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一、典题示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洛河为渭河的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是一条经常发生高含沙洪水的河流。流域内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大,水土流失严重。下图示意北洛河流域及不同时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度。
(1)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北洛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请说明其
原因。
(2)简析北洛河流域林地在1998~2010年快速增长的原因。
(3)简述图示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北洛河水文的影响。
(4)据监测,北洛河上游的输沙量呈下降态势,除人工植被变化外,推
测其他人为措施的影响。
答案:(1)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多垂直节理,表土质地松软易崩塌;河
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降水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降水变率大。
(2)人们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认识提高,造林积极性高;国家政策支持;经济林木比重高,既环保又增收。
(3)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4)水库调水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沙分布;修筑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改变了水沙形成条件。
解析:(1)主要从地形、土质、植被、水文、降水等方面进行分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耕地减少,林地增加,说明人们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认识提高,退耕还林,造林积极性高;国家政策支持;经济林木比重高,既环保又增收。(3)从图中看林地增加,森林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森林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流量季节变化减小。(4)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还有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二、方法讲解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2.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
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区域,但两者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低山丘陵区降水丰沛。
(2)两地水土流失危害对比
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①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②南方低山丘陵区多为较薄的地表土层覆盖下的石质山丘,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③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3)两地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比
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牧;南方低山丘陵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
三、跟踪训练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3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答案:D
解析: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两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若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较小,会达不到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项正确,B项错误。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含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C
解析:“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2019·湖南省永州市一模)近年来,黄河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游地区尤为明显。头道拐和龙门是黄河中游地区两座水文站,窟野河是其间主要支流。读不同时期头道拐和龙门水文站水、沙变化表,完成4~5题。
4.2006~2009年间,两水文站之间的支流流入黄河的水量( )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小
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
答案:B
解析:2006~2009年间,两水文站之间的流量差值就是两水文站之间的支流流入黄河的水量。结合表中数据,通过计算龙门和头道拐水文站水量的差值,可知两水文站之间的支流流入黄河的水量逐年减少。
5.与1970~1979年相比,2006~2009年黄河中游水、沙发生明显变化,与其形成的原因无关的是( )
A.打坝淤地,拦沙蓄水
B.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C.毁林开荒,过度放牧
D.采砂取土,疏浚河道
答案:C
解析:2006~2009年与1970~1979年相比,黄河中游水量和沙量明显变小。打坝淤地,拦沙蓄水, 退耕还林,保持水土,采砂取土,疏浚河道,会使得洪峰流量减少,河流的含沙量减小;毁林开荒会导致地面径流
增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来水来沙增多,和来水来沙量减少
无关。
(2019·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第一次调研考试)河流的流量、流速及流域内的土质状况等都会影响河流含沙量,而所含泥沙矿物成分的不同
也会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色。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分的原因,当渭河含沙量达到 10 kg/m3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而在某些季节在泾河(渭河的支流)、渭河交汇处容易出现“泾渭分明”的景观。读渭河、泾河流量及含沙量统计表,完成6~7题。
6.与渭河相比,泾河枯水期含沙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