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五个阶段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五个阶段中国互联网发展经历了几大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着不同的技术成果和服务发展水平,从而为后来的互联网发展走向提供了方向。
以下是介绍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互联网早期发展期(1980年至1995年)从1980年至199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初的阶段,此期间,由于不促进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政策和外部设施限制,互联网发展缓慢。
在这一阶段,经过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把英国设计的“数字传输连接”(DTC)技术改编成中国的“地理传输技术”(GTC),形成了国内的因特网协议。
第二阶段:中国网络发展时期(1995年至2000年)1995年,中国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开始了互联网的政策开放,在这一阶段,中国的Internet网络开始大规模开发和发展:扩展Internet的使用范围,发展和使用Internet应用,发展新的服务功能。
此外,在这一阶段,中国网络加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加快,网民也开始大量涌现。
第三阶段: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期(2000年至2005年)从2000年至2005年,互联网技术发展快速,发展了大量新的技术,建设了大量新的网络设施,包括光纤双绞线、宽带、无线广播和电信4G网络,大大提高了用户访问网络的速度和质量。
此外,这一阶段,中国开发了许多新的互联网应用,而且互联网的参与者也显著增多,全面提高了中国互联网的参与和发展水平。
第四阶段:互联网商业发展期(2005年至2010年)2005年至2010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与应用达到了高度,网络的宽带连接速度快,网络服务技术和业务实施也得到了大大改善,而中国互联网商业化更加发达。
此外,智能手机、广播电视网络和无线广播等新型展示媒体也在这一阶段出现,并大大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和发展趋势。
第五阶段:跨界融合期(2010年至今)2010年至今,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五阶段。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互联网的演变史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互联网的演变史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互联网的演变史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平台,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但是,很少有人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史。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互联网的演变史。
一、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解决军事指挥和控制系统的需求,在1969年建立了一个称为“阿帕网”的计算机网络,它是互联网的前身。
阿帕网连接了几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计算机系统,使它们能够共享信息和资源。
二、互联网的发展阶段1. ARPANET时期(1969-1980)在ARPANET时期,互联网主要由美国国防部和研究机构使用。
它的目标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连和信息共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连接了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并且数据传输速度也有所提高。
2. 商业化时期(1980-1995)1980年代,互联网开始逐渐商业化,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厂商和服务提供商加入进来。
这一时期出现了可供公众使用的互联网服务,人们可以通过拨号连接上互联网并访问不同的网站和资源。
同时,互联网的标准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万维网时期(1995-至今)1990年代中期,万维网的发明和普及,使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万维网的发明者,英国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了一种用于浏览和检索信息的超文本系统。
这种系统使用URL(统一资源定位器)和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使网站的创建和访问更加简单和直观。
随着万维网的普及,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不同的网站,进行在线购物、社交媒体交流、学习和娱乐等活动。
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和传输速度也不断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三、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1. 物联网和云计算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物品将与互联网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互联网发展简史
互联网发展简史互联网(Internet)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是一项革命性的科技创新,引领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并了解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 起初的互联网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了一项名为“阿帕网”(ARPANET)的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可靠的通信网络,使各大高校和军事机构之间可以共享信息。
1969年,第一条连接了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数据链路建立起来,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大学加入了ARPANET,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结构。
1972年,电子邮件(e-mail)的概念被引入ARPANET,这使得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递变得更加简单和便捷。
此外,还出现了新的通信协议,如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为互联网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2. 互联网的商业应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开始向商业应用发展。
1983年,ARPANET转变为使用TCP/IP协议的国际互联网,连接了全球各个大学、研究机构和军事机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意识到其商业潜力。
1990年代初,互联网成为了商业化的平台。
许多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进行在线销售和宣传。
这个时期也见证了万维网(WorldWide Web)的兴起,由英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种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信息浏览系统。
这使得互联网的使用变得更加简单,普通用户也能够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
3. 互联网的全球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传播范围和速度取得了巨大的提升。
人们可以跨越时区和地域,在网上分享和获取信息。
这也使得互联网开始对全球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的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能够更便捷地进行国际业务。
人们通过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工具实现远程工作和远程教育。
