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成语故事
关于成语故事15篇
![关于成语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a9809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4.png)
关于成语故事15篇关于成语故事15篇关于成语故事1冰壶玉尺的意思【成语】:冰壶玉尺【拼音】:bīng hú yù chǐ【解释】:玉尺:玉制的尺。
比喻高尚纯洁的人品。
【出处】:《元史·黄溍传》:“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近义词】:冰壶玉衡【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冰壶玉尺的成语故事冰壶玉尺最早出自于《元史·黄溍传》:“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说的是元代黄溍为官十分清白。
在州县做官时,每月按俸禄吃饭,从不挥霍浪费。
后来他入朝做官时,两手空空而去。
他从不依附于有权势的人,人们称颂他“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
现多用来比喻高尚纯洁的人品。
用冰壶玉尺做成语接龙冰壶玉尺→尺短寸长→长驱直入→入木三分→分秒必争→争权夺利→利欲熏心→心口如一→一步登天→天外有天→天伦之乐→乐不可支→支支吾吾→吾膝如铁→铁证如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谋事在人→人定胜天→天外有天→天伦之乐→乐不可支→支支吾吾→吾膝如铁→铁证如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谋事在人→人命关天→天壤之别→别有洞天→天翻地覆→覆地翻天→天经地义→义薄云天→天涯海角→角立杰出→出生入死→死声咷气→气吞山河→河倾月落→落落大方→方枘圆凿→凿壁偷光→光采夺目→目中无人→人定胜天→天外有天→天伦之乐→乐不可支→支支吾吾→吾膝如铁→铁证如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关于成语故事2有名无实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
吾是以忧,子了我何故。
”故事一天,晋国的大夫叔向去拜访老朋友韩宣子。
韩宣子是当时晋国的六卿之一,职位很高。
但他见了叔向,不住地唉声叹气,说自己很穷。
不料叔向听他这样说,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贺。
韩宣子不解地问道:“我是有卿的名,而没有卿的实际,无法跟大夫们相比。
我正为此犯愁。
你为什么要祝贺我呢?”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为你贫穷才来道贺的呀!穷,不一定是坏事;你只要回忆一下弈武子三代的遭遇,就可以知道了!“叔向知道韩宣子很清楚奕武子三代的不同遭遇,所以特地提起了这件事。
元朝成语故事大全
![元朝成语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61bc0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a.png)
元朝成语故事大全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孕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元朝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成语背后的历史韵味。
一、一举两得
故事背景:元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王实的书生,家庭贫困,却乐善好施。
一次,他得知邻居家的孩子病了,急需用钱,于是将自己唯一的一头牛卖掉,换得银两资助邻居。
成语解释:指做一件事情,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二、半途而废
故事背景:元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刘定的将军,奉命征讨叛军。
在行军途中,刘定因担心家中老母,心生退意,最终导致战事失利。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有始无终。
三、对症下药
故事背景:元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时中的医生,医术高明。
一次,一位病人来找他看病,李时中仔细诊断后,针对病情开出了合适的药方,使病人很快痊愈。
成语解释: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四、滥竽充数
故事背景:元朝时期,有一位皇帝喜欢听竽乐。
一次,乐队中的一位乐师因病请假,由一位不会吹竽的人顶替。
结果,皇帝发现竽乐声音不对,查问之
下才知道有人滥竽充数。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五、掩耳盗铃
故事背景:元朝时期,有一个小偷想要偷走一口大钟。
为了防止别人听见钟声,他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结果还是被别人发现了。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
总结:元朝成语故事丰富多彩,这些成语背后都有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
天罗地网的成语故事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语文
![天罗地网的成语故事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677001ed630b1c59eeb5bc.png)
天罗地网的成语故事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语文
天罗地网的成语故事
成语释义:
罗:捕鸟的网。
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指天空地面都布满了网。
天罗地网的意思是比喻十分严密的包围,让人无处可逃。
语出自元朝李寿卿的《伍员吹箫》:“若不是芈建来说就里,白破了这厮谎,险些儿被赚入天罗地网。
”
成语典故:
元代李寿卿的杂剧《伍员吹箫》中,记述了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的一段曲折经历。
春秋时期,楚平王身边有一个善于逢迎拍马的奸臣费无极。
他奉命去秦国为太子迎娶新娘,看见新娘十分美丽,便鼓动平王把新娘留下来作自己的妃子。
平王昏庸荒淫,便听从了他的建议。
太子芈建的老师伍奢为人正直,费无极担心他以后会帮助太子处罚自己,于是又设计怂恿平王杀害了伍奢和他的长子。
他还想杀死太子芈建。
芈建知道后,连夜逃到樊城去找伍奢的次子伍员,并告诉他他的父亲和兄长已被费无极杀害,费无极还要派人来骗他回去,将他一并害死。
费无极到樊城后果然骗伍员说他父兄身体很好,平王因他屡建奇功,召他回去接受封赏。
伍员愤怒地说:“如果不是芈建向我说明实情,戳穿了你的谎言,我
