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苏科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形全等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理解:(1)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2)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3)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1)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2)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四、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1、已知两边:(1)找第三边(SSS);(2)找夹角(SAS);(3)找是否有直角(HL)。

2、已知一边一角:(1)找一角(AAS或ASA);(2)找夹边(SAS)。

3、已知两角:(1)找夹边(ASA);(2)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二、轴对称的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角的角平分线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苏科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科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科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苏科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苏科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科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1(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1)式子: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a2-2ab+b2=(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an)+(bm+bn)=a(m+n)+b(m+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a(m+n)+b(m+n)=(m+n)×(a+b).学好数学的关键就在于要适时适量地进行总结归类,接下来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件
数学(苏科版)
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01 揭标 引学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概念. 2.会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概念. 3.体会用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于 演绎推理的能力. 重点 会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概念. 难点
会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概念.
自学反馈
4.贵阳电视塔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扶风路仙鹤山森林公园内,是贵 阳市内海拔最高的标志性建筑物,能在360度旋转观光大厅里俯瞰 贵阳全景.小高将位于扶风山麓的阳明祠的位置记为原点建立如 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下列哪个坐标可以表示贵阳电视塔 的位置( )
自学反馈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位于第二象限,点A的坐 标 是 ( ﹣ 2 , 3 ) , 先 把 △ ABC 向 右 平 移 4 个 单 位 长 度 得 到 △A1B1C1,再把△A1B1C1绕点C1顺时针旋转90°得到△A2B2C1, 则点A的对应点A2的坐标是( )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即选择适当的点作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注 重寻找最佳位置)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在数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上画出各点,写出坐标名称。
知识回顾
7.一个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平移:
一个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平移,其坐标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 简单地理解为: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变化规律是左减右加, 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变化规律是上加下减。例如:当P(x,y) 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后坐标为p′(x+a,y+b)。
补充习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6,0),点C是y 轴上一个动点,当∠BCA=45°时,点C的坐标为多少?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6章 变量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6章 变量

感悟新知
(1)能形象直观地表达两各变量之间的关系;(2)观察 图象能得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值,但往往是不完
知2-讲
全准确.
表示方法 说明
优缺点
用一个关系 (1)能准确地反映两个变量在整
关系式法 式(等式)表 个变化过程中的关系;(2)有些 示两个变量 实际问题不一定能用关系式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列表法
之间的关系
示出来.
A.y=0.1x
C
B.y=0.2+0.1x
C.y=0.2+0.1(x-3)
D.y=0.1x+0.5
课堂小结
变量
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的方法: 看这个量所在的变化过程中.该量的值是否发生 改变(或者说是否会取不同的数值).其中在变化过程 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是常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 量是变量.
课后作业
(2)设圆柱的底面半径R不变,请写圆柱的体积V与 圆柱的高h的关系式,并指出关系式中的变量与 常量.
感悟新知
解析:(1)常量是在整个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千 知2-练 万不能认为式中出现的字母就是变量,如π,它是常 量,而不是变量. (2)判断常量与变量的标准是看这个量是否保持不变. (3)常量、变量与字母的指数没有关系,如(2)中不能 说常量是R2
解:
感悟新知
归纳
知1-讲
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的方法: 看在这个量所在的变化过程中,该量的值是否 发生改变 (或者说是否会取不同的数值),其中在变 化过程中不变的量是常量, 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是 变量.
感悟新知
1
指出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1)某市的自来水价为4元/t.现要抽取若干户居民调查水知费1-练
第6章一次函数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始终是一道难题。

尤其是对于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难度也会逐渐加大。

因此,在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学习挑战。

1.有理数有理数是八年级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有理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是整数、自然数、负整数的统称。

2)正数、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3)有理数间的大小比较,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代数式代数式指由常数、变量和运算符号等组合而成的式子。

在八年级的代数式学习中,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代数式定义和代数式的基本运算。

2)多项式、单项式、常数项、同类项、字母项等的概念与认识。

3)代数式的化简,以及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代数式模型。

3.等式与方程式等式和方程是代数学习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需要深入理解以下几点:1)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通过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的转化和运算。

2)方程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通过转化等式的方式,将实际问题中带有未知数的数学关系转换成方程。

3)如何应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4.几何几何是数学的一大分支。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统计几何中的计数原理、排列组合原理等概念和方法。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表示及其相关概念和性质。

3)尺规作图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使用尺规作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发现,数学的学习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结合。

学生需要不断地实践,才能够掌握理论知识,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希望本文的介绍以及这些知识点的总结,能够对学生们的日常学习有所帮助。

6.6 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共20张PPT)

6.6 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共20张PPT)

示例:如图6.6-2 所示,
方程k1x+b1=k2x+b2 的解为x=a; 不等式k1x+b1>k2x+b2 的解集为x > a; 不等式k1x+b1<k2x+b2 的解集为x < a.
感悟新知
知2-讲
特别提醒 利用图像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1. 将不等式转化为kx+b > 0 或kx+b < 0(k ≠ 0)的形式; 2. 画出函数图像,并确定函数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 3. 根据函数图像确定对应不等式的解集.
y=kx+b 当y=4 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值.
知1-练
感悟新知
解:把点(4,0)和(3,2)的坐标分别代入y=kx+b,
得 4k+b=0,解得 k=-2,
3k+b=2,
b=8, 即y= - 2x+8.
当y=4 时,- 2x+8=4,解得x=2.
∴方程kx+b=4 的解为x=2.
知1-练
答案:B
感悟新知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 3 [三模·杭州] 如图6.6-3,已知函数y1=3x+b 和y2=ax
-3的图像交于点P(- 2, - 5),则根据图像可得不
等式3x+b > ax-3 的解集是( )
A. x > -2
B. x < -2
C. -2 < x < 0
D. x > 0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求不等式3x+b >ax-3 的解集,就是看 当x 在什么范围时, 函数y1=3x+b 的图像在函 数y2=ax - 3 的图像上面.
答案:A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重视数学公式。

