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总论
神经病学总论
![神经病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5fb146c028ea81c758f5784e.png)
瘫痪分布特点 单瘫 偏瘫程度均等 交叉瘫(同侧脑神经) (对侧肢体) 四瘫、截瘫
第二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二、下运动神经元
【解剖生理】
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
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 的神经轴突,它是接受锥体 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 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 通路。
第二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第二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三、锥体外系统
【解剖生理】
广义的锥体外系统包括纹状
体系统及前庭小脑系统,共 同调节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运 动功能。前者主要由尾状核、 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 成,总称为基底节,其有关 的主要皮质部分是运动前区,
即第6区。
第二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三、锥体外系统
【解剖生理】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高级神经功能障碍
绪 论
临床症状分类
① 缺损症状
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绪 论
② 刺激症状
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
绪 论
③ 释放症状 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
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绪 论
④ 休克症状
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
瘫痪 损 伤 症 状 鉴 别
痉挛性瘫痪(硬瘫)
元锥 肌张力 的体 抑束 制对 腱反射 亢进 性下 影运 病理反射 阳性 ( + ) 响 动 消神 (锥体束损伤的确凿证据 失经 婴幼儿除外)
消失 阴性(–) 反射弧 中断
浅反射 肌萎缩
或消失 无 (短期内不出现)
消失
(下神经元不断发放冲动 出现 保证肌肉的营养代谢)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 专业“5+3”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神经病学总论
![神经病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ae7de67231b765ce05081472.png)
晕厥分类
反射性 心源性 脑源性 其它晕厥
晕厥的临床特点
1. 2. 3.
发作前期—短暂自主神经症状 发作期 —意识丧失倒地 恢复期
第六节 感觉障碍
特殊感觉:
1. 2. 3. 4.
普通感觉:
1. 2.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浅感觉:痛、温、触
深感觉:运动、位置、 震动觉
复合感觉:实体、图形、 两点辨别觉、定位、重量 觉
视网膜→ 视神经 → 视束→ 中脑 顶盖前区→艾-魏核 →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 约肌
调节反射:视近物时两眼汇聚、 瞳孔缩小 阿罗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调节 反射存在 艾迪(强直)瞳孔:一侧瞳孔散 大,光反射、调节反射缓慢
第四节 眩晕和听觉障碍
蜗神经—耳聋、耳鸣 前庭神经—眩晕 平衡障碍 眼震
脑神经核 内侧纵束 侧视中枢
特点 同侧眼肌全瘫
同侧眼肌分离性 双眼不能水平同向运动 双眼同向偏斜
瞳孔改变
神经支配 正常 副交感 缩瞳 病损表现 常见情况
瞳孔散大 动眼神经麻痹 视神经损害
交感 散瞳 瞳孔缩小 霍纳氏综合 征— (眼裂小、眼球内陷、同侧面部出不起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所 经历的事件,近记忆差,不能保留新鲜 记忆。而远期记忆尚保存。 2、逆行性遗忘 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前某一阶段的事 件,过去的信息与时间梯度相关的丢失。
(二)记忆减退
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普遍减退。 近、远记忆均减退 见于血管性痴呆,代谢性脑病,阿尔茨 海黙病
神经病学 ( Neurology )
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 神经内科 何伟
神经病学概念
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 因、发病机理、病理、症状、诊断、 治疗、预后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神经病课件01总论
![神经病课件01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1ff0f35684868762cbaed56d.png)
神经病学课件:总论
![神经病学课件: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1979a4af964bcf84b9d57bee.png)
了解
感觉障碍的性质与传导通路的关系;上/下 运动神经元的解剖生理和传导通路;锥体外 系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症状按发病机制可分为:
缺损症状
正常功能 减弱或缺失 (偏瘫\失语)
刺激症状
神经结构 受激惹→ 过度兴奋 (痫性发作 \根性痛等)
释放症状
高级中枢
休克症状
受损后
CNS急性局部
低级中枢 严重病变引起
了解:感觉障碍的性质与传导通路的关系,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解剖生理和传导通路,锥 体外系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掌握
➢ 运动系统病损的临床表现,感觉系统病损 的临床表现;锥体外系病损的临床表现; 脑干病损的临床表现。
熟悉
➢ 大脑半球损害的临床表现;小脑损害的临床 表现;脑干病损的定位诊断;锥体外系病损的 定位诊断;运动系统病损的定位诊断;感觉 系统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病学的范围:两个方面
一、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系统疾病: -脑 - 脊髓
➢周围神经: - 颅神经(脑神经) - 脊神经
二、骨骼肌肉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病
➢肌肉本身疾病 - 炎症 - 代谢 - 遗传
神经病学在临床学科中地位
