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等问题,培养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视频、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3)科举制度的出现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促成隋朝繁荣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的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
这些知识对于本单元的学习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知识的条件。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关注历史发展的广泛性和持续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这里的繁盛帝国指的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来了解它的历史。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讨论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那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表现:①人口激增②粮仓丰实③垦田扩大
二、大运河的开凿
读课文找学生介绍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基本情况和影响(作用)
(目的、时间、三点、四段、五河、作用)
讨论:隋炀帝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对此你有何有何启示如何评价大运河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事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建立
2、隋朝大运河
3、科举制
4、隋朝灭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材分析:隋朝是继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隋朝的建立及完成统一的过程。
隋朝开凿大运河,并在制度上首次实施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在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到清末。
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对隋朝的评价。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图片及教材的讲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国家统一是历史反正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隋朝大运河及隋朝统治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盛唐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讲授新课】一、隋朝的建立及统一1. 隋朝的建立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朝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继位。
周宣帝昏狂暴虐,诛杀宗室和大臣,用法苛刻,北周的统治阶层被削弱,统治基础实际上也被动摇。
次年,宣帝传位于子静帝,而自称“天元皇帝”,号所居为“天台”。
580年,宣帝病卒,时静帝还是小孩,大臣郑译、刘等遂奏请皇太后杨丽华,以外戚杨坚入宫辅政,由他总揽朝政。
杨坚原籍为弘农华阴,杨坚之父杨忠跟随北周太祖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
是北周关陇统治核心的“八柱国”之一。
杨坚承袭父爵,并且将长女杨丽华嫁给周宣帝为皇后。
杨坚在北周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特别是周宣帝死后,杨坚利用外戚身份,辅政大臣的地位,自为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直到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2、教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既影响等基本史实。
(2)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2)通过讨论隋朝的灭亡,提高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得出历史启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难点:通过学习讨论从隋亡中得出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导入:由“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导入”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及统一在北魏之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由北周统一我国北方。
北周末年,继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大权落到外戚——皇帝的外祖父杨坚手里。
581年,杨坚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解释隋的来历——获封隋国公),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于589年沿长江兵分八路,全线出击,仅用四个月灭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2、隋统一的影响:3、隋初经济的繁荣在这里介绍隋是以个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但经济上取得了空前的强盛。
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本,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
4.隋的疆域识读课本P3《隋疆域图》了解隋朝疆域四至学生结合书本及以前所学知识,归纳隋朝统一的影响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勾画:581年,杨坚夺取北魏政权,建立隋朝,都城洛阳。
找到并勾画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学生讲述胭脂井的故事1、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实现大规模统一;2、隋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70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为隋唐。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
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教学难点】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教学过程】1、本学期需准备:小笔记本一个,主要是梳理笔记,定期检查。
没有其他练习册。
2、出示朝代歌,回顾朝代更替的基本知识点。
本学期我们就要学习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先来学习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了哪些事情呢?(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到隋建立的过程。
(可结合地图,发问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地图?进一步引领学生回顾南北朝政权更替)生: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强调需要整理的笔记:时间:581年;人物:杨坚;都城:长安(古今地名对照)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
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
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
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Yuchijio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
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2、隋统一全国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师: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后有什么影响?学生:589年隋统一南北知识拓展: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的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出示材料,加深对重点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与讨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但对难点的处理有些简洁。
在教学中可以多补充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难点知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篇1一、整合教材子目,巧设教学活动(一)遵循特定原则,整合教材子目本课完整展现了隋朝从建立、统一、强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历史的时序性和完整性。
隋朝的统一与强盛离不开隋朝两位皇帝的励精图治,隋文帝建立隋朝并实现全国统一,他发展经济的同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则正式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此外,隋炀帝还开凿出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进一步将统一的隋朝推向繁荣。
但同时,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暴政,又使得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因此,基于历史的时序性,我将第二子目“开通大运河”和第三子目“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互相对调。
这样的调整便于子目之间的合理过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学生对于隋朝的这段历史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统编教材是集合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汇编而成,并将作为统一教材推行全国,所以这本教材十分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教材中每一个子目的设计和编排都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任意调整子目、整合板块。
