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及其评析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及其评析
案例1:《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所产生的良好效果越来越被人重视,并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引进能增强语文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就合作学习在《三峡》一文的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案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分成6组,组内异质,组际同质。

如“文学家小组”、“音乐家小组”、“古诗文吟诵小组”、“网络小组”等。

2、各小组确定“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分工明确,并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三峡及作者郦道元的资料。

发帖子到校园文学网“听海”网站。

由同学自愿承担筛选题目和电脑制作图片等任务。

3、教师推荐有关古代山水小品文的文字资料和作者简介等供同学们阅读,学生也可自行阅读。

阅读后写一篇随感,发在校园文学网“听海•白马非马•青春流动站”上,同学间相互点评,教师点评并摘录精彩语段制成多媒体课件以备课堂展示。

(二)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为载体,探索一种适合新课改精神的开放式课堂阅读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

2、通过合作学习,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3、反映“感知——理解——积累——运用”阅读全过程,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新课程的继续实施及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好准备。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室内多媒体教学,6张座位合并成一组,6名学生围坐。

以讲台为中心,一边3组,对称排列。

(2)“网络小组”一成员操作多媒体,播放学生朗读的《三峡》录音,展示三峡江水奔流画面。

2、教学步骤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内容
合作方法:自主阅读概括,组内探讨交流,组际合作解决。

教师创设情景、呈现问题。

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

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问题1 小组竞赛找出课文里的生字词并解释。

问题2 组间合作解决意思难懂的句子,一小组提出,请另一小组作答。

问题3 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场面各组纷纷行动,自由诵读,在书上圈点、交流。

流程
*小组长组织分工
*记录员随时纪录
*单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和伙伴分享你的答案
*仔细聆听伙伴的答案
*通过综合讨论挑选最佳答案以及向其他组质疑的备选题
*发言人准备发言
汇报1“文学家小组”最先出色完成任务:发言人抢先举手汇报:“我们组找出生字词共7个,它们分别是阙、曦、襄、沿溯、湍、绝巘、漱”;“阙”字在此为通假字,通“缺”;“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

组长补充:湍(tuān),急流的水。

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请问“顺流而下”在文中是哪个字呢?
汇报2“古诗文吟诵小组”发言人举手回答:“沿溯”的“沿”字作“顺流而下”解。

我们组还认为“属引凄异”的“属”(zhǔ)字应该列为生字,因为读音与现在不同。

请“网络小组”解释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网络小组”圆满回答)汇报3“普通组1”提出“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翻译,请“普通组2”回答。

答:虽然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老师纠正“虽”字的古义为“即使”。

汇报4以小组为单位,句号为准,每组一句接龙翻译全文。

评价: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贯彻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教学建议”中,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自主阅读便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窗口”,自主阅读与“表达、探讨、创造、自我实现”联系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一情境的创设为下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2]全班同学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在第一个环节中顺利完成了文章的初读任务,而且“文学家小组”获得阅读速度和质量的第一名,老师给以表扬,同学给以掌声,小组成员互相勉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深入人心。

学生在紧张兴奋的思维状态下、活跃的气氛中进行语文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沉闷气氛,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先完成好个体的阅读,有了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去“合作”。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以“小组游戏竞赛法”合作学习方
式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以“积极互赖”理念和行动,充分体现出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原则。

第二步精读,理解课文重点
合作方法:组内合作质疑,组间合作释疑,全班交流体会。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叙述顺序,进入段落的学习时,可直接进入重点段落的合作学习。

教师呈现的问题难度也应有所增加。

问题1本文写山、写水,反复朗读全文,你感受较深的是哪个景物?为什么?
流程
步骤1先指定小组读——“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诵
步骤2分组读,每组一段接龙形式朗读
步骤3利用组内合作的形式讨论老师指定的问题,或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时弄不懂的问题。

在组内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小组长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后面向全班提出。

经各组相互补充、讨论解答。

步骤4“普通组1”:我们组觉得感受较深的景是水。

因为水是长江的灵魂,如果没有水哪来的三峡之景。

而且从“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读中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水在流动,在变化。

师:讲得很精彩。

看来同学们与我真是“心有灵犀”啊!那么,本节课我们不妨把学习的眼光聚焦在三峡之水。

请同学们再读写水部分(2-3段)。

(学生自由朗读2-3段,以析带译,再次积累词句,为背诵做准备。


师:请同学们翻译2-3段,边读边看注解,疏通文意,把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标注记号,以备小组合作。

(学生边读边标记)。

师:各小组继续合作,任务有二:一是互助解决好翻译,二是分析三峡之水有什么特点,并且能说说理由。

(学生合作学习,待小组示意合作已有结果后,进行小组交流)步骤5“文学家小组”的学生串译2、3段,教师强调必须积累的字词,如“襄、沿溯、或、虽、奔、疾、绝巘、漱、良”等的意思。

