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期末总结.终极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自然界中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成成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

4.荚膜(capsule):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

5.鞭毛(flagellum):在某些细菌菌体上具有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6.菌毛(pilus/fimbriae):菌体表面存在着一些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

7.芽孢(spore):某些G+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在菌体内部形成一种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8.热原质(pyrogen):或称致热源,细菌合成的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10.质粒:质粒是细菌拟核裸露DNA外的遗传物质,为环形闭合的双股DNA,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携带有某些遗传信息,控制着细菌特定的生物学性状。

9.抗生素(antibiotic):是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大多由真菌或放线菌产生,少数由细胞产生。

10.生化反应:即生物化学反应,就是指在生物的细胞内进行的化学反应。

11.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并不一定能杀灭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

12.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13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14.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的微生物的意思。是灭菌的结果。

15.遗传(heredity):亲代的生物学性状相对稳定地传给子代,保持了种属原有的性状。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

16.变异(variation):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变异可使细菌产生变种或新种,有利于物种的进化。

17.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即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影响,细胞壁合成被抑制,形成L型。

18.质粒(plasmid):质粒是细菌拟核裸露DNA外的遗传物质,为环形闭合的双股DNA,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携带有某些遗传信息,控制着细菌特定的生物学性状。

19.噬菌体(bacteriophage):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只能在获得宿主细菌内复制增殖。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菌细胞后,能在活的宿主内增殖,使菌细胞溶解破坏,故称噬菌体。

20.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21.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22.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与自身DNA进行整合重组,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23.接合(conjugation):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连接沟通并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受体菌的过程。

24.传导(transduction):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29.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26.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正常菌群。

25.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使宿主菌染色体中整合了噬菌体的DNA片段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菌体基因编码的某些新的遗传性状成为溶原性转换。

27.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失调时,正常菌群会成为机会致病菌引起宿主感染。

28.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感染,或患者入院时已发生的直接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

30.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又称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机制。

31.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32.传染性免疫(infection immunity):又称有菌免疫,指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的存在与病原菌在体内存在并行,即有感染才有免疫,感染消失后,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33.螺旋体(Spirochete):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4.支原体(Mycoplasma):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样性,能通过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5.衣原体(Chlamydiae):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滤菌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6.立克次体(Rickettsia):一类体积微小,严格细胞内寄生,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7.病毒(virus):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

38..病毒体(virion):是病毒的细胞外形式,是结构完整,具有传染性的成熟的病毒颗粒。

39.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在短时间内一次释放,造成宿主裂解死亡,称病毒的杀细胞效应。

40.稳定状态感染(steady state infection):有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对细胞代谢、溶酶体膜影响不大,以出芽方式释放病毒,过程缓慢,病变较轻、细胞暂时也不会出现溶解和死亡。

41.隐性病毒感染(inapparent viral infection):也称亚临床感染,指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不明显。

42.显性病毒感染(apparent viral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指病毒达到靶细胞后大量增殖,使细胞和组织损伤,机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43.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病毒可在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长期带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44.干扰素(IFN):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残生的一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45.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es):是指以侵害肝脏为主,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一组病原体。

46.Dane颗粒(Dane particle):大球形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呈球形。电镜下呈双层结构的球形颗粒,直径42nm。

47.真菌(fungus):是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完整,有典型的细胞核,完整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大多呈多细胞型,少数呈单细胞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