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护理

合集下载

泄泻中医护理方案

泄泻中医护理方案

泄泻(小儿腹泻)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1、湿热泻:主症泻下次数频量多,蛋花样水便,日10余次以上,泻下急迫,呕吐,高热,烦渴,精神烦躁或萎靡,尿量少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指纹青紫。

2、风寒泻:主症大便清稀如鸭粪或多泡沫,色淡黄或青绿,臭气不甚,日泻10 余次,肠鸣,腹痛伴低热,稍咳,口不渴,舌苔白润,脉浮,指纹紫滞。

3、伤食泻主症微热或无热,恶心、不思食、呕吐乳块,泻下次数不多,呈黄绿色水样便或夹有奶块便,酸臭气,腹胀,排气恶臭,舌苔白或黄厚腻,脉滑数,指纹沉。

4、脾虚泻:主症形体瘦弱,面色苍黄,肌肤松软,精神疲乏,喜睡懒动,自汗或盗汗,乳食减少,大便稀溏或乳食不化多残渣,唇舌淡白,舌体胖,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指纹淡。

5、脾肾阳虚泻:主证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胱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

二、常见症候/症状施护腹痛、腹泻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情况。

3、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4、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前囟凹陷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三、中医特色治疗1、湿热泻、伤食泻:中药汤剂宜温服,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中药汤剂宜热服。

2、“腹泻贴”,贴于神阙、中脘、仆参等穴,每次1~3克,每日1~2次。

3、湿热泻推拿疗法:清补脾土,清大肠,退六腑,揉小天心。

风寒泻推拿疗法: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鱼尾。

伤食泻推拿疗法: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逆运内八卦,点揉天突。

脾虚泻推拿疗法:推三关,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

4、脾肾阳虚泻灸法取足三里、中脘、神阙。

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

每日1-2 次。

(三)特色技术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3.艾灸(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泄泻中医护理方案

泄泻中医护理方案

泄泻(小儿腹泻)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1、湿热泻:主症泻下次数频量多,蛋花样水便,日10 余次以上,泻下急迫,呕吐,高热,烦渴,精神烦躁或萎靡,尿量少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指纹青紫。

2、风寒泻:主症大便清稀如鸭粪或多泡沫,色淡黄或青绿,臭气不甚,日泻10 余次,肠鸣,腹痛伴低热,稍咳,口不渴,舌苔白润,脉浮,指纹紫滞。

3、伤食泻主症微热或无热,恶心、不思食、呕吐乳块,泻下次数不多,呈黄绿色水样便或夹有奶块便,酸臭气,腹胀,排气恶臭,舌苔白或黄厚腻,脉滑数,指纹沉。

4、脾虚泻:主症形体瘦弱,面色苍黄,肌肤松软,精神疲乏,喜睡懒动,自汗或盗汗,乳食减少,大便稀溏或乳食不化多残渣,唇舌淡白,舌体胖,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指纹淡。

5、脾肾阳虚泻:主证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胱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

二、常见症候/ 症状施护腹痛、腹泻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情况。

3、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4、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前囟凹陷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中医特色治疗1、湿热泻、伤食泻:中药汤剂宜温服,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中药汤剂宜热服。

2、“腹泻贴”,贴于神阙、中脘、仆参等穴,每次1~3克,每日1~2 次。

3、湿热泻推拿疗法:清补脾土,清大肠,退六腑,揉小天心。

风寒泻推拿疗法: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鱼尾。

伤食泻推拿疗法: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逆运内八卦,点揉天突。

脾虚泻推拿疗法:推三关,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

4、脾肾阳虚泻灸法取足三里、中脘、神阙。

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

每日1-2 次。

(三)特色技术1. 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 艾灸(详见附录2)。

泄泻中医护理常规

泄泻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泄泻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使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所致。

以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溏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大、小肠,涉及脾胃。

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大便的量、色、质、气味、及次数,有无传染性。

2、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2急性腹泻者,应卧床休息。

1.3具有传染性者,执行消化道隔离。

1.4长期卧床者,应定时翻身,泄泻后清洗肛门。

1.5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留取大便标本送验。

2、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2.1观察大便的量、色、质、气味及次数,有无里急后重等情况。

