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历史上真实的噶尔丹是怎么死的
康熙亲征噶尔丹
中国十大王朝之康熙亲征噶尔丹康熙统治时期,曾三次御驾亲征叛乱的噶尔丹,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噶尔丹是漠西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康熙十年,即公元1670年,准噶尔内部出现权力斗争,噶尔丹趁机杀死侄儿,囚禁其叔,消灭竞争对手,夺取了该部领导权。
噶尔丹极富扩张野心,在夺取权力后,先后占有了青海大部,征服了天山南部的回部,并向西部的哈萨克、布鲁特发动进攻。
康熙二十七年即公元1688年,噶尔丹乘喀尔喀蒙古内部动乱之际,向喀尔喀大举进攻,经过数次激战,喀尔喀蒙古全面溃败,向南寻求清廷的保护。
喀尔喀蒙古归附清廷后,康熙帝仍然希望能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欲使厄鲁特、喀尔喀释前怨,仍前协和,各守地方,休兵罢战。
但是噶尔丹的野心却在继续膨胀,1690年初以追击喀尔喀部众为借口,组织力量东征,深入到内蒙古的乌珠穆沁境内,并在乌尔会河打败了清军骑兵。
噶尔丹对清廷造成了巨大威胁,迫使康熙帝全力对付,这年七月,康熙帝亲率大军出古北口,后因患感冒,只得取消亲征噶尔丹的计划,清军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展开决战,取得重大胜利,噶尔丹退回科布多,精锐几乎损失殆尽。
乌兰布通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清廷在蒙古诸部的威望,为了进一步巩固北部边防,加强对喀尔喀各部的控制,1691年,康熙帝出塞来到内蒙古多伦,接受喀尔喀诸汗的朝拜,举行阅兵会盟仪式,裁决各个汗部的争端,划分牧区,授予各贵族封号,史称多伦会盟。
由此清政府就掌握了喀尔喀蒙古王公的,领地、爵位和特权的批准或解除的权力,从此,喀尔喀蒙古与清王朝,正式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关系,外蒙古也正式并入清朝版图。
康熙帝此举,对于团结蒙古,加强北部边防,防御沙俄,都有重大意义。
在第一次对清作战失败后,噶尔丹在准噶尔部的统治地位也受到了挑战,为了摆脱在内部权力斗争中的困境,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噶尔丹再度发动了对喀尔喀的进攻。
1696年春,康熙帝第二次亲征,所率中路军直捣克鲁伦河,噶尔丹在得知康熙帝率主力征讨后,自知实力相差悬殊,于是迅速撤退,避敌锋芒,准备在地形有利的山区以逸待劳,重创清军,但他的部队一旦轻装奔逃,很难重新整合起来。
历史趣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康熙决定将噶礼处以凌迟之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康熙决定将噶礼处以凌迟之刑
导语:“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这是噶礼被康熙判以凌迟处死时做说过的一段话!那么噶礼到底是谁?噶礼是满洲正红旗一族,当年康熙亲征噶
“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这是噶礼被康熙判以凌迟处死时做说过的一段话!那么噶礼到底是谁?噶礼是满洲正红旗一族,当年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噶礼也随军出征。
在康熙未正式对噶礼动手的时候,其实是十分器重和信任他的!但是噶礼此人却恃宠而骄,贪婪无度丝毫不知收敛,最后连他的母亲都对他的不忠不孝无法忍受,向康熙亲自举报了噶礼贪赃枉法!
贪官噶礼为何屡次获信任
公元1699年,康熙任命噶礼出任山西巡抚,为官期间噶礼办事手段虽然灵活机警但是同时也十分贪婪无度,总是纵然自己的下属在山西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在他管理山西的数年间,百姓纷纷大呼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后来因为噶礼推举的一名官员醉酒自刎,噶礼瞒而不报激怒了康熙。
而当时朝中官员对他多有不满,其中一个名叫刘着鼐的言官借机和康熙上奏,弹劾噶礼在山西任职期间经常贪赃枉法,对百姓们实施酷刑压迫,赃款已经累计数十万白银!
