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精品公开课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20200411223006)
2024年2唐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4年2唐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及特点,感受唐诗的韵味和魅力。
2.通过分析五首经典唐诗,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激发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五首唐诗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2.诗歌的形象、情感、意境、技巧等方面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典故、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
2.诗歌的情感把握和审美鉴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唐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展示唐代著名诗人的画像和诗歌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环节:诗歌讲解与欣赏1.《登鹳雀楼》a.介绍作者王之涣,让学生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b.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抱负和志向。
c.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2.《静夜思》a.介绍作者李白,让学生了解其诗歌特点及创作背景。
b.分析诗歌的情感、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c.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登高》a.介绍作者杜甫,让学生了解其诗歌风格及创作背景。
b.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c.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
4.《春晓》a.介绍作者孟浩然,让学生了解其诗歌特点及创作背景。
b.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闲适与恬淡。
c.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5.《宿建德江》a.介绍作者张继,让学生了解其诗歌特点及创作背景。
b.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感慨。
c.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与互动1.让学生谈谈对五首诗歌的喜好及原因。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之美,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难点1.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徼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的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1.陈子昂(约661~702),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2.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三、知识小窗1.介绍古体诗古体诗,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五言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
《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登幽州台歌》背景介绍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那时武则天当政,任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直言上谏,对武则天后期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
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四、整体感知1.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2)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等奖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等奖《《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三、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二、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1、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古代诗歌五首精品公开课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0古代诗歌五首1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 ....................................二、教学新课登幽州台歌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 —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2.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②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③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明确: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注意朗读停顿,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1.学生再读,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明确:时间角度(前、后)。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 “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学情分析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学情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五首,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枫桥夜泊》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这些诗歌均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两首》以及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释义、背景了解、意境分析和创作技巧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释义,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培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释义、朗读技巧、意境分析和创作技巧。
难点:《望庐山瀑布》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象理解;《夜泊牛渚怀古》中“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的写景手法;《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抒情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哪首诗,激发兴趣。
2. 诗歌朗读与释义(10分钟)(1)带领学生朗读五首诗歌,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
(2)逐句解释诗句,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3. 背景与意境分析(15分钟)(1)介绍五首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
(2)分析每首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古代诗歌的创作技巧。
(2)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四首诗歌的创作技巧。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创意朗读,展示成果。
(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歌的和作者。
2.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五首诗歌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在黑板上展示五首诗歌的意境简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五首诗歌。
(2)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创作技巧。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课课件《古代诗歌五首》【教课目标】1、理解作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表现技巧。
2、推断、品尝诗词的语言,感觉诗歌语言的凝练、形象。
【教课重点】诗词的内容、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语言的品尝。
【教课课时】一课时。
(40分钟)【教课过程】一、导入(1分钟)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边有“长河夕阳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优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的安闲;更有曹孟德的“日月之行,若出此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的广博胸怀。
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相同的美的享受。
今日,让我们走进古诗词,复习15课《古代诗歌五首》,再次共同感觉那份独到的美,提升同学们感悟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这几篇诗歌,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述出一幅幅图景。
如何去复习呢?二、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为例指导赏读古诗词第一关、读背诗歌、掌握感情:(5分钟)古诗词是用来吟唱的,所以,我们在掌握诗歌感情的前提下,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来,读出感情,读出意味来,并熟读成诵。
读得好,背得熟:全班自由大声的朗读、背诵:⑴指定2名学生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⑵组织议论。
(感情基调、从节奏、轻重、语调等表现)如重申:日月/之行,若出/此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⑶齐背两首,检查(出示投影)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③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
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⑷总结:学习语文,我们要背诵大批精良的古诗词,不断积累。
这两首,忧如浩荡的文化长廊中的一两块秦砖汉瓦,装饰了同学们的梦,使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二关:诗译内容、感知境地:(8分钟)(诗言志。
