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中政府的作用探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一、引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谋求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资源的紧缺、医疗费用的高涨、医疗服务质量的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迫使国家必须对医药卫生体制进行深化改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不断推出相关政策,以期实现医药卫生体制的良性循环。
本调研报告将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全民的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质医疗服务的可持续供应。
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可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其次,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可以解决医疗资源紧缺和医疗费用高涨的问题,提高人民的医疗服务水平。
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1. 医疗资源紧缺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整体供给不足,医疗服务难以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
主要表现在医院床位紧缺、医生及护士数量不足、医疗设备缺乏等方面。
2. 医疗费用高涨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医疗服务价格过高、医保支付不足、医疗机构过度投资等。
3. 医疗服务质量不稳定尽管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医疗资源紧缺和医疗费用高涨等问题,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不稳定,存在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风险。
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措施1. 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推行全民医保、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保障人民的医疗需求。
2. 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机制加强和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机制,提高医生及护士的数量,增加医疗设备的投入,在各地建立医共体,推动医疗资源的统筹配置。
3. 规范医药市场秩序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规范医药市场秩序,防止价格虚高和市场乱象,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政府作用的特点
22 】 l # 片 0 0 I 卉鼻 }
毫鞠嚏 囊
・3 1
医 疗 卫生 服 务 市场 中 政府 作用 的 特 点
李 秀英
( 东 太学 西 学 墨 . 山东 济 南 山 20 1 502 J
中图分类号 : 9 RI
文献标识码 : A
在计划经济体制 下,中央政府拥有 至高无上的行政调控 权 。从卫生事业 发展计划的制定 实施 , 到财政投资 、 贷规 信
模 的控制 , 从医疗 H生服务结 构的布局 、 漏整 , 到医疗卫 生服 务收费 、 分配政策的制定 、 执行等莫不纳^政府统一的行政管 理之下 =由于政府对医疗 生事业的管理调控是一杆子插到 医疗卫生机构 , 以 所 政府对医疗卫生服 务宏 观调控的 力度根 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 的深化 ,医疗 卫生服 务也逐步纳入市 场经 济体制的范围, 这时候 . 政府的作用 主要 是依据我国卫生 事业 的性质 , 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 , 以及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 规律 的要求 , 运用卫生政策 对医疗卫生服务 活动实行 | 十划指 导和必 要的行政管理 以引导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地 发展。因此 ,要科学而准确地界定与社会 主义卫生服 务市场 运行相适应的政府角色 ,必须首先肯定市场机制对卫生资源
卫生服务市场主体的正常决策。最后 ,对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
运行 内部产生的一些 消极固素 , 如大处方 、 乱检查等诱导需求 和药 品回扣等 , 政府还应采取经济 、 法律乃至必要的行政手段
予 以 限制 和消 除 :
因而在 医疗 卫生服务领域 ,政府的角 色功能与传统 计划经济
时代 已不可同 日而语
其二,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进 行调节。这种调节一 方面表现 为政 啊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干预, 通过这种 干预. 来弥 补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失 灵 失败和缺 陷; 另一方面 , 表 现为政府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配置功能 :这 是因为,市场具 有 自发性 ,仅靠市场配置卫生资源会导 致医疗卫生服务市场 的混乱和短期行为 , 而政府则具有 自觉性 , 通过政府配置 , 补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革中政府职能探析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革中政府职能探析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成为了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公立医院的回归公益性改革,不仅意味着医院将更多地回归到公益性质的服务上,更意味着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职能职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角度出发,探讨政府职能在医疗领域中的演变和变革。
一、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意义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医疗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在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然而在过去的医改进程中,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逐渐被商业化所替代,导致了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医疗成本不断攀升等问题。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更是为了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医疗体系,实现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意味着医院将更加注重服务社会大众的需求,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这将对医院的管理体制、服务模式、收费机制等方面都带来深刻的变化。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也需要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职能得到重新认识,从而更好地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和推动。
首先是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支持,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其次是要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让医疗服务更加亲民、接地气。
再次是要优化医院管理体制,强化医院内部的公益性管理机制,确保医院的资源和服务都能够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
政府还需要建立健全医疗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为患者提供公平、公正的医疗服务投诉和处理渠道。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意味着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职能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政府需要从过去的主导者转变为服务者。
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
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医疗卫生服务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健康保障,还增强了人们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因此,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世界范围内,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GDP的贡献,其二是就业创造。
医疗卫生服务业在GDP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说明了该行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医疗卫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这使得医疗卫生服务业成为国家就业创造的重要领域之一。
除了经济效益,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们的健康,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人民的生命质量。
其次,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面对各种疾病,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商不断研究和探索医学领域,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还需要考虑到其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中的差异。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水平相对较低,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影响。
在一些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非常高昂,因此,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研究应尤为关注服务的实际效果。
在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纯粹的定量分析可能无法全面评估其价值。
