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8SrDNA_D2_D3区序列分析

合集下载

一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序列[发明专利]

一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序列[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序列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魏利辉,邵颖,万景旺,赵雷,张红艳
申请号:CN201210075653.7
申请日:20120321
公开号:CN102634526A
公开日:
201208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
1183bp,自110bp至1108bp区段为其开放阅读框,编码333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长
109bp,3’非编码区长75bp,有多聚核苷酸尾巴,该基因在线虫耐寒作用机制中起作用,同时还在抗线虫转基因作物方面应用。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灵街50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甘肃省党参根结线虫病发生、分布及病原种类鉴定

甘肃省党参根结线虫病发生、分布及病原种类鉴定

甘肃省党参根结线虫病发生、分布及病原种类鉴定
石明明;李惠霞;刘永刚;李文豪;倪春辉;韩变;连芸芸;姜伟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年(卷),期】2022(48)3
【摘要】为明确甘肃省党参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及病原种类,在甘肃省党参主产区调查、统计田间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

结果表明,甘肃省6个党参主产区均有根结线虫病发生,病田率、病株率分别为40.7%、13.2%,病情指数为10.4。

依据根结线虫各虫态的形态测量值和雌虫会阴花纹等特征,将危害党参的根结线虫初步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1949。

rDNA-ITS区段和28S rDNA D2D3区段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根结线虫群体无核苷酸差异,与多个北方根结线虫聚为一支且有较高的置信度。

利用特异性引物Mh-F/Mh-R扩增得到北方根结线虫的特异性片段,大小为462 bp。

故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危害甘肃省党参的根结线虫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

【总页数】11页(P181-191)
【作者】石明明;李惠霞;刘永刚;李文豪;倪春辉;韩变;连芸芸;姜伟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67
【相关文献】
1.福建省部分地区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鉴定
2.云南三七主产区根结线虫病病原线虫种类鉴定及分布
3.榕树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鉴定
4.海南省番石榴根结线虫病病原的种类鉴定及其寄主范围的测试
5.福建省直播稻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鉴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腐烂茎线虫rDNA_ITS序列分析

腐烂茎线虫rDNA_ITS序列分析

GenBank 上进行 blast 同源性检索,发现均与 D.destructor
的 rDNA- ITS 序列 (GenBank NO:AY987007) 同源性较
高,尤其是 Des- 1 群体的同源性最高,达到 100 %。根据
1:Des- 1,2:Des- 2,3:Des- 3,4:Des- 5,5:Des- 6,6:Des- 7,7:CK
单条线虫 DNA 的提取:根据 Subbotin 等 2005 年的方法,略有改进[12]。 1.4 线 虫 r DNA- ITS 区 的 PCR 扩 增
用已提取的 D.destructor 基因组 DNA 为模板,扩增引物为 Vrain 等 公 [13] 布的扩增线虫核糖体 DNA- ITS 区 的 通 用 引 物 , 序 列 如 下 :rDNA1 (5 - 3′):TTGATTACGTCCCTGCCCTTT;rDNA2 (5 - 3′):TTTC ACTCGCCGTTACTAAGG。PCR 反应体系:2.5 μL 的 10×Taq reaction buffer,1.5 μL 的 Mg2+(25 mmol/L), 0.5 μL 的 dNTP(10 μmol/L),rDNA1(10 μmol/L)和 rDNA2(10 μmol/L)各 1 μL;0.2 μL 的 Taq 聚合酶(5 U/μL), 加水补足 25 μL。PCR 反应条件:94 ℃预变性 2.5 min;94 ℃变性 1 min;53 ℃退火 1 min;72 ℃ 延 伸 2 min, 设 40 个循环;最后 72 ℃延伸 10 min。扩增产物在 1.0 %的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分离后,通过 ALPHA 5500 的凝胶呈像系统显示记录电泳结果。 1.5 PCR 产物的克隆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进境有害生物检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BAKl0B06- 2)资助。 刘先宝 男,1977 年生,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植物病原线虫。电话:0898- 23302826。 * 通讯作者 葛建军,电话:010- 64912742,E- mail:Jianjun11@163.com。 收稿日期:2007- 07- 09 修回日期:2007- 12- 03