《古代诗歌五首》精品教案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精品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韵律、意境等知识;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古代诗歌的意境理解和意象运用。
重点:古代诗歌的形式、韵律、意境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古代诗歌选集、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形式、韵律、意境等,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初步的认识。
3. 例题讲解: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形式美、意境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形式、韵律、意境,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江南春》和《夜泊牛渚怀古》的意境和意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内容:a. 古代诗歌的形式美b. 古代诗歌的意境美c. 古代诗歌的韵律美d. 诗歌中的意象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古代诗歌五首》中任选一首,分析其形式、韵律、意境,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望庐山瀑布》形式:七言绝句韵律:平仄相间,韵脚为“ou”意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感悟: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同时也让我对古代诗人的才华赞叹不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意象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如《静夜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深度;3. 小组讨论的引导和有效性;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示例的深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初中语文七下21《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下21《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围绕某一主题,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资源建构的语文学习活动。
笔者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这个单元的诗歌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寄寓了情感、志趣的“景”进行描摹,用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单元导语"要求“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为了增强学生对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写法的理解,笔者将课内诗歌《望岳》《登飞来峰》与“语文主题学习"中杜甫的《春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进行整合。
从内容上看,这几首诗歌都是作者由所见之景触发的某种情感、感悟,作者因此将情感、感悟上升到人生哲理的层面。
于是,笔者将本课的课题定为“望中显乾坤”。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课文导读提示、课后思考探究题,笔者确立了本课题的教学目标:一是体会诗歌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二是掌握赏景、悟情、析理的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后,笔者依据学情采取了“预学" “共学”“延学"的教学策略。
一、多形式预学正式上课前,笔者安排了一节古诗预习课,并布置了相应的预习要求:掌握诗歌的节奏规律,认识作者,初步感知诗歌情景。
通过合作学习和分组预习,学生从诗歌中自行找出绝句与律诗、七言诗与五言诗的节奏规律,组员之间互相交流,最后形成统一认识:五言绝句和律诗基本上是“二三”节奏,七言绝句和律诗基本上是“二二三"节奏。
找到规律后,学生再诵读这五首诗,就能读出诗歌的节奏和轻重缓急了。
自主预学环节,学生默读课下注释,了解诗人生平,并按照“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梳理五位诗人的基本情况。
自主理解诗意,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尝试自主译读诗歌,并结合个人理解,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情景。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学情分析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学情分析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学情分析第1 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的简介和每首诗的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结合思考探究自主探究诗歌。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登幽州台歌》1、激发兴趣,导入古诗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
2、展示自学,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陈子昂,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2)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怆然(chuang)涕下(ti)2)读出韵味和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代诗歌五首》名师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难点
难点二: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在艺术手法上独具特色,如象征、比喻、对仗等,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运用这些手法可能存在困难。教 师需要详细讲解这些艺术手法,并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
难点
难点三: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通 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讨论,逐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评价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 进意见和建议。
布置作业
布置与诗歌相关的作业,要求学 生课后完成。
07
评价与反馈
学生自评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自我认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找 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改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主动学习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 美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 文学鉴赏水平。
04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黑板
黑板是传统的教学工具,用于展示教学要点和重要内容。在 本课中,教师可以利用黑板书写诗歌的背景、作者介绍、重 点字词解释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使用建议:教师可以提前将诗歌的背景、作者介绍等内容书 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在讲解过程中,教 师可以在黑板上书写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诗歌的意境等内容, 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式微》
总结词
表达对征人的厌倦和思归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天色渐晚为引子,通过“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反复追问,反映了征人的厌战情绪和思乡之情。诗歌 语言简练,情感深沉,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3、当堂测验。
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讲解做好批注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课堂小结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完成作业
拓展延伸
年 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实验班/励志班
教师
课 题
《古代诗歌五首》
2课 时
第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熟读直至背诵。
能力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 感情。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科素养
通过理解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品味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思考并做好批注
感受文章内涵
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回顾旧知积极回答问题
拓展延伸
含的哲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朗读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雨寄北》、《枫桥夜泊》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唐宋诗歌》第五节《山水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五首诗歌,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风景插图,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a. 《登鹳雀楼》:王之涣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壮阔的河山,表达了奋发向前的精神。
b. 《望庐山瀑布》:李白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c. 《夜雨寄北》: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雨中的相思之情。
d. 《枫桥夜泊》:张继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e.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以饱满的情感描绘了草原的辽阔,表达了离别之情。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诗歌,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背诵五首诗歌,并进行默写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内容:五首诗歌的、作者、诗句及重点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五首诗歌,并默写其中一首。
b. 分析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选择一首进行赏析。
