英美法系国家有专门的陪审团,由陪审团负责认定事实并作出基本结论,由法官适用法律作出判决。
试述法律关系及其构成。
答:(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权力义务关系。
是经法律规范调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2)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第一,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
第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非物质财富;行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精神财富。
第三,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权利、权力与义务。
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是权利人的某种资格、能力或自由。
本质上就是国家对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权力是“行为者影响其他行为者的能力”,其特征是行为者能直接以自己的强力迫使相对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也是一种资格、能力或自由。
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某些行为的一种约束、限制、负担和责任。
它或者表现为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者表现为要求人们必须抑制一定行为。
人权:人权是人之作为人所享有或应该享有的权利,需要法律来实施保障。
内容包括以下三大类:(1)生存权利、人身人格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第三章:宪法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根本法;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3、宪法集中表现了各种整治力量的对比关系、4、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的分类:1、根据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为标准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2、根据宪法的效力和制定、修改的程序为标准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3、根据制定宪法机关的不同分为钦定宪法、协定宪法与民定宪法。
宪法的主要原则:1、资本主义宪法的主要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分权原则、法治原则、保障人权的原则;2、我国宪法的主要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社会主义的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宪法监督:宪法监督是指由宪法授权或宪法惯例认可的机关,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合宪审查,纠正和处理违宪行为,以保障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
分权原则:分权原则是指国家权力被分解成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然后由不同的机关分别行使。
三个机关互相制约,相互平衡。
它是资本主义宪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刚性宪法:刚性宪法是指效力高于一般的法律,且制定与修改的程序非常严格的宪法。
它与柔性宪法相对。
宪法的根本法属性表现在那几个方面?答:宪法与普通法律最明显的区别是它的根本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问题。
宪法一般规定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问题。
(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
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其他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法律至上原则突出表现为宪法至上。
(3)在修改与制定的程序上,宪法具有严格的程序。
宪法监督的内容:1、对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法律文件的合宪性审查;2、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3、对政党、团体、公司行为合宪性进行审查。
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虽然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但主要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它使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是其他各项制度建立的基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宪法的一项原则,这一原则在我国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的。
如何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然而在实践中其优越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是程序制度需要不断完善起来。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理顺党和人大的关系。
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应该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
(2)加强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建设,合理配置人大的权力,提高人大的地位和权威。
(3)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
(4)建立和完善各种具体的操作制度,如会期制度、辩论制度、代表的专职制度、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制度等。
什么是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答:政权组织形式就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一定的原则和方式来组织反对敌人、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及管理整个社会的政权机关。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选举产生代表机关,然后由代表机关产生其他的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代表机关负责的一种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3、人身权利与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权、住宅不受侵犯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宗教信仰自由;4、财产权、劳动权、劳动者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的权利、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它文化活动的自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立法权;2重大问题的决定权;3最高监督权;4人事免责权。
第四章: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
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反映某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犯罪对象:是指危害行为直接指向或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
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自己的意识或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并为刑法禁止的身体举止或活动。
刑事责任年龄:是刑法规定的、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刑罚: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用以惩罚犯罪的一种强制方法。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适用刑法平等原则(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法律有特别规定”不适用本法的情况有哪些?包括四种:(1)我国刑法第11条中关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特别规定。
(2)我国刑法第90条关于“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的规定。
(3)我国刑法施行后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
(4)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出的例外规定。
什么是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1.犯罪主体,是指刑法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本身必须具备的条件2.自然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必须是实施了危害行为的人。
2)必须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3)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什么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的特征有哪些?答:1.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
2.犯罪预备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实行犯罪。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3)行为人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什么是共同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1.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2.构成共同犯罪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在犯罪主体上,共同犯罪人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
(3)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