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的态度和文化背景也应考虑在内。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预防保健的观念并不重视,因此,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往往会受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研究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时,应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以充分评估医疗卫生服务的价值。
总之,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是关乎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各类数据的深入分析,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更好地推动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人民健康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疗改革探析医疗改革政策解读
医疗改革探析医疗改革政策解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各国纷纷推出医疗改革政策,旨在改善医疗体系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医疗改革进行深入探析,并对一些国家医疗改革政策进行解读。
一、医疗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医疗改革是指对现有医疗服务体系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加强医疗服务品质控制,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医疗改革的背景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人们对于医疗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
医疗改革的意义在于公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健康保障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二、医疗改革政策的分类和特点医疗改革政策可以分为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主要着力于调整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
需求侧改革则关注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增加医疗服务需求的满足度。
在具体政策措施方面,医疗改革政策通常包括以下特点:一是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和监管,推进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和绩效考核。
二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
三是加强医疗技术和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的科技含量和专业水平。
四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支持和投入。
三、中国医疗改革政策解读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医疗改革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又紧迫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力求解决医疗服务过于集中、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中国医疗改革的政策重点主要包括:一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减轻大医院的压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二是实施DRG(按病种付费)制度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管理效率。
三是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四是完善医保制度,提高医保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政府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政府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的一种改革模式。
它的目的在于促进产能优化、提升市场活力、深化资源节约和环保改革、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
在这次改革中,政府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结构性改革。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状态,以实现国家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方式。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可以采取定向宏观调控的方式,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优质企业、加快重组、加强技术创新、降低产能过剩等。
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政府可以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健增长。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
监管是指政府依法对市场和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和制约的一种方式。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需要加强对各产业的监管,从供给端引导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方式进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效能。
政府可以加大对注重创新和研发的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从政策和法制等方面加强对不合理的企业行为的约束力度,促进全社会诚信经营的良好风尚形成。
第三,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服务,提升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效果。
政府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努力为人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通过优化服务、加强沟通等方式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有力支持,促进供给侧改革实现既定目标。
最后,政府可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营商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和生产的环境因素的总体状况。
政府有责任改善营商环境,打破民营企业难融资、难上市、难扩张的困境。
政府可以加大监管力度,遏制恶性竞争行为,打击侵害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政府还可以加强信息公开与反馈,促进政策和企业的协同配合,为营商环境和经济增长创造更大的条件和机遇。
从宏观上看,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高校医务室功能创新
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高校医务室功能创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其医务室的功能与服务水平也需要相应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健康需求。
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高校医务室功能创新,不仅能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能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阐述,希望能为高校医务室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现状分析当前,尽管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有所增加,高校医务室的医疗资源仍然相对匮乏,医疗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范围不广成为了制约医务室发展的主要问题。
由于医务室的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运作机制不够协调,使得医务室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医务室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作用也还有待提高。
二、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供给侧改革是当前经济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其核心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优化供给结构,增强供给活力。
在医疗卫生领域,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政策保障,鼓励医疗机构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增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而在高校医务室领域,推进供给侧改革,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高校医务室的服务对象是师生,而且师生群体构成特点明显,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有其特殊性。
高校医务室所处的环境、管理体制与一般医疗卫生机构也有一定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供给侧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医务室的特殊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医务室的问题。
三、实现高校医务室功能创新的途径和措施1.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效率高校医务室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这是影响医务室服务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升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医疗资源投入。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高校医务室的资金支持力度,争取更多的医疗设备和医疗人员,提高医疗资源的供给量。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结构。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满足师生医疗需求。
