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城发展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国内大学城研究的文献简析

国内大学城研究的文献简析

收稿 日期 :0 1 0 3 2 1 — 5— 1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指导性课题 “ 江宁大学城 教育 资源共享研究 ” 2 1SD 80 3 () 女 , 17 一 , 南京晓庄学院助理研究员 , 硕士 , 研究方 向: 高等教育 管理 。
时, 抓住 一些要 点 和关键 问题 则是必 需 的 。
皮耐 安 (02 的《 国大学 城 兴起 的原 因 与发 20 ) 我
展建议》 联合调研组 的《 、 国内创办大学园区若干模 式的考察报告》 邱晓敏(03 的硕士论文《 、 20 ) 我国大
学 城兴起 与 发 展 模 式 》 , 是 针 对 我 国大 学 城 的 等 都
城 的相 关研 究, 对各家之说进行梳理 和比对, 有助于 了解其研 究现状 和趋 势, 发掘现 阶段 研究存在 的不足 , 出需继续 深入研 提
究 的相 关 问题 。
关键词 : 大学城 ; 资源共 享;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6 G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62— 64 2 1 )6— 02— 4 17 2 0 ( 0 1 0 0 5 0
国大学 城建设 存在 问题 的 分析 , 以及 关 于 大学 城 资 源 整合 和共享 的研 究等 方面 。


有 关 大 学城 概 念 与 发 展
模 式 的讨 论
界 知名 大学城 。在 这 些 大学 城 周 围 , 形 成 了 与 当 均 地 生活 紧密联 系 的一 定规 模 的城镇 。 ( ) 内大 学城 的模 式讨论 二 国
或 几所 大学之 和 , 是具 有 一 定 规模 的城 镇 。现 代 而
区实 际条 件 的差 异 性 , 对 各 地 怎样 办 “ 学 城 ” 要 大 、 怎 样进行 规划 和设计 等作 出具 有普遍 意 义 的全 面性 规 定 , 然 是 不 大 可 能 的 。不 过 , 进 行 规 划 设 计 显 在

大学城的功能与模式_潘懋元

大学城的功能与模式_潘懋元

·博士论坛·大学城的功能与模式潘懋元,高新发,胡赤弟,张慧洁⒇(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大学城是以大学为主体,主要由企业投资,政府协调、指导,采取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模式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枢纽。

大学城将是高等学校成为经济社会中心的重要基地。

关键词:大学城;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功能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2)02-0036-06Function and model of university townPAN M ao-yuan,GAO Xin-fa ,HU Chi-di,ZHANG Hui-jie(Research Center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X iamen University ,X 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 :Univ ersity tow n is an o rganizing fo rm centered a ro und the univ ersity,inv ested by the enterprises ,reg ula ted and instructed by the g ov ernment .It o perates acco rding to th ree principles :marketiza tion ,industrializatio n ,and socializatio n ,thus becomes the co -dev eloping hub o f hig her educatio n and societal eco nom y.Key words :univ ersity tow n;dev elo pment model;functio n of higher educa tion大学城将是高等学校成为经济社会中心的重要基地潘懋元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对大学城的构建也如此。

江苏省大学城校园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基于南京和常州部分大学城的调查

江苏省大学城校园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基于南京和常州部分大学城的调查
【 摘 要】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 大学校 园广阔 巨大的消费市场使校 园经济 涌现并不断得到发展 。 同时人 们也越 来越 关注 校 园经济发展 过程 中所存在 的I ' - - I , N。本文首先对南京及 常州两个代表性 的大学城 的校 园经济发展进行 了调研 . 分析 这两个地 区校 园经济发展 的异 同点 , 并归纳 了影响校 园经济发展 的主要 因素 , 然后 通过对 当代 大学生 消费观 的调查 , 分析 了大学生 消费观与校 园经 济之 间的相 互关系 , 最后 对校 园经济发展存 在的不足进行 思考并提 出解决的办法。 【 关键 词】 校 园经济; 消费观 ; 经济圈
此的恶性循环 , 造成 了店铺普遍平均寿命较短, 问题重重现象。 3 大 学 生 消 费情 况 的调 查 分 析
3 . 1 问卷设计及分析 大学生消费情况 的调研 问卷包括 了三个主要的方面 : 大学生总体 消费情况 . 大学 生餐饮 消费情况和其他消费情况。 问卷调查共发放 2 8 0份 问卷 . 回收问卷 2 3 0份 . 有效 问卷 2 0 0份 . 有效 率为 8 7 % 问卷数据 的分析处理主要通过 E x c e 1 . 主要采用 了描述 统计 的分析方 法 3 . 1 . 1 在校生 消费总体情况描述 我们首先对在校大学生 的总体消费 晴况进行 了调查 . 统计结果表 明大学 生的消费情况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消费额 在 5 0 0 ~ 1 0 0 0之间的 占5 4 %、 在 1 0 0 0 ~ 2 0 0 0之间的 占 3 6 % 在大学生费用支 出的主要用途 方面 .调查显示大学生生活 费中的 3 9 . 2 %用于伙食费 . 1 8 . 4 5 %用于服 饰, 1 7 . 1 9 %用 于交 通 通 讯 , 8 . 1 8 %用 于 学 习 用 品 , 6 . 2 9 %用 于 网络 , 5 . 4 5 %用于谈恋爱 . 5 . 2 4 %用于宿舍水电费 3 . 1 . 2 大 学 生 餐 饮 消 费 基 本 情 况 由于大学生消费 的主要项 目体现在伙食 上 . 我们专 门针 对该项 目 进行 了调查 。 在每 日餐饮 消费额上 .调查 显示每天饮食方面支 出居于 1 0 — 2 0 、 2 0 ~ 3 0的人数最多 .占 4 2 %和 4 3 %, 1 0元以内的 占 1 0 %. 3 0元 以上的 6 %。在餐饮消费 的关注点 上 . 根据调查问卷得到 的结果 , 4 6 %的同学 在点菜时看重菜的 口味 . 看重营养的 占 2 4 %, 1 2 %的同学看重菜价 , 更 看重外观的 同学 占 1 0 %. 8 %的同学更看重卫 生情况 3 . 1 - 3 其他消费项 目 在服饰的购买方面 .注重衣服质量的 同学 占到 3 6 %. 3 1 %的同学 注重 衣服外 观 . 1 3 %的 同学注重合 身 与否 .注 重 品牌 的 同学 占到 了 1 2 %. 8 %的同学注重衣服的价钱 在休 闲方式 的选择上 . 6 3 %的同学倾 向于上 网. 到市中心外的占到了 2 0 %. 1 0 %的同学倾 向于去 K T v . 倾向 于聚餐的同学 占6 %. 1 %的同学倾 向于打牌 。 。 3 . 2 结果讨 论 经过以上关于校 园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和大学生消费观点 的调查 , 可 以发现在校园经济 和大学生 消费情况之间存在以下联系 : 3 . 2 . 1 大学生 消费观对校 园经济 的影响 关 于大学 生的消费问题 . 问卷调查 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呈多元化趋势 , 在他们 的消费支出总额 中, 文体 娱乐或旅游 、 香烟 、 零 食等享 乐品、 上 网、 通讯 等消费支出相对 比例很大 , 用于购买 书报 、学 习用品的消费支出相对 比例较小 ,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 。因此导 致学校 周边消费场所居 多. 关于学 习方面的店很少。这就充分说明 了 大学生 消费观对校 园经济圈 的影响 3 . 2 . 2 校 园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繁荣 的校园经济圈 . 方便 了师生生活消 费 . 活跃 了师生 文化娱乐 消费 : 另一方面 . 不可否认 的是校园经济 圈也对 大学生消费 观产生 了 影响 好的校园经济圈会引导大学生形 成健康 的消费观念 . 例如 . 我校 周 边网吧、 旅馆等娱乐店 面的不断增加 , 并 以各 种方式 吸引着 大学生 前 去消费 , 而大部分大学生是经不住新鲜事 物的诱惑 ( 下转第 5 9页 )

