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一体化教案2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07187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4.png)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方法;(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熟悉机械加工方法、工艺及设备;(4)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利用实验、实训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2. 机械制造的过程与方法3.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金属材料1.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分类2. 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 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第三章:机械加工方法1. 切削加工2. 铸造加工3. 焊接加工4. 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及工艺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2. 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3. 工艺方案的优化第五章:现代制造技术1. 数控加工技术2. 技术3. 3D打印技术4. 智能制造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及过程;(2)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机械加工方法、工艺及设备;(4)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1)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2)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与优化;(3)现代制造技术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2. 实验设备:金属材料性能测试仪、机床、焊机等;3. 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4. 参考资料:学术论文、行业报告、案例分析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课堂测试等;3. 综合素质:团队协作、创新意识、遵守纪律等。
《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
![《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238dde381c758f5f61f67f2.png)
5D
《 机械制造基础》 理雾一体 教学
◎ 孙 玉 明
摘 要 :理 实 一 体 化 教 学 改 变 了传 统 的 培 养 模 式 , 理 论 与 实践 融 于 一 体 进 行 组 合 教 学 , 象 直 观 , 将 形 便 于 学 生 理 解 和 掌握 , 显 著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和 实 际操 作 能 力 。 能
关 键 词 : 械 制 造 基 础 ;教 学 ; 实 践 ;理 实 一 体 化 机
《 械 制 造 基 础 》 是 机 械 制 造 类 各 专 业 必 修 的 一 机
门重 要 的 专 业 技 术 基 础 课 程 , 是 以 培 养 高 素 质 应 用 它
习整 合 , 发 了《 械 制造 基 础》 实训 教 学项 目, 开 机 与 将 相 关 的机 床 、 具 、 艺 、 具 知 识 等 知 识 点 融 入 到 各 刀 T _ 夹
悉 相关 的公 差 、 寸标 注方 面的 知识 , 此 提 高 了学 尺 因
主 线 经 全 面 整 合 优 化 而 成 ,传 授 工 程 材 料 的 相 关 理
论 , 料性 能 的改善 方 法 , 属 切 削 的 基 本理 论 , 识 。 I 方 工 I :
生 学 习 制 图 的 积 极 性 , 到 了 知 识 的 真 正 用 途 。学 生 感 要 进 行 零 件 的 加 工 工 艺 分 析 ,根 据 工 件 各 加 工 表 面 的 尺寸 、 度 及表 面粗 糙 度等要 求 , 定合 理 的加 工 精 确
与能力 的获得 。 二 、 务驱 动 , 实 一体化 实施 任 理
程 技 术 问 题 的能 力 的 培 养 而设 置 的 。《 械 制 造 基 础 》 机 课 程 的教 学 目标 是 : 学 生 具 备 合 理 选 材 及 进 行 热 处 使 理 的工 程 应 用 能 力 , 备 零 件 机 加 工 丁 艺 规 程 设 计 制 具 订 与实施 能 力 , 备现 场 问题 分析 与解 决能 力 , 备 具 具 技 术 资 料 检 索 与 利 用 能 力 , 备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该 课 具 程 的特 点 是 综 合 性 、 业 性 、 践 性 很 强 , 程 的 内 容 专 实 课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76c9e252d380eb63946d08.png)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项目五教案续表
章次及名称
项目五
塑性
学时数
6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任务5.3冲压认知学习
5.3.1冲压工艺的特点
5.3.2冲压应用示例
5.3.3冲压工艺的分类
(1)分离工序
(2)成形工序
5.3.4冲压设备
(1)剪床
(2)冲床
(3)冲床闭合高度的选择
2.1.3纯金属的结晶
2.1.3.1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
(1)过冷现象
(2)结晶潜热
2.1.3.3金属结晶的微观现象
2
3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项目二教案续表
章次及名称
项目二
铁碳合金相图
学时数
12
教学内容提要与
学时分配
内容提要
学时
辅助手段
任务2.2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认知学习
2.2.1合金中的相
5.3.5冲裁
5.3.6弯曲
5.3.7拉深
5.3.8冲压模具
(1)单工序冲模
(2)复合冲模
(3)级进冲模
任务5.4实践技能训练
1.实训内容;2.实训准备;3.实训目的;4.实训过程
2
(√)板书
()实物展示
(√)投影片
(√)电子教案
讨论、练习、作业
讨论:二、判断题
练习:三、单项选择题
作业:一、名词解释;四、简答题
组元;相;组织
2.2.2合金的相结构
2.2.2.1固溶体