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杂交后代致病力测定

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杂交后代致病力测定

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杂交后代致病力测定王宏宝;毛佳;李茹;赵桂东;林茂松【摘要】利用室内人工接种方法对腐烂茎线虫杂交后代进行致病力、繁殖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内各组合中均能杂交成功,比较发现各种群的后代数目与对照亲本的数目有显著差异,各杂交组合中杂交率与F1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亲本自交);各杂交群体在致病力、繁殖力表现方面与对照DeSD种群在P0.05水平上均存在差异;各种群正反交群体致病力、繁殖力与对照相比,对照DeSD种群所在的反交组合表现特征均高于其正交组合;相关性分析,腐烂茎线虫两类基因型各种群基因型内杂交群体致病力与繁殖力均存在正相关.本研究对模拟我国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扩散后所产生杂交代的致病力分化情况,腐烂茎线虫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为不同地理来源有害生物入侵分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Using artificial inoculation methods, on offspring of 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e pathogenicity, fecundity of that were deter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ybrids combinations within the same genotype can successfully. Compared of the number of descendants, found in the various groups and control par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hybridization rate and the number of F, hybrid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s the parents selfed) ;The hybrid groups and control DeSD population, in pathogenicity,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t the P0.05 level;Compared with groups of reciprocal groups and the control population in the pathogenicity, fecundity,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ti-crosses was higher than the orthogonal on the control DeSD;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showed thatpathogenicity and fecundity of Ditylenchus destructor hybridization group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his study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Ditylenchus destructor and the virulence differentiation of simulating proliferation of hybrids of Ditylenchus destructor population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 at the same time, This wa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pest invasion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1(026)006【总页数】5页(P212-216)【关键词】生物学杂交;腐烂茎线虫;致病力;繁殖力【作者】王宏宝;毛佳;李茹;赵桂东;林茂松【作者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uctor)是一种迁移性的内寄生线虫,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根瘤、匍匐茎、球茎、根茎和块根),很少为害地上部分,缺少高等植物时,可以取食土壤真菌存活。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鉴定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鉴定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一种全世界分布广泛的植物寄生性动物,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种植区域,主要危害马铃薯等根茎作物,可导致茎瓤叶变黑枯死,经济损失极大。

甘薯也是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宿主之一,但往往出现子母不对应,鉴定和认定被感染者时,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实地鉴定。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可以使甘薯叶片与叶脉变黑、潮烂,也可以出现蔫萎、绿叶变白、表皮粗糙等症状。

也可能出现灰白色的病斑,病斑处经过按压或抠取时会检查到狭长的成虫或褐色的卵。

此外,甘薯根中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也可能长期潜伏,成熟者不能很容易被发现,因而检疫要特别当心,及早发现和防治。

为了准确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存在情况和治疗情况,需先进行常规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同时进行模拟试验,全面分析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影响因素所造成的蔓延状况,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

我们可以利用细胞凝聚和入侵的实验,进行靶物的分离、检测,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叶片上卵和幼虫的形态特征,及时确认病原及其传播蔓延情况,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尽早控制病害的发展和经济损失,确保农作物的平安产量。

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首先应到种植或病害发生原位查看,关注甘薯叶片是否出现植物萎蔫发黄、叶肉变黑等症状,出现有病斑的话,应将病斑取出及时浸泡,以提高动物的表观密度。

同时,应采用洗涤的方法将病斑表面的植物残渣洗净,然后仔细观察叶片表面,可以发现褐色粒状的卵、灰白色的成虫,以及褐色小虫、灰褐色小虫等,经过确认就可确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感染情况。

另外,还可以进行发芽实验,将病害发生区甘薯叶片在75℃水里浸泡,共浸泡2小时,再将其浸出,移植到湿土中,用文房四宝在植物叶片下编号,每天清洗观察包含的褐色卵和灰白色的成虫是否孵化,若有,则说明病情严重平时动物积累已达到有感染的程度。