步骤6各组学生讨论,争先回答分析水的特点:
“古诗文吟诵组”生1:三峡的水急,流速快。

从“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可以看出。

生2:三峡的水清。

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看出。

“普通组2”生1:三峡的水绿。

从绿潭中看出,虽然水本身没颜色,但由于绿树的倒影使水变绿了。

生2:三峡的水深。

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素湍绿潭”的“潭”中可以看出。

师:同学们的分析很透彻,有理有据,很好!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试着背诵,好吗?
步骤7小组成员合作背诵方式:
★熟练的学生大声背诵,不熟练的学生跟着小声背诵,重复多次。

★结对子互相背诵给对方听。

★循环接龙背诵
步骤8各组依次背诵,老师和学生一起打分,选出优胜组。

评价:
(1)在“诵读”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或重点语段,或熟读成诵,或范读范背,或指点方法,也可分小组合作、诵读、探究。

在“赛读(背)环节”,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比赛读,比赛背,如男女比赛,分小组自主、合作比赛背诵,教师适时适量进行检查(或抽查)总结,给学生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这种合作形式对古诗文的学习极为有利,因为古典文学的韵味需要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再慢慢体会、消化,经过训练,最终形成语文能力。

(2)合作学习迫使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点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训练学生“钻进”课文、“融入”课文,从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

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语感必能提高。

第三步联想,创新表达,体验水之急
合作方法:独立联想写句,组内评出优秀,全班同学交流
在这一步,教师既要创设一个非常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又要使学生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火花碰撞”,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开阔,从而为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和背诵,我觉得三峡的水真的很美,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它的“急”。

我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创造性地描述,假如我们就站在三峡的岸边,由“水之急”,你还能想到什么?(要求:按照自己的写作能力自由发挥。

)合作流程:
★每人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独立创作
★小组交流评议
★推选个人优秀句段或在个人的基础上集体再加工
★展示创新成果
“文学家小组”:(用散文诗一般的句子赞美)三峡的水真急啊!你看,后浪推前浪,像赶集似的向前涌去;你听,他们正唱着雄壮的歌,震撼人心。

他比黄河更多了几分激昂和清越,奏出最强音,奔向大海的怀抱!
“古诗文吟诵小组”:(诗句联想)站在三峡边,难道你不会像孔子一样发出慨叹吗?——“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是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青春时光是美好的,可又是那么短暂!此时我想到的是“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网络小组”:(奇妙想象)在网络时代,我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和愉快。

当你轻轻点击鼠标,全世界的信息都一起向你涌来了,这不也是一种急流吗?——应该称之为“信息流”吧。

如果说三峡的急流给你以视觉的愉悦、听觉的震撼,那么无声的信息流同样会给你以心灵的触动、奇妙的遐想。

我们会越发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对未来充满渴望与憧憬!
师:同学们写得太好了。

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表达,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美丽的风景,还懂得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和道理。

愿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像三峡之水魅力四射,永不停歇!
评价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经常要去实现自己的全部潜能或需要,“能力要求被
运用,只有发挥出来才会停止吵嚷。

”他的观点的含义是,个人在不排斥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原则下渴望充分发挥自己,充实自己,达到自我实现──塑造独特而完整的个性。

而创造能力的发挥,便是自我实现者潜能的最高表现。

现代教学论特别重视的正是学生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水平上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或进行具有创造性活动的倾向,对这种活动与倾向,教师应善于加以正确引导,创设一个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心理环境,实现多种心理特征的良好组合。

本节课以合作学习模式贯穿始终,正如乔治•雅各布斯在《共同学习原理与技巧》中所说:“个人责任感鼓励每个人去参与,因相互依赖可以防止某个学生过于操纵一个小组”,自行编配的“特色小组”也大显其“特色”。

教学过程中以体验三峡水之美为中心,以阅读为主线,既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注重文言字词的积累和记诵。

单位:广东深圳市深圳中学
二、中学班会:《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同学友谊》活动设计
设计教师:王晓娴
(一)教学活动设计
1、创设教学情景,引入活动内容
(1)歌曲导入: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找朋友》。

(2)引入教学主题:师生对答----什么是真挚的同学友谊。

提出问题——如何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同学友谊。

2、成立小组,开展《厨艺大比拼》活动
(1)教师交待小组分配方案,学生通过民主选举快速确立自己的小组长。

①以8人为一小组、全班分为6个小组。

②布置调制友谊大餐活动任务。

要求每组确定一道菜名和相应的主料、配料、调料。

③教师交待小组组长及小组成员的职责,通过小组成员讨论调制友谊大餐。

(2)分工协作,调制友谊大餐。

①小组组长分配组员任务,明确各成员具体工作任务。

②组员分别结合书本的相关知识点配制菜料。

③教师提供参考菜名:金玉良言、纯真诺言、待人真诚、尽心相助等。

④组长协调组内成员工作,并负责内容的整理和归纳。

⑤教师全场巡视,根据实际情况融入到小组活动中以作相应的指导。

3、学生交流友谊菜名并相互提问、小品表演,教师作点评
(1)各小组介绍本组菜名、主料、配料、调料,并由相关成员(小组组长或组员)进行解说。

(2)教师引导其他同学在听取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提问、评析。

(3)学生小品表演:《江湖义气与真挚友谊》
(4)教师进行总评和归纳。

4、在音乐《友谊地久天长》中师生完成课堂评价
(1)教师让小组长对组内学生表现打分、学生自行填写课堂形成性表格。

(2)让听课教师对学生课堂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二)教学设计评析
本案例是一节运用合作学习的成功教学案例,总的来看,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1、创设有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情境
这节导入和收尾都以音乐为背景,音乐与教材内容又十分切合,创设了一种比较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中主要活动是调制友谊大餐这一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这个学习情景增强了学生上课的趣味,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被调动起来,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这些学习情景使得学生们在愉快、轻松的情景中进行合作学习。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这节课采在进行任务分配时用了常见的分组形式,创设了几人一小组的学习情境,但是亮点在于小组长是通过小组讨论、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的,小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特点分配任务,做到层层落实,环环相扣,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