有很多人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表现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明,不去理解消化,对数学概念的特殊情况不明白。

下面是整理的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1.一般地,解析式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2.一般地,我们把函数yc(c为常数)叫做常值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1.列表、描点、连线2.一条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叫做这条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简称直线的截距3.一般地,直线ykxb(kb是常数,k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直线的截距是b4.一次函数ykxb(b≠0)的图像可以由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平移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b个单位,当b0时,向下平移b的绝对值个单位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看图)一次函数的性质1.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具有以下性质:当k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增大当k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减小①如图所示,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②如图所示,当k0,b﹥O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③如图所示,当k﹤O,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④如图所示,当k﹤O,b﹤O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20.4一次函数的应用1.利用一次函数及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四边形多边形1.由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一些线段收尾顺次联结所组成的封闭图形骄傲做多边形2.组成多边形每一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相邻的两条线段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3.多边形相邻两边所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4.对于一个多边形,画出它的任意一边所在的直线,如果其余个边都在这条直线的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凸多边形;否则叫做凹多边形5.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6.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邻补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7.对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从与它相邻的两个外角中取一个,这样取得的所有的外角的和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和8.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平行四边形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用符号2.(1)性质定理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性质定理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4)性质定理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5)性质定理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3.(1)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简述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简述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简述为: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判定定理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简述为: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3.矩形的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菱形的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矩形的判定定理1:有三个内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的判定定理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5.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6.正方形的判定定理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7.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互相垂直,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2.4梯形1.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2.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短—上底;长—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4.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1.等腰梯形性质定理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商的两个内角相等2.性质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3.等腰梯形判定定理1:在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4.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1.联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联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4.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平面向量1.规定了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方向是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指向,这时线段的两个端点有顺序,我们把前一点叫做起点,另一点叫做终点,画图时在终点处画上箭头表示它的方向2.既有大小。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等边三角形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等边三角形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苏科版