神经医学为临床医学中的二级学科
➢神经解剖学 ➢神经生理学 ➢神经病理学 ➢神经生化学 ➢神经药理学 ➢神经组织学 ➢神经生物信息学
不同点:
传导径路不同是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受损, 触觉保留)的基础
深感觉、精细触觉纤维自后根神经节发出, 在 同侧后索上行, 至薄束核/楔束核
➢神经影像学 ➢神经分子生物学 ➢神经免疫学 ➢神经心理学 ➢神经行为学 ➢神经流行病学
总体目标
发展神经科学,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 时对疾病进行合理的诊断,同时尽可能针对 病因恰当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 致残率
神经病学总论
![神经病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80e3ae6ba26925c52cc5bf76.png)
三、视乳头异常
2、视神经萎缩
表现为视力减退或消失,瞳孔扩大,光反射减退 或消失。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表现为视乳头苍白而界限清楚,筛板清晰, 常见于视神经受压、球后视神经炎、MS或变性病
继发性表现为视乳头苍白,边界不清,不能窥见 筛板,常见于视乳头水肿或视乳头炎
外侧膝状体后或视辐射病变不出现神经萎缩
眼交感神经经径路和霍纳征
临床表现:
患侧瞳孔缩小
(瞳孔开大肌) 眼裂变小(睑板 肌麻痹) 眼球内限(眼眶 肌麻痹) 患侧面部无汗
损害部位:
Ⅰ级:丘脑和脑干 Ⅱ级:C8,T1侧索 Ⅲ级:颈上交感神 经节
(2)瞳 孔 散 大
不伴有视力障碍 ——见于动眼神经麻痹 不伴有眼外肌麻痹 ——见于钩回疝早期 伴有视力障碍 ——见于视神经损害 阿托品药物中毒
三、不同部位损害所致瞳孔改变
1. 瞳孔的大小:
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和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 维共同调节 副交感损伤时出现瞳孔扩大,交感损伤则缩小 普通光线下为3~4mm, 〈2为缩小,〉5为扩大
(1)瞳孔缩小:
单侧常为霍纳征(见后)
双侧交感的中枢通路受损,则出现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 见于脑桥出血、脑室出血压迫脑干或镇静催眠药中毒
2、瞳孔光反射异常
1. 瞳孔光反射径路
视网膜 视神经 视 束
2. 瞳孔光反射异常
传导路上任一部 位损害均可致光 反射消失和瞳孔 散大 外侧膝状体、视 放射和枕叶损害 引起的中枢性失 明不出现光反射 消失和瞳孔散大 瞳孔括约肌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上丘臂
上丘
中脑顶盖前区
两侧艾魏氏核
3、辐辏及调节反射异常
4、特 殊 瞳 孔
《神经病学总论》PPT课件精选全文
![《神经病学总论》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debfd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3.png)
整理课件ppt
26
颅神经检查
面神经:
➢ 中枢性面瘫
– 病变一侧皮质核束损害所致
– 表现病变对侧眼裂以下面瘫
➢ 周围性面瘫
– 病变一侧面神经受损
– 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口角低 垂、鼻唇沟变浅、皱额、闭目、 鼓颊、露齿动作均不能
整理课件ppt
27
颅神经检查
(六)位听神经:
听力检查 Weber 试验 Rinne 试验 前庭神经检查
整理课件ppt
9
一般检查
1.意识状态 2.精神状态 3.脑膜刺激症 4.头颈部检查 5.脊柱及四肢检查
整理课件ppt
10
(一)意识状态
1.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 嗜睡 昏睡
昏迷:
痛刺激
浅+ 中 重+ 深-
自发动作 反射 生命体征
+ + 无变化 ± ± 稍变化 - - 明显变化
整理课件ppt
神经病学绪论
整理课件ppt
1
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
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 功能
整理课件ppt
2
神经系统疾病
概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CNS、PNS及 骨骼肌损害而导致的疾病。
神经病学: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 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症状、 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整理课件ppt
3
一、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依据神经解剖学知识,以及 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对疾病损害的部 位作出诊断。
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特点。
整理课件ppt
4
一、定位诊断
一.定位诊断的注意事项: 1.一元化原则 2.病变的空间分布:局灶性 多灶性 弥散性 系统性
神经病学总论
![神经病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b9faa574a26925c52cc5bf4a.png)
第二节 认知障碍--失语症、失用 症、失认症
失语症概念
失语症(aphasia):脑损害所致的语言交 流能力障碍,即后天获得性对各种语言 符号(口语、文字、手语等)的表达及认 识能力受损或丧失。 诊断的必要条件: 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及严重智能 障碍,无视、听觉缺损,无口、咽喉等 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运动障碍
临床特点:是以命名不能为主要特征, 呈选择性命名障碍,找词困难,赘语, 在所给的供选择名称中能选出正确的名 词。 病变部位:多在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 颞枕交界区。
完全性失语临床特点
又称混合性失语 临床特点:所有语言功能均明显障碍,口 语、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 均严重障碍。可表现为哑,刻板性语言 (吗、吧、哒等)。 病变部位 :优势半球大范围病变,如大脑 中动脉区大病灶。
外侧裂周区失语症临床特点
传导性失语 临床特点:复述不呈比例的受损, 自发语言、听理解正常,语音错 语,找词困难。 病变部位:优势半球缘上回皮质 或深部白质内弓状纤维 。
经皮质性失语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复述较其它语言功能 好,甚至是不成比例地好。 可分为经皮质性感觉、运动和混 合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临床特点
失语症-分类(国内)
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 共同点:病灶都在外侧裂周区, 共同特 点是均有复述障碍。 Broca 失语 (Broca aphasia, BA) Wernicke 失 语 (wernicke aphasia, WA) 传导性失语 (conduction aphasia, CA)
神 经 病 学