这样的教学设计更体现民主精神、更贴近生活、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设计有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讨论问题
问题的设置是合作学习的关键,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明确探究方向的首要前提,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实效。

在这节课中,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就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平时同学之间问声好、敬个礼、拉拉手算不算真挚的友谊呢?那么,真挚的友谊需要我们具备哪些优良品质呢?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怎样建立真挚的友谊呢?这些问题的情境贴近学生的
生活,学生在情景中能利用所学知识有所发现,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种种关系,从而使其内心产生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并激起他们合作交流的欲望。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中采用了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对自己在本节课上获得哪些知识、增长哪些能力有了一定的反思与总结;小组评价中将小组的成绩与每一个组员的成绩挂钩,从而使小组成绩体现出是组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使每个组员感觉到他不仅为自己的成绩而且为小组的成绩承担责任;教师的点评和穿针引线,可以使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学生在不断碰撞、融合中,得到合理的启迪和情感的交流,使其发挥更高的合作积极性和更大的创造潜力。

二、国外教学案例及其评析
(一)《建立和谐关系》课堂教学片断
朗星是一名实习老师,他打算为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小组讨论,但原来班主任有点怀疑这项活动的可行性。

她说:这个班的学生以前从来没有进行过小组活动,以这种方式学习可能吗?但最后她还是支持朗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的这个计划。

朗星老师很自信学生会接纳并珍惜这次机会,并且会专注于这次的学习。

朗星老师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昨天欧老师和我向你们解释过了,并得到了你们的支持,由于中间休息时间太长,对你们学习好处不大。

我希望今天我们能够把学习活动持续下去,并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在操场的活动中受益。

你们愿意现在分为每四人一组参加活动吗?”(学生开始找朋友参与活动)。

“每个组将自己决定所要探讨的问题和思考解决的办法”。

(每个同学听完之后,开始与小组成员协商。

有些同学开始叫其他人出去;有些同学留在桌子上有点嘈杂声音地讨论)。

朗星
老师插话道:“好了,你们现在可以回到你们的小组中去。

我们有十五分钟时间的学习,到结束的时候,所有小组都要向全班报告你们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多数同学都站起来,开始组织小组。

交换眼色之后,四个女同学决定一起形成小组。

她们选择阅读的领域开始学习。

一个五年级的女同学想引起这四个同学的注意,但被她们拒绝了。

她自己回到座位,拿起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开始阅读。

这是课堂上有了稍为高声地讨论声。

有两名同学相互组成一个小组,拒绝其他同学加入;五名男生决定一起学习,阅读一篇六年级的课文《那是不公平的》。

这五名男生一起阅读,并决定反击女生组关于这篇课文的观点。

朗星老师给予学生一些阅读的建议,并为没有找到同伴的同学组成小组,或者帮助一些小组找到学习的内容。

半个小时的讨论很快就过去了。

尽管有不少同学不认真听,朗星老师还是对这段时间的学习表现作了评价。

当一些同学高声讲话的时候,一些同学开始抱怨这些同学,而另一部分同学在维护他们。

有一个小组在比较和欣赏曲棍球卡片的收藏品。

古思塔夫负责他们小组的学习,并制定操场活动的规则,其他人想加入讨论,但他超越他们的想法,继续坚持自己制定的规则思路。

朗星老师这是意识到每个小组都应该有记录学习情况的笔和纸。

他很快把这些东西发下去,并花上一定的时间解释使用这些东西的目的意义。

两个小组还在争论自己小组应该学习什么内容,这时活动停止的时间到了。

孩子们看起来有点惊奇和挫折感。

“嘿,我们还没有做完呢!”“我们还没有开始呢!”。

“朗星老师,玛文一直在那里傻转。

”一些同学似乎有点着急因为还没有完成,其他同学还在教室里大声地争论。

班主任看起来很严肃,朗星老师不知道该如何控制这堂课,并考虑下节课是否还是给予学生小组活动的机会。

(二)教学案例评析
在本节课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本来是正确的,因为小组讨论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交往沟通的技巧,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按照自己学习速度学习,与同伴分享学习结果的机会。

但是实习老师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原来没有小组活动经验的情况,老师事先又没有强调小组活动的基本规则和方式,导致这次课堂小组讨论活动的效果不大理想。

因此,做好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学习方式的功能、优点、缺陷以及适用范围和学习者等因素,才能提高其学习成效。

(本章撰稿人:谭正桥、郁文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