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地位解读
淮安大运河文化作文
淮安大运河文化作文一、淮安大运河的历史渊源淮安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
而淮安的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水运干线,连接了长江和黄河,全长约1,794公里。
它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中华民族文明与经济交流的重要纽带。
二、淮安大运河文化的特色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辉煌。
在淮安境内的大运河沿线,有着许多独特的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体现了淮安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淮安的大运河文化体现在建筑上。
顺着大运河沿线来到淮安,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群落。
例如,淮安市区内的盐城大街和运河街,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这些建筑以其特有的气韵和精美的雕刻赢得了众多游客的赞美。
其次,淮安的大运河文化体现在传统艺术上。
在大运河沿线的村落中,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传统的工艺品和艺术表演。
例如,淮安的扇子、剪纸、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大运河沿线的村庄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戏曲表演,如秧歌、粤剧等,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再次,淮安的大运河文化体现在民俗风情上。
在淮安沿线的村庄,许多古老的民俗还在延续着。
百姓们举行的传统节日、民间婚嫁礼仪等,都是淮安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淮安的大运河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灯会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其中的灯船表演更是独树一帜。
三、淮安大运河文化的意义淮安大运河文化不仅仅是地方文化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首先,淮安大运河文化体现了古代人民对水利工程的智慧与勇气。
建设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对水运交通的重要创新,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淮安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代人民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智慧和勇气。
其次,淮安大运河文化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兴盛。
淮安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摘要:大运河淮安段历史悠久,水文化遗产众多。当地政府部门重视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
承,大力挖掘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针对不同的运河文化遗产特点,分别实施不同的
保护措施:有效管护“文化运河”的水利功能,精心留住“运河之都”的历史记忆,全面展现“运河
风光”的文脉之美,着力擦亮“河清湖晏”的精神符号。
(1)古遗址:盱眙泗州城遗址、淮安古城墙遗 址、甘罗城遗址、韩信城遗址等;
(2)古建筑:清江浦五教汇聚处、文通塔、淮安 府衙、镇淮楼、裴荫森故居、王显发故居、杨殿邦故 居等;
收稿日期:2019—04一01 作者简介:潘光杰(1972一),男,硕士,主要从事工程建设与管理、防汛防旱、河(湖)长制、水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
82
江苏水利
2019年6月
1 淮安段大运河水文化遗产现状
“运河之都”——淮安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秦时置县,隋唐成为运河漕运 枢纽、盐运要冲,明清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之一。 根据《大运河淮安段遗产保护规划》…,大运河淮安 段遗存有各类遗产共93项。 1.1和水利工程有关的文化遗产
2019年6月
Jun.2019
江苏水利
JIANGSU WATER RESOURCES
水文化
8l
淮安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潘光杰1,刘连建1,卫爱玲2,胡修林1,仇振峰3
京杭大运河历史演变和文化遗产价值
撰文/赵力冬京杭大运河历史演变和文化遗产价值在过去,城市的发展由于受到了交通的限制,很难跨区域形成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大壮举,通过对水运交通的开发,缩短了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距离,有效刺激了沿岸经济贸易的发展,给内陆城市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这一壮举就是宋朝时代的京杭大运河修建工程。
京杭大运河的规模浩大,贯穿了我国南北地区,不仅刺激了经济发展,在码头建设中也存在着优美水文风景,在当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通枢纽。
大运河于2014年6月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京杭大运河的变迁人们能够从中探索历史的演变过程,极具研究价值。
京杭大运河的建造历史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有三次大的修建过程。
第一次是在隋唐时期开始修建,最终经过人工开凿运河的方式逐渐形成了洛阳、北京、杭州三地相互连接的运河;第二次是在宋朝时期,在当时以洛阳为首都的背景之下,进一步加强了洛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头建设工程之一,更注重于强调京杭大运河在南方的沟通作用;第三次是在元朝、明朝时期,随着国家首都中心的转移,京杭大运河的建设工作也愈发向北方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贯穿,也极大地拓展了京杭大运河沿岸的覆盖面,将其规模真正推广到更大的层面。
纵观京杭大运河的建造历史,可以看到其修建工作与朝代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每一次经济中心的迁移都代表了朝代的更替和首都的变迁。
这一现象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京杭大运河对当时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也印证了修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意义。