医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思路探究
医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思路探究近年来,中国的医疗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医疗行业所面临的困难也逐渐增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开始推进供给侧改革,对医疗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本文将就医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思路进行探究,以了解如何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医疗行业。
一、发挥市场机制在医疗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当前的医疗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的,医疗资源的分配也主要由政府掌握。
这种模式,虽然可以通过政府的力量进行统筹安排,但同样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医疗资源配置不够灵活,医疗服务效率偏低等。
因此,发挥市场机制在医疗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是医疗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
首先,应该通过市场调节医疗资源的供需关系,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避免浪费和资源瓶颈。
其次,也应加强医疗服务的竞争机制,从而推动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服务市场体系,为医疗服务的竞争提供保障,同时控制医疗服务价格保证市场公平性。
二、从医疗行业的体制机制入手,优化供给侧结构医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深入到行业的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医疗机构分类制度,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进行分工合作,从而提高整个医疗行业的效率。
其次,可以考虑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运行机制,以改变现有公立医院长期存在的医疗资源浪费现象。
此外,应该增加医疗机构的临床路径管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样,医疗服务的标准化也是医疗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可以规范医疗行业的运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三、深化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医疗行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化服务体系,将是医疗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远程医疗、电子医保结算等信息化服务,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同时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一、引言医药卫生体制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必须重视并持续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药卫生体制的合理性和效率性对于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通过调研分析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于未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
二、背景(1)医药卫生体制的定义和重要性医药卫生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
它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公平性以及医药市场的运行状况。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在经历了4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服务价格过高、医患关系紧张等。
因此,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同时降低医疗成本,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现状分析(1)医药卫生体制的组织结构我国医药卫生体制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主导,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市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县级卫生健康委员会为分支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医药卫生政策、管理医疗机构等。
(2)医药卫生体制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采取的是医药分离模式,即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店分开独立运行。
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药品质量安全问题、医疗资源浪费问题等。
(3)医药卫生体制的政策措施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基本医保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推进药品审评审批改革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本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等。
四、问题分析(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充足,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这导致了人民在就医过程中存在着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医疗机构的问题。
政府卫生政策政府在卫生领域的政策制定与落实情况分析
政府卫生政策政府在卫生领域的政策制定与落实情况分析政府卫生政策在保障民众健康和提升医疗水平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政府在卫生领域的政策制定与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政策制定过程1.1 信息收集与分析政府在制定卫生政策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大量关于卫生领域的数据和信息。
这包括民众健康状况、医疗资源分配、疾病流行等方面的数据。
同时,政府还需要对国内外的卫生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以获取经验和借鉴先进做法。
1.2 制定政策目标与措施在收集和分析完相关信息后,政府将制定卫生政策的目标和措施。
目标可能包括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改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等。
根据目标,政府会制定具体的措施,如出台相关法规、加强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等。
1.3 制定政策方案政府会组织专家、学者、医疗机构代表等相关方进行讨论,制定政策的具体方案。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对政策可行性的评估,如评估资金投入、人力资源安排等。
政府还需考虑卫生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性,确保各项政策目标的有机衔接。
二、政策落实情况分析2.1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府在卫生政策中重点关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
通过社会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方式,政府实施全民医保,保障了广大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然而,目前医疗保障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中,医疗保障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
2.2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政府通过投入资金和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这包括加强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等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反应及时、措施得力。
然而,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仍需加强。
2.3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政府在卫生政策中关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政府通过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生待遇等方式,努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然而,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政府卫生政策解读理解政府卫生政策的背后意义
政府卫生政策解读理解政府卫生政策的背后意义政府卫生政策是指政府机构为了维护和促进公民的健康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政策。
这些政策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
背后的意义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推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公共卫生政策公共卫生政策是政府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标是全面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慢性病以及其他健康风险因素的传播和蔓延。
政府在这方面的举措包括加强卫生教育,推广卫生知识,提供免费的疫苗接种服务,以及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和防治体系。
公共卫生政策的背后意义在于保障人民的基本健康权益。
通过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政府可以有效减少疾病传播,降低医疗负担,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医疗保健政策医疗保健政策是政府卫生政策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其主要目标是提供全面、公平、高质量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并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政府在这方面的举措包括建立医保体系,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医生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以及制定合理的药品价格政策等。
