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用药十大误区

合集下载

糖尿病人的误区

糖尿病人的误区
口服降糖药物的调整依据:是否严格饮食控制与运动;是否按时服药;根据监测血糖谱、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口服降糖药物的调整
超重(BMI≥24kg/m2)/肥胖(BMI≥28kg/m2)患者首选双胍类口服药,3个月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即需联合使用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口服药;再经3个月治疗后,如果仍然没有达到上述目标,应该联合胰岛素治疗。
选择降糖药物应注意的事项
STEP5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肥胖、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他的健康状况如肾病、肝病可影响药物选择;
联合用药宜采用不同作用机制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应采用胰岛素与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或单独胰岛素治疗;
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应首先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减少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待血糖得到控制后,可根据病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胰岛功能检查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试验应在上午7~11时之间进行。早8:30以前到医院、并顺便携带当天早晨第一次小便10ml送检。(2)空腹坐位抽血后5分钟内饮入250ml含75g葡萄糖的糖水;对于部分糖尿病人,为减少对B细胞的强烈刺激,可以进食2两左右的(约100克)馒头代替葡萄糖;妊娠期妇女葡萄糖的用量为100g;儿童按1.75g/kg体重计算,但总量不超过75g。(3)进食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血检测血糖。常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同时,平行测定血样中的胰岛素浓度。根据5次血中葡萄糖水平(空腹时坐标点为0)绘制糖耐量曲线,同时根据5次血浆胰岛素水平绘制出胰岛功能曲线。
第二类促进胰岛素利用类
双胍类: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格华止,美迪康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误区,您中招了吗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误区,您中招了吗

药师谈药您中招了吗?文/北京市隆福医院药剂科中药师 赵 兆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7年数据显示,我国20 - 7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有1.144亿。

糖尿病患者只要科 学合理地用药,血糖水平是可以控制的。

但是.在临床诊疗和对 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发现.许多患者甚至是基层医务人员在糖尿病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影 响了糖尿病的正确治疗。

□服降糖药我们把口服降糖药的种类.药物的特点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汇 总如下表。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正确使用降糖药.对有效控我怎么可能得糖尿病? 是不是化验错了?为什么偏偏是我?恐惧/焦虑据说糖尿病是不治 之症,这可怎么办?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但实际上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用药 方面存在不少误区。

谋区-:拒绝服用约物糖尿病患者被诊断后.往往会经过3个心理阶段的变化:分类药物特点禁忌及服用方法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腺类:如格列苯腺、格 列毗嗪、格列奇特.格列u 奎酮对有一定胰岛功能的糖尿病患者 疗效较好过敏者.肝肾功能重度不全者禁用 老年患者避免使用格列苯腺。

饭前半小时服用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吸收快.降糖作用快速而短暂.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 餐不服双弧类盐酸二甲双弧可与胰岛素合用适用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

餐中或餐后服用a-葡萄糖昔酶抑制剂(AGI)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平稳降糖、安全性高.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消化或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 能紊乱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进餐时随饭嚼碎同服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 格列汀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同时 具有抗炎、降压的作用1型糖尿病患者禁用。

服药与进食无 关.建议早晨空腹服用胰岛素增敏剂毗格列酮、罗格列酮、曲 格列酮、环格列酮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紊乱服药与进食无关,建议早晨空腹服用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对心血管.肾脏及胰岛B 细胞均 有保护作用服药与进食无关,建议早晨空腹服用26 ・ 2021.2«*$分试药师谈药I有些患者在诊断出糖尿病前期往往持怀疑态度.认为自身情况不需要吃药或者为了避免药物副作用而放弃用药,以至于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对血管和胰岛细胞造成损害。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有哪些糖尿病是现代一个常见的疾病,这个病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

如果能够积极的接受治疗,在饮食方面有所控制,还是很容易就能摆脱白血病的困扰。

不过如果严重的话,还是有可能会威胁到生命健康。

而社会上关于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是众说纷纭,不过这也很容易出现糖尿病的治疗误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糖尿病的治疗误区有哪些吧!一、“五匹马一套车”,糖尿病管理要靠自己。

许多糖尿病患者,以为把糖尿病交给了医生就万事大吉,这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生伴随的疾病,一旦得病,需长时间治疗,而且这种疾病同饮食、运动、情绪、用药是否规律、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

