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第四章 三角函数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_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是高中数学必修四1.2.1,其主要内容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在初中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刚学过的“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基础上讨论和研究的。
三角函数的定义是本章最基本的概念,对三角内容的整体学习至关重要,是其他所有知识的出发点。
紧紧扣住三角函数定义这个宝贵的源泉,可以自然地导出本章的具体内容:三角函数线、定义域、符号判断、值域、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多组诱导公式、多组变换公式、图象和性质。
三角函数的定义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函数这一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它又为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等内容的学习作必要的准备。
三角函数定义必然是学好全章内容的关键,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由三角函数定义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本节教材的重点就是定义本身。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符号的判断教学难点: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形成过程二、目标分析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正负符号的判断);(2)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函数的定义.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2)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1)渗透数形结合、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三、教法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诱思探究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1、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利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使问题变得直观,易理解;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优美的函数图象,使学生有直观认识。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三角函数内容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描述现实世界周期现象的重要模型,又是高中教材中基本初等函数的其中之一。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教学目标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正负符号判断);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函数的定义.2.经历从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过度到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推广过程,体验三角函数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 领悟直角坐标系的工具功能,丰富数形结合的经验.3.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4.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定义域、(正负)符号判断法.难点:把三角函数理解为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关键:如何想到建立直角坐标系;六个比值的确定性( α确定,比值也随之确定)与依赖性(比值随着α的变化而变化).三、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传统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和我自己的教学风格,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四、教学过程[执教线索:回想再认:函数的概念、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三角形边角关系)——问题情境:能推广到任意角吗?——它山之石:建立直角坐标系(为何?)——优化认知:用直角坐标系研究锐角三角函数——探索发展:对任意角研究六个比值(与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性、依赖性,满足函数定义吗?)——自主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登高望远:三角函数的要素分析(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与正负符号判定)——例题与练习——回顾小结——布置作业](一)复习引入、回想再认开门见山,面对全体学生提问:在初中我们初步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前几节课,我们把锐角推广到了任意角,学习了角度制和弧度制,这节课该研究什么呢?探索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想,再明确一下:(情景1)什么叫函数?或者说函数是怎样定义的?让学生回想后再点名回答,投影显示规范的定义,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进行修正、强调:传统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现代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映射?: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f(x),x∈A ,其中x叫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区别
利用单位圆, 重视数形结合. 重视让学生 参与三角函数概 念、公式、图象 和性质等知识的 产生和推导的全 过程. 只定义三个三 角函数 同角关系三个 减为两个. 删去已知三角 函数值求角、反 三角函数. 降低“给角 求值”,“化简 与证明三角恒等 式”的难度要求. 现代教学技 术支持教学
三 角 函 数
□
纲标对比:
内 容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 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 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 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区别
新增数 学应用及数 学建模的教 学要求.
三 角 函 数
□
加强: 三角函数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借助单位圆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 新增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的安排; 通过建立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 削弱: 删减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三角函数的奇偶性, 已知三角函数求角,反三角函数符号等。 降低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等的教学 要求等。(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运算的技巧难度降低要求)
1. 定义1弧度的大小 2.在坐标系中定义三角函数 (1)突出三角函数概念的本质; (2)简化定义形式,体现数学的从简精神; (3)加强与几何的联系,便于应用。 任意角α → 点P的纵坐标——正弦 任意角α → 点P的横坐标——余弦 3. 画三角函数图象(同原教学) 4.导出三角函数的图象、基本性质、同角三角函数关 系式、诱导公式(同原教学)
中的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
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提高用函数概念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教材特点
1、加强几何直观,强调数形结合思想. 2、突出三角函数在刻画周期变化现象 中的地位和作用、过程和方法. 3、利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提出问题,引 导思考,训练思维,提高能力. 4、突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在基本初等函数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反复说明,由图象到性质不 是唯一 的 研 究 路 径.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研究 中,通过代数运算得出函数性质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三角函数的 研究中,根据定义和单位圆的性质就可以得出性质.在得出一些 性质后,利用这些性质会使得作图更加精确、简捷.所以,在这 里有意识地按“先性质再图象”的方式安排教材内容.正切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奇偶性由诱导公式直接得出,利用这些性质简化 作图过程,即先画出图象,再根据奇偶性、周期性进行拓展.因 为课程标准已经去掉三角函数线,所以先利用正切函数的定义和
本章教材与原教材相应内容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5.3诱导公式内容的变化
●对公式的引入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探究”部分.两个版本 都先说明了利用圆的对称性来研究三角函数的对称性.与老教材 不同的是,既然说到对称,新教材就先利用圆关于原点对称特性 得到角 终边与单位圆交与点P2,问两角的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 系;而老教材事先给出一个角,然后探究等角的终边与角终边的 关系,他们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两种思路相比,新教 材的做法更加“循循善诱”,回归三角函数定义的本质。
5.2三角函数的概念内容的变化
● 原教材是从锐角三角函数引入的,原教材试图通过将锐角三角形先放入到单位圆中,再推广到任 意角的三角函数,这样使得不少学生误认为 “任意角三角函数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推广”。锐角三 角函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边长的比值,它适用于刻画锐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因此锐角三角 函数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三角函数。也就是说,锐角三角函数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其实是两种 完全不同的定义方式,正是二者的这个差异,导致从锐角三角函数概念推广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概念的过程是极不自然的。虽然,原教材最后利用单位圆来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但还是借助锐 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且没有对单位圆可以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合理性、科学性做出明确的表 述。由于受到锐角三角函数的影响,一些学生对三角函数值出现负数的情况不能理解,在求特殊 角三角函数值时还是要作直角三角形。为此,新教材直接利用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来构建任意角 三角函数模型。如图:单位圆O上的点P以A为起点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刻画 点P的位置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发现任意角 α 可以用单位圆上点 P 的坐标来唯一刻画,从而自然 地用坐标来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从而自然获得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让学生对终边所在的象 限决定三角函数值的正负的理解更深刻。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教材分析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教材分析高一数学新教材相对于传统教材而言,对“三角函数”作了大幅度的精简,在内容结构、知识要点和目标要求上都有较大的变化。
一、关于内容编排的变化《三角函数》一章共编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其主要特点是:内容范围缩小了,但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基础知识;教学时间减少了,由原来的76课时减少到36课时。
本章删去了以下内容:(1)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五个公式(平方关系2个,倒数关系2个,商的关系1个);(2) 正切、余切函数的诱导公式;(3) 余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 反三角函数和简单的三角方程。
