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以辽宁省为例

Forum学术论坛 2012年10月233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①——以辽宁省为例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庄连平摘 要:本文以辽宁省为例,从反映城镇自身发展质量状况的“核心载体”和区域发展质量的“区域载体”入手,选取了涵盖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19个指标,构建了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在测度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同时,从动态角度分析了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变动情况。
关键词:城市化质量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b)-233-05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0年的47.5%,提高了29.58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92个百分点,有两三亿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
中国日前公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城市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城镇人口人数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人数,城市化推进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自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城市化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量”的增长,其根本内涵应该是“质”的提升,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的同时,应该伴随城市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居民可以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捷、经济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小城乡差距。
因此应该通过一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和测度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综观国内的一些文献,目前尚无一套统一和规范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因此文本在总结前人文献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尝试以辽宁省为例,归纳出一套较为合理的评价城市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东北振兴中的金融开放——以辽宁省为例的分析

较 ,服务业发展滞后 ,效率较低 ,成为制约我国 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 因素。加入 WT O后 ,服务 业正在成为我 国继续较大 规模 吸引外 资的新热 点 ,加快对外开放将推动我国服务业加快发展和
发展不利 ,提高金融发展水平 ,会给长期的经济 增长带来 良好 的影 响。赵志华 、贺光 明、杨海
性 。Lv e Zro 19 ) 的研究进一步证 实 ei 和 e s(9 8 n v
收稿 日期 :20 - -0 0 60 2 6 基 金项 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 目 (0 2 13 2296 ) 作者简介 :路 妍 (9 4 ,女 ,辽 宁丹东人 ,教授 ,主要从事 国际金 融理论 与实务 、货币金融等 方面的研究 。 16 一)
维普资讯
第9 ( 期 总第24 7 期) 20 06年9 月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 e r h o i a ca d Ee n mi s u s s a c n F n n il n a , o cIs e o
N m e9 ( eeaSrl o24 u br Gnr ea N.7 ) l i
jn 和 Zn a s 9 8 e ie oya 和 B c a igl ,1 9 ;L v ,L az e n e—
献综述
影响经济增长 的因素很 多,其 中金融发展与 对外开放是影响一 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家长期 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并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
(17 、 Si i (1 8 、 K n 和 9 3) t lz gt 9 5) ig Lv e ei n
我国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不仅 仅在国家层 面上 ,而且深入 到 区域层面 进行研 究。张军洲 (9 5 19 )和殷德生、 肖顺喜 (00 20 ) 以区域金融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区域金融发展和 发展战略。胡鞍 钢 、周立 (0 2 20 )通 过对 经济 发展差距和金融发展差距 的计算得 出结论 ,经济
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

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近几年来,中国的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了中高收入阶段,但许多内陆地区依然处于资源依赖型经济的初级阶段,特别是东北地区。
辽宁省抚顺市是这一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主要经济来源是煤炭和重工业,面临的问题是经济结构的单一化和产业更新的缓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抚顺市政府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战略,依靠既有的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抚顺市的优势与挑战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中北部,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煤炭铁矿之地。
