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家义集疏

合集下载

王先谦的《诗经》学思想及形成原因

王先谦的《诗经》学思想及形成原因
献研 究 。
王先谦( 1 8 4 2 —1 9 1 7 ) , 字益吾 , 号葵 园 , 清亡后
自号为“ 遁” , 湖南长沙人。他著述等身 , 门庭广大 ,
全书 , 我们会发现 王先谦也推 崇宋学 。他对宋代著
作 的引用 , 既包括宋学 中的“ 汉学” , 又包括部分宋
是晚清湖南的一代儒宗。他的《 诗三家义集疏》 是目 前公认 的研究《 三家诗》 最为完备的著作 , 该书的编
洛在《 清代七百名人小传》 中说 : “ 王先谦 ……初为
为粗迹矣。宋儒之学 , 其大者在穷性命之微 , 至穷性 命之微 , 而训诂名物特其始基矣。凡皆所 以求圣人
之微言也。” l 1 2 l 瓣删 ’ 在这里曾国藩也认为汉学 、 宋 学都是用来经世致用的 , 它们有共通之处 。在这里
沿海 地 区 首 当其冲 , 江浙 地 区 成 为 国 内 外各 种 矛 盾
湖湘学风的影响。 湖南文化是长期以来在湖南范 围内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 , 湖湘文化的源头可
上溯至 屈原 、 贾谊 。两宋时期 , 胡安国、 胡 宏父子 把周
敦颐开创的理学传到湖南并创立了湖湘学派 , 后经朱 熹、 张轼的大力传播 , 历经数百年后而至于王夫之, 湖
清汉宋兼采的学风 , 生活于道 、 咸时期的王先谦不
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 。
再次 , 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王先谦《 诗经》 学思 想所受地域学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受
二是 受江浙 学 风 的影 响 。乾嘉汉 学 的兴 盛 以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派和 皖派 为代表 , 吴派以苏州地区为中心 , 皖派以 皖南为中心 , 虽然这种纯粹的考证学风一开始就受 到一些学者的批评 , 但是乾嘉学派还是最终达到了 鼎盛 。随着晚清社会形势的变化 , 长江下游及东南

1210-全国-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1210-全国-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1210-全国-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读社心解》的作者是()(1分)A:杨伦B:钱谦益C:仇兆鳌D:浦起龙2、清代轻视辛词豪放风格的人是()(1分)A:厉鹗B:陈维崧C:张惠言D:周济3、最早为苏轼词编年的人是()(1分)A:辛弃疾B:苏辙C:朱祖谋D:秦观4、代表汉学《诗经》研究最高成就的著作是()(1分)A:《毛诗正义》B:《毛诗笺》C:《毛诗古音考》D:《诗集传》5、拉开辛词批评研究帷幕的人是()(1分)A:范开B:陈亮C:刘辰翁D:刘克庄6、开《庄子》研究先河的学者是()(1分)A:刘安B:刘向C:司马迁D:郭象7、用“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评价《庄子》的学者是()(1分) A:胡适B:周作人C:茅盾D:鲁迅8、《<史记>索隐》的著者是()(1分)A:张守节B:裴骃C:茅坤D:司马贞9、在《史记》传世诸本中,最为通行的本子是()(1分) A:百衲本B:武英殿本C:汲古阁本D:中华书局本10、关于陶渊明的哲学思想,梁启超的观点是()(1分) A:以儒家为主B:以道家为主C:以佛家为主D:调和诸家11、《金线池》属于()(1分)A:历史剧B:风月剧C:公案剧D:神仙剧12、对陶渊明及其创作展开全面研究始于()(1分)A:唐代B:梁代C:宋代D:明代13、反映寡妇改嫁这一敏感社会问题的作品是()(1分) A:《蝴蝶梦》B:《谢天香》C:《望江亭》D:《救风尘》14、《注东坡词》的作者是()(1分)A:孔凡礼B:傅干C:王十朋D:张先15、根据各种《录鬼簿》记载,王实甫创作杂剧的总数是()(1分) A:18种B:16种C:14种D:12种16、李白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1分)A:道家思想B:纵横家思想C:儒家思想D:玄学家思想17、《<红楼梦>考证》的作者是(1分)A:蔡元培B:沈瓶庵C:邓狂言D:胡适18、杜甫的《兵车行》作于()(1分)A:读书与壮游时期B:困食长安时期C:陷贼与为官时期D:漂泊西南时期19、《诗经》研究第二次高潮出现在()(1分)A:汉代B:隋唐C:宋代D:明代20、最早提出李白先世为汉人者是()(1分)A:李白B:李阳冰C:陈寅格D:郭沫若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下列作品中,王实甫所作的是()(2分)A:《东堂老》B:《破窑记》C:《贩茶船》D:《丽春堂》E:《芙蓉亭》22、苏轼所作的作品包括()(2分)A:《喜雨亭记》B:《美芹十论》C:《超然台记》D:《思治论》E:《九议》23、与陶渊明相关的选项是()(2分)A:谥“靖节”B: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大道如青天D:群赋共3篇E:《五柳先生传》24、清代三大治《诗》之作是()(2分)A:《诗毛氏传疏》B:《毛诗传笺通释》C:《诗经小学》D:《诗经通论》E:《诗三家义集疏》25、“稼轩体”的特征是()(2分)A:绝大的阳刚之气B:把词作为展示心灵的工具C:表现手法多样D:风格多样化E:不为音律所囿三、填空题(共10题,共10分)26、感时花溅泪,________。