差点中了你布下的圈套,无法逃脱(天罗地网的意思)。
”伍员将费无极痛打一顿,然后自己弃官逃走,后来当了吴国的大夫。
他帮助吴国战胜楚国,为父亲和兄长报了仇。
死里逃生成语故事
![死里逃生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a38b73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0.png)
死里逃生成语故事
死里逃生这个成语指在紧急或危险的情况下,通过精心策划、奋力挣扎和超凡的勇气,最终逃脱并成功获救。
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在这个故事中,穷书生张生与相国家小姐崔莺莺在丫环红娘的帮助下,突破重重阻碍,最终终成眷属。
然而,在他们准备私奔时,却遭到了官兵的追捕。
张生与崔莺莺被迫躲进了一座高耸的山峰,他们在那里苦苦寻找出路,但始终无法找到。
最后,他们冒险跳下了山崖,只希望能找到一条安全的出路。
令人惊奇的是,在山崖下面,他们发现了一个水池。
这个水池里有一只小鸟,当张生和崔莺莺跳进去的时候,这只小鸟飞走了,他们在水池中拼命挣扎,一度感到绝望。
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坚持不懈地寻找出路。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条小溪,顺着溪水向上游前进,终于逃脱了追捕。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从极其危险的境地中侥幸活下来,体现了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性。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d72544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f.png)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托赖着真天于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释又形容声势显赫、威望极盛的样子。
故事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
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
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
船主是一对老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声喊着号子向他庆贺说:“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成风。
”朱元璋明白这是祝贺帝王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便和徐达轻轻地踢着脚,互相表达庆贺之意。
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他成为历史上闻名的皇帝明大祖。
明太祖找到当年的船夫,给了他封赏,又将他那只小船涂上朱红颜色,表示有功。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2【成语故事】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题上齐历公提议让鲁国管辖,鲁隐公则提议让郑庄公管辖。
郑庄公量力而行将许国分成东西两块,东部由许庄公之弟许叔管,西边交大夫公孙获管辖。
【典故】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左传·昭公十五年》【解释】量:估量。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近义词】量力而行【相反词】力不从心【邂逅语】比着被子伸脚【英文】doaccordingtoone'sabilities【成语举例】法物所须,各以差降,士民之类,可量力而为之。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卷儿童经典成语故事3毛遂自荐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
他挑来选去,最后还缺一个人。
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
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
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四篇】
![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8da275eefdc8d376ee32ec.png)
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四篇】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南柯一梦】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
一次他过生日,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然后带着几分醉意坐在他家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下睡着了。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
在殿试中,皇帝看淳于尊生得一表人才,非常喜欢他,就亲笔点名让他做了状元。
不久,皇帝又把自己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了淳于尊,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
公主对淳于尊非常的体贴,还很孝顺父母,后来还给他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后来,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在那里,受到百姓爱戴,皇帝奖赏,一呆就是20年。
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
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大槐安国。
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
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
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
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由于淳于棼队对兵法一窍不通,最终他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
回到京城后,皇帝非常的生气,加上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
