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精彩人生——《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教材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XXXXXX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教学内容分析: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通过XXX、XXX、范式、XXX的四个故事,让学生理解明志、气节、诚信、创新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初步的人生目标,做诚实守信、有创新精神的人已经深入学生心中,通过本课的研究,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格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看典故、读典故、交流思考的互动过程,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人格修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书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典故,了解“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和“不断求新”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含义并能分辨。

难点:让学生明白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的突出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体验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出示课件2)人人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是XXX的校训。

民国期间,XXX在XXX任教时,曾给当时的XXX学子作了《论正人》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XXX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XXX学子。

此后,XXX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XXX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XXX校训。

可见,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肉体和高尚的风致,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肉体之中。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案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案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主要分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三个方面来诠释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教学目标1、懂得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勇于求新等等。

2、知道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勇于求新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2、了解中华美德的突出特点,知道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中华民族也不例外。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

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

二、谈明志1.什么是明志?明志就是确立志向。

2.为什么要明志?3.自由读一读小故事《乘长风破万里浪》4.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志向的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师小结:同学们,一个人只有确立自己的志向,并朝着自己的志向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

老师愿同学们都能树立自己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

三、谈气节1.你们认为什么是气节?2.读一读《苏武牧羊》这则故事,想一想苏武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做的?表现了苏武怎样的精神?3.出示有关气节的名人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四、谈诚信1.读一读《范式赴约》2.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3.回顾近期的生活,想一想,在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你在哪方面做到了,哪方面没做到。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传统美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

传统美德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因此,教育中应该注重传统美德的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积极践行传统美德,才能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传统美德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几种常见的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3.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美德的尊重和继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传统美德的概念和重要性;(2)几种常见的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3)传统美德的故事和事例。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

(2)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和交流几种常见的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和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传统美德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对于传统美德的探索欲望。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述传统美德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

(2)教师列举几种常见的传统美德,如孝顺、诚信、勤俭等,并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说明。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一个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并准备向全班汇报。

4. 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传统美德的故事和事例,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道德意义和价值,然后进行讨论和分享。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传承传统美德。

四、教学评价1. 个人评价:学生根据所学的传统美德的概念和特点,写一篇个人的自评,评价自己在这方面的表现和进步。

《传统美德_源远流长导学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传统美德_源远流长导学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传统美德_源远流长》导学案
《传统美德_源遥流长》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传统美德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和内涵;
3. 能够运用传统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导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美德是什么,为什么重要。

二、观点诠释:讲解传统美德的观点及其来源,包括孝顺、诚信、礼仪、忠诚等内容。

三、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五、个人反思: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恪守传统美德,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六、教室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美德对个人品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传统美德的文章,包括自己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导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和意义,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增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教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传统美德故事,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及其现实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树立尊重、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人格修养,继承与弘扬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作用及其具体体现。

2、树立尊重、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民族气节的格言。

3、搜集有关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

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华传统美德。

出示课题: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二)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师:你听说过《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吗?(出示课本第82页阅读角图片和文字资料)师:明志就是确立志向。

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

小组讨论:“有志者事竟成。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师:既然我们有了远大的理想,那么就要为此努力奋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不负韶华。

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

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

阅读角(出示课本第83页阅读角《苏武牧羊》图片和文字资料)小组交流:你知道哪些体现民族气节的格言?预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第六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第六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6.《传统美德源远流长》(适用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2.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重点难点】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以名言导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1.阅读角师:你们听过古代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吗?学生交流。

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让学生起来讲讲。

师出示课件,讲故事。

2.阅读角、活动园和阅读角关于气节、诚信、求新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联系实际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或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

名言警句。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明志(《乘长风破万里浪》)----气节(《苏武牧羊》)----诚信(《范式赴约》)-----求新(胡服骑射)----好学(格言)【评价检测】当堂训练、巩固新知【板书设计】6.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乘长风破万里浪》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教学反思】第2课时一、导出新课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1.阅读角师出示课件,完成活动园。

学生补充句子。

阅读《将心比心》故事,加深对“仁”的理解。

2.阅读角阅读《朱冲还牛》理解宽以待人的道理。

师:你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吗?学生发言,师指导。

3.阅读《杜环侍老》故事,理解“民胞物与”。

师:你能来讲诉一则发送在自己身边的仁爱故事吗?学生讲故事,老师作指导。

学生读阅读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学生交流并完成活动园。

读活动园,说说和平时代和战争时代,爱国都有那些表现?学生交流并回答。

讲一则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宽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个人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什么爱国?)爱国的不同表现(怎样爱国)忧患意识(不懈追求建成理想国家)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评价检测】当堂训练、巩固新知【板书设计】6.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宽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教学反思】。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一等奖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一等奖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厚内涵和历史渊源。