北大古典文献学历年名词解释

北大古典文献学历年名词解释

北大古典文献学历年名词解释北大中文1989古文献专业试题1.三通、九通 2.十驾斋养新录3.考信录 4.考据、义理5.别录、七略 6.影宋、覆宋7.史记三家注8.释事忘义9.不校校之10.审辞气北大中文1989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七略 2.右文3.四部 4.小令5.錯簡 6.監本7.平水韵 8.四六文9.四書五經 10.一條鞭法北大中文1991古文献专业试题1.解老喻老(4分) 2.以意逆志(2分)3.望文生訓(2分) 4.釋事忘義(3分)5.不校校之(3分) 6.版式(3分)7.讀若、讀曰、當為(6分)8.四部正訛(2分)9.讖緯(3分)10.尚書古文疏證(2分)北大中文1991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春秋外傳(2分) 2.以訓詁代本字(2分) 3.史注二體(4分) 4.疏不破注(3分)5.二重證據法(3分) 6.互著,別裁(4分)7.覆宋、影宋(4分)8.玄學(3分)9.廣雅疏證(2分)10.七緯(3分)北大中文1992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錯簡 2.底本3.租庸調 4.三家詩5.黨錮之禍 6.九流十家7.六朝 8.四書9.黃巾起義 10.樂府古詩北大中文1993古文献专业试题1、伏生2、司马迁3、刘歆4、梅颐(赜)5、孔颖达6、朱熹7、阮元 8、张元济北大中文1996古文献专业试题1.春秋内外傳 2.周官(2分)3.先鄭后鄭4.底本之是非,立說之是非(4分)5.詩本義6.玄學(3分)7.剩文、奪文 8.一聲之轉(3分)9.疏不破注 10.影宋本(3分)北大中文1996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簡答下列著作的著者或編者,成書的朝代(10分)1.楚辭章句 2.文選3.經典釋文 4.一切經音義5.史通6.通典7.唐詩三百首 8.古文觀止9.讀書雜誌簡明解釋下列詞語的内容要點,不作評論1.律賦 2.八股文3.十家九流 4.三教九流5.六藝6.四書7.郡國 8.花甲9.五行相生 10安史之亂北大中文2002古文献专业试题1.离经释意2.影宋覆宋3.一声之转4.石渠奏议5.互训递训6.桐城派7.汲古阁 8.五德终始9.三豕涉河 10.三体石经写出著作的著者及其年代1.周易正义2.书集传3.诗集传4.诗三家义疏5.春秋左传诂6.尔雅义疏7七经小传 8. 潜夫论9.酉阳杂俎 10.杜诗详注北大中文2002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祓禊2.四库全书3.次韵4.三家分晋5.郭店楚简6.三舍法7.庙号 8.祠禄9.安史之乱 10.三省六部写出下列人物的著作王应麟王引之钱大昕刘向洪迈刘知几司马光王夫之阮元北大中文2003古文献专业试题1.理校2.大题小题3.刊成不统4.中秘书5.疏不破注6.始一终亥7.轻唇音 8.顾广圻9.十驾斋养心录10.元典章校勘释例北大中文2003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博士弟子2.三统历3.安史之乱4.门阀士族5.九流十家6.四库全书7.居延汉简 8.三辅9.五行 10.类书北大中文2004古文献专业试题1.鱼尾 2、七志3、七录4、汲古阁5、殿本6、不校校之7、汲冢书 8、史志目录9、一声之转 10、蝴蝶装11、六艺 12、天一阁13、七略写出下列古籍著述者1.十三经注疏2.文选六臣注3.史记三家注北大中文2004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传记博士2、三公九卿3、古文运动4、五声八音5、宛述6、七科谪7、祆教 8、三正9、正始石经 10、叶音11、敦煌遗书 12、孤平拗救13、五服写出下列著作作者、朝代,有注疏的也要写出(26分)1、《樊川诗集注》 2、《孟子正义》3、《楚辞集注》4、《申鉴》5、《华阳国志》6、《天下郡国利病书》7、《古文四声韵》 8、《六书音韵表》9、《新论》 10、《广宏明集》11、《册府元龟》 12、《洛阳伽蓝记》13、《剑南诗稿》北大中文2005古文献专业试题1.刘向2.九品官人制3.二重证据法4.续修四库5.日知录6.永乐大典7.百衲本 8.丛书北大中文2005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一、写出著作的著者及其年代1.白虎通义2.后汉书3.直斋书录解题4.诗古微5.唐音癸籖6.广雅疏证7.九家集注杜诗 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9.夷坚志 10.唐诗别裁集11.古文辞类篡 12.乐府诗集13.玉海 14.说苑二、名词解释1.九品中正2.党锢之祸3.科制4.墨辨5.秘阁6.古本竹书纪年7.宋明理学 8.改土归流9.九流十家 10.四书五经北大中文2006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一、寫出下列古籍的編著者及其時代1.春秋繁露2.山帶閣注楚辭3.水經注4.獨斷5.詩序辯說6.河岳英靈集7.桯史 8.抱樸子9.三朝北盟會編 10一切經音義11顏氏家訓 12容齋隨筆13詩本義 14唐音癸籤15郡齋讀書志二、名詞解釋1.《七略》2.讖緯3.類書4.會要5.《曲禮》6.十三經7.租庸調 8.涵芬樓9.三省六部 10.天干地支寫出下列古籍的編著者及其時代1.经韵楼丛书2. 粤雅堂丛书3.文选楼丛书4.雅雨堂丛书北大中文2007古文献专业试题1.校雠學2.轉注3. 叶音說4.右文說5.影宋覆宋6..乾嘉考據學7.二重證據法8.郭店楚簡北大中文2007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名词解释1.谥号2.经折装3.平水韵4.玄武门之变5.元祐党争6.台谏写出朝代作者1.广弘眀集2.十七史商榷3.香草校书4.十六国春秋5.韩诗外传 6 .杜诗详注7.万首唐人绝句 8.诗人玉屑9.经义述闻北大中文2009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1、名词解释1.居延汉简2.辨伪学3.征辟4.平水韵5.理校6.藩刻本7.《七略》 8.三体石经9.《经典释文》,2、写时代及作者1.《玉海》2.《国史经籍志》3.《史略》4.《集古录》5.《尚书古文疏证》6.《辍耕录》7.《紫微诗话》 8.《少室山房笔丛》北大中文2009古文献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1.《周髀算经》2.天一阁3.十通4.他校5.《春秋左传旧注疏证》6.义训7.银雀山汉简 8.旋风装9.《史记》三家注 10避讳二、时代及作者1.《带经堂诗话》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3.《五代会典》 4.《辍耕录》5.《玉函山房辑佚书》 6.《史略》7.《楚辞通故》 8.《孟子章句》9.《桓子新论》 10.《玉海》11.《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北大中文2010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一、名词解释1.丛书2.金石学3.百衲本4.六艺5.六义6.乙转7.如字 8.《困学纪闻》9.《中经新簿》 10.宫内厅书陵部二、写著作时代及作者1.《读书敏求记》2.《诗本义》3.《风俗通义》4.《孟子章句》5.《逸雅》6.《酉阳杂俎》7.《龙龛手鉴》 8.《学林》9.《毛诗古音考》 10.《义门读书记》北大中文2010古文献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1.科斗文2.皕宋楼3.覆刻本4.阙文5.千顷堂书目6.正始石经7.类书 8.校雠通义9.谶纬 10.汲冢书二、写著作时代及作者1.流沙坠简2.说文答问3.周礼汉读考4.匡谬正俗5.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6.春秋左传诂7.论语义疏 8.小学绀珠9.滹南遗老集 10.楚辞章句北大中文2011古文献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50分)1.以意逆志2.等韵3.递修本4.辟雍5.彖传6.古逸丛书7.乾嘉学派 8.孔壁书9.宋监本 10.义疏二、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年代1.《古今书录》2.《十七史商榷》3.《五经异义》4.《挥麈录》5.《集古录》6.《三代吉金文存》7.《藏园群书经眼录》 7.《清朝续文献通考》8.《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历代诗经通行版本