本章被简化的内容和要求是:(1) 对余切、正割、余割,只要求了解定义,不要求作延伸;(2) 只引出半角、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半角公式是通过§4.7例4(P.45)引出的,而且是平方的形式,没有用根式的形式,课本明确不要求记忆;同时将证明αααααsin cos 1cos 1sin 2tan -=+=安排在P.46练习中。
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的8个公式是这样安排的:其中两个安排在§4.7例5(P.46)中,其余6个安排在P.46的练习中,当然也都不要求学生记忆。
我们注意到,在§4.7中,没有安排利用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进行计算、化简的习题,这是否要在§4.7的教学中作适当补充?考虑到数学高考命题的提法是:“遵循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不要求记忆,不等于不要求理解”,对此,我们建议在§4.7的教学中,少量地组织一点相关的计算和化简,以适应数学高考的要求。
(3)化ααcos sin b a +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对这一知识,课本是通过例5给出的,并在习题4.6(P.41)中安排了相应的习题(第7、8题)。
(4)余弦函数的图像不用余弦线画,而是根据诱导公式化为正弦函数,通过将正弦曲线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三角函数
1.1. 1 任意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2、过程与能力目标: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3、情感与态度目标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1.回顾角的定义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1.角的有关概念: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③角的分类:④注意: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2.象限角的概念: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3.探究: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 β | β = α + k·360 ° ,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⑴ k ∈Z.⑵ α是任一角;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⑷ 角α + k·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⑵B 1 y⑴O x45° B 2O x B 3y30° 60o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终边 顶点 A O B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③象限角;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1.1.2弧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弧度的意义;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的可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2、 过程与能力目标: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能推导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新的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的引进,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通过对弧度制与角度制下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在弧度制下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弧度的概念.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教学难点:“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角度制:初中所学的角度制是怎样规定角的度量的? 规定把周角的3601作为1度的角,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二、新课: 1.引 入:由角度制的定义我们知道,角度是用来度量角的, 角度制的度量是60进制的,运用起来不太方便.在数学和其他许多科学研究中还要经常用到另一种度量角的制度—弧度制,它是如何定义呢? 2.定 义我们规定,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弧度制.在弧度制下, 1弧度记做1rad .在实际运算中,常常将rad 单位省略. 3.思考:(1)一定大小的圆心角α所对应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是否是确定的?与圆的半径大小有关吗? (2)引导学生完成P6的探究并归纳: 弧度制的性质: ①半圆所对的圆心角为;ππ=rr②整圆所对的圆心角为.22ππ=rr③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 ④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 ⑤零角的弧度数是零. ⑥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α|=. rl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4.角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 ①将角度化为弧度:π2360=︒; π=︒180;rad 01745.01801≈=︒π;rad n n 180π=︒. ②将弧度化为角度:︒=3602π; ︒=180π;rad 01745.01180≈︒=π;︒=n rad n 180π. 5.常规写法:① 用弧度数表示角时,常常把弧度数写成多少π 的形式, 不必写成小数. ② 弧度与角度不能混用. 6.特殊角的弧度7.弧长公式rl a =弧长等于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与半径的积. 例1.把67°30'化成弧度. 例2.把rad 53π化成度. 例3.计算:4sin)1(π;5.1tan )2(.例4.将下列各角化成0到2π的角加上2kπ(k ∈Z )的形式:319)1(π;︒-315)2(. 例5.将下列各角化成2k π + α(k ∈Z,0≤α<2π)的形式,并确定其所在的象限.319)1(π;631)2(π-. 解: (1),672319πππ+= 而67π是第三象限的角,193p\是第三象限角.(2) 315316,666p p pp -=-+\-Q 是第二象限角. .,,216. 是圆的半径是扇形弧长其中积公式利用弧度制证明扇形面例R l lR S =证法一:∵圆的面积为2R π,∴圆心角为1rad 的扇形面积为221R ππ,又扇形弧长为l,半径为R, ∴扇形的圆心角大小为R l rad, ∴扇形面积lR R R l S 21212=⋅=.证法二:设圆心角的度数为n ,则在角度制下的扇形面积公式为3602R n S π⋅=,又此时弧长180Rn l π=,O R l∴R l R R n S ⋅=⋅⋅=2118021π. 可看出弧度制与角度制下的扇形面积公式可以互化,而弧度制下的扇形面积公式显然要简洁得多.22121:R lR S α==扇形面积公式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与值域、符号、及诱导公式; 2.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数值;3.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及表示角的范围。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教案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教案在一年的数学教学任务中,作为高一数学老师的你知道如何写一篇高一数学三角函数教案吗?来写一篇高一数学三角函数教案吧,它会对你的教学工作起到不菲的帮助。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一数学三角函数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教案1一、教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知识体系上看,它既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学习切线的判定定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
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上看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学情学生初中已经接触过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和判定;且在上节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掌握利用方程组的方法来求直线的交点;具有用坐标法讨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用图形表示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可以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和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简单判断出直线与圆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观察、探索、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从而锻炼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爱好,锻炼乐观探索、发现新知识、总结规律的能力,解题时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用解析法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难点体会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以几何画板为平台,通过图形的动态演示,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在教学中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可以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同时有利于发挥各层次学生的作用,老师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设计一系列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高中数学 第四章 三角函数教案
第四章三角函数教材分析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基础主要是几何中的相似形和圆,研究方法主要是代数变形和图象分析,因此三角函数的研究已经初步把几何与代数联系起来了,本章所介绍的知识,既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具,又是学习中学后继内容和高等数学的基础本章教学时间约用3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4.1角的概念的推广约2课时4.2弧度制约2课时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约2课时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约2课时4.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约3课时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约7课时4.7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约3课时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约4课时4.9函数y=Asin(ωx+φ) 的图象约3课时4.1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约2课时4.11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约2课时小结与复习约4课时一、内容与要求(一)本章主要内容是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等(二)章头引言安排了一个实际问题——求半圆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这个问题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解决,但如果设角度为自变量,就会得到三角函数式,学生尚未学过求它的最大值第一大节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科书首先推广了角的概念,介绍了弧度制,接着把三角函数的概念由锐角直接推广到任意角(都用坐标定义),然后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式及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教科书在本大节的各小节中,都安排了许多实例以及知识的应用第二大节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科书先引入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只通过画图说明公式的正确性,不予严格证明),用距离公式推出余弦的和角公式,然后顺次推出(尽量用启发式)其他公式,同时安排了这些公式的简单应用和实际应用,包括解决引言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半角公式、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公式让学生有所了解第三大节是“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科书先利用正弦线画出函数x y sin = ,x ∈[0,π2]的图象,并根据“终边相同的角有相同的三角函数值”,把这一图象向左、右平行移动,得到正弦曲线;在此基础上,利用诱导公式,把正弦曲线向左平行移动2π个单位长度,得到余弦曲线接着根据这两种曲线的形状和特点,研究了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然后又研究了正弦函数的简图的画法,简要地介绍了利用正切线画出正切函数的图象以及正切函数的性质最后讲述了如何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引进了arcsinx 、arccosx 、arctanx 等记号,以供在后续章节中遇到求角问题时用来表示答案(三)本章的教学要求是:1.