2.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体会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现代公民。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短片或讲述一个相关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揭示课题(5分钟)介绍“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美德,以及它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3. 分析课文(10分钟)通过阅读课文或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事例,深入理解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5. 案例分析(10分钟)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所涉及的传统美德。

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和外延。

6. 角色扮演(10分钟)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7.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传统美德的学习热情。

8.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相关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传统美德的短文等,加深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两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两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两课时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践行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及其价值。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观念。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将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3.准备教学PPT和辅助教学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传统美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及其价值,让学生对传统美德有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践行传统美德的具体做法。

4.巩固(10分钟)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践行传统美德的。

小组竞赛:设置有关传统美德的知识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自强不息 精彩人生——《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案例

自强不息 精彩人生——《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自强不息精彩人生——《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案例■武汉市汉南区子林小学肖彩《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十四单元《骄人先祖灿烂文化》中的第3课。

该课共有三个话题: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本节课围绕“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这一话题,探索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

基于此话题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列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入高年级的时期,阅读面有限,对历史典故、名言警句还不熟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以故事会交流分享形式为主、结合动手书写座右铭等活动,循序渐进完成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感知“自强不息”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道德与法治》第十课。

图片中的这八个字,你们认识吗?生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师:厚德载物,“载”这个字是四声,承载的意思。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来说。

生2:自强不息的意思是:我们要强大,永不停息,无休止地前进。

厚德载物的意思是,我们品德要好。

师:你说的很对。

同学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校训,清华大学希望他们的学子不仅有自强不息,发奋向上的品格,还具有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

在此校训的激励下,从清华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是谁啊: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帅邓稼先,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等等优秀的专家及教授。

师: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清华人是怎样践行校训的?让我们跟着视频走进清华大学去看看吧。

(播放视频1)在那个战争年代,他们依然在科学文化的道路上探索。

在这样的校园里,清华学子是怎样生活的?(播放视频2)师:同学们,看了这两个视频,清华人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1:爱国生2:不畏艰苦,勤奋好学生3:坚强不息、吃苦耐劳师:正是因为清华学子这种迎难而上、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实现自身的价值,还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传统美德的介绍和探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但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对道德与法治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此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宽容、诚实、勤劳等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3.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美德。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体会。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践传统美德。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共同传承传统美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故事和图片。

2.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和场景。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4.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中国传统美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美德。

让学生分享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

案例可以包括孝顺、勤奋、诚实等。

引导学生讨论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传承和践行传统美德。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践传统美德。

例如,扮演孝顺的儿子、勤奋的学生、诚实的商人等。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一、课标要求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形成中国人的身份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

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分享中国古今爱国人物故事、忧国忧民的思想,了解爱国情怀的内涵,形成对中华文化和伟大祖国的认同。

2.通过时代楷模榜样人物故事,认识爱国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培养家国情怀,形成国家认同素养。

3.通过感受个人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懂得如何爱国,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采取实际行动,形成国家认同素养。

4.通过了解中国古今爱国人物故事、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天下为公的理想,形成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5.通过视频探究,理解不同时期爱国表现,以及通过了解中国梦与践行爱国行动活动,增强家国情怀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个人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增强家国情怀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教学难点:懂得如何爱国,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采取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你还知道哪些爱国故事呢?1.教师展示活动规则:(1)课前查阅我国相关爱国人物故事。

(2)分成若干小组,在组内分享你了解的爱国人物故事。

(3)比比谁说得多。

2.教师展示爱国人物翻翻卡3.过渡:了解了我国的爱国人物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思想呢?4.展示诗词格言分享会活动要求:(1)课前分小组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派代表分享本组搜集到的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诗词或格言。

(2)比比哪组搜集得多。

5.展示预设: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④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6.教师点拨: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赴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三课时)》教案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三课时)》教案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三课时)》教案教材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中,“传统美德源远长”的第三个课时。

本单元的整体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建立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本课由三个课时组成。