大学城与城市发展探析

大学城与城市发展探析

c i t y )
名 词 的 出 现 可 以追 溯 到 中世 纪
是 随 着 牛津


剑桥 这 样 以 著

向沿 海 经 济 发 达 区 域 势

高技术开 发区
发展 综 合 性大 学扩 散 的趋
名 大 学 为 主 体 的城 镇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而 出现 的
在2 0 世 纪 9 0 年 代 中后 期 从 国外 传 入 我 国
最后

结 合科 学 发 展 的
关键 词

大 学城


城 市 发展

中图 分 类 号
0 9 12
2
文献 标 识 码
An
a

A
文 章编 号
Io pme
n

16 7 1 80 8 9

( 2 0 1 1 ) 0 3 0 10 6 0 2
— —
An
Iy
s
i
s
o n
t he
De
v e
t
be t
w e e n
a
t

Th i
s
pa pe
y
o s
r
p r o be s
e r s
r a
in t it y
e
o
t he
po
a n
s
it iv
e
a n o
d f
n e
g a t Iv
e
c
t
o
n
f
t
e
Un i v In
e t s
it y
e n
Cit y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及功能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及功能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及功能近年来,各地在大学城的建设上都能结合当地的条件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思路,并逐步形成了一4女有代表性的建设模式。

结合大学城的基本概念,对这些大学城的模式及功能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我们对当前大学城建设的现状作出正确的判断。

[标签]大学城模式功能[作者简介)许炳,徐伟,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对大学城建设中大量违规使用土地问题的揭露,建设大学城的必要性等问题也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另一方面,自1998年8月国内第一座大学城——坐落于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开工建设以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全国各地已经建成的及正在建设的大学城就达到了50多个。

这也使得对国内大学城建设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成为可能。

本文结合大学城的概念,主要从建设模式的角度,对大学城的建设作一些探讨。

一、大学城的概念明确大学城的概念是展开讨论的基础。

比较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到,现在谈到的大学城通常包含了两种含义: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城。

它的形成是大学与城市间互为因果、相伴而生的结果,城市围绕大学展开,城市职能也以文教、科研为主,相对单一而明确。

在大学城内部,不同学校间在公共设施、人力资源以及教学功能等方面实现大范围的融合和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态势。

这类大学城现在也被称为高教园区。

另一类大学城则是以斯坦福大学及硅谷为代表的产生于二战之后的现代大学城。

这类大学城主要是以某个或多个著名综合性大学为依托,通过在大学附近建立科技园区来促进科技与经济间的联系,发展高科技产业。

因此,这类大学城在保留传统大学城的特点外,更加强调建立一种教育、科技、经济之间良性结合的机制。

在这里,大学城是一种集合各种社会资源、将大学的智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

这类大学城又称为现代大学城。

显然,这两类大学城在自身功能、发展定位、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及影响途径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不同,是不可以等同混淆的。

中国大学城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大学城发展模式研究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申请理学硕士学位)中国大学城发展模式研究The Study on Development model of University Townin China院系: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专业名称:人文地理学学位申请人:周伟导师:吴晓松副教授论文答辩委员会(签名)主席:委员:二零零九年五月·广州中国大学城发展模式研究专业:人文地理学硕士生:周伟指导教师:吴晓松副教授【摘要】“大学城”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多所大学在空间布局上和用地布局上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独立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人们可以进行生活、学习、工作等活动,并且以从事教学工作或进行科研学习为主的城市。