机械制造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566f9c9e31433239689397.png)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制作人:王晨光、孙大海、史盼盼孙亚光、姚丽、苏慧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教学理念: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利用行动导向教学,采用引导文、项目教学等多种方式,通过具体工作情境的学习,形成学生对简单机械系统工作原理和一般故障的基本分析能力、维护保养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
2.设计思路:(1)参考教育部2009年颁发的《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进行课程开发。
(2)按生产一线对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划分,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设计计算等内容,加大对学生进行机械拆装、维护、保养等操作技能的培养力度。
(3)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学习领域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4)创立合适的学习情境,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将知识点分散融会到各种典型的机器或机构的拆装中,从总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普遍,尽量做到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载体、都有具体可见的意义;(5)以任务为引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针对各学习情境,安排相应的学习和操作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充分融合,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6)以液压与气动控制回路在机电产品中的安装与调试过程为线索,以实际产品应用的案例为切入点,围绕工作中的液压元件的选用、回路的连接等任务实施教学,明确液压与气动的基本原理后,着重训练回路的连接,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7)从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回路入手,学会分析液压与气动系统的传动与控制原理,完成几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调试。
真正做到学习情景与工作情景一致,理论与实践融通,使学生懂理论、会操作、能应用。
(8)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
把部分液压元件的原理学习贯穿于元件拆装过程中,理解液压元件常用的机械零件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也拓展培养了机电产品的维修基本技能。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8ea5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b.png)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
(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加工方法和技术。
(3)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目的、分类和特点。
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加工方法、顺序、路线、夹具和刀具等。
3.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铸造、焊接、切削、磨削、钻孔、铰孔、镗孔等。
4.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5.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与生产率:质量控制、生产率提高、工艺优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
(2)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3)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夹具、刀具选用。
(2)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计算和控制。
(3)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和生产率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机械制造技术。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2)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机械制造设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
2. 评价内容:(1)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的掌握程度。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整体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整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08205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a.png)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整体设计一、课程性质与定位1.课程性质:《机械制造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选材选工艺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制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先修课程是《机械制图》、《金工实训》,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顶岗实习》等。
2.课程专业定位: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材料、成型工艺基础和机械加工基础三大部分的内容。
