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沧桑厚重——民国文献的价值及馆藏现状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
民国时期文献全面记载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振兴的光辉历史,记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以及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史实,记载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变化。
民国时期文献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文献普查逐步开展。
各成员馆上传书目数据,依托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对数据查重质检后灌装到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系统。
第二,海外文献征集取得实质性进展。
已征集到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4.9万页、法庭证据2.8万页,日本二战罪行证据资料缩微胶卷2212卷,中美关系及合作抗战历史文献608卷, 民国时期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文书1030卷,民国时期海外华人华侨文书史料183卷,北美地区藏民国老照片1.6万余张,我国台湾地区藏抗战老照片400余张等史料。
第三,文献整理出版取得重要成果。
已形成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六大系列:民国时期文献资料丛编、对日战犯审判文献资料丛刊、民国时期珍稀档案、日记、手札文献、抗日战争文献史料丛编、革命历史文献资料丛编以及目录、图录、索引系列。
其中,“对日战犯审判文献资料丛刊”、“抗日战争文献史料丛编”整理出版成果尤为突
出,不仅成功地推出了部分核心史料,而且相当部分文献的整理出版,在国内尚属首次,填补了空白。
此外,“民国时期文献库房建设规范”已编制完成向业界发布,“民国时期文献酸化检测及国内外脱酸技术调研”项目顺利结项,“民国时期文献脱酸研究与脱酸设备研制”项目稳步推进。
人才培训工作持续进行,先后在北京、重庆、辽宁、江西、安徽、广东、江苏等地举办“民国时期文献普查工作培训班”。
民国时期大学校报探究——以国家图书馆馆藏报纸为例
民国时期大学校报探究——以国家图书馆馆藏报纸为例高航
【期刊名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图书情报》
【年(卷),期】2024()2
【摘要】民国时期,风起云涌,历史变革。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在逐步发展。
伴随着大学、私立、专科等高等院校的逐步产生,各个学校的出版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然而,因为一些特定的历史原因,这些出版物并没有能系统完整的保存下来。
探究馆藏的民国时期大学出版物,以国家图书馆馆藏报纸为例,能梳理民国时期大学出版物的情况,了解更多的文献价值,以及更好的保护文献。
【总页数】4页(P0138-0141)
【作者】高航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民国残本回溯查重问题探究——以国家图书馆馆藏数据为例
2.国内出版中文报纸的馆藏调研报告及馆藏体系分析——以国家图书馆为例
3.民国时期解放区报纸的历史价值及馆藏介绍——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为例
4.民国时期解放区报纸的历史价值及馆藏介绍——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为例
5.缩微拍摄原件拆装订问题探究——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文合订本报纸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民国旧体文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04
民国旧体文学史的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全面搜集
深入图书馆、档案馆、博 物馆等,全面收集民国时 期的旧体文学作品和相关 文献资料。
精细整理
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 系统的整理、分类和编目 ,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可 靠的史料基础。
版本考证
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进 行比对和考证,以确定最 接近原貌的版本。
02
民国旧体文学史的建构
文学史建构的理论与方法
01
02
03
历史实证法
通过收集和考证相关历史 文献,还原民国旧体文学 的发展历程。
美学批评法
从美学角度对民国旧体文 学作品进行解读,揭示其 审美价值。
文化研究法
将民国旧体文学置于特定 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 ,挖掘其文化内涵。
民国旧体文学史的分期与特点
这些特质有助于全面理解其文学价值。
拓展研究领域,挖掘新的研究话题
要点一
民国旧体文学的地域性研究
关注不同地域的民国旧体文学发展状况,探讨地域文 化与民国旧体文学的相互关系,揭示其地域性特色。
要点二
民国旧体文学与其他文学现象 的交互研究
将民国旧体文学与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其他文学现 象进行对比与对话,挖掘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借鉴 。
文化传承意义
继承传统文化
民国旧体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和传承民国旧体文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继承 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传递历史文化信息
民国旧体文学作品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我们了解民国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 重要价值。
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填补文学史研究空白
民国旧体文学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 时期,对于完善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有助于填补文学史研究的空 白。