等边三角形一.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判定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定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B'CBA证明:90ACB ∠=︒,30A ∠=︒,延长BC 至'B 使'CB CB =,那么有AC 垂直平分'BB ,所以'AB AB =,因为60B ∠=︒,所以'ABB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2AB BB BC ==,即12BC AB =.五.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综合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综合问题主要分两种类型:一是以等边三角形为载体来考察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问题;二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不管是哪种类型都要注意60°角和边的等量关系的应用,尤其是后面学习旋转之后,会出现一些比较难的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结合的问题.一.考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3.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综合.二.重难点: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做题时常作为隐藏条件考察.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用定义判断的不多,一般都是利用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来判定,所以在构造全等是要注意同时兼顾边相等,并且可以推导出有一个角为60°.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非常特殊,在证明或计算中要注意边角之间的转化,尤其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边的关系.4.在解决建立在等边三角形根底上的全等综合问题时,关键是抓住边相等,角度都是特殊角.三.易错点:在利用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才能运用,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均不存在上述关系;二是一定要注意是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题模一: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例三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下列图,假设∠3=50°,那么∠1+∠2=____°.【答案】130【解析】∵图中是三个等边三角形,∠3=50°,∴∠ABC=180°-60°-50°=70°,∠ACB=180°-60°-∠2=120°-∠2,∠BAC=180°-60°-∠1=120°-∠1,∵∠ABC+∠ACB+∠BAC=180°,∴70°+〔120°-∠2〕+〔120°-∠1〕=180°,∴∠1+∠2=130°.故答案为:130.例如图,等边△ABC的周长是9,D是AC边上的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假设DE=DB,那么CE的长为____.【答案】 32 【解析】 该题考察的是∵△ABC 为等边三角形,D 为AC 边上的中点,BD 为ABC ∠的平分线,∴60ABC ∠=︒,30DBE ∠=︒,又DE DB =, ∴30E DBE ∠=∠=︒,∴30CDE ACB E ∠=∠-∠=︒,即CDE E ∠=∠,∴CD CE =;∵等边△ABC 的周长为9,∴3AC =,∴1322CD CE AC ===, 即32CE =.例 在等边△ABC 中,D 是边AC 上一点,连接BD ,将△BCD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AE ,连接ED ,假设BC=5,BD=4.那么以下结论错误的选项是〔 〕A . AE ∥BCB . ∠ADE=∠BDC C . △BDE 是等边三角形D . △ADE 的周长是9 【答案】B【解析】 此题考察的是图形旋转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熟知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首先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ED=∠ABC=60°,所以看得AE∥BC,先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C=AB=BC=5,根据图形旋转的性质得出AE=CD ,BD=BE ,故可得出AE+AD=AD+CD=AC=5,由∠EBD=60°,BE=BD 即可判断出△BDE 是等边三角形,故DE=BD=4,故△AED 的周长=AE+AD+DE=AC+BD=9,问题得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C=60°,∵将△BCD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AE,∴∠EAB=∠C=∠ABC=60°,∴AE∥BC,应选项A 正确;∵△ABC 是等边三角形,∴AC=AB=BC=5,∵△BAE△BCD 逆时针旋旋转60°得出,∴AE=CD,BD=BE ,∠EBD=60°,∴AE+AD=AD+CD=AC=5,∵∠EBD=60°,BE=BD ,∴△BDE 是等边三角形,应选项C 正确;∴DE=BD=4,∴△AED 的周长=AE+AD+DE=AC+BD=9,应选项D 正确;而选项B 没有条件证明∠ADE=∠BDC,∴结论错误的选项是B ,应选:B .题模二:等边的判定例 如下列图,AD 是ABC △的中线,60ADC ∠=°,8BC =,把ADC △沿直线AD 折叠后,点C 落在C '位置,那么BC '的长为________.【答案】 4【解析】 此题考察的是等边三角形.由题意,60ADC ADC '∠=∠=︒,DC DC DB '==. 180606060BDC '∠=︒-︒-︒=︒,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118422BC BD BC '===⋅=. 故此题的答案是4.例 :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AN 交MC 于点E ,BM 交CN 于点F .〔1〕求证:AN BM =;〔2〕求证:CEF ∆为等边三角形.ACD B C '【答案】见解析【解析】〔1〕ACM∆是等边三角形,∆,CBN∠=∠=︒,ACM NCBAC MC=,60∴=,BC NC∠=∠.∴∠+∠=∠+∠,即ACN MCBACM MCN NCB MCN在ACN=,ACN MCB=,∠=∠,NC BC∆中,AC MC∆和MCB∴=.ACN MCB∴∆≅∆,AN BM〔2〕ACN MCB∴∠=∠,∆≅∆,CAN CMB又18060∴∠=∠,∠=︒-∠-∠=︒,MCF ACEMCF ACM NCB在CAE∠=∠,=,ACE MCF∆和CMF∠=∠,CA CM∆中,CAE CMF∴∆为等腰三角形,∴=,CEFCAE CMF∴∆≅∆,CE CF又60∠=︒,CEF∴∆为等边三角形.ECF例如图,六边形ABCDEF的六个内角都相等,假设AB=1,BC=CD=3,DE=2,那么这个六边形的周长等于____.【答案】15【解析】如图,分别作直线AB、CD、EF的延长线和反向延长线使它们交于点G、H、P.∵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六边形ABCDEF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AHF、△BGC、△DPE、△GHP都是等边三角形.∴GC=BC=3,DP=DE=2.∴GH=GP=GC+CD+DP=3+3+2=8,FA=HA=GH-AB-BG=8-1-3=4,EF=PH-HF-EP=8-4-2=2.∴六边形的周长为1+3+3+2+4+2=15.故答案为:15.