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语文荷叶母亲教学反思(优秀8篇)
语文荷叶母亲教学反思(优秀8篇)语文荷叶母亲教学反思篇一《荷叶母亲》新入选教材不久,可借鉴经验甚少。
又因为其本身短小易懂,故而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删繁就简,抓住“朗读美文”和“体味深情”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细读,含英咀华,辅以朗读示范、美图欣赏,让他们自然理解作品的构思、语言、情感三美。
实际教学中,得失兼之,反思总结如下:一、成功之处① 准备到位上课之前准备充分,亲手制作课件,一张一张地慢慢充实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逐一搜集素材,甚至为了克服教室投影仪色彩失真的不利条件动手PS图片作为背景。
教案也是在参考了有限的资料后独立设计的(相关资料不多,因为本文07年才进入人教版七年级上的教材)。
这样细致的备课过程使自己对教材足够熟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环节清晰连贯,内容交代清楚,展开完整。
没有出现拖堂、冷场、中断这样的尴尬情景。
② 多媒体运用实效和美感并重坚持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兼顾实效性和对学生美的震撼,尤其是为白莲红莲命运的对比设计了一组美轮美奂的全景大图,直观展示了雨打白莲、白莲飘散、荷叶挡雨、红莲无恙这几幕在文章中4、5自然段表现得的最为让人动情的画面。
此外,教参上写的祖父说家中开了三蒂莲的时候正好大家庭里面添了三个姊妹是“花瑞人祥”,这样的过于书面甚至带文言色彩的词汇实在难于让学生理解,于是笔者寻找资料,对比众多信息,查到了多条有关三蒂莲的新闻和相应的图片,择优使用。
同时,又发现有材料说三蒂莲的出现概率竟然是百万分之一,虽然难于证实,但是,这种情况出现极少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物以稀为贵,由此向学生说明这样的稀罕物儿出现了,在老人的眼里肯定是非常吉祥的事情,怪不得他过了多少年都记得,也就很容易说通了。
③ 真情动人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不仅仅选用配乐朗读,缓缓将学生领入课文的情境中,还在讲授结束后播放《母亲是最美的春天》这首优美抒情,词曲皆极为扣题的歌曲。
升华了主题,更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
不少学生跟在后面哼唱,有的则动笔记下来歌词,真正做到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1.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书籍、影视、广播、报刊等途径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意识。
积累素材,选择材料。
讲授法、指导法。
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
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会给你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用心去留意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热爱生活,抓住生活中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进而热爱写作。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
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一、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等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
如《春》一文,作者描写的就是春天的花草风雨。
二、积累生活素材,不仅要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
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
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如看到燃烧的蜡烛,就想起自己默默奉献的老师,就有产生赞美老师的冲动。
三、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受触动的生活经历来写。
要写出真体验、真感受。
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以及人物的生活环境进行描写,才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才能绘声绘色,描述生动。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二活学活用实践说练片段一:9月份,季节更替,渐入秋天,气候不同了,自然景物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就拿我们常见的树叶来说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美。
【佳作示例】我沿着幽雅的小路一直向前走,林中的小鸟被我的脚步声吓到,飞向蓝天……我便停下来,一看,我已来到了红色的世界——红枫林。
部编版初一语文《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一语文《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这是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写作课,旨在交给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情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以后的写作训练保驾护航。
二、说教学目标1、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感受亲人不同形式的爱。
2、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3、通过学生的表达交流再现亲人最令自己感动、难忘的事件,重温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引起同学间的共鸣,感受亲情,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与写作灵感。
4、感受亲人对我们真挚无私的爱,珍惜点点滴滴的亲情,丰富自己的心灵。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能在作文中叙写自己的真实经历,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难点:注重细节描写。
四、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刚入初中,有的也许不喜欢写作,拿起笔来觉得无话可说,有的也许受到一些误导,一开始就认为写作是"高深"的活动,平时口头表达挺流畅,一掌起笔就觉得不知从何写起。
本单元的写作指导,主要通过贴近生活的写作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明白写作就是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就是用笔来说话。
五、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和点拨法。
先通过谈话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在交流、表达、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诱导,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探究法和归纳法,通过已学课文的呈现、探究,从而感悟出生活中处处是写作的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并通过环节的步步深入,归纳出从生活中发掘素材的一些方向。
【课前准备】1.收集古人积累素材的资料。
2.收集告示牌、标语、广告。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篇1.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一今天早晨我开始上本册书的第一篇课文《散步》,这个单元的文章全是有关家庭亲情的文章,作者用温暖的笔融细致的描写了家庭成员间和睦、互敬的亲情关系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在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四件事,即“松、静、匀、乐”。
我给孩子们说:上课时要保持放松的心情,要有安静的环境,要有均匀的气息,要有快乐的情绪。
只要上课时经常要求自己做到这四点,你离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就不远了。
如果每天都用轻松悦快的情绪来对待学习,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就会事半功倍。
孩子们都十分认同我的想法,大家悦快的进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是该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即:解决生字词、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能打动读者的地方。
先让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学生读得十分投入,虽然不是声情并茂,但是我感觉已经够好了。
因为他们读得很用心,很仔细。
在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思考这篇散文美在什么地方,我们要在文章里划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生字词的教学完全由学生解决(到黑板上来做,然后再大家订正),所花的时间不多,效果也相对较好。
接着我就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按照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的思路。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几个学生主动的举手回答,说得一般,主要问题是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想说的话而不知道怎样表达。