医疗保健政策的背后意义在于提高公众的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建立医保体系,政府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推动医疗体制的可持续发展。
三、疾病预防政策疾病预防政策是政府卫生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其主要目标是控制和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政府在这方面的举措包括加强疫苗接种,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加强环境卫生监管,提高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等。
疾病预防政策的背后意义在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加强疾病预防,政府可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减少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政府卫生政策的背后意义在于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推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探析
我国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探析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医疗提高、大病保险等政策相继出台,医疗领域一系列改革助力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定义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医疗供给结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疗业态创新、加强医疗人才培养等措施,从而推动医疗服务和质量、效率整体提升。
三、主要措施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疗资源不均衡、医患失衡是当前医疗领域的主要问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我国在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将医疗资源配置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全面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2.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途径。
我国在实施医疗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逐步将医疗服务逐级向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综合医院等下沉,使医疗服务现场更为接近患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
3.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医疗信息化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国在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国家、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和市场四方面发力,全面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包括电子病历一体化、医疗大数据分析应用等。
4.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医疗人才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医疗人才培养方面,除了支持医学院校扩招、优化医学教育等基础方面,还采取多种途径吸引海归人才,提高医疗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四、影响通过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我国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医患关系得到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同时推动医疗产业更加健康发展。
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医疗产业和经济良性循环。
五、总结我国医疗行业一系列改革包括医疗提高、大病保险等政策相继出台,加速了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进而全面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医疗改革调研报告形势政策
医疗改革调研报告形势政策医疗改革调研报告形势政策写1000字一、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医疗领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医疗费用过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权益。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医疗改革亟待加快推进,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质量。
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医疗资源相对较多,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导致一些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2. 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着问题,如医疗机构数量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医学教育与医疗实践脱节,导致临床医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医疗服务缺乏衔接,患者常常需要在不同的医院进行就医,就医流程繁琐。
3. 医疗费用过高高昂的医疗费用是困扰我国医疗体系的另一个问题。
在当前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一些医院通过提高价格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导致医疗费用不断上涨。
高额的医疗费用使得许多人承担不起医疗费用,形势严峻。
二、政策展望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医疗改革,目标是构建覆盖全民的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医疗服务体系。
1.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政府将加大力度推进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的配置,优化医疗机构布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与流动,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2.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政府将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加强医学教育与医疗实践的结合,提高临床医生的操作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衔接制度,缩短患者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 控制医疗费用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疗费用。
例如,对医疗机构进行价格监管,控制药品和治疗费用的过高收取;推行按病种付费机制,鼓励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服务而非过度治疗;加强医保制度建设,提高保障水平,减轻患者的负担。
国务院医改办职能职责
国务院医改办职能职责国务院医改办是我国政府层面的医改机构,负责协调、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国务院医改办的职能职责十分重要,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协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国务院医改办负责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工作。
在此过程中,医改办需要充分调研和了解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和矛盾,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二、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医改办要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等,以提高医疗服务供给水平。
三、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国务院医改办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即通过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和分工,让患者能够首先就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减轻大医院的压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门诊患者分级就诊、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等,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
四、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国务院医改办要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即通过完善医保政策和机制,提高医保保障水平和可持续性,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保基金管理改革、推动医保定点机构管理改革等,以提高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行性。