在最初的隋唐时期,尽管在当时的沿海城市已经修建了几条较短的运河,但由于其走向各不相同,无法形成一条贯穿重要经济中心的水上交通通路,京杭大运河的第一阶段也因此逐渐具备雏形。
在第二个发展阶段中,国家政权的集中进一步强调了洛阳地区经济与位置的重要性,强化了洛阳这一地区在京杭大运河码头中的首要地位。
在第三阶段中,随着国家政权集中地的变化,原有的大运河规模已经不能够满足南北双方经济协同发展的要求。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大运河(淮安段)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破坏和消失风险;缺乏有效保护和监管机制;文化遗产利用效率低下;传承人才流失和传统工艺技能丧失;资金支持不足,社会参与度不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立法和监管,完善保护制度;提高社会参与度,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开展传统工艺技能保护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问题、对策、历史文化遗产、监管机制、传统工艺技能、资金支持、社会参与度、立法、公众文化保护意识、传承项目、资金投入1. 引言1.1 介绍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性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和运输干线之一,连接了北京和杭州,贯穿了我国多个省市,其中淮安段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运河(淮安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
大运河(淮安段)是中国古代运河文明的重要见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代运河沿线的历史建筑、古代航运技术、艺术文化遗迹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大运河(淮安段)的保护传承利用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好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振兴,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也是我们对未来的责任和担当。
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保护好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让其永久传承下去,造福于子孙后代。
1.2 阐述存在的问题及紧迫性大运河(淮安段)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大运河(淮安段)作为我国大运河的一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在保护传承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保护不到位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一方面由于历史悠久,很多文物建筑年代久远,存在损毁、老化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有些文物建筑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缮,导致文物的受损和丢失。
2.传承困难由于地域特殊性和传承人才不足等原因,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传承存在困难。
传统技艺和工艺的接班人逐渐减少,导致传统技艺和工艺的流失,造成文化遗产传承困难。
3.利用不足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利用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很多文化遗产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导致其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二、对策建议1.加强保护工作针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的问题,应加强对文物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建立完善的文物建筑档案和数据库,建立文物建筑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保障文物建筑的完好保存。
2.加强传承培训针对文化遗产传承困难的问题,应加强对传统技艺和工艺的传承培训工作。
积极开展传承人才的选拔和培训工作,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和工艺,保障传统技艺和工艺的传承。
3.加强利用开发针对文化遗产利用不足的问题,应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工作。
充分发挥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和游览,提高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率。
4.加强宣传推广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还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其淮安段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将就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受到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威胁。
目前的保护措施相对不足,缺乏有效的监测和保护手段,导致文化遗产的状况不容乐观。
2. 文化遗产传承困难由于受到现代化的冲击,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手工艺技术、文化习俗等已经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于这些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不足,导致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巨大挑战。
3. 利用方式单一且低效对于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利用,目前主要局限于旅游观光,利用方式单一且效益有限。
这导致了文化遗产的长期处于低效利用状态,无法真正发挥其潜力。
二、对策提出1. 建立健全保护体系针对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应当建立健全的保护体系,包括对文化遗产的监测、修复和保护。
