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的耐火特性和建筑防火和抗火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耐火特性和建筑防火和抗火设计

建筑结构耐火特性和建筑防火和抗火设计

02
建筑防火设计
防火分区与隔离
防火分区
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区域,以限制火灾在建筑物内的蔓延。每个防火 分区应采用耐火材料、防火门、防火墙等措施进行分隔。
隔离措施
为防止火灾在建筑物内的蔓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例如,设置防火门 、防火卷帘、防火吊顶等。
消防设施与逃生通道
消防设施
建筑物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以 扑灭初期火灾。
案例一
某高层商业建筑在火灾 中的表现,分析了火灾 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和结 构的耐火性能。
案例二
某工业厂房的火灾事故 ,探讨了火灾对厂房结 构和设备的影响以及预 防措施的应用。
案例三
某公共建筑的火灾事故 ,分析了火灾对人员逃 生和救援的影响以及防 火设计的重要性。
实际工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
建筑结构在火灾中的稳定性问题,探讨了结构设计时如何考虑 耐火性能和防火措施。
03
建筑抗火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火设计
结构类型与耐火等级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功能、火灾危险性类别等确定结构 类型和耐火等级。
结构构件的耐火性能
对结构的主要构件进行耐火性能评估,如梁、柱、楼板等,确 保其在火灾中保持稳定性。
防火分区与分隔
通过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和设置防火分隔设施,将火灾限制在一 定范围内,减轻火灾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标准一
《建筑结构耐火试验方法》,规定 了建筑结构耐火试验的方法和要求 。
标准二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规定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 法和要求。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热传导性
材料的热传导性决定了其在火灾中的热量传递速度。例如,混凝土的热传导性较低,而钢 结构的热传导性较高。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火设计方法及防火措施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火设计方法及防火措施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火设计方法及防火措施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空间利用率将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可以节约土地,美化城市,但高层建筑的建设也给建筑本身带来诸多消防安全隐患。

钢结构由于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等特性,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钢材虽然不会自身燃烧,但是钢材耐火性很差,所以要加强钢结构的防火设计,在设计阶段加强对钢结构构件的防火措施。

应按结构耐火承载力极限状态进行耐火验算与防火设计。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防火设计;措施引言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大量涌现。

大量火灾导致高层建筑发生大量悲剧,这提醒我们要加强高层建筑应对火灾的能力,减少火灾造成的危害。

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分析在高层建筑中,功能复杂,起火因素多,火势蔓延途径多、速度快。

管道、楼梯和电梯构成了垂直的“烟囱效应”。

通过对火灾现场的测量,火灾可在30分钟内从下至上蔓延到整栋楼的30层。

高层建筑由于人员众多,垂直疏散距离长,火灾中人员的恐慌等,安全疏散困难。

另外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由于受到消防设施条件的限制,常常给扑救工作带来不少困难,部分地区现有的消防车辆装备很难满足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任务的需要。

如果高层建筑着火,由于长时间高温,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原有的强度和刚度遭到严重破坏,可能导致建筑物全部或部分倒塌。

此外,由于垂直距离较长,楼层之间沟通困难,火灾可能发生在较低的楼层,而较高的楼层是无知的。

2钢结构建筑对防火消防工作的挑战2.1钢结构在火灾下的性能钢结构本身不耐高温。

在一定期限内,钢结构的耐火极限为0.25小时。

也就是说,当钢结构的温度达到临界温度时,钢框架结构本身的支撑强度将大大降低。

随着钢结构温度的升高,钢结构本身的力学性能也会随之降低,如屈服点、弹性模量、抗压强度以及荷载能力等方面,从而导致钢架结构失去整体的平衡稳定性。

同时,钢框架结构由单一材料组成,其中导热系数比较大,是混凝土结构的40倍。

再加上高温的作用,热量会迅速传导到内部,并逐渐上升。

结构抗火设计范文

结构抗火设计范文

结构抗火设计范文一、结构抗火设计的概念和原则1.设计合理性:结构抗火设计应与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相匹配,保证结构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抗火能力,并满足相应的防火要求。

2.材料的选择:抗火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建筑物的防火要求,具有较好的抗火性能,如防火板、防火涂料、防火玻璃等。

3.系统的完整性:结构抗火设计要考虑建筑物各部分的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抗火系统。

包括结构的防火隔离、防火分区、防火墙等。

4.防火材料的保护:结构抗火设计要保证防火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止火灾的传播,避免火焰和烟雾对结构造成的破坏。

二、抗火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抗火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结构抗火设计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抗火材料包括耐火材料、防火板、防火涂料、防火玻璃等。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抗火材料及其使用要点:1.耐火材料:耐火材料主要用于加强结构构件的防火能力,一般采用耐高温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耐火砖等。

2.防火板:防火板具有优异的热阻和隔热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火灾的传播。

在结构抗火设计中,可采用防火板对梁、柱等结构构件进行覆盖和保护。

3.防火涂料:防火涂料是一种表面处理材料,可以提高结构构件的抗火能力。

防火涂料一般分为阻燃型和耐火型两种,根据具体的防火要求选择适当的涂料。

4.防火玻璃:防火玻璃具有优良的隔热和隔音性能,常用于分隔防火区域和逃生通道等关键位置。

三、抗火设计的要点抗火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结构稳定性: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建筑物在火灾状况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一般采用构造退化方法,在结构设计中对结构材料和构件进行合理的退化处理。