这是医生代替不了的,根本在于你自己。

我们把治疗糖尿病作了这样的比喻:五匹马一套车。

五匹马分别是: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及心理调节,这辆车就是糖尿病。

两个车轮一个是中医、一个是西医;五匹马中,饮食是辕马。

车老板是医患结合体,他的左手拉着缰绳,右手挥着鞭子。

谁是左手呢?毫无疑问,应当是患者自己!因为你自己掌握着糖尿病的命运,饮食、运动、药物、心理调整、糖尿病监控等,无论哪一条,都要你自己来做;谁是右手呢?医生!医生起着指导教育和监督作用。

只有摆正了这些关系才能驾好糖尿病这套车。

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要从患病时开始。

许多初发糖尿病患者往往错误地认为自己病程短、病情轻,只要控制住血糖就行了,结果失掉了预防并发症的最佳时机。

我们主张:糖尿病患者从发现糖尿病的那一天起就要开始并发症的预防治疗。

主要是长期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有关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这样可以使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延后一倍时间,而出现的程度减轻一半。

而当并发症出现后再给予中药,其效果就远不如预防给药。

当然,加强体育锻炼,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饮食,降低体重,控制血压,调整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等综合控制同样不容忽视。

治疗糖尿病还是应该去专门的医院,因为专门的医院有正规的治疗。

而如果随便听信路边的小广告,或者网络上的一些虚假传言,去那些不正规的医院,只会延误病情的治疗。

降糖药物应用误区大盘点

降糖药物应用误区大盘点

降糖药物应用误区大盘点降糖药是一种可以控制人体血糖浓度的药物,它可以让患者的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的血糖浓度范围之内,从而减少糖尿病引发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一般的降糖药中都含有胰岛素、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这些药物的使用可以加快胰岛素的分泌,让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降糖药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口服降糖药,第二类为胰岛素类的注射制剂。

什么病情需要使用降糖药物使用降糖药物的人群为糖尿病患者,不管是1型还是2型都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控制体内的血糖浓度,以此来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运转。

降糖药的副作用当患者在不正确的时间段服用降糖药或者大量的服用降糖药,将会产生副作用,并让并发症有机可乘。

降糖药的副作用会让肠胃功能出现障碍,比如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也是降糖药副作用的普遍症状之一;不止这些,还会出现低血糖,具体表现为头晕、四肢乏力、感觉出现障碍等等;同时降糖药副作用还会出现皮肤过敏的症状,出现皮疹、瘙痒、荨麻疹等疾病;还会出现酸中毒,主要表现为过度换气、意识出现障碍等。

降糖药的副作用远不止这些,服用不当还可能导致心率混乱、视力能力出现障碍,其中降糖药中的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会让肾脏肝功能的下降,所以服用降糖药物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指导,不能擅自用药或加大药物的剂量。

什么情况下患者应当慎用或者停止使用口服降糖药物(1)当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出现过敏或者严重的不良反应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降糖药物,避免让病情加重。

(2)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减少,造血功能受到阻碍。

(3)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物后出现明显的眼、心、脑、神经、肝肾并发症时,应该慎用或者暂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以免并发症的加重,这时患者就需要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和控制病情,让并发症的发展得到延迟。

(4)患者处在一个应激状态时应停用口服降糖药物,应激状态主要表现为:患者被感染而且较为严重、手术、发热、患者怀孕和分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出现以上状态时都应改为胰岛素进行治疗,等过了应激阶段再恢复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

治疗糖尿病的十大误区揭秘

治疗糖尿病的十大误区揭秘

治疗糖尿病的十大误区揭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这一疾病。

然而,由于对糖尿病的了解不足,许多人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揭示治疗糖尿病的十大误区,希望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法。

误区一:只需要服用药物即可控制糖尿病。

事实上,药物只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

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度的运动同样重要。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并减少药物副作用。

误区二:完全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身体获得能量的重要来源。

合理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是必要的,但患者需要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

误区三:跳餐可以减少卡路里摄入。

跳餐会导致血糖的波动,并使患者更容易感到饥饿,进而摄入更多卡路里。

糖尿病患者应该采用小而频繁的餐食,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误区四:糖尿病患者不需要锻炼。

