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泪长流,感恩心常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泪长流,感恩心常在

——记一次“刻骨铭心”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羊跪乳、鸦反哺,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每个人用一生去珍视的道德行为。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感恩,你第一个会想到谁?”

“父母!”

“老师!”

“……”

“你们在假期里将如何去感恩呢?”

“……”

“老师,您会怎样感恩呢?”

“我?”

这是学期休业式时课堂上的一组对话。按照常规,每临寒暑假,政教主任在对班主任布置任务时总会强调:不要忘记对学生加强感恩教育。有心的班主任会把感恩教育以作业的形式具体化:给父母写感谢信,给父母洗脚和做令父母开心的事,多做家务让家长填写回执等等。而我这次本来是想以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对“感恩”一词作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后再教育他们学会怎样去感恩。真没想到,学生竟先“将”我一军。

说实在话,我真的没有想到我该用什么方式去对我的父母和老师感恩。想想自己平时对父母做得实在太少,和自己的老师联系也不多呀。父母和老师离我很远,平常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四年都没有回老家。如果没事我甚至很少会想到他们,惭愧啊!我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看着一双双盯着我的眼睛,我郑重地说:“同学们,谢谢你们提醒老师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去感恩。老师会在今晚给父母和挚爱的老师打一个电话送上我的祝福,会在有空的时间常回家看看……”

“记得在大学里,我们的辅导员也曾经问过我们上完学后最想报答的是谁。那时,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同学回答的都是回报父母和老师。其实,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恩惠,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在这诸多的恩惠中,让人感受最直接、最深切、最强烈的,当首

推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教诲之恩。对于父母师长,无论你如何尽心回报,都难以答谢其深恩厚惠于万一。”

“但是,当站在成功的平台上回想奋斗的经历时,很多人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个人努力,然后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谆谆教诲之情以及亲朋的扶持关爱,而国家、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支撑却往往被漠视。的确,国家、社会对个人的付出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不象父母的点滴关爱总有很多细节可以让人感动,由于缺少一种被聚焦和放大的机会,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时刻铭记的例证。正如同平日里呼吸的氧气,人之生存所依赖,却会淡忘它的存在,仿佛一切都是天经地义,自然不懂得珍惜。其实成长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在个人的成功背后是国家、社会坚强的支撑。大而言之,每个社会的成员都从社会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社会大环境有恩于每一个社会成员。小处着眼,仅从教育投资这一项来看,国家、社会的教育投入就是家庭的1.1甚至1.5倍。就是前不久,中国矿业大学举行了以‘慎学惜时,回报社会’为主题的智力投资分析报告会,每位大学生都为自己的大学教育成本算了一笔帐。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22年时间,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每位学生至少要花20万,其中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投资总额是9万多元,家庭投资6万多元,教育机会成本约10万元,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教育成本约50元。相比较而言,在这些数字面前,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付出是实实在在的,这也是我们应首先感谢的呀!”

“毋庸讳言,在我们周围严峻的现实是,国人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受人恩惠,却不感激、不懂得感恩的人并不罕见,特别是我们年轻人,有些行为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有的同学觉得花父母的钱是天经地义的,很少思考上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所以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公开信在大学校园里出现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有的同学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总在抱怨国家和社会为我做了什么,学成后却留在他国,全然不顾祖国和父母对他的呼唤……”

“而相反的是以色列和韩国人民的感恩意识和行为却令我们深思:二战期间,上海市民曾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一千多名犹太难民免遭法西斯杀害。为了教育一代又一代以色列人不忘中国人民的大恩大德,以色列政府把这个历史事实写进了他们的中小学公民教育读本。还有,韩国小学生胸前都挂着一个‘孝行牌’,牌的正面有父母像,背面有孝敬父母的格言与规定,每位学生每天对照‘孝行牌’默想自己做得怎么样……”

“可见,学会感恩,应是我们民族每个成员所应具有的责任意识。怀一颗感恩之心举目四望,我们觉得眼前的一切,即便是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湾浅水、一片白云,都值得我们对它们投去友善的微笑。岁月悠悠,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谁个不曾施恩,谁个不曾受恩。施恩勿念,受恩勿忘,永远是我们的处事情怀。所以对我们的父母、老师以及亲朋,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这理应成为祖国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看着学生业已湿润的眼睛,我知道此番动情的话语已经打动学生感恩的心灵。但这些内容是否能够真正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言行,我不能得知。其实,学校教育中一直都贯穿着感恩教育的内容,比如开“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看有关感恩的电影《暖春》《世上只有妈妈好》和节目《长大不容易》、教学生做“感恩的心”手语操等等。但是因为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缺乏亲身体会,感觉不到感恩与自己有关,教育方法显得绵软无力,教育效果虚无缥缈。所以,我并不奢望这么一席话让感恩在学生的心目中从感性升华到理性,只要让学生感觉到感恩是具体而又实在地存在着,让他们懂得感恩的泪水要长流感恩的心要常在,我就心满意足了。更何况对我自己又不妨也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感恩教育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