2.隔热性能:结构抗火设计应注重改善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减少火灾热辐射对结构的影响。

可以通过采用隔热材料、采取隔热层等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

3.防火分区:建筑物应根据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防火分区,明确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和数量,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

4.烟雾控制:结构抗火设计要注意烟雾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24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24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设计建筑材料的防火特性1.确保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符合要求:选择不易燃烧、难以燃烧或具有自灭火性能的材料;2.使用防火涂料或涂层:经过防火涂料或涂层处理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3.考虑建筑材料的烟气和有害气体排放:选择排放较少的建筑材料,减少火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完善建筑结构的防火措施1.设计合理的防火分隔墙:将高层建筑的不同区域分隔开来,减小火势蔓延的可能性;2.设计消防通道和逃生楼梯:确保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从建筑中逃生;3.安装消防设备:如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以及疏散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4.考虑建筑结构的抗火性能:采用耐火材料、耐火缓冲带等,确保建筑结构在火灾中保持稳定。

三、合理设计建筑空间布局1.接纳容纳人员数量的原则:根据建筑的规模和用途,确定合理的人员容纳量,确保人员疏散时不过度拥挤;2.合理布置建筑内部区域:将易燃、易燃烧物料等区域与疏散通道、防火分隔墙等分开;3.考虑建筑的安全纵深:设置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安全缓冲区,减少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可能性。

四、加强火灾预防措施1.建筑内进行定期的火灾风险评估:了解建筑内火灾可能性较高的区域和环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2.安装火灾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预警人员并进行紧急疏散;3.增加火灾研究和培训力度:与消防部门合作,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人员的防火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加强建筑防火监督和管理1.加强建筑主体设计阶段的防火审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防火规范和要求;2.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防火检查:监控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防火措施,以确保其符合规范;3.定期进行建筑验收和检测:检查建筑的防火措施是否有效,及时修复和改进。

总结: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确保高层建筑安全的基本保障。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材料的防火特性,完善建筑结构的防火措施,合理设计建筑空间布局,加强火灾预防措施以及加强建筑防火监督和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并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财产的保护。

建筑防灾设计抗震、抗风、抗火的综合考虑

建筑防灾设计抗震、抗风、抗火的综合考虑

建筑防灾设计抗震、抗风、抗火的综合考虑建筑防灾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段和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的损失。

其中,抗震、抗风、抗火是建筑防灾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三个方面。

本文将分别从抗震、抗风、抗火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建筑防灾设计在面对不同自然灾害时如何综合考虑,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

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建筑防灾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地震是造成建筑毁损和人员伤亡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地震力的作用。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等级进行地震动力学计算,确定地震下结构受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减震和加强措施。

常见的抗震设计措施包括设置剪力墙、加固柱子、采用隔震支座等。

抗风设计抗风设计是指针对强风天气(如台风、飓风)可能造成的破坏,在建筑物结构和外墙幕墙等方面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在抗风设计中,首先要根据当地气象数据确定设计风压,然后通过结构计算和模拟分析来评估建筑物在强风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而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常见的抗风设计手段包括设置足够数量和尺寸的框架柱、加固连接件、选用耐风材料等。

抗火设计抗火设计是指为了预防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建筑物造成损失,在建筑材料、结构和功能区域划分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

在抗火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发生火灾后烟雾扩散、人员疏散通道设置、消防设备配置等问题。

此外,还需要选择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材料,并对电气设备、管道线路等进行合理隔离和防火处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设施配置,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火能力。

综合考虑在建筑防灾设计中,抗震、抗风、抗火三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综合作用,采取综合应对措施,提高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能。

比如,在设置结构柱时可以考虑其既能承受地震作用又具有一定抗风能力,在选择外墙材料时要兼顾防水防火性能,在布局疏散通道时要注意减少地震和火灾可能对人员疏散造成的影响等。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抗火性能研究与防火设计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抗火性能研究与防火设计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抗火性能研究与防火设计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强度高、耐久性强等优点。

然而,在火灾发生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对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抗火性能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应的防火设计,不仅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是建设更安全可靠的建筑的关键。

首先,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耐火性能是影响整体结构抗火性能的重要因素。

正常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脱水反应,失去保护层后会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因此,在进行防火设计时,需要选择具有较高耐火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并在结构中设置保护层来延缓混凝土的脱水和破坏。

其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还与构件的尺寸、形状以及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关。

大致来说,较大的构件尺寸和较复杂的形状会导致面积较大的耐火保护层,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抗火性能。

此外,在连接处增加防火封闭材料,如防火涂料或防火胶带等,可以有效减少火焰和热量的传导。

另外,火灾发生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还与构件的火灾时的荷载情况有关。

在火灾时,结构构件可能会受到较大的温度变化和荷载增加,因此需要对结构构件进行合理的荷载设计和强度计算。

此外,要确保设计时采用足够的预留强度,以防止结构在火灾后发生失效。

针对以上要求,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火设计方法和措施。

首先,钢筋混凝土结构常采用防火涂料来进行防火处理。

防火涂料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一层耐高温的保护层,能够有效地延缓结构的升温速度,延长结构在火灾情况下的承载时间。

