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十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2)
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
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
实验目的
通过对动物或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染色体减数分裂现象的观察,了解减数 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核相的变化, 联系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建立染色体遗 传功能的概念。掌握减数分裂的遗传学 意义。
实验材料:玉米天花幼穗。 实验工具:载玻片,盖玻片,滴瓶,
镊子,解剖针,吸水纸,酒精灯,显 微镜。 实验药品:卡诺氏固定液,铁明矾醋 酸洋红染色液。 实验方法:临时压片法。
实验过程
在玉米生长的喇叭口期取材——卡
诺氏固定液固定3小时——在70%酒 精中保存——取出材料解剖出花粉 母细胞——醋酸洋红染色液数滴在 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压片制成临 时装片——观察。
玉 米 雄 花 穗
玉米雄小花穗
有柄小花 无效小花
无柄小花 有效小花
花粉母细胞与花药囊壁细胞
花药囊壁细胞的有丝分裂
四分子
细线期
偶线期
偶线期
偶线期
粗线期
粗线期及交叉结
粗线期
粗线期
偶线期
粗线期
双线期
双线期
双线期
双线期 终变期
端化现象
交叉
终变期
终变期终变期Fra bibliotek变期不同时期
前期 II
末期 I
后期 I
中期 II
各种核相
前期 II
中期 II
前期 II
各种核相
末期 II
后期 II 后期 II 末期 II 后期 II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2.1 减数分裂》课件
【例3】某生物体的卵细胞中有18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数目是
•ContAe.n9t 条
B.18条
C.36条
( C)
D.72条
【解析】卵细胞中含有18条染色体,即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8 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单体。
什么是学习力
什么是学习力-你遇到这些问题了吗
总是 比别人 学得慢
一看就懂 一 做就错
看得懂,但不 会做
总是 比别人学得差 不会举一反三
什么是学习力-含义
管理知识的能力 (利用现有知识 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习新知识 速度、质量等)
长久坚持的能力 (自律性等)
什么是学习力-常见错误学习方式
表示 后期 , 同源染色体 分离,并移向 细胞两极。
(2)减数第二次分裂
a.间期: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b.分裂期:染色体的着丝点 分裂 , 姐妹染色单体 分 开,并移向 细胞两极 。
4.变化结果: 一个精原细胞
经过减数分裂和变形形
成 四个精子 。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 卵巢 。
细胞质分裂,最终形成2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结果
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 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精细胞中染色体
体,染色体数目只有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半
数目、核内DNA数目都只有精原细胞中的一半
说明:①精原细胞:是雄性的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 细胞相同,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Content 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同源染色体分离; 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课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温故知新
问题探讨
在腐烂的水果周围常可看到飞舞的 果蝇。果蝇的生长周期短,繁殖快, 染色体少且容易观察,是遗传学上 常用的实验材料。 右图是黑腹果蝇雌雄个体的体细胞 和配子的染色体是示意图。
讨论: 1、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差别?
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2、针对插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或猜想?
A.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B.一个卵原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C.初级卵母细胞进行不均等的细胞质分裂 D.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后需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卵细胞
二 受精作用
探究·实践 建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
• 需要模拟的对象:细胞、染色体
细胞——白色或浅色的纸张
2
34
一个四分体 = 1 对同源染色体 = 2 条染色体
= 4 条染色单体 = 4 个DNA分子。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
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
注意: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含有同源染色体,
但是不联会,也不出现四分体和互换
a a, b b, 染色体互换示意图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练习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 色体 B.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 染色体 D.一个四分体一定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一对同源染色体不 一定形成四分体
练习
与精子的形成相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D )
分 析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来源、减数分裂异常的分析
1、根据配子染色体特点判断配子来源(以精子为例)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 减数分裂》PPT
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
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
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
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
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
离
场所
睾丸
卵巢
细胞质
不
分裂
均等分裂
主要是不均等分裂
同
子细胞 1 个精原细胞 1 个卵原细胞→1 个卵细
点
数目
(3)联会和四分体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1)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 1 中
的 a 和 a′、b 和 b′、c 和 c′、d 和 d′ 。
(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 1 中的 a 和 b(b′)、a′和 b(b′)等。
中均无同源染色
色体
胞中均无同源染
体
色体
(2)鉴别图像的常用方法
【方法技巧】 分裂图像的判断
(2)根据细胞质分配判断细胞类型
[对点演练]
(2)同源染色体既可以是复制之前不含染色单体的染色体, 也可以是复制之后含染色单体的染色体。
(3)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出现同源染色体 的联会现象和四分体。
[对点演练]
1.某动物的精子中有 16 条染色体,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 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 分子数、 脱氧核苷酸链数分别是( )
⑥ff′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 数目加倍,但是 DNA 含量不变。
⑦H(h)点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由姐妹染色单 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细胞分裂图像鉴别 (1)常见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分裂图像(以 2N=4 为例) 比较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1.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重、难点)2.知道受精作用的过程。
3.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
(重点)4.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实验原理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1)装片的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探讨1:能否在一个装片中观察到精原细胞持续性的变化?提示:否,因为固定装片中细胞为死细胞。
探讨2: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为什么不选择雌性个体?提示:卵细胞产生数量少;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
[思维升华]1.观察减数分裂实验材料的选择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被子植物的花药或动物的睾丸(精巢)。
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一般不选择雌性个体。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1.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要想观察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必须要求观察材料能够连续地完成减数分裂的过程且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多。
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中的细胞能够完整地进行减数分裂且数量多;而桃花的雌蕊中和动物的卵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很少,并且减数分裂过程不完整,不易观察到。
【答案】 C2.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导学号:10090050】A.人的小肠表皮B.家兔胚胎C.绵羊肝脏D.牛精巢【解析】人的小肠、家兔胚胎及绵羊的肝脏,这些组织或器官的细胞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出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的时期,而牛的精巢内,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的观察