浅谈我国三种民国期刊数据库概况
浅谈我国三种民国期刊数据库概况引言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其时期从1912年至1949年,经历了政治动荡、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等多个阶段。
由于这段历史的重要性,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是很有价值的。
期刊在这一时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方便研究人员查询期刊资料,国内建立了多个民国期刊数据库。
本文将浅谈我国三种民国期刊数据库的概况。
一、《大公报》数字图书馆《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份报纸,20世纪前半期,其曾经是国共两党都通过的报纸。
该报在全国各地拥有读者,并且其在文化、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均有较大的影响力。
基于这样的历史地位,《大公报》数字图书馆最初于2009年由天津大学主办,收录了1915年至1949年期间的 6949 期《大公报》。
该数字图书馆采用了OCR技术进行文字识别和检索,通过数字化处理,实现了多种检索方式,包括全文检索、日期检索等。
数字图书馆不仅提供了精美高清的《大公报》原始版,同时也提供了各种坐标与检索工具,让用户更方便地进行检索、打印、复制和收藏等操作。
二、《中央日报》数字图书馆《中央日报》是被誉为“最具权威性的国共合作报纸”之一,是民国时期的重要报纸之一。
该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在民国时期的官方政治圈子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央日报》数字图书馆涵盖了1912年至1949年期间,32年的全部报纸。
数字图书馆收录了7万余件中央日报的报纸文献、编辑手稿、图片、广告等。
同时,《中央日报》数字图书馆也采用了OCR技术和多种检索方式,便于用户查找和获取所需的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日报》数字图书馆还建立了一个特殊栏目,叫做《知识宝库》,包含了广泛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生活资讯,如历史背景、文化人物、科学技术、旅游地理、时尚娱乐等,是许多研究者的重要参考工具。
三、“民国报刊全文检索系统”“民国报刊全文检索系统”是一套民国时期期刊数据库,在2005年至2013年间,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南开大学图书馆合作建设。
民国时期目录著作新编出版研究
2021年第1107*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版民国文献总目编撰(1949—)”(项目编号:17BTQ081)阶段性成果之一。
民国时期目录著作新编出版研究*段晓林 庄 雷(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34)〔摘 要〕 民国时期编制的目录著作的数量,应不低于1 500种。
2000年后,文献整理机构及学者收集整理并汇编出版了20余种大型影印文献,收录的原版目录著作超过700种。
文章对新版文献的出版概况进行了详细梳理,总结出版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分析出版趋势,以期对民国时期目录著作的进一步出版整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 民国文献 目录著作 编辑出版〔中图法分类号〕 G239.29〔引用本文格式〕 段晓林,庄雷:民国时期目录著作新编出版研究[J].图书馆,2021(1):107—111.1 民国时期目录编制概况1.1 民国时期目录著作的数量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民国时期出版业繁荣,大量的文献印刷出版,文献目录的编制也随之兴盛。
民国时期编制的目录不仅数量较多,类型也很丰富,从传统的古籍目录、推荐目录,到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出版机构的营业目录以及各个学科的专题目录,种类繁多。
民国时期出版的目录的数量,未有定论。
较早的有黄少明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目》一文中提到,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目总数在200种左右[1]。
此后随着学者对民国目录的进一步关注和整理,越来越多的目录被挖掘出来,据李万健2012年《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序》所述,民国时期藏书家编撰的藏书目录大约有300余种[2]。
另有全根先、陈荔京《民国时期国家图书馆目录学论著编年》一文所列,仅国家图书馆1911—1948年集体或个人编纂的目录学论著就达339种(大部分为书目)[3]。
郑春汛《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编撰研究与现代启示》一文中收集到的民国时期编撰的专科目录达300余种[4]。
《民国时期总书目·综合性图书》(以下简称《总书目》)收录图书目录、文摘、索引数量计615种[5],是所有文献中提到或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目录最多的,但所列目录未含上述专科目录及大部分私藏书目录。
民国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研究
【图林·史志】民国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熊 静 (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惠爱瑙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 710048)[摘 要]《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传统目录学的最高成就。
对《总目》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
通过对民国时期《四库全书总目》学研究进展的梳理可以清晰看出,民国的目录学家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目录学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汲取西方目录学思想的养分,从而使中国目录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民国 研究述评[中图法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45(2021)02-0078-06[引用本文格式]熊 静,惠爱瑙.民国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1(2):78-83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集大成之作,代表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传统的最高成就。