康熙立即将噶礼召来当众审问,个人认为康熙在处理噶礼的问题上还是相当的仁慈和宽容,虽然心中对噶礼有疑虑,但是面对噶礼的狡辩,康熙还是选择了再一次相信他!而侥幸逃过一劫的噶礼并未因此也收敛。
没多久他所管辖区的平遥县一个名叫郭明奇的百姓因不满噶礼纵容县令王绶压迫百姓,便将他们二人一同状告到了京城巡城御史袁桥府上。
袁桥立即将噶礼的罪状上奏康熙,例举了他在朝廷的税务上面不但加收百姓们超过两成的税收,还在民间兴修宗祠庙宇,逼迫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平定准噶尔的意义 平定准噶尔的评价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平定准噶尔的意义平定准噶尔的评价是什么
导语:平定准噶尔的意义是巨大的,从领土的完整上来看,既避免了领土的分裂,又遏制了外国势力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入侵。
从民族稳定来看,维护了蒙古
平定准噶尔的意义是巨大的,从领土的完整上来看,既避免了领土的分裂,又遏制了外国势力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入侵。
从民族稳定来看,维护了蒙古族的安稳,为蒙古族建立了安宁的发展环境。
从国家统一来看,平定准噶尔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避免了内部分裂势力的发展壮大。
首先,准噶尔叛乱是当时部族的领导者噶尔丹发起的,这场战争是在沙俄的鼓励下展开的,沙俄的目的是分裂清朝的领土,彻底的坐拥西北的土地,扩张自己的领土。
准噶尔叛乱被平定,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维护了领土的完整,防止沙俄实力插足中国,煽动更多的部族发动叛乱,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其它民族一种警告,防止沙俄煽动其它民族发动叛乱。
在准噶尔战争期间,准噶尔部族人们的生活十分困苦,大部分的民众由于战争丧失了自己的家园,不得不颠沛流离。
但是在叛乱被平定之后,人们的生活变得安定,更多的人生活重心转向了发展地区经济上,平定准噶尔有利于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这场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遏制了内部分裂势力企图分裂国家的行为,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使得民族统一于一体,总体上来讲,平定准噶尔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上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维护祖国的统一、领土的完整。
平定准噶尔的评价是什么
生活常识分享。
三征葛尔丹历史故事分享
三征葛尔丹历史故事分享《三征葛尔丹》是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领导的三次北伐战争,最终攻克元朝的一段历史。
在这个历史事件中,葛尔丹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成为了明军的主要敌人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来分享一下这个历史故事。
一、三征葛尔丹的背景在明朝初年,东北地区一直都是辽金政权的势力范围,直到元朝的出现,东北才被纳入元朝版图之下。
在元末明初之间,正是北方草原民族崛起的时期。
葛尔丹是当时的部落统领,他率领自己的部队在草原上扩张领土,威胁到了明朝的安全。
朱元璋十分重视北方安全,他多次下令派遣将领北伐,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北伐是在洪武十年(1377年),由斡难领兵,最终失败;第二次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常遇春领兵,也以失败告终。
直到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元璋下令派出大军,由徐达、张汝舟、常遇春等将领率领,以征讨葛尔丹为目的,进行第三次北伐。
这一次,明朝终于取得成功,击败葛尔丹,杀死了他的长子,迫使他下跪投降,这次北伐也被称为“三征葛尔丹”。
二、三征葛尔丹的过程第一次北伐由斡难领兵,从山海关进攻,但未能攻克鸭子河和箭洲关(今天的辽宁营口),最终败退。
第二次北伐由常遇春领军,再次从山海关进攻,但也是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北伐则是由徐达、张汝舟、常遇春等几位将领共同领兵,经由固原、雄州、赤峰等地,最终进入葛尔丹的势力范围。
葛尔丹在封陵之战中被明军击败,长子被杀,开始逃亡,但最终被明军追上。
入秋时分,徐达在绕道抵达葛尔丹的家乡广昌,通过激战终于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葛尔丹向明朝皇帝朱元璋投降。
三、三征葛尔丹的意义三征葛尔丹,标志着明朝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三征葛尔丹打击了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胁,使得明朝的边疆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这为明朝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三征葛尔丹增强了明朝士气,提高了国家的威望,为明朝统一全国,确立中央集权打下了基础。
第三,三征葛尔丹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少数少民族问题提供了启发。
历史趣谈:千古一帝康熙与草原噶尔丹 两个男人的战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千古一帝康熙与草原噶尔丹两个男人的战争
导语:康熙千古第一帝,葛尔丹草原上最英勇的巴图鲁。
他们同是伟大的男人,他们交战又会发生怎样英雄惜英雄的故事呢?这是两个男人的战争!这
康熙千古第一帝,葛尔丹草原上最英勇的巴图鲁。
他们同是伟大的男人,他们交战又会发生怎样英雄惜英雄的故事呢?
这是两个男人的战争!
这是两个举世无双男人的战争!
一个是大清康熙帝,一个是一代枭雄噶尔丹!