它是城市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其英文一般称为“University Town”或“College Town”。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学城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近代意义上大学的产生。

在我国则是近十年来的新兴产物,是我国基于特定区域,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且彼此之间紧密联系,与所在城市相互依托、互动发展的高校集合体和高校单元集合体。

本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对大学城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进行说明,概括了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及方法,提出文章写作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综合论述了历史上和近期及现代大学国内外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阐述对大学城概念的各种解释和大学城发展模式的概念、分类方法,提出本人的观点,并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分阶段整理。

第三章,例举了国内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城案例,并详细分析了我国大学城的发展历程和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特征,阐述大学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对大学城发展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现今大学城发展几种模式,包括因与城市互动而产生的关系所引起的发展模式,和大学城内部发展模式。

第五章,探讨了大学城的形成发展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对大学城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和意见,认为大学城发展应注重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和内部规划、建设、管理上的系统构建等等。

江苏省大学城校园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

江苏省大学城校园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

江苏省大学城校园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关键词】校园经济;消费观;经济圈0 引言自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产业经济处在新一轮的大建设大发展之中,特别是大学城的崛起给当地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大学周边经济迅猛发展,从传统的基于校内消费外溢到主流的校外消费,但是校园经济在管理和发展模式上也存在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校园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我们拟采用问卷结合访谈的方式对校园周边各种经济体和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校园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校园经济概述校园经济是指面向学生,依托校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经济,这种经济的主体是学生,发生发展的领域主要是在校园内部[1]。

当前的校园经济主要还是消费经济为主,它包括饭店、美发店、便利超市、药店、诊所、各种维修服务店、网络通信服务店等,学生是消费群体。

其次是产业经济,它依托高校的人才资源和科技创造力而形成的高新产业。

本文所研究的校园经济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消费经济。

校园经济的价值体现在:校园经济圈将成为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基地;增强企业的价值。

2 校园经济的发展调查分析(以南京和常州大学城为例)2.1 问卷设计及分析为了解江苏省大学城校园经济的发展现状,笔者挑选了江苏省高校较为集中的南京江宁大学城和常州大学城为例进行调查。

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餐饮、住宿、文具店、水果店、化妆品店、超市等行业进行了访谈,并做了详细的总结与归纳。

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常州和江宁大学城等靠近市区高校密集受居民区影响较大的地区,学校内外门店用作饭店和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店的比例较大,由于受居民区影响在院校周边往往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各种生活娱乐设施较为齐全的类似于文鼎广场和湖塘乐购等购物休闲娱乐广场。

而且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有利于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而在另外一些高校的分校区,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以下简称“金城学院”)这种受居民区影响较小的院校周边几乎都是饭店和生活用品店,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娱乐休闲的购物广场难以形成。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分析及其完善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分析及其完善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分析及其完善作者:司林波刘天伟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年第02期摘要:我国大学城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大学城的建设因基础条件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建设模式。

基于对大学城建设模式的研究与比较分析可知,大学城在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建设盲目性、投资主体较窄、监控不到位、规划不合理、定位不清晰等,对此应加强大学城建设的规划,回归本真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

关键词:大学城;建设模式;资源共享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2-0115-04大学城是一种高等教育现象,是指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1],被称作“大学城(CollegeTown)”。

概括地说大学城就是“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

本文对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类型进行归纳分析,并指出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我国大学城建设的背景及现状我国的大学城建设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高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教育资源紧张的现象。

传统的大学布局规模较小、校园分散、设施配备落后,高等教育发展“小而全”体制造成的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逐渐明显。

适应高校扩展和资源集约需求的大学城建设应运而生。

廊坊东方大学城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在2000年8月正式“开城”,首批7所大学的近万名学生入驻。

自此,我国的大学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仅仅两年的时间,全国各地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到了50多座。

我国大学城分布较密集,主要分布在文化底蕴深厚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东北工业发达地区等。

建设规模大、占地面积大、投资大是大学城建设的特点,比如广州大学城占地4 000多公顷,投资多达300亿元[1]。

大学城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了学校之间的交流。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及功能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及功能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及功能近年来,各地在大学城的建设上都能结合当地的条件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思路,并逐步形成了一4女有代表性的建设模式。

结合大学城的基本概念,对这些大学城的模式及功能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我们对当前大学城建设的现状作出正确的判断。

[标签]大学城模式功能[作者简介)许炳,徐伟,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对大学城建设中大量违规使用土地问题的揭露,建设大学城的必要性等问题也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另一方面,自1998年8月国内第一座大学城——坐落于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开工建设以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全国各地已经建成的及正在建设的大学城就达到了50多个。

这也使得对国内大学城建设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成为可能。

本文结合大学城的概念,主要从建设模式的角度,对大学城的建设作一些探讨。

一、大学城的概念明确大学城的概念是展开讨论的基础。

比较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到,现在谈到的大学城通常包含了两种含义: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城。

它的形成是大学与城市间互为因果、相伴而生的结果,城市围绕大学展开,城市职能也以文教、科研为主,相对单一而明确。

在大学城内部,不同学校间在公共设施、人力资源以及教学功能等方面实现大范围的融合和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态势。

这类大学城现在也被称为高教园区。

另一类大学城则是以斯坦福大学及硅谷为代表的产生于二战之后的现代大学城。

这类大学城主要是以某个或多个著名综合性大学为依托,通过在大学附近建立科技园区来促进科技与经济间的联系,发展高科技产业。

因此,这类大学城在保留传统大学城的特点外,更加强调建立一种教育、科技、经济之间良性结合的机制。

在这里,大学城是一种集合各种社会资源、将大学的智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

这类大学城又称为现代大学城。

显然,这两类大学城在自身功能、发展定位、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及影响途径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不同,是不可以等同混淆的。