主要介绍工程材料的组织、性能和选用原则;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以及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压、焊接、切削加工、其他成型加工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毛坯成型工艺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
3.课程思政定位: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育人作用,融合专业知识和育人元素,实现“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的有机统一。
将制造学科的最新成果引入到课堂之中,使用诸如“大国重器”、“大国工匠”之类的素材丰富、完善课件,分析诸如“大国重器”使用到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在典型机械零件的材料选用、典型机械零件热处理工艺选用、典型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典型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的选择等课程主要内容方面,选取企业实际的产品零件案例,实施项目化教学,将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作为主线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具有认识常用的工程材料、正确选材、合理的安排热处理工艺和妥善安排工艺方案的能力,掌握冷热加工的基本方法,熟悉机械加工的各种常见的操作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浙教版)授课教案:常用机构02
![机械制造基础(浙教版)授课教案:常用机构02](https://img.taocdn.com/s3/m/2b21a3126294dd88d1d26bee.png)
机械制造基础(浙教版)授课教案凸轮是具有曲线或曲面轮廓且作为高副元素的构件。
含有凸轮的机构称为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分为平面凸轮机构与空间凸轮机构两大类。
一、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1. 组成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部分所组成。
2.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可以将主动件凸轮的等速连续转动变换为从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或绕某定点的摆动,并依靠凸轮轮廓曲线准确地实现所要求的运动规律。
3.凸轮机构的特点优点是:只要正确地设计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以使从动件实现任意给定的运动规律,且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
缺点是:凸轮与从动件之间为点或线接触,不易润滑,容易磨损。
因此,凸轮机构多用于传力不大的控制机构和调节机构4. 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1)按凸轮的形状分(l)盘形凸轮也叫平板凸轮。
这种凸轮是一个径向尺寸变化的盘形构件,当凸轮l绕固定轴转动时,可使从动件在垂直于凸轮轴的平面内运动(2)移动凸轮当盘形凸轮的径向尺寸变得无穷大时,其转轴也将在无穷远处,这时凸轮将作直线移动。
通常称这种凸轮为移动凸轮。
(3)圆柱凸轮凸轮为一圆柱体,它可以看成是由移动凸轮卷曲而成的。
曲线轮廓可以开在圆柱体的端面也可以在圆柱面上开出曲线凹槽。
2、按从动件的形式分(l)尖顶从动件结构最简单,而且尖顶能与较复杂形状的凸轮轮廓相接触,从而能实现较复杂的运动,但因尖顶极易磨损,故只适用于轻载、低速的凸轮机构和仪表中。
(2)滚子从动件在从动件的一端装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滚子。
由于滚子与凸轮轮廓之间为滚动摩擦,故磨损较小,改善了工作条件。
因此,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应用也最广泛。
(3)平底从动件从动件一端做成平底(即平面),在凸轮轮廓与从动件底面之间易于形成油膜,故润滑条件较好、磨损小。
当不计摩擦时,凸轮对从动件的作用力始终与平底垂直,传力性能较好,传动效率较高,所以常用于高速凸轮机构中。
但由于从动件为一平底,故不适用于带有内凹轮廓的凸轮机构。
二、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1.等速运动规律当凸轮作等角速度旋转时,从动件上升或下降的速度为一常数,这种运动规律称为等速运动规律。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2)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159a1f8d240c844768eaee5b.png)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主讲教师:吴斌方使用教材:机械制造基础主编:肖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3月)2007.4第一讲章节题目: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教学内容]5.1基本概念;[教学安排]讲授2学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知识点: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序、工位、安装、工步、生产纲领、工艺规程等基本概念;工艺规程的种类、作用、制定原则、步骤等。
基本要求:了解:工艺规程有关的基本概念。
掌握:掌握工艺过程、工序、工步、安装、工艺规程制订原则等。
[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工序和工艺规程制订原则。
[教学法设计]1.通过几个零件加工应用的实例,引入工艺规程有关概念,以讨论的形式给出工艺规程有关的定义和特点;2.较系统地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步骤,特别是原始资料,加深对工艺规程作用的理解。
[应用][板书设计]0. 开场白5.1基本概念5.1.1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工序2)安装3)工位4)工步5)走刀5.1.2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5.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种类2)作用3)原则4)技术资料5)步骤[小结]本次课主要讲述了工艺规程有关的概念,重点掌握其工序和工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后记][教学资料补充]第二讲章节题目: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教学内容]5.2工件加工时的装夹与基准。