在选择防火涂料时,需要考虑其耐火等级、导热系数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其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可以采用防火板进行防火处理。

防火板是一种具有较高防火性能的板材,可通过固定在结构表面形成一道防火屏障,起到阻隔火焰和热量的作用。

在选择防火板时,需要考虑其耐火等级、尺寸和固定方式等因素。

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可以在构件的火灾面设置防火墙。

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

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

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建筑的防火性能化设计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火能力,降低火灾发生和蔓延的概率,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将从建筑材料的选择、防火分区、防火间距、避难疏散、自动灭火系统等方面介绍建筑的防火性能化设计。

首先,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防火性能化设计至关重要。

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都应选择具有较高防火性能的材料,例如防火门、防火玻璃等。

在选择结构材料时,应优先选择耐火极限较高的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在选择装饰材料时,应选择阻燃性能较好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易燃材料。

其次,建筑物应设置合理的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消防区域,每个区域之间应具备一定的隔离能力,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将火势控制在局部范围内。

建筑物内部的防火分区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阻燃隔墙、防火门等措施来实现,从而阻止火势蔓延,保护人员的安全。

另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也需要合理设计。

防火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距离,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火势传播到相邻建筑物或周围环境。

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消防法规定的标准,同时需要考虑建筑物所处位置的特点,如建筑物所在的地形、周围环境等。

此外,建筑物的避难疏散设计也是防火性能化设计的重要方面。

建筑物应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以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安全地逃离。

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设计应符合人口密度和建筑面积的要求,通道的宽度、门的数量和位置等都需经过科学论证。

最后,建筑物还应配置自动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启动,进行灭火作业,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建筑的防火性能化设计涉及建筑材料的选择、防火分区、防火间距、避难疏散、自动灭火系统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火能力,降低火灾发生和蔓延的概率,保障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安全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安全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安全设计要求随着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安全设计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防火与安全设计能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在建筑设计中,防火与安全设计不仅包括建筑物的结构材料选择、疏散通道规划等方面,还包括火警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灭火设备等细节的安排。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消防设备三个方面探讨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安全设计要求。

一、建筑结构对于建筑结构来说,其稳定性和抗火性是两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意味着在火灾发生时,建筑物能够经受住火势和温度的影响,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因此,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火灾时的结构破坏和塌陷形式,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防护措施,使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火性能。

二、建筑材料建筑设计中选择适合的防火材料非常重要。

首先,墙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在火灾发生后一定时间内延缓火势传播,给人员撤离争取宝贵的时间。

其次,地板和屋顶等构件材料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抗火性能,防止火灾从一层蔓延到其他楼层。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用还要考虑其环保性和耐久性,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寿命。

三、消防设备在建筑设计中,合理配置消防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消防设备包括消防报警系统、灭火器、消防喷淋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消防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出火警信号,确保火灾发生后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灭火器的设置要合理布局,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够迅速使用到灭火器。

消防喷淋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后迅速施灭,防止火势蔓延。

防烟排烟系统则能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为人员撤离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结起来,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安全设计要求涉及到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消防设备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防火与安全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减少火灾事故对人们的威胁和财产的损失。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根据当地法规标准和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各种设计手段来满足防火与安全设计要求,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物防火设计

建筑物防火设计

建筑物防火设计一、引言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防火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

合理的防火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建筑物的结构、材料、消防设备等多个方面阐述建筑物防火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二、建筑物结构的防火设计1. 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确保建筑物不同区域的火灾发生不会扩散到其他区域。

2. 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应采用抗火性能良好的材料,如耐火砖、防火涂料等,以提高建筑物整体的抗火能力。

3. 加强建筑物的防火封闭,采用防火窗、防火门等措施,以阻止火势蔓延,保护人员的逃生通道。

三、建筑物材料的防火设计1. 各种建筑材料在进行选用时,应考虑其耐火性能和燃烧性能,选择不易燃烧的材料,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2. 对于易燃材料,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使用火焰阻燃剂进行处理,以提高其防火性能。

四、消防设备的防火设计1. 建筑物应配备适量的灭火器、灭火器吊环等消防设备,并设置在易发生火灾的区域,以便及时进行灭火。

2. 在建筑物的重要部位,如电力设备室、厨房等,应安装自动灭火系统,以迅速控制火势,阻止火灾蔓延。

五、逃生通道和灭火器的布置1. 建筑物应设置合理的逃生通道,通道宽度和数量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避免发生拥堵。

2. 逃生通道应与消防设备配套布置,以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快速撤离,并方便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工作。

3. 灭火器的布置应遵循容易取用的原则,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及时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期扑灭。

六、建筑物防火规范和标准1. 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2. 防火设计的过程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和审查机制,确保设计符合法规要求,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七、防火应急预案的编制1. 每栋建筑物都应编制详细的防火应急预案,明确各层级人员的职责和应急处置措施。

2. 防火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建筑结构耐火特性和建筑防火和抗火设计

建筑结构耐火特性和建筑防火和抗火设计

燃烧过程燃烧速度热释放速率030201建筑结构材料的燃烧特性热传导耐火极限耐火时间建筑结构的热传导和耐火极限结构变形高温导致材料脆化,降低其承载能力,最终导致结构断裂。