2.2观察体温、脉搏、舌苔、口渴、饮水、尿量和皮肤弹性情况等变化。

2.3泄泻严重、眼窝凹陷、口干舌燥、皮肤干枯无弹性、腹胀无力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4呼吸深长、烦躁不安、精神恍惚、四肢厥冷、尿少或无尿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中药汤剂趁热服用,服后盖被静卧。

4、饮食护理4.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无渣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忌食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2肠道湿热者,饮食宜清淡爽口,忌食生热助湿之品。

4.3湿滞胃肠者,暂禁食,待好转后再给予软食。

4.4脾气亏虚者,以清淡饮食为宜,可食健脾食物。

5、情志护理5.1慢性泄泻患者常有焦虑。

恐惧心理,给予安慰,消除疑虑,保持心情愉快。

5.2肝郁脾虚者,忌恼怒,保持心情舒畅。

6、临证施护6.1肝郁脾虚,注意情志舒畅。

6.2脾虚湿盛,腹痛者,可作腹部热敷。

6.3脾胃虚弱,注意腹部保暖,或用艾条灸神阙以温中散寒(三)健康指导3.1注意饮食清洁、有节。

3.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3.3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服药。

【实用】-泄泻护理常规

【实用】-泄泻护理常规

泄泻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使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所致。

以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溏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大、小肠,涉及脾胃。

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 护理评估1.1 排便频次、大便性状及有无腹痛等伴随症状1.2 既往饮食习惯1.3 心理社会状况1.4 辨证:寒湿困脾证、肠道湿热证、食滞胃肠证、肝气郁滞证、脾气亏虚证、肾阳亏虚证。

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2.1.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 急性泄泻者,应卧床休息。

2.1.3 具有传染性者,执行消化道隔离。

2.1.4 长期卧床者,应定时翻身,泄泻后清洁肛门。

2.1.5 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留取大便标本送检。

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2.2.1 观察大便的量、色、质、气味及次数,有无里急后重等情况。

2.2.2 观察体温、脉搏、舌苔、口渴、饮水、尿量和皮肤弹性等变化。

2.2.3 泄泻严重、眼窝凹陷、口干舌燥、皮肤干枯无弹性、腹胀无力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4 呼吸深长、烦燥不安、精神恍惚、四肢厥冷、尿少或无尿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趁热服用,服后盖被静卧。

2.4 饮食护理2.4.1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无渣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忌食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食物。

2.4.2 肠道湿热者,饮食宜清淡,忌食生热助湿之品。

2.4.3 食滞胃肠者,暂禁食,待好转后再给予软食。

2.4.4 脾气亏虚者,以清淡饮食为宜,可食健脾食物。

2.5 情志护理2.5.1 慢性泄泻患者常有焦虑、恐惧心理,给予安慰,消除疑虑,保持心情愉快。

2.5.2 肝气郁滞者,忌恼怒,保持心情舒畅。

2.6 临证(症)施护2.6.1 寒湿困脾,腹痛者,可作腹部热敷。

2.6.2 肠道湿热,肛门灼热疼痛者,遵医嘱中药熏洗。

2.6.3 食滞胃肠,腹痛者,遵医嘱给予针刺。

3 健康指导3.1 注意饮食清洁、有节。

3.2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泄泻中医护理方案

泄泻中医护理方案

泄泻中医护理方案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量少、质稀,常伴有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等症状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泄泻多由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痰食阻滞等因素引起。

下面是一个中医护理方案:一、饮食调养:1.忌口:泄泻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煎炸食品等。

2.病程初期饮食调节:推荐选择半流质或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面包、蒸蛋等。

避免高纤维食物,如糙米、糙面、豆类等。

3.病程稳定后饮食调节: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重膳食均衡,保证营养的摄入。

4.回避刺激性饮料:应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气泡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这些饮料可能加重泄泻症状。

二、药膳调理:1.翘翘板膳食:将30克磨盏(绿豆粒子大小),15克白术,10克碎香附粉,10克枳实研末,20克双花蒲公英研末,混合煮沸30分钟,成浓汤,分微温3次服。

