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咸阳市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阳市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方案

时间:2011/11/17 14:04:33 点击次数:342

一、建设区域概况

(一)建设区范围

建设区为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武功县、泾阳县、三原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3个县市区。(二)自然地理条件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界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南北长145公里,东西宽106公里,面积10196平方公里。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型,表现为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二是中部台塬区,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区,境内大小11条土石山岭,集中在北部。

气候——因地形特征,分为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气候区:南部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2℃,无霜期213天;北部高原沟壑区,气候稍寒,冬春略长,年平均气温不足10℃,无霜期180天。全境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由南向北递增,降水50%集中在7、8、9月三个月。

河流——泾河从西北入境,向东南流出注入渭河,渭河自西向东沿南界流过,流域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

(三)社会经济条件

辖兴平1市,秦都、渭城2区,武功、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0个县,共21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3843个行政村,163个居委会。人口503万。

(四)林业资源条件

全市现有林业用地429063公顷,有林地283775公顷(其中防护林187756公顷,用材林44140公顷,经济林51782公顷,特用林97公顷),疏林地10038公顷,灌木林地8971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8600公顷,苗圃地1866公顷,宜林地95805公顷(其中宜林荒山荒地81112公顷,其它宜林地18693公顷),辅助生产用地8公顷,四旁植树1397万株,森林覆盖率23.5%,林木绿化率41%。

二、防护林体系建设概况

(一)第一阶段与四期工程概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在我市实施以来,共完成工程任务283775公顷,累计人工造林259201公顷,飞播造林5467公顷,封山育林19107公顷。其中一期工程完成造林84287公顷,二期工程完成造林138400公顷,三期工程完成造林26648公顷,四期工程截至2008年底完成人工造林32600公顷,封山育林在封1840公顷。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咸阳防护林体系的雏形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一期工程,以大会战造林为主,乡镇以行政命令手段,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二期工程中,全市认真总结了一期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工程管理机制上推行“按工程管理、按项目投资”,在工程管理内容上提出新观点,即由一期工程单纯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转变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从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出发,逐步加大了经济林的比重,实行土、水、村综合治理,做到“农林牧”、“乔灌草”、“带片网”、“长中短”、“经防用”、“林工商”、“名特优”7个结合,从而增强了三北建设的活力和后劲,调动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自觉投身工程建设的积极性;随着社会发展,国家投入的增加,三北四期工程逐步向多功能、高效益、科学化方向发展,加大了技术力量投入,工程管理更加细致规范,推行了工程招标制、工程队造林、营造林承包制、股份制等多种新机制,工程建设步入协调、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第一阶段与四期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本经验

一是落实一个“全”,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为了切实加强对三北工程的领导,市、县两级林业部门均成立了三北工程领导小组,将三北工程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领导,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每年造林季节,市级主管领导、林业局领导多次到各工程县,督促检查,指导工作。

二是突出一个“早”字,为工作开展赢得主动。为克服造林受不利自然条件影响的困难,近年来,我们根据三北工作实际,在“早”字上下功夫,在“早”中求主动。一是工作早动员,早部署。每年春节和国庆长假后第一个工作周,及时召开动员会,安排部署

工作,签订责任书;二是计划早下达,工作早准备。针对工程计划下达较晚的实际,我们在比照上年计划的基础上,预下达全年营造林任务,落实地块、苗木和工队;三是边施工、边设计、边报批。

三是坚持一个“严”字,强化质量管理。市县两级对三北工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程监督检查。一是实行技术承包制,对造林各环节由林业主管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把关,实行技术承包,做到权责利相结合。二是实行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对造林质量层层坚持年度检查、中期评估、竣工验收和县上自查、省市抽查的检查验收制度。三是进行质量跟踪,实行全程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始终遵循“质为先”的原则,严把设计、整地、苗木、栽植、浇水、管护六个环节。在工程设计时,坚持由具备资质的单位设计,要求设计文本规范,图表齐全。对造林地块权属不清的、与其他工程项目重复的,不予设计,没有落实造林责任、技术指导和现场监理的,不予审批;在苗木选择上,本着就近调苗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苗木和乡土树种的优势,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运输时间;在施工中,全面推行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严格执行大苗、大坑穴、深埋、踩实、浇水、扶正等技术标准,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一律返工,大力推广截杆栽植、容器苗造林、蘸浆、覆膜等行之有效的抗旱造林新技术,确保造林成效;在资金管理上,建立了定期不定期的审计、监督、稽查制度,确保三北工程资金不挪用、不截留、不挤占,足额用到工程项目上。

四是创建一个“新”字,创新造林机制。三北工程在30年的实践中,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相继出现了国家投资分户管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大户或联户承包等多种营造林模式,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招投标制。对工程项目公开招标、专家评议、民主决策,确保了造林质量,节约了造林成本。二是投资计划与任务挂钩,推行合同制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层层签订建设任务合同书,明确目标规模、内容、质量、建设期限及职责,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国家补助金,进行奖惩,做到任务、资金和责任三落实。三是加强计划的严肃性,推行检查通报制度。对计划执行、落实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管理范畴,确保计划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

五是体现一个“活”字,把项目和其他工程结合,联动促进。在三北工程实施中,我们始终坚持三北工程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宗旨,把工程项目和“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林业产业等项目有机结合,突出咸阳特色,使林业项目间形成联动,共同促进。我市从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了以创建“绿色县城、绿色单位、绿色村庄、绿色庭院、绿色道路”为主题的绿色家园建设活动,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累计完成绿色家园行政村建设623个,5个县城达到了绿色县城标准,60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实现了绿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2、存在问题

一是投资不足,制约了工程建设质量。三北工程目前仍沿袭多年来实行的国家补助、地方配套、群众投劳的投入机制,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水平低,地方经济困难,配套能力薄弱,绝大多数县、区很难达到规划要求的配套标准;营造林引入市场经济范畴,由专业队替代群众投劳,增加了造林成本;工程从荒山荒坡转向村镇、道路,对苗木品质、品种、规格要求更严,苗木成本增大,使造林费用很难降低。

二是管理手段滞后,影响管理成效。目前,我市尚未建立监测管理网络信息系统,检查、验收还停留在人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费时费力,又易造成人为误差,致使资源家底不清,不能及时客观反映工程建设成果,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计划调控、宏观指导、科学决策和有效地组织实施工程建设。

三是重造轻管现象仍有发生。造林后管护措施不到位,毁林现象时有发生,在平原地区,农网树木遭毁坏的现象较为突出,成为制约工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五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搞好三北工程是继续扩大、巩固三北建设成果的需要。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283775公顷,发挥了巨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全市还有95805公顷宜林地还未绿化,现有林分分布不均,部分林分经营管理不到位,影响森林整体功能发挥不充分,因而扩大营造林面积、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成为巩固三北成果当务之急。

2、搞好三北工程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带动工程区群众种植以苹果、柿子、花椒、核桃等为主的干鲜果18万公顷,年产值24亿元,带动了相关的运输、加工、森林旅游等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三北五期工程,我市规划在中北部县区大力发展五大干杂果,建基地、上规模,进一步提高林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份额。

3、搞好三北工程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改善区域人居环境的需要。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贯彻,解决好“身边增绿”的问题已形成人们的共识,各地依托国家防护林工程,大力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活动,短期内改善了人口聚集区缺林少绿的问题,得到了社会的赞同。加强三北工程建设,尽早改善人居环境,已成为该区域群众干部的迫切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