此外,互联网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交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其他人交流、分享照片和视频,扩大社交圈子。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和几大网站的发展史
中国互联⽹发展史和⼏⼤⽹站的发展史中国互联⽹发展史和⼏⼤⽹站的发展史今天⼜把咱们国家的互联⽹历史翻出来研究了,每⼀次看都有不少发现,⼲脆复制这⾥来,下次不需要搜了⼀、中国互联⽹产⽣1987年9⽉20⽇,钱天⽩教授发出我国第⼀封电⼦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使⽤Internet的序幕。
1990年10⽉,钱天⽩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络信息中⼼的前⾝DDN-NIC(相当于现在的INTER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邮件服务。
由于当时中国尚未正式连⼊Internet,所以委托德国卡尔斯鲁厄⼤学运⾏CN域名服务器。
⼆、互联⽹泡沫泡沫的幽灵很早就在地球上游荡。
⽤他的魔⼒导演着“⼀夜成乞丐,⼀夜成富翁的”的⼈间悲喜剧。
1993年,在斯坦福⼤学读博⼠学位的杨致远创建雅虎搜索⽹站,1998年总收⼊达到2.03亿美元,利润总额2500万美元。
进⼊1999年后,Yahoo的股票市值已经接近380亿美元,超过波⾳公司。
1994年,31岁的贝索斯决定在互联⽹上销售产品,亚马逊⽹站诞⽣。
到1999年,亚马逊⽹上书店成为全球第三⼤图书销售商,拥有450万长期顾客。
截⽌到1999年10⽉,收⼊达到3.56亿美元,⾃1997年公开上市到1998年底,其股票价格飙升了2300%。
⽽⽹景,⼀个从成⽴到上市不到两年,没有挣过⼀分钱的公司,居然站到巨⼈微软的对⾯!⼀些⼈在⽐较雅虎和波⾳之后,甚⾄下了这样的定义:⽹络经济3年等于⼯业经济70年!⽹络就这样让⼈美梦成真。
互联⽹制造的“暴富速成”神话,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后来者追随。
⽽⽹民队伍的⽇渐扩⼤,决定了其后续发展空间永远⽆限。
这种泡沫⽰范作⽤迅速蔓延到中国,尽管中国的⽹民当时也不过600万左右。
1998年,被称为中国⽹络三雄(搜狐、新浪、⽹易)之⼀的搜狐盈利40万美元的消息,居然被各家媒体抢发。
据调查,迄今还没有⼏家⽹络公司站出来,声称⾃⼰投资⽹络有了盈利。
互联网的发展史
互联网的发展史很多人可能都对互联网的来源和发展感到好奇,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互联网发展和来源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互联网的发展史50年代1957 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
作为响应,美国国防部(DoD)组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amk:) 。
60年代1961 MIT的Leonard Kleinrock发表Information Flow in Large Communication Nets,(7月)1961第一篇有关包交换(PS)的论文。
1962 MIT的J.C.R. Licklider和W. Clark发表On-Line Man Computer Communication,(8月)1962包含有分布式社交行为的全球网络概念。
1964 RAND公司的Paul Baran发表On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1964包交换网络;不存在出口。
1965 ARPA资助进行分时计算机系统的合作网络研究。
1965MIT林肯实验室的TX-2计算机与位于加州圣莫尼卡的系统开发公司的Q-32计算机通过1200bps的电话专线直接连接(没有使用包交换)。
随后APRA又将数据设备公司(DEC)的计算机加入其中,组成了实验网络。
1966 MIT的Lawrence G. Roberts发表Towards a Cooperative Network of Time-Shared Computers,(10月)1966第一个ARPANET计划。
1967 在美国密西根州Ann Arbor召开的ARPA IPTO PI会议上,Larry Roberts组织了有关ARPANET设计方案的讨论。
(4月) 1967在田纳西州Gatlinburg召开ACM操作原则专题研讨会。
(10月) Lawrence G. Roberts发表第一篇关于ARPANET设计的论文Multiple 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computer Communication。
Internet 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Internet 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Internet的应用范围由最早的军事、国防,扩展到美国国内的学术机构,进而迅速覆盖了全球的各个领域,运营性质也由科研、教育为主逐渐转向商业化。
Internet,中文正式译名为因特网,又叫做国际互联网。
它是由那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
一旦你连接到它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就意味着您的计算机已经连入Internet网上了。
Internet目前的用户已经遍及全球,有超过几亿人在使用Internet,并且它的用户数还在以等比级数上升。
Internet是一个“没有首脑,没有法律,没有警察,没有军队”的机构,没有人能完全拥有和控制它。
在许多方面,Internet就象是一个松散的“联邦”。
加入联邦的各网络成员对于如何处理内部事务可以自己选择,实现自己的集中控制,但是这与Internet的全局无关。
一个网络如果接受Internet的规定,就可以同它连接,并把自己认作它的组成部分。
如果不喜欢它的方式方法,或者违反它的规定,就可以脱离它或者被迫退出。
Internet是一个“自由王国”。
互联网(Internet)发展简史:1、1969年,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个大学。
ARPANET的建成和不断发展标志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纪元。
2、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如MILNET、USENET、BITNET、CSNET等,在网络的规模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系列网络的建设,产生了不同网络之间互联的需求,并最终导致了TCP/IP协议的诞生。
3、1980年,TCP/IP协议研制成功。
1982年,ARPANET开始采用IP协议。
4、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建成了基于TCP/IP技术的主干网NSFNET,连接美国的若干超级计算中心、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产生,迅速连接到世界各地。
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与未来趋势互联网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技术革命之一,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全球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
本文将回顾互联网的历史,并探讨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1. 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抵御核战争带来的威胁,开展了一项名为"互联网"的研究计划。
1969年,美国的ARPANET成功实现了第一个跨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网络连接,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
2.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互联网开始逐渐向大众普及。
1990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使互联网更加易用,推动了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
3. 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涵盖了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等方面。
人们可以便捷地获取信息、进行在线交流、共享资源,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1.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进行各种在线活动,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物联网的兴起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互联网与各种物理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可以联网,实现信息交互和智能控制。