每日1剂,连服1周。

2.青萝卜熟地膳食:将30克磨盏,15克白术,10克香附,30克熟地,10克青萝卜研末,混合煮沸30分钟,成浓汤,分微温3次服。

每日1剂,连服7-14日。

3.叶黄素白芍膳食:将15克磨盏,10克白芍,1粒叶黄素胶囊,研末,混合煮沸30分钟,成浓汤,分微温3次服。

每日1剂,连服7-14日。

三、中药调理:1.四君子汤:黄芪、白术、党参、陈皮各1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分2次温服。

2.芩连陈皮汤:黄芪10克,黄连6克,陈皮6克,加水煎煮30分钟,分2次温服。

3.解毒丸:黄连、黄芩、黄柏、黄精、黄连磁石各10克,研末,每次15克,加水煎煮30分钟,分2次温服。

四、生活习惯调整:1.多休息:泄泻患者需要多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康复。

2.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容易诱发或加重泄泻症状。

3.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定时作息和饮食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减少泄泻的发作。

4.适度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泄泻症状。

泄泻(腹泻)中医护理方案

泄泻(腹泻)中医护理方案

泄泻(腹泻)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泄泻泄泻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护理方案可针对不同症状进行施护。

以下是常见的泄泻证候及对应的要点:1.伤食泄:饱闷恶食,暧腐吞酸,腹痛则泄,泄下不畅,苔腻、脉滑。

2.风寒泄: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

3.湿热泻:泄泻腹痛,泄下急迫,或泄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苔黄腻,脉滑数。

4.脾虚泄:久泄不愈,或时泄时止,食欲不振,神疲面黄,舌质淡,苔薄白。

5.脾肾阳虚泄:形寒肢冷,面色恍白,腰膝或腹部冷痛,久泄久痢,粪质清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浮沉无力。

对于腹泻症状,以下是中医护理方案:1.观察腹泻程度,包括大便次数、颜色、质量、量和气味等。

2.观察患儿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情况。

如果出现严重的腹泻、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前囟凹陷,或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便如稀水、脉微细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腹泻护理: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温水洗净、擦干。

避免并发红臀,若发生红臀可涂抹红霉素软膏、紫草油,保护皮肤。

4.遵医嘱予推拿、刮痧、捏脊疗法、暖脐膏贴脐部等治疗。

对于腹痛症状,以下是中医护理方案:1.遵医嘱予穴位贴敷,取神阙、中脘等穴。

2.遵医嘱予穴位按摩。

3.遵医嘱予药物治疗。

4.遵医嘱予艾灸治疗,取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温和灸。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和特色技术。

特色技术包括小儿推拿、艾灸、小儿捏脊疗法、刮痧、穴位贴敷等。

健康指导方面,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定时通风换气。

陪护人员1-2名,探视者逗留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影响患儿休息。

饮食方面,注意患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最新资料推荐:夏季提倡母乳喂养,不要断奶。

1.伤食泄:建议食用具有消食导滞和胃作用的食物,如麦芽、大麦、山楂、葡萄干等。

不建议食用滋腻、油炸食品,如牛奶、鸡蛋、红枣、花生等。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5章第1节内科常见病证护理7泄泻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5章第1节内科常见病证护理7泄泻
7、泄泻
目录
概述病因病机辨证施护健康指导
案例与思考
案例患者,李某,女,35 岁。患者 2 天前适逢大雨,又未及时添衣,晚间即出现 泄泻,腹痛肠鸣,泻下急迫,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 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问题与思考:1.该患者的证候类型是什么?有哪些依据?2.对该患者应采取哪些合适的护理措施?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辨证候类型:通过观察腹泻发作的原因,排便情况,大便次数、量、色、质、气味 以及伴随症状、全身情况等,以辨泄泻的寒、热、虚、实(表5-11)。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2)区分泄泻、痢疾:二者均表现为便次增多,粪质稀薄,故有必要进行鉴别。主要根据患者的便质、是否里急后重、有无腹痛等情况进行辨识(表5-12)。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3.给药护理寒湿泄泻者宜饭前热服,服后盖被静卧。湿热泄泻者宜饭后服用。伤食泄泻者宜饭后服用。脾虚泄泻、肾阳虚衰者宜空腹热服。急性泄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慢性泄泻不可分利太过,以免损正伤阴。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4.饮食护理总的饮食原则为:饮食以清淡、少油、易消化、少渣及营养丰富的流质 或半流质为宜。忌食油腻、不洁、生冷、辛辣、多纤维、不容易消化等食物,因大量摄取可 以造成机械性刺激。忌食山芋、土豆等壅阻气机的食物。泄泻较严重时,可频饮淡糖盐水,以确保水分的摄入充足。急性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呕吐者应禁食,待呕吐停止 1 ~ 2h 后再进食。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3)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留取大便标本送检。观察并记录体温、舌苔、脉象、神志的变化,有无眼窝凹陷、有无口唇黏膜干燥、有无皮肤弹性下降及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有无肌肉软弱无力、心律不齐等低血钾表现,一旦出现,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必要时静脉输液。