题模三:30°的角直角三角形等于斜边的一边例如图,ABC⊥,那么以下关系式正确的为〔〕=,30∠=︒,AB AD∆中,AB ACCA.BD CDBD CD=D.4==B.2BD CDBD CD=C.3【答案】B【解析】该题考察的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C CAD30∴DAC∆为等腰三角形,∴CD AD=,在Rt BAD∆中,30∠=︒,B∴22==BD AD CD应选B.例如图,30∥10PC=,那么OC=__________,⊥于D,PC OB∠=︒,OP平分AOBAOB∠,PD OBPD=__________.【答案】【解析】该题考察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OP平分AOB∠,∴AOP BOP∠=∠,∵PC OB∥,∴CPO BOP∠=∠,∴CPO AOP∠=∠,∴PC OC=,∵10PC=,∴10OC PC==,过P作PE OA⊥于点E,∵PD OB ⊥,OP 平分AOB ∠,∴PD PE =,∵PC OB ∥,30AOB ∠=︒∴30ECP AOB ∠=∠=︒在Rt ECP ∆中,152PE PC == ∴5PE PD ==例 如图,在△ABC 中,AB=AC ,D 、E 是△ABC 内两点,AD 平分∠BAC ,∠EBC=∠E=60°,假设BE=6cm ,DE=2cm ,那么BC=____.【答案】 8cm【解析】 延长ED 交BC 于M ,延长AD 交BC 于N ,作DF∥BC,∵AB=AC,AD 平分∠BAC,∴AN⊥BC,BN=CN ,∵∠EBC=∠E=60°,∴△BEM 为等边三角形,∴△EFD 为等边三角形,∵BE=6cm,DE=2cm ,∴DM=4cm,∵△BEM 为等边三角形,∴∠EMB=60°,∵AN⊥BC,∴∠DNM=90°,∴∠NDM=30°,OD B P CAE∴NM=2cm,∴BN=4cm,∴BC=2BN=8cm.故答案为:8cm .题模四: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综合例 :如图,等边三角形ABD 与等边三角形ACE 具有公共顶点A ,连接CD ,BE ,交于点P . 〔1〕观察度量,BPC ∠的度数为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2〕假设绕点A 将△ACE 旋转,使得180BAC ∠=︒,请你画出变化后的图形.〔示意图〕 〔3〕在〔2〕的条件下,求出BPC ∠的度数.【答案】 〔1〕120°〔2〕见解析〔3〕120°【解析】 此题考察等边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BPC ∠的度数为120°,理由为:证明:∵△ABD 与△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60DAB ABD CAE ∠=∠=∠=︒,AD AB =,AC AE =,∴DAB BAC CAE BAC ∠+∠=∠+∠,即DAC BAE ∠=∠,在△DAC 与△BAE 中,AD AB DAC BAE AC AE =⎧⎪∠=∠⎨⎪=⎩∴△DAC ≌△BAE 〔SAS 〕,∴ADC ABE ∠=∠,∵60ADC CDB ∠+∠=︒,∴60ABE CDB ∠+∠=︒,∴120BPC DBP PDB ABE CDB ABC ∠=∠+∠=∠+∠+∠=︒;〔2〕作出相应的图形,如下列图;〔3〕∵△ABD 与△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60ADB DAB ABD CAE ∠=∠=∠=∠=︒,AD AB =,AC AE =,∴DAB DAE CAE DAE ∠+∠=∠+∠,即DAC BAE ∠=∠,在△DAC 与△BAE 中,AD AB DAC BAE AC AE =⎧⎪∠=∠⎨⎪=⎩∴△DAC ≌△BAE 〔SAS 〕,∴ADC ABE ∠=∠,∵60ABE DBP ∠+∠=︒,∴60ADC DBP ∠+∠=︒,∴120BPC BDP PBD ADC DBP ADB ∠=∠+∠=∠+∠+∠=︒例 如图,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等腰三角形,且120BDC ∠=︒.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 于点M ,交AC 于点N ,连接MN ,那么AMN ∆的周长为____【答案】 6【解析】 延长NC 到E ,连接DE ,使CE BM =,连接DE .ABC ∆为等边三角形,BCD ∆为等腰三角形,且120BDC ∠=︒,603090MBD MBC DBC ∴∠=∠+∠=︒+︒=︒,18018090DCE ACD ABD ∠=︒-∠=︒-∠=︒,又BM CE =,BD CD =,CDE BDM ∴∆∆≌,CDE BDM∴∠=∠,DE DM =,1206060NDE NDC CDE NDC BDM BDC MDN ∠=∠+∠=∠+∠=∠-∠=︒-︒=︒,在DMN ∆和DEN ∆中,DM DE =,60MDN EDN ∠=∠=︒,DN DN =,DMN DEN ∴∆∆≌,MN NE CE CN BM CN ∴==+=+.=6AMN L AM MN AN AM BM CN AN AB AC ∆∴+==+++=+=例 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直线a ∥AB ,D 为直线BC 上任一动点,将一60°角的顶点置于点D处,它的一边始终经过点A,另一边与直线a交于点E.〔1〕假设D 恰好在BC 的中点上〔如图1〕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2〕假设D 为直线BC 上任一点〔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上述〔1〕的结论是否成立?假设成立,请给予证明;假设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 见解析【解析】 〔1〕证明:∵a ∥AB ,且△ABC 为等边三角形,∴60ACE BAC ABD ∠=∠=∠=︒,AB AC =,∵BD CD =,∴AD ⊥BC∵60ADE ∠=︒,∴30EDC ∠=︒,∴18090DOC EDC ACB ∠=︒-∠-∠=︒,∴30DEC DOC ACE ∠=∠-∠=︒,∴EDC DEC ∠=∠,∴EC CD DB ==,∴△ABD ≌△ACE .∴AD AE =,且60ADE ∠=︒,∴△ADE 是等边三角形;〔2〕在AC 上取点F ,使CF CD =,连结DF ,∵60ACB ∠=︒,∴△DCF 是等边三角形,∵60ADF FDE EDC FDE ∠+∠=∠+∠=︒,∴ADF EDC ∠=∠,∵DAF ADE DEC ACE ∠+∠=∠+∠,∴DAF DEC ∠=∠,∴△ADF ≌△EDC 〔AAS 〕,∴AD ED =,又∵60ADE ∠=︒,∴△ADE 是等边三角形.作业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 ⊥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假设CD=2,求DF的长.【答案】〔1〕30°〔2〕4【解析】〔1〕∵△ABC是等边三角形,∴∠B=60°,∵DE∥AB,∴∠EDC=∠B=60°,∵EF⊥DE,∴∠DEF=90°,∴∠F=90°﹣∠EDC=30°;〔2〕∵∠ACB=60°,∠EDC=60°,∴△EDC是等边三角形.∴ED=DC=2,∵∠DEF=90°,∠F=30°,∴DF=2DE=4.作业2 如下列图,ABC ∆、ADE ∆与EFG ∆都是等边三角形,D 和G 分别为AC 和AE 的中点,假设4AB =时,那么图形ABCDEFG 外围的周长是_____【答案】 15【解析】 ABC ∆、ADE ∆与EFG ∆都是等边三角形,AD DE ∴=,EF EG =,D 和G 分别为AC 和AE 的中点,4AB =,2DE EA ∴==,1GF EF ==,∴图形ABCDEFG 外围的周长是432115⨯++=.作业3 如图1,两个等边△ABD ,△CBD 的边长均为1,将△ABD 沿AC 方向向右平移到△A ′B ′D ′的位置,得到图2,那么阴影局部的周长为____.【答案】 2【解析】∵两个等边△ABD,△CBD 的边长均为1,将△ABD 沿AC 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 ∴A′M=A′N=MN,MO=DM=DO ,OD′=D′E=OE,EG=EC=GC ,B′G=RG=RB′, ∴OM+MN+NR+GR+EG+OE=A′D′+CD=1+1=2;故答案为:2.作业4 如下列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a ,P 是△ABC 内一点,PD ∥AB ,PE ∥BC ,PF ∥AC ,点D 、E 、F 分别在BC 、AC 、AB 上,猜想:PD PE PF ++=__________,并证明你的猜想.【答案】 见解析【解析】 PD PE PF a ++=.