第一课时是“自强不息的个人修养”;第二课时是“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第三课时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我所执教的内容,属于第三个课时。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有了一些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需要的是情感上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具体言行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2.行为习惯目标:能够从小事做起落实爱国的行动,提升爱国情怀。

3.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到爱国内容广泛、行为多样,和平年代我们的行为也能体现爱国情怀。

4.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够从小事做起落实爱国的行动,提升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环节一:感受爱国情活动一:吟唱爱国歌曲同学们,课前老师播放一首大家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跟着一起唱。

学生交流:听完这首优美的旋律,如果此时你是一位作曲家,让你继续谱写歌词,你会怎样接着往下写呢?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写的歌词一样,如同小鸟离不开蓝天,鱼儿离不开大海一样,这一句句的歌词表达了我们和祖国相依相恋,我们和祖国共忧愁,同欢乐,我爱我的祖国。

环节二:理解爱国情这对祖国深深得眷恋之情就是爱国,提到爱国,我们来看下这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你知道这句话得意思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89页阅读角的内容,请你郑重地把它画下来,一起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示范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详案.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示范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详案.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示范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详案(一)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教材第四单元第10课,由“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板块组成。

第三课时的教学围绕板块三的内容展开。

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占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J体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纲要》在描述家国情怀教育时指出:“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弱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 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 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情自苧、能自强的中国人。

”教材内容按“总一分”的编排模式,先是总体介绍源远流长的爱国精神,然后分别从“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命运”三个角度阐发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爱国精神。

教师可以遵循教材思路开展教学,也可以依据实际需要重新组织教材内容开展教学。

本课时教材的最后一段是对本课的总结,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有了一些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需要的是情感上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认同,也了解一些拥有爱国情怀的具体人物和故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爱国也只能是泛泛而谈,并没有意识到爱国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L懂得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树立忧患意识:能够举例说出爱国的具体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

中华礼仪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礼仪大国”、“礼仪之帮”的美誉著称于世。

文明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不可缺的少角*。

文明美德对于个人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以前,我总是认为给别人让座是傻子的行为,认为自己没有义务给别人让座。

而有一次,我的想法被彻底改变了。

“公交车来了!公交车来了!”随着一阵阵的呼喊声,我也飞快地挤上了公交车,坐到最后一个座位上。

这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正拄着拐杖,行动艰难地爬上公交车,站在我的旁边,那个老爷爷越站越累,汽车加速时他差点摔倒了。

这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小妹妹说:“老爷爷,您座我这儿吧!”我感到非常羞愧地说说:“老爷爷,您还是坐我这儿吧!”全车人都望着我们,投来敬佩的目光。

老爷爷点点头,笑着说:“谢谢。

”便坐在了我的位置上。

我高兴极了,比我自己坐在位置上还高兴。

看来,让座并不是傻子,而是一种乐于助人的文明美德。

其实,文明礼仪是从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

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

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小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社会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散步》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体现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在传统观念逐渐淡化的今天,这一课更显出他的教育*。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想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可以是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读出感情),选择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课文的语言没和内涵美。

例如:在品读环节中,课文第三段中的语句“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些老人挺不住”。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到第二个“太迟了”要重读,以此表现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之情,其实这句话中还有对春天的埋怨之情;“有些老人挺不住”这句时,学生都重读了“挺”字,像是在喊口号,我指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有些老人去世了,所以朗读时虽是重音,但应该轻读。

怎样做才是重音轻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这时我示范朗读一下,读出重音轻读的韵味,一字一句读的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这样不但可以起到感染学生作用,更能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的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在研读过程中,语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读“蹲”“背”“也”等词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语句,突出我与妻子心甘情愿,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

并进行示范朗读,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缓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范朗读,以及停顿,轻重,缓急,语气上的示范朗读都会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

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很深,朗读的效果也不错。

教学思路:以“亲情”为线索,按照“感受亲情”——“感悟亲情”——“感念亲情”——“感恩亲情”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体验亲情的珍贵与美好。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对于难点的突破而也很顺利。

可见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有过很多“错过”但我会认真品味它,尽可能的不让它成为“过错”。

针对教学情况对本节课有如下思考:1.紧紧突出课堂主题——运用以读带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

《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优美文章。

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突出了运用“以读带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这个小专题”,以读贯穿全节课,从一开始的师生互助配乐朗读到浏览课文,品读情感和景物之美、研读主旨。