历代诗经通行版本

1.毛诗诂训传(全十册)[汉]毛萇传,[汉]郑玄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毛诗》为阐释《诗经》经义的古文经学著作,郑玄笺注,陆德明音释,据宋刻本影印。

2.毛詩正義(三卷本),副标题——十三經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毛诗正义》(包括“毛传”“郑笺”等内容)——它是对于《毛传》及《郑笺》的疏解,“传”、“笺”被称为“注”,“正义”被称为“疏”。

《诗经》研究著作简称《孔疏》,40卷。

唐贞观十六年(642)孔颖达(574~648)等奉唐太宗诏命所作《五经正义》之一,为当时由政府颁布的官书。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

历任国子博士、司业、祭酒等职。

其时撰《五经正义》,孔颖达以年辈在先,名位独重,受命主持其事,诸儒分治一经,《毛诗正义》出于王德韶、齐威等人之手,而孔颖达总其成。

《毛诗正义》是对于《毛传》及《郑笺》的疏解,“传”“笺”被称为“注”,“正义”被称为“疏”,合称《毛诗注疏》《四库全书总目》说:“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说明此书内容取材之广和在唐代影响之大。

其中包括了汉魏时期学者对《诗经》的各种解释,汇集了两晋南北朝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有的地方并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如对于《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删《诗》之说表示怀疑等,但其书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则,未能越出《毛传》、《郑笺》的范围,对二者的分歧也不敢加以判断,因而不可避免地承袭了《毛传》、《郑笺》的某些错误;在疏解方面此书颇多烦言赘语,这是唐人义疏的共同缺点。

《毛诗正义》通行的有《十三经注疏》本,以阮元所刻为佳,书后附阮元的《毛诗校勘记》。

3.《诗集传》[宋]朱熹集注;赵长征点校;中华书局,2011年《诗集传》在朱熹著作中的地位接近《四书章句集注》。

历代注《诗》的书汗牛充栋,朱熹的这部名著在元明清时期占据着首屈一指的位置。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翻译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翻译

诗经静女采薇翻译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翻译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静女采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⒈静女:文雅的姑娘。

静:娴静。

⒉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⒊其姝(shū):姝,美丽。

其,形容词词头。

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⒋俟(sì):等待,等候。

⒌城隅(yú):城上的角楼。

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⒍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⒎见(xiàn):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

⒏踟蹰(chí chú):双声连绵词,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⒐娈(luán):面目姣好。

⒑贻(yí):赠送。

⒒彤(tóng)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

⒓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⒔说怿(yuè yì):喜爱。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⒕女(rǔ):通“汝”,你。

这里指代“彤管”。

⒖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⒗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古时有赠白茅草以示爱恋的习俗。

⒘洵(xún):通“恂”,的确,确实。

⒙异:与众不同。

匪(fēi)女(rǔ):不是你(荑草)。

匪,通“非”。

⒚美人:指赠送荑草给自己的姑娘。

鉴赏《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伤春”词章之祖(一)

“伤春”词章之祖(一)

“伤春”词章之祖(一)【内容提要】从古到今,历时性地考察和梳理各种关于“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解释,我认为还是汉代毛亨、郑玄的解说——采桑女“感春而思嫁”说比较接近诗意,这句诗因此也可谓是古代“伤春”词章之祖。

【关键词】《七月》女心伤悲采桑歧义《豳风·七月》是《诗经》农事诗的杰作,对于其中颇具情韵的“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历来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从汉代到清代已有种种不同的解释。

近现代学者在前人基础上又有了更多的申发,并加进了时代特点,以致歧义纷呈。

在新世纪之初,有必要对此问题作一番回顾和探讨,以方便广大读者,也从一个侧面展示《诗经》研究的动态发展。

我认为还是离《诗经》时代最近的汉代学者的解释最为素朴、贴切。

一、古代几种典型的解说最早对这句话作出解释的,是汉代的毛亨和郑玄。

《毛传》曰:“伤悲,感事苦也。

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

殆,始。

及,与也。

豳公子躬率其民,同时出同时归也。

”毛氏把“女悲”和“同归”看作不相关的两回事,这样的解释似不大确切。

《郑笺》申明《毛传》并加以发挥道:“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阴气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