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
讲元朝故事的成语
![讲元朝故事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86d2bac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0.png)
讲元朝故事的成语以下是20 个与元朝相关的成语故事:1. 开天辟地:这个成语原本用来形容盘古创造天地,后来也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因此可以用“开天辟地”来形容元朝的建立。
2. 横空出世:该成语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在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元朝自此“横空出世”。
3. 改朝换代:意思是旧的朝代为新的朝代所代替,现在也泛指统治集团的更换。
元朝灭掉了金朝、西夏、大理等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建立了新的朝代。
4.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是“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被称为“一代天骄”。
5. 马首是瞻:指马头一摆动,就看着马头所指向的方向,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统一中国,其他地区都马首是瞻。
6. 投鞭断流:意思是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水中,就可以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忽必烈率领的蒙古铁骑,在建立元朝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
7.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元朝建立后,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整日风声鹤唳。
8.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元朝统治者担心汉人造反,对汉人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使得汉人草木皆兵。
9. 养虎为患:指养老虎,比喻纵容敌人或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
元朝统治者对于其他民族的压迫和剥削,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反抗。
10. 四面受敌:各个方面都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四起,元朝统治者四面受敌。
11. 残兵败将:指战败后残存的兵将。
也比喻失败之后留下的残余势力。
元朝灭亡后,其残余势力逃往漠北,建立北元政权。
12.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元朝灭亡后,蒙古各部又陷入了分裂和争斗的局面。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故事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c489c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b.png)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故事引言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瑰宝,它们丰富多样的含义和深远的历史背景令人着迷。
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味着人们的真实意图并非表面所见。
该成语源自于文人画家杨洪辑的一幅名画,其故事情节颇为耐人寻味,令人印象深刻。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的故事。
成语背景这句成语源自于元代文学家袁宏道的一篇散文《故园行》。
故事发生在元代的江南地区,给人以愉悦的叙述情形。
作者通过描述一个醉翁的形象,揭示了人们的真实意图并非表面所见。
醉翁之意在故事中,“醉翁”是一个描述,形容一个喜欢饮酒的老人。
这位老人常年以来酗酒醉饮,但是他的真正意图并不是为了酒。
相反,他通过饮酒来达到超脱繁琐世事的目的。
他以酒为媒介,通过醉酒来忘却尘世的烦恼,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酒与其余成语的后半部分是“不在酒”,意味着醉翁对酒并没有过多的追求。
他追求的并不是酒的滋味,而是借助酒的力量来减轻身心的束缚。
在《故园行》中,袁宏道写道,“酒不事征途(不需要用酒勾勒形象)”、“路不拘遗草(行人的路并无特别)。
”故事情节袁宏道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描述了这个故事,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醉翁的真正意图。
在故事开始时,他先描绘了醉翁的外貌。
他说:“手援残梦,倚天屠苏,面对着江南正是他割肉喂鹰时候的图像”。
这个描述暗示了醉翁曾经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但现在却过着淡泊的生活。
接下来,袁宏道描绘了醉翁每天的生活。
“早晨,他在那书香门第的临窗处,忙碌了半天;下午,他携着个人图案墨宝,去看山看水,到桃花源去读些风花雪月的小诗。
”醉翁没有被物质生活所困扰,反而放弃一切,追求内心的平静。
在故事的结尾,袁宏道写到:“醉翁的意思不在酒,而在于人们对于追求内心平静的理念。
”他通过描述醉翁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以及他对酒的态度,向读者揭示了成语的真正意义。
成语的现实意义“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中的“酒”不仅可以指代醉翁所追求的消遣,还可以代表着人们对于社会繁琐事务的纠缠。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a47793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d.png)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三顾茅庐成语故事三顾茅庐成语故事1元代马致远《荐福碑》。
东汉后期,群雄割据,汉室衰微。
皇族刘备痛感汉室没落,决心兴复汉室。
听说隐居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是个旷世奇才,刘备决定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避而不见。
第二次刘备又去拜访,诸葛亮仍然避而不见。
当时,张飞十分生气,但是刘备仍然不泄气。