综上所述,用于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需要对植物叶片、叶肉、病斑进行一一分析查看,结合发芽实验和显微镜查看,观察褐色的卵和灰白的成虫,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及时鉴定并处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

伞滑刃线虫属部分种群28S RNA基因中D2-D3区的特征

伞滑刃线虫属部分种群28S RNA基因中D2-D3区的特征
Ab t a t s r c :Th o sb l y o 8 NA e e o h ls f ai n a d i e t c t n o u s p ee c u p ce e p si i t f S R i 2 g n n t e c a s c t n n f a o fB ra h ln h ss e i s i o d i i i
s phel nc s sp ct s JANG —i a e hu e e I Li n,ZHE q NG igWH (ntueo it hoo y C l g f r utr Jn — Is t f oe n lg , ol eo i l e it B c e Ag c u
adBo cn lg , hj gU i ri , n zo 10 9, hn ) n it h o y Z ea nv sy Haghu30 2 C ia e o i n e t
alt e s e is a d p p l t nso r a e e c sa d Eka l h p c e o u a o fBu s ph ln hu tphee c o d sus d i e sud r fe e tae n i n l n h i e e n t t y we e d fr n td h i i b i e t n o 一 x n so e i n f2 y d g s o fD2 D3 e pa i n r g o s o 8S RNA e e wi h 23 .Th h l g n tc te r o — i g n t Bs I 6 I h e p y o e ei r e we e c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制性 内切酶对其进行 P R R L C .F P分 析 , 除松材 线虫 与拟 松材 线虫 的酶 切 图谱 比较 接 近外 , 它伞 滑 刃线 虫种 群获 得不 其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ytier h sceoy poen C IP) 族 的 一 肽 , c se —i ertr r ti, R S 家 n c 表达场所 在亚腹 食道腺 , 在植物 寄生线虫 与寄 主
员 [ , 家族蛋 白在植 物 和动 物 中分 布广 泛 。类 毒 互作 的功能 还不 明确 。而 编码在植 物食道腺 细胞表 2该 ]
克 隆在 食道腺 细胞 的编码分 泌蛋 白的寄生基 因
8 j 及 自由生活线虫 秀丽小 杆线 虫 ( an ra d t l— 对理 解线虫 对植物 的寄生起 关键作 用l 。 目前 国内 C e oh b i s e ie g n )6中也 有发 现 和报 道 。该类 基 因 目前 在 根结 外 没有马铃 薯腐烂茎 线虫类 毒液过 敏原蛋 白基 因的 a sl ]
克 隆到类 毒液 过敏原 蛋 白基 因 ( -a 一 ) Ddv p 2 。
毒液 过敏 原 蛋 白基 因 Mb p 1 No ten杂 交 分 ms , r r h
1 材 料与 方 法
析显 示该基 因在侵染前 2 龄幼 虫和侵染 期 2 幼虫 11 供 试 材 料 龄 . 利用 中 国农业 科学 院植物保 护研究 所线虫 实验 均有 信号 , 在 成 熟 雌 虫 中 未检 测 到 信 号 。Wa g 但 n 等 l从 南方根结 线虫 中获得第 2 类毒 液过敏原 蛋 室 已有 的马铃薯腐 烂 线 虫纯 培 养体 系 , 河北 省 昌 2 ] 个 从
第 3 卷 第 2期 O 21 年 4 01 月