泄泻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泄泻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泄泻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一、一般护理1、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

2、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清洗、擦干。

3、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4、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卤门凹陷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二、临证护理1、伤食泻患儿出现腹胀、腹痛时,可做腹部按摩。

2、风寒泻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暖。

3、湿热泻患儿,可饮淡绿茶、淡盐水|、橘子水,以及清热利尿。

4、寒湿泻患儿,应病室避风,腹部保暖。

三、饮食护理1、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2、伤食泻,应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3、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4、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5、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饮、少量多餐。

四、情志护理腹痛时应多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五、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六、健康指导1、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2、腹泻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所以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如:米汤、酸奶等。

但应避免给甜的饮料、果汁等。

3、感染性腹泻患儿应进行消化道隔离,防止患儿的手和物品的污染,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适当消毒处理患儿的食具,衣物,尿布,大便标本等,防止交叉感染。

4、加强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吸干,选用柔软,吸水性好的面质尿布,勤更换,保持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清洁,烦躁,防止红肿发生。

5、中药脐部贴敷,以调理胃肠道。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是指婴幼儿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且伴有腹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注意饮食调理:在小儿泄泻期间,需优化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刺激性、油腻和难消化的食物,如辛辣、生冷、油炸食品等。

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面条、稀饭、面包、蔬菜汤等。

同时,饮食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避免大量进食。

2.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小儿泄泻期间,会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容易引发脱水等问题。

因此,需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适量的清水或口服补液盐水。

可以选择含有盐和糖的口服补液盐水,或者自制淡盐水(一升水中加入适量食盐和少量糖)。

3. 保持室内环境适宜:小儿泄泻期间,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环境温度适宜。

可以适度增加室内湿度,避免过于干燥。

同时,要保持卫生清洁,定期更换被褥和衣物。

4. 避免长时间压迫腹部:小儿泄泻期间,避免长时间压迫腹部,可采取侧卧姿势或半坐卧位。

5. 心理护理:小儿泄泻期间,孩子可能会感到不适和疼痛,需要家长的关心和安慰。

在护理过程中,要温柔对待孩子,保持耐心,给予足够的安抚和关爱。

6. 注意个人卫生:小儿泄泻期间,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洗手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常规的中医护理方法,如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小儿泄泻护理查房

小儿泄泻护理查房
适量的电解质补充能有效预防脱水。
如何进行小儿泄泻护理? 饮食管理
适当调整饮食,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如出现严重脱水或其他并发症,应立即就医 。
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进行输液治疗或其他干 预。
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家庭教育
小儿泄泻的治疗增加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 。
预防和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和资源消 耗。
如何进行小儿泄泻护理?
如何进行小儿泄泻护理?
观察症状
定期监测儿童的排便情况和其他症状,如发热、 呕吐等。
及时记录和报告变化,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
如何进行小儿泄泻护理? 补水措施
确保儿童摄入足够的液体,特别是口服补液盐溶 液。
小儿泄泻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泄泻? 2. 为什么要重视小儿泄泻护理? 3. 如何进行小儿泄泻护理? 4. 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5. 结论与展望
什么是小儿泄泻?
什么是小儿泄泻?
定义
小儿泄泻是指儿童大便次数增多,通常伴有水样 便。
根据WHO的定义,泄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超过三 次,或大便质地稀薄。
向家长普及小儿泄泻的护理知识,增强家庭 护理能力。
教育家长注意卫生,保持孩子的饮食安全。
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
一旦症状改善,仍需定期随访观察。
以确保儿童的健康状况恢复正常,防止复发 。
结论与展望
结论与展望
总结
小儿泄泻的护理十分重要,需加强家庭和医疗机 构的合作。
通过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小儿泄泻的发生率 和后果。
结论与展望
未来方向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小儿泄泻的预防和治疗 新方法。