第三次,刘备又一次远路而来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为刘备的诚意打动,亲自出迎。
在诸葛亮的茅草棚中他们畅谈当前时局,探讨夺取天下的`策略。
刘备为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所打动。
刘备于是拜孔明为军师,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复兴汉室,消灭曹操。
诸葛亮出山不久后,曹操出兵伐刘备、孙权。
诸葛亮献策联合孙权,指挥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杀得曹操落荒而逃。
不久后,诸葛亮又辅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北向中原,建立了蜀汉*,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后来,刘备去世,刘禅继位。
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诸葛亮打算继续伐魏。
在他出师前给刘禅写了一个《出师表》,其中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顾茅庐”即源于此表。
释义三顾茅庐原来是指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舍中拜访。
后人常用此成语来形容诚心诚意地多次专程访问或多次邀请。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2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刘备三顾茅庐: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刘备的简介: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3月15日(农历二月初五)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
宋元时期的成语故事
![宋元时期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89d50e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8.png)
宋元时期的成语故事宋元时期的成语故事:【东窗事发】据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倖盘荒》载,宋元间传说,秦桧欲杀岳飞时,曾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密谋。
后桧游西湖,舟中得疾,见一人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
”桧死后,在地狱备受诸苦。
王氏给他做道场,并派道士去探望他,他对道士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后因以“东窗事发”或“东窗事犯”概指此事。
亦用以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
【断齑画粥】形容贫苦力学。
典出《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公生二岁而孤”原注引宋魏泰《东轩笔录》:“公(范仲淹)少与刘某上长白僧舍脩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塊,早晚取二塊,断齑数十茎,……入少盐,暖而啗之。
如此者三年。
”【鹅湖之会】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
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
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
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在现在的江西省铅山县有一古寺,寺虽不大,貌也不惊人,但却因南宋时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寓居于此,并在这里发生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因而远近闻名。
【分鞋破镜】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为妻,公主有才貌。
陈亡之际,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镜,夫妻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又明陶宗仪《辍耕录·贤妻致贵》载,宋程鹏举被虏于张万户家为奴,娶张所虏宦家女某氏为妻。
妻见程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屡劝程逃亡。
程疑妻受张所使试探自己,即以告张,妻因此被张趕出。
妻临行,脱绣鞋一只换程鞋一只,期望日后执此相见。
后因以“分鞋破镜”喻夫妻分离。
【河东狮子吼】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
惜玉怜香的故事
![惜玉怜香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7ac222faf45b307e87197d7.png)
惜玉怜香的故事
【成语故事】元代歌妓顺时秀天资聪敏,色艺超群,翰林学士王元鼎十分喜欢她。
中书参政阿鲁温也想插一手,借机调戏她,问她他与王元鼎的差异。
顺时秀说:你是宰相,治理国家,辅佐君王,他不如你。
可惜玉怜香方面,你不如王学士。
【典故】相逢没话说,不见却思量,全不肯惜玉怜香,则他那古敝性尚然强。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
【释义】惜、怜:爱怜;玉、香:比喻女子。
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男性对女性
【近义词】惜香怜玉、怜香惜玉
【反义词】喜新厌旧、怜新弃旧
【示例】燮理阴阳,致君泽民,则学士不如参政;嘲风咏月,惜玉怜香,则参政不如学士。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九。
成语故事冰雪聪明
![成语故事冰雪聪明](https://img.taocdn.com/s3/m/bfd4c1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0.png)
成语故事冰雪聪明一、前言成语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两个或更多个汉字组成,代表特定的含义或传达特定的思想。
成语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和历史。
在成语中,有一些与气候和自然现象有关,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冰雪聪明”。
二、成语来源“冰雪聪明”这个成语来源于元朝道士、翻译家和文学家李时中的一篇《道德真经·卷五·孝经》。