心里想得有,而说不出来。
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们说,这就是平时读书不够和锻炼较少的原因。
只要大家积极阅读,主动锻炼,我们都回变成一个全新的自我。
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不能放弃,要积极的去适应,克服心理的胆怯和恐惧。
之后,我谈到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健康的躯体和高尚的灵魂的有机组合。
健康的身体一般情况下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积极的锻炼可以得到。
而高尚的灵魂则需要知识和文化的武装,知识和文化就是从读书所获得的,主动的阅读和求知是获得知识和文化的主要途径。
七年级第一单元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第一单元语文教学反思张健新这是一个主体为情感文章的单元,尤其是亲情,包括父子情、母子情、子孙情等,当然还有夫妻之情、友情等等。
我把主要的时间以及精力倾注在学生对这些文章所要传达的亲情的理解和文章主题层次和人物性格的感受和把握上。
这一个单元里面,我狠狠抓了二班、三班的基础,因为我深知,这两个班级并不是所谓的“尖子班”。
于是,我更觉得,这两个班级的语文基础并不会多么牢固,当然事实也如我所想。
在这六周里面,虽然没有教授古诗词单元,但是我早早就要求二、三班同学在早自习时背诵81页以及187页的古诗词,结果,第一次月考就出了187页那些课外的古诗词默写题。
两个班的默写题大部分学习态度良好的同学都能拿到好的成绩。
同时,我在这六周里还狠抓了班级的写作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下定决心对两个班级落实“狠打”政策——“狠打”不交周记者、“狠打”滥竽充数者、“狠打”抄袭作伪者!再者,从每周周记中择优打印,张贴在教室里展览,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向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学习,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良好作文写作风气。
这个举措我已经在落实,并将不断完善诸多细节,争取让越来越多的同学爱上写作,努力创作。
但是,经过这次月考,我发现,我还是不够细致地去落实“狠”字诀。
比如184页的古诗词,我有要求学生背诵,也有在课堂上和早自习期间进行点名抽查,然而,抽查代表了被点名同学的几率只是小部分群体,而不少同学带着侥幸心理,我也确实没有过多时间去关注这极小部分同学。
于是,这就导致了这部分同学消极怠工、得过且过,所以这部分同学的古诗词和基础进步较小,这点我必须反思。
于是,我从本周周一已经重新改革背诵的方案——每位同学在下课期间到办公室找我背诵,一个一个通过,绝不能有一个“漏网之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相信,长久的坚持会让我们收获到一个个不一样的小成就,而每一个小成就累积起来,那就是一个美好的蜕变。
其次,由于学生跨一个大的层次来到初中,所接受的知识比以前更多且更难,又对考的试题有所不适应,尤其是主观色彩更浓郁的题型,比较多同学见而色变。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3篇)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3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篇1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
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
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
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
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
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教学反思(通用6篇)
七年级语文上教学反思(通用6篇)七年级语文上篇1教学反思:本节课在上课前我认真备课,认真督促引导学生预习,基本上做到了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学法。
虽然课后听课的教师和领导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但我还是认真做了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主要有:一、导入生动有趣。
我首先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入话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又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与本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形式多样,师生双边活动积极。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训练了他们快速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整合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主要有:一、重难点不够突出。
二、课堂问题设置之间跨度较大,衔接不够自然,没有切实做到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给学生理解课文带来难度。
三、课堂评价方式单一,只是教师自己给学生评价,没有让学生相互评价,抹煞了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和积极性。
四、板书过于简单,不利于为学生今后复习提供线索。
今后改进措施:一、课前反复钻研教材和课标,认真把握课堂重点难点,争取以后课堂做到重难点突出。
二、认真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
七年级语文上教学反思篇2《王几何》是今年选入的新课文,是我第一次上,有些小感受: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忆了儿童时代王几何老师的一堂几何课的难忘经历,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位学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形象。
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良好达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非常关键。
它有利用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
因此我设计导语如下:“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并询问学生什么叫做椭圆。
以前我们的几何老师告诉我们椭圆就是踩扁了的圆,他的课听起来让人很痛快,好想再上一节痛快几何课。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反思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且叫“巧”字笑春风刘湛秋先生的《雨的四季》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新进居民,被编在七上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
自读文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素材,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捷径,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试金石。
基于此,经过反复研读文本,参考教辅资料,多次修改教学设计后,在教学中感触最深的还是一个“巧”字。
1.巧入课。
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寻找它。
”导入就是一节课的“第一句话”,好的导入语能安定学习情绪,快速控制全场,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思维尽快回归课堂;能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教学的内容上;能激发学习兴趣,便于拉近师生情感。
本节课的导入,一巧与生活实际衔接,通过谈话法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
二巧妙“出错”,将“雨的四季”写成“四季的雨”,在学生纠错的同时,提出问题“它们之间有何不同”;在学生回答后,再设置悬念“作者用这个作题,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咱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寻找”。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
因此我将本课的导入变成一个悬而要解的问题,让学生对文本充满期待。
2.巧引导。
感知课文环节时,我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对雨的情感的词——喜欢和爱恋,从它们所处的位置为出发点,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
寻找春雨特点时,先是巧等学生出错,比如我要求是“把描写春雨的文字朗读一下”,而不少学生一定会从第二段的第一句读起。
抓住这个错误,既让学生赏析了“黄青”和“昏黄”两个词,又让学生一下发现本段的写法——对比;二是巧用教材,用诗句的形式把春雨中的每一样景罗列出来,学生补全景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语文老师。
不仅自身的知识需要提高,教学的各个方面也有待加强。
如:师生关系的处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的思路等。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教学和几次的听课,从中也学到了一点教学方法。