物联网的兴起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3.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将为互联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互联网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4. 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英特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英特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Internet是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网间网,中文翻译即为“英特网”。
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通信网。
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人类正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
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Internet,如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第一阶段(Internet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
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
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 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 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
•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人们迫切需要一种 开放性的标准化实用网络环境,
• 这样应运而生了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即TCP/IP体系结构和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特点:主机负荷较重,响应时间 长,可靠性低,通信线路利用率 低,若主机发生故障,则系统瘫 痪。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 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 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 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 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 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 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 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苏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 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
• 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 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 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 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取得联系。
• 1969年11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 ARPAnet的网络,但是只有4个结点。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分组交换以网 络为中心,主 机都在网络的 外围
Internet发展史
Internet发展史互联网发展史互联网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互联网的起源开始,介绍其发展的历程以及对社会影响的重大意义。
一、互联网的起源和初期发展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了一项名为ARPANET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分散的、能够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以提供更可靠的通信系统,以应对冷战时期核战争的威胁。
1969年,第一个节点的ARPANET网络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立完成,这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
随后,更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加入了ARPANET,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更多的节点,使得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
二、互联网的发展与商业化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逐渐发展为开放式的网络,许多研究机构和大学实验室开始通过互联网来共享信息和资源。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图形界面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向普通人开放。
1991年,英国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WWW),这使得互联网的使用更加便捷和普及。
随之而来的是万维网浏览器的诞生,比如Netscape Navigator等,使得普通人可以轻松地浏览网页和获取所需的信息。
1990年代中期,商业公司开始看到互联网的巨大商机,互联网商业化进程逐渐加速。
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逐渐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要工具。
2000年代初期,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
全球的互联网用户数和网站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各类互联网应用也层出不穷,如社交网络、在线视频、网络游戏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
三、互联网对社会的重大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壁垒,使得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个领域的知识,扩大了视野和思维方式的广度。
互联网的发展史4个阶段
互联网的发展史4个阶段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有四个阶段,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这四个阶段中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互联网发展史的4个阶段在互联网发展的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CNNIC 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 亿,同比增长17.5%,增长势头强劲。
这个阶段的产品呈现跨平台的趋势,在移动互联网上都有产品战略布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分如下四个主要阶段。
1.互联网发展史第一阶段(2000 年—2002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初级阶段。
2000 年11 月10 日,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价值链。
2002 年5月17 日,中国电信在广州启动“互联星空”计划,标志着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和ICP(InternetContent Provider,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开始联合打造宽带互联网产业。
2002 年5月17日,中国移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GPRS 业务。
这个阶段的主要产品有文字信息、图案及铃声。
2互联网发展史第二阶段(2003 年—2005 年)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时期,用户主要在移动互联网上看新闻、读小说、听音乐,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阶段开始出现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如SP(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产品经理或WAP 产品经理等。