哈医大一院神经内科 教研室
一.总论(神经科常见症状) 绪论 意识障碍 失语、失用、失认 视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 眩晕、听觉障碍 晕厥、痫性发作 感觉障碍 瘫痪 不自主运动 共济失调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 二.周围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 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麻痹 格林-巴利
精神病学--《神经病学》总论
![精神病学--《神经病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8eccf10f1a37f111f0855b52.png)
神经病学的总体目标是:
发展神经科学,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时对 疾病进行合理的诊断,同时尽可能针对病因恰当 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绪论
二、神经病学的特性
疾病的复杂性
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解剖构造都非常复杂, 不同部位病变所表现的症状不同,如果病灶同时 累及几个部位,临床症状就会互相重叠,给诊断 和分析带来很大困难。
目录
第十二章 运动障碍性疾病 第十三章 癫痫 第十四章 脊髓疾病 第十五章 周围神经疾病 第十六章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七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第二十章 睡眠障碍 第二十一章 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第一章 绪 论
绪论
《神经病学》总论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各论
第七章 头痛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绪论
四、神经病学的发展
(一)神经疾病谱的变化
全国老年人口比例已达10%以上,预计未来一 段时间内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老年人口的增多将会使老年变性病和脑血管病 增多,将会使疾病谱发生改变
(二)神经疾病诊断手段的变化
随着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和其他相关学科 发展,神经疾病的诊断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绪论
四、神经病学的发展
(三)神经疾病治疗技术的变化
除了大量新药进入临床外,其他新的治疗手段也 大量进入临床
神经病学总论
![神经病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47495fb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3.png)
神经系统疾病的概况:
神经系统的组成 疾病的分类 疾病的病因 疾病的症状 疾病的诊断 辅助检查 疾病的治疗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脑:大脑半球、脑干、
小脑
脊髓:CTLS 周围神经系统
颅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疾病的分类
已知神经系统疾病有几百种。按病变部位分:
– 脑疾病:脑血管病,癫痫,脑炎。 – 脊髓疾病: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
临床神经病学(clinical neurology)
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 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作为一门临床医学,它主要以求诊病人 为研究对象
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神经系统疾病的诊 断、治疗和预防问题。
神经病学发展和新进展
从内科学派生。
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病因和病理等的 基础学科,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 病理学,神经药理学和神经遗传学等,构成神 经科学(neuroscience)。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损: 受累水平:脊髓(SLTC)、脑干(延髓、脑
桥、中脑)、大脑(皮质或皮质下)
髓内或髓外:
定性诊断
指病理性质诊断或病理病因诊断。
– 病理性质诊断:脑出血。 – 病理病因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 首先进行定位诊断 – 然后再进行定性诊断
神经病学建立在神经科学基础理论之上,又与 其他众多的临床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神经 外科的不同在于治疗方式上,后者主要为手术 治疗。它与精神科共同研究和治疗脑疾病所致 的精神障碍与痴呆病。
神经病学与其它临床学科交叉融合衍生出新的 边缘学科如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内 分泌学、神经心理学等。
神经病学总论 ppt课件
![神经病学总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c7f77919e8b8f67c1cb9d6.png)
高级中枢受损
中枢急性严重病变
下 级 中 枢 功 导致与之功能相关
能亢进(锥体束): 的远隔部位神经功
肌张力高
能抑制:
腱反射亢进
,病变水平
病理反射(+) 以下迟缓性瘫,即
脊髓休克
7
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3)—临床表现的多变性
1 各种原因的
颅内压高
突然脑疝死亡
2 重症肌无力
神经病学总论
神经病学总论
(第一章绪论)
2
神经病学
“神经病”不是“精神病”(大脑功能紊乱导致 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
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和骨 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由内科学发展而来
主要研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研究
3
解剖+临床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
病史特点 定位 血管病变、感染、肿瘤、外伤、变性、中毒
遗传、自身免疫、先天发育等
17
刺激症状
释放症状
休克症状
神经结构损害 正 常功能缺失: 优 势 半 球 侧 梗 塞 出现失语、对侧偏 瘫和感觉障碍 面 神 经 炎 出 现 同 侧面肌瘫痪 脊 髓 横 贯 性 损 害 导致病变平面以下 运动、感觉和尿便 功能障碍
神经组织受激惹 过度兴奋:
大 脑 皮 层 运 动 区:癫痫发作 感 觉 神 经 根 : 疼痛
危象
呼吸肌麻痹
3
肌萎缩侧索硬化:
早 期 : 肌 肉 萎 缩 和锥体束征 病 情 进 展 , 肌 肉 萎缩的加重,锥体 束损害体征可以被 下运动神经元的受 累掩盖
8
密切观察体征的变化!