还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责任主体和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长期保护。
2. 引导社会参与保护除了政府的保护措施外,还需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可以设立专门的组织或基金,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通过各种方式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提高社会对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3. 加强文化遗产教育针对年轻一代,应当加强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可以利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引导年轻人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热爱,从而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4. 拓展文化遗产利用方式除了旅游观光外,还可以拓展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利用方式,例如举办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加以利用。
还可以开发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提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并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基于考古资料分析大运河在淮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cerch淮安被称为运河之都是有原因的。
在古代,“都”具有独立的区域性,可以是政治决策中心,也可以是军事指挥中心,同时还具备经济调控中心和文化辐射中心的作用。
“都”可以说是全国社会的缩影。
在当今社会,淮安的工业和农业发展都有了很大的规模,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很多便利的经济条件和人文条件。
一、大运河在淮安的历史地位(一)政治地理方面的地位淮安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处于南北的要冲。
淮安在古代是一个运输漕粮的中转站,属于河务重镇,同时兼具盐务。
这些优势令淮安成为了京杭大运河的关键地段,也因此承担着独特的职能。
明清时期,朝廷在淮安设置了水运管理机构,可见当时淮安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根据史料记载,清代在淮安成立有具体的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治理中心、漕粮装运中心以及淮北盐的集散中心等。
根据现存的物志史料可以发现,淮安存有河道总督遗址、府衙以及清江浦丰仓遗址、淮安钞关遗址等。
这些遗址能够充分证明在古代朝廷对淮安的重视,也证明了淮安在京杭大运河中起到的作用。
当朝廷重视一个地方之后,这个地方的政治地位必然会有所提升,淮安便是这样。
因为朝廷的重视逐渐发展了一批古镇,这些古镇的结构具有很明显的特点。
淮安古城是我国唯一个三座城相连的古城。
这其中必须要提到清河旧县遗址。
这个地区在古代完全是淮安发展的一个缩影。
清江浦原是明朝永乐年间陈暄开凿的运河,自从开凿之后并成为了漕运、水利、河道以及盐运的枢纽,成为了非常闻名的商埠。
清朝清江浦原移到了清江浦。
现在这个地方还存留了很多的遗址,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比如诸多出名的城墙。
(二)文化方面的地位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不管是现在的城市还是古代的城市。
淮安在今天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
在古代淮安凭借自身的运河文化,成为了一个当时很重要的文化辐射中心。
运河淮安段文化相当丰富,由于是南北联系的重要城市,南北文化都在这里有所体现,并发生了融合,令其呈现出与很多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和思想。
申遗背景下淮安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to al n c ee ae i e eo me t i n ly a d a c lr t t d v l p n ,Hua n h s tk n v ro a u e u h a o d tn p c a e e r s i a a e a iusme s r s s c s c n uci g s e ilr s a . h
徐 业龙 , 奚 敏
( 安 市 淮 阴 区社 科 联 , 苏 淮 安 2 3 0 ) 淮 江 2 3 0
摘要 :在京杭大运河两 千多年的发展史上 , 淮安 一直处于重要 的转轴地位 , 淮安运河文化遗 产具有密集性 、 型性 、 典 系统性 等特征 。最近几年 , 随着运河 “ 申遗” 工作 的展 开 , 京杭大运河淮 安段受到空前重视 。淮安采取 了开展专 题研究 、 编制保 护 规划 、 修缮 运河文物等措施 , 加强 了对运河文化遗 产的保护和研究 。 关键词 :申遗 ; 淮安 ; 运河 ; 遗产 ; t ; i f 护 利用
XU Ye— l n XIM i o g, n
( u ii C u t S c l c n eA sca o ,H ah i gu2 3 0 ,C ia H a n o ny oi i c soi i y aSe t n u inJ n s 2 3 0 hn ) a
A b t ac s r t:I h v r一2 0 一y a it r ft a n l n teo e 00 e rh soy o he Gr nd Ca a ,H u i n h sp a e ia mp ra tr l Hu i a h a ly d a vt li o t n oe a
化, 提升 沿岸 城 市 的文 化 品位 , 续 沿 岸 城 市 的 历 其 中尤 以宋 元 明清 时期 黄 河 、 河 、 河 交 汇处 的 延 淮 运 史风 貌 , 向全世 界展 示 中华 民族 的 灿 烂 文化 , 显 彰 中国人 民 的 伟 大 智 慧 和创 造 力 , 强 民族 自豪 感 增 清 口地 区最 为集 中。 总 体 而 言 , 安 运 河 文 化 遗 淮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运河(淮安段)作为中国十大历史名河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发展的加快,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相对薄弱,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力,监管不严格,导致文化遗产管理工作不够规范,许多遗产受到破坏和侵蚀。
2. 文化遗产传承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运河(淮安段)的具体历史文化信息渐渐失传,相关传统文化的传承难度增大,年轻一代对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足。