3.互联网发展史第三阶段(2006 年—2008 年)这时的中国移动互联网除了内容之外,开始有了一些功能性的应用,比如:手机QQ、手机搜索、手机流媒体等,手机单机游戏和手机网游起步,移动互联网开始作为传统互联网的补充,占据了用户大量的碎片时间,这是一个互动娱乐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这个阶段,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得到一定的发展,对产品经理的需求也逐渐在扩大。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
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
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
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
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第一"的年代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
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
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inChina"。
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因特网的发展 史
因特网的发展史Internet是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网间网。
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通信网。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
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
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
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
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
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
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
internet是由什么发展而来的
Internet最初是由ARPANet发展而来发展过程:1、Internet最初是由ARPANet发展而来,从某种意义上,zhi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联接起来。
当初,ARPAnet只联结4台主机,从军事要求上是置于美国国防部高级机密的保护之下,从技术上它还不具备向外推广的条件。
2、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UNIX 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得以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
3、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的通讯协议,在5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广域网,ARPAnet--网络之父,逐步被NSFnet所替代。
到1990年,ARPAnet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4、1989年,由CERN开发成功WWW,为Internet实现广域超媒体信息截取/检索奠定了基础。
5、到了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网中网"──各个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通过NSFnet互联起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电脑专业人员,逐步把Internet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共享NSFnet巨型机的运算能力。
6、1991年,美国的三家公司分别经营着自己的CERFnet、PSInet 及Alternet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户提供Internet联网服务,Internet商业化服务提供商的出现,使工商企业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入Internet,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及个人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Internet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
因特网发展史
互联网简介及发展历史因特网(Internet)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个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由美国的ARPA网发展演变而来。
“因特网”是“Internet”的译名,“Inter”音译为“因特”,“Net”意译为“网”。
为了避免与英特尔(Intel)公司混淆,通常不再采用早期译名英特网。
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络(interconnection network),在港台等地多被译作网际网路,与英文里的“internet”同义,即是“联接网络的网络”,可以是任何分离的实体网络之集合,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网络。
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称为网络互联。
单独提起互联网,一般都是因特网或接入其中的某网络,甚至有时将其简称为网(Net)。
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允许在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的通信。
这促使了分散网络、排队论和包交换的研究。
1960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建立的ARPA网引发了技术进步并使其成为因特网发展的中心。
1973年ARPA网扩展成因特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计算机。
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TCP/IP协议。
1983年1月1日,ARPA网将其网络核心协议由NCP改变为TCP/IP协议。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NSFnet,这是因特网历史上重要的一步。
在1994年,NSFNET转为商业运营。
Followed by the opening of the network to commercial interests in 1995.互联网中成功接入的比较重要的其他网络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种商用X.25网络。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从北京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开始,因特网正式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行。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互联网,又被称为信息超市,是人类社会在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
它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要节点。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向读者展示它是如何由一个小小的科研工具演变成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平台的。
第一阶段:ARPANET的诞生和网络互联互联网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69年的美国,那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的计算机网络。
ARPANET的初衷是为美国国防部的研究机构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的通信网络,以应对冷战时期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此后,ARPANET逐渐向外扩展,与其他国家的互联网络相连接,形成了国际互联网。
1973年,ARPANET和英国的国际计算机科学研究所(ICSS)之间建立了第一条国际互联网连接,标志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
互联网的第一种形式就此诞生。
