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到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因此写一篇文章来谈谈我的感受和思考。作者林达夫妇以信件的形式讲述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实行这套制度已付出的和将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美国的法律政治制度是在自由、民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体权利等理念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与中国一党专政的制度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学校的政治课上,老师通常都会告诉我们一个观点:中国与美国的国情不同,所以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不能搞诸如三权分立、全民选举之类的东西。这时一般还会举出一个例子加以证明,你看台湾就那么小一个地方,学西方的政治制度,结果议会里面常常打架斗殴、互相攻击,老百姓则时不时搞个游行示威啊什么的,乱的不得了。大陆面积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要是也学西方的那一套制度,还不早乱成一锅粥了!这些道理,粗听上去似乎没有什么不对。我原来也觉得一些美国的制度挺不靠谱的,比如允许普通民众持枪,简直太不安全了,放在中国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可是近两三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问题,社会矛盾却越来越突出,使我不得不常常重新审视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建立这些制度所依据的指导原则,坦白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感到失望和痛心。与些同时,进一步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也就成为了另一种迫切的渴望,这是我为什么会对这样一本书感兴趣的原因。

下面开始转入正题,谈谈这本书吧,我想先从名字说起。一开始,我对于这个书名中“忧虑”的所指并不太明白,鉴于这本书主要是介绍美国制度的,所以我在阅读之前想当然地认为可能作者是想通过此书表达这么一个意思:别看美国现在这么些牛,是世界头号强国,但美国的政治制度也存在不少弊端和缺点,这便是作者所谓的“忧虑”。但后来一想,觉得不太对,作者又不是地道的美国人,即便是人家制度有问题,你忧虑什么呢?直到读完全书后,才渐渐明白过来,这里的“忧虑”并不是指作者的忧虑,而是指当年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忧虑,以及深深植根于所有美国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忧虑,是对拥有强大权力的政府的忧虑。正是这种忧虑,贯穿了整个美国历史,渗透于美国人的价值观中,并最终影响了美国的政治和司法制度的确立。因此,不了解这种忧虑,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美国制度背后的深意,也不可能理解美国人民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所做出的选择。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谈谈美国建国的历史了。“1783年英国承认他们独立之后,美国似乎还是没有…建国‟。依然没有总统,没有统一的税收,没有一个政府应该有的许多东西,一点也不像一个正儿八经的…国家‟。”直到独立战争胜利四年之后,美国的各州代表才重新聚在一起,讨论起草一个宪法,以试图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即美国联邦政府。“但是,这些建国者们似乎对英国政府统治下的前车之鉴尚且记忆犹新,而且深恶痛绝。对于…中央政府‟这个玩意儿依然疑虑重重,他们生怕逃出虎穴又落入狼口,生怕美国人民重新丧失他们刚刚得到的自由。……他们认为,国家机器自有它运转机制,只要建立起来,它就会成千上百年地运转下去。万一走上歧途,小小百姓根本很难与之匹敌。”……“政府是可以随时调动包括军队在内的强有力手段的,而人民是势单力薄的;政府是由一大批精英组成的,而人民是松散的、水平参差不齐的;政府是可以调动上千亿来自税收的财富的,老百姓手里的小钱是干不了什么的。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个原来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到了那个时候,再想要‘扭转乾坤’就太吃力了。”读完这段话时,我的感觉是震惊。这些开国元勋们面对着刚刚打下来的松散的、毫不稳固的江山,想的居然不是如何迅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机构来巩固自身

的权力,反而在担心政府这个机构会剥夺了普通民众的自由和权利,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但是,现在看起来,我实在佩服这些建国者们先进的理念和伟大的勇气,他们似乎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成新的统治者,他们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作为这个国家最普通的公民。因此,当他们在不得不制造政府这个“怪兽”时,只觉得自己在面临一场巨大的挑战。“对于他们来说,有一个思路是非常确定的,他们认为,所谓人民的自由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它就是具体的一个一个‘个人’的自由,而对于这种自由最大的威胁,就是一个有组织的、有财力的、有执法权的巨大力量。因此,如果能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如果能在联邦政府的巨大威胁之下立法保护每一个具体的美国人的个人自由,那么,抽象的‘人民自由’就已经实现了。”就像70多年前,在北大任教的胡适所说的,“现在有人对我说,为了国家的自由你必须牺牲个人自由,我的回答则是:争取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解放个性就是解放民族。”鉴于上述思路,他们在起草宪法的同时,决定同时专门制定一些条款来限制政府权力、保护个人自由,作为宪法的一部分,这就是著名的《权利法案》。这本书几乎就是围绕着《权利法案》展开的,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告诉我们美国人是如何运用《权利法案》来保护自己,与政府对抗的。“从此由宪法所支撑的美国变成了一个设计精巧的结构,政府和人民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这个运转结构也是美国稳定的原因之一:政府时时处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下,它就不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甚至发生大滑坡;同时,人民有了充分的自由,他们有了表达意愿的渠道及宣泄情绪的出口,也就不容易积怨至深从而产生爆破性的破坏力。”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时常觉得感动,所有的美国人都应该感谢这些开国元勋们的英明,是他们奠定了美国自由的基础;同时我又感到遗憾,因为我觉得这些美国建国者们的忧虑大多在中国变成了现实,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权力不受制约、不受监督的强大政府如何不断上演着侵犯人民利益的悲剧,却无能为力。这时,我才深切地体会到这些忧虑的背后包含着多少深意和智慧

美国的自由就是这么开始的,但是追求自由的过程却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为此支付的沉重代价会一次次地动摇自由的信念。就像作者说的,“自由实在不是什么罗曼蒂克的东西,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是一个民族在明白了自由的全部含义,清醒地知道必须付出多少代价,测试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后,做出的一个选择。……自由和代价是两个分不开的话题。”在这本书中,我不仅看到了自由给美国带来的好处,更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这种自由所支付的代价,而这种代价有时甚至是生命。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几乎让我落泪,“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广场上,曾经有人发起了这样的一个活动。让全国所有的不论由于什么原因而成为枪下冤魂的亲属,将他们死去的亲人留下的一双鞋子放在这个广场上。那无边无际的鞋看着是那么触目惊心。有的粗犷结实,有的艳丽纤巧,有的稚嫩柔软,诉说着一个个突然中断了的人生。美国人民站在这一双双鞋前面,一切别人对于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枪支犯罪的指责、好奇、嘲笑和攻击,都变得很远很轻,只有这一双双鞋所盛着的一个个灵魂是真实和沉重的。因为这痛苦是他们自己的,这代价是他们为自己所选择的自由所支付的。两百多年来,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问自己:这是不是值得?

接下来我想谈谈美国的《权利法案》在几个领域的具体体现。首先是美国的言论自由。美国人把言论自由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而且这种自由是与真理无关的。也就是说,无论你说的多荒谬、多激进,只要你不真干,不会侵害到他人,都不会有人干涉你。至于这些言论的对错,人们自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因此,“美国几乎没有什么地下的秘密政党,因为不再有这个必要。‘政党们’发现自己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站在街上,宣传自己哪怕是要求大家起来‘暴力革命’的主张。”书中举了一个电视台拒绝播放三K党节目的案例来说明,在美国,过激的言论同样在宪法的保护范围之内这样一个事实,哪怕是最为敏感的种族问题也是一样。接受三K党法律委托的斯蒂芬.潘弗说,“自由言论就是自由言论,对于流行观点和非流行观点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可能一边宣称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一边又把言论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