一、师生关系一个月的接触中,还没有完全能够做到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的朋友,在课堂上的老师。
总是让学生觉得老师只是老师,而不是朋友。
谁都知道,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平等”。
对于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多方面都不适应,都需要老师的指导。
在这一点上,我就处理得不够好。
虽说也尝试着走进学生的心里,但由于和学生接触的次数和时间都较少,使自己还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朋友,在他们眼里,我依然只是他们的老师。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应该主动出击,找个别学生谈心,让他们试着喜欢我,喜欢语文。
二、课堂组织七年级(3)(4)班的学生本身基础就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
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爱在课堂上捣乱、吵闹。
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做为新手的我缺少经验,想把这课的课堂组织好确实有点吃力。
这也就意味着我必须向有经验的教师多多学习、请教。
三、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是很明显。
由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上课的形式不般都是老师讲的较多,学生答的较少。
即使有人回答,那也是极少数人。
但是,我及时抓住这些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也想了很多种方法。
如:男生和女生比赛读书,小组之间比较读书,角色交换、课前一支歌等。
但这些方法只能一时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取得的效果不是很大。
总喜欢围绕着课本上课,抛不开课本,缺少创新,有点偏向应试教育的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上册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简短(16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上册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简短(16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上册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一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把握和领悟了素养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
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学问与潜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其次、教学方法敏捷多样化、教学潜力全面化、深层次化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稚嫩的代名词。
热忱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假如过分的热忱就简单构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
但透过了学校的安排的以优带新活动及专心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潜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情景的设置、敏捷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潜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资料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
阅历必需程度上能够促进人的进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开掘。
刚毕业一年,我确实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共性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养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
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理解和进展空间。
因而,我能够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规划。
首先,抓积存、夯根底。
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存等活动。
其次,重说写、练潜力。
透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育学生的说写潜力。
最终重运用、拓视野。
透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育。
与此同时,我还透过朗读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展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必需写作训练。
另外,我还留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我在平常补充一些学问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学问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1. 引言第一单元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开篇,通过学习该单元,学生们将逐渐进入到七年级语文学习的正轨。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教学方法和效果,总结出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一番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2. 主题文字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他们不太擅长从文章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
我着重向学生灌输了阅读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讨论。
3.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我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书籍,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和阅读广度。
另外,我也通过课堂讲解、精彩的案例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及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4. 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观察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他们有更多的思考和提问,也更愿意共享自己的看法。
在平时的作业和课堂讨论中,学生的表现更加积极和主动,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思考也更深入。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讨论,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有所提高。
我也意识到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者。
6. 总结通过对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7. 结尾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反思,不仅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潜力和进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幸福教育”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的“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感受幸福、传递幸福应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完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之后,我感觉教学的幸福指数还行,于是对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与“幸福课堂”有关的思考:《在山的那边》是学生步入初中接触的第一篇课文,如果说只重在诗意的理解和感受,结合一定的朗读指导,介绍新诗的语言特点,可能只是一堂平常如小学的语文知识课,学生难以在精神上获得提升,在理想上获得重建,也难以激发对初中语文课堂的热爱,难以生发步入益智校园的豪迈。
我设计了讨论你眼中的“山”与“海”的环节,很多学生讲述自己接受江声、长郡、益智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感受,考进益智,他们觉得是见到了“大海”,是自己征服了很多座“山”(如数学、作文等等)得到的成功,在“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的诗句朗读中,我听出了孩子们心中的豪迈、对人生崭新的理解。