3. 文化遗产利用不合理由于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够深刻,相关利用方式相对单一,既未能有效挖掘文化遗产的潜力,也未能实现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有效融合。
二、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政府应加强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过程,完善相关监管机制,从源头上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相关方应加大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升大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3. 开展文化遗产挖掘和传承工作加强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挖掘工作,深入研究大运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如举办文化遗产讲座、展览等,吸引更多人参与,并推动相关文化传统的传承。
4. 推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政府应引导社会力量,推动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遗产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努力扩大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促进文化遗产的更新和发展。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多方面的合作,加大投入,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才能更好地完成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任务。
谈申遗背景下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利遗产的保护
早修凿 的河段 。
1 . 2 申遗 重 点
淮 安历 史上 的鼎 盛 时期是 运河
传承坚持建设与保护并举 的原则 , 在 保护运 河水 系 、 水环境 、 水生 态和 彰
显水 文化特色方面 , 开展 了卓有成效
将仲庄运 口移至杨庄 ,形 成 中运河 , 至此黄运完全分立 而漕运大畅 。 乾隆
至淮 阴段古运河的最早河段 。 元丰六 年( 1 0 8 3年 ) , 洪泽河之上 的龟 山运河 告成 。 黄河夺淮 以后 , 洪泽河 、 龟山运
双金闸 、 清江 大闸 、 洪 泽湖大堤 、 总督 漕运公署遗址 ) 。淮安运河遗产 点与 水 利工程不可分割 , 其 中重要节 点简
介 如下 : 清 口水利 枢纽 。是 大运 河 与黄
运西 北 闸南 , 经过 清浦 、 市经济 技术
开发 区、 淮安 区 , 河道 长约 4 7 k m。里
不但发 挥着 防洪 、 除涝 、 灌溉、 供水、 水环境改善和航运等综合利 用功能 , 同时 也创造 和传 承 了丰厚 的运河 文 化。 淮安市作为 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 遗 产 的重 要节点 城市 , 近年来 , 在 中
国大运河 申遗 的背景下主干输水河段 , 也是 大运河历史上最
黄行运” 。 清康熙二十五年 , 于今淮阴 区西仲家庄至宿迁支河 口, 沿 黄河 左 岸遥堤和缕堤之 间疏浚拓 宽 , 命名 为
“ 中河 ” 。康熙四十二年 ( 1 7 0 3年 ) , 又
景 观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淮安
市入选 申遗 名单有 2处遗 产区( 清口
道 。至隋炀帝开通济渠 时 , 又续 开邗
沟, 从淮安 至扬子人 江 。宋 9 8 4 ~ 9 8 7
淮安市区景点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
以下是淮安市区的一些著名景点:
1.京杭大运河(淮安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
结晶,淮安段沿岸风光秀丽,有许多古桥和文物遗迹。
2.润扬书院: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建于清代,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建筑,展现了传统的中国
书院建筑风格。
3.瓜洲古镇:坐落在淮河之滨,是江苏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存有大量古建筑,具有浓厚
的水乡风情。
4.里运河文化长廊:位于淮安市南门外河道岸边,是一个展示里运河文化、推广淮扬文化
的景观带,沿岸有各种文化景观和雕塑。
5.清江浦风景区:景区内有湿地、园林、休闲度假区等多种景观,是淮安市重要的旅游胜
地之一。
以上景点代表了淮安市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适合于喜欢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游客前往参观。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年31期(11月)摘要:运河文化是淮安代表性文化。
因运河而生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很多而且种类繁杂。
它体现了淮安的文化底蕴的深厚。
长期以来,这些文化遗产作为旅游开发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在开发利用。
在中国大运河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以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显然不够。
通过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资源的梳理、问题的寻找应对举措的阐述,引起地域上的人们的深思、慎行,从意识上、从机制上进一步保护传承运河文化遗产,达到可持续开发、利用、传承之目的。
关键词:地方文化;淮安;文化遗产;探析问题;思考对策大运河(淮安段)北起淮安市淮阴区与宿迁泗阳交界处,南至淮安市淮安区与扬州宝应交界的黄浦,全长63公里。
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块金字招牌里,名城、名镇、名人、名著、名山、名河、名湖、名堤、以及名居、名园大放异彩。
留下了无数令人赞叹不已的文化遗迹如漕运衙门会馆、船闸、桥梁码头、河埠、等都是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而建。
有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单位,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曲艺、民间舞蹈、传统舞蹈、传统技艺、民俗、传统医药九个大类34项,其中国家级两类(传统戏剧、传统舞蹈)3项,其余全为江苏省级。
它们彰显出独特的地方色彩,具有特别的研究价值。
一、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资源梳理大运河(淮安段)文化资源特别丰富,这都得益于运河水的滋润。