克什克腾的九月,晨曦中有些许的微凉。
公主湖边的白桦树,有些叶已经泛黄。
等待日出,无疑是需要些耐心的。
为了拍摄好的画面,摄影师们会早早起来,静静期待一轮喷薄的红日。
所有人都倍感期待与兴奋。
而我却因为身体不适,在车上迷糊着了。
待我在迷蒙中突然惊醒,公主湖已经照耀在一轮绝美的日光中,美艳不可方物。
白桦树的倒影在湖水中随着波光微澜。
清澈的湖水映照湛蓝的天空,美到窒息。
此湖名曰公主湖,名字美,自然会有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当年康熙大帝为了安抚准噶尔部,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蓝齐儿公主嫁与准噶尔部大汗噶尔丹联姻。
自小在父皇母后身边长大的蓝齐儿公主一千一万个不愿意。
无奈古代的女子,都是王朝的一枚棋子,她们根本没有自己的人生。
当蓝齐儿公主的随嫁队伍走到位于克什克腾旗塞罕坝以北红山军马场西二十多公里处时,悲从中来,泪流成湖,当地人遂把此湖取名为公主湖。
我相信看过《康熙大帝》的观众朋友们都会对此桥段有深刻的印象。
传说毕竟是传说,美景有美丽的传说,总是非常惬意浪漫的事情。
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的历史故事-三征噶尔丹
清朝的历史故事-三征噶尔丹中国取得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彻底胜利,但是为了这个胜利却丢失了领土,这是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雅克萨的胜利沙皇俄国是怎样侵略我国东北的呢?原来在明朝末年,清朝正忙着进关,把北方边境的防备放松了。
沙皇俄国趁机向我国黑龙江地区进犯。
他们在我国掠夺财物,杀害人民,遭到我国各族居民的反抗。
清朝进关后,派兵打击沙俄侵略军,收复了被俄国占领的黑龙江北岸的雅克萨(在今黑龙江呼玛西北,漠河以东的黑龙江北岸)。
当康熙帝为了平定三藩,把大批兵力调到西南去的时候,有个俄国逃犯带了八十四名匪徒窜到我国雅克萨,在那里筑起堡垒,四出抢掠。
他们把抢来的貂皮献给沙皇。
沙皇不但赦免了逃犯的罪,还派他当了雅克萨长官,想永远霸占我国土地。
康熙帝刚刚平定了三藩之乱,听到东北边境遭到侵犯,怎么不气愤?为了弄清敌情,他亲自到盛京,一面派将军彭春、郎谈借打猎为名到边境侦察;一面要当地官员修造战船,建立城堡,准备征讨敌人。
康熙帝作好一切准备之后,派人送信给雅克萨的俄军头目,命令他趁早退出雅克萨,沙俄军不但不肯退出,反而向雅克萨增兵,跟清朝对抗。
眼看和平解决已经不可能了,康熙帝就发布进军的命令。
公元1685年,康熙帝派彭春为都统,率领陆军水军一万五千人,浩浩荡荡开到雅克萨城下,把雅克萨围了起来。
沙俄军队经过几年的准备,把城堡修得十分牢固。
彭春观察了地形之后,在城南筑起土山,让兵士站在土山上往城里放弩箭。
城里的俄军以为清兵要在城南进攻,就把兵力拉到城南。
哪儿知道清军却在城北隐蔽地方放了火炮,乘城北敌人防守空虚,突然轰起炮来。
炮弹在城头呼啸着飞向城里,敌人的城楼被炮弹击中了,熊熊燃烧起来。
天色渐渐发白,清军又在城下堆起柴草,准备放火烧城。
俄军头目这才吓慌了神,在城头上扯起白旗投降。
按照康熙帝的事前嘱咐,彭春把投降的俄军全部释放,勒令他们撤回本土。
俄军头目托尔布津哭丧着脸,带着残兵败将走了。
噶尔丹有多厉害?康熙为他御驾亲征三次!