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

”郑玄的解释可称为“感春而思嫁”说。

清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分析了以上两种解释后说:“公子嫁不愆期,故冀幸庶几与公子同时得嫁也。

传言豳公之子躬率其民同出同归,男女不谋,情事未合,不若笺义为长也。

”宋代兴起疑经废序思潮,对于《诗经》的理解多从探求本义出发,因而新意迭出。

朱熹《诗集传》说:“公子,豳公子也。

盖是时公子犹娶于国中,而贵家大族联姻公室者,亦无不力于蚕桑之事。

故其许嫁之女,预以将及公子同归,而远其父母为悲也。

其风俗之原,而上下之情交相忠爱如此。

”王贵民《中国礼俗》说:“古代嫁女之家思相离,宋代有的地方始与哭嫁。

”可见朱熹是以时俗解诗。

台湾的马持盈赞同朱熹的说法,他在《诗经今注今译》中说:“女心为什么悲伤呢?因为要嫁于公子,远离家人父母,故一时心酸耳。

3456诗经内容

3456诗经内容
(行军至郊,气势凛然)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军容盛大,信心充盈)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涂。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凯旋归来。略过战争过程,避实就虚。蒙太奇)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兴)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想象之辞)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三、燕飨诗
写君臣、亲友之间的欢聚燕飨,以诗歌 的形式直接反映了嘉礼中的飨礼、燕礼、 乡饮酒礼等礼仪活动。 周代天子、诸侯、群臣大都是宗族子弟 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 系,利用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 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 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小雅· 鹿鸣》
驱马返国的急切、无端受阻的愤懑,冲破阻 挠进入祖国原野时的欢欣,控于大邦的果决,或 低吟,或陈述,或慨叹,或斥责。
麦田边的女人
在我的阅读经验里,有两个处于文学源头的 人物拥有辉煌的悲剧色彩,那种令日月黯然失色 的辉煌。那就是屈原和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卫宣姜的女儿,卫文公的妹妹 ,生在充满了丑闻和逸闻的卫国宫廷,嫁给许穆 公,故称许穆夫人。卫国为狄人所败,在宋桓公 的帮助下,卫国败亡之众渡过黄河,居于漕邑。 卫戴公死后,许穆夫人的哥哥文公继位。从《载 驰》来看,许穆夫人冲破许国君臣的重重阻挠, 驾车奔往漕邑,除了‚归唁卫侯‛之外,还怀有 挽救卫国于风雨飘摇,使其中兴的宏愿。
没有记载表明许穆夫人被许国的大夫 追上,又被带回了许国,也没有记载表明 她回到了卫国,实现了自己的抱负。然而 ,就那首生气流溢的《载驰》已经足以使 她成为一个光彩焕发的人物。
比:打比方。
部分用喻:《卫风· 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中国文学形象中的汉水女神

中国文学形象中的汉水女神

汉水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文化之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先秦时期,汉水已取得了文化大河的地位。

《左传》云:“汉,水之祥也。

《孟 子·滕 文公下》亦云:“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特别是汉水介于中国南北方之间,自然与人文环境都非常优越,《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华阳国志·汉中志》亦云:“汉沔彪炳,灵光上照,在鉴为云汉,于地画为梁州。

天上的“云汉与地上的“汉水相映争辉,天人感应,使得南北方的人们都崇拜、祭祀汉水,从而产生了汉水女神——汉女。

一汉水女神大约出现在西周中期前后,最早记载汉水女神的文献是《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对《诗经》的解读在汉代是齐、鲁、韩、毛四家,他们在解释诗旨、编次章节、辨析字词、训诂名物等方面,都存在歧异。

具体到《汉广》这首诗,齐、鲁、韩三家注均以为指汉水女神,已成定论。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江汉之间被文王之化,女有贞洁之德,诗人美之,以乔木、神女、汉江为比。

三家义同。

“《诗》江汉并举,知非水初之地也。

游女,神女。

《诗》举昔汉水之所有,以兴今贞女之可求也。

王先谦也列举了鲁、齐、韩三家的诗说:鲁说曰: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

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

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也。

齐说曰:乔木无息,汉女难得。

橘柚请佩,反手离汝。

韩说曰:游女,汉神也。

言汉神时见,不可得而求之。

王先谦的结论是,《汉广》“此章‘乔木’、‘神女’、‘江汉’三者,皆兴而比也。

此说甚确。

其实,汉代的史学家、经学家和文学家,大都相信有汉水女神。

史学大家司马迁在《史 记·封 禅书》中记载战国秦汉时期全国名山大川之神的祭祀情况时说:“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

唐人司马贞在《索引》中注释曰:“《水经》云:沔水出武都沮县,注云‘东南注汉,谓汉水’,故祠之汉中。

《诗经·关雎》解读(1)

《诗经·关雎》解读(1)

《诗经·关雎》解读(1)文献信息检索作业——《诗经·关雎》解读一、注释方法汉代:采用“传”和“笺”的注释方法。

唐代:《毛诗正义》采用“正义”的注释方法。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宋代:《诗集传》采用“传”的注释方法。

朱熹《诗集传》,以自作解说为主,兼采他人之说,是对传这种注释形式的发展。

《四书章句集注》采用“集解”的注释方法。

集解,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清代:《诗经原始》主要采用“疏”的注解方法,在对原文进行考据的基础上也注重兼释前人的注释。

侧面采用“章句”的注释方法,但主要侧重于辨明章句结构(对单句分章来分析结构),而非全篇逐字解释,而是分句进行总结。

《诗三家义集疏》采用“集疏”的注释方法。

对于字词的考证,参考了众多古典著作,如《文选》、《释文》、《广雅》、《说文解字》等,同时引用其他许多学者的观点,归纳出大量例证来解释说明,此外还结合方言的含义来作参考。