适度的锻炼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锻炼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并改善心血管健康。

但是,患者在进行锻炼前应咨询医生,并制定适合自己状况的锻炼计划。

误区五:低脂饮食一定是好的。

低脂饮食对于控制体重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然而,人体需要一定的脂肪来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并提供能量。

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健康的脂肪,如鱼油、坚果和橄榄油。

误区六:自行停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严格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并定期复查血糖和其他指标。

自行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会导致血糖不稳定,加重病情并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误区七:只注意血糖控制,忽视其他影响因素。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视力问题、肾病等并发症相关。

患者应综合考虑全身健康,包括控制血压、血脂、体重以及进行定期眼科和肾脏检查。

误区八:完全依赖血糖仪。

血糖仪是监测血糖的有效工具,但它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误差。

定期测量血糖很重要,但患者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症状、运动、饮食等因素。

误区九:不需要关注心理健康。

糖尿病人要知道的14个用药误区

糖尿病人要知道的14个用药误区

糖尿病人要知道的14个用药误区*导读:糖尿病用药有哪些误区。

这14个用药误区糖尿病人知道。

药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怎样正确的使用降糖药物对糖尿病人来说至关重要。

但实际上很多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多,早用药方面存在不少的误区。

那么,糖尿病用药有哪些误区呢?下面介绍糖尿病人要知道的14个用药误区。

*1、轻信广告广告声称,有一种新研制的口服降糖药冲剂,不仅可降低血糖,且有治本功效。

每日两剂,半个月为一疗程,连服十个疗程,就能根治糖尿病。

专家表示,糖尿病目前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根治。

由于不少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的治疗缺乏认识,加上治病心切,往往容易轻信广告宣传,受到广告误导。

而有的药物广告则片面强调控制并发症最重要,把控制血糖放在后面,这也是误导。

事实上,若血糖控制不好是很难控制并发症的,并提醒病人不要盲目轻信。

*2、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无须用药以往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人,通常先进行2~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和减轻体重),倘若血糖仍然控制不好,才给予药物治疗。

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仅靠生活方式干预,绝大多数患者的血糖都不能控制达标,而持续高血糖反过来会对血管和胰岛细胞造成损害。

为了使血糖能够尽早控制达标,解除高血糖对胰岛及各脏器血管的毒性作用,保护和逆转残存胰岛细胞的功能,新版的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建议,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就应同时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和降糖药物治疗,并将二甲双胍列为首选降糖药物。

*3、过分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有些病人认为,是药三分毒,由于担心长期用药会损害肝、肾,因此,在药物使用上常常是见好就收或干脆拒绝用药,这种做法实属不当。

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只要不是长期过量服用,应该还是比较安全的,不良反应仅见于个别患者,往往在停药后可消失,不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

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药物所致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需要指出的是,药物大都要经过肝脏代谢而失活,并经过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由于药物排泄障碍,药物原形及代谢产物在体内缓慢积聚而加重肝肾负担,影响肝肾功能,故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须格外慎重,尽量选择对肝肾影响小的药物(如糖适平、胰岛素)。

糖尿病用药误区与用药安全

糖尿病用药误区与用药安全

糖尿病用药误区与用药安全为进一步加强疗养首长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我院自2005年开展药学服务以来,对来院200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一些用药误区,我们及时进行耐心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1.1 轻信广告。

不少患糖尿病的首长治病心切,对糖尿病的治疗又缺乏认识,容易轻信广告宣传,受到广告误导。

听之信之,导致短期内换用多种药,或使用“偏方”,结果不理想。

1.2凭感觉服用降糖药。

有些患者不按医嘱正规治疗,担心药物的副作用,降糖药物能不吃就不吃,能减量就减量。

等到自己感觉不舒服,或进食较多时,或发现血糖较高时才临时加药,过后又恢复原态,这样周而复始。

1.3 合用同一类的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促胰岛素分泌剂中的磺脲类和瑞格列奈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的靶点各不相同,可以配合使用)。

但是临床上还能够看到这种错误用药的例子,如消渴丸(含优降糖)配优降糖、二甲双胍配苯乙双胍等,这其中有些是医生的失误,还有一些是患者自行调整用药的结果,应当予以纠正。