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4)— 疾病的难治性
神经病学总论
![神经病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7f851a4bf242336c1eb95ee0.png)
一、智能障碍
智能障碍(intelligence disorders)是一组临 床综合征,为记忆,认知(概括、计算、判断 等),语言,视空间功能和人格等至少3项受损, 可由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等引 起。
主要症状:①记忆障碍,②思维及判断力障碍, ③性格改变;④情感障碍。
智能障碍类:
①先天性智能障碍:如精神发育迟滞;
颈上交感神经及脑干网状结构的交感纤维损害
瞳孔散大
动眼神经麻痹 视神经损害
霍纳征(Horner)
第六节 面肌瘫痪
[解剖学基础]
1.运动支:支配除咀 嚼肌和上睑提肌以外的 面肌,以及耳部肌、枕 肌、颈阔肌和镫骨肌等。 2、感觉支:舌前三分 之二的味觉。 3、副交感神经:舌下 腺、颌下腺、泪腺。
☻命名失语:健忘性失语 命名不能。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
二、失用症 (apraxia)
失用症是指脑部疾病时患者无任何运动 麻痹、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和感觉障 碍,也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等原因,在企 图作出有目的或细巧的动作时不能准确 执行其所了解的随意性动作。 受损部位:左侧顶叶缘上回。
临床类型及表现
浅昏迷 中昏迷 重昏迷
昏迷程度鉴别
昏迷程度
疼痛刺激反应 无意识自发动作 腱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 生命体征(血压、呼吸)
浅昏迷
有反应 可有 存在 存在 无变化
中昏迷
深昏迷
重刺激可有 很少
减弱或消失 迟钝
轻度变化
无反应 无 消失 消失 明显变化
2、伴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
①急性意识模糊状态(acute confusion state)、 嗜睡、意识范围缩小 常有定向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 错觉可为突出表现、幻觉少见
神经病学总论第六版-精选文档
![神经病学总论第六版-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cc45b5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10.png)
五、面神经
损害表现及定位:
➢ 区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瘫。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要注意面神经受损的部
位: ✓ 区别面神经损害在脑干内或脑干外 ✓ 区别面神经损害在颅腔内或颅腔外 ✓ Millard-Gubler综合征与Hunt综合征
六、前庭蜗(位听)神经
解剖生理:
➢ 属特殊躯体感觉性神经。 ➢ 内耳螺旋器上毛细胞→蜗神经→脑桥蜗神
四、小 脑
功能: 维持躯干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执行精细动作。
临床表现: ➢ 最常见的症状是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还可
出现肌张力减低、构音障碍、动作性震颤或 意向性震颤等。 ➢ 小脑蚓部与小脑半球损害的症状不同。 蚓部损害:躯干性共济失调。 半球损害:同侧肢体的小脑功能障碍。 ➢ 慢性小脑弥漫性损害:躯干和言语的共济失 调,四肢的共济失调不明显。
三、神经科学的发展
➢ 神经科学各学科发展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
➢ 21世纪是“脑”的世纪,是神经科学突飞 猛进向纵深发展的世纪。
➢ 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和诊疗技术方法,如 CT、MRI等技术,对临床神经病学的发展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神经系统
➢ 按解剖结构分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 解剖生理:
为躯体运动性神经,发自延髓的舌下神经核,支 配舌肌。舌下神经仅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 损害表现及定位:
舌下神经及核性病变:双侧受损时,舌肌完全瘫痪, 不能伸舌,有言语、吞咽困难,舌肌萎缩及肌束 颤动;一侧受损时,病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 偏向患侧,伴舌肌萎缩和舌肌颤动;
舌下神经核上性病变:一侧病变,表现类似于周围 性舌下神经麻痹,但无舌肌颤动及萎缩。
神经病学总论-第一医院神经科