由对字词的解释阐发出来许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

对于字词含义的考证,会结合比较不同学者、不同著作,最后整合归纳,得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一)联系1.汉代与宋代都有采用“传”的注释方法,同时宋代的“传”是在汉代的基础增加兼采他人之说的形式。

2.唐代的《毛诗正义》和清代的《诗经原始》和《诗三家义集疏》都有采用“疏”的注释方法。

但是,《诗经原始》和《诗三家义集疏》的“集释”方法更加精确,对于注释的考据更为合理。

(二)区别1.汉代在使用“传”的注释方法之外,也采用“笺”的注释方法。

从而对于原著中隐略不详的部分加以申发,或者记下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作为自己的阅读心得。

而宋代并没有使用“笺”的注释方法。

2.唐代和清代的注释方法都属于“疏”,但是在表现形式各有侧重点。

唐代《毛诗正义》采用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诗经原始》的注释大多只是为了“扬弃”,主要的注释是名物考证。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诗经》三首之静女诗词鉴赏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诗经》三首之静女诗词鉴赏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诗经》三首之静女诗词鉴赏
鉴赏古诗词是高中生必备的技能,以下是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诗经》三首之静女诗词鉴赏,请大家认真掌握。

 鉴赏一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渭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

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情爱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1。

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

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要点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第一章《诗经》研究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

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

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

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授;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家诗。

(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为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笺)7、《毛诗正义》,毛享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研究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中国最早的儿歌:《诗经·周南·螽斯》解读

中国最早的儿歌:《诗经·周南·螽斯》解读

中国最早的儿歌:《诗经·周南·螽斯》解读《螽斯》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

“圣功昭著终‘三颂’,王化流行始‘二南’。

”(元侯克中诗)因为在“二南”中,因此关注的人就很多。

因为《诗序》说此是称美“后妃子孙众多”的,故“螽斯”便成了子孙兴旺的吉祥语,频频出现在古人的歌咏之中。

如李群玉诗:“条蔓纵横输葛藟,子孙蕃育羡螽斯。

”苏轼诗:“闻子有贤妇,华堂咏《螽斯》。

”八九畴诗:“百男佳庆咏《螽斯》,揖揖诜诜好蔓滋。

” 查慎行诗:“雪衣飘然阅五世,螽斯蛰蛰还绳绳。

”《螽斯》喻多子从何说起?如果对《螽斯》细作考察,便会发现很有趣的意义转换现象,也可以从中看到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螽斯》原文如下: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螽斯为何物在这首小诗中,一个最基本的名物就是“螽斯”,而且从“螽斯”其后紧跟的“羽”字看,这是一种有翅羽的动物。

前人一致的意见认为它是一种昆虫。

但是什么虫,各家意见不一,而且对其性能也有不同认识。

先来看词的分解。

关于“螽斯”古有两种读法,一种以“螽斯”为一词,认为是一种昆虫的名字。

如《毛传》云:“螽斯,蚣蝑也。

” 《豳风·七月》言“五月斯螽动股”,《毛传》说:“斯螽,蚣蝑也。

”显然毛氏是把螽斯、斯螽认作为一物的,即孔颖达所云:“此言螽斯,《七月》云斯螽,文虽颠倒,其实一也。

”《尔雅·释虫》也说:“蜤螽,蜙蝑。

”蜤音斯,蜤螽即斯螽。

另一种读法是把“螽”和“斯”分开,认为“螽”是虫名,“斯”是语助词。

如宋儒袁文《瓮牖闲评》、严粲《诗缉》及清儒戴震《诗经考》、牟庭《诗切》、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等,都是把“螽”“斯”分解的。

袁文说:“《春秋》书螽只曰‘螽’,《诗》以‘螽斯’名篇,犹是借本诗之二字,其间往往有如此者,岂可云‘言若螽斯’?‘斯’乃是助辞,与‘菀彼柳斯’‘蓼彼萧斯’之‘斯’同。

朝鲜时代儒者朴世堂《诗经》学研究

朝鲜时代儒者朴世堂《诗经》学研究

朝鲜时代儒者朴世堂《诗经》学研究摘要:朴世堂是朝鲜时代(1392—1910)著名儒者,其《诗经》学著作《诗思辨录》打破了朝鲜半岛《诗经》研究独尊朱熹《诗集传》的研究格局,开创了《诗经》实学研究的先河。

《诗思辨录》的《诗经》学特色主要呈现在四个方面:毛与三家,兼收并取;汉宋兼采,唯是之求;涵咏本文,以情解诗;关注现实,向往圣治。

朴世堂在《诗经》经义的探究与阐释中倾注了对现实政治的深切关怀,其《诗经》研究具有经世致用的特色。

关键词:朴世堂《诗思辨录》中韩《诗经》学跨文化传播I207.2 :A :1000-8705(2017)01-74-85一、引言朴世堂(1629—1703),字季肯,少号潜叟,晚号西溪樵叟,潘南世家朴氏的后代。

朴世堂少时颖悟绝人,“未及淹博诸书,文理未甚融贯,而发解义趣,时能透得他人见不到处”1。

显宗元年(1660),例授成均馆典籍,官至吏曹判书。

肃宗二十八年(1702),朴世堂为已故臣相李景奭撰《碑文》,直言峻斥宋時烈,指出宋时烈对李景奭横加凌辱的一些罪状,引来了党宋之人及当时馆学儒生的攻击,他们以朴世堂所作的《四书思辨录》改易朱子章句,质疑朱子学说为据,诋毁朴世堂“侮圣丑正”。

其中鱼有凤《代太学儒生请罪朴世堂疏》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说:窃惟天下之所不容者,莫大于侮圣。

