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

合集下载

显微镜下正常细胞形态

显微镜下正常细胞形态

显微镜下正常细胞形态
正常细胞在显微镜下有不同的形态,根据细胞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其形态也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正常细胞形态:
1. 血细胞:红细胞呈扁平的圆盘状,白细胞呈不规则形状,有很多细长的突起。

2.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通常呈多边形或长方形,具有细胞膜,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3. 肌肉细胞:肌肉细胞呈长而纤维状,有明显的纨网状线条。

4. 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形态各异,常具有多个突起和分支,细胞体呈椭圆形或星状。

5. 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充满脂肪滴。

6. 结缔组织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呈长梭形或星状,常具有突起和分支。

这些细胞形态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细胞形态可以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还需要考虑像染色技术、细胞处理等因素的影响。

血液常见细胞图片

血液常见细胞图片

幼巨核细胞
• 胞体:直径20-50μ,是巨核细胞系统成熟过程中的中间细胞,其胞体较大。 胞核:巨大,稍偏于一侧,通常为肾形,或不规则,可呈凹陷或切迹,染色 质较粗而密,有局部浓部染现象,模膜清楚,核仁可有可无。 胞浆:中等量可呈伪足状,稍兰红色,于核附近的染色较深,无核周界,于 核的附近出现极细的嗜天青颗粒,但胞浆外周无颗粒。
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但较原红稍浅,血
红蛋白开始形成,出在核周围,无颗粒。
中幼红细胞
• 胞体:直径8-15μ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占细胞2/3-1/2大小,染色质粗糙排列成 堆,其中有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呈车轮状排列,深紫色,核染色 质间有淡染区,称付染色质,核膜明显,无核仁。 胞浆:中等量或多量,不透明,浆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 质逐渐减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嗜多色性,可呈兰绿色,兰 红色,淡红色等。
原始浆细胞
• 原始浆细胞:直径14-20μ;核较大,约占细胞2/3,圆或椭圆形,常 偏于一侧;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均匀分散或呈细网状。核仁2-5 个,淡蓝色,不显著。胞浆较其它原始细胞为多,深蓝而不透明,近 核处着色较浅,无颗粒,偶可见到空泡。原始浆细胞在正常骨髓中极 少见到,只有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时才可大量存在,并有 形态变异。
红斑狼疮细胞
Auer'体
• 奥尔(Auer)氏体:是含于胞浆内的一种被罗氏染色染成红色的棍棒状小体。 形态类似抗酸染色的结核杆菌。一般认为它是嗜天青颗粒融合而成(来自溶 酶体?),髓过氧化物酶,苏丹黑B染色和PAS反应都呈阳性。正常细胞中见 不到,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时原始、早幼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胞浆中,但决 不会出现于淋巴和红细胞中,故对白血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1. 红细胞:正常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使其呈红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红细胞大小均匀,形态规整。

2. 白细胞:白细胞是一种有核的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类型。

其中,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其细胞核呈分叶状,一般为 2-5 叶;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相对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单核细胞的体积较大,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状;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通常分为两叶,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颗粒。

3. 血小板: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的细胞碎片,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的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通常聚集成团。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血液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介绍,具体的血液细胞形态特征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疾病状态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有特定需求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外周血细胞形态报告单

外周血细胞形态报告单

外周血细胞形态报告单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是临床血液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下面将对外周血细胞形态报告单进行详细解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1.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0-10.0×10^9/L,本次检查结果为6.5×10^9/L,属于正常范围内。

2.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为3.5-5.5×10^12/L,本次检查结果为4.2×10^12/L,属于正常范围内。

3. 血红蛋白(Hb),正常范围为115-150 g/L,本次检查结果为130 g/L,属于正常范围内。

4.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本次检查结果为180×10^9/L,属于正常范围内。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

1. 白细胞形态,各种类型的白细胞比例正常,未见异常细胞。

2. 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大小、形态均匀,未见异常红细胞。

3. 血小板形态,血小板分布均匀,未见异常血小板。

三、结论。

根据本次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各种类型的细胞形态均匀,未见异常细胞,提示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异常。

四、临床意义及建议。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血液学中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本次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正常,提示患者目前没有明显的血液系统疾病,建议定期复查以了解血液状况的变化。

五、注意事项。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全面的诊断信息。

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时,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因外界干扰或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结果的误差。

六、结语。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血液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形态、数量、比例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关键的诊断信息,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等。