![神经病学总论-第一医院神经科](https://img.taocdn.com/s3/m/1054e2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9.png)
动眼N
直及下斜肌
下丘→滑车N核→滑车N
→ 眶上裂 海绵窦
(二)临床症状:
1.眼肌麻痹:
(1)周围性眼肌麻痹:
向上、
动眼N:上睑下垂,外斜视,
内、下视受限
单一N麻痹
瞳孔大且光反射消失,
有复视
复视
滑车N:向下外方视受限,有
有复视
外展N:内斜视、外视受限,
三N合并麻痹: 眼球固定,瞳孔大且光反 射消失,
5. 神经病学的重要性及前景 6. 二十一世纪是“大脑”的世纪;
7.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 (包括脑血管病, 肿瘤等);
8. 研究热点很多, 有一些突破但突破 不多;
9. 治疗进展较少; 10. 预防是关键。
第二章 意识障碍
第二章 意识障碍
一、概念
1. 意识: 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机体对自身和周
(上丘)
破坏性:双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
无复视
核上性眼肌麻痹特点: 双眼同时受累
麻痹眼肌反射活动仍保
2、复视 3.瞳孔大小及光反射改变
动眼神经麻痹
(1)瞳孔散大:见于 脑疝
(>5mm)
失明
Horner's 征
(2)瞳孔缩小:见于 桥脑出血
(<2mm) 有机磷中毒等
(3)对光反射消失:反射弧损害
(二)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轻→强烈 2、感觉倒错:非痛→疼痛 3、感觉过度:点→面 4、感觉异常:自发感觉异常 5.疼痛:局部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疼痛、
灼性神经痛
三、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1、末梢型: 多数周围N损害:四肢对称性、套式 各种感觉均障碍 2、神经干型: 单一或多个N干损害:所支配皮肤区域各
神经病学总论
![神经病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70f435c55727a5e9846a61b7.png)
軀體病變→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心腦綜合征
癲癇
肝性
低血糖
癱瘓
肺性
腦病
昏迷
腎性
1
神經病學學科發展與其它學科關係
臨床醫學
神經科學
基礎醫學 一級學科
基礎醫學
二 級 學 科
生物學 組胚學 解剖學 生理學
內科學 外科學 眼科學
神經生物學 神經組胚學 神經解剖學 神經生理學
神經病學 精神病學
生物化學 耳鼻喉學 藥理學
定位診斷
病史、症狀、體征 +
輔助檢查、病理學檢查
病因
定性診斷
1
第二章 神經系統的解剖、生理及病損的定位診斷
概述 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症狀 — 4組
➢ 缺損症狀 ➢ 釋放症狀 ➢ 刺激症狀 ➢ 失聯絡症狀(腦休克、脊髓休克)
1
中樞神經
腦
大腦
間腦
腦幹
小腦 脊髓
對各系統的資訊進行整合和歸納 傳出興奮資訊,控制隨意運動 整合協調動作和自主神經系統
眼運動障礙 眼球震顫(下跳性、反彈性眼震)
肌張力減低 鐘擺樣腱反射、反擊征陽性
1
小腦損害的臨床表現
小腦蚓部損害 軀幹、兩下肢共濟失調:
站不穩、寬步基、醉漢步態 (上肢共濟失調、眼球震顫常無) 言語障礙:語音含糊、吟詩樣語言
1
小腦損害的臨床表現
小腦半球損害 同側肢體的共濟失調
指鼻試驗, 跟膝脛試驗, 快複輪替試驗 反擊征陽性, 對指試驗, 指誤試驗 頭、身體向病側偏斜,步態不穩向病側傾 斜 小腦性震顫
皮質脊髓束,上肢靠前,下肢靠後 丘腦皮質束,視放射和聽放射 三偏綜合征
內囊纖維模型
1
大腦半球 間腦
神经病学总论
![神经病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3108d6e465ce0508763213c0.png)
第一章 绪 论
工作思维方法
与内科大体相同,通过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来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与内科不同之处在于: 1、需要掌握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2、强调疾病的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 3 、 辅 助 检 查 发 展 的 很 快 , 有 腰 穿 、 CT 、 MRI 、 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DSA(脑血管造影)等, 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4 . 治 疗 原 则 : 治 愈 ( 脑 炎 、 脑 膜 炎 、 BGS ) 、 缓 解 (EPI,PD,MS)、对症(AD,OPCA,PMD,ALS)
Ⅱ 视神经(optic nerve)
解剖生理:
圆柱(锥)细胞(视网 膜)→神经节细胞→视 神经→视交叉(鼻侧半 交叉、颞侧半不交叉) →视束→外侧膝状体 →内囊后肢→视辐射→ 枕叶视中枢(距状裂两 侧楔回、舌回)