到了民国时期,传统目录学的研究方法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因为新材料的发现,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西学东渐,近代学术转型的深入,我国传统的治学之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理念被引介到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训练后,中国学者也能十分纯熟地使用这些学术工具,进而内化到他们的研究工作中去。
可以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几乎没有学者能够独立于浪潮之外,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西方学术观念的影响。
四库总目学研究也不例外,不论是索引等研究工具的编纂,还是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新视角、新材料都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今天我们重新回顾民国时期四库总目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不仅是对前辈学者成就的致敬,更是对今天目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1 陈垣的四库总目学研究陈垣先生是我国近代四库学研究第一人。
文津阁四库全书运抵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后,于1917年面向社会开放,陈垣先生是对文津阁四库全书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的第一人。
查找民国文献的有效工具——《民国时期期刊篇名数据库》
近年来 , 着 国学 热 的持 续 升 温 和 对 民 随
国时 期政 治 、 济 、 经 军事 、 历史 、 文化 以及 文 学 艺术 等研究 的深 人 , 国文 献 的历 史 价 值 和 民
索引》 和上海图书馆《 全国报刊索引》 编辑部 编辑 的《 国 时期 期 刊 篇 名 数 据 库 》 其 收 民 。
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价值 , 其文献价值不在
古籍 善本 之下 。此 外 , 民国期 刊蕴 含 了包 括 政治 、 经济 、 事 、 会 和 民 生等 各 个 方 面 的 军 社
丰富信息 , 是研究 民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2 民 国文献数 据库
dmcLbay简称 C D L 的 民 国期刊 数据 ei i r r AA) 库子库 ” 重庆 图书馆 的《 末 民初 报刊 篇名 、 清
国历 史上 出现 了春秋战 国 以后 的又一次 百家
跃, 专著 、 文 大量 涌 现 。 同时 , 民国历 史 论 对 的研 究领域 不断拓 宽 , 究视角 、 研 方法更 加新 颖, 深度 明显超过 以往 。 以前 , 国历 史 研究 者 主要 是 利 用 各类 民
综合性、 门性工具书来获取资料线索 , 专 前者 如《 全国中文期刊联合 目录(83— 9 9 》 13 14 ) 、 《 国近 代期 刊篇 名 汇 录》, 者 如 《 国现 中 后 中 代 文学期 刊 目录汇 编》 。但 目录类 工具 书 等 的编制并 不全面 , 也没有 形成完 整 的体 系 , 大 量 的资 料只能通 过手工 翻 阅获 取 , 时费力 。 费
民国期刊数据库子库
C DL AA
6 0 多种期刊 50
快速检索 、 高级 检 索、 图像 检 索、 视频检 索 、 书法 字检 索 和 刊名 二次检索等
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述评(1949—2017)
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述评(1949—2017)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述评(1949—2017)自中国民国建立至今,历经了近70年的时光,这段历史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记录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变革、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
对于研究民国历史以及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整理和出版这些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1949年到2017年间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的现状进行述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整理和出版民国时期文献的重要性。
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民国时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
虽然民国政权的实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导,但是在这段历史中也出现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重要的贡献。
因此,整理和出版民国时期的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进程和教训,对于研究中国革命乃至整个现代中国历史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民国时期的文献种类繁多,在这些文献中既包括了重要的政治文件、统计数据、官方材料,也包括了普通民众的私人日记、信件、报纸等等。
而这些文献资源的散失、残缺、分散情况非常严重,对整理和出版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其次,由于文献整理和出版涉及到的范围广泛,时间跨度长,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非常庞大,这对于承担这项工作的研究机构或个人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尽管面临很多困难,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这个70年间,有一些文献整理和出版的工作得到了积极推动。