本文将对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解读、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原理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患者血液中各种细胞形态、数量、比例等的检查方法。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液中包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细胞。

其中,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主要负责免疫防御和炎症反应,血小板主要负责血液凝固。

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过程中,可以通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这些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比例等进行精细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操作步骤1. 患者采血血液样本的采集是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第一步。

通常采用静脉采血的方法,将患者的血液样本采集到一只干燥、无菌的试管中。

2. 制备血涂片制备血涂片是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滴于玻璃片上,然后用另一只玻璃片将其涂开,形成一张薄薄的血涂片。

为了使细胞更加清晰可见,通常会对血涂片进行染色处理。

3. 染色处理染色是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目前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Wright染色、Giemsa染色、Leishman染色等。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使细胞的核、细胞质等成分更加清晰可见,便于观察和分析。

4. 显微镜观察经过染色处理后,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入显微镜中进行观察。

通过显微镜可以对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形态、数量、比例等进行精细的分析和判断。

三、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结果解读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形态、数量、比例等信息。

针对不同的细胞类型,其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可能会提示不同的疾病情况。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的解读:1. 红细胞计数和形态红细胞计数和形态是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最常见的指标之一。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血液中各类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状态。

它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血液涂片中的血细胞形态特征,从而提供有关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的重要信息。

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主要包括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首先,红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和颜色。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应呈现出均匀的大小和形状,颜色应为淡红色。

若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颜色异常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贫血、溶血、骨髓异常等疾病。

其次,白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细胞形态、细胞核形态和细胞核染色质分布。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的形态应呈现出规则、对称的形状,细胞核形态应符合相应的类型特征,细胞核染色质分布应均匀。

若白细胞形态异常,如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形态不正常、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白血病、免疫系统异常等疾病。

最后,血小板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和数量。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应呈现出均匀的大小和形状,数量应在正常范围内。

若血小板形态异常,如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或者数量异常增多或减少,可能提示存在出血、血液病等疾病。

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对许多疾病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

例如,对于贫血患者,可以观察红细胞形态是否异常,从而确定贫血的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是溶血性贫血。

对于白血病患者,可以观察白细胞形态是否异常,帮助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对于感染性疾病,可以观察白细胞形态和数量是否异常,帮助判断感染的病原体和感染的程度。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以观察血小板形态和数量是否异常,帮助判断凝血功能是否受损。

需要注意的是,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虽然能够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但它并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手段,通常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和病史来综合分析和判断。

此外,由于血液涂片的制备和染色的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操作误差,因此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时,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细胞观察实验报告

血细胞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血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功能,掌握血细胞计数的操作方法,提高对血液学基本知识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血涂片3. 显微镜油镜4. 计数板5. 吸管6. 血液样本7. 稀释液8. 清洁纸巾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显微镜是否清洁,调整光源亮度。

- 将血液样本用稀释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2. 制作血涂片:- 取一滴稀释后的血液,滴在载玻片上。

- 用另一张载玻片的一端轻轻刮过血液,使血液均匀分布。

- 将盖玻片轻轻覆盖在血液上,避免产生气泡。

3. 显微镜观察:- 将血涂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 使用低倍镜寻找红细胞区域,然后转换到高倍镜进行观察。

4. 血细胞计数:- 使用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区域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

- 计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5. 数据记录与分析:-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 分析数据,了解血细胞在血液中的分布和功能。

四、实验结果1. 红细胞:- 形态: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

- 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 白细胞:- 形态:体积较大,有细胞核。

- 功能:参与免疫反应,防御病原体。

3. 血小板:- 形态:无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 功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4. 血细胞计数结果:- 红细胞数量:4.0-5.5×10^12/L- 白细胞数量:4.0-10.0×10^9/L- 血小板数量:100-300×10^9/L五、实验讨论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液中各自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2. 血细胞计数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检查项目,对于了解患者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3. 本次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白细胞存在异常形态,可能与感染、炎症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血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功能,了解了血细胞计数的操作方法。

血细胞形态报告怎么看

血细胞形态报告怎么看

血细胞形态报告怎么看一、概述血细胞形态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它通过对患者血液样本中的血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疾病,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血细胞形态报告的相关知识,告诉大家怎样正确地看待和解读这种检查报告。