大学城十年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大学城十年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大学城十年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前言大学城是有着高等教育机构聚集的特殊区域,是承载城市兴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城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会探讨大学城十年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希望为大学城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大学城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学城建设开始蓬勃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学城也迅速崛起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年前,我国的大学城规划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诸如南山区和滨海新区在工程上进行了开发和拓展,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大学城的规模扩大、产业结构的转型、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大学城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大学城发展面临的挑战人才流失大学城作为高等教育机构聚集的地方,本应成为人才的聚集地。

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由于人才市场的竞争,部分留学生和优秀人才在毕业后往往选择远离大学城到更大的城市发展。

这给大学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大学城地区产业的不断扩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也逐渐由以教育为主向以多元化产业为主转变。

这对于大学城当地的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需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防止发展出现不平衡的局面。

城乡发展不平衡大学城往往位于城市的远郊和边缘地带,他们往往面临的不仅是人才流失的问题,还有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比如,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都有待提升,高校发展中的社会和配套服务的压力也较大,这会限制大学城的进一步发展。

大学城发展的建议加强人才储备和发展环境为了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大学城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留在当地发展。

同时,也需要建立持久的储备人才系统,这对于未来的大学城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大学城大学城应该具有以高科技产业为基础发展的优势,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新开发大学城地区土地空间布局规划模式研究

新开发大学城地区土地空间布局规划模式研究

新开发大学城地区土地空间布局规划模式研究班碧芸【摘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对学校的整体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针对现阶段国内大学城的土地利用布局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与城市拉动理念进行有效结合,提出新开发大学城地区土地空间布局规划的具体实施模式.【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8(000)038【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新开发;大学城地区;土地空间;布局规划;规划模式【作者】班碧芸【作者单位】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4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对周围一些基础设施的整体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各个城市开始兴起建设大学城,该建设的整个进程和发展速度比较快。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可以看出,在2001年的时候,全国已经建成和在建、以及规划建设的大学城就已经达到了50多个。

新开发大学城现象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其是在我国高校扩招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

在当前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有很多高等学校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其很多有用地缺乏充足性。

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城市也在不断规划建设,所以学校周边的很多用地都已经被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所利用。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其他地区进行大学城的建设,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满足现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1 新开发大学城地区土地空间布局规划的城市拉动理念1.1 城市产业拉动在针对新开发大学城地区土地空间布局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时,要与城市拉动理念进行有效结合,而在城市拉动理念当中,产业拉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单纯从城市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那么在现代社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创新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推动力。

大学城地区本身就是城市在日常规划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定位以及未来发展,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与大学城地区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新形势下大学城规划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城规划研究

属城市专 门设置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机构 的一 种“ 星城” 卫 。美
国 、 国等 国家 , 英 大学城 一般位 于居 民人数 1 O万人 以下 的城镇 或小城市 中 , 流动人 口比例 比较大 , 可以看作 为一个 独立 的城市
社 区。
种新兴 的城市空 间组织形式和教育现象 , 2 世 纪初在全 国 于 1
育资源 , 这些也改善了大学 与社 区之 间的关系。 几所大学组成的
大学城 中, 相互承认所 取得 的学 分 , 其实这是最好 的一种 资源共 享 的方式 。
21 . “ 镇 化 ” ..4 城 2
传统型大学城一般采用 的是 以大学为主体 的 自 组织 建设 模
式, 而且历史悠 久 , 基本上是 在相 当长的 时间里“ 自然形成 ” 的。
自 19 年至今 ,国内有 4 个 城市 已建和正在规划 建设 大 98 3
许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 涌现 出来。
学城 , 新建数量 已经超过 5 个大学城 , 4 遍及全 国 2 省 ( 治 区) l 自
和直辖市 。其 占地和建设规模都很大 , 至少在万亩 以上 , 有的甚 至达数十万亩之多 , 投资以亿元计算 。大学城作为一类典型的新 城建设和城市拓展现象而 出现 ,其发展模式普遍表 现为物质性
李平丽 新形势下大学城规划研究

E m i i@ x o e - a:b si . t 综 述  ̄ b  ̄ n
大学 分校 , 大招生 规模 , 扩 例如上海 交通 大学的 闵行 校 区、 南京
大学和东南大学 的浦 口校 区。
感 空间的建设。再就是普遍采用一次规 划、分期实施 的建 设模
规划主导 明显 , 目前十多年的建设 和发展的过 ..2 2

大学城之于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述评

大学城之于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述评

大学城之于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述评一、大学城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1. 大学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大学城是指一个由多所高等院校所在城区所构成的集聚区,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大学城。

建设大学城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大学城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学城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育服务为主导的模式,另一种则是以来自院校的智力与科技成果为主导的技术服务模式。

3. 大学城的优势大学城具有教育、人才、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如高素质的人才、科研机构、创新资源、就业机会等。

这些优势为大学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 大学城的影响因素影响大学城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产业、人才等因素。

政策是关键,政府需要制定实施一些支持大学城的政策来推动城市的经济持续发展。

5. 大学城的发展趋势大学城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产业升级、人才聚集、高科技产业、服务业发展等方面。

未来,大学城的经济发展将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二、大学城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1. 大学城的空间带动作用大学城的建设对于周边地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较落后的经济区域,可以进一步增强在全国的影响力。

2. 大学城的科技带动作用大学城涵盖了大量知识技术企业,其科技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从而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3. 大学城的人才带动作用大学城聚集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推动,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人才流动,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

4. 大学城的品牌带动作用大学城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拥有较高的公信力。

大学城品牌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强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声誉。

5. 大学城的创造价值作用大学城不仅可以为城市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城市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大学城与城市器宇线条的统一1. 大学城的建筑风格大学城的建筑风格需要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统一,呈现一种和谐有序的氛围。