我认为对于教学中子目的调整和板块的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整体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材的有些子目之间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体系,子目之间跨度大,逻辑性不强。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并结合一些过渡方法,将不同知识点沟通衔接起来,使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其次,时序性原则。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隋朝的建立与发展;
2.研究隋朝的统一与国家治理;
3.了解隋朝的疆域扩张及其原因;
4.掌握隋朝的政权更迭与灭亡。
二、教学重难点:
1.隋朝的统一与治理;
2.隋朝的疆域扩张;
3.隋朝政权更迭与灭亡。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学生《历史》教材;
3.课堂活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隋朝地图及图片,引起学生对隋朝的兴趣。
2.知识讲授:讲解隋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统一与治理。
3.讨论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隋朝的疆域扩张及其原因。
4.知识总结: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5.运用技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隋朝政权更迭与灭亡的过程。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阅读作业。
五、教学延伸:
1.补充阅读: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2.写作任务:为学生布置写一篇短文,描述隋朝的统一与消亡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批改学生的写作作业并给予评价;
3.个别辅导和讨论,帮助理解难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时间,明白隋朝统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开凿运河所产生的影响。
3.知道科举制度是人才选拔的创新,明白科举制度创立产生的重大影响。
4.了解隋末暴政,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情感目标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1.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2.科举制度的开创及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两首诗,引导学生解读两首诗所表述的历史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这两首诗评述了什么?你怎么看?教师明确:这两首诗都是评论隋朝大运河和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朝是什么时间建立的?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建树?为什么会灭亡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建立统一南北,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后的唐朝,其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文化艺术、对外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建树,呈现了繁荣开放的盛世景象。
而今天所学习的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繁荣与开放的盛世景象的开端,我们一起去了解隋朝那一段历史吧!新课讲述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大权,建立了隋朝,以长安为都,杨坚就是隋文帝。
(教师拓展中国历史朝代的发展概况)统一:589年,隋文帝灭亡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与北朝对峙的南朝最后个朝代),统一全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精品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讲述本课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详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导学过程】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找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统一的标志及统一的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那在此基础上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4.图文展示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被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
据统计,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
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5.请同学们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6.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提示:(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以及隋朝的灭亡。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相对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认识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历史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隋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让学生对隋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设计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统一的原因、意义。
2.掌握隋朝的重要建设项目:兴建两都,广设仓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
3.掌握隋朝的灭亡和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1.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和重要项目的建设,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分析学习隋朝的灭亡,使学生认识:隋朝的残暴统治被隋末农民战争一举推翻,充分感受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隋朝统一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已孕育着统一的条件和因素,隋的统一就是客观条件和统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以此来培养学生联系、发展地看待历史的能力。
2.分析隋朝各项建设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隋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之上的,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探求历史本质的能力。
3.指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隋朝统一的原因。
2开通大运河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难点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线索较单一,围绕隋朝的三个问题(隋朝的建立统一、建设和灭亡)展开。
在教学中不以讲解法为主而应多开展双边活动。
1.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尽可能穿插一些投影、图片,以增强教学效果,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媒体1.投影仪。
2.地图:世界地图和隋朝疆域图。
3.一些运河的图片。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一些理性内容,在指导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讲解。
2.演示法:用投影仪演示运河路线;用地图演示隋朝的重要建设项目;用一些运河的图片演示运河在今天所起的作用。
3.联系比较法:把隋朝与秦朝联系,比较它们之间在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上的相同点和短期而亡的原因。
1.1隋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学生在知识方面,对于之前所学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于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及其灭亡原因可能了解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隋朝的历史。
5. 历史解释题:请解释“隋唐盛世”的概念,并说明其成因。
答案:“隋唐盛世”是指隋朝和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历史时期。其成因主要包括:隋朝创立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唐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政治制度,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同时,唐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和科技创新也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隋的统一与灭亡”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及其灭亡原因,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 滥用民力
- 农民起义