实验用品
1.器材:解剖器材,盖玻片,培养皿,吸管。 2.试剂:1NHCl,Carnoy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 3.实验材料:大葱花
实验步骤
取花蕾长度在3~4mm,花药长度为 1~1.1mm的大葱花,投入Carnoy固定液中 固定1~2小时,也可将材料置于70%的酒 精中长期保存。 制片的方法同根尖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减数分裂的观察
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方减数分裂过程及各个时期 的特点 2.掌握小鼠精巢减数分裂标本的制备过程
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meiosis)是高等生物个体在形成生 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在 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 次,结果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减半,称为减 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 基础。
减数分裂前期I
减数分裂中期I
减数分裂后期I
减数分裂后期I
减数分裂末期I
实验报告
在取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绘图表示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生物必修2减数分裂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杂交育种
方法:杂交
原理:基因重组
优缺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
2、导医学实践:
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D控制),母亲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p控制),问: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任意一种染色体条数
答案:①ddpp DdPp ddPp ②3/8, 1/8, 1/8, 3/8
四、性别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伴性遗传
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XX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点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点高中生物重点知识点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2、组成细胞的元素微量元素:Zn 、Mo、Cu、B、Fe、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无机盐脂质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糖类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乙液:0.05g/ml的CuSO4)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2)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3)蛋白质的鉴定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B液:0.01g/ml 的CuSO4 )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变成紫色(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马铃薯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氨基酸及其种类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必修二 减数分裂(共62张PPT)
减数第一次分裂
1、减Ⅰ前期
1、同源染色体:(对)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X、Y不同)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 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
=1对同源染色体 =2条染色体 =4条染色单体
四分体
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现象。
次
减
分
裂
数
中期 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
2次级精母细胞
裂
?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
(同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1、减Ⅱ前期
2、减Ⅱ中期
3、减Ⅱ后期
• 4、减Ⅱ末期
变形
变形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
整个过程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染色体 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
(减Ⅰ)
减Ⅱ
(2)示例 ①三个中期的判断
②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减Ⅱ前期 减Ⅰ前期 减Ⅱ前期
(四分体)
有丝分裂 前期
减Ⅰ中期
减Ⅱ中期
有丝分裂 中期
精子头部
进入卵细胞
精核与
卵核融合
受精卵
结果
来自精子
受精作用
来自卵细胞
受精卵
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 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特别提醒: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
实质
精子核与卵细胞核融合的过程。 细胞学基础
高中生物实验(超详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for commercial use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0.9%的NaCl溶液作用: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二、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三、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固定细胞)2、水解①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详尽分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一)过程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①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①出现染色体,②核膜、核仁消失,③出现纺锤体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纺锤体消失,④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赤道板上排整齐。
后期:一分为二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新壁现。
(二)、动、植物有丝分裂的比较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不同点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_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_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一、减数分裂(一)相关概念①.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1和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如图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四条染色单体)(数目:四分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二)减数分裂的过程(精子形成过程为例)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形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细胞种类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姐妹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分裂结果形成四个精子细胞细胞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三)、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1个极体 2个极体滋长(2N)(N) 3个极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2N)复制(2N) 1个次级母细胞(N)1个卵细胞(N)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染色体 2N 2N N 2N N NDNA 2C 4C 4C 2C 2C C C比较精子卵细胞不同形成部位动物精巢,植物花药动物卵巢,植物胚囊三、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1、减数分裂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2生物第2章_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2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B.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D.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核融合2. 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4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A.甲B.乙C.丙D.丁3. 人的卵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依次为()A.23对、46条、92条B.46条、46条、92条C.23对、92条、92条D.46条、23条、46条4. 下列有关生物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范畴的是()A.细菌分裂生殖B.酵母菌出芽生殖C.柳树扦插繁殖D.小麦种子繁殖5. 某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正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精子中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是()A.aB、Ab、Ab、aBB.AB、aB、aB、ABC.AB、Ab、aB、abD.aB、aB、ab、ab6. 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A与bB.Y与yC.M与MD.n与n7. 基因型为YyRr的一个精原细胞、一个卵原细胞、一个雄性个体、一个雌性个体能产生的生殖细胞的个数依次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A.4,4,4,4B.4,1,多个、多个C.2,1,多个、多个D.4,1,4,48. 如图表示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以及受精作用,则子一代一定患有的遗传病是()A.红绿色盲B.先天愚型C.血友病D.青少年型糖尿病9. 下列四项中,如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A.洋葱根尖B.幼嫩的种子C.马蛔虫受精卵D.蝗虫的精巢10. 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X染色体B.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C.观察皮肤生发层的细胞,可以看到配对的染色体D.男性体内血友病致病基因一定通过X染色体由外祖父传递而来11.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