在这篇文章中,他描述了一个11岁的男孩,他叫孟星魂。
当时,孟星魂是帝王的学生,他的教师唐玄奘命令他理直气壮地为帝国发声。
孟星魂已经尝试过很多次了,但总是失败了。
他决定利用冬季的天气,将双手浸入冰雪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双手如同钢铁一样坚固,他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
最终,孟星魂成功地为帝国发声,他的教师也对他赞不绝口。
从那时起,人们就用“冰雪聪明”来形容那些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人。
三、成语解释“冰雪聪明”意思是指,通过克服苦难和磨难,懂得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巧,并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巧以实现目标。
这个成语的寓意是告诉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如果愿意付出努力,就会变得更加聪明。
冰雪代表困难和挑战,而聪明则代表智慧、能力和成功。
四、成语运用“冰雪聪明”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在教育、工作和个人发展等方面都能看到它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坚持学习和不断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
在工作中,人们可以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不断地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技能和竞争力。
在个人发展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充实自己和不断探索,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成为更加成功的人。
五、总结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和历史。
其中,成语“冰雪聪明”传达了一种通过克服困难和磨难,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并最终取得成功的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坚持不懈、勇于挑战和不断前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取得成功。
中国历史50字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历史50字成语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549b6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e.png)
中国历史50字成语故事(10篇)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中国历史50字成语故事1千载难逢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
他刻苦自学。
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5岁到京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来又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当时佛教盛行,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
他听说有所寺院里安放着一块佛祖释迎牟尼的遗骨,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里礼拜。
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加以反对。
其中提到,佛教传人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唐宪宗看了这表。
十分恼怒,认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自己作对,而且用历史来影射自己活不长。
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
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力日益削弱。
宪宗执政后,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因此中央政权的统治有所加强。
被贬到潮州的韩愈,针对这一情况,再次给宪宗上了《潮州刺史谢上表》,极力为宪宗歌功颂德,以便重新得到信任,回到朝廷工作。
在这道表中,韩愈恭维宪宗是扭转乾坤的中兴之主,并且建议宪宗到泰山去“封禅”。
封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大典。
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登到山顶筑坛祭天称“封”,在山甫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掸”。
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和汉武帝。
曾举行过这种大典。
韩愈这样建议,是把宪宗当作有杰出贡献的帝王。
韩愈还在这道表中隐约地表示,希望宪宗也让他参加封禅的盛会,并说如果他不能参加这个千年难逢的盛会,将会引为终身的遗憾。
后来,宪宗把他调回京都,让他担任吏部侍郎。
中国历史50字成语故事2安步当车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
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进宫来。
天罗地网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天罗地网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https://img.taocdn.com/s3/m/41d3cc4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76.png)
天罗地网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天罗地网的典故:元代的文人李寿卿创作了一个杂剧,名叫《伍员吹萧》,说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员的一段曲折的故事。
当时楚平王身旁有个很会溜须拍马的人,名叫费无极。
有一次,费无极奉命到秦国去给公子华建迎接新娘,见新娘非常美丽,便怂恿楚平王把她留作自己的妃子。
昏庸好色的楚平王居然照办,抢了自己的儿媳妇。
这件事传开后,便成为楚国一大丑闻。
