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3.2弹力》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2 弹力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2 弹力

3.2 弹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 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 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现常见的一些相互作用(推、拉、提、压、举等)。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相互作用的共同点及本质。

学生活动:亲身感受推、拉、提、压、举等相互作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分析。

点评:列举实际问题分析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并导人新课。

二、进行新课(一)弹性形变和弹力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见教材P54图3.2-2和P55图3.2-3),提出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体会,归纳总结。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形变。

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点评:通过拉长和压缩弹簧,使学生认识弹性形变,并理解弹性限度。

教师活动: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推、拉、提、压、举等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活动: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

点评:结合对前面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师活动:实验讲解,学生观察思考,掌握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体验观察微小形变的法,提高实验能力。

点评:观察微小形变,培养观察能力和掌握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教师活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弹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弹力的方向。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3.2弹力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3.2弹力 教案设计

3.2弹力教学流程:【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那么什么叫做形变呢?发生形变的物体又具有怎样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学习弹力。

【新课讲授】一、弹性形变和弹力1.形变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注意:形变有两种形式,一是形状的改变,如压弯的直尺,折叠起来的纸张等;二是体积的变化,如压扁的篮球,推动密封注射器活塞,活塞内液体被压缩,体积变小等。

2.弹性形变:定义: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后恢复原来的形状,我们称之为弹性形变。

例如:用手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又会恢复原长;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凹陷下去,当不坐它的时候就会恢复原状;再如教材图中的弹簧;3.弹力在图甲中,让一个载有重物的小车靠近处于拉长的状态的弹簧,弹簧恢复原长时候就会产生一个作用力,作用在与他接触的小车上而使小车运动;在乙图中,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恢复原长时同样会对与他接触的小车有力的作用,而使小车运动。

我们发现,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就会产生力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弹力。

定义:产生条件:①两物体要直接接触②接触面要发生弹性形变弹性限度:通常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但是若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掉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我们把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注意:物体受力就会发生形变,但是有时候形变较小不易被观察到,我们称之为微小形变,我们通常采用放大法来观察他。

例如:在一个附有橡胶塞的玻璃瓶中装满水,在瓶塞上插入一个细管,这样挤压玻璃瓶产生的微小形变就可以通过细管中水柱变化来观察到。

为使现象明显,我们通常用有颜色的液体。

二、几种弹力1、压力和支持力产生:书放在桌子上,在它们的接触面会产生微小形变,则会产生弹力。

由于桌子发生了形变,为了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书产生弹力,就是支持力;受力物体是书,施力物体是桌子。

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思想因此将弹力这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采用了“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自评和互评来不断完善。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对实验的挖掘。

通过引入新课时设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中的若干个演示实验的设计,特别是精心设计了研究桌面的微小形变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创新的意识。

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二、教材分析《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

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对弹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确定是本节课的重点和能点。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对“重力及相互作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且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理念基础。

高中物理32弹力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2弹力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2弹力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32弹力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弹力”。

二、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测量方法以及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一、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测量方法以及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二、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教学难点:弹力与形变关系的理解,弹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测量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弹簧、绳子、挂钩、力学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体验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时手的感觉,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力的测量方法;4. 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三、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簧床垫等,让学生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实验操作:1.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2. 观察弹簧在不同形变下的弹力变化;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五、随堂练习:1.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2. 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弹力一、概念: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力。

二、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

三、测量方法:弹簧测力计。

四、弹力与形变的关系:弹力与形变成正比。

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弹力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对于弹力与形变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四、下一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弹力的应用,如弹性势能、弹性碰撞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3.2弹力 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3.2弹力 教案
实验并思考:学生看书“弹性形变和弹力”部分,做以下实验:
1、用手捏橡皮泥,观察橡皮泥形状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用手拉伸和压缩弹簧,观察弹簧形状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形成以下概念:
1、什么是形变?
2、什么是弹性形变?
3、什么是弹性限度?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变有哪几种?
继续实验:用手拉伸弹簧,体会手与弹簧之间相互作用,思考这种相互作用是怎样产生的?
二、当堂检测
例、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物体相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只要两物体相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针对训练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微小形变(放大法)
小组讨论:手压桌子,桌子出现弹性形变了吗?
请同学们设计出演示微小变形的小实验(鼓励自己或者小组创新)
例: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根据例子说明并画出练习中等与绳子之间的弹力。
教学课题
3.2弹力
教学课时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形变,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分组讨论、自主归纳、教师点评