王法之所必讨者,莫急于丑正。

……(朴世堂)拗戾之性,偏滞之见,挟其恬退之一节,矜其文字之小技,聚徒教授,敢以师道自居。

而其所以说经解义者,必以务胜前人为能,闻其于朱夫子《四书章句集注》,多所疑乱改易,著为成说,积有年所。

而近又因撰出故相臣李景奭碑文,诬辱先正臣文正公宋时烈,不遗余力。

2肃宗二十九年(1703),七十五岁的朴世堂被削夺官爵,因门生故旧求情,加之年事已高,才免于流放素称病乡的玉果,同年八月二十一日,朴世堂卒于石泉。

朴世堂潜心儒家与道家的典籍,五十二岁(1680)开始撰著《大学思辨录》。

其著作先后有《大学思辨录》《南华经注解删补》《中庸思辨录》《论语思辨录》《孟子思辨录》《尚书思辨录》《诗思辨录》。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诗体辨析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诗体辨析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诗体辨析黄小霞【摘要】对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一诗的诗体,程俊英先生界定为联句诗之祖。

从诗歌的内容来说,此诗由男女对话组成,其形式乃对话体,已无可争议。

但并不能因为它的对话性质就认为它是联句诗。

对于联句诗,古人大都认为其源头是《柏梁诗》,现代有学者认为最早的联句诗是《庚歌》,除程俊英先生外,从未有人将《女曰鸡鸣》和联句诗联系在一起。

从联句诗的特点看,《女曰鸡鸣》完全不符合联句诗的特点。

所以,不能简单地根据诗歌的对话形式,将此诗定义为联句诗之祖。

%According to Cheng Junying ,who is an outstanding scholar in the field of The Book of Songs study ,the poetic style of Nv Yue Jiming in Zheng Feng of 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first joint authorshippoem .Actually this song’s content is composed of the couple’s conver-s ation ,so this song’s dialogic form is beyond dispute .But we can’t think it the first joint authorship poem only because of its dialogic form . Mostof the ancient scholars thought The Bailiang Poem was the headstream of the joint authorship poems .Some modern scholars think Geng Ge is the first one .Except Cheng Junying ,there is nobody who related the joint authorship poem with Nv Yue Jiming .The joint authorship poems have their own features which Nv Yue Jiming fails to satisfy anyone .Therefore ,this poem can’t be thought the fisrt joint authorship poem just simply from its dialogic form .【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66-67,79)【关键词】诗经;女曰鸡鸣;诗体;联句诗【作者】黄小霞【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对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主旨以及内容,历来有不同的解读,其诗体也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

氓之蚩蚩

氓之蚩蚩

《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氓:1、民也。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2、(萌méng),同“民”,人,這裡指棄婦的原來丈夫。

《詩經選譯》趙浩如選譯。

3、(忙máng),民,詩中女主人公稱呼她的丈夫。

《詩經選注》蔣立甫4、民也。

《詩集傳》宋,朱熹5、《韩诗》:“氓,美也。

”6、《毛传》:“氓,民也.。

”7、《说文》:“氓,民也。

”8、《释文》:美貌。

引《韩诗》9、马瑞辰云:氓,藐声之转,葢韩以“氓”为“藐”之假借。

10、王先谦:美民为“氓”,犹美士为“彦”,美女为“媛”也。

此六者出自《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蚩:1、敦厚貌。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2、無知貌。

《詩經原始》清,方玉潤著3、嘻嘻笑貌。

《五經全譯·詩經》葛培嶺注譯、、、4、朱注:無知之貌。

《詩經試譯》李長之5、尺之反,無知之貌,蓋怨而鄙之也。

《詩集傳》宋,朱熹6、(癡chi)通“嗤”,笑嘻嘻,一說憨厚的樣子。

《詩經選注》蔣立甫7、《韩诗》亦作“嗤”,云:志意和悦也。

8、《毛传》:蚩蚩者,敦厚之貌。

9、陈桥枞云:《小爾雅》《广言》:蚩,戏也。

10、《众经音意》二十三引《仓颉篇》云:蚩,笑也。

11、《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古诗十九首》注,两引《说文》,“嗤,笑也。

”12、李善云:蚩与嗤同。

13、《释名》:蚩,痴也,即《毛》所云敦厚貌。

此七者出自《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布:1、幣也。

《詩義會通》吳闓生著2、幣也。

《詩經試譯》李長之,引《毛傳》3、幣。

《詩集傳》宋,朱熹4、幣也。

《詩經別裁》揚之水著5、先郑曰:“布,泉也。

”6、《说文》:布,枲织也。

币,帛也。

此二字本意。

7、郑注《礼》时書三家诗,知三家必训“布”为“泉”。

8、王先谦:《笺》《传》训“布”为“币”,正以布为钱,因世所共晓,不需分析言之。

若枲织之布,与币帛之币,显然贰物,周秦汉以来,从無以布当币者。

诗三家义集疏简体

诗三家义集疏简体

诗三家义集疏简体——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辉煌的时期,众多文学巨匠云集于此,写就了《三言》、《骆驼祥子》等文学经典。

而在唐代,文学研究也是颇受重视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诗三家义集疏简体》。

《诗三家义集疏简体》是一部为诠释唐代诗歌而写的注释性书籍。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王之涣、孟浩然和卢纶等三位文学大家编写。

书中对唐代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词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成为了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其中,王之涣主编的部分主要从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感情等角度来解读诗歌,深入阐述了唐代诗歌的哲理和情感。

孟浩然主编的部分则注重对诗歌形式的研究,包括音律、韵律、节奏等等,他通过对诗歌的形式美学探讨,细致地剖析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而卢纶主编的部分则注重对诗歌语言和词藻的研究。

他深入分析了唐代诗歌的文学技巧、修辞手法和词藻运用。

通过他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词汇使用以及运用方法。

《诗三家义集疏简体》的编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唐代诗歌的艺术性和文学内涵,同时也促进了后来的文学研究和发展。