噶尔丹有多厉害?康熙为他御驾亲征三次!本文导读:中国历史上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中康熙帝算是少有的明君,细数他的战绩,执政期间拿下鳌拜,后来又平定三藩之乱,收回台湾。
可是就是如此有一人却让他花了30年才将其打败,他就是噶尔丹,那么他有多厉害呢?噶尔丹是西北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的儿子,青少年时期在西藏五世达赖喇嘛门下修行,达赖喇嘛认定他是一位活佛转世。
他的父亲死后,哥哥僧格继承为首领,不久,发生内乱,僧格被杀死,24岁的噶尔丹被贵族会议推举为首领。
噶尔丹性情豪迈奔放,富有激情,特别具有煽动性,用今天的语言表述,就是特别能忽悠,而且也不乏军事才能。
而且此人没有菩萨心肠,内心只有权力和欲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长期席卷草原大漠的军事生涯。
此人有点狡猾,为了壮大自己,他一开始并没有和康熙作对,而是和康熙也就是清朝维持着朝贡关系。
尽量不要惹康熙,而康熙当时也正忙着对付三藩之乱,无暇顾及噶尔丹,结果噶尔丹就捡了个便宜。
趁着清朝无暇顾及的机会,大肆向周边扩张。
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噶尔丹一路打败哈萨克等部落,终于把整个西域都收拢囊中了。
而此时,康熙皇帝正在组织喀尔喀蒙古各部联合抗击沙俄。
谁知,噶尔丹这厮在沙俄谈判代表的支持下,竟然出动三万骑兵,与沙俄军队相互呼应,杀向大清,这让沙俄在边界谈判中处于特别有利的地位,结果令中国丧失了贝加尔湖以东原属喀尔喀蒙古的大片土地。
所以说,贝加尔湖丢失,完全是噶尔丹此人趁机的作用,不然我们也不会失去这么广大的领地。
因此,康熙皇帝对噶尔丹十分痛恨,在解决了沙俄问题后,立马把枪头对准了噶尔丹,这个他最大的麻烦。
不过出兵要有理由,就在康熙苦恼借口的时候,噶尔丹又攻击喀尔喀草原,土谢图汗部落被打得落花流水,无奈之下便向清朝求救。
康熙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带着大部队出发了。
但出师很不利,为什么呢?因为清军的前方部队为了抢功劳,认为噶尔丹不足为据,结果遭遇噶尔丹凶猛反击,清军伤亡惨重,主将侥幸突出重围。
历史趣谈:简述康熙帝为什么三次亲征噶尔丹的经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简述康熙帝为什么三次亲征噶尔丹的经过
导语:康熙被称为文治武功臻于极致的难得的帝王,他的一生有诸多功绩,其中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事件就是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
那么康熙帝为什么三次
康熙被称为文治武功臻于极致的难得的帝王,他的一生有诸多功绩,其中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事件就是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
那么康熙帝为什么三次亲征噶尔丹呢?
康熙帝为什么三次亲征噶尔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首先还要来说说噶尔丹这个人物,他不但被五世达赖喇嘛钦点为活佛转世,还在西藏修学了长达十年,这才成为准噶尔部落的首领。
额日前噶尔丹还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他征战多年,后来还获得了沙皇俄国的支持,借此想要挣脱清王朝的统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康熙帝必须亲征噶尔丹才可以有胜利的把握。
另外康熙帝亲征噶尔丹还因为在噶尔丹的带领下准噶尔部落发展地越来越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发展迅速,三大部落前所未有的强大团结,占地面积一下子达到整个中国总面积的近一半,这些威胁让康熙帝意思到噶尔丹想要的不仅仅是权力,还有独立自主的国家权力,所以征战噶尔丹势在必行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因此才有了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
除此之外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也是因为他很重视边境问题,这已经不仅是民族内部的问题,因为沙皇俄国的涉入导致国家间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康熙帝这三次亲征一方面稳定了军心,打压噶尔丹野心勃勃来势汹汹的分裂计划,同时也彰显了这位千古一帝果断的决策和军事天赋。
噶尔丹和康熙是什么关系
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战争:准噶尔部叛乱70年,历经三代帝王的努力,宣告结束