Vo . 0 No 2 13 .
Ap .2 1 , 8  ̄ 1 6 r 0 l1 2 8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严 重 损 失 。根 据 无公 害 生 产技 术 的 要 求 , 治 腐 烂 茎 线 虫最 根 本 、 安 全 的 措 施 是 在 种 植 抗 病 品 种 的 基 础 防 最
上, 进行轮作倒茬及 生物 防治与化 学农 药相结合 , 使各种措 施有机 协调 , 阻止 腐烂线 虫对任何 一项措施 产生
下, 因此 不易 觉察 。线虫 学 家 J N S s r : 线 . . as 称 “ e 虫 是农业 隐 蔽 性 敌 害 。 马 铃 薯 腐 烂 茎 线 虫 以 ”
病 的 防治 , 保 证 马 铃 薯 生 产 安 全 , 高 经 济 效 是 提 益 的重要 措施 , 是 目前 马铃 薯 生 产 上 亟待 解 决 也
马铃 薯腐烂 茎 线 虫病 是 植 物侵 染 性 病 害 , 被 我 国列入 植物 线虫 检 疫对 象 名 录 。1植物 线 虫 病 _ 害没 有 明显 的病 状 特 征 , 与 一 般 的缺 水 、 肥 常 缺 和一 些 昆虫分 泌毒 素 引起 的症 状 相 混 淆 。加 之 , 线 虫个体 细 小 , 眼难 以 看 见 , 肉 为害 部 分 又 在 地
l to u i n—fe r d to e h o o y,t e mo tf n a n a ,mo ts c r a u e n t e ba i fp a i g r - r e p o ucin t c n lg h s u d me tl s e u e me s r s o h ss o lnt e n ssa tv re is,co oa in a d bilg c lc n rl, o ia in o h mia e tcde .o g n c c o d n to it n a ite r p r t t n o o ia o to c mbn to fc e c lp sii s r a i o r i ai n o o he v ro s me s r s,t r v n o e td e it n e t n a u e . ft a u a u e i o p e e tr tn ma o e r ssa c o a y me s r s Ke r s: o ao r tn mao e;P tt y wo d P tt o e t d o ao;Co toln a u e n r li g me s r 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相似率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相似率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2011年 科研热词 多样性 可培养细菌 16s rdna序列 高土石坝 胡杨林 沙雅县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动力特性 阻尼比 金矿 贝叶斯理论 试验系统 自振频率 胡杨 聚类分析 离心模型试验 知识迁移 相似准则 生物学指标 理论分析 爆炸试验 爆炸模拟 渗透系数 渗流 水稻土 水工结构 氮肥 样本筛选 旅行商问题 抗震设计 库米什 土工离心机 土壤生物质量 固有渗透率 内生细菌 主成分分析 ugan河 hao ant-q算法 amoa 16srdna 推荐指数 5 3 3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14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葱蝇 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克隆 2 鲫( carassius auratus) 1 靶区 1 遗传多样性 1 过氧化氢酶 1 离心机 1 相似率 1 污染物迁移 1 污染场地修复 1 水分运动 1 模糊连接度 1 帕金森病 1 响水河 1 发酵驼乳 1 南湖 1 分子鉴定 1 乳酸菌 1 rapd分析 1 pdk1基因 1 16srdna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科研热词 鞍带石斑鱼 起动流速 胡杨 羊鲍 突发性洪水 穿舱爆炸 相似率 畸变模型 汽车 水槽试验 模型相似 棕点石斑鱼 杂交子代 斜带石斑鱼 微卫星 局部毁伤 实验方案设计 地理群体 内生酵母菌 rhodotorula minuta 26s rdna d1/d2区序列 18s rrna基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rdna-its序列分析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rdna-its序列分析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黄山被毛孢 1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1 鉴定 1 虫生真菌 1 草决明荚枯病 1 禾谷孢囊线虫 1 症状 1 病原鉴定 1 特异性引物 1 核糖体基因 1 拂子茅属植物 1 形态学现察 1 形态学特征 1 塔宾曲霉 1 双重pcr 1 rdna-its序列 1 rdna-its区 1 rdna its区 1 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 1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1
推荐指数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2014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系统发育 2 rdna-its序列分析 2 rdna-its 2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青霉菌属 1 鉴定 1 采后病害 1 进化分析 1 转录间隔区 1 茶树 1 致病性 1 立枯丝核菌 1 真菌区系 1 病原分离 1 生物学特性 1 生物信息学 1 生态功能 1 生姜 1 烤烟 1 炭疽菌 1 水稻 1 柑橘 1 枯萎病 1 序列测定 1 序列分析 1 宁夏枸杞 1 孢子悬液浓度 1 土壤真菌 1ichum fructicola 1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植物寄生线虫检测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植物寄生线虫检测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植物寄生线虫检测中的应用王一椒(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201602)摘要植物寄生线虫是世界各地农林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生物胁迫,在早期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植物寄生线虫种类是减少其危害的重要前提。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因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简易、快速和灵敏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病原体的检测和诊断。