五、推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国务院医改办要推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即通过改革药品生产、流通、零售等环节,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和价格合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药物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改革、推动药品流通监管改革、推动药品价格监管改革等,以提高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六、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医改办要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即通过推动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等信息化应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医疗信息标准化、推动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医疗信息安全保障等,以实现信息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撑和提升。
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110740203 公共事业管理刘云飞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
向社会公众提供经济、便捷和公平的卫生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离不开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支持。
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要责任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者: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规范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第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者: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第三,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者: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标准并监督实施。
从当前来看,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
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稳定的筹资渠道;完善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加强社区卫生人才教育和培训;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准入与监管工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动态监管制度;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法制建设。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关系城镇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社会基础工程。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卫生服务表现出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助性等特点,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导者、动员者、组织者、管理者,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综合性、公平性、公益性、福利性、初级保健性等性质,决定了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过程中承担组织、监督、建设等责任。
1.充当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者。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复杂的运行系统,政府是这个系统良好运行的组织者,要保证这个系统高效的运行,政府要采取一系列行为来维持。
政府要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规范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配置区域卫生资源,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卫生经济学_市场与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的作用_1002
促进公平
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
确保稳定
政府失灵的矫正
在公共部门引入市场机制; 引入利润动机;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卫生服务领域中政府与市场机制的 结合
英国 美国 中国
相关市场对卫生服务市场的影响
筹资市场
医疗保险
要素市场
人力资源; 药品;
卫生服务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影响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 效率; 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最优配 置的效率; 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 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 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 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卫生服务市场的结构及经济流动
卫生筹资市场;
卫生服务提供市场; 医疗服务要素市场;
卫生服务产品分析
准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
生产和消费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同一性; 存在大量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人们健康水平的改善是最终产品;
市场与政府在卫生服 务领域的作用
市场机制
帕累托最优:如果在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 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经济福利的再增加必然 使其他当事人的经济福利减少,那么,这 时候的资源配置状态是最优的。 张三吃5个包子,效用依次为50,30,10,5, 3;李四吃5个包子效用依次为50,30,3,0, -5;如果现在总共有5个包子,如何分配能 够达到帕累托最优?
政府干预的失灵
政府决策失误; 政府的过度膨胀; 官僚机构的低效率; 分配的不平等 寻租活动
医疗健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医疗健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一、背景中国大陆的医疗健康行业一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医患矛盾、就医难、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这些问题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和医疗服务的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医疗健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措施,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人民的健康水平。
二、医疗健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措施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中国政府通过大力推进医院合并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社区医疗机构建设等措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满足不同患者就医需求。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费支持和人才培养力度,使基层医疗机构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
2、推动多元化医疗服务政府积极推进多元化医疗服务,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健康领域,引导和支持民营医院、诊所等民营医疗机构或者私募基金等医疗机构发展,规范民营医疗机构的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3、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政策,通过改革医学教育、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等举措,提高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4、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政府加强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推出一系列医疗保险政策,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医疗保障保障水平,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5、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政府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进全国医疗信息化工作,推广电子病历、电子健康卡等信息化应用,加快医院信息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三、医疗健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影响医疗健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使医疗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匹配度和使用效率。
同时,推动了医疗服务的多元化,增加了患者的就医选择,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便利度和就医感受。
供给侧改革也促进了医院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优化了医疗服务,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
通过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供给侧改革将覆盖范围扩大,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提升,使更多的人受益。
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
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在当今社会,医疗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和多样化。
然而,当前的医疗服务体系在供给侧方面仍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制约着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因此,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挑战众多。
首先,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一个突出问题。