结构断裂轰然倒塌建筑结构在火灾中的失效机制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疏散设施安全出口疏散设施和安全出口灭火设施和消防系统灭火设施灭火设施包括灭火器、灭火弹、喷淋系统等,用于扑灭初起火灾。

灭火设施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火灾危险性进行选择和设置,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消防系统消防系统包括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用于扑灭火灾和防止火势蔓延。

消防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规模和火灾危险性进行选择和设置,并应与建筑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等设计相结合,以确保在火灾中能够迅速控制火势。

结构防火分区结构构件的防火保护材料的燃烧性能01材料的耐火极限02材料的防火等级03电气设备的抗火保护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应进行抗火保护,如采用防火电缆、阻燃电线等。

此外,电气设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切断电源装置。

暖通空调系统的抗火保护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行抗火保护。

例如,空调管道应采用耐火材料,并在关键部位设置防火阀。

此外,暖通空调系统还应设置防排烟设施,以减少火灾烟气的危害。

建筑设备的抗火保护罗马大火(公元64年)伦敦大火(1666年)芝加哥大火(1871年)巴西里约热内卢森林大火(2019年)澳大利亚山火(2019-2020年)强化建筑防火和抗火设计完善火灾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防火意识和安全教育火灾案例的教训和启示智能化防火系统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的防火系统,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温度、烟雾等状况,及时发现火源并采取应对措施。

高性能防火材料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防火材料,如新型的耐火涂料、隔热板等,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高效灭火设施研发高效的灭火设施,如高压水枪、灭火器等,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扑灭火源,降低火灾的危害。

建筑结构的耐火特性及建筑防火与抗火设计

建筑结构的耐火特性及建筑防火与抗火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易燃性建筑材料:在空气中受到火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且火焰传播速度很快,如有机玻璃、泡沫塑料等。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可燃性建筑材料:在空气中受到火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燃,并且离开火源后仍能继续燃烧或微燃,如天然木材、木制人造板、竹材、木地板、聚乙烯塑料制品等。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①高温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
在火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稳定达300℃作用时开始下降,但温度升至600℃时,将降为常温下抗压强度的45%,而到1000℃。则几乎完全丧失。
②高温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钢材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钢结构在高温作用下的特点。
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钢材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 是结构性状变化的敏感参数。钢材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具体表现为:在0~600℃范围内,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当超过600℃后,其随温度升高而显著下降。
木材的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两个阶段。有焰燃烧是木材所产生的可燃性气体着火燃烧,形成可见的火焰,因而是火势蔓延的主要原因。无焰燃烧是木材热分解完后形成的木炭的燃烧,它助长火焰燃烧的持久性,会导致火势持久。
建筑构件的高温性能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荷载位置及大小、构件和结构受火部位、构件表面最高温度、火灾持续时间、混凝土类型、构件截面尺寸与配筋率、构件保护层厚度等因素是影响高温下与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结构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2.提高耐火极限的措施
建筑的耐火等级
在构件表面涂覆防火涂料。 进行合理的耐火构造设计。
在建筑结构体系中,一般楼板直接承受有效荷载,受火影响比较大,因此建筑耐火等级的评判是以楼板为基准,结合火灾的实际情况作出规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楼板耐火极限达1.5h,为一级耐火等级,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耐火极限达1h为二级耐火等级;三级耐火等级的为0.5h。

建筑防火标准

建筑防火标准

建筑防火标准导言: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防火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火灾不仅危害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防火标准对于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建筑防火规范、防火材料、电气设备和疏散通道等方面,综述建筑防火标准的要求和重要性。

一、建筑防火规范建筑防火规范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建筑物的整体防火安全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建筑防火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建筑结构:建筑物结构的抗火性能是防火安全的基础,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具备一定防火性能的建筑材料,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保持一定稳定性。

2. 防火分区:根据建筑物功能和火灾风险评估,进行防火分区,合理划分建筑物内部的功能分区,并设置适当的防火分隔墙,以防止火灾蔓延。

3. 建筑安全出口:建筑物内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并配备防火门、紧急照明等设备。

4. 消防设备:建筑物内部应安装必要的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栓、喷淋系统等,以及提供消防水源等必备条件,确保在火灾初期能够迅速进行初期灭火。

二、防火材料的使用1. 建筑结构材料:建筑结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具备较高熔点和耐火性能的材料。

同时,应严格控制建筑结构中有机材料的使用,如木材、塑料等易燃材料应尽量避免使用。

2. 隔墙和隔墙板材:在建筑中设置隔墙和隔墙板材时,应使用具备一定的抗火性能的材料,如石膏板、玻璃钢板等,以隔离火灾蔓延的范围。

3. 防火涂料和涂层:在建筑中使用防火涂料和涂层来改善材料的防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能力。

这些涂料和涂层应符合相关防火标准,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

三、电气设备和防火安全1. 电线电缆:在建筑物内使用电线电缆时,应选择具有耐高温特性和防火性能的电缆,以防止因电气设备引发的火灾。

2. 配电设备:建筑物内的配电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防火特性,并按照标准设置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以预防电气设备引发的火灾。