[教学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知识点:工件的装夹、工件的定位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基本要求:理解机器人的基本机构构,掌握其各种类型的特点,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机构。
难点:工业机器人的结构特点。
[教学法设计]1.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机构构,并对每个机构进行详细讲解;2.较系统地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采用启发式对比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工业机器人的结构特点,让学生积极思考工业机器人的构造特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2章铸造.doc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2章铸造.doc](https://img.taocdn.com/s3/m/e0b75761b52acfc789ebc9d7.png)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案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 其他□课时 (请打√)8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 2 章 铸造成形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 1. 熟悉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2. 掌握砂型铸造和常用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对典型铸件具有较合理地选用铸造方法的能力。
3. 熟悉砂型铸造浇注位置、分型面及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能绘制典型铸件的铸造工艺简图。
4. * 了解铸铁的石墨化及其对铸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了解常用铸造合金的获得方法及铸造特 点。
5. 具有分析零件铸造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6. 了解铸造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铸造工艺图。
合金的铸件性能和影响因素。
铸铁件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
铸件结构设计要求,常用合金铸件的结构特点 难点: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铸造工艺图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一、什么是液态成型(铸造生产)将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
二、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型砂铸铸 模型型落检铸造合零砂 工 熔化浇冷却件 、 验艺 箱件图清图凝固型理芯 盒芯砂芯课程教案(续)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三、铸造生产的特点1.可生产形状任意复杂的制件,特别是内腔形状复杂的制件。
如汽缸体、汽缸盖、蜗轮叶片、床身件等。
2.适应性强:( 1)合金种类不受限制;( 2)铸件大小几乎不受限制。
3.成本低:(1)材料来源广;(2)废品可重熔;(3)设备投资低。
4.废品率高、表面质量较低、劳动条件差。
1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1-1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与流动性充型能力——液体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成形件的能力。
充型能力不足时,会产生浇不足、冷隔、夹渣、气孔等缺陷。
一、液态合金的流动性合金的流动性是: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f3395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0.png)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 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应用。
3. 熟悉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制造工艺。
4. 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切削、磨削、钻孔等。
5. 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精度及其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概述: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应用。
3. 制造工艺: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 机械加工:切削、磨削、钻孔等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5. 机械零件加工质量与精度:加工质量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精度的分类、检测方法和误差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方法。
2. 演示:展示金属材料的性能、制造工艺的操作过程和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
3. 实践: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视频:收集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机械加工的视频资料,用于演示和讲解。
