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文言知识积累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以下是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归纳:1. 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汉语书写形式,使用古代汉字和句法结构。

-以典籍、史书、诗歌等文献作品为主要表达方式。

-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表达,如比喻、夸张、借代等。

2.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理解方法:-熟悉常见古词句、成语及其含义。

-注意上下文推测词义。

-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

-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的主谓宾关系。

3.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倒装句:主谓语序颠倒。

-并列句:两个或多个简单句并列起来。

-比拟句:通过比较说明事物的特点。

-复句:由两个或多个句子组成。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的描述。

4.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兴:用动物、植物等自然事物来比喻人的思想、情感等。

-借代:用一个跟所指事物有关的词来代替所指的具体事物。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行为和思维。

-叠字句: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字词增强表达效果。

-行文递进:通过逐步展开、层层深入地阐述,使文章内容得到发展。

5. 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和例子:-比兴:如“百川归海”、“风花雪月”等。

-借代:如“中华民族”的“华”代指中国。

-拟人:如“大漠孤烟直”、“春水初生”等。

-叠字句:如“碧沸池波”、“锦绣前程”等。

-行文递进:如《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描写,从外貌到性格特征逐渐深入展开。

以上是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归纳。

在学习文言文时,还需要通过阅读经典文献作品,多做习题和理解句子的上下文,扩充自己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同时,积累并熟悉常见古代汉字、成语和修辞手法,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高中文言文 诸子散文、传文、杂记、论说、书序、 赠序、铭文、奏议、书牍、文言小说
例[2020Ⅱ卷]
高考文言文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
去/民有惊出与卒遇/ 语言的建构与应用 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文化的传承与继承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
状/即出民/抵吏罪/ 文言翻译能力
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
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
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
, 王敦与刘刁构隙,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节选自《通鉴纪事
本末·祖逖北伐》)
123456789
【2021·新高考Ⅱ卷】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语境推断
祖逖没有回复这封信,却听任双方往来贸易,获取十倍的利润。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
者反报楚王,

联想迁移法
弭口无言
满口胡言
闭嘴不说话
广从六里 方圆六里 广/从 “从”通“纵”
纵横六里
联想迁移法、通假推断法
【2022全国甲卷】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经办好了,你还是闭嘴不要 多说,就等待我等好事吧。”
将多义项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 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 具有相同特性。
1、外延的变化
类型二 古今异义词
类型
词义 扩大
典例
河:专指黄河,“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唐开始泛指一切江河,“黄河远上白云间”“国破山河在”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识积累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识积累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识积累大全学好一门课程,就要掌握关于这门课程的基本常识。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语文必备文学常识积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文学之最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就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优秀的豪放派词人就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知名的爱国词人就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了不起的现实主义诗人就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古代最知名的长篇神话小说就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最早写下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就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嘲讽小说就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就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就是《史记》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最了不起的文学家就是鲁迅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现代最存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欢呼》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高中文言文材料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材料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材料归纳总结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学子而言,学习文言文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积累和总结文言文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就高中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常见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文言文知识。

一、经典文言文作品1. 《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文献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于理解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有着重要作用。

2. 《庄子》:《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内容丰富多样,以寓言故事为主,深入探讨人类存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等问题。

3. 《史记》:《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历史纪传体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通史,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文化、制度等各个领域。

4.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古代中国著名军事著作,以其独特的战略思想和策略原则,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

5.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包括民歌、宫廷歌曲等,是研究古代音乐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二、文言文材料的特点1. 正式严肃:文言文注重言辞的庄重和正式性,使用更多的礼貌用语和古代官方文书的套语。

2. 古代文化特征:文言文常常涉及古代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材料。

3. 深奥难解: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较为复杂,加上古代用字的独特性,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推敲才能全面理解。

4. 形式多样:文言文涵盖了多种文体和体裁,如散文、诗歌、辞章等,学生需对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辨析和掌握。

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1. 多读多背:由于文言文的特点,多读多背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句式、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学习典型句式:文言文中的一些典型句式具有统领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掌握这些句式,改写或仿写文言文材料,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3. 善用工具书: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学生来说,一本好的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总结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总结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总结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总结大全高考语文最重要的是古诗文背诵,这类题目几乎是送分题,但是前提是大家能把必背文章熟记于心。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2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2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一、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

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二、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高中考点语文必背知识难点归纳

高中考点语文必背知识难点归纳

高中考点语文必背知识难点归纳随着高考的临近,作为语文科目的考生们也开始着重复习要点和难点,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成绩。

但是,在众多的重点知识点中,有哪些是必须要掌握的呢?下面,将对高中考点语文必背知识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难点,对于许多考生来说都是一大困扰。