其中,政府机关、研究机构、高校等专业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国家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不断努力整理和出版民国时期的重要档案资料和重要文献,以供研究者使用。
同时,一些高校及研究机构也积极策划并组织相关的整理和出版工作,通过编辑、排版等方式制作图书、期刊、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的出版物。
这些努力使得民国时期的文献得以更好地进行整理、研究和传播。
当然,在整理和出版民国时期文献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整理和出版工作的进展并不平衡。
河南地方珍本古籍文献价值述论
河南地方珍本古籍文献价值述论摘要:河南古籍地方文献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手稿本、稀见书、禁毁书是河南古籍地方文献的精品,研究河南古籍珍本地方文献,对于彰显中原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与支撑力的提升将有重要作用。
河南各地遗留有大量的古籍文献,其中有不少古籍手稿本、稀见书和禁毁书尤为珍贵。
如新乡市图书馆藏孙奇逢的《读易大旨》手稿、明代崔铣撰的《文苑春秋》4卷,孟县文化馆藏孟津人王锋撰的《拟山园选集》等,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河南古籍珍本;地方文献;手稿本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留有大量的古籍文献。
其中有不少古籍手稿本、稀见书和禁毁书尤为珍贵。
现将河南图书馆(含博物馆)藏的一部分珍本古籍价值述论于次,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手稿本河南图书馆(含博物馆)藏有不少前代手稿,这些书未曾刻印,全是孤本,而且有很多是河南地方文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如新乡市图书馆藏孙奇逢的《读易大旨》手稿,就是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版本价值的珍本,书前有自序云:“至苏门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见之所及,撮其体要,以示门人子弟,原非逐句逐字作解,故曰大旨。
”①《读易大旨》,《四库全书总目》已著录,此书并不稀见,但作为明末清初大学者的手迹,作为本乡本土的手稿地方文献是弥足珍贵的。
又该馆珍藏的李棠阶的《强斋日记》原稿,起于咸丰元年辛亥十一月二十七日,止于咸丰二年壬子四月二十一日,这本日记原稿不仅是李棠阶的手稿,而且恰好是民国年间影印的《李文清公日记》中所缺遗的部分,此手稿有拾遗补阙的功效,使《李文清公日记》成为完璧。
李棠阶字文园,号强斋,清河内(今沁阳县)人,历官至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卒谥文清。
显然,《强斋日记》手稿作为本地文献在近代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
南阳市图书馆藏的南阳近世名人张嘉谋撰写的《中州人物考续编》手稿4册和南阳市博物馆藏本地才俊魏吉良手稿4册(魏氏家谱1册、洒然居日记1册,函稿积存1册、书札拾遗1册)、张嘉谋给魏吉良信(关于建立南阳图书馆的信原件)、《河南通志稿·水系采访稿》2册等,这些手稿对于研究河南特别是南阳地区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民国文献是指中国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留下的各种文字、书籍、文献资料等。
这些文献记录了那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国文献面临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因此保护这些文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民国文献的价值,以及相应的保护对策。
一、民国文献的价值1. 历史价值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民国文献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动荡、文化激荡等历史事件,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2. 文化价值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萌芽期,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民国文献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教育资料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等,对于了解那个时期的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学术价值民国文献是研究民国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和依据。
研究者可以通过研究民国文献,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斗争、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民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二、保护民国文献的对策1. 加强文献收集政府、文化机构、学术机构等应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收集工作,包括购买、征集、捐赠等多种途径,力求收集更多的民国文献,保护和留存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2. 加强文献整理收集到的民国文献需要进行整理、分类、编目等工作,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这些文献。
对于损坏严重的文献,还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处理,以确保文献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3. 推动数字化针对民国文献的大量数量和多样性,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推动对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将这些文献转化为数字资源,便于更广泛地保存和利用。
这样可以避免文献的损失和破坏,同时也方便学术研究者的利用和研究。
4. 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法律保护。
对于非法破坏、盗窃、出售、私藏民国文献等行为,应进行严厉打击,保护民国文献的完整和安全。