4. 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4. 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2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机械制造概述(2课时)金属材料(2课时)制造工艺(4课时)机械加工(6课时)机械零件加工质量与精度(4课时)实践活动(10课时)期末复习与考试(4课时)七、实践活动:1.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或工厂,了解实际生产过程。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0de3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0.png)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2.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了解机械制造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4.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4.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视频或实例,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机械制造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理论讲解:(1)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和概念,包括机械制造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
(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介绍机械制造中常见的工艺和方法,如切削、冲压、焊接、铸造等,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3)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介绍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选择和加工过程,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机械性能和耐久性等因素的考虑,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和工装选择。
(4)应用实例:通过一些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互动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机械制造案例,要求他们通过讨论和合作,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机械制造实践活动,例如利用3D打印机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和方法,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供有关机械制造相关书籍和网站的推荐,以便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互动情况;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3.设计一份笔试或实践性评估,以检验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4.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资源: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用于理论讲解和案例演示;2.机械制造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3.机械制造相关书籍和网站的推荐。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2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bbcb812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6.png)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2一、课程背景机械制造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机械工程师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机械制造基础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机械工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基础教育的第二部分,主要涉及机械加工工艺和机械零件制造。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其特点;3.熟悉机械零件制造的流程和要点;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机械零件的制造任务。
1.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的概念和分类–切削加工工艺–成形加工工艺–切割加工工艺–其他常见机械加工工艺2.机械零件制造–机械零件制造的流程–机械零件制造的要点–常用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机械零件的装配和调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和PPT展示,介绍机械加工工艺及机械零件制造的相关知识;2.实验实践: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加工设备进行实践操作;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五、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可自行选用)2.实验设备:数控机床、车床、铣床等常见机械加工设备六、教学评估1.平时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2.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综合考核;3.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其他要求1.学生需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2.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如安全操作、仪器使用等;3.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图纸阅读和绘图能力。
以上为机械制造基础教案2的大致内容和要求,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和机械零件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机械工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一体化教案2