本文主要就LAMP技术在伞滑刃线虫、根结线虫、孢囊线虫、短体线虫、滑刃线虫、粒线虫等重要植物寄生线虫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针对不同的植物寄生线虫开发和选用最佳的LAMP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植物寄生线虫;检测中图分类号S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1-0105-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1.02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pplication of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in Detecting PlantParasitic NematodeWANG Yijiao(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Shanghai201602)Abstract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 i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stres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roduction around the world.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 species in the early stages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to reduce their harm.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many plant pathogens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ness,quickness and acuteness in operation.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MP in important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such as Bursaphelenchus,Meloidogyne,Heterodera,Pratylenchus,Aphelenchoides and Anguina,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and selecting the optimal LAMP detection method for different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Keywords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technology;plant parasitic nematode;detection植物寄生线虫是指能寄生于植物的根系、幼芽、茎、叶、花、种子等组织,使植物发育不良,并且在感染寄主的同时会传播其他植物病原,造成植物出现疾病症状的一类线虫。

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发生、病原学研究及品种抗性评价

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发生、病原学研究及品种抗性评价

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发生、病原学研究及品种抗性评价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马铃薯贮藏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也是一种重要的全球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威胁马铃薯的生产。

本研究对甘肃省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destructor)的发生危害、种类鉴定、培养条件、侵染规律和抗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采集甘肃省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为害马铃薯的症状进行观察和描述,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病在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发病率为2-11%,病情指数为0.72-5.33;品种间的发病程度差异较大,其中青薯9号和荷兰15号的发病程度显著高于其它品种。

2.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甘肃定西马铃薯上的4个线虫群体进行了鉴定,利用UPGMA法构建线虫群体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

结果表明,4个线虫群体在形态学上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一致,但群体DX27与群体DX11、DX16、DX19存在差异。

利用通用引物TW81/AB28扩增rDNA-ITS 序列获得了长度均为915 bp的片段;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群体DX27与其它3个群体相比,在ITS1区的96-255 bp片段内有25个位点的差异;系统发育树显示,群体DX27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C型群体聚为1支,群体DX11、DX16、DX19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群体聚为1支。

根据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将该病原线虫确定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其中群体DX27属于C型,群体DX11、DX16、DX19属于B型。

3.选用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e)和茄链格孢(A.solani)等8个真菌菌株,在15℃、20℃、25℃和30℃4个温度梯度下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最佳室内培养条件进行筛选。