泄泻中医护理方案

泄泻中医护理方案

泄泻(小儿腹泻)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1、湿热泻:主症泻下次数频量多,蛋花样水便,日10余次以上,泻下急迫,呕吐,高热,烦渴,精神烦躁或萎靡,尿量少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指纹青紫。

2、风寒泻:主症大便清稀如鸭粪或多泡沫,色淡黄或青绿,臭气不甚,日泻10余次,肠鸣,腹痛伴低热,稍咳,口不渴,舌苔白润,脉浮,指纹紫滞。

3、伤食泻主症微热或无热,恶心、不思食、呕吐乳块,泻下次数不多,呈黄绿色水样便或夹有奶块便,酸臭气,腹胀,排气恶臭,舌苔白或黄厚腻,脉滑数,指纹沉。

4、脾虚泻:主症形体瘦弱,面色苍黄,肌肤松软,精神疲乏,喜睡懒动,自汗或盗汗,乳食减少,大便稀溏或乳食不化多残渣,唇舌淡白,舌体胖,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指纹淡。

5、脾肾阳虚泻:主证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胱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

二、常见症候/症状施护腹痛、腹泻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情况。

3、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4、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前囟凹陷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三、中医特色治疗1、湿热泻、伤食泻:中药汤剂宜温服,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中药汤剂宜热服。

2、“腹泻贴”,贴于神阙、中脘、仆参等穴,每次1~3克,每日1~2次。

3、湿热泻推拿疗法:清补脾土,清大肠,退六腑,揉小天心。

风寒泻推拿疗法: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鱼尾。

伤食泻推拿疗法: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逆运内八卦,点揉天突。

脾虚泻推拿疗法:推三关,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

4、脾肾阳虚泻灸法取足三里、中脘、神阙。

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

每日1-2次。

(三)特色技术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是指婴幼儿腹泻症状,多由感染、消化不良、食物过敏等引起。

中医认为,小儿泄泻是脾胃虚弱和湿热困脾所致,因此中医护理常规应主要针对补益脾胃和清热利湿。

以下是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1. 调整饮食:给予婴幼儿易消化且不刺激的食物,如米汤、稀饭、面条、土豆等。

避免给予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

2. 给予适量的温开水:保持婴幼儿水分的摄入,防止脱水。

3. 清理干净: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肛门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4. 使用中药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治疗,以清热利湿、益气养阴为主要方向。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苍术、半夏、厚朴等。

5. 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让体力尽快恢复。

6. 避免感染传播:婴幼儿泄泻是可以传染的,亲人和保育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护理措施还需根据婴
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在护理过程中,如果症状加重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摘要:一、小儿泄泻的定义和病因二、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1.情志护理2.饮食护理3.中医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4.中医推拿疗法5.预防措施正文:小儿泄泻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

中医认为,小儿泄泻的病因主要是脾胃湿热,因此治疗应以健脾胃、祛湿止泻为主。

一、小儿泄泻的定义和病因小儿泄泻是指小儿大便次数相较于往常明显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症,多发于年龄在6 个月至2 岁左右的婴幼儿。

中医认为,小儿泄泻的病因主要是脾胃湿热,此外,还有可能是由于肝郁脾虚、食积腹泻、气血亏虚等原因引起。

二、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1.情志护理:泄泻长年都可发生,夏秋两季较为多见,6 个月至2 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合理的辨证配餐,减轻胃肠负担,改善吸收功能,对小儿腹泻常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2.饮食护理:对于泄泻患儿,饮食护理十分重要。

应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烂面条、蔬菜汤等。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寒凉性食物。

同时,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饮食次数和份量。

3.中医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泄泻中医护理常规,多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宝宝出现腹痛、腹泻,以及泄下食物残渣,多属于中焦脾阳亏虚。

如果出现打嗝、反酸,以及恶心、呕吐,伴有高热等症状,可能是由于伤食引起的食积腹泻。

如果出现恶寒、怕冷、倦怠、懒言,多属于气血亏虚型腹泻。

常用的药物有葛根芩连汤等。

4.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对小儿泄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揉腹、推脾经、推大肠经、揉龟尾等。