该市目前拥有煤炭储量近70亿吨,是全国的重要煤炭资源基地之一。
此外,该市还拥有着重要的铁矿、油页岩、天然气等多种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成为了抚顺市发展重工业和能源产业的重要依据。
不过,抚顺市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过度依赖传统的重工业和煤炭产业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加之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利润持续下滑,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次,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化,在技术、人才、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抚顺市的产业政策滞后,缺少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这些问题都使得抚顺市的产业市场表现不佳,难以吸引企业投资和人才引进。
二、抚顺市的转型升级策略针对抚顺市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政府提出了一系列转型升级的措施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首先,应该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
抚顺市政府确定了发展以煤系化工、水泥、水处理、环保等领域的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规划。
为此,政府放松了外资进入和管制,实施“民企走出去”和“国企联合发展”,减少了企业经营成本和税收。
同时,政府还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政府产业基金和专项产业发展基金,加强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的引导,提高产业起步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效益,以期提高产业转型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的建设。
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基地,抚顺市的环境问题一直是所面临的难题。
因此,政府实行了“绿色发展”的发展模式,以环保为导向,积极推广新能源和低碳环保产业。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
物 质 流 分 析 方 法
下, 选择了其 中的 1 3个指 标 , 包括 : 直接物 质投入( D MI ) 、 物 质总投入( T MI ) 、 区域 内物 质总需求 ( D T MR) 、 物质需 求总量
( T MR) 、 区域 内加工产 出( D P O) 、 区域 内物质输 出( D MO) 、 区
的破坏 与压 力 ,是一种度 量区域发展 可持 续性的实用研 究方法。基于物质流法对辽宁省可持 续发展 的 实证分析表 明: 辽 宁省近年 来的资源利 用率 有所提 高 , 经济增长对环境造成 的压力有所减轻。 但是 目前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模 式
仍 为粗 放 式 , 还 需要 提 高能 源的 利 用 率 , 节约用水 , 调 整 产业 结构 , 大 力 发 展 高新技 术 产 业 。
式, 如表 1 所示 。
二、 指标 选取与数据来 源
表1 将物质流分析指标共分 为六大类 , 包含了表示物质 输入 、 输 出和储存 的 1 7 个指标 。 本文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 和资料 收集 的具 体约束 条件 , 在 尽可能 不影 响结 果 的前 提
流 动的组成 要素和变化特征 , 进 而对辽 宁省 近年来 推行经济 可 持续 发展 的成果进行了评估 。
( N A S ) 、 区域 内物质消 费量 ( D MC) 、 物质 消耗 强度 ( MC I ) 、 物
质生产力 ( M P ) 、 环境效率( e E E ) 等。 相关数据说 明如下 :
1 . 化石燃料 。 辽 宁省化石燃 料主要 由原煤 、 原油 和天然
量 和物质存量 。 其中 , 流量包括 流入到 经济 系统 的和由经济 系统输 出的物 质流量 , 存 量指 的是 留在经 济系 统 内部 的净 量。 物质流分析方法 可以客观反映某个 社会 经济系统代谢 的 总体情 况。 通过 物质 流分 析既能体现出经济活动创造价值 的
从转型视角看东北落后的原因——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

宏观经济15从转型视角看东北落后的原因——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代 劲 中国人民银行阜新市中心支行摘要:2016年一季度,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数据显示,辽宁省增速仅为-1.3%,是全国经济增速最低的省区,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也落在倒数五位之内。
东北再遭结构调整滞后所带来的经济不景气,这也被外界不甚乐观地称为“新东北现象”。
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型城市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需要最为迫切的区域。
2001年12月,阜新市被确定为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从国家层面开始了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经过10多年的发展,阜新市经济转型取得一些成绩,但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在东北30个资源型城市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以阜新为例,从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视角进一步分析东北地区落后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5-01一、阜新经济转型成果与经验(一)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GDP 由2001年70.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06.2亿元,人均GDP 由3643元增长到31409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5亿元增加71.2元,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1年的4327元和1122元,增加到2014年的21195元和10566元,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二)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建设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基地。