危害马铃薯的茎线虫分离鉴定*

危害马铃薯的茎线虫分离鉴定*

I e tfc to fD i l n h sd s r c o r m d n i a in o t e c u e tu t r fo i y
p tte nZ a g k u oao si h n j o ,He e i a bi
Gu a xn, Ja n o Qu n i in He g
Z a gik uCt , b i rvn e t a enie t i stp rL o i l c u et co h r eb sd h n j o i He e o ic .I h dbe n ie a eB o fD t e h sdsr trT on ae a y P d fd y yn u
o b ip o i c . fHe r v n e e Ke r s p t t y wo d o a o; Di ln h sd sr c o ; mo p o o i a d n iia i n; I e u n e a a y i t e c u etu tr y r h l g c l e tfc to TS s q e c n lss i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材 料 .
从我国甘薯上分离获得 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I S区 T
序 列进行 比较 , 现 其 种 群 内存 在 差 异 , 据 I 1 发 依 TS 区域序列 长短 可分 为 A、 体或称 S L群体 , 染 B群 、 侵 甘 薯 的优势 群体 为 A 或 S群体 , I S 其 T 1区缺 失 1 8 8 b , 也有 I p但 TS区序列 与 国外 报 道 的 马铃 薯 腐 烂 茎 线 虫一致 的 B或 L群 体l ] 1 。近年 来发 现 马铃 薯 腐 烂茎 线虫 在我 国也 危 害 马 铃 薯l , 我 国河 北 张 北 6从 ] 县马 铃薯上 首次 发现 的马铃 薯腐 烂茎 线 虫 为 B或 L 类 群 。最近 , 作者 从 河 北 张 家 口地 区 的 马铃 薯 上 再 次发现 线虫 危害 , 为此 , 本研 究对 分离 到 的线 虫 进 行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鉴定及分子检测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鉴定及分子检测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鉴定及分子检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是侵染植物地下部分的一种迁移性内寄生线虫,在无高等寄主植物存在的情况下,它们主要取食土壤里的真菌而生存,是能够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植物病原线虫之一。

该线虫在我国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福建、辽宁、甘肃、海南等省市均有发生,以山东、河北两省发生最为严重。

本文对我国河北、江苏及韩国等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甘薯、大蒜茎线虫群体进行了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对其ITS区域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根据测定的序列设计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特异性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PCR检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方法。

通过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的结果:1.借助光学显微镜的形态鉴定结果表明:河北省张北送检的马铃薯的病原线虫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这在我国还是首次报道。

与其它几个供试群体比较主要形态特征上无明显差异,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

2.本实验还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培养方法进行筛选,认为最佳的培养条件是:以胡萝卜愈伤组织作为培养基质,在黑暗中,温度25℃,相对湿度70%。

3.供试样品的rDNA-ITS序列分析:用通用引物对rDNA1/rDNA2扩增供试群体rDNA-ITS区域,产生了序列长度不等的片段。

河北张北的马铃薯群体、韩国的大蒜群体和江苏的甘薯群体扩增片断长度均为1130bp。

而北京、北京大兴、河北抚宁的甘薯群体的扩增片段长度为942bp,与以上群体相比,在ITS区具有一个188bp的缺失片段。

根据Subbotin(2005)所公布的D.destructor的rDNA-ITS序列(GenBank NO:AY987007)确定ITS区域(包括5.8S全序列),Blast发现河北张北的马铃薯群体与其同源性最高,达到100%,进一步证实了种类形态鉴定的准确性。

比对后确定缺失片段位于ITS1区,而且该片段含有多个可重复小片段,这可能是造成碱基缺失的原因。

河南省温县铁棍山药根腐线虫种类鉴定

河南省温县铁棍山药根腐线虫种类鉴定

河南省温县铁棍山药根腐线虫种类鉴定作者:赵伟超秦朝张江利李明军杨清香高锦来源:《植物保护》2022年第03期摘要为明确河南省温县铁棍山药病原线虫种类,在温县铁棍山药种植区采集有明显症状的块茎进行线虫分离,观察线虫的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并扩增rDNA的 28S D2-D3序列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结果表明,从山药块茎中分离出的根腐线虫形态学特征及测量指标与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coffeae基本一致,其28S D2-D3序列与P.coffeae相似性达99.87%~100%。