推拿时,应注重手法轻柔,避免用力过猛,以免伤及患儿皮肤。

5.预防措施:预防小儿泄泻,关键在于调理脾胃。

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量喂养,以及注意气候变化,及时为患儿增减衣物。

小儿泄泻中医护理

小儿泄泻中医护理

2023-11-08•泄泻概述•中医护理原则•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目录•辨证施护方案•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中医调护案例分享01泄泻概述定义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多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分类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泄泻可分为寒湿泄泻、湿热泄泻、伤食泄泻、脾虚泄泻等。

定义及分类病因主要包括感受外邪、饮食内伤、脾胃虚弱等。

病机泄泻的主要病变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脾虚湿盛是泄泻的基本病机。

病因与病机患儿常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伴随食欲不振、呕吐、腹胀等症状。

临床表现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医生可作出诊断。

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02中医护理原则饮食调理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小儿泄泻后,消化功能减弱,此时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烂面条等,以减轻胃肠负担。

多饮水小儿泄泻容易造成脱水,因此应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体液,预防脱水。

急性期暂停辅食对于急性期的患儿,应暂停添加辅食,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

患儿的衣物、玩具、餐具等应保持清洁卫生,以避免细菌感染。

保持清洁卫生避免腹部受凉及时更换尿布患儿应避免腹部受凉,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患儿腹泻后应及时更换尿布,以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预防尿布疹。

03起居调护02011情志护理23患儿泄泻时容易感到烦躁、哭闹,家长应给予关爱与鼓励,增强患儿的信心与勇气。

给予关爱与鼓励患儿的生活环境应安静、舒适,以利于其休息与恢复。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患儿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避免刺激性食物与药物03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艾灸疗法艾灸的作用艾灸是一种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刺激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它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行气活血等作用,对于小儿泄泻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艾灸的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以局部温热、皮肤微红为宜,每个穴位可灸5-10分钟,每日1-2次。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的作用穴位按摩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寒湿泄泻患者的护理

寒湿泄泻患者的护理
药物使用:按医生建议合理使 用抗生素、止泻药物等,同时 注意避免药者的情况,适当增加 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 恢复身体抵抗力。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冷饮、油腻食物, 可适当增加温热食物摄入,如粥类、热 汤等。
护理措施
水分补充:饮水量要适量,根 据患者的情况,可饮用温开水 、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 体。
寒湿泄泻患者 的护理
目录 护理原则 护理措施 并发症的预防
护理原则
护理原则
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受寒受潮 ,并保持空气流通。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寒湿 食物,如生冷、油腻食物。
护理原则
确保充足的休息,合理控制体力活动。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 免受潮。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温热敷:可采用温水袋或热毛 巾敷于腹部,缓解腹泻症状。
个人卫生:患者应保持皮肤干 燥清洁,注意洗手及使用干净 的卫生纸。
并发症的预防
并发症的预防
预防感染:患者及护理人员要注意洗手 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脱水:及时补充适量的水分,避免 脱水导致的并发症。
并发症的预防
视察病情:定期观察患者的体 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泄泻患者的护理
急诊科
【概述】 (一)病名概念 泄泻是由于湿盛与脾胃功能失调所 导致的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者完 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症。 古代将大便溏薄,次数稍增者为泄,大 便清稀、量多如水样直下者称为泻,现 代无论是大便次数增多还是粪质改变都 称为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病症,一
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
3)用药护理:宜空腹热服。
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治疗。针刺脾兪、 章门、天枢、足三里、肾兪、命门、关元等穴,用 补法,或艾灸。
歌赋