大型学术图书项目的精细化运作——以《民国史料丛刊》为例
摘要:大象出版社在探索以大型骨干出版工程带动学术m版的道路上.积覃7一定的经验即以精细化的运作方式+甫芽从策划到m版.从宣传到发行的整个&版过程。
关键词精品图书工程.精细化运作.《民国史抖丛刊”g民国史料丛刊*(共1128册)是大象出版社打造精品图书工程,咀大型骨干出版项目带动学术出版的典型代表。
本文试图通过剖析该丛书精细化运作的过程,畦解大型学术图书项目实现良好效益的密码。
一.立足出发点书市场需求关注学界动态,精准把握图关注学界研究动态,精准把握图书市场需求足56…㈣sⅢm^女m 图书策划的出发点,这也是策划该丛书的啄动力。
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和现实环境的种种原因,民国史向来是学术研究领域韵薄弱环节。
而民国时期前后38年的历史又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页.承载了许多沧桑厚重的历史内容。
追溯与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反思这一和我们最为接近的时代,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对深刻认识中国特有国情,把握中华民族发展方向大有裨益。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国史料丛刊》的出版旨在发掘、整理和抢救民国文献。
研究、剖析历史的依据是史料,而史料的主要构成部丹,是时人出版、撰写的吐书籍为主的文献资料。
民国版书籍尤以作为基础史料的书籍印数较少.少的只有数十百册,而且纸张和印刷质量远不如今,保存期较短。
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馆藏民国书籍都已经不具备对读者开放借阅的条件,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有学者曾忧虑地指出,如果不及时抢救。
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民国文献将在50至100年内消失鞴尽。
《民国史料丛刊*的适时影印出版,不仅满足了购藏之需、研究之用,还可促进祖国珍稀文献的有效保存。
二.基本保障:坚持学术出版方向.与学界通力合作,精耕细作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编辑和出版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一人劳而万凡逸,一时劳而多时逸1的难度很大但意义深远的工作。
2008年,大象出版社毅然决定投入数百万巨资力推该丛书的编纂出版。
在该项目筹备过程中,H{版社与学界通力台作.根据民国学术研究的实际需要和已出同类书的情况.精选书目,确定整套丛刊的体例.是该项目运作成功的基本保障。
国家图书馆近现代名家手稿的收藏、保护与利用
国家图书馆近现代名家手稿的收藏、保护与利用陈红彦【期刊名称】《《国家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9(028)005【总页数】6页(P20-25)【关键词】国家图书馆; 近现代名家手稿; 收藏; 保护; 利用【作者】陈红彦【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正文语种】中文风云变幻的近现代中国,是产生杰出思想家、文艺家、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的时代,这些思想家、文艺家、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将人生阅历和深邃思考形诸笔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最真实的记录。
这些手稿,对家人而言是前辈的手泽,是充满温情的亲人的回忆;对我国国家总书库——国家图书馆而言,是对中华文化辉煌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个性的鲜明体现,也是风云激荡的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记忆。
走过110年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创设名家手稿文库,着力从各个渠道收集名家代表作,至今已收藏500多位近现代名家的5000多部手稿。
近七十年来,几代国图人不断丰富名家手稿文库的收藏,同时加以妥善保护、修复,致力于让后世能够共享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让珍贵的名家手稿永久地妥善保存,并让其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专藏概述1.1 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的建立及发展国家图书馆近现代名家手稿收藏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许广平先生、周丰一先生捐赠鲁迅手稿和王国维哲嗣王仲闻先生捐赠王国维手稿,揭开了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收藏的序幕,而建成名家手稿文库则得益于冯仲云先生的决策。
1953年4月至1954年9月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期间,冯仲云先生委托冯宝琳先生创建名家手稿文库,并定位为名家代表作,由此国家图书馆手稿专藏、革命文献专藏建设正式启动。
当时国家图书馆的名家手稿征集范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军事家、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著名无党派人士、著名的革命烈士、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学者、作家、教授(有选择地征集)、自然科学领域各门类的科学家(有选择地征集)、海外著名学者、历史名人。
民国时期34种工程建设期刊发刊词的内容研究与价值探析
民国时期34种工程建设期刊发刊词的内容研究与价值探析李俊(建筑杂志社有限公司,北京100835)摘要:民国时期出版的刊物繁多,其中先后出现了一批工程建设期刊,对各项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期刊有许多在创刊时发表了发刊词或类似于发刊词的序言、弁言等,或阐述对行业发展的见解,或诠释担负的使命,或公开办刊的起因、目的,或介绍刊物的内容、提出对稿件的要求等。
目前,学界对民国工程建设期刊的整体、全面研究尚属空白。
文章使用汇总归类和分类总结、提炼和推导的方法,按照工程建设的专业属性对民国时期34种工程建设刊物进行了分类,并根据分类列表梳理汇总了各类别期刊的发刊词的表现形式和发表情况,进而对发刊词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民国时期工程建设期刊发刊词的价值进行分析。