![《机械制造基础》一体化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da5d701ad51f01dc381f199.png)
《机械制造基础》一体化教案2学年第1学期课程类型:一体化授课班级:机电15授课教师:蔡文华XX年10月09日课题名称锻压工艺基础授课课时4 教学目标1、锻压工艺概述(生产特点、适用范围、发展趋势)。
2、铸造工艺基础(塑性变形过程、组织性能变化、锻造性)。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5、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
实训课时2理论课时2授课日期xx、10、17-10、21教具多媒体、实物、挂图教学重点锻造工艺概论教学难点锻压工艺基础教学回顾说明任课教师签名:蔡文华专业部主任签名:蔡振坚日期:10、10教学过程第页一、组织教学。
(5分钟)1、点名并登记好出勤情况。
2、讲解注意事项、检查学生自身安全隐患并排除。
3、让学生合编成几个小组、以小组组长为每组负责人。
二、导入新课。
(5分钟)铸造是金属液态成形的一种方法, 它能铸造各种尺寸、形状复杂的毛坯货零件,铸造具有实用性广、成本低廉的特点,是机械零件毛坯或零件成品热加工的一种重要工艺方法。
本节开始将对铸造工艺概论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铸造工艺生产特点,在本讲开始,将讲解另外一种关于制造机械零件或零件毛坯的方法,即锻压法。
三、理论新授。
(一)锻造工艺概论(35分钟)(重点讲解)1、锻造生产的特点锻压是一种借助工具或模具在冲击力或静压力作用下,对金属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性能,用以铸造机械零件或零件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
它是锻造和冲压总称。
锻压包括轧制、挤压、拉拨、自由锻造、模型锻造、冲压等加工方法,其典型工序实例如图所示。
锻造件特点:晶粒细化、组织致密;具有连贯的锻造流线,力学性能好。
优点:(1 )能改善金属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
(2 )节省金属材料。
与直接切削钢材的成形相比,还可以节省金属材料的消耗,而且也节省加工工时。
(3 )生产效率较高。
如齿轮轧制、滚轮轧制等制造方法均比机械加工的生产率高出几倍甚至几倍以上。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c19e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8.png)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机械制造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3. 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操作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机械制造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学生对机械制造的了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
- 解释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如车床、铣床、钳工工具等。
- 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操作方法,如车削、铣削、钳工操作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台车床或铣床。
-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制造实践操作,如车削一个简单的零件或铣削一个平面。
- 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操作和正确使用工具设备。
4. 问题解答(10分钟)- 鼓励学生提出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操作和提高效率。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 强调机械制造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贡献。
-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机械制造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辅助工具:1. 课件或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图表。
2. 实验室或工作坊,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和设备。
3. 教材或参考书籍,用于知识讲解和问题解答。
教学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
2. 提问学生对机械制造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其对机械制造基础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或工厂,了解实际的机械制造流程和现代化设备。
2. 组织学生参加机械制造技能竞赛或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
3. 鼓励学生进行机械制造相关的个人或小组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机械制造基础(浙教版)授课教案:机械传动02
![机械制造基础(浙教版)授课教案:机械传动02](https://img.taocdn.com/s3/m/fc21f642fd0a79563d1e72de.png)
机械制造基础(浙教版)授课教案蜗杆传动由蜗杆和蜗轮组成,用于传递空间交错的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一般交错角为90 ,通常蜗杆为主动件,蜗轮为从动件一、蜗杆传动的特点1.传动比大用于传递动力时,i=8~80, 用于传递运动时,i可达1000。
2.工作平稳因为蜗杆与蜗轮齿的啮合是连续的,同时啮合的齿数较多所以平稳性好。
3.自锁性当蜗杆的螺旋角小于轮齿间的当量摩擦角时,蜗杆传动能自锁,即只能由损杆带动蜗轮,而不能蜗轮带动蜗杆。
4.效率低因为在传动中摩擦损失大,其效率一般为 =0.7~0.8,具有自锁性传动时效率 =0.4~0.5。
故不适用于传递大功率和长期连续工作。
5.制造成本高为了减少摩擦,蜗轮常用贵重的减摩材料(如青铜)制造。
二、蜗杆传动的类型圆柱蜗杆传动、环面蜗杆传动和锥蜗杆传动三、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中,均以主平面(通过蜗杆轴线并与蜗轮轴线垂直的平面)的参数和几何关系为基准。