使学生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使学生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3.使学生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4.使学生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5. 使学生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这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的简图,理解A 、ω、φ的物理意义6.使学生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 、arccosx 、arctanx 表示二、 考点要求1.理解弧度的定义,并能正确地进行弧度和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符号、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与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和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会求)sin(ϕω+=x A y 的周期,或者经过简单的恒等变形可以化为上述函数的三角函数的周期能运用上述三角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证明较简单的三角恒等式3.了解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函数)sin(ϕω+=x A y 的简图,并能解决正弦、曲线有关的实际问题4.能推导并掌握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5.了解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6.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公式简化三角函数式、求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证明较简单的三角恒等式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7.掌握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三、考点分析三角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初等函数,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以及与其他代数、几何知识的密切联系,它既是研究其他各部分知识的重要工具,又是高考考查双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三角函数部分的基础,不要求引入难度过高,计算过繁,技巧性过强的题目,重点应放在结知识理解的准确性、熟练性和灵活性上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居多,试题难度不高,常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 复习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理解弧度制表示角的优点在于把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一一对应起来,二是就可把三角函数看成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2.要区别正角、负角、零角、锐角、钝角、区间角、象限角、终边相同角的概念3.在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要注意题设中角的范围,并对不同的象限分别求出相应的值在应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式的化简、求值时,应注意公式中符号的选取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是三角函数的一种几何表示,用三角函数线的数值来代替三角函数值,比由三角函数定义所规定的比值所得出三角函数值优越得多,因此,三角函数是讨论三角函数性质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5.要善于将三角函数式尽可能化为只含一个三角函数的“标准式”,进而可求得某些复合三角函数的最值、最小正周期、单调性等对函数式作恒等变形时需特别注意保持定义域的不变性6.函数的单调性是在给定的区间上考虑的,只有属于同一单调敬意的同一函数的两个函数值才能由它的单调性来比较大小7.对于具有周期性的函数,在作图时只要先作它在一个周期中的图象,然后利用周期性就可作出整个函数的图象8.对于θθ33cos sin +,θθ44cos sin +,θθ66cos sin +等表达式,要会进行熟练的变形,并利用1cos sin 22=+θθ等三角公式进行化简本章第二部分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考查的知识共7个,高考中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中都考查过本章知识,题目多为求值题,有直接求某个三角函数值的,也有通过三角变换求函数的变量范围,周期,最小、大值和讨论其他性质;以及少量的化简,证明题考查的题量一般为3—4个,分值在12—22分,都是容易题和中等题,重点考查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公式,和差化积、各积化和差公式考生丢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公式不熟,二是运算不过关,因此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和、差、倍、半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复习中注意掌握以下几个三角恒等变形的常用方法和简单技巧①常值代换,特别是“1”的代换,如:θθctg tg =1,θθ22cos sin 1+=,θθ22csc 1ctg -=,θθ22sec 1tg -=等等②项的分拆与角的配凑③降次与升次④万能代换另外,注意理解两角和、差、倍、半角公式中角的实质,可以把公式中的角看成一种整体形式,可以锦成其他变量或函数,这样可加大公式的应用范围和力度2.要会运用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对三角函数和差式,要善于转化为积的形式,反之亦然,对于形如θθcos sin b a +的式子,要引入辅助角ϕ并化成)sin(22ϕθ++b a 的形式,这里辅助角ϕ所在的象限由b a ,的符号决定,ϕ角的值由ab tg =ϕ确定对这种思想,务必强化训练,加深认识 3.归纳总结并熟练掌握好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①三角函数化简时,在题设的要求下,首先应合理利用有关公式,还要尽量减少角的种数,尽量减少三角函数种数,尽量化同角、化同名等其他思想还有:异次化同次、高次化低次、化弦或化切、化和差为乘积、化乘积为和差、特殊角三角函数与特殊值互化等②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关是给角求值问题;另一类是给值求角问题它们都是通过恰当的变换,设法再与求值的三角函数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式、已知某值的三角函数式之间建立起联系选用公式时应注意方向性、灵活性,以造成消项或约项的机会,简化问题4.关于三角函数式的简单证明三角恒等证明分不附加条件和附加条件两种,证明方法灵活多样一般规律是从化简入手,适当变换,化繁为简,不过这里的变换目标要由所证恒等式的特点来决定①不附加条件的三角恒等式证明:多用综合法、分析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使用数学归纳法②附加条件的三角恒等式证明:关键在于恰当而适时地使用所附加的条件,也就是要仔细地寻找所附加条件和要证明的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常用的方法是代入法和消元法三角恒等证明中要重点会用和差与积的互化公式,掌握等价转化的思想和变量代换的方法证明的关键是:发现差异——观察等式两边角、函数、运算间的差异;寻找联系——选择恰当公式,找出差异间的联系;合理转化促进联系,创造性地应用基本公式而关于角的恒等式或条件恒等式的证明,一般来说,要证βα=,先证明β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即)()(βαf f =,再证明βα,在三角函数)(x f y =的同一单调区间内,而后由函数的单调性得出βα=5.在解有关三角形的问题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常用的工具注意三角形面积公式ah S 21=,C ab S sin 21=的妙用和三角形内角和π=++C B A 的制约关系的作用6.求三角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是:配方法、判别式法、重要不等式法、变量代换法、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有界性等其基本思想是将三角函数的最值转化为代数函数的最值四、三角函数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本章内容的重点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式、诱导公式及其运用,正弦、余弦的和角公式,正弦曲线的画法和正弦函数的性质难点是:弧度制的慨念,综合运用本章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及恒等式的证明,周期函数的概念,函数)sin(ϕω+=x A y 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关键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讲清余弦的和角公式的特征及其差角公式、正弦的和角公式的变化,正弦曲线的画法和正弦函数的性质由于课时较紧,教学中应遵循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不要随意补充已被删简的知识点例如,三角函数基本上只讲正弦、余弦、正切三种;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只讲1cos sin 22=+αα,αααtan cos sin =,1cot tan =⋅αα三个;除απαt a n )2t a n (=+k (k ∈Z )外,其余诱导公式中,要求学生记住并能灵活运用的,只是用正弦、余弦表示那几个,以后求tan 0120可通过用科学计算器或者转化为 00120cos 120sin 来求;在推导正切的和角公式以及画正切函数的图象时,出现了正切的诱导公式,但这只作为推导的中间步骤,不要求学生记忆;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半角公式也只是作为和(差)角公式的应用出现一下,结果不要求记忆,更不要求运用;此外,也不要补充“把ααcos sin b a +化成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这样的例习题(二)在讲述弧度制的优点、角度制的不足时,要注意科学性事实上,角的概念推广后,无论用弧度制还用角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及之间建立起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说“每个角都有唯一的实数与它对应”时,这个实数可以取这个角的弧度数,或度数,或角度制下的分数,或角度制下的秒数,所以对应法则不是唯一的,但每一种对应法则下对应的实数是唯一的所以不要认为只有弧度制才能将角与实数一一对应有的教师认为角度制的计量单位太小,而弧度制的计量单位大,而且可以省略不写,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在科学上并不具有充足的理由,因为小有小的好处,何况坐标系中两条数轴上的单位长度可以不一致关键在于用角度制表示角的时候,我们总是十进制、六十进制并用的,例如角'''0122161其中61、21、12都是十进数,而度、分、秒之间的关系是六十进(退)位的,这样,为了找出与角对应的实数(我们学的实数都是十进数),要经过一番计算,这就不太方便了(三)定义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以后,严格地说,例如,只有 x y sin =,R x ∈才可以说是正弦函数;六种函数统称三角函数,说明不是这六种函数的函数,都不能说是三角函数,例如R x x y ∈=,2sin 可以说是2x 的正弦函数(这时可说它是三角函数),也可以说是正弦函数R t t y ∈=,sin 与正比例函数 R x x t ∈=,2的复合函数,但不能说是x 的正弦函数另一点是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或与其相关的函数总是附带定义域的,所以教学中不宜随便说(或写)“正弦函数y=sinx ”,需知“函数x y sin =,]2,0[π∈x ”只是正弦函数的一个周期,不要把部分当作整体(四)关于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在讲解相关例题时,可以利用设辅助角(即通过设辅助元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这是化归思想的运用)来求解,把求解过程调整为:1、如果函数值为正数,则先求出对应的锐角0x ,如果函数值为负数,则先求出与其绝对值相应的锐角0x2、决定角x 可能是第几象限角3、如果函数值为负数,则根据角x 可能是第几象限角,得出 )2,0(π内对应的角——如果它是第二象限角,那么可表示为 0x -π;如果它是第三或第四象限角,那么可表示为 0x +π或02x -π也可以把上述辅助角看作参变量(x为自变量),那么所提供的方法就可以看作参数的应用新大纲把参数的知识分散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教学时适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这是有好处的(五)本章所使用的符号及其用法,全部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取得一致,在板书中逐渐达到规范化物理教科书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在布置和批改作业时,对于本章中的几道与物理(力学、电学)有关的习题,解答时使用的符号及其用法,应与教科书上的相同,以免与物理教师讲课时的要求发生矛盾,弄得学生无所适从(六)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除了从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之外,在这方面的措施有:(1)重建数形结构首先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形结合)定义任意角α的三角函数,在得到“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即第一组诱导公式后,就引入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它们的几何形式(三角函数线)表示出来;然后学习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式,其他诱导公式,以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一部分属于式的化简、求值、恒等关系的证明以及它们的简单应用,研究方法以数为主,以形为辅;最后学习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其应用包括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一部分的研究方法则以形为主,以数为辅(2)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首先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建立任意角的概念时,利用学生观看体操节目已有的例如对于“转体720度”的直觉和语词记忆;画余弦函数的图象时,利用正弦曲线和诱导公式,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时,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精简认知结构,略去或简化不必要的程序例如,从锐角三角函数直接推广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略去了讲钝角三角函数这一程序这样做不仅节约了课时,而且密切了“任意角”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联系,反而加强了后者这一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4章:三角函数,教案,课时第 (19)
第十九教时教材: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的综合练习⑵目的:通过例题的讲解,增强学生利用公式解决具体问题的灵活性。
过程:一、公式的应用例一 在斜三角形△ABC 中,求证:tanA+tanB+tanC=tanA •tanB •tanC证一:在△ABC 中,∵A+B+C=π ∴A+B=π-C从而有 tan(A+B)=tan(π-C) 即:CBA B A tan tan tan 1tan tan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即:tanA+tanB+tanC=tanA •tanB •tanC证二:左边= tan(A+B)(1-tanAtanB) +tanC=tan(π-C) (1-tanAtanB) +tanC =-tanC+ tanAtanBtanC+tanC=tanAtanBtanC=右边例二 求(1+tan1︒)(1+tan2︒)(1+tan3︒)……(1+tan44︒) 解: (1+tan1︒)(1+tan44︒)=1+tan1︒+tan44︒+tan1︒tan44︒ =1+tan45︒(1- tan1︒tan44︒)+ tan1︒tan44︒=2同理:(1+tan2︒)(1+tan43︒)=2 (1+tan3︒)(1+tan42︒)=2 …… ∴原式=222例三 《教学与测试》P 113例一 (略)口答 例四 《教学与测试》P 113例二 已知tan θ和)4tan(θπ-是方程02=++q px x的两个根,证明:p -q+1=0证:由韦达定理:tan θ+)4tan(θπ-=-p ,tan θ•)4tan(θπ-=q∴qp --=-⋅--+=-+==1)4tan(tan 1)4tan(tan )]4(tan[4tan1ϑπθϑπθθπθπ∴p -q+1=0例五 《教学与测试》 例三 已知tan α=)1(3m +,tan(-β)=3(tan αtan β+m)又α,β都是钝角,求α+β的值 解:∵两式作差,得:tan α+tan β=3(1-tan αtan β即:3tan tan 1tan tan =-+βαβα ∴3)tan(=+βα又:α,β都是钝角 ∴π<α+β<2π ∴α+β34π=二、关于求值、求范围例六 已知tan α,tan β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2=0的两实根,求)cos()sin(βαβα-+的值。
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教材分析】《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4中的内容,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像的继续,本课是根据正弦曲线余弦曲线这两种曲线的特点得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对称性,【学习目标】1.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2.会将y表示成以sinx(或cosx)为元的一次或二次等复合函数3. 在探究函数基本性质和图像的过程中,渗透化归思想,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2.会将y表示成以sinx(或cosx)为元的一次或二次等复合函数教学难点:在探究函数基本性质和图像的过程中,渗透化归思想,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情分析】(1)知识结构:在函数中我们学习了如何研究函数,对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图技能,类比推理画出图象并通过观察图象总结性质的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三角函数性质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函数的对称性,以及对三角函数求值域进行一定的补充。
(2)心理特征:高一普通班学生已掌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并了解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强;能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辩论得到正确的知识。
但在处理问题时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往往会造成错误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定义域、值域(1)定义域: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都是实数集(或).(2)值域:因为正弦线、余弦线的长度不大于单位圆的半径的长度, 所以,即也就是说,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值域都是.2.周期性由知:正弦函数值、余弦函数值是按照一定规律不断重复地取得的.根据上述定义,可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都是周期函数,都是它的周期,最小正周期是.3.奇偶性由可知:()为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为偶函数,其图象关于轴对称4.单调性正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增大到; 在每一个闭区间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减小到.余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增加到;余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减小到.二、探索研究,导入新课给出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图象有何对称性? 正弦函数图象R ),(+∞-∞1|cos |,1|sin |≤≤x x 1cos 1,1sin 1≤≤-≤≤-x x ]1,1[-)(,cos )2cos(,sin )2sin(Z k x k x x k x ∈=+=+ππ)≠∈(0,2k Z k k ππ2x x x x cos )cos(,sin )sin(=--=-x y sin =R x ∈O x y cos =R x ∈y )](22,22[Z k k k ∈++-ππππ1-1)](22,22[Z k k k ∈+3+ππππ11-)](2,2[Z k k k ∈-πππ1-1)](2,2[Z k k k ∈+πππ11-对称轴:对称中心:余弦函数图象对称轴:对称中心:三、典例分析 例1 求函数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例2 求函数y =sin 2x -sin x +1,x ∈R 的值域.四、当堂检测 练习 1 求函数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练习2 求函数y =cos 2x +4sin x 的最值及取到最大值和最小值时的x 的集合. 53113,,,,22222x πππππ=---,2x k k Z ππ=+∈(,0),(0,0),(,0),(2,0)πππ-(,0)k k Zπ∈,0,,2x πππ=-,x k k Z π=∈35(,0),(,0),(,0),(,0)2222ππππ-(,0)2k k Zππ+∈sin(2)sin 3y x z π=+=1cos()24y x π=+五、课堂总结(1)正弦函数的对称轴:对称中心:(2)余弦函数的对称轴:对称中心:(3)求三角函数值域或最值的常用方法将y 表示成以sin x(或cos x)为元的一次或二次等复合函数再利用换元或配方或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等来确定y 的范围。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教案设计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教案设计设计理念:《一般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术、重视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方式,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为此,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形,教学进程中注重进程、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重视互动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教材分析内容简介: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前提下来学习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转变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具有效数学知识解决这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依照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我在讲解时放慢步骤,对重点环节重点指导,率领学生踊跃参与并让学生多试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形,我确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性转变规律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取大体的数学关系来成立数学模型,并调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我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以学生内化新知为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我确立了本科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发觉周期性转变的规律,把发觉的规律抽象为适当的三角模型,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转变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建模的进程,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三、教法及学法分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擅长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觉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着。