使用上也存在误区。

有的患者以是否使用胰岛素作为病情轻重的评价标准,认为用胰岛素表明病情重,反之则说明病情轻这是错误的看法。

也有些Ⅱ型糖尿病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产生依赖退不下来,或担心用胰岛素。

1.4 胰岛素使用不当。

目前胰岛素的使用使胰岛β细胞衰竭,或糖尿病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耽误了治疗时机。

还有一部分患者认为胰岛素副作用比口服降糖药小,不管自己的Ⅱ型糖尿病有没有胰岛素适应症而盲目地应用。

1.5 只强调控制血糖或只强调控制并发症。

糖尿病人应进行全面控制,除了控制好血糖,还应注意控制血压、血脂指标。

有的疗养首长受不了饮食控制或放弃饮食治疗。

也有些病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控制好并发症,血糖高低无所谓。

糖尿病诊疗十大误区

糖尿病诊疗十大误区

2型糖尿病诊疗十大误区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车选强误区一: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实际上在我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以上是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可能正常。

故不能单纯以空腹血糖值正常排除2型糖尿病。

新指南建议静脉血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应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进一步确定有无糖尿病。

误区二:尿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 mmol/L,而肾糖阈正常时只有当血糖值大于8.88 mmol/L时尿糖才能出现阳性,故用尿糖诊断糖尿病就会漏掉血糖值在7.0-8.88 mmol/L的糖尿病患者。

误区三:控制了血糖就控制了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多数还同时合并高血压、脂质异常、体重超标等,因此在血糖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将血压、血脂、体重控制在相应范围内,延缓各种并发症发生。

误区四:吃南瓜降血糖曾经有吃南瓜降血糖的报道,故在老百姓心中形成了吃南瓜降血糖的错误概念,有糖尿病患者甚至专门买南瓜吃。

实际上每350g南瓜供90千卡的热量,而大多数蔬菜(西红柿、黄瓜、冬瓜以及叶类蔬菜等)每500g 供90千卡的热量。

故大量进食南瓜可以造成血糖进一步增高。

误区五:控制饮食就是多吃粗粮实际上,玉米面、荞麦面、燕麦片、小米面等所谓的粗粮,其供能与大米、面粉都是一样的,一两供180千卡热量,故其总的升糖效果差别不大。

励患者多食粗粮,主要是因为粗粮富含纤维,膳食纤维有降脂、调节胃肠功能的功效,且粗粮的血糖负荷偏低,对餐后血糖影响小。

误区六:糖尿病专用食品不用控制糖尿病专用食品不含糖,只含甜味剂食品,就可不加控制,其实这些食品都是粮食,与米饭、馒头一样,进入体内也会转化成糖分,而导致血糖升高。

其次,目前有些糖尿病专用食品不含糖的可信度并不高。

误区七:糖尿病患者应多喝稀饭、好消化煮熟、煮烂的食品以及含水多的食物吸收快,血糖升高的速度快,进食稀饭后血糖升高也快。

米饭、馒头消化慢,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慢。

所以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应改变多喝稀饭的习惯。

糖尿病患者用药的误区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用药的误区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用药的误区有哪些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但在临床诊疗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发现,许多病人甚至是基层医务人员在糖尿病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糖尿病的正确治疗。

误区一:查出糖尿病就用药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观察1~2个月左右。

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上述处理后血糖控制不满意者,才加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误区二:选药不当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都不是合适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

误区三:凭感觉服药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

许多2型糖尿病病人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太多,于是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

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

临床实践中,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病人,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在诊断之初即需给予药物治疗。

误区四:只吃药,不复查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

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效果逐渐降低,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

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

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误区五:过度降糖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误区六:擅自停药目前,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需要长期治疗。

病人经过服药治疗,血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

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作者:宋丽华来源:《家庭医学》2008年第01期误区一:发现糖尿病马上用药很多患者一经诊断为糖尿病,就急于用药物治疗。

而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有其特殊性,尤其是轻型糖尿病,一般先予饮食调理和运动疗法,观察2~4周,如仍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再酌情使用药物治疗。

不控制饮食,单纯用药物治疗,不仅效果差,而且促使肥胖增加,胰岛素抵抗下降。

误区二:合用同类口服降糖药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类药物合用。

促胰岛素分泌剂中的磺脲类和瑞格列奈刺激胰细胞分泌的靶点各不相同,可以配合使用。

但是临床上经常见‘到同类药物合用的例子,如消渴丸(含优降糖)配美吡达,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合用,等。