1.主要参数模数、压力角、螺旋升角λ与蜗轮的分度圆螺旋角为了保证轮齿的正确啮合,蜗杆的轴向模数m x1应等于蜗轮的端面模数m t2,蜗杆的轴向压力角 x1应等于蜗轮的端面压力角 t2,蜗杆分度圆上的螺旋线升角 应等于蜗轮分度圆上的螺旋角 ,且两者螺旋方向相同。
蜗杆的轴向压力角 x(蜗轮的端面压力角 t)为标准压力角200。
mx1=mt2= mx1=t2==通常取蜗杆的头数Z1=1~4。
当Z=1时,导程角小,效率低,一般用于分度传动或自锁传动中,Z=2~4常用于动力传动和有较高效率。
若头数多,导程角大,制造困难。
蜗轮齿数根据传动比和蜗杆的头数决定:Z2=iZ1, 通常取Z2=20~28,Z2不应少于28齿,以免根切和降低传动的平稳性。
2.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四、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1.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及常用材料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胶合、点蚀和磨损等,因此,蜗杆蜗轮的材料不仅要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减磨性,耐磨性和抗胶合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基础》一体化教案2学年第1 学期课程类型:一体化授课班级:机电15 授课教师:蔡文华xx 年10 月 09 日课题名称锻压工艺基础授课课时4教学目标1、锻压工艺概述(生产特点、适用范围、发展趋势)。
2、铸造工艺基础(塑性变形过程、组织性能变化、锻造性)。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5、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
实训课时2理论课时2授课日期xx、10、17-10、21教具多媒体、实物、挂图教学重点锻造工艺概论教学难点锻压工艺基础教学回顾说明任课教师签名:蔡文华专业部主任签名:蔡振坚日期:10、10 教学过程第页一、组织教学。
(5分钟)1、点名并登记好出勤情况。
2、讲解注意事项、检查学生自身安全隐患并排除。
3、让学生合编成几个小组、以小组组长为每组负责人。
二、导入新课。
(5分钟)铸造是金属液态成形的一种方法,它能铸造各种尺寸、形状复杂的毛坯货零件,铸造具有实用性广、成本低廉的特点,是机械零件毛坯或零件成品热加工的一种重要工艺方法。
本节开始将对铸造工艺概论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铸造工艺生产特点,在本讲开始,将讲解另外一种关于制造机械零件或零件毛坯的方法,即锻压法。
三、理论新授。
(一)锻造工艺概论(35分钟)(重点讲解)1、锻造生产的特点锻压是一种借助工具或模具在冲击力或静压力作用下,对金属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性能,用以铸造机械零件或零件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
它是锻造和冲压总称。
锻压包括轧制、挤压、拉拨、自由锻造、模型锻造、冲压等加工方法,其典型工序实例如图所示。
锻造件特点:晶粒细化、组织致密;具有连贯的锻造流线,力学性能好。
优点:(1 )能改善金属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
(2 )节省金属材料。
与直接切削钢材的成形相比,还可以节省金属材料的消耗,而且也节省加工工时。
(3 )生产效率较高。
如齿轮轧制、滚轮轧制等制造方法均比机械加工的生产率高出几倍甚至几倍以上。
缺点:(1 )不能获得形状很复杂的制件 , 其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还不够高;(2 )加工设备比较昂贵 , 制件的成本比铸件高。
2、锻造生产的适用范围(结合实物讲解)锻压加工是以金属的塑性变形为基础的 , 各种钢和大多数非铁金属及其合金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塑性 , 因此它们可在冷态或热态下进行锻压加工 , 而脆性材料 (如灰铸铁、铸造铜合金、铸造铝合金等)则不能进行锻压加工。
应用范围广,几乎所有运动的重大受力构件锻造生产的发展趋势新材料的方面计算机技术在锻压技术中的应用如何制造出性能要求更高的锻件(二)锻压工艺基础(20分钟)(难点,通过观看视频方法讲解)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单晶体的变形方式有滑移和孪生两种。
【滑移】看作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错动的结果,如图所示。
实际金属中,滑移是通过晶体内位错缺陷沿着滑移面移动来实现的。
【孪生】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切变 , 而且发生切变的部分与未切变部分的晶体结构呈对称形式分布。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各个晶粒塑性变形的综合结果。
此外,在多晶体晶粒之间还有少量的相互移动和转动 , 这部分塑性变形为晶间变形,如图所示。
由于每个晶粒在塑性变形时都要受到周围晶粒及晶界的影响和阻碍,故多晶体塑性变形时的抗力要比单晶体高得多。
加工硬化、回复和再结晶【冷变形强化】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和硬度都有所提高 ,但塑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变形后,金属的晶格严重畸变,变形金属的晶粒被压扁或拉长,形成纤维组织,如图所示。
冷变形强化使金属的可锻性降低,冲压时产生“织耳”,制件厚度不均等缺陷。
退火处理【回复】是指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使原子回复到平衡位置,晶内残余应力大大减小的现象。
回复时不改变晶粒形状,金属的强度、硬度略有下降;塑性、韧性有所回升;内应力有较明显下降。
某些物理、化学性能则显著减小。
冷拔弹簧钢丝绕制弹簧后常进行低温退火 (也称定形处理), 其实质就是利用回复保持冷拔钢丝的高强度 , 消除冷卷弹簧时产生的内应力。
【再结晶】当加热温度较高时 ,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组织与性能在加热时全部恢复的过程,也是被拉长了的晶粒重新生核长大 , 变为细小、均匀等轴晶粒的过程。
再结晶恢复了变形金属的可锻性。
【再结晶温度】再结晶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 开始产生再结晶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
纯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为:T 再≈0、4 T 熔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与变形程度、杂质(或合金元素)的含量及加热速度、加热时间等有关。
如变形程度愈大,再结晶温度便愈低。
再结晶退火:经过塑性变形的金属 , 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 , 使其发生再结晶的处理称为再结晶退火。