《建筑设计抗火规范》GB

《建筑设计抗火规范》GB

《建筑设计抗火规范》GB建筑设计抗火规范 (GB)介绍建筑设计抗火规范(GB)是中国的一项法规,旨在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具备适当的安全措施和建筑设计要求。

该规范涵盖了以下方面:- 火灾风险评估和防火措施- 建筑结构和材料的耐火性要求- 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消防设施和设备要求- 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适用范围建筑设计抗火规范适用于所有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

这些建筑物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工业设施和公共场所。

规范要求建筑设计抗火规范中的一些主要要求包括但不限于:1. 火灾风险评估: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对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来减少风险。

2. 建筑结构和材料的耐火性: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耐火性,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建筑物必须设置足够数量和合适位置的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以便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撤离。

4. 消防设施和设备要求:建筑物必须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设备,如灭火器、喷淋系统和烟雾探测器等,以提供及时的火灾报警和灭火能力。

5. 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建筑物内部应当安装适当的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以提供快速响应和灭火的手段。

总结建筑设计抗火规范(GB)是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具备适当安全措施和建筑设计要求的重要法规。

它涵盖了火灾风险评估、建筑结构和材料的耐火性要求、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和设备要求,以及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等方面。

建筑物的所有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都应遵守该规范的要求,以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设计防火要求规范2024修订

建筑设计防火要求规范2024修订

建筑设计防火要求规范2024修订建筑设计防火要求是指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针对防火安全进行的规定和要求。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各国都会有相应的建筑设计防火要求规范。

本文将对2024年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要求规范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首先,2024年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要求规范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方面,要求更加注重抗火性能和防火分隔。

结构构件和构造的抗火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试验和检测。

同时,要求建筑物中的防火分隔要达到一定的防火隔离时间,以提高人员疏散和救援的时间。

其次,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2024年修订的规范要求更加注重材料的防火性能和耐火性能。

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并进行相应的防火测试和评估。

对于易燃材料的使用要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并推荐使用具有良好耐火性能的材料。

此外,在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等部位,要求加强防火处理,采用防火涂料、阻燃材料等进行防火保护。

再次,在建筑物的设备设计方面,2024年修订的规范要求更加注重消防设备的设置和运行。

建筑物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灭火器自动报警系统等。

消防设备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评估。

此外,要求对消防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最后,2024年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要求规范还强调了对建筑物的人员疏散和逃生通道的要求。

建筑物内部应设置合理、安全的人员疏散通道,并保持通道的畅通。

同时,要求建筑物内设置明显的疏散标志和指示,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

建筑物内还应设有足够数量和容量的消防通道和消防梯,并保持其畅通可用。

综上所述,2024年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要求规范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设备和人员疏散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通过遵守这些要求,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和安全性,保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结构耐火特性和建筑防火和抗火设计

建筑结构耐火特性和建筑防火和抗火设计

主题介绍目的和意义报告结构概述耐火等级分类耐火等级和分类采用耐火材料制成的建筑结构构件,如耐火墙、耐火楼板等,能在火灾中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耐火材料和构件耐火构件耐火材料设计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和重要性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耐火等级和耐火构件的布局。

性能要求:耐火结构在火灾中应具有一定时间的耐火极限,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防止火势蔓延,确保人员疏散和安全。

以上内容仅为建筑结构耐火特性的部分介绍,实际设计和应用中还需考虑更多因素和详细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耐火性能和防火安全。

耐火结构的设计和性能要求火灾防控策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01规范化管理02火灾预警与应急疏散03防火分区设计要素防火分区和设计要素灭火系统防火门和防火墙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消防设备防火设施和设备耐火性能优先建筑结构抗火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在火灾发生时,确保结构的耐火性能,以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抗火设计应注重预防措施,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同时结合消防设施,如灭火系统和疏散通道,实现防消结合。

结构抗火设计理念耐火结构和构件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主动防火设施,及时发现火灾并进行初期灭火。

主动防火系统被动防火措施抗火结构和系统1 2 3高层建筑抗风与抗火综合设计人员疏散和安全出口设计建筑物内部装修材料的防火性能抗火设计的特殊考虑在高层建筑中,通过设立防火墙、防火门等设施,将建筑划分为多个防火分区,防止火灾蔓延。

防火分区设计疏散通道设计自动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确保高层建筑内设有宽敞、明亮的疏散通道,以便火灾时人员快速、安全地撤离。

配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及时有效地抑制火灾蔓延。

设置灵敏可靠的火灾探测器和报警装置,及时发现火源并发出警报。

案例一: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案例二:地下建筑抗火设计01020304建筑结构耐火设计防火分隔措施灭火设施配置安全疏散设计耐火混凝土耐火砖矿物棉硅酸钙板案例三:耐火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总结与回顾建筑结构耐火特性研究的重要性建筑防火和抗火设计的进步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提升耐火材料和构件的性能智能化防火系统的研发火灾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创新强化产业协作与创新提高设计人员防火意识完善法规与标准体系对行业的建议和期望。

建筑结构设计的防火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的防火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的防火要求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防火要求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防火要求,并介绍一些常见的防火措施。