我国大学城的空间模式及影响因素_王成超

我国大学城的空间模式及影响因素_王成超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03-0482-05我国大学城的空间模式及影响因素①王成超,黄民生(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福建福州 350007)摘 要: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大学城发展日渐成熟,其空间布局也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由此而导致大学城不同的空间模式。

在分析我国大学城的概况以及空间模式类型的基础上,对大学城空间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城市的规模及城市地域形态、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城市的发展战略、政府和政策的引导、大学城的形成基础、高科技产业的布局、旅游资源的分布等八项影响因素。

最后,提出了下一步我国大学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城;空间模式;卫星城;影响因素;发展展望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1 我国大学城的发展概况及特征我国第一个大学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产生于1999年,之后各地区纷纷建设大学城,根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我国建成以及在建的大学城有50多个。

大学城所产生的背景是1999年开始延续至今的全国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高校教育资源的极度紧缺[1]。

但大学城的产生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全国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推进,创新以及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持续发展的软肋,而大学城作为由一定数量的高校集聚在一定地域内而形成的以高等教育为主导功能的、以资源共享为特色、产学研为一体的、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城市社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大学城已经显示出一些特征。

①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并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规划用地从1999年的第一所大学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的20000多亩到南京仙林大学城的105000亩,规模不断突破记录[2]。

②办学层次参差不齐,有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层次大学城,如深圳大学城、苏州研究生城等;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中等层次的大学城,如上海杨浦大学城、南京仙林大学城、杭州下沙大学城等;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低层次的大学城,如常州大学城、杭州滨江高教园区以及重庆永川职教城等。

浅析大学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烟台莱山区大学城为例

浅析大学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烟台莱山区大学城为例

经济观察浅析大学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烟台莱山区大学城为例■■徐睿秦梓啥张兆伟摘要:随着21世纪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对知识的依赖度越来越深,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大学城o 大学城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孕育产生,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镇发展模式,现如今城市大学城的建设规划早已被纳入到其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之中。

文章以烟台市莱山区大学城为例,通过城区定位、土地利用及道路规划等度分析大学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浅析大学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城市规划一、大学城及莱山区大学城概况(一)大学城概述根据!教育大辞典"对#大学城''的定义解释:大学城是指围绕大学所建立的社区,其人口一般在5〜10万且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条件。

结合其定义,本文认为大学城是由一所或多所大学聚集驻扎产生,根据其现有周边环境、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最终形成具有大学特色的城市综合区域)大学城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标,其生成有:一是的生成的&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城、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城等;一是由国家、省市建设、咼等院校和多方合作共同建设所形成的,例如大学城以及本文列举的t 区大学城。