二、报告内容及解读方法1.红细胞形态正常的红细胞应呈圆盘状或两端微微突出状,而在某些疾病下,红细胞形态可能会发生变化。

在红细胞形态报告中,常见的异常类型有椭圆细胞、鞍状红细胞、鳞片状红细胞等。

这些异常类型可能提示贫血或其他红细胞疾病。

2.白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的异常通常可见于白血病等疾病中。

在白细胞形态报告中,常见的异常类型有异型淋巴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

这些异常类型的出现可能提示患者体内存在白血病等癌症。

3.血小板形态血小板形态的异常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血栓性疾病。

在血小板形态报告中,常见的异常类型有大型血小板、因疾病而形成的血小板等。

这些异常类型可能提示患者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三、注意事项1.血细胞形态报告并非诊断疾病的唯一依据,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诊断。

2.血细胞形态报告是一个数量化的指标,不能仅仅依靠肉眼观察的客观判断。

3.对于血细胞形态报告中出现的异常类型,有些只是因外界因素干扰而引起的暂时性变化,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4.血细胞形态报告的结果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判断和解读,避免因误读而导致的误诊。

综上所述,对于血细胞形态报告的正确解读和判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表现,同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

只有正确处理并解读血细胞形态报告,才能做出更加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治疗的成功率。

临床分析中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常见指标解读

临床分析中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常见指标解读

临床分析中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常见指标解读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

本文将对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常见指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

一、红细胞指标1.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一般在4.0-5.5×10^12/L之间。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某种疾病的存在,如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等。

2.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平均的大小。

正常成年人的MCV范围一般在80-100 fL之间。

MCV的增高可能是由于巨大细胞贫血或酒精滥用等原因,MCV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小细胞贫血或铁缺乏症等原因。

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单位红细胞体积内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成年人的MCH范围一般在27-32 pg之间。

MCH的增高可能是由于巨大细胞贫血或铁过多等原因,MCH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小细胞贫血或铁缺乏症等原因。

4.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

正常成年人的MCHC范围一般在320-350 g/L之间。

MCHC的增高可能是由于红细胞膜脱水或酒精滥用等原因,MCHC的降低可能是由于铁缺乏症或溶血性贫血等原因。

二、白细胞指标1.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内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一般在4.0-10.0×10^9/L之间。

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

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

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实验准备一.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4个橡皮吸头:4个玻璃棒:4根烧杯:1000 ml,2个量筒:100ml、500 ml、1000 ml各一蜡笔棕色小口瓶碾钵载玻片处置:一般将载玻片先用洗衣粉水溶液煮沸20分钟,用流水冲洗,再经清洁液浸泡留宿,用流水反复冲洗,最后入95%酒精浸泡约1小时。

掏出,以干净布巾夹持玻片边缘擦干备用。

二.试剂:瑞氏染液240ml瑞氏染料粉剂0.1g纯甲醇(AR)60ml将粉剂放入干净干燥碾钵内,先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干净的棕色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入少量甲醇研磨,如此反复,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

新配制的染液需密封保留,室温放置1周后才能利用。

染料寄存越久,染色效果越好。

磷酸盐缓冲液1%KH2PO4 30ml1%Na2HPO4 20ml加蒸馏水至800 ml,调PH值到~,定容至1000ml。

甲醇二甲苯实验步骤一.涂片(一)血液涂片的制作(1)需载玻片2张,别离称为玻片1和玻片2(推片)。

(2)用玻片1一端接约3mm直径的血滴,将此玻片1维持水平。

(3)取另一边缘平整的载玻片2(推片),将其前端放在血滴前,与片1维持30°角并稍向后移与血滴接触,即见血液沿片2(推片)下缘散开,使血液展开并充满整个推片的宽度。

(4)立刻将推片与载玻片呈30°角,边轻压推片边将血液按下图的箭头方向推动涂抹,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

(5)挥动片1使血膜吹干,用蜡笔将血膜边缘圈画备染色。

(6)每只动物涂片一张。

(7)一张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8)置30min~1hr后较利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注意事项:如标本本身太短,可观察的部份会受局限,故以在离开载玻片另一端2cm地方涂抹为宜。

载玻片、推片的角度越小、血液越薄;涂抹速度越慢、也越薄。

在涂抹贫血病人的血液时,将推片稍竖起(不是30°而是35°~40°左右),以较快的速度推比较好,而对红细胞增高的病人则相反。

血液细胞的实验报告

血液细胞的实验报告

血液细胞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血液细胞的观察摘要: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通过染色技术,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红细胞呈圆盘状,无核、无颜色、无细胞器;白细胞主要可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粒细胞具有多个细胞核和颗粒,而淋巴细胞则具有一个圆形细胞核,且无颗粒;血小板为细小的圆形细胞碎片。