-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④ 隋朝的历史意义:
- 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 促进民族融合
- 加强中央集权
- 为后世王朝提供借鉴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设计说明本课介绍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隋朝的统一和隋朝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
通过引入丰富的材料和生动形象的图片,辅以探究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知识。
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度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了解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理解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凿,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朝的统一与经济繁荣;科举制度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
难点:科举制度创立的原因与影响;对开通大运河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法合作研讨法情境教学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化资源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图片《大运河今貌》。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4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2006年,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这条大运河在经历了8年的申遗准备工作之后,终于迎来喜讯。
如果你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代表团的成员,你将如何阐述理由以获得评审团的认可?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科举制度创立的影响是什么?2.说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
三、学习任务一隋的统一教师活动:带着学生复习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学生活动:了解隋朝建立与统一全国的过程。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隋的统一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2相关内容,做出回答——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繁荣及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隋朝的建立背景、隋文帝的统一措施、隋炀帝的统治及其衰败、隋朝的灭亡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认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具体过程、原因及其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统一措施、灭亡过程及其原因,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隋朝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隋朝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通用16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通用16篇)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__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本课共四部分,即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
本课主要讲述了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割据混乱完成统一,为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最终因暴政而亡的历史过程。
隋朝的统一及发展为此后唐朝盛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可以对教材进行简单的整合,即分为大运河为何能开通、大运河如何开通、大运河开通致隋亡三部分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掌握简单的历史学习方法,对历史充满了好奇,这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七年级学生了解隋朝这段历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图书、影视剧(如《隋唐英雄》《隋唐演义》)、网络游戏、遗址博物馆等。
很多同学对这段历史都有一定了解。
这对于开展本课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学生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但是由于一些影视剧、网络游戏的误导,七年级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还不能辩证地分析,故教师应在课堂中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隋的建立、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的创设及隋的灭亡等基本史实。
通过对隋文帝灭陈建立隋朝的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通过对隋朝户籍制度及科举制度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隋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大运河等公共工程的修建提供了条件。
通过对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学生能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1、设计了两个合作探究题,时间不够用,而且有些影响重 点的突出。
2、上了两节课都感到课堂练习达标时间不够充分,巩固不到位。
3、学生在发言方面,不愿举手,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4、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对第一课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好。
板书设计2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大运河为何能开通
1.国家统一
四、拓展延伸
如何正确评价隋炀帝?(提示,四个步骤评价历史人物)如何从隋炀帝身上吸取教训?
五、课堂小结: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隋朝在政治、经济及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来唐朝鼎盛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六、课堂作业
讲授式与问题探究式相结合
独立 合作 探究
一、整合教材子目,巧设教学活动
(一) 遵循特定原则,整合教材子目
本课完整展现了隋朝从建立、统一、强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历史的时序性和完整性。
统编教材是集合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汇编而成,并将作为统一教材推行全国,所以这本教材十分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教材中每一个子目的设计和编排都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任意调整子目、整合板块。我认为对于教学中子目的调整和板块的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整体性原则。其次,时序性原则。最后,学情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调整子目还是整合教材,都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展开,针对不同的班级进行调整。基础较好的班级更偏向于能启发他们思维的探究活动或者角色扮演,而普通班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内容更加在意,一些探究性的子目之间的设问过渡在这样的班级就很难展开。
2、Ppt展示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史实,引导学生感受大运河的历史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的勤劳、智慧和力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历史已有一定了解。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讲课中采用图片与史料相结合的办法吸引学生注意,设计材料研读部分,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形成论从史出的学习习惯。
二、内容分析隋朝上乘南北朝、下启唐朝。
在隋朝存在的30多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但很快,它因暴政而亡。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识读地图并应用动态地图填空,掌握大运河贯通南北,联通五大水系的基本情况,培养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掌握大运河的的目的,能够辩证的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知道科举制的创建及其相应的历史意义。
史料实证:阅读和分析相关材料,初步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等基本史事。
历史解释: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认识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通过学习隋朝的灭亡,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隋的统一;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难点: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新学期开课的第一课讲授,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配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做新课引入。