2.注意切入点选择——周密,教学思路清晰。

切入点使整个朗读教学环节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课堂效果极为明显,学生在美读的过程中的优秀表现就是*。

3.在朗读指导中教师要做适当的示范朗读,不可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要让学生有教师语言的潜移默化。

4.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不但要适当的创设情景,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读;更应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因此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

让他们读的尽兴,读出文章的意韵,让学生多一份参与的积极*,多一些课堂上被关注的机会,多一些训练的次数,多一些单独指导的时间,多一些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朗读的积极*和参与课堂的*,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更促进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是一门较深厚的艺术,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从而使自己教学之路走得更长、更好、更有意义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节约的重要性。

2.懂得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3.使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1.收集废弃的牙膏管若干。

2.生活中有关节约和浪费的多媒体课件。

3.自制教玩具。

活动过程:一、以操作“挤废弃的牙膏管”引入帮助幼儿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还有一些没有用完的牙膏。

理解浪费的概念。

二、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讨论:你在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浪费的现象?(请幼儿回答)三、观看PPT,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浪费现象,了解相关节约的方法。

过渡语:老师这有一些图片和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

1.观看PPT: 餐桌上的浪费和饥饿的孩子。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节约粮食?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粮食?(幼儿讲述)2.观看录像:幼儿洗手和餐后漱口的情况和缺水的现象。

提问:他们是怎么洗手、漱口的?浪费水会造成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用水?(幼儿讲述)3.观看录像:幼儿画画纸被丢弃在垃圾桶和砍伐树木。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节约用纸?废旧物品可以如何再利用?垃圾要如何分类?(幼儿讲述)4.教师帮助幼儿提炼节约的三种方法。

四、运用节约统计表,强化幼儿的节约行动。

1. 师介绍节约统计表,对幼儿的操作提出要求。

2. 幼儿根据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节约行为,进行操作黏贴。

3. 教师对节约行为进行统计,小结。

活动延伸:争当节约小能手,知道节约是美德。

活动反思:这节社会性活动我主要通过:1. 通过“挤废弃的牙膏管”的操作活动为切入点,给幼儿浪费的概念。

2. 开展“说说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活动。

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身边。

3. 开展“观看图片和视频”。

像洗手、漱口、画画等这些现象其实在平时生活中很常见,但都不被孩子们重视。

当把这些现象以“曝光”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发现树立节约意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让幼儿了解资源的紧缺,认识环境的恶化,感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 开展“共同寻找节约的办法”。

孩子们通过发现在在幼儿园、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幼儿意识到,从“不剩饭、不撒饭,把碗里的饭吃干净;洗完手关上水龙头,洗手水可以洗抹布、洗拖把、冲厕所等再利用,在家循环节约用水;纸张两面都能利用,然后再用来折纸,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等身边小事做起,让幼儿对勤俭节约有了一定的认识,让节约意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长大。

”另外,为了是目标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精心设置了“节约小能手”记录环节。

首先,记录表中的四个项目是幼儿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写有幼儿号数的黏贴纸和合计栏便于教师和幼儿了解某个孩子的节约情况。

便于幼儿根据记录表来提醒自己在这方面做好节约。

勤俭节约,不是这一节活动,就可以达到成效的,所以在最后活动延伸环节,我将“争当节约小能手”活动具体的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在班上开展“争当节约小能手”的评比活动,每天一张进行统计,每周评选一次,同时值日生要做好监督检查。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设计意图:尊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感恩教育既是一种人文教育,又是一种情感的教育。

教育幼儿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尊敬父母,是每个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课程。

教学目标:1.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

2.了解爱妈妈,爱长辈的美好情操。

具体要求幼儿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即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

在家庭尽孝心。

应该做到: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并了解感恩妈妈的爱活动准备:小动物头饰、音乐CD。

教学过程: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音乐响起)教师讲故事《小乌鸦爱妈妈》二、基本部分:1.有感情的复述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含义。

2.启发提问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幼儿:小乌鸦、乌鸦妈妈、小燕子、小喜鹊。

提问:乌鸦妈妈为什么不自己捉虫子吃?小燕子和小喜鹊说什么了?幼儿:乌鸦妈妈因为生小乌鸦得病了。

小燕子和小喜鹊说乌鸦妈妈懒。

提问:那你们觉得乌鸦妈妈懒吗?幼儿:不懒。

提问:小燕子和小喜鹊最后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吗?小乌鸦是个好孩子吗?幼儿:知道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