(二)我国大学城的发展现状国高是#高校为、民高校为补充,的结,公办高是所有、为的事业单位,且高校的大多取决于的;高在性有高&其创设教育厅的,并且、市教育的&高等教育的)国的大学特的所产生立,其了城市的,城市其城区和大学的,打由多所高校相互依托并与城市I相协调的大学城)()烟台莱山区大学城区大学城聚集了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滨+医学、文学院、表$莱山区大学城大学分布大学名称创建时间主管部门办学层次在校生人数烟台大学1984年东本科;研究生3万余人山东工商学院1985年东本科;研究生 2.1万余人滨州医学院1983年东专科;本科;研究生 1.7万余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2003年山东省教育厅专科本科 1.3万余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2003年教育部本科;研究生5千余人中国科学院海岸线研究所2006年教育研究生167人烟台职业学院2001东专科 1.6万余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1975年东专科 1.5万余人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1965东专科 1.1万余人总计:12.8万余人国科学岸线研究所等多所高校研究所(院),学生规模达到12.8万余人)其在烟台市政府的主导下&过政府市政建设、商业地产等对区大学城多的投资建设,逐步形成了新世界百货、佳世客为代表的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的城市大型购物心&如今的区大学城)二、大学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一)城区定位大学城往往汇集了多所大学,多所大学相互依托、建了以城市文教科研等为主的城市核心区域)其,大学城的选址、建、及其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等,都对于城市空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由于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人口汇集,城市也会18^2021年11期(4月)CHI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LLECTIVEECONOMY扌居城市功能布局结构,完善大学城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大学城自身的影响力,必然会加速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的汇集,逐步构建起以大学城为特色的城市综合区域#例如,烟台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对莱山区的功能定位,是以莱山区高校云集的大学城为背景,加之烟台市政府的驻扎,结合大学城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内涵,逐步完善区域周边设施建设,以高校科为科技建设,烟台莱山区行政、文教科、高新技术功能区的定位$(二)土地利用及道路交通是一缺性的资源,能否合理的利用对城市规划建设起定性的作用$城市规划对的利用,大学城在地理位用局,建利用开发的特定目施的性用的性,城市功能布局,结合2自然规划,城市大学 的大$大学城校结合学校况,利用校,提升校园的建建筑容积率,合理配比校园建化,化与建设计的结合,学校特的校园文化,学校的$大学城建设自大学城规划之起、,再结合城市以补充完善,大学城及周边的利影响城市的性,结合城市规划布局,局塞,缓解城市压力$(三)大学城规划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规划决定城市的方向$政府通过对大学城的布局定位、合理规划道路建设,完善其周边配套设施建设而促进城区的布局$城市的规划布局定城市区域定位,定区域的结构布局,进而决定区域的经济水平$政府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区域发展,进而采取相应的政策促区域的,结合城市的程来看,政策往往扮演着或缺的角色,政府通过颁布适合其规划布局的政策,从而保证其规划的可靠实施$三、大学城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一"商业地产带动形成新的商业圈房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组成部分,其凭借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城市建设吸收外部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安全、持续的发展$大学城的建设本身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方向,再加上大学城自身人口稠密、政府规划的持、环境设施等优势,会更加吸引房商的加盟$房:事驻大学城,必然会建相对规模的商场,在商场的周围,会建立商业街来吸引大学城内的大学生,成的城市商圈$例如莱山区万象城商圈的建立,覆盖了大学城内校学生及职工数十万人的消费群,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区域商圈的成$(二"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伴随着由政府规划的大学城的成,其周围的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备,各咼校的相继入驻、校的生活饮、消费为大学城提了一阔的消费市场$假设一名大学生的平均年消费是10000,则10万大学生的消费则为10,大学城内的消费是人的$市场是的,对如大的消费市场,必然导致大量的商家进驻大学城,以满足大学城内师生及的活饮食、娱乐消费等需$同时也促了区域餐饮、娱乐、文化等的,大学城消费市场,结合城市自身的商特色,促区域商$扌居2019大学生消费理财观数扌居显示,在校大学消费1197元,烟台莱山区大学城拥有在校大学生12.8万人$大学在校为10,则莱山区大学生2019年共消费15.3216亿元,占2019年莱山区全年GDP总额的4.21%$(莱山区2019年GDP为363.90亿元)$—xNxt卡=4.21%;符号及含义见表2#T ol_7DP以莱山区一个大学城,汇聚了、、上市家大商场,以满足大学城内12.8万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需求#由,兴建一座大学城,其在校的消费以的餐饮、、等的发展,由此推动城市区域经济的#(三)合作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大学往往为城市的“智囊*$大学城内至少汇集了一所综合性大学或表2符号及含义符号CTN Tol_GDP 含义每人每片消费学生总数学生在校片数地区全年GDP总额校,地方政府可以的利用校的自身的特色,结合城市方向,集学校优势,合资源,化校方政府的合作,校更好为城市经济建设,为城市发划策$对区域经济社会作的,更是学校自身的需要$例如烟台市人政府与山东工商学院、山经济建立的烟台经济社会,其的在烟台市能提力持$的建,是烟台市经济社会的需要,也是山东工商学院建设特色:经类大学的需要$由此可以,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以提升校自身水平,为城市提力,政府、学校,促城市经济$四、结语城市的起大学,大学的更离不开城市$城市利用大学的驻扎.提升城市的促其综合力的提升,大学利用城市的支持改善其学环境、提高其办学水平$所以,城市要持续定的,引外大学来本学、持大学量、水平学,合理规划城市大学城的建设$过对大学城的对城市的影响,对大学城对城市经济的提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由大学城的建设对提升的城市经济、科水平、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影响都是以估量的$,城市过规划或结合大学资源,完善大学城规划建设,结合城市区域职能布局,加政府校的合作,提升城市经济的持续水平,促城市的经济建设$参考文献:[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王荷池.大学城规划与城市规划发展关系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6(06):142-143.[3]付丽萍•大学城商圈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以烟台莱山区大学城为例[J]•中国市场,2016(43):25-26.[4]高进•大学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分析----以南京大学城为例[J].中国经济,2018(20):75-76.(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中国集体经济]19。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分析与思考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分析与思考
第 28 卷第 1 期 �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 � � � (社会科学版) .28 .1 � � � 20 � � 0 � 6 � 年 � � 3月 � � � � � � � � � � � � A � � � A A A .2006
我 国 大 学城 建 设 模 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 析 与 思 考
方 莉1 , 陶明法2
(1.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100 0 83; 2.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100 022 )

要: 大学城的兴起是 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现 象, 对 我国高 等教育 的改革 和发展 具有多 重意义。对 具有
代表性的大学城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 指出各自的发 展方向; 并针 对大学 城的发 展规划问 题, 在发展 观、 投 资体 制、 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 见解。 关键词: 大学城; 模式; 策略
一、 大学城的概念界定
“大学城” 是一 个舶来 品, 最 初在 西方国 家产 生。国外著名的大学城有英国的牛津大学城、 剑桥 大学城, 美国的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城, 日本的 筑波大学城等。大学城在我国的出现既是高校扩招 的产物, 又是迎合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的新举措。目前, 对于大学城的定义, 国内 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更没有规范的定义。 我们认为, 大学城是以政府、 高校和各类民间投资机 构为主体对现有和未来教育资源按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的规律 进行开发、 重组而形成的新 型城区。 是大学和城市的复合体, 兼具 “大学” 和 “ 城市” 的双 重功能。严格意义上的 大学城应该是 以大学为主 体, 以发展高等教育为基础, 以资源共享、 功能互补 和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目标, 依托于城市的管理和 服务系统, 以研制、 开 发和培育高新 技术产业为主 导, 推动社会产业结构升级, 实现科技创新和可持续 发展的一种集教育、 科研、 开发服务、 生产、 居住、 旅 [ 1] 游休闲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市化社区。 但是, 由于我国的大学城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有些所谓的大学城 还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 的大学 城, 以高教园区命名或许更为合适。为了研究的需 要, 本文将这类高教园区也作为一种狭义的大学城 来进行论述。