Ⅱ 视神经(optic nerve)
临床症状: ⑴视力及视野缺损:有定位价值 ①视神经: 同侧单眼盲,见于
Ⅲ、Ⅳ、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⑵复视 • 当某个眼外肌瘫痪时,双眼球不能协同
地向麻痹肌收缩的方向运动,并出现视 物成双,称复视(diplopia)。
Ⅲ、Ⅳ、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⑶瞳孔对光反射 • 普通光线下,瞳孔直径:3-
4mm,瞳孔括约肌 瞳孔开 大肌,﹤2mm:瞳孔缩小, ﹥5mm:瞳孔散大。 • 光线刺激瞳孔引起的瞳孔缩 小反射叫瞳孔对光反射,其传 导经络是:
• 黄斑回避现象是中枢性偏盲的特点。原 因可能是黄斑区纤维分布在双侧枕叶视 中枢。
Ⅱ 视神经(optic nerve)
⑵视乳头异常:简单介绍一下。 ①视乳头水肿:视乳头充血、边界模糊、生理凹
陷消失、静脉淤血、重时可见视乳头及视网膜 出血 ②视网膜出血:视乳头隆起、边缘消失、视乳头 周围及视网膜上有出血 ③高血压眼底改变:动脉硬化明显、反光强、银 丝样、静脉充血不明显、有动静脉交叉压迹 ④视神经萎缩:视乳头苍白、边界鲜明、筛板清 楚
神经病学总论
![神经病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81df124e336c1eb91a375dbc.png)
神经病学总论神经病学的范围:两个方面一、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系统疾病:脑脊髓;周围神经:颅神经(脑神经) 脊神经;植物神经疾病:二、骨骼肌肉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病;肌膜疾病;肌肉本身疾病:炎症代谢遗传神经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方法一、与其它系统疾病的共同点: 1、详细病史采集2、详细体格检查望—步态、仪态。
对称性、稳定性触—肌张力、肌颤动叩—腱反射、肌张力听—杂音二、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特殊性:1、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客观性:要辩别真假体征2、特殊思维方法: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神经损害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一、神经症状类型1、缺失—运动缺失、感觉缺失。
2、释放—锥体束的亢进、巴氏征阳性、锥外系的舞蹈动作。
3、刺激—神经根痛、抽搐。
4、断联—脊髓休克。
常见神经症状和体征(定位症状和体征)—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感觉是机体认识和感知外界的基本功能,是机体适应环境,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基本条件。
感觉障碍系指机体感知系统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感觉(正常)种类:躯体觉浅感觉—痛、温、触。
深感觉(本体觉)—震动、牵拉、位置。
复合感觉—时空定位、定向、几何图形、实体、辩别等。
特殊感觉—嗅、味、视、听。
感觉的解剖基础(向心传导)共性:1、三级神经元组成。
2、交叉传递。
•特殊性:1、痛温觉传导:在脊髓交叉。
面部感觉脑干交叉。
2、本体感觉:脑干交叉—内侧丘系。
3、胸4以下的纤维仅组成簿束。
胸4以上纤维才构成楔束。
感觉障碍•按感觉障碍的性质可分下列类型:1、感觉过敏—阈值降低或敏感性↑。
2、感觉过度—阈值 ↑,反应时间延长。
3、感觉异常—异样感觉,如麻、木、蚁走、灼电等。
4、疼痛—局部、扩散、放射、牵涉、灼痛、幻肢痛等。
5、感觉减退,缺失—完全性、分离性缺失等。
感觉障碍•按解剖部位分为下列类型:1) 末梢型:特点为对称性,远端分布。
谓称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
2) 神经干型:臂丛组成上、中、下干。
腰骶丛。
特点:固定性,边界清,不对称性。
3)脊髓后角与前联合型:特点:∙半个背心或马挂型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纹状体) 苍白球
纹状体
纹状体和丘脑是低级脊椎动物的最高中枢。
47
锥外系统(2)
作用:共同调节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运动功能, 使动作更精确。包括对伴随随意运动的不自主 动作、姿态反射的控制,肌张力的调整等及担 负半自动的刻板的及反射性的运动,如联合动 作、表情动作、防御反应、饮食动作等。 病变 苍白球、黑质病变: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 新纹状体病变:肌张力下降,运动增多
额叶底部:占位性病变可有同侧嗅觉缺失和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Foster -Kenndey综合征) 额中回后部:侧视中枢受损引起两眼向病灶 侧同向斜视,刺激性向对侧。
8
大脑的概述 顶叶