因此,对于常考的文言文作品,考生需要掌握其中的翻译原则以及常用词汇。

下面列出常考的文言文作品及其翻译原则和常用词汇:1.《长恨歌》翻译原则:按照主句主谓宾的结构进行翻译,注意其修辞手法(如借代等)。

常用词汇:红颜(美人)、不顾(不管)、凌云壮志(壮志高大)、暗香(隐隐约约的香味)、辽阔(广阔)、如烟往事(过去的事情)等。

2.《滕王阁序》翻译原则:按照主句主谓宾的结构进行翻译,注意诗句的平仄仪式。

常用词汇:半偏沟(小沟)、谗言(中伤之言)、饮冰(吃苦耐劳)、铸钟声(悦耳的钟声)等。

3.《论语》翻译原则:按照主句主谓宾的结构进行翻译,注意其情境和语境。

常用词汇:仁者(有仁德之人)、君子(有道德修养之人)、小人(没有修养的人)、学而时习之(学习应该长期坚持不懈)等。

二、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考生除了要熟记文学史和名家名篇,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诗词的体裁:掌握时代风貌及特点。

2.诗歌的思想内涵:聚焦词作的主题,探究情感表达。

3.词牌的特点:了解各个词牌的起源,以及词牌在词作中的运用。

4.词语的翻译和解读:掌握如何翻译古代用词和掌握其中的多义词语。

三、阅读理解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大多会选取一些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科技进展等话题。

考生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以便快速理解文章。

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排除法:将文章无关的部分快速剔除,只留对文章主旨有帮助的部分。

2.挖掘文章中的主题:弄清文章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整理出主题思路。

3.注意文中的转折和前后关系:关注文章中的转折点和前后的联系,整理出逻辑关系。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知识积累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知识积累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语文必考古代文学常识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

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

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

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

3、小说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小说等体裁。

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

二、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二、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

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

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

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着名作品。

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

产生最早的历史着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着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

这些着作中的许多篇章在记言记事、描写人物、论辩道理,以及结构篇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了一部对后代的文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的《史记》。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完整版)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完整版)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隶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等、辈,指同一类人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司命,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传说中掌管生死
的神。 属,隶属,掌管。
②读zhŭ,意思可以有:
衡少善属文
(连接,连缀)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四)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词性不 同,词义也就不同的特点。
3、词类活用
从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常见文 言实词的考查侧重于: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词类加标活入题用你描的 述
偏义复词
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是考查 的重点。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 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 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因此,整 理总加结入一你些的 常用的词并分列出它的义项、 例句标,题对描学述 习文言文是大有裨益的。对 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热 点,我们应高度重视。
例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恢复
双层的(用红罗 做的双层斗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复:副词,又,再。
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多义
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要养成平时多积累
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 中熟能生巧。
一词多义现象示例
实 例句 词
译文
实词释 义
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 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
四、知识联想法(常见成语\课文 注释)
至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高中高考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高考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部分。

掌握好文言文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增强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梳理一下高中高考文言文的常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高考中,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

1、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兵”这个词,常见的意思有“兵器”“士兵”“军队”“战争”等。

在“非兵不利”中,“兵”指“兵器”;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中,“兵”指“军队”。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则仅指“妻子”;“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通“背”,意为“违背”。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军”名词作动词,意为“驻军”;“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翅膀一样”。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高考中常见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

1、而“而”的用法比较多样,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递进、修饰等关系。

例如,“蟹六跪而二螯”中,“而”表示并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而”表示转折。

2、其“其”可以作代词、副词、连词。

作代词时,可译为“他(们)的”“它(们)的”“自己的”等;作副词时,可译为“大概”“难道”等;作连词时,可表示假设、选择等关系。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一、内容提要本篇文档旨在总结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本文主要涵盖了高中阶段常见的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含义,并针对不同文体进行了分类归纳。

二、重点字词归纳1. 常见实词(1)兵:武器;士兵;战争。

(2)走:逃跑;逃离;逃离人或事。

(3)故:事故;缘故;老朋友。

(4)焉:语气助词,无实意;于何处;他。

(5)谢:道歉;告知;感谢。

(6)亡:丢失;逃走;无。

(7)固:本来;固然;坚固。

(8)以:因为;用;认为。

(9)之:代词;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语气助词。

(10)为:被;替;做。

2. 常见虚词(1)以:和,跟;由于;以致于。

(2)其:他的;其中的;多么。

(3)于:在……里面;从……来;对……来说。

(4)而:并且;但是;而且。

(5)为:是;是……的原因;表示被动。

3. 特殊实词(1)则:就;那么;如果。

(2)乃:竟然;是。

(3)所:……的地方。

(4)夫:那。

4. 特殊虚词(1)也:用于陈述或疑问句,表判断或肯定回答。

(2)乎: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感叹。

(3)其:表示选择或推测,相当于“或者……或者……”。

(4)且: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三、文体分类归纳1. 记叙类文章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用法较多,如“兵”、“走”、“故”、“焉”、“谢”、“亡”、“固”等,需要掌握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同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如倒装句、省略句、比喻句等。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秦伯围郑”一句,“围”为使动用法,“郑”为代词,“晋侯、秦伯”为并列关系,“退”为动词作名词。