再结晶退火可以消除金属材料的冷变形强化 , 提高其塑性 , 便于其继续锻压加工。
如冷轧、冷拉、冷冲压过程中 , 需在各工序中穿插再结晶退火。
晶粒长大冷变形的金属 , 通过再结晶一般都能得到细小而均匀的等轴晶粒。
但是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 则晶粒会明显长大 , 成为粗晶粒组织。
热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热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冷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
大多数锻件的锻压加工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这样,由变形引起的强化现象,会因随后的再结晶过程而消失 , 所以锻造毛坯可以连续地锻压变形。
只要终锻温度控制好,锻件的晶粒是细小的。
再加之锻坯中孔洞的被压合,所以热变形可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锻造流线】也称流纹,在锻造时,金属的脆性杂质被打碎 ,顺着金属主要伸长方向呈碎粒状或链状分布;塑性杂质随着金属变形沿主要伸长方向呈带状分布 , 这样热锻后的金属组织就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锻造流线使金属性能呈现异向性;沿着流线方向 (纵向)抗拉强度较高 , 而垂直于流线方向 (横向)抗拉强度较低。
生产中若能利用流线组织纵向强度高的特点 , 使锻件中的流线组织连续分布并且与其受拉力方向一致 , 则会显著提高零件的承载能力。
例如, 吊钩采用弯曲工序成形时 , 就能使流线方向与吊钩受力方向一致 (下图a), 从而可提高吊钩承受拉伸载荷的能力。
图b所示锻压成形的曲轴中,其流线的分布是合理的。
图c 是切削成形的曲轴 , 由于流线不连续 , 所以流线分布不合理。
3、可锻性v【可锻性】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
金属可锻性可用塑性和塑性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塑性越高,变形抗力越小,金属的可锻性就越好;低的塑性变形抗力使设备耗能少;优良的塑性使产品获得准确的外形而不遭破裂。
金属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加工条件影响金属的可锻性。
内在因素:(1)、化学成分的影响(2)、金属组织的影响外部加工条件:(1)、变形温度的影响(2)、变形速度的影响 (3)、应力状态的影响(三)自由锻工艺(15分钟)1、概述将加热好的金属坯料,放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铁之间,施加冲击力或静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坯料在锻造过程中,除与上、下砧板或辅助工具接触的表面外,都是自由表面,变形不受限制,故称为自由锻。
分类及特点:手工自由锻和机器自由锻自由锻的优点:所用工具简单、通用性强、灵活性大、适合单件或小批量,特别是特大型锻件的生产。
缺点:精度低、加工余量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2、自由锻设备锤锻自由锻和水压机自由锻。
锤锻自由锻又可分为空气锤和蒸汽-空气自由锻3、自由锻工序n1、基本工序(镦粗、拔长、冲孔、切割、弯曲、扭转、错移及锻接)n2、辅助工序(倒棱、压肩)n3、修整工序(修整鼓形、平整端面、校直弯曲)(1)拔长nn 也称延伸 ,它是使坯料横断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锻造工序。
拔长常用于锻造杆、轴类零件。
拔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 n1)在平砧上拔长。
2)在芯棒上拔长(2)镦粗是使毛坯高度减小 , 横断面积增大的锻造工序。
镦粗工序主要用于锻造齿轮坯、圆饼类锻件。
镦粗工序可以有效地改善坯料组织 , 减小力学性能的异向性。
镦粗与拔长的反复进行 , 可以改善高合金工具钢中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状态。
镦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 n1)完全镦粗。
完全镦粗是将坯料竖直放在砧面上 (图a), 在上砧的锤击下, 使坯料产生高度减小 , 横截面积增大的塑性变形。
n 2)端部镦粗。
将坯料加热后 , 一端放在漏盘或胎模内 , 限制这一部分的塑性变形 , 然后锤击坯料的另一端 , 使之镦粗成形。
图b是用漏盘的镦粗方法 , 多用于小批量生产;胎模镦粗的方法 , 多用于大批量生产。
在单件生产条件下 , 可将需要镦粗的部分局部加热 , 或者全部加热后将不需要镦粗的部分在水中激冷,然后进行镦粗。
n3)中间镦粗。
这种方法用于锻造中间断面大 , 两端断面小的锻件 , 例如双面都有凸台的齿轮坯就采用此法锻造(图c)。
坯料镦粗前 , 需先将坯料两端拔细 , 然后使坯料直立在两个漏盘中间进行锤击 , 使坯料中间部分镦粗。
(3)冲孔:是在坯料上冲出透孔或不透孔的锻造工序。
冲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n1)双面冲孔法。
2)单面冲孔法(4)弯曲⑸切割⑹ 错移:将坯料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平行错开一段距离,但仍保持轴心平行的的锻造工序 (下图),常用于锻造曲轴零件。
错移时,先对坯料进局部切割,然后在切口两侧分别施加大小相等、方法相反且垂直于轴线的冲击力或压力,使坯料实现错移。
⑺锻接:将坯料在炉内加热至高温后,用锤快击 , 使两者在固态结合的锻造工序。
锻接的方法有搭接、对接、咬接等 , 如图所示。
锻接后的接缝强度可达被连接材料强度的70%~80%。
⑻扭转:是将毛料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绕其轴线旋转一定角度的锻造工序。
该工序多用于锻造多拐曲轴和校正某些锻件。
小型坯料扭转角度不大时 , 可用锤击方法 , 如图所示。
4、自由锻件的分类和锻造过程n分类:饼块、空心、轴杆、曲轴、弯曲、复杂形状等。
n观看圆轴锻造、法兰锻造视频文件,加深对锻造过程的认识。
四、小结(5分钟)要求学生掌握自由锻方法概述、设备、自由锻工序、自由锻件的分类和锻造过程五、实操(一)模锻知识讲解(40分钟)1、模锻概述与分类【模锻】是指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
金属材料通过模具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称为模锻件。
按所用设备不同 , 模锻可分为锤上模锻、曲柄压力机上模锻、摩擦压力机上模锻等。
按模膛在锻模中的个数 , 锻模分为单膛锻模和多膛锻摸。
2、锤上模锻(结合实物讲解)锤上模锻使用的设备:蒸汽-空气模锻锤、无砧底锤、高速锤。
图为锤上模锻。
锻模由上锻模和下锻模两部分组成 , 分别安装在锤头和模垫上 , 工作时上锻模随锤头一起上下运动。
上模向下扣合时 , 对模膛中的坯料进行冲击 , 使之充满整个模膛 , 从而得到所需锻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