具体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大运河发生背景,与大运河生态功能维护相关的湿地(如洪泽湖湿地)、林地、农田等区域环境要素构成大运河廊道重要的自然系统;与大运河“漕运”功能相关的河道、水源、水利与航运工程设施等水利工程遗产(如古清口、古末口等);与大运河发生发展“历史”相关的古建筑、古遗址、运河聚落等物质文化遗产(如河下古镇、码头古镇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大运河而产生的文学创作的繁荣(如《西游记》等明清小说、弹词、运河诗词等);因淮扬菜而形成的饮食文化风情;传统戏曲如淮剧、淮海戏、洪泽湖渔鼓、十番锣鼓、丁丁腔等;与沿海敬妈祖、龙王等民俗相比,与长江流域敬鼋神、江神相比,运河沿线多设禹王庙、关帝庙、大王庙等;清江闸划龙舟等独特的节日庆祝活动;刺绣、竹雕、木刻、泥塑、陶器等特种手工技艺等;大量的与治河治水相关的神话传说、民俗传说等,如渔民的“满载会”“汛前宴”“交船头”等习俗。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张强
【期刊名称】《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淮安开挖运河的历史可上溯到徐偃王时代。
运河淮安段是京杭大运河申
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河淮安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超过了运河沿线的其他地区或城市。
具体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构成:一是航道及水利工程遗存;二是运河沿岸城镇及相关的文化遗存;三是运河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运河沿岸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千百年来,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存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不但没有因运河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消亡,反而以其坚韧的生命力顽强地保留和延续下来。
然而,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文化的遗存正遭受严重的破坏。
深入地思考这一文化现象,以积极的态度对其进行评估,不但有利于对其文化遗产实施有效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可以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偏差。
【总页数】11页(P60-70)
【作者】张强
【作者单位】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淮阴师范学院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223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谈申遗背景下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利遗产的保护 [J], 黄克清;王学梅;卫爱玲
2.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J], 刘怀玉;丁蕾;石火培;孙明光
3.京杭大运河镇江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J], 潘宏恩
4.简析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J], 张志荣;李亮
5.从京杭大运河的现代复兴看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杭州段运河为例 [J], 李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运河是中国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淮安段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一,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
由于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不够到位。
2. 文化遗产利用方式单一。
目前,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上,而其他方面的利用还比较单一。
3. 文化遗产传承困难。
由于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出,面临着文化遗产传承的困难。
第二,对于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对策。
1. 强化政府的保护责任。
政府应当加大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管和管理。
2. 多元化的文化遗产利用方式。
鼓励并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到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利用中,开发多元化的文化遗产利用方式,提升文化遗产的综合利用水平。
3. 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
加大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在采取对策的过程中,需要政府、文化机构、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后人留下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运河(淮安段)是中国现存最古老、长度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运河。
它连接了中国南北的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内陆运输的重要通道。
大运河(淮安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多种原因,包括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一、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1. 自然环境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大运河(淮安段)所处地区自然环境多变,季风气候交替明显,易受洪涝、冻融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些灾害对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2. 人为因素对文化遗产的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运河(淮安段)沿线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已经严重干扰了文化遗产的原貌和完整性。