c.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山水诗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诗歌,了解更多的诗歌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相思》、《静夜思》、《春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五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每首诗歌的全文解读、背景分析、意境把握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五首古代诗歌,体会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2. 分析五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五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核心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诗歌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情境。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意境。
3. 诗歌解读:逐句解读五首诗歌,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从诗歌中提炼核心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四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8.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韵律美,意境高远相思:王维,含蓄深情,意境优美静夜思:李白,孤独寂寞,意境宁静春晓:孟浩然,生机勃勃,意境清新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别之情,意境悲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写出分析报告。
从五首诗歌中挑选一首,为其创作一幅插画。
2. 答案:分析报告:要求学生结合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插画: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现诗歌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辅导。
21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课所选五首诗词,体裁多样,有歌行体,律诗和绝句。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属歌行体,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全诗以“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但通篇无一“望”字,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的精妙奇绝。
《登飞来峰》写于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当时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登上飞来峰有感而发。
诗人阐发哲理的主要特点是:其一,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其二,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
简言之,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游山西村》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
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己亥杂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之间异同,加深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和诗歌蕴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滔滔唐诗宋词,潺潺汉赋元曲,巍巍明清小说,煌煌现代诗篇。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通过对五首古代诗歌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3.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
2.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讲授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韵律、平仄、对仗、意象等。
(2)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
3.学习五首古代诗歌(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总结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作业布置(1)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写一篇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800字。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情感体验。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提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五首古代诗歌”部分。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优质教案设计学情分析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优质教案设计学情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经典作品,涉及《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诗。
具体内容为:1.《静夜思》:全文朗读、理解诗意、分析写作背景。
2.《春晓》:全文朗读、理解诗意、分析写作特点。
3.《登鹳雀楼》:全文朗读、理解诗意、剖析诗句寓意。
4.《早发白帝城》:全文朗读、理解诗意、解读作者情感。
5.《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朗读、理解诗意、分析诗歌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首诗歌的意境理解和情感解读。
教学重点:分析五首诗歌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每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意、特点,解读作者情感。
4. 实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课堂讨论。
5.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句的意象、寓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四首诗歌的意象、寓意,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2. 内容:《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五首诗歌的意象、寓意,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精选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相思》、《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歌,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欣赏。
教学重点: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和背景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古代诗歌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美丽图片,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和背景知识。
(1)登鹳雀楼:诗人王之涣借助鹳雀楼这一景物,抒发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情壮志。
(2)静夜思:李白在月夜思念家乡,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
(3)春晓:孟浩然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好景色,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
(4)相思:王维以月下相思为主题,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通过描绘古原草原的景色,表达了离别之情。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五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欣赏古代诗歌,分析其意境和韵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分析和赏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歌的和作者。
2. 在黑板上展示五首诗歌的关键句子和韵律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取一首本节课学习的诗歌,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作品,提高诗歌欣赏能力,丰富古代文化知识。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学情分析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学情分析一、教学内容1.《离骚》:全文解析,重点讲解作者屈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诗句的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
2.《登高》:全文解析,分析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诗句的意象、结构及表现手法。
3.《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解析,品鉴白居易的离别之情,诗句的抒情手法、用典及意境。
4.《泊船瓜洲》:全文解析,探讨王安石的改革志向,诗句的构思、意象及修辞。
5.《己亥杂诗·其五》:全文解析,解读龚自珍的忧国忧民之情,诗句的抒情、议论及讽刺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比分析五首诗歌,培养学生对古代诗人情感表达的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3. 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五首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
2. 课文解析:(1)对五首诗歌进行全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2)分别解析五首诗歌的背景、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结合诗句,分析五首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3. 例题讲解:(1)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意象、结构及表现手法。
(2)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古代诗歌。
(2)对五首诗歌进行鉴赏,写一段评析文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2. 在黑板上展示五首诗歌的典型意象、修辞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五首诗歌的意象、结构及表现手法。
(2)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情感表达。
2. 答案:(1)意象:五首诗歌的意象丰富,如《离骚》中的“江水”、“菊花”,《登高》中的“落日”、“长江”等。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2.《静夜思》(李白)3.《望庐山瀑布》(李白)4.《江雪》(柳宗元)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鉴赏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诗歌的背景、作者、基本内容等。