这些结果对于深入了解血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血细胞是构成人体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红细胞(erythrocytes)、白细胞(leukocytes)和血小板(platelets)。

红细胞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主要负责免疫防御,而血小板则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类型的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材料与方法:1. 准备标本:准备一个血涂片的载玻片。

2. 染色:将血涂片浸入白洪明液中,大约5-1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再将载玻片浸入盖玛液中,大约10-15分钟,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将玻片晾干。

3. 观察:将干燥的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使用100倍至1000倍的倍率观察。

结果与讨论: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血涂片上的不同类型的血细胞。

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和相关讨论:1. 红细胞(红血球):红细胞是最常见的血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我们观察到红细胞呈圆盘状,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其他细胞器。

这个形态特征使它们更容易在血管中流动,并使得它们可以携带大量的氧气。

红细胞的无细胞核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缺点,一旦红细胞老化或受损,就无法进行修复。

2. 白细胞(白血球):白细胞分为多种类型,然而在此实验中,我们主要观察到了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

粒细胞具有多个细胞核和颗粒,这些细胞核可以帮助它们执行吞噬细菌和异物的任务,而颗粒则可能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相关。

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

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

血液病检验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一、活化凝血时间测定【实验原理】同试管法CT测定。

试验中加入白陶土-脑磷脂的悬液以充分激活因子Ⅻ和Ⅺ,并为凝血反应提供丰富的催化表面,故称为活化凝血时间(ACT);还可以避免因接触激活阶段的不同结果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本试验的敏感性和重复性。

【试剂】1.脑磷脂的制备脑磷脂是将兔脑粉中的组织凝血活酶除去参与外源凝血途径的蛋白部分后所得的磷脂,故又称部分凝血活酶。

取干燥兔脑粉1.2g加25ml丙酮,放置2h后过滤,将此兔脑粉加氯仿25ml,连续震荡2h,以滤纸过滤,滤液蒸发后为淡黄色蜡状物,刮入玻璃研钵中,加12ml生理盐水研磨成均匀乳剂,以每安瓶0.25ml分装。

2.4%白掏土悬液白陶土2g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室温保存,用前摇动。

3.4%白陶土-脑磷脂悬液将脑磷脂用巴比妥缓冲液作1:50稀释后,再加等量4%白陶土悬液混合而成。

4οC可保存3天,用时充分混合。

4.巴比妥缓冲液巴比妥钠11.75g、NaCl14.67g、0.1mol/L的HCl430ml,加蒸馏水至2000ml。

此缓冲液pH应为7.3,否则影响试验稳定性。

【操作方法】1.在含4%白陶土-脑磷脂悬液0.2ml的试管中注入受检全血0.5,轻轻混匀。

2.其余操作同试管法CT测定。

【参考值】 1.70±0.76 (1.14~2.05)min。

【临床意义】1.同试管法CT测定,但较其敏感,重复性也较好,可检出因子Ⅷ:C小于45%的亚临床型血友病。

2.是监测体外循环肝素用量的良好指标之一。

实验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邻一甲联苯胺法)【实验原理】邻一甲联苯胺在酸性溶液中和过氧化氢与血红蛋白共同作用生成氧化型联苯胺,产生绿色→蓝色→紫色,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

【试剂】1.2g/L邻一甲联苯胺溶液称取邻一甲联苯胺0.2g,溶于冰醋酸60ml,加蒸馏水至100ml,置于棕色瓶内于冰箱保存,色变暗应重配。

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状:正常成熟的红细胞呈现典型的双凹形状,类似于一个压扁的圆盘。

这种形状有利于红细胞在血管中的弯曲与变形,以适应血管的形态。

2. 直径:正常成熟的红细胞直径约为7.8微米(μm)。

这一直径大小使得红细胞能够通过狭窄的微小血管,从而有效地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3. 厚度:正常红细胞的中央部分较薄,约为1μm,而边缘部分较厚,约为2μm。

这种厚薄不均匀的形态有助于维持红细胞的柔韧性和弹性。

4. 具有柔韧性和变形能力:红细胞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可以在血管中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或弯曲的血管。

这种形态特征使得红细胞能够顺利地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需要注意的是,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可能会在某些疾病或异常情况下发生改变,例如贫血、溶血、遗传性红细胞病等,这些异常形态常常与相关的疾病或病理过程相关联。