引进培育龙企业近90个。
二是依托传统优势,建设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华能、华润等八家央企和十几家地方风电企业在阜新投资建设风力发电场。
三是依托能源优势,建设煤化工产业基地。
阜新煤化工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已被列入国家和省煤化工发展规划。
四是依托比较优势,加速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结合自身优势和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状况,突出抓了皮革、液压、林产品、铸造、氟化工、新型电子、玛瑙加工等产业集群建设。
资源枯竭型城市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以辽宁阜新为例

区 域 经 济
【 要 】文 阐 述 了农 业 循 环 经 济 的 内 涵 与 原 则 , 摘 以辽 宁 阜
新 为 例 ,分 析 了资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发 展 农 业 循 环 经济 的 必要 性 ,
的三大产业基地之一 。阜新农产品加工业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 重 由转型 前 1 . 上 升到 2 . 成为继煤 、 27 % 73 %, 电之后 的重要接续 产业 。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过程中 , 需要以龙头企业与 农业 园区为载体 , 坚持农业循环 经济的再 利用原则 , 实现 农产 品、 畜禽产品 、 产品深加工 、 林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由此可见 , 农 业循环经 济是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需要 , 同时也 为其 发展带 来了契机 。 2 保护 生态的需要 。目前 , 、 农业发展 中除了受到耕地减少 、 水资源短缺 等资源瓶颈的制约 , 还面临着一 系列生态环 境恶化 问题 : 化肥 、 药 、 农 农膜过多使用 , 农业 废弃物 综合利用滞后 , 造
一
进市。
2 秸秆综合利用模 式。阜新粮食年产量 1 亿公斤左右 , 、 5 其 中 7% 0 以上 为玉米 , 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 2 亿 公斤 。20 年 , 0 09 阜新市农作物秸秆青 ( ) 6 万窖 , 黄 贮 . 5 秸秆气 化站 6 , 中型 处 大 沼气池 4 座 , 5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到 4% 0 以上。通过 以下方式实 现了农作物 秸秆综合 利用 : 一是农作物 秸秆通过 青( ) 、 黄 贮 氨 化饲料化 , 发展 草食畜牧业 ; 二是利用农 作物 秸秆生产食用 菌 ; 三是农业机 械粉碎后 直接还 田 , 增加 土壤有机 质含量 ; 四是农 作物秸秆通过 气化炉裂解产生可燃气体供给农户 。 3 种养加 复合模 式。阜新市彰 武县五峰镇 , 、 根据 当地的土 壤、 气候特点和发展种植业 、 养殖业 的条件与经验 , 创造 出一个 适于半干旱地区农业 发展的 “ 五峰模式 ” 。一是五峰 镇扩 大甜玉 米种植面积 , 为辽宁金禾实业有限公 司的保 鲜玉米深加工项 目 提供原料 ,打造 了甜玉米种植一保 鲜玉米深加工产业 链条 ; 二 是发展黄牛饲养 , 为福元公司屠宰 、 初加工肉牛提供牛源 , 为清 河 门皮革加工基地提供牛皮原 料 , 了肉牛饲养一 肉牛屠宰 打造 加 工产业链条 ; 三是实 现农业和牧 业之间 的 良性循环 , 打造 了 甜玉米种植—秸秆青贮一 肉牛饲 养产业 链条 ; 四是实现清洁 生 产和 废弃物 资源化 利用 , 打造 了养牛一牛 粪一 沼气一照明 ( 燃 料 )沼肥产业链条。 、
资本市场支持地方经济效率研究——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

资本市场支持地方经济效率研究——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杨洋【摘要】针对大连市资本市场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应用帕加罗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个角度实证分析资本市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大连市的总融资规模对大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83,其中债券融资规模对大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77.相较于债券融资,股票融资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期刊名称】《河北金融》【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6页(P51-56)【关键词】资本市场;地区经济;内生增长模型【作者】杨洋【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辽宁大连1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9“十三五”规划要求,“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
”当前在宏观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东北经济增速偏低、困难较多,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较弱,亟待为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经济发展,资金先行,资本市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厘清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虽然研究资本市场的文献较多,但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成果却不多,特别是资本市场对地区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较缺乏。