急性泄泻 急泻如受寒湿起,腹痛肠鸣便清稀; 止泻频饮姜红茶,胡椒豆豉也合宜。 急泻如因湿热注,苔腻尿赤便恶秽; 清热凉血白藕汁,收涩止痛杨梅酒。 急泻还因外邪致,食腑积滞湿毒侵; 食疗健脾助消化,神曲山楂萝卜醋。 慢性泄泻 慢性泄泻人虚弱,肝胃肾脾不合作; 理脾伐肝木瓜饮,莲子猪肚脾胃益; 草蔻乌鸡治久泻,五香大肠补肾阳; 饮食之前证细辨,和胃暖肚肠滋润。
2、观察药后泄泻情况,患者精神食欲及 其他伴发症状,以了解病程的进退,有 利于治疗。 3、观察并记录体温、舌象、脉象、口渴、 饮水及皮肤、尿量等情况。腹泻甚者, 可致津液耗伤。轻者口渴、皮肤干燥、 眼窝凹陷;重则呼吸深长,烦躁不安, 恶心呕吐,神志恍惚,尿少或无尿,脉 细数,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进行抢救。 4、及时准确留取粪便标本送检。
3、食滞泄泻 [症状]: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 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 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方药]:保和丸。 [护理],被污染的衣被应及时 更换清洗。 2)饮食护理:泄泻重者,应控制饮食, 甚者可暂时禁食数小时至1日,待腹中 宿食泻净,再进细软或半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可给山楂、酸梅汤、萝卜 汤、麦芽汤,以消食导滞。痊愈后要 做到饮食有节,避免再次复发。
【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有节,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防 止外感风寒暑湿之邪,加强锻炼,增强脾胃 健运功能。 2、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讲究个人卫 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3、加强饮食调养,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不可过食生冷食品,进食瓜果蔬菜要充分清 洗,禁食一切不洁及腐败食物。 4、调摄精神,保持情绪安定,力戒恼怒, 达到“四季脾旺不受邪”。
3)用药护理:宜饭前30分钟热服, 服后应盖被静卧,使其微微汗出, 表证明显者可用苏叶、藿香、生姜 煎水饮。腹痛泻剧可临时给服纯阳 正气丸3g。
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治 疗。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上 巨虚、阴陵泉等穴,用泻法。并可 加艾灸或隔姜灸。
2、湿热泄泻: [症状]:腹痛泄泻,泻下急迫,或泻 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痛, 烦热口渴,尿黄少,舌苔黄腻,脉濡 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淡渗分利。 [方药]:葛根芩连汤。 [护理]:
(二)辨证施护 1、寒湿泄泻 [症状]: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 肠鸣,脘闷纳差,舌苔薄腻,脉濡缓。 或伴有发热畏寒,鼻塞头痛,肢体酸 痛,苔薄白,脉浮。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方药]:藿香正气散。 [护理]:
1)生活护理:病室应温暖向阳,多 着衣被,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时更 换污染的衣裤。注意腹部保暖,腹部 热敷、艾灸脐部或作腹部自我按摩均 可缓解泄泻。 2)饮食护理:饮食应温热清淡,可 给炒米粉、炒面粉以燥湿止泻。忌食 肥甘、油腻及生冷瓜果。
(三)范围 凡因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 器质性病变导致腹泻,如急性胃肠 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 敏、慢性结肠炎等;或其他脏器病 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引起腹泻者, 均可参照本篇内容进行辨证施护。
【证候特征】 主症:大便稀薄,次数 增多; 兼症:腹痛,口渴,食 欲减退,尿少,神疲乏 力,畏寒发热。
3、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情志不畅,或 精神紧张,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乘 脾犯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导致泄泻。
4、脾胃虚弱:先天脾胃不足,或后天失 于调养、久病损伤等原因导致脾胃虚弱,不 能受纳水谷,运化精微,积谷为滞,湿滞内 生,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形成泄泻。
5、肾阳虚衰: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感受寒湿暑热等六淫, 其中以湿邪最常见,如淋雨受寒,导致 湿邪困脾,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水谷不 分,混杂而下引起泄泻。 2、饮食所伤:暴饮暴食,饮食停滞; 或过食肥甘厚味,呆胃滞脾,湿热内蕴; 或误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导致运化 失职,清阳不振,水谷精微不能吸收, 反停为湿滞,故而发生泄泻。