观察血细胞实验报告

观察血细胞实验报告

观察血细胞实验报告观察血细胞实验报告血液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液体之一,它通过血管系统流动,为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负责清除代谢产物和维持体内的稳态。

血液中的血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通过观察血细胞实验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进而推测出人体健康状况。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它们携带着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红细胞数量的正常范围通常在实验报告中有所标注,一般情况下,男性的红细胞计数略高于女性。

如果红细胞数量过高,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或高原适应性引起的。

而红细胞数量过低,则可能是贫血等疾病的表现。

此外,观察红细胞的形态也很重要,正常的红细胞应呈现典型的圆盘状,在实验报告中常常会有红细胞形态指数的评估结果,如果形态异常,可能意味着某些疾病的存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白细胞。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和维护人体的免疫功能。

白细胞数量的正常范围也会在实验报告中有所标注,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数量也会分别列出。

比如,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一种白细胞,它们在感染和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中性粒细胞数量过高,可能是由于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而淋巴细胞是另一种重要的白细胞类型,它们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如果淋巴细胞数量异常,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

通过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人体免疫系统的状况。

最后,我们来关注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它们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数量的正常范围也会在实验报告中有所标注。

如果血小板数量过高,可能与某些疾病或药物的使用有关。

而血小板数量过低,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观察血小板的形态也很重要,正常的血小板应呈现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如果形态异常,可能意味着某些疾病的存在。

通过观察血细胞实验报告,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
形,大小较一致,平 均直径7.5微米,中心淡染区小于细胞直径的 1/3。
1.红细胞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IDA 2)大红细胞:巨幼贫、MDS 3)巨红细胞:叶酸、B12缺乏所致的巨幼贫 4)红细胞大小不均
2.红细胞形态异常
1)球形红细胞:遗传球、自溶贫、新生儿溶血
骨髓穿刺技术注意事项
❖ 出血倾向(血友病禁忌) ❖ 进针深度1.5cm ❖ 抽吸量<0.2ml ❖ 涂片速度:30度角合适,角度大过厚,角度小过
薄。 ❖ 涂片要求:头、体、尾分明,便于观察各类型细
胞,取材良好的骨髓,易见骨髓小粒。
骨髓检查内容与方法
骨髓涂片染色
瑞士染色或瑞士吉姆萨染色
骨髓涂片显微镜检查
5)疟原虫:环状体
疟原虫大滋养体
疟原虫裂殖体
疟原虫配子体
二、白细胞形态检查
白细胞包括成熟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核左移:中性杆状核增多,偶见早、中、晚 幼粒,多见于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常出现 明显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内外浆。
2)核右移: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
1:1 10:1 20:1 50:1 300:1
白血病、红白血病等 白血病、增生性贫血等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等 某些骨髓增生不良性疾病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介于两级之间的,划为上一级。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重度减低
C 巨核细胞(数量、成熟度、产板功能、 形态)
D 异常细胞(涂片边缘、片尾、小粒周 围)
❖ 用于鉴别诊断:不明原因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 肿大、骨痛等。
(二)注意问题:
1.多部位骨穿:慢性AA、MM、恶组、 骨髓转移癌。

血细胞形态(全)

血细胞形态(全)

图40
• 小淋巴细胞(左), 早幼粒细胞(右)。 这两个细胞均较典型。 正常早幼粒细胞应注 意与异常早幼粒细胞 区别,后者主要特点 是:胞核常不规则, 颗粒丰富,常有内外 胞质分明现象,有的 还有1-几十条棒状小 体,见于M3。
图41
• 表皮细胞。其细胞中 可见胞核,而不是角 化细胞(它没有细胞 核),这个细胞应该 是属于表皮棘层中的 表皮细胞(即棘细 胞),是采集血标本 时脱落至血中的,有 时可见其上面有细菌 寄生。
图பைடு நூலகம்1
• 涂抹细胞(下)及 成熟淋巴细胞 (上)。该淋巴细 胞核中有假核仁 (如果是真核仁其 周围染色质应呈颗 粒状),胞质呈清 澈的淡蓝色(这也 是成熟细胞的特征 之一)。
图12
• 彩图12 这是个典型的中性 中幼粒细胞(大多数回答 是对的)。其胞质近核处 出现了中性颗粒(淡红色, 很细小),非特异性颗粒 也较多(呈紫红色),胞 核半圆形,染色质较粗但 副染色质不明显。晚幼粒 的主要特征是胞质中充满 中性颗粒,A颗粒很少或 无,胞核凹陷呈肾形,染 色质粗,出现副染色质
图42
• 两个淋巴细胞。左 边似乎受周围细胞 挤压而变形。这两 个细胞胞体不大、 胞质不多也不深蓝, 所以不能打异淋哦, 要抓住异淋的一些 主要特征哦。
图43
• 中性成熟粒细胞(左)、 原始细胞(右)。由于 左边的细胞胞核不清楚, 可以归入中性分叶核粒 细胞。该原始细胞不像 红系,其核仁可见,但 不是很清晰,所以有人 判断是幼稚细胞也不错。 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 时,不需要对原始细胞 的细胞系列进行报告, 只要报告原始细胞比例 即可
图46
• 涂抹细胞或退化细 胞。其胞质已经完 全丢失,细胞核肿 胀、结构模糊、核 膜不完整,退化的 核中可见核仁。退 化细胞包括了涂抹 细胞。