本文立足大连实际,应用帕加罗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股票和债券为代表,分析资本市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依据结论,提出进一步发展区域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经过多年的发展,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
其本质是通过有关价格信号引导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具体而言,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机制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筹集资金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是筹资和投资的主要场所,筹集资金是资本市场的本质,这是其他重要功能得以存在的基础。
资本市场为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提供了交易的场所,实现了社会闲散资金直接或间接地向筹集企业集中。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如何发展——以辽宁省盖州市为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集聚效应 日益显现 ,中海天然气输气管线投入运营 ,盖州仙人 岛精细化 工产业 园总体规 划完成 。辰州文化古城区 ,该区域是盖州古文 化旅游 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有玄真观 、钟鼓楼 、三江会馆 、普济寺 、古 民居等 古建筑 ,以及 古城传统格局 、历史街 区、园林古木等 ,融合周 边高句丽 山城 、铁塔山 、汉墓 群等文物 古迹 ,打造 国家级历史文化 名城 ,实现 与 文化传 承 、旅游开发 、改善 环境和谐统一 。双 台温泉旅游 度假 区,整合 陈屯 、九寨温泉资源 ,加快 以虹溪谷温泉 、奕丰 ・ 泉天下 为代 表 的综合 体项 目建设 ,杜绝温泉资源盲 目 元序 开采 ,打造东北地 区独具特色 的温 泉旅游 目的地 。东部农业生态经济 区 , 大力发展特 色农 业 ,围绕东部 发 展振兴规划 ,以具有较强产业 基础 的重点 乡镇为龙 头 ,辐射周边 ,打造 具有盖州特色的农业生态经济区 ,充分利用 丰富的农业 资源 ,加快 发展 传统观 光 、休 闲度 假、 民俗 风情 等 农业 旅 游 业态 ,推 进 一产 向三 产 转变 。 三 、 牢记 以人 为 本 ,统 筹 协 调 发 展 新 常态下 ,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 、统筹协 调 ,给县域经 济 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 的环境 。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 与乡村经 济的结合 ,又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的结合 ,是统筹城乡发展 的有效 载 体。新 常态下 ,统筹城 乡发展 ,要 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为切人点 ,大力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 推 进县城 和重点镇建设 ,繁荣农村 经济 ,促进农 民 增 收 ,形 成城 乡 协调 发 展 的新 格 局 。 全域统筹协调 发展既是优化 资源 配置 、提升 整体竞 争力 的 重要途 径 ,也 是实现盖州未来 统一永续发 展 的重要保 障。着 眼于新 常 态下 县 域经济 统筹协 调 发展 ,盖州 市 创造 性 的提 出了全 面 实施 “ 八 个 一 体 化 ” 的发展 理念 。规划设 计一体化 。编制 全市统 一的 总体规 划 ,科 学 划定 功能分 区,明确区域功能定 位 。基 础设施 一体 化 。统筹规 划建 设 道路 、污水垃圾处 理等基础设 施 ,形 成布 局合理 、配套 完善 、有效 对 接 的基础设施体 系 ,避 免 重 复 建 设 。产 业 发 展 一 体 化 。统一 产 业 布 局 、统一产业 政策 、统一整合 资源 ,实现产 业整 体发 展 、有 序发 展和 差异发展 ,防止同质化竞争 。招商引 资一 体化 。整合 招商 力量 ,统一 招商政策 ,建 立整体招商 和项 目管 理 的调 度 机制 。财 政融 资 一体 化 。 统一融资平 台建设 ,资源 共享 ,打造 多渠 道 、多 层次 、多方 位 的融 资 体系 。社会 管理一体化 。充分利用 和整合 现有社 会管 理 资源 ,完 善社 会管理联 动 、联调机制 ,提升全域 管理 水平 。对外宣 传 一体化 。整合 全市宣传 资源 ,构建 大 外宣 格 局 ,共 同推 介 和树 立 盖 州外 部 整 体 形 象 。组 织人才一体化 。实行书记 办公会 制度 ,把握 发展 大局 ,协调 各 方关 系 ,解决重大 问题 。建立各 区域间分 管领 导联席 会制 度 和中层 干 部交叉 任职制度 ,交 流通 报 情 况 ,商讨 合 作 事 宜 ,加 强工 作 协 同配 合 。统筹配置全 市人才资源 ,强化薄 弱环 节 ,减 少人 才浪 费 ,优化 人 才使 用效果 。 现 阶段县域经济发展面对诸多不利 因素 ,受严峻复杂经 济形势 的影 响 ,大部分县域经济虽然运行总体平稳 ,但是下行压力 不断增大 ,并且 县域经济结 构不尽合理 ,传统产业刨新 能力和创新体 系建设 ,有较 大差 距。新兴产业竞争 力尚未形成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 展滞后等。在经济 发展新常态下 ,县域经济要逐 步认识新 常态 、主动适应 新常态 、最 终实 现引领新常态 ,要抓住全国经济转型的机遇 , 不 断增 强县域经济发 展的 动力 ,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 作者 单位 :1 .沈 阳大学 ;2 .盖 州市 太阳升街道办事处 )