中央后回:感觉症状 刺激性病灶——感觉性癫痫,常为针刺、电击,偶 为疼痛,可扩展至运动中枢引起抽搐发作。 破坏性病灶——精细感觉障碍主要为麻木沉重等。 实体觉、二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丧失。一般感觉不受 影响。
视觉障碍: 刺激性病灶——不成形幻视发作(闪光、暗影、 色彩等),可继以全身癫痫发作。如视中枢附近视觉 联络区的刺激性病灶则引起成形的幻视发作。 破坏性病灶——二眼对侧的视野的同向偏盲(黄 斑回避、光反存在)。
视觉失认:左侧顶枕区病变可致。病人不能辨认熟悉 的物体图画或颜色的名称或作用,但用手摸能辨认。
3
4
5
大脑的概述
运动中枢-额叶中央前回。
感觉中枢-顶叶中央后回。 听觉中枢-颞上回、颞横回。 视觉中枢-枕叶内侧距状裂上下缘。
6
大脑的概述 额叶
额后部:运动障碍。
刺激性病灶——局限性癫痫(Jackson癫痫)
破坏性病灶——单瘫 旁中央小叶受损(如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影响双下肢而痉挛性截 瘫、尿潴留、感觉障碍。
髓外病 由下往上
37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周围神经:神经干或神经丛受损引起一个肢体 多根周围神经感觉障碍。在多发性神经病时, 影响末梢,而常出现手套、袜子样感觉障碍。 后根:常有相应后根的放射性疼痛,称根痛。 如脊外肿瘤、腰突症。 后角:产生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温痛觉下 降,触觉深感觉保留,即分离性感觉障碍。见 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外伤。
T4-乳头平面 T10-脐平面 T12-L1 腹股沟
四肢复杂: C5-7 上肢桡侧 C8-T1 前臂及手的尺侧 T2上臂内侧 L1-3 股前 L4-5 小腿前
S1-2 足底、小腿后 S3-5 肛周
36
解剖生理
层次排列
痛温觉:下肢外
上肢内
深感觉:薄束(下肢\内) 契束(上肢\外)
故髓内病 痛温觉 病灶水平 由上往下
29
感觉分类
浅感觉(来自皮肤、粘膜):痛觉、温度觉、 触觉
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 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音叉) 复合感觉:实体觉、图形觉、定位觉、两点 辨别觉、重量觉 特殊感觉:视、听、嗅、味等
30
解剖生理
痛温觉:
背外侧束上升2-3个节段 前联合交叉 脊髓后根节 后角细胞 脊髓丘脑侧索 中央后回 上肢内 下肢外 丘脑外侧核 内囊后肢丘脑辐射
眼肌瘫痪 周围性:复视 核性:交叉性瘫 核间性:一侧外展受损,而另一侧眼球不能同 时内收,但会聚运动仍然正常, 核上性:注视病灶或注视瘫肢(刺激性) 复视
20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2)
瞳孔
散大:动眼神经麻痹,钩回疝早期即有。 缩小:Horner-颈上交感神经通路的损害 针尖样-脑桥出血 光反 调节反射
形、定位感觉。刺激性病灶引起感觉型癫痫发作。
40
第四节 运动系统
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小脑系统
41
下运动神经元(1)
解剖生理 下运动神经元指前角细胞、颅神经核及其 轴突,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小脑系统各方 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每一前角细胞支 配50-200个肌纤维。每个运动神经元和其所支 配的同一组化类型的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
前额叶(额极、静区):为高级活动精神中枢。 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活动减少,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力 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故有痴呆和人格改变。可有欣快和 易激怒。患者小便有特殊的障碍。如影响额-桥-小脑束可有对侧共 济失调、步态不稳。
7
大脑的概述 额叶
主侧额下回后1/3:Broca氏区受损时产生运动 性失语。
运动:支配软腭、咽喉诸肌。
副交感:支配胸腹腔内各脏器运动。
两者受损时为球麻痹,音嘶哑、吞咽困难、咽部 感觉消失、咽反射消失。
26
副神经
支配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上部,构成喉返 神经,支配声带。
双侧支配,病变为无力萎缩。
27
舌下神经
一侧大脑支配,支配舌肌,受损时舌 尖偏向患侧。
28
第三节 感觉系统
21
三叉神经
三支:眼支 上颌支 下颌支
感觉:角膜反射 运动:双侧支配咀嚼肌
22
面神经
运动:面瘫
Hunt综合征
感觉:舌前2/3味觉 副交感:支配舌下腺、颌下腺的分泌及泪 腺。
23
听神经
蜗神经:耳聋 耳鸣
前庭神经:出现平衡失调、眼震、眩晕。内耳病 变可同时影响听觉。周围性眩晕较剧,有旋转感, 伴恶心呕吐时间短;眼震有固定方向。平衡障碍 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偏向患侧。眼震为大脑纠 正所引起 。