理由如下:如图,延长EP 交AB 于G ,延长FP 交BC 于H ,∵PE ∥BC ,PF ∥AC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PGF B ∠=∠=︒,60PFG A ∠=∠=︒,∴△PFG 是等边三角形,同理可得△PDH 是等边三角形,∴PF PG =,PD DH =,又∵PD ∥AB ,PE ∥BC ,∴四边形BDPG 是平行四边形,∴PG BD =,∴PD PE PF DH CH BD BC a ++=++==.故答案为a .作业5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是ABC △外两点,连结BE 交AC 于M ,连结AD 交CE 于N ,AD 交BE 于F ,AD EB =.当AFB ∠度数多少时,ECD △是等边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 60AFB ∠=︒【解析】 该题考察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60AFB ∠=︒,A C MFEN D B理由如下:∵△ABC 是等边三角形,∴CA CB =,460∠=︒,∵245∠+∠=∠,135∠+∠=∠,且360∠=︒,∴12∠=∠,又∵BE AD =,在△BCE 和△ACD 中, 1. 12CA CB AD BE =⎧⎪∠=∠⎨⎪=⎩∴△BCE ≌△ACD 〔SAS 〕 ∴CE CD =,BCE ACD ∠=∠,∴66BCE ACD ∠-∠=∠-∠,即4760∠=∠=,∴△ECD 是等边三角形.作业6 在△ABC 中,AB AC =,BAC ∠=α()060︒<α<︒,将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1〕如图1,直接写出ABD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2,150BCE ∠=︒,60ABE ∠=︒,判断△ABE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在〔2〕的条件下,连结DE ,假设45DEC ∠=︒,求α的值.【答案】 〔1〕302α︒-〔2〕见解析〔3〕30︒ 【解析】 该题考察的是三角形综合.〔1〕∵AB AC =∴1809022ABC ACB ︒-αα∠=∠==︒-,A D B CADB C E∴90603022ABD ACB DBC αα∠=∠-∠=︒--︒=︒-,………………………………………1分 〔2〕△ABE 是等边三角形, ………………………………………………………2分 连结AD ,CD .∵60DBC ∠=︒,BD BC =,∴ △BDC 是等边三角形,60BDC ∠=︒,BD DC = ………………3分 又∵AB AC =,AD AD =,∴ △ABD ≌△ACD .∴ADB ADC ∠=∠,∴150ADB ∠=︒. ………………4分∵60ABE DBC ∠=∠=︒,∴ABD EBC ∠=∠.又∵BD BC =,150ADB ECB ∠=∠=︒,∴ △ABD ≌△EBC .∴AB EB =.∴ △ABE 是等边三角形. …………………………………………5分〔3〕∵△BDC 是等边三角形,∴ 60BCD ∠=︒.∴ 90DCE BCE BCD ∠=∠-∠=︒又∵45DEC ∠=︒,∴CE CD BC ==.………………………………………………………6分∴15EBC ∠=︒. ∵302EBC ABD α∠=∠=︒-, ∴ 30α=︒. ……………………………………………………………7分作业7 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如下列图折叠,使顶点C 落在C '点.2AB =,30DEC '∠=︒,那么折痕DE 的长为〔 〕A . 2B . 23C . 4D . 1【答案】C【解析】 该题考察的是图形的翻折.因为四边形ABCD 是矩形,所以AB CD =,由题意可知'30CED DEC ∠=∠=︒,1sin 2CD CED DE ∠==,所以2224DE CD ==⨯=.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 .作业8 如图,在等边△ABC 中,2AB =,点P 是AB 边上任意一点〔点P 可以与点A 重合〕,过点P 作PE ⊥BC ,垂足为E ,过点E 作EF ⊥AC ,垂足为F ,过点F 作FQ ⊥AB ,垂足为Q ,求当BP 的长等于多少时,点P 与点Q 重合?【答案】 43BP =【解析】 设BP x =,在直角三角形PBE 中,30BPE ∠=︒ ∴12BE x =,那么122EC x =- 在直角△EFC 中,30FEC ∠=︒, ∴11124FC EC x ==-,∴1214AF FC x =-=+ 同理:1128AQ x =+ 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2BP AQ +=即11228x x ⎛⎫++= ⎪⎝⎭,解得43x =A BE C DC '故当43BP =时,点P 与点Q 重合.作业9 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AD 平分BAC ∠,ADE ∆是等边三角形,以下结论中 ①AD BC ⊥,②EF FD =, ③BE BD =,④60ABE ∠=︒.正确的个数为〔 〕A . 1B . 2C . 3D . 4【答案】D【解析】 该题考察的是三角形的性质.∵△ABC 为等边三角形,AD 为角平分线,∴AD BC ⊥,30BAD ∠=︒,60ABD ∠=︒∵△ADE 是等边三角形,30BAD ∠=︒,∴30EAB EAD BAD ∠=∠-∠=︒,EA DA =,在△AEF 和△ADF 中,EA DA EAB DAB AF AF =⎧⎪∠=∠⎨⎪=⎩,∴△AEF ≌△ADF 〔SAS 〕,∴EF FD =,同理,△AEB ≌△ADB ,∴60ABE ABD ∠=∠=︒,EB DB =,故正确的个数为4个,故此题答案为D .作业10 如图,过边长为2的等边ABC ∆的边AB 上一点P ,作PE AC ⊥于E ,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当PA CQ =时,连PQ 交AC 边于D ,那么DE 的长为〔 〕A . 13B . 12C . 23D . 1【答案】D【解析】 过P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F ,Q FPD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PF B ∴∠=∠=︒,60AFP ACB ∠=∠=︒,APF ∴∆是等边三角形,AP PF ∴=,AP CQ =,PF CQ ∴=,在PFD ∆和QCD ∆中,FPD Q ∠=∠, PDF QDC PF CQ ∠=∠=,PFD QCD ∴∆∆≌,FD CD ∴=,PE AC ⊥于E ,APF ∆是等边三角形,AE EF ∴=,AE DC EF FD ∴+=+,12ED AC ∴=,2AC =,1DE ∴=.作业11 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且AE CD =,BE 与AD 相交于点P ,BQ AD ⊥于点Q .〔1〕求证:ABE CAD △≌△;〔2〕请问PQ 与BP 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 〔1〕见解析〔2〕2BP PQ =【解析】 该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AC =,60BAC ACB ∠=∠=︒,在△BAE 和△ACD 中:AE CD BAC ACB AB AC =⎧⎪∠=∠⎨⎪=⎩∴△BAE ≌△ACD〔2〕2BP PQ =∵△BAE ≌△ACD∴ABE CAD ∠=∠∵BPQ ∠是△ABP 的外角,∴BPQ ABE BAD ∠=∠+∠,∴60BPQ CAD BAD BAC ∠=∠+∠=∠=︒∵BQ AD ⊥,AB P EQD C∴30∠=︒PBQ∴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书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书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书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第1章全等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4、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6、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及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及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及总结本文档旨在对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复相关内容。