教学方式——启发式、讲练相结合式学习方式——小组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式教学手腕——为使教法和学法更完美地融为一体,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数学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数学教案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2〕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3〕了解如何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4〕掌握并能初步运用公式一;〔5〕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2、过程与方法初中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就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引导学生把这个定义推广到任意角,通过单位圆和角的终边,探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最终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角终边所在位置不同,分别探讨各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以及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最后主要是借助有向线段进一步认识三角函数.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3、情态与价值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方法,而且各种定义都有自己的特点.过去习惯于用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的“比值〞来定义,这种定义方法能够表现出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推广,有利于引导学生从自己已有认知基础出发学习三角函数,但它对准确把握三角函数的本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从角的集合到比值的集合〞的对应关系与学生熟悉的一般函数概念中的“数集到数集〞的对应关系有冲突,而且“比值〞需要通过运算才能得到,这与函数值是一个确定的实数也有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本节利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定义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这个定义清楚地说明了正弦、余弦函数中从自变量到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说明了这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公式一〕.难点: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三角函数线的正确理解.三、学法与教学用具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方法,本节利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定义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说明了正弦、余弦函数中从自变量到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说明了这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另外,这样的定义使得三角函数所反映的数与形的关系更加直接,数形结合更加紧密,这就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带来方便,也使三角函数更加好用了.教学用具:投影机、三角板、圆规、计算器四、教学设想第一课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提问:锐角O的正弦、余弦、正切怎样表示?借助右图直角三角形,复习回顾.数,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如图,设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重合,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么它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 a b ,它与原点的距离0r =>.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那么线段OM 的长度为a ,线段MP 的长度为b .那么sin MP bOP rα==;cos OM a OP r α==; tan MP bOM aα==.思考:对于确定的角α,这三个比值是否会随点P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呢?显然,我们可以将点取在使线段OP 的长1r =的特殊位置上,这样就可以得到用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sin MP b OP α==; cos OM a OP α==; tan MP bOM aα==. 思考:上述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可以用终边上一点的坐标表示.那么,角的概念推广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对初中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修改,以利推广到任意角呢?本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探究新知】1.探究:结合上述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我们应如何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呢?显然,我们只需在角的终边上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为1,然后就可以类似锐角求得该角的三角函数值了.所以,我们在此引入单位圆的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以原点O 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2.思考:如何利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 (1)y 叫做α的正弦(sine),记做sin α,即sin y α=; 〔2〕x 叫做α的余弦(cossine),记做cos α,即cos x α=; 〔3〕y x 叫做α的正切(tangent),记做tan α,即tan (0)yx xα=≠. 注意:当α是锐角时,此定义与初中定义相同〔指出对边,邻边,斜边所在〕;当α不是锐角时,也能够找出三角函数,因为,既然有角,就必然有终边,终边就必然与单位圆有交点(,)P x y ,从而就必然能够最终算出三角函数值.3.思考:如果知道角终边上一点,而这个点不是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该如何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呢?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函数的值与点P 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仅与角的大小有关.我们只需计算点到原点的距离r =那么sin α=,cos α=,tan yxα=.所以,三角函数是以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又因为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故三角函数也可以看成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4.例题讲评例1.求53π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例2.角α的终边过点0(3,4)P --,求角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教材给出这两个例题,主要是帮助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我也可以尝试其他方法:如例2:设3,4,x y =-=-那么5r ==.于是4sin 5y r α==-,3cos 5x r α==-,4tan 3y x α==. 5.巩固练习17P 第1,2,3题6.探究:请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将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填入下表;再将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填入表格中:例3.求证:当且仅当不等式组sin 0{tan 0θθ<>成立时,角θ为第三象限角.8.思考: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有和关系? 显然: 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即有公式一:sin(2)sin k απα+=cos(2)cos k απα+= (其中k Z ∈) tan(2)tan k απα+=9.例题讲评例4.确定以下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然后用计算器验证: (1)cos250︒; (2)sin()4π-; (3)tan(672)︒-; (4)tan3π例5.求以下三角函数值:(1)'sin148010︒; (2)9cos4π; (3)11tan()6π- 利用公式一,可以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转化为求0到2π(或0︒到3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另外可以直接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但要注意角度制的问题. 10.巩固练习17P 第4,5,6,7题11.学习小结(1)本章的三角函数定义与初中时的定义有何异同? (2)你能准确判断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吗? (3)请写出各三角函数的定义域;(4)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系?你在解题时会准确熟练应用公式一吗?五、评价设计1.作业:习题1.2 A组第1,2题.2.比较角概念推广以后,三角函数定义的变化.思考公式一的本质是什么?要做到熟练应用.另外,关于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要熟练掌握,知道推导方法.第二课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二〕【复习回顾】1、三角函数的定义;2、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角的符号;3、 三角函数在轴上角的值;4、 诱导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5、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要求:记忆.并指出,三角函数没有定义的地方一定是在轴上角,所以,凡是碰到轴上角时,要结合定义进行分析;并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探究新知】1.引入:角是一个图形概念,也是一个数量概念〔弧度数〕.作为角的函数——三角函数是一个数量概念〔比值〕,但它是否也是一个图形概念呢?换句话说,能否用几何方式来表示三角函数呢?2.[边描述边画]以坐标原点为圆心,以单位长度1为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就叫做单位圆〔注意:这个单位长度不一定就是1厘米或1米〕.当角α为第一象限角时,那么其终边与单位圆必有一个交点(,)P x y ,过点P 作PM x ⊥轴交x 轴于点M ,那么请你观察: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sin |MP y α==;|||||cos |OM x α==随着α在第一象限内转动,MP 、OM 是否也跟着变化? 3.思考:〔1〕为了去掉上述等式中的绝对值符号,能否给线段MP 、OM 规定一个适当的方向,使它们的取值与点P 的坐标一致?〔2〕你能借助单位圆,找到一条如MP 、OM 一样的线段来表示角α的正切值吗?我们知道,指标坐标系内点的坐标与坐标轴的方向有关.当角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时,以O 为始点、M 为终点,规定:当线段OM 与x 轴同向时,OM 的方向为正向,且有正值x ;当线段OM 与x 轴反向时,OM 的方向为负向,且有正值x ;其中x 为P 点的横坐标.这样,无论那种情况都有cos OM x α==同理,当角α的终边不在x 轴上时,以M 为始点、P 为终点,规定:当线段MP 与y 轴同向时,MP 的方向为正向,且有正值y ;当线段MP 与y 轴反向 时,MP 的方向为负向,且有正值y ;其中y 为P 点的横坐标.这样,无论那种情况都有sin MP y α==4.像MP OM 、这种被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direct line segment 〕.5.如何用有向线段来表示角α的正切呢?如上图,过点(1,0)A 作单位圆的切线,这条切线必然平行于轴,设它与α的终边交于点T ,请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与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借助有向线段OA AT 、,我们有tan y AT xα==我们把这三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 OM AT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统称为三角函数线.6.探究:〔1〕当角α的终边在第二、第三、第四象限时,你能分别作出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吗?〔2〕当α的终边与x 轴或y 轴重合时,又是怎样的情形呢?7.例题讲解 例1.42ππα<<,试比较,tan ,sin ,cos αααα的大小.处理:师生共同分析解答,目的体会三角函数线的用处和实质. 8.练习19P 第1,2,3,4题9学习小结(1)了解有向线段的概念.(2)了解如何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3)体会三角函数线的简单应用. 【评价设计】1. 作业:比较以下各三角函数值的大小(不能使用计算器)(1)sin15︒、tan15︒〔2〕'cos15018︒、cos121︒〔3〕5π、tan 5π2.练习三角函数线的作图.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某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其余各三角函数值;(3)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化简三角函数式;(4)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证明三角恒等式;〔5〕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三个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三角问题的能力;〔6〕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不同变形,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化归思想方法;〔7〕掌握恒等式证明的一般方法.2、过程与方法由圆的几何性质出发,利用三角函数线,探究同一个角的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学习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其余各三角函数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化简三角函数式;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等.通过例题讲解,总结方法.