其中有些是医生的失误,有些是患者自行调整用药的结果。

应当予以纠正。

误区三:口服降糖药选择不当由于对糖尿病发病机制和各种药物作用特点不清楚,并受一些非临床因素的影响,如价格、药源、利润、广告等,导致用药不当。

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单用口服降糖药而不用胰岛素;等,都是不当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

误区四:用药时间千篇一律口服降糖药药理作用不同,服用时间不同。

如磺脲类、达美康是在餐前15-30分钟服用,每天2-3次,双胍类如二甲双胍一般在餐后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在进餐时或第一口饭时嚼服,促分泌剂诺和龙在饭前10~30分钟服用,增敏剂如文迪雅应在饭前或进食时服用。

误区五:2型糖尿病不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人使用胰岛素,可使血糖尽快得到控制,消除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有利于自身胰岛功能的恢复。

尤其在口服降糖药效果差、肝肾功能不全、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出现合并症时,应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治疗中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治疗中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治疗中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治疗误区之一:用药时间、方式不正确口服降糖药应注意和进食的关系,如:饭前、饭时、饭后。

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注射的部位、注射方法、时间。

1、磺脲类药物一般应在餐前30分钟左右服用;
2、双胍类药物服用时间与进食无关,但是为了防止双胍类药物的胃肠道副作用,所以常常在就餐时或餐后服用;
3、-糖苷酶抑制剂进食服药,不进食不服药,餐前即刻或吃第一口饭时口服;
4、胰岛素增敏剂需早晨空腹时服用,这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比较长,故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即可;
5、胰岛素促泌剂餐前5~20分钟服用,不进餐不服药。

糖尿病治疗误区之二:患者对使用胰岛素心存恐惧胰岛素使用适应征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药失效,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应激情况(感染,外伤,手术等),严重疾病(如结核病),肝肾功能衰竭,妊娠糖尿病,各种继发性糖尿病(胰腺切除,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症,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等等)。

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应用指征一般为:空腹血糖》13.8mmol/L 胰岛功能衰竭,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休息疗法。

胰岛素治疗的并发症有:低血糖反应,皮下脂肪营养不良,胰岛素过敏,眼屈光不正,胰岛素性水肿,肥胖,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控血糖降糖用药别进这些误区

糖尿病控血糖降糖用药别进这些误区

糖尿病控血糖降糖用药别进这些误区核心提示:降糖药种类很多,若用法不当,将事倍功半。

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药需一天三次服用,有的每天一次即可。

短效制剂应当一日三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一次或两次口服,则很难使全天血糖满意控制;有些长效制剂每日服用一次即可。

在生活中现在患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已经成了多发的一种疾病,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可很大的影响。

近断时间,不断的有糖尿病患者反映在用了很长时间的降糖药之后,本来平稳的血糖开始出现波动,更有的血糖开始上升。

这是因为什么呢?糖尿病怎样控制血糖好呢? 就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出现血糖不稳定的现象和糖尿病怎样控制血糖的问题,糖尿病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长期吃药,血糖却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一:选药不合理糖尿病人用药应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糖尿病类型、体形胖瘦、脯岛分泌功能的不同,结合病人的年龄、肝肾功能、并发症以及血糖谱的特点选用药物。

二:药物用法不正确降糖药种类很多,若用法不当,将事倍功半。

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药需一天三次服用,有的每天一次即可。

短效制剂应当一日三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一次或两次口服,则很难使全天血糖满意控制;有些长效制剂每日服用一次即可。

三: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降糖药物服用一段后效果逐渐减退,临床谓之“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其原因是病人的自身胰岛功能随病程延长而趋于衰竭所致,促胰岛素分泌剂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无效,因为此类药物发挥作用有赖于胰岛功能的存在,此时应及时调整药物或换用胰岛素。

四:用量不足或过量需要警惕的是降糖药物用量过大,血糖降得过快,使血糖反跳性增高。

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血糖反而更高。

对于空腹时血糖升高的病人,一定要先搞清是“降糖药用量不足”还是“低血糖后高血压”,若属后者,则晚间降糖药用量宜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