——原来,幸福的语文课堂,应该教孩子学会健康:在成功时不自满,失败时不气馁,在任何的挫折面前不低头,永远保持乐观幸福的心态。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在讨论“如果你是莫顿亨特的朋友,你会采用什么方式帮助他”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打电话叫警察,有的说找邻居救助,有的说去商店买绳子,有的说干脆自己上去把他抱下来……在我就要决定结束这个问题时,袁鹏举手了,他说:“老师,我会采用那四个小朋友的做法,干脆走掉,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然他胆子大不起来的。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设计和反思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设计和反思一、单元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
亲情,是人间最普通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书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二,单元目标1.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2. 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利用细节分析,挖掘文章深意,学会从小事入手揭示生活哲理。
4.通过环境、心理、行动、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学习,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三、单元课时安排《秋天的怀念》2课时《散步》2课时《散文诗两首》1课时《世说新语》2课时《综合学习与写作》3课时四、单元教学重点《秋天的怀念》作为叙事散文示例,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深沉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感恩情怀,学会面对生活的缺憾。
《散步》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强调学生阅读品味,领悟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写法。
《散文诗两首》运用自主鉴赏的方法,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美好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世说新语二则》运用诵读的方法,培养文言语感,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提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五、单元教学难点1、尝试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领悟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写法。
2、品味作者寄寓在作品中深沉含蓄的情感,感悟作品美好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六、单元教学方法粗读——精读——感悟——品味语言四步法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本课我依然采用“前放后收”的教学方法。
前半时,让学生自读:概括故事主要内容;找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讨论两处“好好儿活”的深意。
后半时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知识系统化,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的回顾整理,也是给学生补充笔记的空间与时间:作者的相关资料;重点语句的理解;作者相关作品的拓展阅读……上完后,觉得两课时还是没上过瘾,学生读得还不够多,不够深;一三段的母子对话练习没有进行;课后对加点词情感的体悟还未进行。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春》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和问题,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共勉.成功之处是在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把学生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品读的体会,最后择优到班上交流.让每个学生有了说话锻炼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活动效果很好,可以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反思教学过程我觉得存在两个问题:一、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些问题问的还有些碎,怕学生抓不住问题的主干,不能理解所提问题的用意。
还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二、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有些前紧后松,许多还可以深入理解的内容不够透彻《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因为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指导训练,导致这节课很不成功,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1、重朗读。
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
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雨的四季》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学生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再次让学生三读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处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可以从修辞、不同的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但从这个环节我也了解到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一个是学生对一些修辞把握得还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学不能够准确区分比喻和拟人。
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2024秋)
1.春《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
本文在盼春——绘春——颂春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
我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本文的内涵。
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语言十分丰富的优美抒情散文。
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
如:涨、散、藏、和、晕等。
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帖,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
从“句”方面讲,文中使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仅“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
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个自然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颂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用这三个比喻句单独成段构思巧妙。
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我在设计教案时就在想应该把它上成文学欣赏课:尤其是对于文句这样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
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在何处、为何美。
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感官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学文章的重点段第二段时我安排了这样两个教学环节:一是品读课;二是背读课。
意在品读中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和问题,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共勉。
成功之处是在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把学生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品读的体会,最后择优到班上交流。
让每个学生有了说话锻炼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活动效果很好,可以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反思教学过程我觉得存在两个问题: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很难驾驭学生。
二、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很难激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压制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
2.济南的冬天老舍的这篇散文,可谓是写景的经典之作。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美美地读,发现其韵律美;让学生细细地品,体味其语言美;让学生静静地写,模仿其写景美。