优质医疗资源往往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型医疗机构,而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患者就医的不便,也加重了大城市医院的负担。
其次,医疗服务的供给模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再者,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不够紧密,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医疗人才的培养和配置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一些专业领域的人才短缺,而另一些领域则可能存在过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是关键一步。
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和偏远地区医疗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硬件水平。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优秀的医疗人才向基层流动,比如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福利待遇等。
还可以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让偏远地区的患者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大城市专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创新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也至关重要。
可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长期、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
发展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如康复医疗、养老医疗、精神心理医疗等,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
此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增加医疗服务的供给主体,促进竞争,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途径。
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
通过医联体,患者可以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顺畅转诊,减少重复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成本。
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让患者的病历、检查结果等能够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实时共享。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
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四篇篇一:我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但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由于忽视了社会协调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新生弱势群体不断壮大,所有这一切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为世界卫生费用的很小的比例。
由于经济原因,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入院。
20XX年《社会保障绿皮书》报告显示,19XX至20XX年的十五年时间中,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看病费用支出增加了19.75倍,增速远远超过收入增长速度。
这不仅给企业‘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同时在卫生领域存在的不公平越来越难以接受,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有病不就医等问题。
在20XX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191个成员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仅列144位;在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即倒数第四位。
这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的国家性质相去甚远,医疗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
二、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也使得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
把医院推向市场,走单纯的市场化道路,正是政府在这场改革中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的结果。
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抓大放小”的方式正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级分化的直接原因。
市场化的改革,使得政府淡化了自己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责任。
医院产权改革,使得政府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义务。
同时,政府也忽略了对医疗卫生这种本该属于自己社会责任范围的公共品的监管,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方法来改革医疗卫生行业,将医疗卫生机构视同于一般的企业。
浅析医药卫生服务市场中政府失灵的思考医学论文
浅析医药卫生服务市场中政府失灵的思考医学论文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浅析医药卫生服务市场中政府失灵的思考医学论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我国医药服务市场中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政府干预不足和政府干预过度2个方面,政府干预不足具体体现在药品价格管理、招标采购、财政投入3个方面;政府干预过度具体体现在公共卫生政策、医药领域商业贿赂2个方面。
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合理的医药价格管理制度、加强遏制腐败行为等来提高政府效能,从而保障我国医药行业的顺利运转。
关键词:政府干预;医药卫生服务市场;政府失灵20世纪以来我国的医疗改革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改革中缺乏对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监管,极大地增加了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费用负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严重。
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新一轮医改方案文件中提出,在医药卫生服务市场中要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责,以促进卫生服务公平公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1]。
由于医药卫生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在服务过程中供需双方易产生矛盾,且政府在管制过程中出现失灵现象,矛盾进一步加剧。
本文通过理清医药卫生服务市场和政府失灵的概念,进一步分析我国医药卫生服务市场的政府失灵表现及原因,探索我国医药卫生服务行业中政府失灵的对策,以提高政府效能,促进医药卫生服务行业快速发展。
1相关概念1.1医药卫生服务市场按照卫生经济学的观点,医药卫生服务市场是指医药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医疗卫生服务生产者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2]。
医药卫生服务市场是提供卫生服务和接受卫生服务的场所,体现了医疗卫生机构将卫生服务商品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交换关系。
与政府的作用一样,医药卫生服务市场可以调节医疗服务资源的状况,使其不断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由关注疾病转向关注健康,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健康服务需求的必要性,促进了医药卫生服务市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中政府的作用探析作者:江海健
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9期
摘要: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划分是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与原则;政府的作用目标是保障公益性、促进公平正义,同时激发供给主体的活力。
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政府作为政策供给的主体、资源配置的主体,应着力完善“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总布局;同时,解放和发展医疗生产力,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同时完善医疗救助政策,体现医疗卫生服务的人本关怀。
关键词: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政府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6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总计思路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部署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健康之维系力量,被称为民生之本。
中央整体推进供给侧改革也对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围绕这一任务,学术界进行了解读,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观点:种观点认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去市场化”,使医疗卫生服务真正成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另一种观点正好相反,认为,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正常流动,仅仅靠计划干预实现不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建立起医生的合理薪酬制度,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目标难以实现。