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三个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三角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化归思想方法和证明三角恒等式的一般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公式1cos sin 22=+αα及αααtan cos sin =的推导及运用:〔1〕某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中的一个,求其余两个;〔2〕化简三角函数式;〔3〕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难点: 根据角α终边所在象限求出其三角函数值;选择适当的方法证明三角恒等式.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利用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推导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cos sin 22=+αα及αααtan cos sin =,并灵活应用求三角函数值,化减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等.教学用具:圆规、三角板、投影四、教学设想【创设情境】与初中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一样,本节课我们来研究同角三角函数之间关系,弄清同角各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实现不同函数值之间的互相转化.【探究新知】 1. 探究:三角函数是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来定义的,你能从圆的几何性质出发,讨论一 下同一个角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吗?如图:以正弦线MP ,余弦线OM 和半径OP 三者的长构成直角三角形,而且1OP =.由勾股定理由221MP OM +=,因此221x y +=,即22sin cos 1αα+=.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当()2a k k Z ππ≠+∈时,有sin tan cos ααα=.这就是说,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平方等于1,商等于角α的正切.2. 例题讲评 例6.3sin 5α=-,求cos ,tan αα的值. sin ,cos ,tan ααα三者知一求二,熟练掌握.3. 巩固练习23P 页第1,2,3题4.例题讲评例7.求证:cos 1sin 1sin cos x xx x+=-. 通过本例题,总结证明一个三角恒等式的方法步骤. 5.巩固练习23P 页第4,5题 6.学习小结〔1〕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的前提是“同角〞,因此1cos sin 22≠+βα,γβαcos sin tan ≠. 〔2〕利用平方关系时,往往要开方,因此要先根据角所在象限确定符号,即要就角所在象限进行分类讨论.五、评价设计(1) 作业:习题组第10,13题.(2) 熟练掌握记忆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试将关系式变形等,得到其他几个常用的关 系式;注意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方法与步骤.。
高中数学_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任意角的函数值得定义
难点
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
方法
图形结合、小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教具(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
过程
教师教授
活动
学生学习
活动
设计意图
复
习
引
学生圆规画出单位圆,将任意角置于单位圆中,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表示方法,同学积极思考如何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采用提问方式,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同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温故而知新,为探究新知识做准备。
学生了解在直角坐标系下如何利用角的终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对任意角三角函数如何定义及表示,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同学们都集中了注意力。
定义推广:
设角 是一个任意角, 是终边上的任意一点,点 与原点的距离
那么____叫做 的正弦,即_____;____叫做 的余弦,即_____;____叫做 的正切,即____.
变式2.若角 的终边过点 则角 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又为多少?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习如何利用单位圆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探 Nhomakorabea究
发
现
学
习
新
知
(22分钟)
探究第一站——锐角三角函数
问题1: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用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
问题2:如果改变点 在终边上的位置,这三个比值会改变吗?
问题3:点 的位置在终边上的哪个位置可以更简洁地表示锐角的三角函数?
探究第二站——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问题4:角有正角、负角和零角,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认为对于任意角 ,
高一数学4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 课题 课程 类型 新授课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一课时)
课
时
一课时Leabharlann 教材 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诱导公式一、二、三、四,是学生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定义、同 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一等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它揭示了两组角的终边关于 x 轴、y 轴或原点对称的相关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值有着相等或相反的关系。求三角函数值 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诱导公式是求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方法。诱导公式一、 二、三、四的作用是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 0°到 90°的三角函数值 问题。 学生基本掌握了终边同的角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的关系,了解了三角函数的关系 来源于单位圆上的点坐标的关系。 诱导公式的推导及灵活应用
y
(1) 与(- )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2) 利用圆的对称性, 设点 P(x,y), 确定 P′的坐标 。 ,
O
P(x,y) x a -a B P''(x,-y)
(3)sin 与 sin(- ),cos 与 cos(- ) ,tan 与 tan(- )关系如何?
3. 诱导公式四 观察:
y
(1) 与(π - )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2) 利用圆的对称性, 设点 P(x,y), 确定 P′的坐标 。
P'(-x,y) a O a
P(x,y) x B
(3) 与 sin(π - ), 与 cos(π - ) , sin cos tan 与 tan(π - )关系如何?
4.观察总结:角 a 和π +a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 sin
得到诱导公式(二) cos π cos :
人教A版必修4三角函数部分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
人教A版必修4三角函数部分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徐天顺高中数学必修4的内容是: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其中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传统内容,平面向量是九十年代进入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因此,本模块的内容属于“传统内容”。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较,新课标教材把三角恒等变换从三角函数中独立出来,在必修4先安排三角函数,再安排平面向量,然后用向量方法推导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把三角恒等变换作为平面向量的一个应用,安排在第3章,紧接着再安排解三角形的内容(放在数学5的第1章)。
一、《标准》与《大纲》关于必修4三角函数内容目标的表述比较二、课时安排必修4共需36课时,具体分配是:第一章《三角函数》16课时;第二章《平面向量》12课时;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8课时。
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有每一章的课时安排,这里进行汇总并细化,供各位老师安排下学期教学进度时参考。
三、几点教学建议1、合理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类比推理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属性相类似推出它们在别的属性上也类似的思维形式,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发现和猜想新知识的思维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指导作用。
在三角函数的学习中,可以类比长度、重量的不同度量单位引入弧度制;类比研究函数的方法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
2、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研究的基本思路三角函数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系统学习的又一个基本初等函数,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以数学l中学到的研究函数的方法为指导来学习本章知识。
用研究函数的一般模式来理解三角函数的学习进程,即: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在高观点指导下进行数学学习与研究的思想方法,对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概念,理解函数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水平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3、关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一般有“单位圆定义法”与“终边定义法”两种,在传统教材和现行的人教B版、苏教版都是采用“终边定义法”,而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则采用“单位圆定义法”。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教案及教案说明.docx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1课时)教案教材:人教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深刻体会三角函数模型应用的三个层次,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明白考虑问题要细致,说理要明确;渗透数形结合、化归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性描述生活屮的周期现象;培养喜学数学、乐学数学、爱学数学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难苗教学重点: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将某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并调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自主探索、尝试总结。
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联系效率。
【教学过程】特点一:问题生活化创设情景,呈现问题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播放长隆水上乐园冲浪的景象)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获得感性认识。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牛活情景中抽象出简单的三角函数模型周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提出问题问题一:像哪类目问题二:并近似神y = A sir式。
sv>in冲浪池中橡皮圈移动的路径勺数?某一橡皮圈的路径如图所示,靑足满足函数1(处+ °)+ b,请找出其解析/^\ ,提出问题,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发现最值与A、b之间的关系和提醒学生注意自变量范围。
观察图象,找出41(1吨、0=0、b= 20 解决问题。
4 »2 /卜 0变式训练如图,2从6吋至温度变彳似满\ y =A sir(1)求(2)写某地一天提出问题,提问学生。
观察图象,求出解析式(运用待定系数法)。
学牛体会题目多样性的同时,渗透了数学的化归思想。