一些原本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被迫面临拆迁和改变用途的命运,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
3. 文化传承存在的困难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了解程度逐渐降低,导致文化传承面临着困难。
二、对策1. 加强自然环境保护针对大运河(淮安段)所处地区自然环境多变的特点,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保障文化遗产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
2. 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文化遗产加强对大运河(淮安段)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测和保护。
3.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当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4. 加强文化传承教育在学校、社区等各个方面加强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的传承教育,提高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认知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三、结论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共同参与。
古运河遗址:淮安的历史遗迹
古运河遗址:淮安的历史遗迹淮安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作为一个古代水运枢纽,淮安曾经有许多运河交汇于此,成为商贸繁荣的地方。
在淮安的境内,保存有众多的古运河遗址,这些遗址见证了淮安的繁荣历史,也是历史爱好者和游客们寻找古代水运文明的宝贵资源。
淮安的运河系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淮安成为了古代运河的枢纽城市之一。
淮安境内的运河遗址主要包括京杭大运河、徐淮运河、凤凰河等。
这些运河遗址记录了淮安在古代水运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也是淮安的重要运河之一。
这条运河的正式名称为京杭大运河,贯穿了中国的东西部,全长超过1,400公里。
在淮安境内,京杭大运河的遗址仍然可见。
在古代,京杭大运河曾经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提供了畅通的水路交通,方便了商品的运输和贸易往来。
如今,这些运河遗址成为了淮安历史的见证,也是游客们感受古代运河文化的重要场所。
其次,徐淮运河是淮安的另一个重要运河遗址。
徐淮运河是连接徐州和淮安的重要水运通道,全长约220公里。
在古代,徐淮运河为淮安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淮安与周边地区进行物资贸易的桥梁。
如今,徐淮运河的遗址受到保护,并成为了文化旅游的景点。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古代船运的繁华景象,感受水路交通的便利。
凤凰河是淮安最著名的一条运河,也是淮安的古代水运重要通道之一。
凤凰河是连接淮安和扬州的水道,全长约80公里。
在古代,凤凰河被视为淮安的经济命脉,也是重要的商贸运输通道。
凤凰河畔的古运河遗址仍然保存完好,游客们可以通过游船等形式,领略到凤凰河的风采。
如今,凤凰河的河道两岸还建有许多古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物与运河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淮安的古运河遗址无疑是一部古代水运文明的活化石。
通过对这些古运河遗址的探寻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水运在淮安的重要地位,也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繁荣景象。
而且,这些古运河遗址还融入了许多文化元素,使得淮安的历史更加丰富多样。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运河(淮安段)是中国古代运河中最为著名的一段,它连接了长江和黄河,是中国南北水陆交通的重要动脉。
大运河淮安段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方面,文化遗产的管理工作存在不足,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监管不到位;传承困难,年轻一代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导致传统文化无人传承。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产,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推动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1.2 问题重要性保护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作为中国古代运河的代表,大运河(淮安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交通、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大运河(淮安段)历史悠久,沿线遗存众多,涵盖了大量的古代建筑、文物、遗址等,对于研究古代建筑、规划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保护传承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势在必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守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3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 分析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2. 探讨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传承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分析传承过程中的障碍和问题,寻找解决之道。
3. 分析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现状利用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促进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水利工程和交通干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淮安段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运河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亟待加强。