这部经典之作多次被历代学者引用并注解,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诗三家义集疏简体》仍然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学习古典文学、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起到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诗三家义集疏简体》是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书中对于唐代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词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体现了王之涣、孟浩然和卢纶等三位文学大家在古诗词研究上的造诣和心血,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关于诗经研究的重要书籍介绍

关于诗经研究的重要书籍介绍

关于诗经研究的重要书籍介绍郑振铎一我们人手研究《诗经》后,大概都会感到一种极大的困难,便是关于《诗经》研究的著作太多了,而又无一本是很完善,可以拿来做研究的基础的。

在见解一方面,毛公、郑玄的《毛诗传笺》与朱熹的《诗集传》几乎成了一切辩论的焦点。

后来搜辑齐、鲁、韩三家诗说的人又加入这个辩论的圈子里去。

大概他们互相攻驳的话,都是很有理由的;讲到他们对于《诗经》本身的建设的研究,却没有一个人是成功的。

如王柏,我们觉得他疑古的见解是很对的,他的删诗的主张是很有勇气的;而一见到他的所以要疑序、要删诗的理由,便觉得完全是一种很可笑的见解了。

又如方玉润,我们也觉得他有很多新辟的见解,然而他的书也不大纯粹,许多遗传的旧说还紧紧的黏附在上面。

所以我们只可以把他们的书当做一种参考;只可以拿了他们的耒耜,而自己踏进《诗经》的花园里,去做一番垦殖的事业。

在音韵、训诂、名物、校勘一方面,情形虽然比较的稍为好些,但也无一种集大成的完备的书。

总之,我们现在研究《诗经》,正如开始向大沙漠中旅行去一样,什么东西都要自己预备。

明知这种预备是费工夫,是非一朝一夕所能做的,但如要研究的成功,这种预备的工作,却又是非做不可的。

我很希望能够早些有人把《诗经》整理好了,成一部较完备较精密的书,省得我们以后再费许多力量,去做这种很辛苦的工作。

现在,在这种整理没有成功以前,我且先在此介绍些关于《诗经》研究的重要书籍。

这些书籍都是我们研究《诗经》时所不能不看的。

这种书籍,似乎太多,现在把他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关于《诗经》的注释及见解的书,第二类是关于《诗经》的音韵名物的研究及异文的校勘的,第三类是关于《诗经》书籍的辑佚的,第四类是附录。

这些书决不是二三年的工夫所能研究得尽的。

普通的人怎么能有这样许多时间去做工作呢?讲到这个地方,真觉得一部整理过的较完备的《诗经》注释实有早些出现的必要了。

二毛诗传笺三十卷汉毛亨传郑玄笺此书刻本甚多,惟宋岳珂所刻《相台五经》本较好。

王先谦的《诗经》学思想及形成原因

王先谦的《诗经》学思想及形成原因

王先谦的《诗经》学思想及形成原因摘要:清末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是《诗经》学的集大成之作,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以《诗三家义集疏》为依据,结合王先谦的家学传统、师承关系、晚清的学术氛围以及一些地域学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王先谦的《诗经》学思想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诗经》学思想学风影响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清亡后自号为“遁”,湖南长沙人。

他著述等身,门庭广大,是晚清湖南的一代儒宗。

他的《诗三家义集疏》是目前公认的研究《三家诗》最为完备的著作,该书的编撰深受其家学传统、晚清学术氛围和湖南学风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

一、王先谦的《诗经》学思想王先谦在其所撰的《〈诗三家义集疏〉序例》中说:经学昌于汉,亦晦于汉……盖毛之训诂,非无可取,而当大同之世,敢立异说,疑误后来,自谓子夏所传,以掩其不合之迹,而据为独得之奇,故终汉之世少尊信者……余研核全经,参汇众说,于三家旧义采而集之,窃附己意,为之贯通;近世治《传》《笺》之学者,亦加择取,期于破除墨守,畅通经旨。

” [1] (P.1)《毛诗》巨谬,在伪造周、召二《南》新说,羼入《大序》之中,及分邶、鄘、卫为三国。

二南疆域,三家具存其义,若如《毛》说,是十五《国风》不全也。

[1] (P.17 )从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先谦从根源上怀疑毛诗的正统性,否认《毛诗》对《诗》旨解释的正确性,而对汉代的今文三家诗学却很推崇。

但是,严核全书,我们会发现王先谦也推崇宋学。

他对宋代著作的引用,既包括宋学中的“汉学”,又包括部分宋儒对《诗经》“通于《传》《笺》之外”的新解。

所以王先谦倾向于今文三家《诗》学以及宋儒对《诗经》的重新阐释,因此笔者认为王先谦实际上是汉宋兼采。

这种倾向也反映在对清代古文家和今文家研究成果的吸收上,如对《野有死麕》中“舒而脱脱兮”句的解释,王先谦采用陈奂的说法:“《集韵·十四泰》:‘娧娧,舒迟貌,一曰喜也。

行苇·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行苇·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行苇·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作品介绍】《行苇》是《诗经》里面《大雅》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写宴会、比射,既有大的场面描绘,又有小的细节点染,转换自然,层次清晰。

修辞手法丰富多采,有叠字,如形容苇叶之润泽,则用“泥泥”,形容兄弟之亲热,则用“戚戚”,贴切生动;有排比,如“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显得极有气势。

这些对于增强诗的艺术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诗经;大雅;行苇》译注题解:描写贵族与族人宴饮、较射。