一、建筑结构的防火分类根据防火性能的不同,建筑结构可以分为不燃烧结构、防火墙结构和耐火结构。

不燃烧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火灾条件下,不会着火或燃烧的结构;防火墙结构是指具有一定抗火能力的墙体结构,能有效隔离火势的传播;耐火结构是指经过一定时间的火灾试验后仍具有一定结构完整性的结构。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防火要求1. 结构防火分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将建筑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是一种常见的防火要求。

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防火墙或采用防火隔断,可以有效阻止火势的传播。

适当设置消防分区,可以有效减少火灾对建筑结构造成的损害,并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2. 防火门和防火窗防火门和防火窗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必备的防火措施。

它们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可在火灾发生时阻止火势的蔓延。

防火门和防火窗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场所和要求进行,以确保其防火功能的有效发挥。

3. 防火涂料和防火包封材料防火涂料和防火包封材料是常见的建筑结构防火措施。

防火涂料可直接涂刷在结构表面,起到隔离和延缓火势传播的作用;防火包封材料可用于封闭结构中的电缆、管线等,提供良好的防火保护。

4. 渗透封堵和结构密封为了防止火灾中的烟气和有害气体进入建筑结构,渗透封堵和结构密封是必要的防火要求。

通过使用防火胶带、防火硅胶等材料,对结构中的孔洞和缝隙进行密封,可有效阻止火势的扩散。

5. 紧急疏散通道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紧急疏散通道是至关重要的防火要求。

合理设置紧急疏散通道,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从建筑内安全撤离,将大大减少火灾对人员的伤害。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防火考虑因素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防火因素:1. 建筑物类型和用途:不同类型和用途的建筑物对防火要求有所不同,如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等。

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与防火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与防火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与防火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其中抗震与防火设计更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和火灾等极端情况下的稳定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与防火设计的相关原理和方法。

一、抗震设计1.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能力和危害性不可小觑。

抗震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中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抗震设计的原则抗震设计的核心原则是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延长结构的破坏时间。

常用的抗震设计原则包括:(1) 强度设计原则:通过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2) 韧性设计原则:在结构设计中引入韧性元素,使结构在地震中具备一定的变形能力,以减小地震力对结构的影响。

(3) 排列设计原则: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结构特点,合理布置结构各部分的受力构件,使结构受力均匀,减轻地震对某一部位的冲击力。

3. 抗震设计的方法在抗震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1) 等效静力法:将地震作用视为一种静力作用,在设计中引入地震作用的等效静力,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设计。

(2) 动力分析法:根据地震的特点,通过动力分析方法研究结构在地震中的动态响应,进而确定其抗震设计参数。

(3) 总体抗震设计法:根据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特点,结合地震区的地震烈度和场地条件,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性能,进行全面的抗震设计。

二、防火设计1. 防火设计的重要性火灾是建筑物中较为常见的灾害,对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防火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措施,减小火灾对建筑物的破坏和传播速度,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防火设计的原则防火设计的核心原则是增加建筑物的耐火性能和减小火灾的危害。

常用的防火设计原则包括:(1) 分区设计原则:通过划分建筑物内的功能分区,以减少火势的蔓延和扩大。

建筑结构耐火特性和建筑防火和抗火设计

建筑结构耐火特性和建筑防火和抗火设计

建筑结构耐火特性和建筑防火和抗火设计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建筑结构耐火特性•建筑防火设计•建筑抗火设计•特殊场所的防火和抗火设计•防火和抗火的新技术与趋势•工程实例分析目录01建筑结构耐火特性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热和光。

燃烧过程燃烧产物燃烧速度燃烧产生高温和有毒烟气。

燃烧速度取决于可燃物的性质和燃烧条件。

03建筑结构的燃烧特性0201建筑结构的耐火极限耐火极限定义建筑结构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受到火作用起,到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热作用止的这段时间。

耐火极限标准我国现行耐火极限标准为GB/T50222-2017。

耐火极限试验通过试验测定建筑结构的耐火极限。

010203热传导高温下建筑结构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会发生变化。

热膨胀高温下建筑结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增大,导致材料变形、开裂。

化学反应高温下建筑结构材料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材料变质、失效。

建筑结构的燃烧反应02建筑防火设计保障人员安全建筑防火设计应优先考虑人员安全,设置安全疏散设施和灭火设施,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撤离和得到救援。

防止火灾蔓延火灾发生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如设置防火墙、防火分隔等。

防止火灾复燃采取措施防止火灾复燃,如设置防火墙、灭火器等。

建筑防火的基本原则防火分区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分区,每个分区之间设置防火墙分隔。

防火分区和疏散设计疏散通道设置宽敞的疏散通道和出口,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撤离。

疏散指示标志在疏散通道和出口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以便人员找到安全出口。

消防系统与设备在建筑内设置灭火器,以便初期火灾时进行扑救。

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栓在建筑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在火灾时自动喷水灭火。