从以上争论可以看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位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因而,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就需要首先明晰政府的作用。
一、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中政府的作用基础
1.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执政党,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的重要遵循。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和政府重视,被认为是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重要事业。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政府主导型医疗服务模式初步解决了当时新中国6亿人民缺医少药的局面,满足了人民对医疗服务最基本的需求,也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格局和基本制度。
应当说,政府主导型医疗卫生服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项基本制度。
政府通过举办医疗服务,实现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的重要体现。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计划经济体制告以终结。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定位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关键议题。
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之后,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职能划分更加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对此,中央会议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是弱化政府职能,而是让政府发挥更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将市场的决定作用和政府发挥更大作用结合起来。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大的体制框架下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必须遵循这一重要的指导性原则。
二、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中政府的作用体现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应当强化政府的作用,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
但是,政府的作用目标是什么?学者们认为,是保证效率,兼顾公平还是保障公平,兼顾效率,是政府作用的目标选择。
对此,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文件作出了回应,认为,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服务要将保障公益性、促进公平正义放在首位,同时要运用市场化手段激发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积极性和活力。
始自80年代的医疗卫生改革以及伴随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影响了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积极评价。
因而,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必须有问题意识,面向人民需求,重点解决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不满意的问题,同时,增强时代但当感,承担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责任。
三、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中政府作用的实现方式
在新一轮的医疗卫生服务中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本文认为,政府首先明确主体地位,明确需要干预的关键领域,并有所作为,才能切实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朝向一个合乎人民利益目标同时又不失其活力。
1.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
首先,政府应当是政策供给的主体。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改革。
来自基层的医疗体制改革实践经验是摸着石头过河得来的,对于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价值,确实值得认真总结。
但是,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仅仅停留于经验层面的启示对于医疗服务的局部改革确有作用,但是牵涉到医疗卫生服务整体布局、方法步骤等等宏观层面的问题,却需要政府顶层设计的智慧。
这种顶层设计要具有前瞻性、全局性,要解决制约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性问题。
只有政府才能够集合全体人民的智慧,做医疗卫生改革的政策设计的“操盘手”,保障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
其次,政府应当是卫生资源配置的主体。
卫生资源既包括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又包括人力资源。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同于般的商品供给,不可否认在这一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的鉴别权、选择权、评价权都受到一定的制约。
如何保障“消费者”能够放心消
费、安全消费?只有政府通过公权力面向“消费者”需求合理配置资源,配置优质资源,才可能从制度上保障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以满足。
这既包括政府对“防治结合”的医药卫生总布局的设计、为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的财政补贴制度,也包括政府对医疗服务人才的培养和激励、评价制度。
拉丁美洲国家自20世纪70-80年代进行的私有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完全以市场手段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政府“放手”的结果就是这些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全成为为中产、高收入者服务的体系,低收入者得不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医疗秩序混乱,社会公平正义缺失。
拉美国家的教训值得反思。
2.政府在关键领域要有所作为
自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改革以来,诸多专家学者表示,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要将改善服务质量,调整服务结构作为重点。
专家学者的呼吁也反映了人民医疗服务供给侧的迫切要求。
总计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解放和发展医疗生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
医疗生产力就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产出能力,在治愈疾病、增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率。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政府应当通过制度支持和人才保障,以带动我国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医疗生产力的提高,使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需求得以不断满足。
同时,通过建立医疗卫生生产要素的流动机制,释放医疗卫生要素提供者的创新活力和服务积极性,激励他们面向民众、开展特色医疗服务的热情,让医疗卫生资源真正“动”起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不足、不优的问题。
其次,针对弱势群体,完善医疗救助政策,体现医疗卫生服务的人本关怀。
我国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有部分社会群体,他们的生存能力极端低下,自身的吃穿住行用等基本问题都不能够解决。
这部分群体迫切需要医疗救助政策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
西方有学者喊出“我们要市场经济,绝不要市场社会”的口号,就是对市场法则运用于社会领域的抗议。
针对社会弱势群体,政府的扶助政策是帮助其重返社会、增强生存能力的关键一步,也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的重要体现。
3.厘清政府与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关系
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中,政府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主体,但是要厘清政府与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关系。
管办分离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的呼吁,首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分离应当成为今后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
地方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服务,中央政府应加强指导、监管和评价,通过完善制度,提升医疗卫生的治理水平。
其次,强调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取代市场,医疗卫生服务由政府主导也不是剥夺市场主体举办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
政府应逐渐健全政府监管、行业评价和人才流动制度,激发更多的优质市场主体成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形成政府主导型医疗服务和民办医疗服务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彼此支撑、共同发展的格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供给能力和水平。
总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中政府应当唱“主角”,充分发挥政府顶层设计的智慧,为新时期的医疗改革提供合理化路径。
当然,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也不意味着医疗卫生体制重回计划经济时代,强调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也不等同于不要市场。
政府主导型供给侧改革要发挥政府更大作用,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市场手段和激励机制,才能够使医疗卫生服务既有供给的能力和水平,又有供给的热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