清朝战争:准噶尔部叛乱70年,历经三代帝王的努力,宣告结束展开全文乾隆十年,曾经在新疆地区叛乱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去世,准噶尔部内部开始相互倾轧。
明清时期,随着明王朝的建立,曾经的蒙元残余势力开始渐渐北迁,逐渐形成了漠西蒙古、漠南蒙古以及漠北蒙古三大蒙古贵族势力。
而漠西蒙古也被称之为厄鲁特蒙古,或者卫特拉蒙古。
分化之后的诸多蒙古部落中,厄鲁特蒙古几乎一直占据着强悍的地位,厄鲁特蒙古主要下辖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以及土尔扈特部。
在这厄鲁特蒙古四部中,尤以准噶尔部最为强悍,准噶尔部在西北之地的叛乱几乎贯穿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直到了乾隆王朝才彻底被平定。
这一年,因为准噶尔部原首领噶尔丹策零的去世,准噶尔内部贵族高层相互夺权,准噶尔内部一片混乱。
噶尔丹策零一共有三子一女:长子:喇嘛达尔扎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少子:策妄达什女儿:乌兰巴雅尔噶尔丹策零在去世之后,高层贵族拥立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承袭汗位。
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在承袭汗位之后,肆意非为,经常无故杀戮大臣,引起了高层贵族的极大不满,而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的姐姐乌兰巴雅尔联合贵族弑杀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拥立喇嘛达尔扎承袭汗位。
然而,喇嘛达尔扎在承袭汗位之后,渐渐开始提防乌兰巴雅尔,乌兰巴雅尔和丈夫一怒之下率众离去。
刚刚登上汗位的喇嘛大扎尔勃然大怒,发兵追击乌兰巴雅尔,屠杀了曾经拥立他登上帝位的乌兰巴雅尔。
不仅如此,喇嘛达尔扎还对握有权柄的大策零敦多布、小策零敦多布颇有警惕。
喇嘛达尔扎诛杀自己的姐姐本来就是不义之举,他害怕大策零敦多布、小策零敦多布借此机会拥立少子策妄达什承袭汗位,遂下令再一次展开杀戮,诛杀了策妄达什和达什达瓦。
喇嘛达尔扎屡屡掀起屠杀之举,让大策零敦多布的孙子达瓦齐颇为不满,可达瓦齐又害怕被喇嘛达尔扎诛杀,遂决定联合阿睦尔撒纳率先对喇嘛达尔扎发动进攻。
一天深夜,喇嘛达尔扎身边聚集了众多的妃子,我行我素的在众人之中饮酒作乐,达瓦齐趁机发动兵变,阿睦尔撒纳趁着喇嘛扎木尔毫无准备的机会斩下了他的人头,同时拥立达瓦齐承袭汗位。
关于三征噶尔丹的上下五千年故事
关于三征噶尔丹的上下五千年故事三征噶尔丹是指清朝康熙二十九年到康熙三十五年清军三次征伐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历史事件,是平定准噶尔噶尔丹的叛乱之战。
具体的事件是怎么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征噶尔丹沙俄政府在雅克萨失败以后,并不甘心,就在尼布楚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又唆使准噶尔部(蒙古族的一支)的首领噶尔丹进攻漠北蒙古。
那时候,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
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
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
漠北蒙古抵抗一陈失败了,几十万的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
康熙帝派使者到噶尔丹那里,叫他把侵占的地方还给漠北蒙古。
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不但不肯退兵,还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
康熙帝召集大臣宣布他决定亲征噶尔丹。
他认为噶尔丹气势汹汹,野心不小,既然打进来,非反击不可。
公元1690年,康熙帝分兵两路:左路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出古北口;右路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出喜峰口,康熙帝亲自带兵在后面指挥。
右路清军先接触噶尔丹军,打了败仗。
噶尔丹长驱直入,一直打到离开北京只有七百里的乌兰布通(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
噶尔丹得意扬扬,还派使者向清军要求交出他们的仇人。
康熙帝命令福全反击。
噶尔丹把几万骑兵集中在大红山下,后面有树林掩护,前面又有河流阻挡。
他把上万只骆驼,缚住四脚躺在地上,驼背上加上箱子,用湿毡毯裹住,摆成长长的一个驼城。
叛军就在那箱垛中间射箭放枪,阻止清军进攻。
清军用火炮火枪对准驼城的一段集中轰击,炮声隆隆,响得震天动地。
驼城被打开了缺口。
清军的步兵骑兵一起冲杀过去,福全又派兵绕出山后夹击,把叛军杀得七零八落,纷纷丢了营寨逃走。
噶尔丹一看形势不利,赶快派个喇嘛到清营求和。