五:胰岛素抵抗大多数2型糖尿病人,尤其是体重超重及肥胖者,其血糖升高多因病人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并非血循环中胰岛素含量太低。

降糖药物的服用误区 你知道吗

降糖药物的服用误区 你知道吗

降糖药物的服用误区你知道吗*养生导读:糖尿病患者平时服用降糖药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依赖的心理,认为只要吃了降糖药就可以放心了,糖尿病不会恶化。

你知道吗?因为这样很多糖尿病患者走进了服用降糖药的误区,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血糖反复起落,严重的还会引发并发症。

那么,服用降糖药物的误区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1、单纯依赖药物,忽视饮食和其他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

只有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否则,药物再好也很难发挥作用。

*2、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同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机理是相同的,原则上不宜联用。

倘若两种同类药物联用,可能会引起彼此间竞争性抑制而两败俱伤,结果是增加了副作用而不是加强降糖效果。

诸如消渴丸+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等均属此类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3、中医中药根治糖尿病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

客观地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对于广告、媒体中宣称的中药能根治糖尿病,切勿轻信。

*4、血糖降至正常后擅自停药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药。

病人经药物控制后症状消失、血糖降至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也决不能放松,切忌擅自停药。

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有类似经历的患者会发现,用不了多久,血糖的水平又会起伏不定。

*5、自我调整用药完全凭自我感觉或尿糖检测调整用药,这是不对的,因为血糖高低与自觉症状轻重或尿糖多少并不完全一致。

*6、不完整陈述病情许多病人错误地认为,好医生应该像传说中的老中医那样,看一眼就能知道啥病情。

事实上,病情描述对诊治方案至关重要。

医生根据你的患病时间、症状,正在服用的降糖药物、服用的时间、剂量,近期的血糖变化等详尽描述,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以及后续方案调整。

糖尿病人的六大误区

糖尿病人的六大误区

糖尿病人的六大误区误区一坚决不打胰岛素这种观点根深蒂固却极端错误。

很多病友并不知道为什么用胰岛素不好,只是听别人说胰岛素用了不好。

事实上,患者之间经验教训交流常常容易以“误”传“误”,将一种错误信息传给其他病友。

关于胰岛素,现在一般主张,当病人口服药控制血糖效果不好,就应该使用胰岛素。

通过注射胰岛素,保护胰岛细胞,让它休息一下,恢复功能。

注射胰岛素,血糖调整得很好了,可以改口服药,或继续打胰岛素。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身体器官的老化,胰岛细胞功能也逐渐减退,更需要打胰岛素来保护它。

另外,早打胰岛素,血糖控制好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就小,更经济。

而有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出血、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病、尿酮症中毒和妊娠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射胰岛素。

误区二饮食控制就是少吃饭但可以多吃肉或多饮酒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件大事,但往往很难做得好,有的病友错误的认为,饮食控制就是少吃饭,但多吃一些肉呀酒什么的不会升高血糖。

事实上糖尿病患者怎样控制饮食,饭量减到多少,要以体重为参考标准,一个月或三个月,你的体重降下来了,或保持在标准范围,才说明是有控制饮食。

另外,能不能吃水果?如果你的血糖严重超标,就不能吃水果;血糖降下来了,可以适当选择糖分低的水果。

误区三担心药物副作用不吃药很多人不肯吃药。

因为药品说明书上写着“肝、肾功能不好的要慎用”,如果理解成“吃了这个药就会影响肝肾功能”,那就是错误了。

正确的理解是,肝肾功能不好才不能用,肝肾功能正常可以用。

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对肝肾功能损害更大。

误区四中药根治糖尿病,治疗跟着广告走医学界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药同样如此。

目前比较共同的认识是:中药本身并不降血糖,但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如果盲信自称能根治糖尿病的中药或广告而终止现行的正常治疗,其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

事实上,广告多是打着中成药或中药的的幌子,自称有降糖效果的中药,里面一定掺有西药降糖成分,但它又不说明是什么药,也不说明是否会引起脏器功能的损害,给规范治疗和用药安全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防治糖尿病的20个误区_下_