2.朗读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欣赏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诗歌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介绍《登鹳雀楼》的作者王之涣,以及诗歌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登鹳雀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分析《登鹳雀楼》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五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以及诗歌鉴赏的方法。
4.欣赏诗歌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五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6.布置作业(1)背诵五首诗歌。
(2)选取一首诗歌,写一篇鉴赏文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教案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将决定学生能否有效地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明确: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 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 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
明确:写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像
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 村庄。“又一村”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
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它给人以坚持不懈、 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 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处得非常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目标导学三:背诵诗歌,迁移拓展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
意思的。
己亥杂诗(其五)
目标导学一:背景介绍,营造氛围
1.诗人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 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 学。
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3.全体学生齐读并根据注释揣摩诗意。
4.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
“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 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背景介绍。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
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
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 珍写下了这首诗。
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
第
散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指名三名学生分别背诵古诗),下面,
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
1.解诗题,知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 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 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明确:山西村农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客人是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
人请来的陪客。“足”字可看出饭食的丰盛,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2)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地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诗人已被山民这份纯朴, 这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有即闷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内
心充满喜悦。
(3)第三、四句写什么?这“又一村”指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寄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 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目标“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下笔
一个“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心中的愁绪翻滚而来,又 以夕阳西斜为背景,更渲染出一种日暮途穷的伤感。
的情怀,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首联:叙事(盛情款待)
颔联:写景(景色迷人)
颈联:叙事(农社风俗)
尾联:抒情(赞美向往)景美人更美,蕴含哲理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
白日斜
天涯-离愁离别的伤感
回归的喜悦
落红象征奉献护花寄寓爱国情怀
可取之处
1.课堂上能够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
2.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诗句入手,体会作品的情感意蕴; 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PPT演示、图片、
声音、范读等方式,进仃意境渲染。
2.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根据注释明晓诗歌内容。
目标导学二:分析研讨,明晰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诗,正音。
3.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进行指导。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客人是谁?哪个字尤其可看出农家饭食“丰盛”?表现 了什么?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孤独的愁苦情怀。
目标导学三:分析形象,体会特点
1•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明确: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 子昂;我看到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二、教学新课
登幽州台歌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2.初读古诗。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指什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 怀?赏析这两句诗。
明确:“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
诗人以花自喻,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后人贡献余力的愿望,表现出无私奉献的
精神。“落红” “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这
两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
20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 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 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 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
(4)第五、六句写了什么画面?
明确: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
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两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
快的农村风俗画。
⑸最后两句诗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 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
目标导学二:探讨质疑,体悟哲理
1.《登飞来峰》前两句和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明确:一、二句描写景物一一充满生机;三、四句抒发情怀 一一踌躇满志。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明确:①本诗的哲理是借登飞来峰过程中所见所想提炼出来的。②本诗的哲理是用形象
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明确:本诗的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
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
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不 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2•这首诗看起来比较消极,但其实不然,它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 望。
3.写作特色。
明确: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胸怀宏伟:胸怀宇宙。
望岳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理解内容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
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3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明确: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注意朗读停顿,即“前/不见/古人,后
/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
1.学生再读,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有任何科举失败后消极颓废的情绪,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
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 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目标导学四:仔细品味,理解写法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三、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刖
后不见:时间无限
天
地悠悠:空间无穷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空老一生怆然涕下主题: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