福全一面停止追击,一面派人向康熙帝请示。
康熙三征噶尔丹: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之战
康熙三征噶尔丹: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之战序言康熙三征噶尔丹是指1690年至1696年,康熙御驾亲征三次征伐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的历史事件。
据史料记载,战况十分凶险惨烈,从大炮火枪互轰到贴身肉搏,最终清军凭借实力优势击败准噶尔,噶尔丹落得众叛亲离,绝望而死的下场。
而清朝成功阻止准噶尔东进,沉重打击蒙古游牧集团割据势力,捍卫国家统一。
战争背景:准噶尔的崛起准噶尔部是厄鲁特蒙古的分支,兴起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伊犁河一带。
清朝建立后,准噶尔部向其称臣纳贡,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直到1670年噶尔丹继承准噶尔大汗,情况发生变化。
噶尔丹出生于1644年,也就是清军入关的当年,比康熙年长十岁,是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
他从小在西藏学习佛法,史料记载:噶尔丹自幼喜奉释氏,有大志,好立奇功。
1670年其父在部落斗争中被杀,噶尔丹凭借狠辣迅猛的政治手腕击败政敌,成功继位,并积极对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哈萨克、叶尔羌汗国等周边邻国。
经过十余年的兼并,1683年准噶尔的统辖地域北达鄂木河,阿尔泰山,西抵巴尔喀什湖以南,东到鄂毕河,几乎称霸整个中亚和西域。
在此期间,噶尔丹向清廷请求得到五世达赖喇嘛授予的“博硕克图汗”称号。
然而从册封传统上看,噶尔丹并非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无资格使用可汗称号,因此遭到康熙拒绝,准噶尔部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出现裂痕。
不过导致清朝与准噶尔交恶的最终原因还是噶尔丹对漠北喀尔喀部落的觊觎。
清初游牧于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分为三大部落:札萨克图汗部、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三部均臣属于清朝。
1687年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因人口和资源问题发生内讧,直接导致喀尔喀陷入内战。
早就对漠北虎视眈眈的噶尔丹趁此机会,于1688年率领三万骑兵挥师东进,向喀尔喀各部发动进攻。
缓过神来的土谢图汗率军抵抗,可根本不是噶尔丹的对手,经过三天激战,全军溃散,喀尔喀各部仓惶南逃入内蒙古境内,内附清朝。
民间故事——康熙亲征大漠
民间故事——康熙亲征大漠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不听康熙劝谕,带领精骑20000自呼伦池南下,杀进内蒙,前锋直抵距北京不到千里的乌珠沁部落。
康熙皇帝一方面谕令噶尔丹罢兵息战,归还喀尔喀蒙古故地,同时也加强了口外兵力,准备武装平叛。
经派人调查和喀尔喀诸部的反映,他明白噶尔丹的崛起和对蒙诸部的杀戮吞并,严重地威胁着西北边疆各族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其投靠沙俄、引狼入室也严重威胁中俄西段边界的稳定和西北边疆的主权。
总之,噶尔丹不除,大清的江山社稷就永无宁日。
所以,康熙皇帝否决了廷臣中王者不治夷狄对,噶尔丹所为听之任之的妥协倾向,毅然决定跨马亲征。
首战·略有遗憾康熙二十九年七月,清朝大军兵分三路:第一路,抚远大将军裕亲王福全与皇子胤率左翼军出古北口;第二路,安北大将军常宁率右翼军出喜峰口迎击叛军;第三路,阿尔尼率部与盛京、吉林满兵及科尔沁蒙兵出击乌尔会河口,是为侧翼。
计划三路大军会师乌珠穆沁草原,康熙自率亲军驻扎博洛河屯地,节制调度诸军。
左翼军出师不利,噶尔丹乘胜渡过西拉木伦河,进占乌兰布通(今辽宁省照乌达盟克什克腾旗南境,距北京350公里)。
康熙皇帝当机立断,将右翼军改由康亲王杰书统率,令其驻守归化,截住噶尔丹退路。
八月初,常宁会阿尔尼清军将噶尔丹包围在乌兰布通与之决战。
噶尔丹依山面水布下驼城(即将骆驼缚蹄卧地,驼背堆放箱垛,上蒙湿布,叛军士卒可在垛隙向外施放弩矢火铳),满以为驼城易守难攻,坚不可摧,清军隔河列阵,火铳齐发,大炮怒吼,自午后至日暮,猛烈的炮火摧毁了驼城,死伤的骆驼反而成为叛军奔逃的障碍,清军大队精骑掩杀而进,叛军横尸遍野,溃散鼠窜。
噶尔丹带领残兵败将,在夜幕掩护下突出重围,第二天一早派人向清军阵前求和乞降,但不等回报即爬越大碛山北遁,所过皆烧荒以绝追骑。
康熙不许噶尔丹乞和之请,谕令进兵围追堵截残敌,而昏庸懦弱的福全未接到谕令,竟擅自同意叛军之请,撤回军队,放出噶尔丹北逃归路。
噶尔丹简介_噶尔丹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噶尔丹
噶尔丹
噶尔丹(1644~1697)