高中物理《3_2 弹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_2 弹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越大,弹簧的弹力就越大。弹簧的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实验表明:上述关系可用胡克定律表示:F=kx
式中:F为弹力大小。x为弹簧伸长(或缩短)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其大小由弹簧本身的结构(如材料、长度、弹簧丝粗细、截面积、匝数等)决定。其单位是N/m,如k=1000N/m,表示使弹簧伸长或缩短1m需用1000N的力。
难点
1、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2、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一、形变
(1)形变:物体பைடு நூலகம்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形变.
形变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
(2)形变的分类---按形变可否恢复原状分:
A.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回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归纳: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________,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__。
3.两物体 的几种接触面,画出支持力的方向。
总结: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都是_________;
点与曲面的接触,曲面与曲面接触,要找接触点的公切面,弹力垂直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堂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课后
反思
B.非弹性形变:有些物体 在形变后 不能够回复原状,这种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注意:弹簧、钢条在通常情况下发生的形变都是弹性形变。但用力过大,使之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既使撤去外 力,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研究弹性形变有实际意义,今后凡说到形变(除非特别说明) ,都指弹性形变。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3.2《弹力》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3.2《弹力》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3.2《弹力》精品教案必修一第三章 2、弹力(教案)一、教材分析《弹力》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学习有关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为以后分析物体受力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4.能说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并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弹力的产生条件2.弹力方向的判断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比较抽象,要根据学生实际,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子,尤其是体会弹力的方向,对微小形变的演示,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师指导。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授法、实验法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器材、学案和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做学案,提出自己预习中的疑惑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引入教师指出,弹力与重力一样,是依性质而命名的一种力.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弹力展开对3个方面问题的讨论,以弄清弹力的来由、弹力所遵从的规律.(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研究问题1:什么是形变?教师指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从实验入手,从观察启步.我们的研究也将这样进行.关于什么是形变,将演示一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变化发生的原因.演示实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演示实验2:弹簧被拉长或压短.演示实验3: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演示实验4:铜片被弯成直角状.演示实验 5:面团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形状变化.演示实验 6:纸张被手揉皱.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普遍存在?比如,用手指按实验桌,桌面有形状变化吗?请学生再观察,观察物体形状的微小变化,并讲解观察的方法——把微小效应“放大”的实验方法.演示实验7: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效应.演示实验8: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实验现象作出归纳——这么多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状的改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形状改变有哪些形式.归纳出形变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不同形式,它们属于两类情况: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可恢复原状;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后,外力停止作用亦不再恢复到原状.至此,对什么是形变的问题作一小结.2、研究问题2:什么是弹力?这里安排4个演示弹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弹力发生的条件. 演示实验9:弯曲的锯条将小球弹出.演示实验10:压缩弹簧将与之相毗邻的物理小车推出.演示实验11:伸长着的橡皮筋将与之相连的物理小车拉过来.演示实验12:扭转着的橡筋条使与之相系的螺旋桨转动.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弹力发生的两个条件:(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必须直接接触;(2)施力物体必须发生了弹性形变.教师指出,这是直接判断有无弹力存在的基本依据.作出什么是弹力的结论.3、研究问题3:弹力的方向、大小?以演示实验9~12中的弹力实验为据,逐一分析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间的关系,由学生归纳出弹力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的规律.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的方向作具体分析,使学生一方面弄清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作为弹力的一种效果而得名,同时,掌握判断它们的方向所依从的规律. 对于弹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了解与施力物体形变程度有关,不作详细研究,并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给出胡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x.(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参看学案)采取将弹力与上一节课学过的重力作比较的方式,既总结了本课知识,又复习了前课内容. 最后,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仅要回忆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内容,还应体会本课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1.形变2.弹力3.几种弹力的方向判断4.胡克定律5.练习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物理32《弹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物理32《弹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物理32《弹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32章《弹力》。本章主要介绍了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 弹力的定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弹力的存在,例如拉扯弹簧玩具,观察其弹性变形。
2. 讲解弹力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弹力的定义,即物体因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 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讨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条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4.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即弹簧的弹性变形与受力成正比。
2. 使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2. 备
1. 教具:弹簧测力计、绳子、钩码;
6. 举例说明:在讲解知识点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提到弹簧测力计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时,可以举例说明其在桥梁检测、车辆悬挂系统等方面的作用。
8.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在实验和练习中发挥创造力,提出不同的方法和解决方案。例如,在测量力的大小时,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题目:请说明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答案: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是弹簧的弹性变形与受力成正比。
3. 题目:请列举三种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高中物理物理3.2《弹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物理3.2《弹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弹力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是接触力,本质是电磁力。