本研究明确了河南省温县地区铁棍山药根腐线虫为咖啡短体线虫,为山药线虫病的鉴别及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咖啡短体线虫;铁棍山药;病原;鉴定中图分类号: S435.39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21487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nematode pathogen species of Dioscorea polystachya root lesion nematode rot disease in Wenxian of Henan province, the tubers with obvious symptoms were collected for isolating nematodes from the planting region of yam in November, 2020. The pathogenic nematodes were identified by observing the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and male adults,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28S D2-D3 sequence of rD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asurement indexes of root lesion nematodes isolated from yam tuber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Pratylenchus coffeae, and the 28S D2-D3 sequence was 99.87%-100% identical to that of P.coffeae. This study confirm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root lesion nematode of D.polystachya in Wenxian of Henan province was P.coffeae, and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yam nematode diseases.Key words Pratylenchus coffeae;Dioscorea polystachya;pathogen;identification鐵棍山药Dioscorea po lystachya ‘Tiegun’原产于河南怀区(温县、沁阳、武陟等地),是山药中的优良品种[1-2],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山药主产区广泛种植,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山药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理学报A CTA PHY TO PA THO LOG ICA SI N ICA 39(3):254 261(2009)收稿日期:2008 03 21;修回日期:2009 04 15基金项目: 973 项目(2009CB119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1627);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14)通讯作者:彭德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线虫分子生物学研究;E m ai:l dlpeng @caas .n et .cn第一作者:于海英(1981-),女,吉林白城人,云南农业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线虫学研究;E m ai:l yuhai y i ng1981@163.co m 。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8S rDNA D2/D3区序列分析于海英1,2,彭德良1,胡先奇2,黄文坤1(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2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01)摘要:我国危害甘薯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rDNA IT S 基因片段长度存在A 型(900bp)和B 型(1100bp)2个类型,A 型腐烂茎线虫群体的IT S 片段比B 型群体少200bp 。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2种类型群体的发育关系,本文用线虫通用引物D 2A 和D 3B 对来自国内的21个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和1个韩国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8S rDNA D 2/D 3区进行了PCR 扩增,均产生大小一致的片段,长度约为780bp ,克隆、测序后用DN AM AN 5.2软件和M EG A 4软件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我国21个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28S rDNA D 2/D 3区只有20余个碱基的差异,相似率达97.2%。

基于U PGM A 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很好地区分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A 型和B 型群体,展现出了群体的来源及发育关系。

关键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 2/D 3区片段;序列分析M o lecu la r c lo n ing a nd sequ en ce s an a l y s is o f 28S rDNA D2/D3reg i o ns o f D ity len chus d es tru cto r o n sw ee t po ta to in Ch ina YU H a i y i n g 1,2,PENG D e liang 1,HU X i a n qi 2,HUANG W en kun 1(1The S t a te K ey L abora t o ry fo r B i o l o gy o f D isease and Insect Pe sts ,In stitute o f P lan t P ro tec tion ,Ch inese A cade m y o f A gr i cult ural Sc i ences ,Be iji ng 100193,Ch i na ;2K ey L abo ra t o ry o f A g ricultura l B iodive rsit y and Pe sts Con tro ,lM i n istry of Educa tion ,Y unnan A g r i cultural U n i v ersit y,K un m ing 650201,Ch i na)Ab stra ct :Tw o types of r D NA I TS (Type A,900bp and Type B,1100bp)w ere de m onstrated to ex ist in D ity lenchu s destructor populations on s w eet po tato i n Ch i n a .The D 2/D 3reg i o ns o f 28S r D NA fro m 22popu lation s ofD.destructo r w ere a m p lifi e d w it h un iversal pri m er pairsD 2A and D 3B .A ll 22populations y ie l d ed one sing l e frag m ent about 780bp .Sequence ana l y sis and align m ent w ere conduc ted by usi n g the so ft w are M EGA 4and DNAM AN5.2and a ll22sequencesw ere sub m itted at t h e G enB ank .The results show ed t h at se quence d ifference s of D 2/D3reg i o n w ere only in a fe w sites ,and t h at t h e si m ilarity w a s 97.2%.Tw o types cou l d be disti n g uished i n t h e phy l o g enetic tree by usi n g UPGM A m ethod .The evo l u tionary re lationship be t w een t w o types and t h e o rig i n o fD ity lenc hu s spec i e sw ere d iscussed .Key w o rd s:D ityle nchus destructo r;D 2/D3expan si o n segm en ts ;sequences analy sis中图分类号:S4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12 0914(2009)03 0254 08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 ity lenchu s destructo r )是我国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1],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山东、北京等地,主要危害甘薯,是甘薯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

线虫形态特征的重叠交错和形态的多样性使得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变得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诊断成为植物线虫研究的新途径[2]。