第二阶段:TCP/IP协议的普及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各个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
然而,由于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兼容的问题,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ARPA的科学家们于1974年提出了一种新的协议,即TCP/IP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这一协议的出现解决了互联网通信的标准化问题。
TCP/IP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系统中,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通信变得方便快捷。
此后,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得以进一步互联互通,互联网的形态逐渐完善。
第三阶段:万维网的诞生1989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并在1990年创建了第一个网页。
这一突破性的创新标志着万维网的诞生,对互联网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internet的发展简史
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人类正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
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Internet,如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一、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Internet的发展大至经历了如下阶段:·60年代,Internet起源·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1、Internet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
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
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 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
互联网发展史流程图
20世纪80年代初∙ 1984年美国思科(Cisco)电子公司开发出第一款路由器[1][1]第一代路由器特点:集中转发,总线交换。
原理:网络接口卡与中心处理器(CPU )之间通过内部总线相连,CPU 负责所有事务处理,包括路由收集、转发处理、设备治理等。
缺点:总线和CPU 的负载过重,整体性能受限。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1986年全球第一款多协议路由器诞生[1][1]第二代路由器特点:集中+分布转发,接口模块化,总线交换。
原理:就在网络接口卡上进行一些智能化处理,由于网络用户通常只会访问少数的几个地方,因此可以考虑把少数常用的路由信息采用Cache 技术保留在业务接口卡上,这样大多数报文就可以直接通过业务板Cache 的路由表进行转发,以减少对总线和CPU 的需求。
对于Cache 中不能找到的报文送交CPU 处理。
缺点:随着IP 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用户的访问面拓宽,总线和CUP 的超载问题再次出现,路由器接口数量不足。
20世纪90年代初∙ 宽带路由器[1][1]第三代路由器特点:分布转发,总线交换。
原理:采用全分布式结构,路由与转发分离的技术,主控板负责整个设备的治理和路由的收集、计算功能,并把计算形成的转发表下发到各业务板;各业务板根据保存的路由转发表能够独立进行路由转发。
另外总线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通过总线、业务板之间的数据转发完全独立于主控板,实现了并行高速处理,使得路由器的处理性能成倍提高。
缺点: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端口交换速度明显乏力,QoS 保证、路由查找、二层帧头的剥离/添加等复杂操作难以实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分布式路由器[1][1]第四代路由器特点:ASIC (专用集成电路)分布转发,网络交换。
原理:把转发过程的所有细节全部采用硬件方式来实现。
另外在交换网上采用了CrossBar 或共享内存的方式解决了内部交换的问题。
这样,路由器的性能达到千兆比特,即早期的千兆交换式路由器(Gigabit Switch Router ,GSR )。
internet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应的应用领域
internet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相应的应用领域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之一,它已经从简单的信息传输和交流工具演变到一个多功能、高度复杂和无所不能的智能工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我们已经经历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应用领域和特点。
第一阶段:万维网时代199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只有少数人在使用互联网。
当时的互联网被视为一个工具,其主要用途是信息传递和交流。
人们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还有新闻组论坛和即时消息工具,因此互联网的使用非常有限。
1991年,Tim Berners-Lee(Web的发明人)发明了万维网:一种新的、全新的方式让我们通过HTTP协议使用Web浏览器来访问和查看已经连接起来的网页。
这个新兴的网络成为了信息分享和交流的中心。
这个时期的互联网应用范围主要是在线媒体、论坛和聊天工具。
第二阶段:Web 2.0在互联网时代的第二个阶段,Web 2.0的概念诞生了。
Web 2.0被认为是对万维网的一种进化,其特点是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体验和互动式的用户体验。
随着网站开始提供更多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和功能,用户能够更方便地构建网络社区,从而创造更为吸引人的体验。
这个时期的互联网应用开始变得更多样化,包括社交网络、在线购物、个人博客、在线文档、在线游戏和网上音乐等,大大扩展了互联网的应用范围。
第三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第三个阶段。
这个时期的互联网应用开始变得越来越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与互联网进行交互。
移动网络的广泛普及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互联网开始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休闲和娱乐生活,越来越多的应用涌现出现,包括智能家居、在线支付、社交媒体、移动购物等。
第四阶段:万物互联时代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也是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万物互联时代,即物联网时代。
在这个时期,物理世界将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将大量的智能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中构建一个网络化的世界。
英特网的发展历史
Internet是计算机交互网 络的简称,又称网间网。 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 将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 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 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 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 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 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 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 通信网。
Internet的起源 :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 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RPAnet成为现代计算