一、代数与函数- 代数运算:四则运算,整式的加减乘除等。

- 一元一次方程:解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应用题的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不等式,应用题的解法。

- 函数概念: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的图象。

- 一元一次函数:函数的定义,函数图象的性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

- 一元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与应用:确定函数的部分特征,应用题的解法。

二、图形的认识与运用- 点和线:点的名称与判定,线的名称与判定。

- 图形的基本性质:图形的名称与判定,图形基本性质的应用。

- 直线与角:直线的性质,角的性质,角的名称与判定。

- 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判定,三角形的分类。

- 四边形: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判定。

- 一般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 圆及其部分:圆的性质,圆的判定,圆内角的性质。

三、空间与形体- 空间中的位置与方向:空间中点的坐标,方向的判定与计算。

- 空间中直线、平面与图形: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 空间中三视图与展开图:图形的三视图,平面图形的展开图。

四、数据统计- 统计与统计分布:数据的统计指标,数据的统计分布。

- 直方图与折线图:直方图的绘制与解读,折线图的绘制与解读。

五、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表示与运算:平面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的运算。

以上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知识点整理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知识点整理

一、代数1.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类比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背后的实际问题2.一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几何解释-列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组-微章合作求解方程组-方程组的实际问题3.相等关系式-相等关系式的运算-运用相等关系式解一元一次方程4.数组及其应用-数组的读写-作图与分析5.图像与定点-图像的平移-图像的旋转-确定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二、几何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坐标表示-极坐标系与坐标表示2.图形的相似-一种固定角度的相似-一种固定位置的相似-一种固定比例的相似-一种固定比例的包含关系与相似关系3.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应用4.圆的面积和弧长-圆的面积-弧长-圆盘的切割5.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与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三、数据与概率1.统计量的选择-表示数据的统计量的选择2.数据的比例与比例画-比例与图-图形与比例3.一套样本推测总体-统计推断的意义-总体与样本-一般实验与一套样本4.随机事件的度量-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随机事件的发生-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与深化理解总结: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代数、几何和数据与概率三个方面。

在代数部分,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相等关系式、数组及其应用以及图像与定点等内容。

几何部分主要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坐标表示、图形的相似、角的平分线、圆的面积和弧长以及反比例函数等内容。