基于经济视角的大学城生成模式分析及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基于经济视角的大学城生成模式分析及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基 于经 济视 角 的大学城 概 念的界 定
关 于大 学城 , 目前 并无 明确 的 概念 和严 格 的标 准 , 多 的 只是 一些 形 象 的 表述 , 这 也恰 恰 说 明 更 而 了大 学城 构想 是 一种 从历 史走 向现代 的新 理 念 , 是 发 展变 化 、 断适 应环 境 的新 模 式 。因此 , 于经 济 不 基 视 角 的大学 城概念 研究 更是 处 于“ 原生 态 ” 阶段 。
决定 了它在 我 国的 生成 和发 展 过 程 , 就是 一 种与城 市化推 进 、 方 经 济发展 相 结合 的 快速 的规 模 扩 张行 地 为和 经济 效应 释放 活动 。本 文基 于经 济视 角界 定 了大 学城 的概 念 , 出 了大 学城之 于地方 经济 发展 的 意 指 义, 并通 过探 究经 济视 角下 我 国大 学城 的生成 模 式 , 大 学城之 于地 方 经济 的发展 路 径 作 出了选择 , 对 以期 构 建教 育 经济发展 新模 式 。 关键 词 : 经济视 角; 学城 ; 大 生成 模 式 ; 发展 路径
大学 城作 为 一种 高 等教 育 现 象 ,发 端 于 2 世 0 纪初 叶英 美等 西方 发 达 国家 。 以英 国 的牛 津 、 剑桥 为代表 ,大学 城基 本上 是 大学 与 城市 互 为 因果 、 相 伴 生 成 的 , 现 了“ 学 即城 , 即大 学 ” 自然 发 体 大 城 的 展理念 ; 以美 国斯 坦福 科 学 园 、 日本 筑 波科 学 城 为 代 表 , 市依 托 大学 , 过建 立 高科 技 园 区 , 城 通 发展 高 新技 术 产业 , 切城 市 与大 学 的经 济 、 密 社会 、 化 关 文 系 ,进 一 步 突 出 了大学 城 之 于 城 市 发 展 的综合 功 能 。基 于 这 种 大 学 城 生 成 模 式 ,美 国 学 者 Bak 1 c G m peh 认 为 , 学 城 就 是 指 “ 学 及 其 文化 对 u rct 大 大 当地特 色起 到主 流影 响作 用 的城 镇 或城 市 。” 我 国大学 城 始 于 1 9 9 9年 ,以北 京 东 方 大学 城 为 发轫 点 , 历 了生成 、 经 建设 和发 展三个 阶段 。 高 受 等 教育 大众 化 和大 学城 经 济功 能 的双 重驱 动 , 国 我 地 方政 府 主导 、 会 参 与 、 社 高校 具 体 实 施 大 学 城 建 设 与发展 的全新 模式 , 分 体现 了地 方 政 府 的主 导 充 作用 和大 学集 聚 的人 为意 志 。 因此 , 内一些 学者 国 认 为 , 较 于西 方 大 学 城 的 生成 模 式 , 土 化 大学 相 本 城 概 念一 般可 表述 为 “ 学城 是 在 政府 、高校 、 大 市 场 、 会 等 多种 力 量 的参 与下 , 若 干所 大 学 在 某 社 使 或某 些 地 区集 聚 , 并达 到一定 规 模 形成 的 有机 整

校区搬迁视阀下大学城教育模式研究——以昆明呈贡大学城为例

校区搬迁视阀下大学城教育模式研究——以昆明呈贡大学城为例

3 . 2 . 1 教 师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 坚贡大学城内教j J i l j 资源丰富 , 家名师众多 。尽管存在 丰富的教师资源 ,可 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 的利用 。各级各类 教师的职 责范围依然按部就班 , 小学教师 负责小学教学, q J 学 教师负责中学教学 , 大学教师负责大学教学 , j级学校教师之 问的交集甚少,更没有形成学术探讨的模式 。因此就形成 了 基层教师 重经验轻理论, 高校教师重理论轻经验的尴尬局面 。 3 . 2 . 2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 师稀缺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 特色和重点, 人力加 强“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 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师应同时具各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 1 ) 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 既具有教书育人, 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 方面 的素质和能力。( 2 ) 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 的行业、 职业素 质, 要求具备宽厚的行业、 职业基本理论、 基础知谚 { 和实践能力。 大学城高校大多数教师精通 自己所学所教专业, 除此之外的技能 或是 业知识不太熟练, 因而呈贡大学城双师型教师稀缺。 3 . 2 _ 3 省重点基 础教育 学校缺乏 呈贡人学城的中小学教育配套设施虽在 H 渐完善 , 但缺 少省重点中小学学校 的配套 。到 日前为. 1 L ,旱贡人学城内重 点小学学校为零,重 点中学仪设有一所——云南人学附属 中 学。重点中小学学校 的投建, 不仪是增强该地区的师资力量, 也为该地居民子女接受更好 的教育提供 了机会 。 3 . 2 . 4 大学城的教育资源共享与开放性不够 大学不是某个时代一般社会组织之外的东两, 而是在社会
关键词 校 区搬迁 昆明呈贡大学城 教育模 式
文献标识码 : A 教师整体素质 全面提 高。 中图分类号: G6 4 4 1 国内大学城教育概况

国内外大学城案例分析及思考

国内外大学城案例分析及思考

伯克利大学
斯坦福大学:起初该区的技 术研究主要在斯坦福大学和 斯坦福大学研究园中进行, 在该区的东南方向,许多半 导体公司被安置于类似“太 阳谷”及“山地风景”这样 一些园区内
硅谷第一家公司 Palo Alto所在地
圣克拉拉县
2 斯坦福大学催生的硅谷
斯坦福大学的20年规划也为硅谷的形成奠定了战略基础。
大学城不应仅提供教育的场所,还应提供就业的机会;往往它
还是生态城, 文明城,和科技城.
A university town is one where there is no clear boundary
between the university buildings and the rest of city. The university is not just one part of the town; it is all over the town...
1 剑桥大学城
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底蕴深厚——剑桥大学经过800年的发展,受宗教教 化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形成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剑桥大学培养了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剑桥大学的人才和 技术在剑桥地区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过去10年中,剑桥大学 孵化出了 310家高技术企业;剑桥大学产生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 和发明,至今剑桥大学共有56人次获得了诺贝尔奖,超过世界上任 何其他大学。
购物中心 筑波大学
护士学校 图书与科技 信息大学 Azuma中学 中心公园 巴士终点站 购物中心
筑波医疗中 心 公园 女子大学 筑波会展中 心 文化艺术中 心 筑波中心大 楼 城市与住 宅发展建 设公司 (HUD 公园) Takezo中学
筑波会展中心
筑波公共图书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申请理学硕士学位)中国大学城发展模式研究The Study on Development model of University Townin China院系: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专业名称:人文地理学学位申请人:周伟导师:吴晓松副教授论文答辩委员会(签名)主席:委员:二零零九年五月·广州中国大学城发展模式研究专业:人文地理学硕士生:周伟指导教师:吴晓松副教授【摘要】“大学城”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多所大学在空间布局上和用地布局上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独立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人们可以进行生活、学习、工作等活动,并且以从事教学工作或进行科研学习为主的城市。