清代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
早年赴西藏当喇嘛,与第巴桑结嘉措关系密切。
康熙十年(1671)初,其兄僧格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害,噶尔丹自西藏返,击败政敌,取得准噶尔部统治权。
十五年,噶尔丹擒获其叔父楚琥布乌巴什,次年袭杀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并其部属,实力大增。
随后又占领南疆,遂据有天山南北。
十八年,赠以博硕克图汗称号。
二十七年,噶尔丹为实现割据西北、统治蒙古诸部的政治图谋,在俄国政府的怂恿支持下,兴兵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
又借口追击土谢图汗部余众,进军内蒙古乌朱穆秦地区,与清王朝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康熙帝为确保边疆安定,曾三次亲征漠北。
二十九年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大破噶尔丹以万余骆驼组成的防御营地(驼城),噶尔丹败归科布多,伺机而动。
三十五年昭莫多之战,清军歼敌数千,击溃噶尔丹主力军队,噶尔丹兵败流窜,众叛亲离。
三十六年三月在科布多阿察阿穆塔台地方暴病而死(见平定准噶尔)。
历史趣谈:葛尔丹 蒙古族的英雄却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葛尔丹蒙古族的英雄却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导语:葛尔丹是一位蒙古族人,他英勇好战,出生于康熙年间,葛尔丹生平故事也是非常的精彩的;他出生于准格尔部落,是部落首领的儿子,也算是出身
葛尔丹是一位蒙古族人,他英勇好战,出生于康熙年间,葛尔丹生平故事也是非常的精彩的;他出生于准格尔部落,是部落首领的儿子,也算是出身于贵族,在年少的时候,就去了西藏学习经文,但是,葛尔丹骨子里面全是热血,哪里能够安心来读那些梵文?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部落,开始参与政权。
葛尔丹在战事上面十分的厉害,他可以带着比敌人还少几倍的战士们冲锋陷阵,并且打的敌人落花流水,正因为葛尔丹善于战,所以葛尔丹很快被临近的国家俄国注意到,葛尔丹与俄国人开始联络上了关系。
葛尔丹生平几乎都在反抗清王朝,他与俄罗斯拉拢关系,为的就是要更好地攻击清朝,从康熙九年的时候就开始对清王朝进行攻击,不过,最为悲哀的就是葛尔丹以为他是在利用俄罗斯却反而是被俄罗斯利用,清王朝当时的势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朝廷中的猛将还是很多,葛尔丹反抗清王朝最终还是失败了,其实从头到尾葛尔丹都是一个人的独立势力,他的家族人并不赞同他,他在政治上面得罪的人太多。
葛尔丹最后因为战败,不久就得病身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是从他的身上也还是有许多正面的,他在战场上不屈的精神,宁可丧命也不会投降,为了自己部落的自由而奋战着,这个精神着实让人感到钦佩。
葛尔丹部落
葛尔丹部落也就是准葛尔部,现如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三战噶尔丹的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三战噶尔丹的故事康熙帝刚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安定了中国北部与东北部的边疆后,又遇到西部蒙古族部落的首领噶尔丹反叛的挑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三战噶尔丹的故事。
三战噶尔丹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分:漠南蒙古,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早就归顺清朝;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居住在今蒙古国一带;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也就是明代蒙古族的瓦剌部落,生活在天山以北地区。
这两大蒙古部落也先后归顺清朝。
但在漠西蒙古中有个准噶尔部落,在今新疆伊犁草原地区。
噶尔丹是准噶尔部落的首领,非常强悍。
他取得准噶尔部落的大权后,受到沙皇俄国的唆使,就开始向外扩张、掠夺。
漠西蒙古先被他征服,接着他又进攻漠北蒙古。
漠北蒙古打不过噶尔丹,几十万百姓南下,躲到漠南蒙古,请求清朝保护。
康熙帝一面安抚、救济逃难的灾民,一面派人前往噶尔丹军营,要求他立即退兵,并将所侵占的漠北蒙古的土地、牛羊,统统归还主人。
噶尔丹野心极大,本来就想打到北京,哪听得进康熙帝的劝阻,便策动大军向东杀来。
康熙帝决心严厉惩罚噶尔丹。
公元1690年,他亲率大军西征。
左路清军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统领,出古北口,右路清军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出喜峰口。