IJ 14吋的 #・.•/「匕曲线近4::胡口6 9 >01214录电函数 f1(处+ 0) + /?。
三角函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三角函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基本初等函数。
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有一定的应用。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传统内容,因此,本模块的内容属于“传统内容”。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较,本书在内容、要求以及处理方法上都有新的变化。
1.以基本概念为主干内容贯穿本书,削枝强干,教材体系更显合理。
“标准”设定的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学习目标是:(1)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2)运用向量的方法推导基本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由此出发导出其他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并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根据上述学习目标,在编写教科书过程中,特别注意突出主干内容,强调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三角函数”一章,突出了三角函数作为描述周期变化的数学模型这一本质。
即通过现实世界的周期现象,在学生感受引入三角函数必要性的基础上,引出三角函数概念,研究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并用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与传统的处理方法不同,这里把三角恒等变换从三角函数中独立出来,其目的也是为了在三角函数一章中突出“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这条主线。
为了实现削枝强干的目标,教科书除了将三角恒等变换独立成章外,还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了处理。
在三角函数部分删减了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以及符号x,arccosarcsin等内容。
任意角、弧度制概念,同角三角函x arctan,x数的基本关系式,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三角函数的奇偶性等内容都降低了要求。
三角恒等变换中,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余弦、正切公式由原来的掌握减弱为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
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都作为三角恒等变换基本训练的例题,不要求用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作复杂的恒等变形。
高一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教案
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教学目标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 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仅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 三、教学设想: (一)导入:问题1: 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 2cos 452=,3cos302=,由此我们能否得到()cos15cos 4530?=-=大家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cos 45cos30-呢?根据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 ?αβ-=(二)探讨过程: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1P ,cos α等于角α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用角α的余弦线来表示。
思考1:怎样构造角β和角αβ-?(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思考2:我们在第二章学习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两角差余弦公式我们能否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 (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三)例题讲解例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cos 75、cos15的值. 解:分析:把75、15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231cos75cos 4530cos 45cos30sin 45sin302=+=-=⨯=()212c o s 15c o s 4530c o s 45c o s 30s i n 45s i 2=-=+=⨯⨯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cos15cos 6045=-,要学会灵活运用.例2、已知4sin 5α=,5,,cos ,213παπββ⎛⎫∈=- ⎪⎝⎭是第三象限角,求()cos αβ-的值.解:因为,2παπ⎛⎫∈ ⎪⎝⎭,4sin 5α=由此得3cos 5α===-又因为5cos ,13ββ=-是第三象限角,所以12sin 13β=-所以3541233cos()cos cos sin sin 51351365αβαβαβ⎛⎫⎛⎫⎛⎫-=+=-⨯-+⨯-=- ⎪ ⎪ ⎪⎝⎭⎝⎭⎝⎭点评:注意角α、β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思考:本题中没有),2ππα⎝⎛∈,呢? (四)练习:1.不查表计算下列各式的值:︒︒+︒︒20sin 80sin 20cos 80cos 1)(︒+︒15sin 2315cos 212)(解: ︒︒+︒︒20sin 80sin 20cos 80cos 1)( 2160cos )2080cos(=︒=︒-︒= 2.教材P127面1、2、3、4题(五)小结: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首先要认识公式结构的特征,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α、β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1)牢记公式.S S C C C ⋅+⋅=-)(βα(2)在“给值求值”题型中,要能灵活处理已、未知关系. (六)作业:《习案》作业二十九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一、教学目标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1)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2)cos sin =α? (二)新课讲授问题: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怎样得到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呢? 探究1、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2222ππππαβαβαβαβαβ⎡⎤⎡⎤⎛⎫⎛⎫⎛⎫+=-+=-+=-+- ⎪ ⎪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探究2、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sin sin cos cos sin ta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探究3、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tan 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探究4、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tan α、tan β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cos αβ,得到()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注意:,,()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5、将)(βα+S 、)(βα+C 、)(βα+T 称为和角公式,)(βα-S 、)(βα-C 、)(βα-T 称为差角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三角函数教材分析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基础主要是几何中的相似形和圆,研究方法主要是代数变形和图象分析,因此三角函数的研究已经初步把几何与代数联系起来了,本章所介绍的知识,既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具,又是学习中学后继内容和高等数学的基础本章教学时间约用3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4.1角的概念的推广 约2课时4.2弧度制 约2课时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约2课时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约2课时4.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约3课时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约7课时4.7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约3课时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约4课时4.9函数y=Asin(ωx+φ) 的图象 约3课时4.1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约2课时4.11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约2课时小结与复习 约4课时一、 内容与要求(一)本章主要内容是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等(二)章头引言安排了一个实际问题——求半圆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这个问题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解决,但如果设角度为自变量,就会得到三角函数式,学生尚未学过求它的最大值第一大节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科书首先推广了角的概念,介绍了弧度制,接着把三角函数的概念由锐角直接推广到任意角(都用坐标定义),然后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式及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教科书在本大节的各小节中,都安排了许多实例以及知识的应用第二大节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科书先引入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只通过画图说明公式的正确性,不予严格证明),用距离公式推出余弦的和角公式,然后顺次推出(尽量用启发式)其他公式,同时安排了这些公式的简单应用和实际应用,包括解决引言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半角公式、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公式让学生有所了解第三大节是“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科书先利用正弦线画出函数x y sin = ,x ∈[0,π2]的图象,并根据“终边相同的角有相同的三角函数值”,把这一图象向左、右平行移动,得到正弦曲线;在此基础上,利用诱导公式,把正弦曲线向左平行移动2π个单位长度,得到余弦曲线接着根据这两种曲线的形状和特点,研究了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然后又研究了正弦函数的简图的画法,简要地介绍了利用正切线画出正切函数的图象以及正切函数的性质最后讲述了如何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引进了arcsinx 、arccosx 、arctanx 等记号,以供在后续章节中遇到求角问题时用来表示答案 (三)本章的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使学生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3.使学生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4.使学生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5. 使学生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这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的简图,理解A 、ω、φ的物理意义6.使学生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 、arccosx 、arctanx 表示二、 考点要求1.理解弧度的定义,并能正确地进行弧度和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符号、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与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和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会求)sin(ϕω+=x A y 的周期,或者经过简单的恒等变形可以化为上述函数的三角函数的周期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证明较简单的三角恒等式3.