血常规细胞形态分析报告

血常规细胞形态分析报告

血常规细胞形态分析报告近日,我接收到了一份关于血常规细胞形态分析的报告,该报告为一位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血液检查分析。

通过细胞形态分析,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诊断依据。

以下是对该报告的详细分析和解读。

首先,在红细胞方面,该患者的红细胞计数为4.5 ×10^12/L,位于正常范围内。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为85 fl,正常范围为80-100 fl,患者的结果处于中等水平。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为29 pg,正常范围为27-32 pg,该指标也在正常范围内。

然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330 g/L,高于正常范围(320-360 g/L)。

这可能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红细胞高聚物或富集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诊断。

在白细胞方面,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6.5 × 10^9/L,正常范围为4-10 × 10^9/L。

总的来说,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属于正常水平。

然而,我们还对白细胞分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其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为3.5 × 10^9/L,占总白细胞计数的53.8%。

这与正常水平相符。

淋巴细胞计数为2 × 10^9/L,占总白细胞计数的30.8%,也在正常范围内。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5 × 10^9/L,占总白细胞计数的7.7%,也符合正常情况。

然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为0.5 × 10^9/L,占总白细胞计数的7.7%,与正常范围相比略低。

关于血小板方面,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250 × 10^9/L,正常范围为150-400 × 10^9/L。

明显可以看出,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处于正常范围内。

对于细胞形态方面的分析,我们观察到该患者红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变形或异常现象。

白细胞形态也显示正常,没有见到异常细胞或异型淋巴细胞。

总体而言,患者的细胞形态正常,没有明显的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实验准备一.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4个橡皮吸头:4个玻璃棒:4根烧杯:1000 ml,2个量筒:100ml、500 ml、1000 ml各一蜡笔棕色小口瓶碾钵载玻片处理:一般将载玻片先用洗衣粉水溶液煮沸20分钟,用流水冲洗,再经清洁液浸泡过夜,用流水反复冲洗,最后入95%酒精浸泡约1小时。

取出,以洁净布巾夹持玻片边缘擦干备用。

二.试剂:瑞氏染液240ml瑞氏染料粉剂 0.1g纯甲醇(AR) 60ml将粉剂放入洁净干燥碾钵内,先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入少量甲醇研磨,如此反复,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

新配制的染液需密封保存,室温放置1周后才能使用。

染料存放越久,染色效果越好。

磷酸盐缓冲液1%KH2PO4 30ml1%Na2HPO4 20ml加蒸馏水至800 ml,调PH值到6.5~7.0,定容至1000ml。

甲醇二甲苯实验步骤一.涂片(一)血液涂片的制作(1)需载玻片2张,分别称为玻片1和玻片2(推片)。

(2)用玻片1一端接约3mm直径的血滴,将此玻片1保持水平。

(3)取另一边缘平整的载玻片2(推片),将其前端放在血滴前,与片1保持30°角并稍向后移与血滴接触,即见血液沿片2(推片)下缘散开,使血液展开并充满整个推片的宽度。

(4)立刻将推片与载玻片呈30°角,边轻压推片边将血液按下图的箭头方向推动涂抹,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

(5)挥动片1使血膜吹干,用蜡笔将血膜边缘圈画备染色。

(6)每只动物涂片一张。

(7)一张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8)置30min~1hr后较利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注意事项:●如标本本身太短,可观察的部分会受局限,故以在离开载玻片另一端2cm地方涂抹为宜。