此外,还需要注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 议论类文章议论类文章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用法较少,但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固定搭配和表达方式,如“以”、“之”、“于”、“所”、“且”等。

同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论证方法和逻辑表达方式,如对比论证、归纳论证、因果论证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第一讲文言词汇【知识梳理】一、积累文言词汇《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每学年的积累总量不少于个。

”因此,高中阶段应积累不少于个文言实词。

如何积累文言实词?方法是两步:第一步,阅读文言课文和课外文段时注意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第二步是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

如:“卒”这个词——[卒](ú)()名词①步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②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③差役,“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左忠毅公逸事》)。

()动词①死,“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②完毕、结束、成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副词①终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②(ù)同“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在读各篇课文时注意积累它的各种意义和用法;然后将这些零散的义项聚集起来,有意识地加以记忆。

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可以自己整理,也可以借助工具书。

二、文言词汇知识(一)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二)一词多义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引”,会意字,本义是拉开弓。

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即用其本义。

由“拉开弓”引申为②“拉”,“左右或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由“拉”引申为③“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

”(梅尧臣《宣州环波亭》)④“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

”(《宋史·太祖纪》)⑤“拿”,“(东郭先生)引绳而束缚之。

”(《中山狼传》)⑥“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史记·田单列传》)⑦“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

”(《北史·周武帝纪》)⑧“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智慧结晶。

掌握文言文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更能让我们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学习实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一词多义文言文实词往往具有多个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兵”字在“兵器”“士兵”“战争”等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2. 古今异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文言实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例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妻子”。

3. 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高兴。

4.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其词性和用法。

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等。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虚词有:1. 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例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所学的知识。

(2)用作助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

- 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马之千里者”。

2. 而(1)用作连词,表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的“而”表示并列关系。

(2)用作代词,相当于“你”“你的”。

例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3. 以(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方式、原因等。

例如,“以刀劈狼首”中的“以”表示用。

(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结果等。

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以”表示目的,即“来”。

4. 于(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对象等。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熟练掌握文言文知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知识。

一、文言文的基础语法1. 词类:文言文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其中名词和动词是最基本的两类词。

2. 句法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主谓宾构成。

句法还涉及到状语、补语、同位语等成分的使用。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问、排比、对偶等,这些手法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二、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理解句子: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可以通过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来辅助理解。

2. 理解词语: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和短语,有些是与现代汉语相通的,有些则需要通过语境来推测含义。

积累词汇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3. 理解篇章:文言文作品通常由多个段落构成,要理解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结构安排。

可以通过识别段落主题、关键词语等来帮助理解。

三、文言文的经典作品1. 《论语》:这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诲和人生哲理。

2. 《诗经》: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主要由民间诗歌组成的305篇诗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3. 《史记》: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四、文言文的应用能力培养1. 题目分析:在解答文言文题目时,要仔细分析题目要求,确定所给文言文的体裁、作者以及内容要点。

2. 语言运用:写作文时,可以借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使用文言文中的常见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魅力。

3. 仿写练习:通过模仿文言文的风格,进行文言文的仿写练习,可以提高对文言文语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一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F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二1、基础知识①字音辨析题要落实三个内容:形近字的读音,多音字的读音,容易误读字的读音等。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掌握文言文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高中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实词1. 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 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 词义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2. 一词多义-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如“兵”,本义是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战争等义;“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为得力的助手。

- 实词的不同用法:如“使”,可作动词,意为派遣、让;也可作名词,使者。

3. 通假字- 音近通假:如“蚤”通“早”。

- 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4.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 名词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动词用作名词,逃亡的人、败北的人。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形容词用作动词,赞美。

-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二、虚词1. 而- 连词,表示并列、递进、转折、修饰、承接等关系。

如“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表示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表示递进;“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表示转折;“吾尝跂而望矣”中的“而”表示修饰;“拔剑切而啖之”中的“而”表示承接。

2. 之- 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所学的知识。

- 助词,可作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他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称刘备为刘豫州。

【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通“曝”)
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2.古今异义
其实百倍(其实: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释为“那实际上”,现代汉语中表示承上文而含转折,表所论的是实际情况)
思阙先祖父(祖父:古义指祖辈和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即爷爷)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至于:古代表示由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致”。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件事)可谓智力孤危(智力:古指智慧和力量,今指人认识事物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古义指旧事、前例。

现常指文学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礼遇)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并力西向(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李牧连却之(却:动词使动,使……退却)
5.特殊句式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句)
举(之)以予人。

(省略句)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状语后置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