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信息化应遵循原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信息化应遵循的原则

遵化市地方税务局王建明董树清

税收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税收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在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理想与现实、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税收管理的需要,从而使税收管理依托税收信息化,步入一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快车道,达到全面提高征管质量、规范征纳行为、优化税收环境的目的。那么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应遵循那些原则呢?

一、税收信息化要促进税收管理社会化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建立,并且正在不断趋于完善;小规模、独立的个体生产正在被大规模、综合的社会化生产所代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的集中化、一体化格局日渐明显。同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关系、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制约税收征管的外部因素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突出。而税收管理仅仅依靠税务机关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撑,已然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必须依托税收信息化,积极拓展税收管理思路,改变过去单一的封闭式管理模式,构筑税企开放平台,建立涉税部门异地集中办公制度,广泛开展税务公开和民主评税,把税收纳入社会化管理轨道,让全社会都能关心税收、监督税收,甚至管理税收,增加税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从而使纳税基础更加坚实,纳税环境全面改观。

二、税收信息化要有利于征管体制的完善;

“征收、管理、稽查”三位一体的征管模式运行几年来,在税收征管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该模式并没有彻底解决原有税收管理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税收信息化作为一种科学的运行机制,应最大限度地弥补现有管理体制的不足,对外辐射调控、对内综合反馈、横向多维制约、纵向细化考核、内部民主监督、外部联合控管;使与各项税收工作得到全方位监控,压缩机构,集中征收,规范征纳秩序,强化税源监控,拓展咨询服务,融合征、管、查业务,提高税务机关的集中办公程度。税收信息化推广到哪里,管理就应落实到哪里,服务就该延伸到哪里。

三、税收信息化必须立足于税源监控;

税源监控是税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也是最根本措施;税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税源监控展开的。税收信息化为税源监控提供了更科学、更全面、更系统的管理手段。税收信息化应以科学确定的管理目标体系为基础,依托连续统一的基础数据体系,通过多元一致的管理指标体系和缜密有效的配合制约机制,对税收管理进行全过程、规范化控制,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征管质量的有力支点。税收信息化也只有立足于税源监控这一基本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四、税收信息化要与“三金”工程相配合

“三金”工程和“金税”工程同属信息化工程,它们之间有着“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金桥”是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金税”是国家税收信息网。税收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国民经济之外。因此建设和运行“金税”工程必须与“金桥”工程相协调;否则,“金税”工程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效能。“金卡”是电子货币工程,“金税”则主要是资金流的控制,大量现金的流动、非法帐户的存在、金融秩序的混乱,大大增加了税务管理的难度,并已然成为制约“金税”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金关”是对外经济贸易信息网,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税收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金税”工程也迫切需要与“金关”工程进行“无缝对接”,否则我国未来的税收管理格局将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

五、税收信息化要符合税收本质的内在要求

税收信息化主要是为税收工作服务的,所以税收信息化必须建立在“税收永远正确”这一根本假设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使税收造成本质的扭曲甚至改变。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征;税收管理要求遵循平等、确定、便利和最少征收费用等原则,贯彻“从经济到税收”的思想;税款的征收要及时、足额,入库要保持稳定、结构合理。税收信息化必须满足税收的这些本质特征,不能违背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要增强税收钢性,监控税源变化,规范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成本,方便纳税人,使征纳秩序更加规范,税收环境得到根本性改观。

六、税收信息化要符合管理科学

管理学家马基雅维利曾提出管理的四个原则,即群众认可、内聚力、领导方法、生存意志。管理之父法约尔总结了管理的五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些理论是我们据以组织各种管理活动的理论基石和实践准绳。税收信息化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是管理科学在税收领域的具体应用。筹划信息化不懂管理学,不能事尽其意;建设信息化不懂管理学,不能物尽其用;使用信息化不懂管理学,不能人尽其才、功达其效。不符合管理科学的税收信息化,只能成为一个劳民伤财的空架子。

七、税收信息化要满足信息化的自身需要

税收信息化是信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主体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所以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数据体系,正确处理好基础数据、管理数据和决策数据的关系;其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正确处理好行政领导和技术权威的关系;第三,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运行机制,做到各职能单位权责一致、良性循环;第四,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技术支持体系,划细技术队伍的内部分工、各尽专长;第五,要建立健全统一的软件和网络开发规范,使不同区域的各类数据口径一致、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第六,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系统安全体系,正确处理好公开与保密、内部与外部、甚至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税收信息化从税收管理角度讲,属于运行机制的范畴,服务于税收管理;从社会经济角度讲,又是一种全新的管理体制,是社会化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将在税收管理领域引发一次根本性变革,而且对社会各个方面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税收信息化建设必须首先对现有税收管理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在上述一系列原则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实施。只有这样,税务管理才能紧密依托税收信息化,由原来的微观管理过渡为宏观管理;由少数人的主观管理变为客观、民主、可操作的多元化群众管理;由物化管理变为量化、率化的管理,从而实现从封闭的、部门管理到开放的、社会化管理的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