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时空演变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时空演变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刘桂春;张昊;刘志晨【摘要】运用重心分析模型计算得到辽宁省2000—2015年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地理坐标,并分析其动态演变轨迹,在此基础上计算两者的空间重叠性与变动一致性,分析其耦合态势.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口重心主要位于鞍山市的海城,经济重心主要介于海城和营口的大石桥之间;人口重心位于几何中心的西南部,经济重心则位于其东南部,两者的分离意味着辽宁省产出较高GDP的地区未能吸引较多的人口流入;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都为东北-西南走向,且人口重心移动速度慢于经济重心,原因在于人口移动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滞后性特征显著;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整体上耦合协调程度不高,呈现出减弱—增强—减弱的明显波动态势.【期刊名称】《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10页(P58-67)【关键词】人口重心;经济重心;时空演变;辽宁省【作者】刘桂春;张昊;刘志晨【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人口流动会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会促进人口流动[1]。
人口集聚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影响人口的集聚。
人口与经济活动分布的空间变化能够反映发展的区域差异,是区域差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重心、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轨迹能清楚地反映出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其均衡程度,揭示区域发展差异的变化。
国外学者最先在经济学中运用了重心方法,美国学者F.Walker在1874年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和南部阳光地带的快速发展所导致的美国人口重心变化进行了研究,但当时重心的计算方法并不完善。
后来Bellone F和Cunningham R[2]两位学者改进了重心计算方法,即以人们方便到达各地的中心位置距离作为标准来计算。
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辽宁省为例的开题报告

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辽宁省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的变化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飞速发展,然而,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加剧,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问题,辽宁省也不例外。
此外,中国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人口流动等战略,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辽宁省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辽宁省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未来人口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的数据分析,探究以下问题:(1)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影响;(2)老龄化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影响;(3)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和模拟,深入探究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及趋势。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得出以下成果:(1)揭示了辽宁省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整体影响,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中人口结构变化的特点;(2)识别了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风险,并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3)探讨了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四、研究难点本文研究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多重因素关系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分析;(2)数据的采集和整理较为困难,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库搜索;(3)受限于时间和经费等因素,本文的研究对象较为局限,也无法涵盖所有可能的因素和联动效应。
五、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阐明了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我国未来人口政策制定提供参考;(2)为辽宁省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思路和政策建议,有助于推进辽宁省的全面发展;(3)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人口流动等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探究——以辽宁省为例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息增长和经济的快速进步,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资源型,辽宁,经济发展]辽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资源型,辽宁,经济发展]辽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8dbc823c1ec5da51e27059.png)