在建筑内设置消防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并报警。

在建筑外设置消防栓,以便消防车取水灭火。

03建筑抗火设计通过分隔、防火分区等措施,限制火灾在建筑物内的蔓延。

防止火灾蔓延通过使用耐火材料、构造措施等,减缓火灾对建筑物结构和设备的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高层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防火分区与防火分隔物设计
当建筑物占地面积或建筑面积过大时,如发生火灾,火场面 积可能蔓延过大。所以,应把整个建筑物用防火分隔物进行分区, 使之成为面积较小的若干个防火单元。如果某一分区失火,防火 分隔物将阻滞火势不会蔓延到相邻分区,控制了火势发展,减小 了成灾面积,即可减少损失,又能便于扑救。 用于划分防火分区的分隔物,在平面上重要依靠防火墙,也 可利用防火水幕带或防火卷帘加水幕,在竖向则依靠耐火楼板(主 要是钢筋混凝土楼板)。
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及提高耐火极限的措施
1.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
(1) 完整性。根据试验结果,凡易发生爆裂、局部破坏穿洞,构件 接缝等都可能影响构件的完整性。 (2) 绝热性。影响构件绝热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材料的导温系数 和构件厚度。材料导温系数越大,热量越易于传到背火面,所以绝 热性差;反之则好。当构件厚度较大时,背火面达到某一温度的时 间则长,故其绝热性好。 (3) 稳定性。凡影响构件高温承载力的因素都影响构件的稳定性。
1) 混凝土的高温性能 经凝结硬化的混凝土是非均质材料,其结构组成为水泥石、骨 料、水分,并有空隙和微裂缝。在高温作用下,混凝土逐渐脱水, 水泥石和骨料的变形有差异等原因,导致其物理力学性能如弹性模 量、抗拉和抗压强度会发生变化。
①高温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 室内温度小于50℃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基本没有变化,然 后随着温度的上升,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逐渐降低,当达到800℃ 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将只有常温时的5%左右。而火灾温度常常 高于800℃,这时由于混凝土结构弹性模量的急剧下降,可能导 致结构丧失整体稳定性并继而引起垮塌。 ②高温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木材的高温性能 木材的明显缺点是容易燃烧,在火灾高温下的性能主要表现为 燃烧性能和发烟性能。 木材受热温度超过100℃以后,发生热分解,分解的产物有可 燃性气体和不燃性气体。在温度达到260℃左右,热分解进行的很 剧烈,如遇明火,便会被引燃。因此,在防火方面,将260℃作为 木材起火的危险温度。在加热温度达到400~460℃时,即使没有 火源,木材也会自行着火。 木材的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两个阶段。有焰燃烧是 木材所产生的可燃性气体着火燃烧,形成可见的火焰,因而是火势 蔓延的主要原因。无焰燃烧是木材热分解完后形成的木炭的燃烧, 它助长火焰燃烧的持久性,会导致火势持久。
防火分区的划分,主要考虑消防队的灭火实力、火实危险性 类别、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及是否装有消防设施等因素。
避难层或避难通道设计
高层建筑中避难层的设置: 避难层:超高层建筑中供发生火灾是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 层。 (1) 设置避难层的数量,自高层建筑底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 避难层之间,不易超过15层。 (2) 避难层净面积应能满足避难人员避难要求,宜按5人/㎡计算。 (3) 通风通道和其他竖向管井等通过避难层的缝隙,必须严密填 塞。 (4) 避难层必须设置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 应设有专用电话和火灾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h, 并不小于正常照度的50%。
在火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稳定达300℃作用时开始 下降,但温度升至600℃时,将降为常温下抗压强度的45%,而 到1000℃。则几乎完全丧失。
2) 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①钢材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钢材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 是结构性状变化的敏感参数。钢材 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具体表现为:在0~600℃范围内, 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当超过600℃后,其随温度升高 而显著下降。 ②钢结构在高温作用下的特点。
2.建筑构件的高温性能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荷载位置及大小、构件和结构受火部位、 构件表面最高温度、火灾持续时间、混凝土类型、构件截面尺寸 与配筋率、构件保护层厚度等因素是影响高温下与高温后钢筋混 凝土构件和结构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建筑的防火设计
建筑物的平面布局与防火间距
1.建筑物平面布置基本要求
(1)在同一建筑物内,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的 车间,应设在单层产房靠外墙处。 (2)生产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车间内不应设办公室、休息室等。 (3)生产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车间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 半地下室内。 (4)锅炉房和油浸变压器室,不应设置在聚集人多的地方。 (5)防火堤内贮罐设置不宜超过两行。沸溢性与非沸溢性油罐、地下 贮罐与地上、半地下贮罐,不应布置在同一防火堤范围内。 (6)数个液化石油气贮罐的总容积超过2500立方米时,应分组布置。