它是城市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其英文一般称为“University Town”或“College Town”。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学城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近代意义上大学的产生。

在我国则是近十年来的新兴产物,是我国基于特定区域,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且彼此之间紧密联系,与所在城市相互依托、互动发展的高校集合体和高校单元集合体。

本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对大学城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进行说明,概括了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及方法,提出文章写作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综合论述了历史上和近期及现代大学国内外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阐述对大学城概念的各种解释和大学城发展模式的概念、分类方法,提出本人的观点,并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分阶段整理。

第三章,例举了国内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城案例,并详细分析了我国大学城的发展历程和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特征,阐述大学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对大学城发展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现今大学城发展几种模式,包括因与城市互动而产生的关系所引起的发展模式,和大学城内部发展模式。

第五章,探讨了大学城的形成发展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对大学城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和意见,认为大学城发展应注重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和内部规划、建设、管理上的系统构建等等。

第六章为文章的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性总结。

其中第三、四、五章为文章的重点部分,对大学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大学城、发展模式、发展成因The Study on Development model of UniversityTown in ChinaMajor: Human Geography Name: Zhou Wei Supervisor: Wu Xiaosong【Abstract】University Town is that some colleges which influenced by society and Politics and economy get together in space placement and land arrangemen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The place around the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itself come into being a some size independent area which is primarily engaged in teaching and studying. In the area people can do work, study, and some other activities. University Town is the product of city and advanc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fast. From the scope of the world, University Town is rich in history. It can be traced from the appearance of the western university in modern time. In our country University Town is a new object from about 10 years. It is college collections or college unit collections which has a some size and the colleges connect compactly each other, interact with the city where they are.This paper has 5 chapters. The 1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study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university town`s development, summarizes the main study direction and methods, puts forward the writing line and framework. The 2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llege development`s related theories and documents generally, formulates all kinds of explan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y town and development mode and classifications, brings forward my standpoint, reorganizes domestic or foreign documents according to period of time. The 3rd chapter gives a few typical examples, analyses domestic university town`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features in detail, represents the problems during developing, studies development patterns. The 4th chapter raises some kinds of developments nowadays including the patterns of interactivity with city and intern. The 5th chapter talks over some reasons about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advices, considers thati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about the relationship to city, internal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6th chapter is the end of this paper, sums up the conclusion simply. The 3rd and 4th and 5th are the points, study and represent the patterns of university town development at large.【Keywords】:University Town, development pattern, development reason目录摘要 ....................................................................................................................... I I Abstract (IV)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1.2研究目的及范围 (4)1.3研究方法及框架 (4)第2章大学城概念及文献研究 (5)2.1基本概念界定 (6)2.2国外大学城发展研究 (9)2.3中国大学城发展研究 (12)2.4本章小结 (17)第3章大学城发展模式分析 (18)3.1实证研究 (19)3.2大学城发展历程 (38)3.3大学城发展特征 (47)3.4本章小结 (55)第4章大学城发展模式分析 (55)4.1大学城与城市发展关系分析 (56)4.2大学城内部发展模式分析 (60)4.3本章小结 (67)第5章大学城发展模式探讨 (67)5.1发展成因探究 (68)5.2发展模式建议 (71)5.3本章小结 (72)第六章结论 (72)6.1中外大学城演变的差异 (73)6.2中外大学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借鉴 (74)6.3未来研究方向 (74)参考文献 (75)图目录图3- 1剑桥地图 (20)图3- 2剑桥俯瞰图 (20)图3- 3剑桥大学城功能布局图 (23)图3- 4筑波大学城交通区位平面图 (25)图3- 5筑波科学城用地布局图 (27)图3- 6筑波科学城交通布局图 (27)图3- 7东方大学城全景鸟瞰图 (30)图3- 8仙林大学城仙鹤片区用地布局结构图 (31)图3- 9仙林大学城白象片区用地布局结构图 (31)图3- 10仙林大学城校园中心区规划图 (31)图3- 11仙林新市区城市总体规划 (32)图3- 12南京仙林新市区功能分布图 (32)图3- 13广州大学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图 (34)图3- 14广州大学城用地分区示意图 (36)图3- 15广州大学城交通示意图 (36)图3- 16我国大学城形成发展阶段示意图 (47)图3- 17我国大学城城市分布图 (49)图3- 18我国大学城功能结构示意图 (51)图4- 1城市内部发展模式 (56)图4- 2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 (58)图4- 3城市卫星城镇发展模式 (59)图4- 4向心点轴模式 (61)图4- 5向心平行带状模式 (62)图4- 6向心圈层模式 (62)图4- 7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鸟瞰图 (64)表目录表3- 1剑桥大学各学院成立时间表 (23)表3- 2高校发展统计表 (42)表3- 3我国大学城建设情况统计表 (43)表3- 4大学城城市分布排榜表 (48)表3- 5大学城人口规模统计表 (54)表3- 6部分大学城规划人口分类表 (54)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世界,也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和知识在社会竞争中具有核心和主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