2.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3.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4.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5.知道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二)过程与方法6.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细细体会弹力的产生。

7.通过观察桌面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体会物理研究中的放大思想。

8.在实验中学会数据的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10.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的判定2.胡克定律教学难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过程设计思路:1、据上节内容复习形变概念;2、提问什么样的物体能发生形变及手压桌面、推墙是否有形变;3、演示实验:放大桌面微小形变;逻辑推理结合实验给出结论:任何物体均能发生形变;4、根据生活观察归纳总结出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5、提问什么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演示手拉直弹簧引出弹性限度。

提问橡皮泥上放蚂蚁体会弹性限度;6、感觉体会三个实验,得出弹力概念,并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7、弹力产生的实验分析;8、通过让学生到黑板创作图,纠正物体同时受支持力与弹力的错误观点,总结日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从性质上讲均为弹力;9、弹力有无及弹力方向的判断;10、实验探究得出胡克定律并运动;11、提出疑问并总结弹力与四大基本作用力的有关系。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大家还记得什么是形变吗?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那么我们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师:很好!大家都知道了形变的概念,那大家知道什么样的物体能发生形变吗?学生思考回答,大部分答案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发生明显形变的物体师:刚才大家举了好多例子,那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用手去压桌面或推墙面,桌面和墙面会发生形变吗?生:不知道,看不出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2节《弹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2节《弹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章第2节《弹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接触力的种类;(2)知道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弹力的概念,初步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放大法观察物体受力发生的微小形变;(2)通过视频演示,随堂实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弹力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和意义,比如撑杆跳高、跳水等运动;(2)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关注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弹力》部分。

2.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弹力是高中力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再次让学生体会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学习力学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弹性势能以及能量等做铺垫,在学习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有关弹力的知识,对弹性和塑性有一定的了解,并定义了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但没有明确给出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而且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四、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弹力的概念;(2)弹力产生的条件;(3)弹力方向的判断;(2)掌握放大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

2.难点(1)对弹力概念的理解;(2)弹力有无的判断;(3)对弹力方向的判断;(4)用放大法判断微小形变。

五、教学资源视频:撑杆跳高、跳水等体育运动视频用具:扁玻璃瓶(自带橡皮泥封口)、细玻璃管六、教学过程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力的有关知识和重力,今天我们来学在上课前,请大家一起来观看(播放撑杆跳高、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撑杆运动员和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能够借助撑杆和跳板跳得更远更认真观看视频,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视频截图如下)通过视频,创设学习情境,激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第3章第2节 3.2弹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3章第2节 3.2弹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3.2弹力一、教材分析弹力是力学中最经常遇到的力之一,对弹力认识清楚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

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材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后又对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提力、举力等)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4.能说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并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四、教学难点1.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2.弹力方向的确定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都是利用他们弹性形变时的弹力,同学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利用弹力得力子,谁来说?学生回答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形变的概念2.理解弹力是因为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3.会判断弹力的方向4.知道形变的种类(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弹力是怎样产生的?(1)实验演示: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老师:对,这就是形变。

板书: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2)被压缩的弹簧上放一黑板擦,放手,黑板擦被弹起;被弯曲的竹片上放一粉笔头,放手,粉笔头被弹起。

提问:为什么黑板擦、粉笔头被弹起?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和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就被弹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弹力 - 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
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
二、关于方弹力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弹力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题简单化.往往弹力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弹力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弹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
第三节弹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
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
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
式中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为形变量的大小.
(三)、布置课后作业.
探究活动——运用弹簧的串并联知识研究钢材的拉伸
课题1:
题目:关于弹簧的串并联——钢材的拉伸
内容:在建筑力学中,关于钢筋的劲度以及拉伸,可以根据弹簧的串并联进行研究。

有关弹簧的串并联内容可以参考“探究活动”中的相关内容。

探究活动——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课题2:
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内容: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工具研究弹簧的劲度求解,方法不限,记录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以及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