高中生物人教2019版必修2减数分裂讲义
2.1.1 减数分裂 讲义 学生版一、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 1.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1)适用范围:进行__________的生物。
(2)时间:原始生殖细胞形成__________时。
(3)特点:染色体复制__________,细胞连续分裂__________。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
2.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1)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___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___。
(2)非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__________,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进行__________的染色体。
3.联会和四分体(1)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的现象。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联会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过程,而四分体是联会的结果,是同源染色体的特殊存在形式。
由上图可知: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形成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__________。
2.染色体的主要行为(1)间期一部分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此时的染色体呈__________的状态。
(2)减数分裂过程①减数分裂Ⅰ②减数分裂Ⅱ三、卵细胞的形成1.形成场所:____________。
2.形成过程3.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__________,三个__________都退化消失。
四、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通过变形形成精子。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________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012高考生物实验复习教案[必修2]实验十二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实验十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P21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
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查看《五年高考三年模拟》P68)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
1。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部分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19个实验可分为:(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2)探究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3)验证性实验:二、八;(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5)调查类实验:十四、十八。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1、原理、步骤、结论2、实验注意事项(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①%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需现配现用。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1、实验原理及步骤2、实验注意事项(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先加A液,后加B液)。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1、显微镜的使用2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实验是高中生物必考的重要知识点,生物必修二实验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一: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25px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25px,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三: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方法: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4、讨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分析原因。
最新生物实验十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2)
实验专题十三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三.注意(1)选择蝗虫作实验材料的理由: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
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雄蝗虫精原细胞内含有23条染色体,雌蝗虫细胞内含有24条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11对,22条,雌雄相同;性染色体在雄性中为一条,即为XO,雌性中为两条,即为XX。
(3)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是不同细胞所处的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是静态的图像,由于细胞已经在制作装片时被杀死,我们不可能看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4)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掌握镜下区别两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四、方法步骤:A.精巢管顶端B.减数第一次分裂C.减数第二次分裂D.精子细胞E.精子五.课后讨论: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
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3.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专题十三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三.注意
(1)选择蝗虫作实验材料的理由: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
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雄蝗虫精原细胞内含有23条染色体,雌蝗虫细胞内含有24条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11对,22条,雌雄相同;性染色体在雄性中为一条,即为XO,雌性中为两条,即为XX。
(3)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是不同细胞所处的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是静态的图像,由于细胞已经在制作装片时被杀死,我们不可能看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4)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掌握镜下区别两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
四、方法步骤:
A.精巢管顶端
B.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
D.精子细胞
E.精子
五.课后讨论:
1.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
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
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
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
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
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
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
体。
3.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
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因此,可
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
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训练: 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你认为此细胞处于
A. 有丝分裂中期
B. 有丝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但不含成对的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减数分裂的间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3、请回答下列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
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________,四分体的出现发生在________,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在________进行的,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________,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________。
思考:
1. 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应该选择植物哪个部位细胞?
2. 你是通过比较同一时刻同一种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
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