神经病学总论
岳阳医院神经内科 汪 涛
1
第一节 大脑的概述
2
大脑的概述
左半球在语言、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计算力等方面 起决定性作用。
右半球为高级认识中枢,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 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短暂的视觉记忆和对不同人的面 容识别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每侧半球由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分为额叶、顶叶、 颞叶、枕叶四叶。
44
上运动神经元(2)
定位诊断 上运动神经元瘫(痉挛性瘫、硬瘫)。为肌张 力增高,肌肉无萎缩(晚期可有废用性萎缩), 腱反射增高,病理反射阳性。
皮质:多为一个上肢、下肢或面部瘫痪,称单瘫。 刺激性可有Jackson癫痫。 内囊:三偏。
45
上运动神经元(3)
脑干:交叉性瘫。即同侧本平面以下运动颅神 经瘫及对侧肢体的上运动神经元瘫。 延髓外侧综合症 Wallenberg综合症
10
大脑的概述 颞叶
颞叶前部内侧面:嗅觉和味觉中枢。刺激性病灶可 引起钩回发作。当癫痫放电向后放射扩散时,可出 现自动症,似曾相识感、情感异常,内脏症状等。 主侧颞上回后部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Wernick), 患者不能理解别人及自己的言语、书写能力差、抄 写尚可。病人言语欣快。虽有言语严重错误,甚至 不知所云,但无内省力。
50
反射(1)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联络神经 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深反射(肌牵张反射或腱反射)锥体束对其有抑 制作用 浅反射(皮肤及粘膜的反射)有角膜反射、咽反 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 为刺激后引起肌肉急速收缩,其反射途径长。上、 下神经元病皆可减低。
51
38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脊髓:①横贯:平面以下感觉全部丧失,截瘫 或四肢瘫;二便障碍见于脊髓炎、脊髓压迫症 等。②半切综合症: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 瘫及深感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失。③脊髓中 央部:如脊空症、髓内肿瘤影响前联合,而有 节段性感觉分离障碍。 脑干:延髓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综合症)同
42
下运动神经元(2)
定位诊断 脊髓前角细胞:不伴感觉障碍呈节段型分布
前根:瘫痪为节段性
周围神经:瘫痪伴感觉障碍的分布同每个周围 神经支配一致。
下运动神经元瘫(弛缓性瘫、软瘫)。特点为张 力下降,肌肉萎缩,腱反射下降,病理反射阴 性。
43
上运动神经元(1)
解剖生理 起自中央前回运动区第五层的巨锥体细胞(Betz细 胞)。其轴突形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合称锥体 束。经内囊后肢及膝部下行,交叉于对侧颅神经核及前 角细胞(锥体交叉)。虽然是对侧支配,仍有一部分锥 体束纤维供给同侧下运动神经元(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 神经例外),因为肢体的同侧支配纤维近端较多,远端 较少,故上运动神经元瘫,肢体远端重于近端。
13
大脑的概述 边缘系统
包括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钩回)、杏仁核、 丘脑前核、乳头体核以及丘脑下部等结构。与网状结 构、大脑皮质有着广泛的联系。参与精神(情绪、记 忆等)和内脏活动,损害时出现情绪症状、记忆尚失、 意识障碍、幻觉(嗅、味、视、听),行为异常、智 能减退等精神症状。因边缘系统与其他脑部有密切联 系,故不能孤立的进行定位。
桥脑基底外侧综合症 millard-gubler综合症
动眼神经与锥体束交叉综合症 Weber综合症。
脊髓:胸髓受损为截瘫; 颈膨大以上部位受损 为四肢瘫。
脊髓休克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的特殊表现
46
锥外系统(1)
解剖:广义的包括纹状体及前庭小脑系统, 共同调节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运动功能。狭 义指纹状体系统。包括:纹状体、红核、黑 质、丘脑底核,总称基底节。
48
小脑(1)
解剖生理:分蚓部及半球。
原始小脑:绒球小结及顶核,为平衡中枢。损害 时失去空间中的定向能力,引起躯干及下肢的共 济失调。 旧小脑:前叶及后叶的蚓锥、蚓垂。调节肌张力 并维持身体姿势。 新小脑:小脑半球大部分由后叶构成,同执行精 细动作及随意运动的制动作用和校正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