通过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民国时期工程建设期刊的办刊旨趣,把握当时工程建设办刊人的情怀与追求,洞悉其在推进中国工程建设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经过上百年发展,在期刊等传媒力量的宣传、推动下,建筑业已经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研究百年前工程建设期刊的发刊词,吸收其营养,赓续其优良传统,有助于促进当代工程建设期刊发展,推动工程建设期刊更好地为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民国时期;工程建设;期刊;发刊词;内容;价值中图分类号:G23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8-0043-06民国时期(1912—1949年)是中国期刊出版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据2013年的数据,各大图书馆馆藏的民国时期期刊种数,仅上海图书馆就有1.8万余种,国家图书馆有1.3万余种[1]。
在此大背景下,一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建设期刊陆续诞生。
这些涉及铁路、公路、水利和房屋市政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的期刊,对民国时期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办一份报纸或杂志,就是在公众面前树起一面旗帜。
给这面旗帜揭旨定性、规定内容、明确方向的就是发刊词,它是报纸或杂志的宣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1. 引言1.1 民国文献的意义民国文献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这些文献记录着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民国文献中包含了各种手抄本、印刷本、报纸、杂志、书籍、信件等文献资料,涉及到政治家、学者、文化名人、社会活动家等众多人物和事件,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民国文献,我们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社会风貌、思想文化、政治变革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可以揭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过程,对于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和研究,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民国文献的意义重大,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2 民国文献的现状民国文献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着民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政治风云和文化风貌。
目前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年代久远和纸质材料易于腐蚀,许多民国文献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由于缺乏规范的保护措施,许多珍贵的民国文献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也面临着被盗或遗失的风险。
由于民国文献的知名度和传播渠道有限,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保护民国文献的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只有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民国文献转化为电子文档,并建立起完善的数字化保护系统,才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记忆。
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法律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私自出售、转让或破坏民国文献。
通过开展民国文献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可以增加民众对民国文献的关注度,提升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最重要的是,鼓励各大研究机构和个人对民国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共同为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馆藏概况及主要特色
福 建 师 范 大 学 图书 馆 民 国文 献 馆 藏 概 况 及 主 要特 色
龙 丹 , 郑 辉
(福建 师范大学 , 州 3 00 ) 福 5 0 7
摘 要 : 章 描 述 了福 建 师范 大学 图 书 馆 民 国 文 献 阅 览 厅 馆 藏 文 献 的特 点 : 是 类 型 多 样 , 是学 科 丰 富 , 是 地 方 特 色 文 一 二 三
Re d n l o he a i g Ha l f T Re u lc o i aS ltr t r e o r e a e n p a i g a sg i c n o e i e c i n p b i f Ch n ’ ie au e r s u c s h s b e ly n in f a tr l n ta hng a d i rsac r e e r h wo k,a d p o i n r co e o r e o a iusd pa t n s t e r h o it rc lfg r sa d e e t n r vdi g ap e iusr s u c sf rv ro e rme t o s a c n h so i a u e n v ns i
再见民国时最潮流的杂志——《良友》画报全编(1926-1945仿真影印本)前言
再见民国时最潮流的杂志——《良友》画报全编(1926-1945仿真影印本)前言邓咏秋【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1页(P127)【作者】邓咏秋【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良友》画报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本大型综合性彩色画报,1926年创刊于上海(比美国《生活》画报早了10年),1945年10月在中国内地出版最后一期。
该画报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文化、体育、时尚等等,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为我们留下一部形象化的历史图卷,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良友》画报是一份引导潮流的大众杂志。