了解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函数)sin(ϕω+=x A y 的简图,并能解决正弦、曲线有关的实际问题4.能推导并掌握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5.了解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6.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公式简化三角函数式、求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恒等式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7.掌握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三、考点分析三角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初等函数,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以及与其他代数、几何知识的密切联系,它既是研究其他各部分知识的重要工具,又是高考考查双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三角函数部分的基础,不要求引入难度过高,计算过繁,技巧性过强的题目,重点应放在结知识理解的准确性、熟练性和灵活性上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居多,试题难度不高,常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复习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理解弧度制表示角的优点在于把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一一对应起来,二是就可把三角函数看成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2.要区别正角、负角、零角、锐角、钝角、区间角、象限角、终边相同角的概念3.在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要注意题设中角的范围,并对不同的象限分别求出相应的值在应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式的化简、求值时,应注意公式中符号的选取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是三角函数的一种几何表示,用三角函数线的数值来代替三角函数值,比由三角函数定义所规定的比值所得出三角函数值优越得多,因此,三角函数是讨论三角函数性质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5.要善于将三角函数式尽可能化为只含一个三角函数的“标准式”,进而可求得某些复合三角函数的最值、最小正周期、单调性等对函数式作恒等变形时需特别注意保持定义域的不变性6.函数的单调性是在给定的区间上考虑的,只有属于同一单调敬意的同一函数的两个函数值才能由它的单调性来比较大小7.对于具有周期性的函数,在作图时只要先作它在一个周期中的图象,然后利用周期性就可作出整个函数的图象8.对于θθ33cos sin +,θθ44cos sin +,θθ66cos sin +等表达式,要会进行熟练的变形,并利用1cos sin 22=+θθ等三角公式进行化简本章第二部分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考查的知识共7个,高考中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中都考查过本章知识,题目多为求值题,有直接求某个三角函数值的,也有通过三角变换求函数的变量范围,周期,最小、大值和讨论其他性质;以及少量的化简,证明题考查的题量一般为3—4个,分值在12—22分,都是容易题和中等题,重点考查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公式,和差化积、各积化和差公式考生丢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公式不熟,二是运算不过关,因此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和、差、倍、半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复习中注意掌握以下几个三角恒等变形的常用方法和简单技巧①常值代换,特别是“1”的代换,如:θθctg tg =1,θθ22cos sin 1+=,θθ22csc 1ctg -=,θθ22sec 1tg -=等等 ②项的分拆与角的配凑③降次与升次④万能代换另外,注意理解两角和、差、倍、半角公式中角的实质,可以把公式中的角看成一种整体形式,可以锦成其他变量或函数,这样可加大公式的应用范围和力度2.要会运用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对三角函数和差式,要善于转化为积的形式,反之亦然,对于形如θθcos sin b a +的式子,要引入辅助角ϕ并化成)sin(22ϕθ++b a 的形式,这里辅助角ϕ所在的象限由b a ,的符号决定,ϕ角的值由ab tg =ϕ确定对这种思想,务必强化训练,加深认识3.归纳总结并熟练掌握好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的常用方法和技巧①三角函数化简时,在题设的要求下,首先应合理利用有关公式,还要尽量减少角的种数,尽量减少三角函数种数,尽量化同角、化同名等其他思想还有:异次化同次、高次化低次、化弦或化切、化和差为乘积、化乘积为和差、特殊角三角函数与特殊值互化等 ②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关是给角求值问题;另一类是给值求角问题它们都是通过恰当的变换,设法再与求值的三角函数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式、已知某值的三角函数式之间建立起联系选用公式时应注意方向性、灵活性,以造成消项或约项的机会,简化问题4.关于三角函数式的简单证明三角恒等证明分不附加条件和附加条件两种,证明方法灵活多样一般规律是从化简入手,适当变换,化繁为简,不过这里的变换目标要由所证恒等式的特点来决定①不附加条件的三角恒等式证明:多用综合法、分析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使用数学归纳法②附加条件的三角恒等式证明:关键在于恰当而适时地使用所附加的条件,也就是要仔细地寻找所附加条件和要证明的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常用的方法是代入法和消元法三角恒等证明中要重点会用和差与积的互化公式,掌握等价转化的思想和变量代换的方法证明的关键是:发现差异——观察等式两边角、函数、运算间的差异;寻找联系——选择恰当公式,找出差异间的联系;合理转化促进联系,创造性地应用基本公式而关于角的恒等式或条件恒等式的证明,一般来说,要证βα=,先证明β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即)()(βαf f =,再证明βα,在三角函数)(x f y =的同一单调区间内,而后由函数的单调性得出βα=5.在解有关三角形的问题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ah S 21=,C ab S sin 21=的妙用和三角形内角和π=++C B A 的制约关系的作用6.求三角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是:配方法、判别式法、重要不等式法、变量代换法、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和有界性等其基本思想是将三角函数的最值转化为代数函数的最值四、三角函数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本章内容的重点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式、诱导公式及其运用,正弦、余弦的和角公式,正弦曲线的画法和正弦函数的性质慨念,综合运用本章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及恒等式的证明,周期函数的概念,函数)sin(ϕω+=x A y 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关键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讲清余弦的和角公式的特征及其差角公式、正弦的和角公式的变化,正弦曲线的画法和正弦函数的性质由于课时较紧,教学中应遵循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不要随意补充已被删简的知识点例如,三角函数基本上只讲正弦、余弦、正切三种;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只讲1cos sin 22=+αα,αααtan cos sin =,1cot tan =⋅αα三个;除απαtan )2tan(=+k (k ∈Z )外,其余诱导公式中,要求学生记住并能灵活运用的,只是用正弦、余弦表示那几个,以后求tan 0120可通过用科学计算器或者转化为 00120cos 120sin 来求;在推导正切的和角公式以及画正切函数的图象时,出现了正切的诱导公式,但这只作为推导的中间步骤,不要求学生记忆;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半角公式也只是作为和(差)角公式的应用出现一下,结果不要求记忆,更不要求运用;此外,也不要补充“把ααcos sin b a +化成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这样的例习题(二)在讲述弧度制的优点、角度制的不足时,要注意科学性事实上,角的概念推广后,无论用弧度制还用角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及之间建立起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说“每个角都有唯一的实数与它对应”时,这个实数可以取这个角的弧度数,或度数,或角度制下的分数,或角度制下的秒数,所以对应法则不是唯一的,但每一种对应法则下对应的实数是唯一的所以不要认为只有弧度制才能将角与实数一一对应有的教师认为角度制的计量单位太小,而弧度制的计量单位大,而且可以省略不写,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在科学上并不具有充足的理由,因为小有小的好处,何况坐标系中两条数轴上的单位长度可以不一致关键在于用角度制表示角的时候,我们总是十进制、六十进制并用的,例如角'''0122161其中61、21、12都是十进数,而度、分、秒之间的关系是六十进(退)位的,这样,为了找出与角对应的实数(我们学的实数都是十进数),要经过一番计算,这就不太方便了(三)定义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以后,严格地说,例如,只有 x y sin =,R x ∈才可以说是正弦函数;六种函数统称三角函数,说明不是这六种函数的函数,都不能说是三角函数,例如R x x y ∈=,2sin 可以说是2x 的正弦函数(这时可说它是三角函数),也可以说是正弦函数R t t y ∈=,sin 与正比例函数 R x x t ∈=,2的复合函数,但不能说是x 的正弦函数另一点是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或与其相关的函数总是附带定义域的,所以教学中不宜随便说(或写)“正弦函数y=sinx ”,需知“函数x y sin =,]2,0[π∈x ”只是正弦函数的一个周期,不要把部分当作整体(四)关于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在讲解相关例题时,可以利用设辅助角(即通过设辅助元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这是化归思想的运用)来求解,把求解过程调整为:1、如果函数值为正数,则先求出对应的锐角0x ,如果函数值为负数,则先求出与其绝对值相应的锐角x2、决定角x 可能是第几象限角3、如果函数值为负数,则根据角x 可能是第几象限角,得出 )2,0(π内对应的角——如果它是第二象限角,那么可表示为 0x -π;如果它是第三或第四象限角,那么可表示为 0x +π或2x -π也可以把上述辅助角看作参变量(x 为自变量),那么所提供的方法就可以看作参数的应用新大纲把参数的知识分散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教学时适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这是有好处的(五)本章所使用的符号及其用法,全部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取得一致,在板书中逐渐达到规范化物理教科书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在布置和批改作业时,对于本章中的几道与物理(力学、电学)有关的习题,解答时使用的符号及其用法,应与教科书上的相同,以免与物理教师讲课时的要求发生矛盾,弄得学生无所适从(六)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除了从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之外,在这方面的措施有:(1)重建数形结构(数形结合)定义任意角α的三角函数,在得到“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即第一组诱导公式后,就引入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它们的几何形式(三角函数线)表示出来;然后学习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式,其他诱导公式,以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一部分属于式的化简、求值、恒等关系的证明以及它们的简单应用,研究方法以数为主,以形为辅;最后学习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其应用包括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一部分的研究方法则以形为主,以数为辅(2)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首先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建立任意角的概念时,利用学生观看体操节目已有的例如对于“转体720度”的直觉和语词记忆;画余弦函数的图象时,利用正弦曲线和诱导公式,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时,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精简认知结构,略去或简化不必要的程序例如,从锐角三角函数直接推广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略去了讲钝角三角函数这一程序这样做不仅节约了课时,而且密切了“任意角”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联系,反而加强了后者这一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