●载玻片、推片的角度越小、血液越薄;涂抹速度越慢、也越薄。

在涂抹贫血病人的血液时,将推片稍竖起(不是30°而是35°~40°左右),以较快的速度推比较好,而对红细胞增高的病人则相反。

●如用力过猛白细胞容易破损。

二.染色(一)血液涂片的染色(1)将待染涂片平放于染色架上。

(2)用滴管将染液滴于涂片上,覆盖整张涂片,放置1~3分钟。

(3)加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或蒸馏水,与染液混匀,可以用滴管从一端吸入,另一端放出,混匀为止,或用嘴来回轻轻吹之,使之混匀,室温下染色5~10分钟(白细胞数多或骨髓标本时间应长一些,如20~30min)。

(4)染色结束时,先用蒸馏水或缓冲液洗将涂片上的染液直接冲掉。

(5)再将片子用自来水温和冲洗,至血液膜呈淡红色。

(6)甩干或晾干玻片。

(7)封片。

【染色原理】1.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

美蓝(又名亚甲蓝mehyleme blue)为四甲基硫堇染料,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

伊红(又名曙红eosin)通常为钠盐即伊红化钠。

美蓝和伊红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憎液性胶体伊红化美蓝中性沉淀,即瑞氏染料。

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重新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2.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性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和细胞的各种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用染色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见不同的色彩。

例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粉红色称为——酸性物质。

➢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蓝色或紫色称为——碱性物质。

➢中性颗粒成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

3.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由蛋白质构成,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在染色过程中玻片必须清洁,配制瑞氏染液必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冲洗水应近中性,否则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致使细胞的识别困难,甚至造成错误。

【血细胞发育规律】血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其形态和大小的变化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规律:1.胞体:随着血细胞的发育成熟,胞体由大逐渐变小,但巨核细胞系统则由小变大,原始粒细胞至早幼粒细胞也逐渐由小变大。

2.胞核(1)大小:由大变小,但红细胞系统例外,成熟红细胞核消失。

(2)形状:圆形变为不规则形;粒细胞核呈分叶状;淋巴与浆细胞系统变化不大。

(3)染色质: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紧密。

(4)核膜:不明显变为明显;原淋巴细胞核膜最厚;原幼粒细胞核膜最薄;原始单核细胞介于两者之间。

(5)核仁:由有至无。

清楚的核仁是原始和比较原始细胞的重要标记,呈淡蓝色,随着细胞的成熟而消失。

3.胞浆(1)量:有少到多。

(2)颜色:深蓝到浅蓝,见于淋巴细胞与浆细胞。

红细胞与粒细胞的胞浆各逐渐变成桔红和粉红色。

(3)颗粒:一般从无到少并逐渐增多。

粒细胞系统由少量的嗜天青颗粒逐渐代之以大量中性、嗜酸和嗜碱颗粒。

(4)胞核与胞浆体积之比:由大到小。

血涂片的观察方法1.肉眼观察在观察染色标本时,首先用肉眼对颜色进行观察。

如果是正常的末梢血液则呈粉红色,白血病时白细胞高度增加或骨髓瘤的高γ球蛋白血症等情况下,血涂片会带有蓝色(如下图1-4-1),此时应意识到为异常标本。

2.高倍镜下观察首先观察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是否良好、细胞分布是否均匀,同时可估计白细胞数量增减情况。

最后对血涂片的体尾交界的区域进行观察,选择细胞分布均匀不重叠、标本不太厚容易观察的地方进行油镜观察(如图1-4-2)。

3.油镜下观察边移动视野边观察下列各项:1)染色是否良好:如果血涂片染色确实不好,应重新染色。

2)观察红细胞形态:(1)有无人为造成的变形,此外有时载玻片上的碱性物质的溶出(玻璃效应)会导致红细胞呈严重的棘形红细胞。

如固定不良(固定液中含有水分时)会导致呈面包圈形红细胞,从而无法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2)大小如何,是大细胞还是小细胞,有无红细胞大小不一。

(3)形态如何,注意有无畸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椭圆新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唇形红细胞)、中心淡染色红细胞、棘形红细胞、胆状红细胞、皱缩红细胞、泪滴状红细胞、破碎红细胞及镰状红细胞等。