创刊号上的女子手捧鲜花,她就是日后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
这些封面女郎的服饰妆容举止,即使在今天看,依然是大胆而潮流的。
《良友》在海内外影响深远,鼎盛时每期销量高达4万份。
无论通邑大都,穷乡僻壤,都有《良友》的读者。
当时有人这样评价她:“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
《良友》约有半数销往海外,在海外华人中享有盛誉。
甚至有称:凡有华人的地方,无不以一睹《良友》为快。
《良友》画报对于中国新闻史、文学史、美术史、社会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著名新闻学家黄天鹏曾赞美《良友》“为画报开一新纪元”。
1940年,文艺批评家阿英在《中国画报发展的经过》一文中指出:“在现存的画报中,刊行最长而又富有历史价值的,无过于《良友》。
”持续出版20年、共发行174期、刊载过3万多幅珍贵图片的《良友》无疑为后人留下了一座文化富矿。
今天的学者、艺术家,或是有着怀旧情愫的一般读者,要想了解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概况、世界要事,要想追寻那个时代的人物、文化,乃至想了解那时的服饰、用品,《良友》画报都是一种极好的参考。
作为画报,《良友》虽然是以图为主,但是其文字内容也占有相当份量。
田汉、郁达夫、老舍、丰子恺、茅盾等许多文学大家都曾为《良友》撰稿,他们的作品使广大读者获得美好的阅读体验。
民国广东农业文献的种类及其价值
民国广东农业文献的种类及其价值
民国时期,广东省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先进地区。
因此,民国广东农业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介绍民国广东农业文献
的种类及其价值。
一、农业技术书籍
1.《广东农业杂志》:该杂志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广东省农林厅主办,创刊
于民国18年,至今已发行了100多个卷期,是广东农业技术刊物的代表性杂志。
该杂志记载了广东农业技术发展的历程,包括各种农业实验成果、新品种介绍、农业机械化等方面
的内容,对广东农业发展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2.《广东种畜术杂志》:该杂志成立于民国16年,篇幅较广,内容涉及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水利等方面的内容。
该杂志的出现,为广东农业技术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依据。
二、统计年鉴和农业调查报告
1.《广东统计年鉴》:该年鉴由广东省政府统计局编辑,包含了广东省各个领域的统
计数据,其中也包括了广东省的农业统计资料,反映了广东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经济发
展的基本状况。
2.《广东农村调查报告》:该报告由广东省农业调查委员会编辑,对广东农村社会和
经济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了广东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为广
东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农业期刊和画册
1.《广东景观》:该期刊由广东省政府文化厅编制,内容包括了广东农业景观、文化
遗产、旅游资源等方面,为广东农业区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广东农业画册》:该画册由广东农业出版社编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广东
农业生产、风景、艺术品等方面的内容,为广东省农业的宣传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浓墨重彩沧桑厚重——民国文献的价值及馆藏现状
作者:张丁, 王兆辉, Zhang Ding, Wang Zhaohui
作者单位:重庆图书馆,重庆,400037
刊名:
图书与情报
英文刊名:LIBRARY AND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1(2)
1.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的主要特色与成就 2004
2.重庆晨报抗战历史档案文献寻访:重庆赴台购回65箱抗战文献 2009
3.张宪文民国历史档案的研究与利用[期刊论文]-民国档案 2000(01)
4.馆藏纸质文献酸性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课题组馆藏纸质文献酸性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05
5.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所筹委会;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民国)大事史料长编 2008
1.阮素雯.RUAN Su-wen试论民国文献损毁的原因[期刊论文]-山西档案2010(6)
2.张丁.王兆辉试论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建议[期刊论文]-数字与缩微影像2011(1)
3.王玉晶.WANG Yu-jing试论民国文献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6)
4.邓雪梅.DENG Xue-mei贵州省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5)
5.孙琴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
6.翟桂荣.ZHAI Gui-rong河南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图书馆论坛2008,28(5)
7.万华英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以重庆图书馆为例[期刊论文]-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4)
8.张素梅民国文献保护之探研[会议论文]-2006
9.郑春汛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
10.何先进.刘莉.何玉花对馆藏民国书刊文献数字化的探讨[期刊论文]-数字与缩微影像2009(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tsyqb20110203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