非燃性建筑材料: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燃 烧、不碳化,如花岗岩、大理石、水泥制品、混凝土制品、石膏 板、石灰制品、玻璃、陶瓷、钢材、铝合金制品等。
难燃性建筑材料: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于 碳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性立即停止,如纸面石膏板、 水泥刨花板,难燃木材等。 可燃性建筑材料:在空气中受到火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 燃,并且离开火源后仍能继续燃烧或微燃,如天然木材、木制人 造板、竹材、木地板、聚乙烯塑料制品等。 易燃性建筑材料:在空气中受到火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且 火焰传播速度很快,如有机玻璃、泡沫塑料等。
3)钢筋混凝土
由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力使它们共同受力,粘结力是 由混凝土硬化时握固钢筋产生摩擦力,表面粗糙产生的机械咬合 力以及胶合力所组成。 对于一面受火的钢筋混凝土,温度升高时由荷载引起的钢筋 蠕变加大,350℃以上更为明显。混凝土的水泥石由微裂缝逐渐 扩展,到600℃以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为0,钢筋的粘结强度也几 乎丧失殆尽。
(5) 在构件表面涂覆防火涂料。 (6) 进行合理的耐火构造设计。
建筑的耐火等级
在建筑结构体系中,一般楼板直接承受有效荷载,受火影响比 较大,因此建筑耐火等级的评判是以楼板为基准,结合火灾的实 际情况作出规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楼板耐火极限达1.5h,为一级耐火等级, 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耐火极限达1h为二级耐火等级;三级耐火 等级的为0.5h。
2. 建筑物防火间距
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是指某栋给定建筑物到周围其他建筑物或 铁路、公路干线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防火间距反映了建筑物与 周围外部环境在防火方面的布局要求。其目的为: (1)当某栋建筑物失火后,其热辐射不会使处于防火间距以外的相 邻建筑物燃烧起火,导致“火烧连营”; (2)通过铁路、公路的车辆及人员可能携带的火源不致引燃处于防 火间距以外的仓库、可燃材料堆场、储罐等; (3)易燃、易爆物品库、厂库发生爆炸,其冲击波不致使过往车辆、 人员及建筑物受灾; (4)发生火灾时,便于消防车低近扑救。确定防火间距、主要考虑 建筑物的重要性、火灾危险性大小、耐火等级以及可能引起的火 灾损失等。
建筑材料的种类很多,为了便于研究其高温性能,做如下分类:
有机材料都具有可燃性。由于有机材料在300℃以前会发生 碳化、燃烧、熔融等变化,因此在热稳定性方面一般比无机材 料差。
特点:质量轻,隔热性好,耐热应力作用,不易发生裂缝和 爆裂等。建筑材料中常用的有机材料有木材、塑料、胶合板、 纤维板、木屑板等。 无机材料一般都是非燃性材料。在高温性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是导热、变形、爆裂、强度降低、阻止松懈等,这些问题往往 是由于高温时的热膨胀收缩不一样造成的。
钢材遇火虽不燃烧,也不向火源提供燃料,但是钢材受火作用 后会迅速变软,继而造成钢结构垮塌。当温度超过600℃后,钢材 强度迅速降低,挠度增加很快,当受火时间超过15~20min后,钢 构件就像“煮面条”一样逐渐软化,并随着局部构件的破坏使结构 整体失去稳定而破坏,而且钢结构破坏后难以修复。
例子: 以“9.11”事件为例,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受飞机撞击后引发的 大火,飞机燃油的燃烧使大楼承重主体的钢结构温度迅速上升, 火灾进一步削弱了受撞击部位承重构件的强度,使得上部结构很 快塌落,并使下部结构在高温和冲击荷载作用下发生连锁倒塌。 可见,未作防火保护处理的钢结构是不耐火的。
一般依据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判定建筑的耐火等级。 一级耐火等级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结构。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其构件耐火极限稍低,允许采用未加防火 保护的钢屋架。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砖墙及钢筋混凝土承重体系,木屋架屋顶。 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采用木屋顶,燃烧体墙柱承重。
建筑材料和构件的高温性能
1.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
※ 高强钢丝:无明显屈服极限的硬钢。
可见冷加工钢筋和高强钢丝耐火性能更差。另外,钢材在温 度和应力作用下,随时间推移会发生缓慢塑性变形——蠕变。普 通低碳钢蠕变温度为300~350℃,合金钢为400~450℃。 为了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性能,常采用隔热材料(钢丝网抹灰、 保温砖、隔热混凝土、导热液体)进行包封、散热,或喷涂防火 涂料等,以形成防火保护层。 2)混凝土 混凝土的骨料决定它的耐火性能。花岗岩骨料混凝土在550℃ 破裂,石灰石骨料混凝土可达700℃。混凝土热容量大,导热系数 小,升温慢,是较好的耐火材料。
常用材料的燃烧性能
1. 无机材料
1)钢材 钢材属于不燃性材料。在火灾条件下没有防火保护层面的钢 结构往往在十几分钟内发生倒塌破坏。因为在300~400℃时, 钢的抗拉强度很快下降,到600℃左右失去承载能力,所以没有 防火保护层的钢结构是不耐火的。 ※ 普通低碳钢:
※ 普通低合金钢:200~300℃内强度增加,大于300℃后逐渐降 低。 ※ 冷加工钢筋(冷拉、冷拔、冷轧):此类钢筋经冷加工后强度提 高,塑性降低。
◆ 燃烧。木材的燃烧速度可用火焰表面传播速度表示,也可用 单位时间内木材的炭化深度表示,一般木材的燃烧速度为0.4~ 0.6mm/min。
2)塑料 它是一种高分子的有机化合物,由天然或人工合成树脂加入 增塑剂、润滑剂和填充材料及颜料制成的。 塑料受高温后分解,然后燃烧。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等)达软 化温度后熔化成黏稠状,滴落下来成为二次火源;热固性塑料(如 酚醛树脂)不熔融,当温度达到分解点时会生成烃类化合物可燃气 体、不燃性气体和碳化物,达到燃点后发生燃烧。塑料也可以添 加阻燃剂以提高耐火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