淮安段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背景十分丰富多样,包括古代运河工程的技术壮丽,历史建筑的独特风貌,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城市化带来的修建道路、房屋和其他基础设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影响;文化传承体系和机制的不健全,也限制了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方式的单一化,也给大运河文化的传播和利用带来了困难。
加强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2 问题意识在淮安段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意识。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着来自城市化、工业化等因素的冲击。
许多历史建筑被拆除或改建,传统文化传承受到威胁。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困境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传统技艺传承面临断代的危机。
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难题也需要解决。
缺乏有效的利用模式和机制,导致许多文化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也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们需要认清这些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有效对策,以保护、传承和利用淮安段的大运河文化遗产。
2. 正文2.1 保护现状分析大运河(淮安段)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运河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保护现状却存在诸多问题。
大运河(淮安段)的保护范围有限。
虽然有部分重要文物得到保护,但仍有很多历史建筑、遗址等未得到有效保护,面临被破坏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 倩
( 淮安市文化广 电新 闻出版 局 , 江苏 淮安 2 3 0 ) 20 1 摘要 : 淮安拥有大运河 的最早航段 , 是孕育大运河的摇篮 , 市曾因运 河和漕运 而兴 , 城 在漫长 的历史年代进程 中, 一直是重 要的漕运 枢纽 。尤其是 到了明清时期 , 淮安 因其独特 的地 理位 置不仅是 全 国漕运 指挥 中心 , 同时也是 黄 、 运 河道治理 淮、 中心 、 漕粮转输 中心 、 漕船制造中心 、 淮北盐集散 中心 , 在大运河沿线城市 中地位显 赫 、 价值 突出 。将淮安运 河遗产放在世 界运河发展史的角度 、 放在大运河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的角度来 审视 , 其独一无二 的价值显得更加清晰和突 出。 关键词 : 淮安 ; 运河 ; 文化遗产 ; 口枢纽 ; 清 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 : 8 K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9— 9 1 2 1 )2— 0 1 6 10 7 6 (0 2 0 0 0 —0
I e p e i g t t t fH ua ci n o r n nt r r tn he S a uso i hn Se to fG a d
Ca a s Cu t r lH e ia e n la lu a r t g
L in I a Q ( u inM nc a B r uo utr , racs n n e s uinJ ns 2 0 1 C ia H ah u i pl ue fu2 3 0 , hn ) i a C u i a
fo t e no h r r a o u iRie . Amo g alt e cte l n h n l i h d p o i n st n a d h g r m h r e n a e fH a v r t n l h i sao g t e Ca a , t a r m ne tpo ii n ih i o
b e ei p r n a s u .P rclr n n i aat , w igt i nq egorp ia l a ent m ot t rnih b at ual i Miga dQn D n s o nn su iu egahcl o — h a t t i yn g y ot c
n s i g t e w tr o re ft eYe lw Rie ,Hu i v r n h a a ,t e c n e f r n p r n r i e e sn h a e c u s so l v r h o a e ,a d t e C n l h e tro a s o i g g an t t Ri t t o h
whc h v d frt e C n la d wae r n p r. I h o r e o e l n itrc l r g e s ih t r e o a a n t rt s o t n t e c u s f t o g h so a o r s ,Hu i n c t a i h a h i p ah i h s y
Absr c :Th a le ts p ng s c in o a d Ca a ,t e c a l fGr n n l sl c td i ta t e e ris hipi e to fGr n n l h r d e o a d Ca a ,i o ae n Hua  ̄ t i n Ci y,
v l e T d y,wh n we it r r tHu i n Ca a rt g r m h rpe tv fwo l a a e eo me th so au . o a e n e p e a h n lhe i e fo t e pe s c ie o rd c n ld v lp n it. a r y,a d fo t e s e tv fa p y n o o l lu a rt g n r m he p r p cie o p l i g f rW rd Cu t r lHe i e,t e u pa all d v l fHu i e to a h n r lee aue o a hn s ci n o a d Ca a e o smu h c e r ra d h g e . fGr n n lb c me c la e n ih r
to i n,Hu i n b c me n to l he c mma d c n e ft e n to a tr ta s o ain-b tt e c n e fh r a h e a o n y t o n e t ro h ai n lwa e r n p r to t u h e tr o a .
第2 1卷第 2期 21 0 2年 4月
淮 阴
工
学 院
学
报
Vo . No 2 1 21 .
Ap . 01 r2 2
J u n lo ayn I s t t f e h oo y o r a fHu ii n t u e o c n l g i T
大 运 河 淮 安 段 文 化 遗 产 地 位解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