再出示隋朝建立的历史过程示意图。
(二)讲授新课1.隋的统一(1)教师活动出示隋朝建立的历史过程示意图,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全国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局限于统一,那么在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我们将通过本节课对此进行学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内容要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认知提示: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解读: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
在隋朝存在的37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但很快,它因暴政而灭亡。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三、教材分析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
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
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
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
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
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
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涵盖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2.难点: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隋朝的历史。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隋朝的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朝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3.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等方式,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2.过程与方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课标解读:1、知道隋朝的统一。
2、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统一;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突破:隋朝的统一是本课的重点,统一的意义可联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分裂局面加以说明。
大运河的开通,可充分利
用地图了解大运河的走向与概貌,认识大运河的开通对促进
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政治上的统一,所
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举制创立的原因与意义,可
与九品中正制比较,分析其差异,从而理解推行科举制的原
因和进步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史料、影视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案等。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图片。
〖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根据教材特点及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回答,或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
课前把全班同学分为六个小组,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联系时政热点:用视频资料和相关资料、图片重建历史情境,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
3、学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视频。
(大运河的相关视频)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大运河的美丽风景,那么,历史上的大运河是哪一王朝开通的?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二)学习新课:
一、千古文帝——隋朝的统一
师提示:一个朝代开始,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去了解?(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找出相关内容。
然后找一名同学
回答。
同时多媒体展示画面。
师问:隋朝是哪一年统一南北的呢?生答589年。
那么,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多媒体出示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
师强调:论从史出,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联系史实、组织答案。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答案,让学生作一对比。
师:隋朝统一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呢?学生找出后、师:隋朝统一结束的是哪一分裂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
师:国家统一之后,首要的任务是做什么呢?多媒体出示,让学生分析得出隋朝的经济繁荣。
这种繁荣局面是怎么得来的呢?(大家看课本2页)找出隋文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立强盛的王朝。
然后出示:你来露一手,练习巩固。
二、千秋功业——开通大运河
过渡:多媒体出示大运河的图片,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隋朝大运河。
师提出问题:大运河开通的时间、目的、人物及概况。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并联系大运河示意图。
然后找学生回答。
关于大运河开通的概况,针对多媒体大运河图示,师生一起梳理大运河流经的三个城市:北端——涿郡、中心——洛阳、南端——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邯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多媒体出示大运河简图,让学生到黑板前写出大运河流经的三个城市,加以巩固。
师:关于大运河的记载,历史上有很多资料,大家看这一段(多媒体出示)学生讨论后得出大运河发挥的运输作用,也就是经济作用。
那么大运河在南北经济交流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然后多媒体出示大运河的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师结:在当时交通落后的情况下,大运河的开通可谓是一条水上高速。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条古老的运河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千秋功业——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过渡:多媒体出示(关于高考的图片)这是某校高考前拉出的横幅,显示出人们对高考的关注。
高考、两年后我们将要进行的中考、还有平时的考试,这些考试制度最早是怎么兴起的,又有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进入下一目的学习。
学生看课文内容,找出科举制创立之前的选官制度是怎么样的:按门第高低选拔。
师:这种选拔制度有什么弊端?生讨论得出:(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师: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选官制度,隋朝是怎样创新的?
回归课本知识: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学生回答后,出示多媒体答案。
师强调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是隋炀帝设进士科。
科举制的创立,使选官由按门第转变为按才学,统治阶级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多媒体出示材料,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答案提示: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②同时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师结:科举制创立后,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清末才被废除。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考试制度也是不断的在完善的,随着考试制度的改进,它将会越来越公平、合理,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关于科举制,西方学者称它是中国第五大发明,下面大家分析这道题(多媒体出示习题)通过练习,学生牢固掌握科举制的内容。
四、千年一叹——隋朝的灭亡
过渡:有人说,隋朝像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璀璨而短暂。
为什么这样说呢?(生答: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多媒体出示)大家分析材料,隋炀帝暴虐无道的表现有①不恤民力,营建东都洛阳和大运河②修长城和驰道③多次巡游,耗费大量财力、人力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师:隋炀帝的所做所为,更加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隋末农民起义的情况。
618年,隋朝灭亡。
师问,从隋朝的发展历史看,和前面学过的哪那一王朝最相似。
(生说出秦朝)
然后分析它们的相似点:短暂、二世而亡、暴政、长期分裂之后的
统一等。
师:通过本节课的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一定是收获满满,那大家认真的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要和我们展示?(所学、所想、所悟)多媒体出示“收获平台”学生展示。
隋朝的历史给后世提供了很多借鉴,也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学以致用”学生巩固练习。
关于隋朝的历史我们就探讨的这儿,下节课继续学习唐朝的历史。
课堂小结(多媒体出示)“读史使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