原文译文注释敦彼行苇1,牛羊勿践履。

方苞方体2,维叶泥泥3。

戚戚兄弟4,莫远具尔5。

或肆之筵6,或授之几7。

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8。

或献或酢9,洗爵奠斝10。

醓醢以荐11,或燔或炙。

嘉肴脾臄12,或歌或咢13。

敦弓既坚14,四鍭既均15,舍矢既均16,序宾以贤17。

敦弓既句18,既挟四鍭。

四鍭如树19,序宾以不侮20。

曾孙维主21,酒醴维醽22,酌以大斗23,以祈黄耇24。

黄耇台背25,以引以翼26。

寿考维祺27,以介景福28。

芦苇丛生长一块,别让牛羊把它踩。

芦苇初茂长成形,叶儿润泽有光彩。

同胞兄弟最亲密,不要疏远要友爱。

铺设竹席来请客,端上茶几面前摆。

铺席开宴上菜肴,轮流上桌一道道。

主宾酬酢共畅饮,洗杯捧盏兴致高。

送上肉酱请客尝,烧肉烤肉滋味好。

牛胃牛舌也煮食,唱歌击鼓人欢笑。

雕弓拽满势坚劲,四支利箭合标准;发箭一射中靶心,较量射技座次分。

雕弓张开弦紧绷,利箭四支手持定。

四箭竖立靶子上,排列客位不慢轻。

宴会主人是曾孙,供应美酒味香醇。

斟满大杯来献上,祷祝高寿贺老人。

龙钟体态行蹒跚,扶他帮他侍者仁。

长命吉祥是人瑞,请神赐送大福分。

1.敦(tu&aacute;n)彼:草丛生之貌。

行:道路。

2.方苞:始茂。

体:成形。

3.泥泥:叶润泽貌。

4.戚戚:亲热。

5.远:疏远。

具:通&quot;俱&quot;。

四家《诗》文本

四家《诗》文本

三家《 三家《诗》的文本面貌(续1) 的文本面貌(
《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 乡饮酒礼》 南陔》 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 华黍》 乃间歌《鱼丽》 由庚》 华》、《华黍》。”又:“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 南有嘉鱼》 崇丘》 南山有台》 由仪》 《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 毛诗序》 南陔》 孝子相戒以养也。 白华》 《毛诗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小子之 洁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洁白也。 华黍》 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郑笺》 此三篇, 乡饮酒》 燕礼》用焉,……孔子论 《郑笺》:“此三篇,《乡饮酒》、《燕礼》用焉,……孔子论 颂各得其所,时俱在耳。篇第当在此, 《诗》,雅、颂各得其所,时俱在耳。篇第当在此,遭战国及秦 之世而亡之,其义则与众篇之义合编,故存。至毛公为《 之世而亡之,其义则与众篇之义合编,故存。至毛公为《诂训 乃分众篇之义,各置于其篇端,云又阙其亡者, 传》,乃分众篇之义,各置于其篇端,云又阙其亡者,以见在为 故推改什首,遂通耳,而下非孔子之旧。 数,故推改什首,遂通耳,而下非孔子之旧。” 毛诗序》 由庚》 万物得由其道也。 崇丘》 《毛诗序》:“《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崇丘》,万物得 其高达也。 由仪》 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其高达也。《由仪》,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郑笺》 此三篇, 乡饮酒》 燕礼》用焉,……亦遭世 《郑笺》:“此三篇,《乡饮酒》、《燕礼》用焉,……亦遭世 而亡之。 而亡之。”
三家《 三家《诗》的文本面貌(续5) 的文本面貌(
《汉石经集存》一○○:“其四瑟/在灵囿麀鹿攸/任文 汉石经集存》 ○○: 在灵囿麀鹿攸/ 王之母思/殄厉蛊不/获惟彼” 王之母思/殄厉蛊不/获惟彼” ,所显示的篇目依次为 旱麓》 灵台》 思齐》 皇矣》 毛诗》 《旱麓》、《灵台》、《思齐》、《皇矣》,《毛诗》 的次序为《旱麓》 思齐》 皇矣》 灵台》 的次序为《旱麓》、《思齐》、《皇矣》、《灵台》 。 又一○ 惟载/醉以酒/时君子/ 尔酒既/ 凫鹥/ 又一○三:“惟载/醉以酒/时君子/章章/尔酒既/其五凫鹥/ 以谨纷/愒惠此中” 其诗篇次为《生民》 以谨纷/愒惠此中” ,其诗篇次为《生民》、《既 凫鹥》 民劳》 毛诗》《生民》 》《生民 醉》、《凫鹥》、《民劳》,《毛诗》《生民》既与 既醉》 凫鹥》中间隔《行苇》 既醉》 《既醉》、《凫鹥》中间隔《行苇》,《既醉》、《凫 又与《民劳》中间隔《假乐》 公刘》 鹥》又与《民劳》中间隔《假乐》、《公刘》、《泂 卷阿》 酌》、《卷阿》。 又一一五: 相攸莫/国因以其伯实墉实/ 又一一五:“相攸莫/国因以其伯实墉实/□一笃公刘于 斯原” 韩奕》 公刘》残文, 毛诗》 □斯原”,为《韩奕》、《公刘》残文,而《毛诗》 公刘》 生民》之什、 韩奕》 之什, 《公刘》在《生民》之什、《韩奕》在《荡》之什,两 篇相距甚远。 篇相距甚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三家义集疏,1987年2月中华书局
出版的图书。

《诗三家义集疏》是清代学者王先谦
对今文三家诗的辑佚之作。

鲁齐韩三家诗
作为今文诗经的代表,至宋代已经全部亡
佚,其中齐诗亡于曹魏,韩诗亡于宋,仅
余《韩诗外传》。

该书于其他各种古书中辑
录出对三家诗的引用,兼取后人疏解,折衷异同,加以考核说明。

辑录三家遗说,自宋代王应麟发其端,清代三百年间,范家相、冯登府、陈寿祺、陈乔枞、魏源等,都有考辑专著,此书出而集其大成。

作者简介:
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

湖南长沙人。

字益吾,号葵园。

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

在任组织学人,集体从事古籍文献的编校刊印工作。

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并编有《十朝东华录》、《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续古文辞类纂》等。

所著有《虚受堂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