1)生活护理:病室应凉爽通风,保 持宁静,生活环境应舒适、宽松。患 者症状较轻或缓解期间,应多参加室 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气功等, 增强脾胃功能。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常食金橘饼、陈皮,以疏肝理气。忌 辛辣、煎炸、油腻肥厚及烟酒等助湿 困脾生热之品。
3)情志护理:加强情志护理,避免劳 倦忧郁和抑郁恼怒,保持心情舒畅, 怡情放怀,使脾胃功能逐渐得以恢复。 4)用药护理:宜饭后偏凉服用。 5)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治疗。 针刺中脘、期门、足三里、阳陵泉等 穴,有疏肝和脾作用。
2)饮食护理:饮食应清淡爽口,给水果汁或 以瓜果煎汤饮,如西瓜汁、荸荠汁、梨汁、藕 汁等忌食辛辣、油腻、烟酒等助热生湿之品。 3)用药护理:宜饭前30分钟凉服,痛泻剧烈, 临时给服红灵丹0.3-0.6g或用黄连粉、木香粉 各1.5g,温开水调服。夏天暑盛之时发生泄泻, 可用藿香、香薷、荷叶、滑石等煎水服,以清 暑化湿。 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治疗。针刺 中脘、天枢、上巨虚、阴陵泉等穴,以泻法为 主。忌艾、姜灸。
1)生活护理:病室应温暖向阳,多加衣被,黎明前 入厕,应穿好御寒的衣服,以免受凉。根据病情及 患者的体质,鼓励患者适当活动,锻炼身体。冬天 多晒太阳,以振奋阳气,驱除阴寒。 2)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温热、细软易消化之品 为宜,多食补中益气、温补肾阳之品,如山药、核 桃、狗肉及动物肾脏。汤菜中适量加入肉桂粉、胡 椒粉、干姜粉等以温煦脾胃。也可用石榴皮或龙眼 肉,加红糖煮水,空腹或睡前服。
1)生活护理:病室应凉爽干燥,通风良好, 发热者应卧床静养。便次或泄泻量较多时, 注意预防津伤液脱之变,必要时应静脉输液。 泄泻过频或老年患者,床褥要清洁、平整。 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防止发生压疮,肛周每 天用清水冲洗并擦干,后涂擦黄连膏或金霉 素油膏。肛门灼热疼痛者,可用苍术、黄柏 煎水坐浴,擦干后再涂以黄连膏,避免感染。 做好口腔护理,可用藿香煎茶或银花甘草煎 水漱口。
5、脾虚泄泻 [症状]:泄泻日久,大便时溏时泻, 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 数增多,甚至水泻,脘腹胀满不适, 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 白,脉细弦。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或附子理中丸。 [护理]:
1)生活护理:病室温度略高,阳光充足, 保持干燥。动静结合,劳逸适度,适当 锻炼,以通调脏腑,增强体质。腹部注 意保暖,可给予热敷。 2)饮食护理: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少 量多餐,选食富营养而易消化的食品, 如豆制品、鲫鱼、黄鱼、鸡、鸡蛋、牛 羊肉等。平时常食黄芪粥,或以山药、 扁豆、大枣、苡仁等做羹食用,以健脾 益气。忌食生冷、肥甘、煎炸等伤脾碍 胃之品。
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常,发生泄泻。
总之,泄泻的病位在脾胃 大小肠,与肝、肾有关。脾虚 湿盛是泄泻的病机关键,在外 因中与湿邪关系最大,内因与 脾虚关系最密切,脾虚与湿盛 两者互为因果。
【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观察和记录粪便的色、质、量、气味 及次数,以辨寒热虚实。 粪质清稀如水样,或者泻下完谷不化, 腹痛喜温,畏寒肢冷者属寒证。 粪质呈黄褐色,臭味较重,且泻下急 迫,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者属热证。 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泻下次数多者 属急性,多因湿邪所致。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迁 延日久者属慢性,大多因脾肾亏虚。
3)用药护理:宜饭后服用。一般不宜 止泻,消除宿食,腹泻自止。泻下不畅 者,可用大黄、枳实、神曲煎水内服, 以通腑荡积。
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治疗。 针刺脾兪、中脘、天枢、足三里,有健 脾止滞作用。
4、肝气乘脾 [症状]:平时多有胸胁胀满,嗳气少 食,每因情志因素发生腹痛泄泻,腹 中雷鸣,攻撑作痛,矢气频作,舌淡 红,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理气止泻。 [方药]:痛泻要方。 [护理]:
3)用药护理:宜饭后偏凉服用。 宜空腹热服。
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 治疗。针刺脾兪、章门、中脘、 天枢、足三里等穴,并可加艾灸、 隔姜灸,以健脾止泻。
6、肾虚泄泻 [症状]:多在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 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伴形 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嫩,苔薄 白而润,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理中丸合四神丸。 [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