左路军先与噶尔丹交手,吃了败仗,不得不后撤。
噶尔丹因此更加轻视清军,向南猛攻,一直打到乌兰布通(在今内蒙古昭乌达盟),离北京只有七百里。
他狂妄地叫嚷,要打到北京去。
康熙帝下令右路军停止后撤,迅速会合左路军,在乌兰布通迎战噶尔丹。
噶尔丹将他的大军布阵在一座大山下,一边有河流,一边有树林。
他将一万多匹骆驼,围成圆阵,捆住四脚躺下,不能移动。
驼背上绑着木箱,蒙上湿毛毡,士兵们则躲在驼阵后发炮射箭,称为驼城。
清军先用大炮向驼城中段轰击。
猛烈的炮火,将骆驼炸得血肉横飞,驼阵撕开很大的口子,正面的清军步骑兵随后发起勇猛的冲锋,另一支清军则从驼城背后夹攻。
噶尔丹的叛军,被打得丢盔卸甲,尸横遍野,狼狈逃窜。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故事 明末清初蒙古准噶尔部不断壮⼤,噶尔丹继承汗位后势⼒更是空前。
噶尔丹在沙俄的⽀持下先后吞并蒙古各部,继⽽南下威胁清廷。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故事。
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 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三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
厄鲁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
其中准噶尔部势⼒最强,其先后兼并了⼟尔扈特部以及和硕部的牧地。
噶尔丹执政时,准噶尔部势⼒更强。
随着准噶尔势⼒不断膨胀,噶尔丹的野⼼也越来越⼤。
此时,沙皇俄国也正疯狂扩张,为了侵占中国西北⽽不断唆使噶尔丹叛乱。
在沙皇俄国的⽀持下,噶尔丹终于率兵进攻喀尔喀蒙古。
1688年,噶尔丹亲⾃率兵攻占喀尔喀地区。
喀尔喀三部⾸领仓皇逃往漠南,向清廷求援。
康熙将他们安置在科尔沁(今内蒙古科尔沁旗)放牧,⼜勒令噶尔丹停⽌战争。
噶尔丹不但不听反⽽率军南下侵⼊乌珠穆沁境内。
⾯对噶尔丹猖狂南下,康熙下令征集兵马,准备北上。
1690年六⽉,康熙亲征,分两路出击:左路军从古北⼝(今河北滦平南)、右路军从喜峰⼝(今河北宽城西南)迂回北进,准备在乌珠穆沁地区消灭噶尔丹。
康熙亲⾃指挥,并命令塞外地区将领率各部协同作战。
右路军北进初战不利向南撤退。
噶尔丹乘势南下,进抵乌兰布通。
清左路军也抵达乌兰布通南侧,与右军会合。
马兰布通地势险要,噶尔丹背⼭⾯⽔列阵。
清军隔河布阵。
⼋⽉初⼀,两军交战。
清军先集中⽕铳⽕轰击噶尔丹驼阵,将驼阵断做两部,然后渡河进攻。
噶尔丹战败,仓皇北撤。
噶尔丹战败后仍不死⼼,他召集旧部,企图东⼭再起。
为了预防噶尔丹再次南下,康熙加强边防守备,稳定安抚喀尔喀蒙古贵族,⼜专门训练⼠兵使⽤⽕铳⽕炮。
1694年,清廷诏噶尔丹会盟,噶尔丹不但抗命不⾄,反⽽发兵⼊侵喀尔喀。
康熙决定诱其南下⼀举将其歼灭。
为此,清军积极做好战前准备。
1695年九⽉,噶尔丹率领3万骑兵,⼤举内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历史上真实的噶尔丹是怎么死的
导语:噶尔丹叛乱噶尔丹在兄长被杀死之后很快就夺得了政权,作为准噶尔地区的领导人他一直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经过多次战争之后在西域地区几乎
噶尔丹叛乱
噶尔丹在兄长被杀死之后很快就夺得了政权,作为准噶尔地区的领导人他一直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经过多次战争之后在西域地区几乎达到了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地步。
这时候他开始通过攻打乌兰布通地区威胁北京,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噶尔丹叛乱事件,那么噶尔丹叛乱具体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电影《阿努哈屯》中的噶尔丹与阿努哈屯
噶尔丹叛乱是在康熙统治时期发生的事情,在掌握了西域大部分政权之后,他的行动已经威胁到了清朝的领土,于是清朝政府先后发起三次征讨噶尔丹的战争。
当时俄国一直暗中怂恿噶尔丹不断的侵略,在这种情况下噶尔丹凭借着优势进入了内蒙古地区,并且和清朝政府发动了直接的武装冲突。
康熙皇帝为了能够保证边疆地区的安宁,也为了避免百姓遭受痛苦,曾经三次亲自率领军队征战噶尔丹。
在乌兰布通地区清军打败了噶尔丹的阵营,将他用上万骆驼组成的阵地全部毁坏,噶尔丹因为没有抵抗的能力撤退到了科布多地区。
尽管噶尔丹的伤亡情况比较严重,但是噶尔丹叛乱这件事并没有完全平息,于是康熙第二次率领军队出战,这一次让噶尔丹再次受到重创,不仅手下将领损失了很多,就连他的妻子也战争中去世,最后他只能带领着不足一百人逃亡。
经过了两次战争噶尔丹仍旧顽强的抵抗着,于是在1697年康熙再次穿过黄河发动战争,这一次噶尔丹手下很多将士纷纷投降,噶尔丹已经到了孤身一人的境地,只能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