防治糖尿病的20个误区_下_
迄今为止,糖尿病的根治问题在国际上尚未解决,必须 接受终生监测治疗。只要是药物,都会有副作用的。但如能 正确地运用,药物的副作用就可以避免。西药的疗效和安全 性是通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过的。也不能说中药是绝对没 有副作用的。
误区19 不重视降脂药物的应用
糖尿病病人普遍存在血脂紊乱问题,同时,糖尿病是心 血管病的等危症,因此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糖尿病病人应该 接受常规调脂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
药物与
讲医释药·百病解说
MEDICINE& PEOPLE
防治糖尿病的
20 个误区(下)
●文/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徐南图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防治糖尿病是一个长期的任 务。“久病成医”,很多老病友都总结出了一些适合自己的 防治小窍门。但防治糖尿病又是一个讲究科学性的任务, 具体的方法上可不能“想当然”地去盲目、片面地道听途 说,以身试法。以下这些防治中的常见误区,是医学专家 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不妨对号入座,有则改之。
误区13 餐前该吃的药,餐后服用也行
不少病人应该在餐前吃的药,却在餐后服用了。服药时 间应该根据药物的起效特点而定。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 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波脲、 甲磺丁脲(D860)和消渴丸(每10粒消渴丸内含格列本脲2.5 毫克)等。除了格列比嗪和格列喹酮药效时间较短,不易诱 发低血糖外,其他磺脲类药物药效时间都较长,较易诱发低 血糖(尤其格列苯脲)。由于磺脲类药物一般在口服后30分
误区15
凭自我感觉吃药,或在药房寻购降 糖药
有些糖尿病病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就不必治疗
吃药了。事实上,很多糖尿病病人是可以没有症状的。因此,
只有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服药治疗才是科学合理的。

降糖药应用误区大盘点

降糖药应用误区大盘点

降糖药应用误区大盘点[要点聚焦]:一旦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要与药物打上一辈子的交道,患者只有把药选准、用对,才能达到良好控制血糖之目的。

然而,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能够真正掌握用药之道的糖尿病友少之又少,更多的患者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现将临床上普遍存在的用药误区加以归纳及点评,希望能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1、单纯依赖药物,忽视非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

临床实践证实,药物治疗需要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不把好饮食这一关,降糖药物再好,疗效也会大打折扣。

有些病人对此不了解,认为用上药之后,多吃点也无妨,并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进食,这是很不明智的。

这样做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胰岛 细胞功能衰竭。

2、强调非药物治疗,忽视药物治疗由于对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又担心长期用药对肝肾带来副作用,因此,有些病人拒绝药物,完全采取非药物治疗。

事实上,治疗糖尿病靠的是“五驾马车”,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人,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人都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最新的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建议,在糖尿病人诊断之初即应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加用二甲双胍。

3、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口服降糖药分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似,原则上不宜联用。

倘若两种同类药物联用,可能会引起彼此间竞争性抑制而“两败俱伤”,结果是增加了副作用而不是降糖效果。

诸如“消渴丸+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等均属此类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4、光吃药,不复查此乃糖尿病人的大忌。

服药后,病人一定要经常检查血糖,以了解服药效果,并以此作为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的重要依据。

临床发现,许多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达美康等)的疗效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医学上称之为“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患者用药十大误区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但在临床诊疗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发现,许多病人甚至是基层医务人员在糖尿病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糖尿病的正确治疗。

误区一:查出糖尿病就用药
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观察1~2个月左右。

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上述处理后血糖控制不满意者,才加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误区二:同类药物合用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

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误区三:选药不当
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都不是合适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

误区四:凭感觉服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

许多2型糖尿病病人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太多,于是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

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

临床实践中,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病人,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在诊断之初即需给予药物治疗。

误区五:只吃药,不复查
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

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效果逐渐降
低,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

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

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误区六:中医药根治糖尿病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

客观地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误区七:过度降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误区八:擅自停药
目前,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需要长期治疗。

病人经过服药治疗,血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误区九:频繁换药
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

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

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

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

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误区十:忽视个体化用药
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来选药。

所谓“好药”就是适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其他患者用着好的药未必另一个患者也适用。

例如,有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病人,用优降糖效果越来越差,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以至出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
全。

后来他听别人介绍二甲双胍不错,买来服用后不久,就导致肾损害加重并出现了“乳酸酸中毒昏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