辽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摘要] 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辽宁正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本文对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
[关键字] 辽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是我国资源型城市较多的省份之一,涉及煤炭、冶金、有色金属、油气、非金属、黄金、化工等行业。
随着这些行业的不断发展,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已导致一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困难。
为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是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样一种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结果。
1 发展循环经济对辽宁资源型城市的重要意义1.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短缺和过度消耗状况在辽宁省的资源城市中,如鞍山、抚顺、盘锦、阜新、本溪、北票、葫芦岛等都是以资源开采作为城市存在的基础,不断的开采会导致自然资源的存储量不断减少直到枯竭,矿产资源开采成本整体趋势将上升,最终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目前,阜新、北票和葫芦岛等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他的资源型城市如盘锦、抚顺、本溪等也存在一定的资源危机。
只有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最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采,缓解资源压力,最终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由于辽宁历史上长期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严重影响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
只有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1.3 开发利用再生资源,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辽宁工业集中,冶金、建材、煤炭、石油、化工等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城市密集导致垃圾的排放量逐年增加,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选择——以辽宁大石桥为例

表2
大石 桥 第二 产 业 主 要 行 业 大 类 的 发 展 水 平 评价 表
m ∞ 舳 加 ∞ 如 ∞ 如 加 m O
、 求 陋
7 6
城市 发 展 研 究 1 8卷 2 1 0 1年 8期 Ura tde 11 o 82 1 b n Su isVo. 8 N . 0 1
区域氡嘲
资源类 产业 从 业 人 员 数 量 年 平 均 值 占工 业 总 从 业 人 员数 的 比例接 近 7 % ( 1一图 3 。使 用 国家计 0 图 ) 委 20 0 2年研 究 中提 到 的 “ 掘 业 占工 业 总 产 值 的 采
刘霄 泉等: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选择——以 辽宁大石桥为 例
多 资源 储 量 相 对 稳 定 的 资 源 型 城 市 还 依 旧 维 持 并
镁 质 耐火 材 料 为 特 色 的镁 制 品行 业 形 成 了较 强 的 规模优 势 , 年产 各种 镁砂 及制 成 品 7 0多 万 吨 , 0 占辽
宁省 总产 量 的 7 % , 中 国总 产量 的 6 % , 品 除 l 占 2 产
根据大 石桥 的矿产 资源储量情 况 , 中菱 镁矿 开 其 采 已有超 过 9 0年 的 时 间 , 而菱 镁矿 还有 8 0年 的, 开 铁 开采年 限
大约 2 0年 ; 铜矿和金矿 开采 年限约 1 0年 。也 即资 源 类产业 中 , 以菱镁矿 和 白云岩 矿为资源 基础 的非金 属 矿产 品生产虽然具 有 良好 的资源优势 和发展 规模 , 但 是随着矿 石储 量 的下 降 , 源优 势将 逐 渐 丧失 ; 资 有色 金属 和黑 色金属产业 虽然高速 发展 , 但是 资源储 量有 限, 缺少 明显 的发展 优势 。这 意味着对 于 当前 的大石
土地资源使用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土地供需矛盾及解决措施为例

特 点 , 用 时 政 等 分 析 方 法 , 究 在 保 护 耕 地 和 应 研 生 态 环 境 的双 重 约 束 下 ,如 何 调 整 土 地 供 给 政
策 , 加 建 设 用 地 供 给 量 , 障 辽 宁 沿 海 经 济 带 增 保 和 沈 阳经 济 区建 设 用 地 的需 求 。
二、 宁省 土 地供 需 矛 盾成 因探 析 辽
( ) 设 用 地 供 给 量 受 到 宏 观 控 制 一 建
扩 张 已 成 为 约 束 性 条 件 。特 别 是 , 着 我 国 经 济 随 的 高 速 发 展 ,在 未 来 一 段 时 间 里 对 建 设 用 地 的 需 求 还 将 十 5- 盛 , 供 给 受 限 的 情 况 下 , 果 -旺 ) 在 如
第3卷 9
第3 期
辽 宁大学 学报 ( 学社会 科 学版 ) 哲
Junlo i n g U i r t(hls h n oi c n e) ora La i nv syP i o yad Sc lS i cs f on ei op a e
Vo . 9 No 3 13 . Ma . 01 l2 1 v
究”辽 宁省 教 育厅科 研 项 目W 2 116 。 ( 008 )
第3 期
刘洪添, : 等 土地资源使用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为 保证 我 国耕 地 最低 保有 量 1 8亿 亩 红 线 不 被 突 破 , 年 来 , 务 院加 强 了对 土 地 使 用 情 近 国
收稿 日期 :0 10 —6 2 1- 20 作者 简 介 : 洪添 , 辽 宁昌 图人 , 宁 大学后 勤 集 团讲 师 。研 究方 向 : 经 济 学。 刘 男, 辽 区域 陈 娟 , , 宁沈 阳人 , 宁行 政 学院 财务 管理 系教授 , 究方 向 : 计 学、 女 辽 辽 研 会 统计 学 。 陈本 昌 , 辽 宁辽 阳人 , 宁 大学 国际 关 系学院 副教授 。研 究 方向 : 界 经济 、 男, 辽 世 区域 经济 学。 基金 项 目 :沈 阳 经济 区土 地供 给政 策研 究”辽 宁省社 会 科 学规 划基 金 项 目 L OJ O8 ;辽 宁 沿海 经 济带 土地 供 给政 策研 “ ( IBY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