(4)是否有染色性的变化,有无嗜多色性红细胞,中心淡染红细胞。

(5)红细胞内有无异常。

观察是否有嗜碱性点彩、豪-乔小体、卡波环状体红细胞、幼红细胞、帕彭海姆氏小体和疟原虫的出现。

(6)有关大小不一,畸形和嗜多色性,可分为轻度±、中度++、高度三个级别。

3)观察白细胞形态(1)与红细胞比较,判断白细胞数是否正常,是否增加或减少。

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

(2)有关白细胞的种类,要观察大量的白细胞后才可判断是否异常,然后计算白细胞的百分率。

在日常检查中,一般只计算100个,但是发现异常或白细胞有增加时,尽量增加到200个。

计算的白细胞数越多,白细胞百分率的可信度越高。

4)观察血小板形态(1)通过与红细胞的比较,判断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是增加或减少。

正常情况下每15~20个红细胞中有1个血小板。

(2)注意大小的变化。

(3)观察未加抗凝剂而直接从毛细血管采集的标本时,要注意血小板的凝集性(观察由若干血小板凝集的现象。

如果呈散在状,则怀疑为血小板无力症)。

(4)观察有无寄生虫,当白细胞减低或白细胞分类中单核细胞增多时,应注意观察红细胞内有无疟原虫。

注意事项:1.染色涂片水冲洗后,应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风干,不可用火烤干。

2.染液量要充足,勿使染液蒸发干燥。

3.细胞染色过浅或过深,待标本干燥后,立即用瑞氏染液或甲醇重新染色数秒或数分钟。

4.保存过久的细胞涂片,细胞染色会退色,可重新染色。

5.新鲜涂片应立即染色。

血液涂片和骨髓涂片的观察内容血液涂片:选择10个视野,每个视野内红细胞的数量大致相同,观察红细胞的排列、分布及形态,白细胞的数量及核的变化。

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实验准备一.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4个橡皮吸头:4个玻璃棒:4根烧杯:1000 ml,2个量筒:100ml、500 ml、1000 ml各一蜡笔棕色小口瓶碾钵载玻片处理:一般将载玻片先用洗衣粉水溶液煮沸20分钟,用流水冲洗,再经清洁液浸泡过夜,用流水反复冲洗,最后入95%酒精浸泡约1小时。

取出,以洁净布巾夹持玻片边缘擦干备用。

二.试剂:瑞氏染液240ml瑞氏染料粉剂 0.1g纯甲醇(AR) 60ml将粉剂放入洁净干燥碾钵内,先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料倒入洁净的棕色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入少量甲醇研磨,如此反复,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为止。

新配制的染液需密封保存,室温放置1周后才能使用。

染料存放越久,染色效果越好。

磷酸盐缓冲液1%KH2PO4 30ml1%Na2HPO4 20ml加蒸馏水至800 ml,调PH值到6.5~7.0,定容至1000ml。

甲醇二甲苯实验步骤一.涂片(一)血液涂片的制作(1)需载玻片2张,分别称为玻片1和玻片2(推片)。

(2)用玻片1一端接约3mm直径的血滴,将此玻片1保持水平。

(3)取另一边缘平整的载玻片2(推片),将其前端放在血滴前,与片1保持30°角并稍向后移与血滴接触,即见血液沿片2(推片)下缘散开,使血液展开并充满整个推片的宽度。

(4)立刻将推片与载玻片呈30°角,边轻压推片边将血液按下图的箭头方向推动涂抹,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

(5)挥动片1使血膜吹干,用蜡笔将血膜边缘圈画备染色。

(6)每只动物涂片一张。

(7)一张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8)置30min~1hr后较利于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注意事项:如标本本身太短,可观察的部分会受局限,故以在离开载玻片另一端2cm地方涂抹为宜。

●载玻片、推片的角度越小、血液越薄;涂抹速度越慢、也越薄。

在涂抹贫血病人的血液时,将推片稍竖起(不是30°而是35°~40°左右),以较快的速度推比较好,而对红细胞增高的病人则相反。

●如用力过猛白细胞容易破损。

二.染色(一)血液涂片的染色(1)将待染涂片平放于染色架上。

(2)用滴管将染液滴于涂片上,覆盖整张涂片,放置1~3分钟。

(3)加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或蒸馏水,与染液混匀,可以用滴管从一端吸入,另一端放出,混匀为止,或用嘴来回轻轻吹之,使之混匀,室温下染色5~10分钟(白细胞数多或骨髓标本时间应长一些,如20~30min)。

(4)染色结束时,先用蒸馏水或缓冲液洗将涂片上的染液直接冲掉。

(5)再将片子用自来水温和冲洗,至血液膜呈淡红色。

(6)甩干或晾干玻片。

(7)封片。

【染色原理】1.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