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优秀6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2、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重难点: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应,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
其中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
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掌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诉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
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杭州。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
《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六、指导学习第一段课文(先请同学朗读并翻译,然后由教师补充讲解):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讲析课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三、讲析课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四、讲析课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学生现有的情感体验来感悟文章的内容。
学习前一部分百草园的时候,让学生自主学习三个问题,体会百草园是作者的乐园,并把如何来写百草园作为学生学习写景的重点。
利用合作学习来解决,效果很好。
对于第二部分的学习,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之处,尤其是学生理解学堂后面的那个园也有无穷的乐趣,为什么说三味书屋是枯燥无味的呢?通过学习讨论,学生认识到,即使有乐趣,也比不上百草园的自由和快乐,更加突出了三味书屋的了无生趣。
虽然在教学中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总感到有些缺乏活力,缺少激情。
而课堂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总觉得自己在扼杀了学生的热情,但是在这篇文章中又觉得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的地方就是冬天捕鸟的过程,让学生试着说一段自己做的某一个游戏过程,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练习成。
《爸爸的花儿落了》本文中最精彩的一个亮点是,在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英子在毕业典礼中的想法:我们是多么喜欢长大,但是我们又是多么的害怕?这是作为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一个拓展延伸思维题。
学生面对此问题,会有诸多的回答,但是却未必是积极的想法。
我的重点就放在:让学生理解长大意味着什么?学生在学完本课后,都能感受到英子的父爱的伟大。
《丑小鸭》在教学《丑小鸭》这课时,我是用课前看有关丑小鸭故事的方式激趣导入新课的。
故事放到一半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要上课了,故事只能看到这了,你还想了解丑小鸭的哪些事?”他们有的说“想知道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有的说“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呀?”还有的说“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显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所在,所以当学生说到知道丑小鸭长得很丑时,我就适时将问题推出,问:“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哇?”学生说他的样子丑,和别的鸭子不一样,和鸭子比,他个又大,嘴又扁,羽毛还是灰色的。
这时我又顺势引出课前的问题“丑小鸭显然不是只鸭子,那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里?”有的同学说,是天鹅妈妈粗心,把蛋下在了鸭窝里;有的同学说,是鸭妈妈好心帮天鹅妈妈孵蛋;还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天鹅妈妈要到南方去过冬,来不及照顾小天鹅了。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评价与反思
对于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的评价,我认为整体设计较为合理,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目标方面,该教学设计的目标明确,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语文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掌握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同时使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学内容的方面,该教学设计在整体安排中,教师依托于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采用了双重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都能够学习到较多的内容。
同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区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学方法的方面,该设计可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非常多样,其中包括思考框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外报告和演讲等。
这些方法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的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该教学设计注重情境模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程内容。
同时,该教学设计注重師生互動,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他们能够更自主地学习和完成任务。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優點之上,这個教學設計還有不足的地方。
教学目标可能有待进一步明确或细化。
在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上,教师的授课不够灵活,没有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就是一些小组合作任务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好地引导和协调。
总结起来,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大致合理,表现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较高水准和教学设计能力。
同时,也需要注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细节方面的改进。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该更加注重各种教育资源的获取,注重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春》教学反思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
本文在盼春——绘春——颂春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
我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本文的内涵。
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语言十分丰富的优美抒情散文。
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
如:涨、散、藏、和、晕等。
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帖,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
从“句”方面讲,文中使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仅“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
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个自然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颂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用这三个比喻句单独成段构思巧妙。
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我在设计教案时就在想应该把它上成文学欣赏课:尤其是对于文句这样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
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在何处、为何美。
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器官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学文章的重点段第二段时我安排了这样两个教学环节:一是品读课;二是背读课.意在品读中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和问题,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共勉。