数据与概率部分主要包括统计量的选择、数据的比例与比例画、一套样本推测总体以及随机事件的度量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数学的基础概念和解题方法,为深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全等三角形知识导图重点知识点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 HL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要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边边边(SSS)两直角边对应相等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斜边、直角边定理(HL)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其他对应元素也相等,如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备注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第二章轴对称图形知识导图重点知识点要点一、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点在对称轴上.(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来说的.联系: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线段的中垂线.3.作轴对称图形(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4.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要点二、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线段的轴对称性(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到线段两个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角的轴对称性(1)角是轴对称图形,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要点三、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个底角都等于45°.(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第三章勾股定理知识导图重点知识点要点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a b c +=)2.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是:(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有关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3)解决与勾股定理有关的面积计算;(4)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步骤:(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大边长为c ;(2)验证:22a b +与2c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222a b c +=,则△ABC 是以∠C 为90°的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ABC 是锐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ABC 是钝角三角形.2.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222x y z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 y z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常见的勾股数:①3、4、5;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9、40、41.如果(a b c 、、)是勾股数,当t 为正整数时,以at bt ct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观察上面的①、②、④、⑤四组勾股数,它们具有以下特征:1.较小的直角边为连续奇数;2.较长的直角边与对应斜边相差1.3.假设三个数分别为a b c 、、,且a b c <<,那么存在2a b c =+成立.(例如④中存在27=24+25、29=40+41等)要点三、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两者互为逆定理,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第四章实数知识导图重点知识点要点一:平方根和立方根类型项目平方根立方根被开方数非负数任意实数符号表示a±3a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为零;负数没有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重要结论⎩⎨⎧<-≥==≥=)0()0()0()(22a a a a a a a aa 333333)(aa a a aa -=-==要点二: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1.实数的分类①按定义分:实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②按与0的大小关系分:实数0⎧⎧⎨⎪⎩⎪⎪⎨⎪⎧⎪⎨⎪⎩⎩正有理数正数正无理数负有理数负数负无理数要点诠释:(1)所有的实数分成三类: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统称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等;②有特殊意义的数,如π;③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3)凡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数都是无理数,并且无理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4)实数和数轴上点是一一对应的.2.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数轴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反之任何一个实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与之对应.3.三类具有非负性的实数在实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非负数有如下三种形式:(1)任何一个实数a 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即|a |≥0;(2)任何一个实数a 的平方是非负数,即2a ≥0;0≥(0a ≥).非负数具有以下性质:(1)非负数有最小值——零;(2)有限个非负数之和仍是非负数;(3)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4.实数的运算数a 的相反数是-a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实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顺序进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5.实数的大小的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1)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两个数比较大小常见的方法有:求差法,求商法,倒数法,估算法,平方法.要点三、近似数及精确度1.近似数接近准确值而不等于准确值的数,叫做这个精确数的近似数或近似值.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只要看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是舍还是入.2.精确度近似数中,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称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精确到的这一位也叫做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度.要点诠释:(1)精确度是指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2)精确度一般用“精确到哪一位”的形式的来表示,一般来说精确到哪一位表示误差绝对值的大小,例如精确到0.1米,说明结果与实际数相差不超过0.05米.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导图重点知识点要点一、有序数对把一对数按某种特定意义,规定了顺序并放在一起就形成了有序数对,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以有序数对为工具表达一个确定的意思,如某人记录某个月不确定周期的零散收入,可用(13,2000),(17,190),(21,330)…,表示,其中前一数表示日期,后一数表示收入,但更多的人们还是用它来进行空间定位,如:(4,5),(20,12),(13,2),…,用来表示电影院的座位,其中前一数表示排数,后一数表示座位号.要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 轴或横轴,向右为正方向;铅直方向的数轴称为y 轴或纵轴,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 是原点.如下图:要点诠释:(1)两条坐标轴将平面分成4个区域: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x 轴与y 轴上的点(包括原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2)在平面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坐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数对(x,y)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这样就将‘形’与‘数’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的转化.(3)要熟记坐标系中一些特殊点的坐标及特征:①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零;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零.②平行于x 轴直线上的点横坐标不相等,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 轴直线上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相等.③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④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注:反之亦成立.(4)理解坐标系中用坐标表示距离的方法和结论:①坐标平面内点P(x,y)到x 轴的距离为|y|,到y 轴的距离为|x|.②x 轴上两点A(x 1,0)、B(x 2,0)的距离为AB=|x 1-x 2|;y 轴上两点C(0,y 1)、D(0,y 2)的距离为CD=|y 1-y 2|.③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两点A(x 1,y)、B(x 2,y)的距离为AB=|x 1-x 2|;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两点C(x,y 1)、D(x,y 2)的距离为CD=|y 1-y 2|.(5)利用坐标系求一些知道关键点坐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常用方法:切割、拼补.要点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 轴、y 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要点诠释:(1)我们习惯选取向东、向北分别为x 轴、y 轴的正方向,建立坐标系的关键是确定原点的位置.(2)确定比例尺是画平面示意图的重要环节,要结合比例尺来确定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2.用坐标表示平移(1)点的平移点的平移引起坐标的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要点诠释:上述结论反之亦成立,即点的坐标的上述变化引起的点的平移变换.(2)图形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 个单位长度.要点诠释:平移是图形的整体运动,某一个点的坐标发生变化,其他点的坐标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反过来点的坐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就意味着点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其变化规律遵循:“右加左减,纵不变;上加下减,横不变”.第六章一次函数知识导图重点知识点变化的世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概念选择方案概念再认识表示方法图象性质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与数学问题的综合与实际问题的综合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要点一、函数的相关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y 是x 的函数,如果当x =a 时y =b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为a 时的函数值.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解析式法,列表法,图象法.要点二、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kx b =+,其中k 、b 是常数,k ≠0.特别地,当b =0时,一次函数y kx b =+即y kx =(k ≠0),是正比例函数.要点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1、函数的图象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要点诠释:直线y kx b =+可以看作由直线y kx =平移|b |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 >0时,向上平移;当b <0时,向下平移).说明通过平移,函数y kx b =+与函数y kx =的图象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一次函数性质及图象特征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对比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点诠释:理解k 、b 对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和性质的影响:(1)k 决定直线y kx b =+从左向右的趋势(及倾斜角α的大小——倾斜程度),b 决定它与y 轴交点的位置,k 、b 一起决定直线y kx b =+经过的象限.(2)两条直线1l :11y k x b =+和2l :22y k x b =+的位置关系可由其系数确定:12k k ≠⇔1l 与2l 相交;12k k =,且12b b ≠⇔1l 与2l 平行;12k k =,且12b b =⇔1l 与2l 重合;(3)直线与一次函数图象的联系与区别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特殊的直线x a =、直线y b =不是一次函数的图象.要点四、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方程(组)、不等式问题函数问题从“数”的角度看从“形”的角度看求关于x 、y 的一元一次方程ax b +=0(a ≠0)的解x 为何值时,函数y ax b =+的值为0?确定直线y ax b =+与x 轴(即直线y =0)交点的横坐标求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1122=+⎧⎨=+⎩,.y a x b y a x b 的解.x 为何值时,函数11y a x b =+与函数22y a x b =+的值相等?确定直线11y a x b =+与直线22y a x b =+的交点的坐标求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ax b +>0(a ≠0)的解集x 为何值时,函数y ax b =+的值大于0?确定直线y ax b =+在x 轴(即直线y =0)上方部分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的范围。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

初二数学(上)期末复习各章知识点第一章轴对称图形(知识点)一、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什么叫轴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沿某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两个部分沿某直线对折能完全重合。

②轴对称是反映两个图形的特殊位置、大小关系;轴对称图形是反映一个图形的特性。

联系:①两部分都完全重合,都有对称轴,都有对称点②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这两个部分图形就成轴对称。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圆、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角、线段、相交的两条直线等。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 ------------- J--------(也称线段的中垂线)5.轴对称的性质:⑴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⑵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6.怎样画轴对称图形:画轴对称图形时,应先确定对称轴,再找出对称点。

二、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线段的轴对称性:①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两条;一条是线段所在的直线,另一条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DI p ,C③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E结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角的轴对称性:① 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②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③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新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新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新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全等三角形全等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

全等三角形有以下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斜边、直角边公理: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公理”或“HL”)。

第二章:轴对称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指的是将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成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式对称轴。

垂直平分线是指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任何对应部分成轴对称。

4.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平行或所在直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

线段的对称性: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3.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垂直平分线上。

角的对称性:1.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3.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对称轴。