物种的多样性最本质的体现在核酸的结构差异上,对核酸的分析可使我们了解物种进化历史的精确信息。

在真核生物中核糖体RNA 包括大小3期于海英,等: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8S rDNA D2/D3区序列分析亚基,核糖体小亚基的序列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尤其是关于生物体也包括线虫的深层进化关系的研究[3]。

目前,通过对整个线形动物门中不同分类群体的核糖体小亚基序列的研究,为线虫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提供了较全面且可靠的方法[4],但是有关大亚基在线虫分类中的研究相对很少。

线虫中核糖体大亚基一般指的是28S RNA基因,28S r D NA是核糖体大亚基r RNA的转录基因,序列中既有保守区又有可变区。

在进化过程中, 28S r D NA中的D区序列片段一直被认为是丰余的结构,因为这些片段不会妨碍核糖体的功能,但是D区序列片段也可以用来解释基因片段中的部分变异,特别是D3区常常用于研究不同地理来源的不同线虫种样品间的序列多样性[5]。

近年来, 28S r D NA D2/D3区大量的应用于许多物种的研究,在属、种的分类及亲缘种的鉴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6,7],并且在线虫中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28S的D3序列可以很好地将4种常见根结线虫(M el o i d ogyne hap l a、M.a rena ria、M.inco gnita、M.j a vanica)区分开[8];28S r D NA D2/D3序列用于研究垫刃目的根腐线虫(Pra tylenchus),潜根线虫(H irschm anniella)、根结线虫(M e l o i d o gyne)、穿孔线虫(Rado pho lus)、螺旋线虫(H elico tylenchus)和盘旋线虫(Ro tylenchus)的系统发育关系[9~12]; L i等[13]对香蕉穿孔线虫r R NA基因的D2/D3区序列进行了分析比对,Jiang等[14]也成功地利用28S r D NA D2/D3区特征将伞滑刃线虫属部分种群进行区分,可见28S r DNA D2/D3区带有的系统发育信息,可为线虫系统发育比较和鉴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实验室已经对来源于国内21个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和1个韩国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的r DNA I TS进行了研究,扩增出942bp和1130bp 2个大小不同的片段,经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后发现I TS区存在很大差异,根据片段的大小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分为A型群体和B型群体,A型群体的I TS扩增片段明显比B型群体少了约200 bp,说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不同群体间很可能出现了分化现象[15,16],设计构建并筛选出A型、B 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2对特异性引物D dS1/D dS2和D dL1/D dL2,分别扩增出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的特异片段252bp 和485bp;引入D3A/D3B作为内标,设计出一步双重PCR检测技术[16];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马铃薯腐烂茎线虫A型和B型群体在核糖体DNA28S 上的差异,分析系统发育的关系。

因此,对22个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28S r DNA的D2/D3区域进行了序列扩增和分析,并且建立了系统发育树进行亲缘关系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的22个群体中21个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分别采自安徽、北京、山东、江苏、河北、河南、吉林和内蒙古的甘薯病区,另有一个从韩国进口大蒜上获得的茎线虫群体(表1)。

用贝曼漏斗法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得到线虫,在显微镜下挑取活力较强的线虫200条左右,放在灭菌的指形管中用0.05%青霉素和0.05%氯霉素(青霉素!氯霉素= 1!1)消毒30m i n,再用灭菌水漂洗3次,然后接到长满半裸镰刀菌的培养基上,在25∀温箱中黑暗培养45d,得到大量纯化好的线虫后放入4∀冰箱中保存[17]。

1.2 线虫DNA的提取线虫DNA的提取参照Peng等[18]的方法进行,略有改动。

挑取5~10头茎线虫放入装有10 L ddH2O的离心管中,在-20∀的冰箱中冷冻,取出后,用75%酒精消毒的玻璃棒,在离心管中转动至冰融化,加入8 L的W LB(w o r m ly sis buffer),3 L蛋白酶K溶液(600 g/mL),10000r/m i n离心30s,-20∀下冷冻30m i n,促进细胞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