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 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 络。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 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 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 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 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 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 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 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 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世界,很 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 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 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 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 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同时,局 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 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 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 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 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 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 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 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TCP/IP协议的产生
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198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斯蒂文·贝拉文(Steve Bellovin)创立了著名的集电极通信网络——网络新闻组(Usenet),它允许该网络中任何用户把信息(消息或文章)发送给网上的其他用户,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和其他人进行讨论;1983年在纽约城市大学也出现了一个以讨论问题为目的的网络——BITNet,在这个网络中,不同的话题被分为不同的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电脑订阅,这个网络后来被称之为Mailing List(电子邮件群);1983年,在美国旧金山还诞生了另一个网络FidoNet (费多网或Fido BBS)即公告牌系统。它的优点在于用户只要有一部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根电话线就可以互相发送电子邮件并讨论问题,这就是后来的Internet BBS。
八十年代初,美国一大批科学家呼吁实现全美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共享,以改进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欧洲和日本先进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挑战和竞争。
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四台计算机主机,希望各大学、研究所的计算机与这四台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最初NSF曾试图使用DARPANet作NSFNET的通信干线,但由于DARPANet的军用性质,并且受控于政府机构,这个决策没有成功。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出资,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通讯协议,建立名为NSFNET的广域网。
到1980年,世界上既有使用TCP/IP协议的美国军方的ARPA网,也有很多使用其它通信协议的各种网络。为了将这些网络连接起来,美国人温顿·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个想法: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在和其它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这个设想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诞生,并确立了TCP/IP协议在网络互联方面不可动摇的地位。
至1974年,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这两个协议定义了一种在电脑网络间传送报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随后,美国国防部决定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决电脑网络之间通信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核心技术的公开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大发展。
以上这些网络都相继并入Internet而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Internet成为全世界各种网络的大集合。
4.Internet的基础——NSFNET
Internet的第一次快速发展源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的介入,即建立NSFNET。
1986年NSF投资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纳尔大学 建立五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56Kbps的通信线路连接形成NSFNET的雏形。1987年NSF公开招标对于NSFNET的升级、营运和管理,结果IBM、MCI和由多家大学组成的非盈利性机构Merit获得NSF的合同。1989年7月,NSFNET的通信线路速度升级到T1(1.5Mbps),并且连接13个骨干结点,采用MCI提供的通信线路和IBM提供的路由设备,Merit则负责NSFNET的营运和管理。由于NSF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从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网从100个迅速增加到3000多个。NSFNET的正式营运以及实现与其他已有和新建网络的连接开始真正成为Internet的基础。
Internet在80年代的扩张不单带来量的改变,同时亦带来某些质的变化。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纯计算机专业人员。新的使用者发觉计算机相互间的通讯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于是,他们逐步把Internet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共享NSF巨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Internet发展史.
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人类正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Internet,如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Internet的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3.网络的“春秋战国”时代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可以说是网络的春秋战国时代,各种各样的网络应运而生。
八十年代初,DARPANet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没有获得美国联邦机构合同的学校仍不能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开始着手建立提供给各大学计算机系使用的计算机科学网(CSNet)。CSNet是在其他基础网络之上加统一的协议层,形成逻辑上的网络,它使用其他网络提供的通信能力,在用户观点下也是一个独立的网络。CSNet采用集中控制方式,所有信息交换都经过CSNet-Relay(一台中继计算机)进行。
进入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网际网”:各个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通过NSFNET互联起来。NSFNET连接全美上千万台计算机,拥有几千万用户,是Internet最主要的成员网。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全球的拓展和扩散,美洲以外的网络也逐渐接入NSFNET主干或其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