2.等边对等角。

3.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判定:1.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对等角。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复习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复习课件
(2)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100°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 的顶角的度数为( C ) A.20° B.40° C.100° D. 40°或100°
(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若∠A=80°,则∠B= 50°、20°、. 80°
例题精讲 等腰三角形对形状进行分类讨论 例3. (1)△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
等腰三角形
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D⊥AD,故可以 延长CD交AB于点E,则△ACE是等腰三角形.
4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知识点 2、(按边、角、形状)分类讨论思想 3、构造等腰三角形(基本图形)
再见
知识点复习: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
热身练习
1.如图,在△ABC 中,AC=AD=DB, ∠C=70°则∠CAB的度数是( A )
A. 75° B. 70° C. 40° D. 35° 运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角的度数
基本图形:“角平分线+平行线”
等腰三角形
若∠1=∠2,AC∥OB,则△OAC为等腰三角形.
例题精讲 利用角平分线和垂线得到等腰三角形
例6.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BAC=90°, BF平分∠ABC,CD⊥BF交BF的延长线于点D. 求证:BF=2CD.
基本图形:“角平分线+垂线”
热身练习
1.如图,以正方形ABCD的一边CD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CDE, 则∠AEB = ___3_0_°____.
A
D
E
B
C
运用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都等于60°”求角的度数

5.1位置的确定课件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1位置的确定课件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3)方格定位法
一般地,在方格纸上,一点的位置由横向格数与纵向格
数确定,记作(横向格数,纵向格数)或记作(水平距离,
纵向距离).
用区域定位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简单明了,
(4)区域定位法 但往往位置不够准确,只能表示大概区域.
区域定位法是先将平面划分为横纵区域,然后用横纵区
域编号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特别警示
感悟新知
1. 不能交换这两个数据的顺序; 2. 这两个数据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感悟新知
例 1 [期末·青龙县] 如图5.1-1,气象台为了预报台风,首 先要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则下列说法能确定台风中 心位置的是( ) A. 西太平洋 B. 距电台500 海里 C. 北纬28°,东经136° D. 湛江附近
第5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5.1 位置的确定ຫໍສະໝຸດ 习目标用两个数据描述物体的位置
课时导入 小华母女俩周末去电影院看国产大片《流浪地球》,买 了两张票去观看,座位号分别是7排5号和5排7号.怎样才能 既快又准地找到座位?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用两个数据描述物体的位置 1. 在平面上选定一个参照物后,常用的方法是用两个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根据在平面内,要有两个有序数据才能清楚地 表示出一个点的位置解答即可.
A. 西太平洋表示一个面,范围很大,故不能确定台风 中心的位置;B. 距电台500 海里的地方很多,故不能确定 台风中心的位置;C. 由北纬28°,东经136°可以确定一 个点的位置,故能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D. 湛江附近表示 一个面,范围很广,故不能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 答案:C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读懂题目信息,明确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是解题的关键.
感悟新知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轴对称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线段 角 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的应用等腰梯形设计轴对称图案(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03、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
基本图形
类型1:平移型
模型展示
常见模型
隐含条件:平行线;重叠线段的等式性质应用转化
基本图形
类型2:轴对称型
模型展示常见模型
隐含条件: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
模型说明:轴对称模型的图形,可以看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图形全等.
基本图形
类型3:旋转型模型展示常见模型
隐含条件:公共边,对顶角,重叠角和重叠线段利用等式性质的转化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或“ASA”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角边”或“AAS”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边边边”或“SSS”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或“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一线三等角
变:
A
B
C
A
B
C
分别根据上面所画的两幅图,猜想线段AD,BE,D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一线三等角
如图,有一直角三角形ABC,∠C=90°,AC=10cm,BC=5cm,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上和过A点且垂直于AC的射线AQ上运动,问P点运动到AC上什么位置时△ABC才能和△APQ全等.
知识回顾
SSS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几何语言表达:
在△ABC与△DEF中
AB=DEAC=DFBC=EF
∴△ABC≌△DEF(SSS)
知识回顾
例:
如图,AB=AC,AE=AD,BSAS
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2章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2章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感悟新知
知1-讲
特别提醒 1. 适用条件:必须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2. 作用:是证明角相等的常用方法,应用它证角 相等时可省去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因而更简便.
感悟新知
由上面的操作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利用 三角形的全等证明这些性质. 如图, △ABC中, 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 AB=AC,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 2 角的度数.
解:(1)72°; (2)30°.
感悟新知
知1-练
2 (中考•盐城)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则它的 底角度数为( ) D
3 A.40°B.50°C.60°D.70°
感悟新知
知1-练
3 (中考•湘西州)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 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 数为( )
第2章轴对称图形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等腰三角形边角性质: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三线合
一”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课时导入
看到下边三角形了吗,它有何特点呢? 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顶 角

底角 底角 底边
4 A.36°CB.60°C.72°D.108°
感悟新知
4 (中考•广西)如图,在△ABC中,AB=AC,
知1-练
∠BAC=100°,AB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AB、
BC于点D、E,则∠BAE=( ) 5 A.80°B.60°C.50D°D.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苏科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苏科版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科学,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

八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内学生们需要掌握许多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以苏科版的教材为基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1. 实数
实数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在八年级上学期中,学生需要了解实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同时,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以及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实数和比较大小。

2. 对数
对数是一种用指数表示数值大小的方法。

在学生中引入对数这一概念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八年级上学期中,学
生需要深入掌握对数的性质、常用公式和应用,特别是对数的变
换法则和基本思想。

3. 代数
代数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上学期中,代数涉及到多项式、根式以及常见的函数类型。

学生需要掌握代数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如解方程和不等式等。

4. 几何
几何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涉及到多种图形学和理论。


八年级上学期,几何包括平面几何与向量几何两个方面。

学生需
要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分类及其应用,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同时学习向量及其运算法则,以及向量方程的相关概念。

5. 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八年级上学期中,涉及到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样本空间和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统计学中的常见方法和分析工具。

总之,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广阔而复杂,需要学生们掌握基本方法和原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业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