成功之处是在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把学生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品读的体会,最后择优到班上交流。
让每个学生有了说话锻炼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活动效果很好,可以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反思教学过程我觉得存在两个问题: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很难驾驭学生。
二、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很难激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压制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老舍的这篇散文,可谓是写景的经典之作。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美美地读,发现其韵律美;让学生细细地品,体味其语言美;让学生静静地写,模仿其写景美。
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③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成目标,其分析如下:
1、在新课程大谈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
“独学抓特点”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分析“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对比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中,因为这个题设计简单,学生通过预习之后,无需讨论,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时间不多,完成情况较好。
2、因材施教,分层设题。
在“对学品美句”环节中,我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进行了分层设题,分别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要求B层学生能在A1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运用老师我教的赏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两个句子赏析;C层学生能在A2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出一两个句子赏析题给其他组;A层学生能针对C层出的句子赏析题,能即兴进行赏析。
因为是公开课,所以学生有点紧张,特别是即兴赏析的时候,表达的语言不够凝练。
同时因为每组对ABC三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组需要三层同学都举手参与,以至于有几组不敢积极参与其中。
3、难点突破,通过小组群学的方式来达成。
通过“群学理方法”环节,让学生发挥小组力量,来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由于前面第二环节占用的时间过多,导致这部分过于仓促,学生讨论不够充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两点:
1、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更多孩子展示和说话的机会。
在以前的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几乎是固定的,导致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也不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给这些孩子发言的机会。
2、在公开课教学引入之前,应该激发学生的激情。
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
的表现,学生的表现完成在于教师的引导。
在教学前,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确保公开课的成功。
《雨的四季》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视觉、嗅觉、听觉等不同的感觉器官,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四季雨的不同特点,把四季的雨写得多姿多彩,富有情味,让人感动,给人带来美好的回忆,四季的雨的可爱跃然纸上,让人与作者产生共鸣,由衷地热爱雨,热爱自然、这种热爱更升华为对生命的热爱。
这篇文章属于自读课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我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和文本多次深入的接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感受到雨的美,雨的可爱,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赞美。
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拟人化,使自然景物可亲可感,新颖别致的比喻将雨的可爱姿态写得独具魅力,作者心中的雨随着文字洒落到读者的眼前,这样的娇媚多情的雨,只有多读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并给出了“我喜欢————句话,它运用了————写出了————,表现了————。
”这样的赏析思路,让学生们有的放矢的读课文,赏析句子。
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些遗憾的是,局限于教学时间短紧,当堂朗读的时间有些少,我督促孩子们在课下认真朗读,多加朗读,争取弥补课上时间的不足,期待很好的效果。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基本设计:以“诗”字入手,让学生明白“诗言志”;切入到《观沧海》,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这首诗“言”的是曹操的什么“志”;然后再朗读诗歌,从读准字音到把握情感渐次进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诗中体现的曹操情感包括统一天下、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也包括面对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而产生的渺小之感,当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曹操虽然感受到这种人生的短暂和人的渺小,但正视现实,敢于向超出人力的威压挑战的勇气,感受曹操的昂扬奋发和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在此基础上,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去自读《次北固山下》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前文用“你如何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之情”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文则用“作者是如何抓住早春的特征来写钱塘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思考的;第三课时则比较阅读《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去阅读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从文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总体上,引导学生理解“诗言志”,学会从文本中寻找理由支撑自己观点,训练学生的语感,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
课基本上都是按照设计的思路进行的。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不少亮点可值得借鉴。
如在把握《观沧海》情感时,学生在回答“为何你要这样读”时,提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让人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人的渺小,而这本是我以为需要自己去提示的地方。
还有在分析《钱塘湖春行》的“早”体现在哪里时,除了大家容易找到的“早莺”“新燕”“几处”“浅草”等方面,学生还找出了“水面初平”“绿杨阴”,理由也很充分,前者用《春》中的“水涨起来了”来印证,后者则说早春时杨柳最早发芽,容易被人注意。
再如在讲《秋思》一诗时,学生也能抓住“枯”“老”“昏”“西风”“瘦”等词语,点出本文最主要的情感是思乡,也有学生指出“小桥流水人家”富有诗情画意,但在这里可以与其他景物联在一起,以家的感觉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确有独到之见。
诗歌少不了朗读,学生在充分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后,能够有感情地配乐诵读。
自己对这几堂课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一是在开始时把这四首诗的阅读放在如何去读古诗的背景下去读,不为教诗而教;二是能够结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学
生对曹操在《观沧海》中的豪迈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强调;三是结合刘勰、钟嵘、王夫之等人的评价来引出“苍凉慷慨、建安风骨”的特点;四是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能够进行比较阅读,并引用钱钟书的“盖生离死别,契合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选择黄昏这个时间的原因,有助于对课文更深入地理解;五是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思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