公子华建的老师伍奢,是个刚正不阿的大臣。
费无极生怕他今后帮助公子惩罚自己,便怂恿楚平王诱杀了伍奢和他的长子。
这样做还不够,费无极又怂恿楚平王把公子华建送到城文去把守边疆。
公子华建出城以后费无极仍不放心,又派人去杀害他。
公子华建得到风声,连夜逃跑。
他知道伍奢的次子伍员在樊城镇守,便赶到那里,告诉了伍员他父兄被杀的情况。
并说费无极已派他的儿子费得雄赶到樊城来骗你回去,然后趁机杀掉你,以绝后患。
伍员听到这些消息,大骂费无极心狠,楚平王无道。
伍员决定采取适当措施对付赶来的费得雄。
过了几天,费得雄果然来到樊城。
见了伍员后,他谎称楚平王因伍员屡立战功,要重加赏赐,请伍员立刻启程回朝,接受赏赐。
伍员故意问道:“我已半年未曾回朝,不知我家父兄是否安康?”费得雄装模作样地说:“你们伍家好生兴旺,父兄都是当朝大官,有哪家比得上!”伍员听了勃然大怒,一把抓住费得雄的衣襟,痛斥道:“你们这伙坏蛋,把我全家杀绝,还无耻地说我伍家兴旺!”费得雄以为伍员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详情,便说自己是冤枉的,要求伍员举出证人来对质。
伍员愤怒地说:“如果不是公子华建来到这里说明内情,道破你这个坏蛋的谎言和我们伍家的惨事,我险些儿被你骗进天罗地网,最后也死不瞑目!”费得雄见伍员对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如此清楚,这才无话可说。
伍员痛打了费得雄一顿,弃官而走。
伍员离开楚国来到吴国,他打扮成一个要饭的,在热闹的街市上吹萧唱曲。
他的曲调哀婉,充满沉痛之音,街上的听众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你的曲调如此的悲痛,你是有什么伤心事吗?”伍员停止演奏,对吴国的群众诉说了自己的身世,他的身世被一些有心人听到,传到了吴王的耳朵里。
和忽必烈有关的成语故事
![和忽必烈有关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14e8af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b.png)
和忽必烈有关的成语故事
忽必烈是蒙古帝国的第五位大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他的统治对中国历史
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与忽必烈有关的两个成语故事。
1. 卧薪尝胆:
相传,在蒙古族的历史中,有一位叫塔塔儿的勇士。
塔塔儿因不满蒙古帝国汉
人的剥削而起义,但最终被抓获。
忽必烈听闻后,不但没有处死他,反而封他为官,还对他进行了演示示众。
在示众的过程中,忽必烈要求塔塔儿躺在炉火上,然后把一块石头放在胸口。
十分聪明的塔塔儿看出了忽必烈的用意,即想通过这种方式考验自己的忍耐力和勇气。
他坚定地躺在了炉火上,丝毫没有示弱之意。
最终忽必烈被他的勇气和坚韧所感动,将其释放。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正是源自于这个故事。
它形容一个人忍受艰苦、历经磨难,以此来增强自己的毅力和坚忍精神。
2. 纸上谈兵:
在历史上,忽必烈下令编写了一部著名的战争军事典籍,名为《纸上谈兵》。
这本书是一本充满理论的兵法书,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指导。
"纸上谈兵"成语源自于这个故事。
它指的是只停留在纸面上讨论,而缺乏实际
经验和实践的人。
这个成语用来警示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注重实践和深入思考,而不应仅凭理论和口头上的空谈。
这些和忽必烈有关的成语故事不仅展示了忽必烈的统治方式和个人品质,还提
醒人们要具备坚韧的意志和实践经验方可成功。
这些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元代成语典故
![元代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cf9c0b6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3.png)
元代成语典故
元代成语典故有以下几个:
1.八面威风:元朝末年,朱元璋带兵攻打元顺帝,拿下集庆,取得了决定性
的胜利。
他与大将徐达着便服渡江,被船夫认出。
船夫喊号子:“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重赏了这个船夫。
2.风中残烛:元代刘因曾将其引为成语“风中残烛”。
刘因,元初容城人。
他非常聪明而且肯下工夫读书,著有《静修集》和《四书集义精要》等。
刘因幼小丧父,一向对母亲很孝敬,后因母亲有病,辞官回家,侍奉母亲。
不久,朝廷又让他去做官,刘因不愿。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母亲已经九十岁了,好比大风中一支快燃尽的蜡烛,在世不久了,我怎么可以去贪图一时的富贵而扔下她不管呢?
3.过河拆桥: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
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
己的人一脚踢开。
4.引狼入室:意为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结果
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想象的麻烦。
这些成语典故都与元代的历史和文化有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价值观。
旗开得胜成语故事
![旗开得胜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a7149e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7.png)
旗开得胜
【成语典故】
元.关汉卿《五侯宴.楔子》(据《元曲选外编》引)
某乃大将李嗣源是也,父乃沙陀李克用是也。
俺父亲手下兵多将广,有五百义儿家将,人人奋勇,个个英雄,端的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自破黄巢,俺父子每累建奇功。
今天下太平,因某父多有功勋,加为忻代石岚鴈门关都招讨天下兵马大元帅,又封为河东晋王之职,手下将论功升赏。
今奉圣人命,为因黄巢手下余党草寇未绝,今奉阿妈将令,差俺五百义儿家将,统领雄兵,收捕草寇。
若得胜回还,圣人再有加官赐赏。
【成语故事】
“旗开得胜”指战旗才一张开,就得到胜利。
这句成语本用在军队开战预期得胜。
如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五侯宴》杂剧中,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说父亲兵多将广,手下人人奋勇善战,并用“旗开得胜”形容兵力之强,一开战就取得胜利。
“旗开得胜”后来也被用来比喻事情才一开始就获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成语故事
《梧桐雨》
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官安禄山犯错该杀,唐明皇不但不杀反而当做亲信,安 禄山与唐明皇的杨贵妃私通。后因与杨贵妃哥哥杨国忠不对眼, 贬职离开京城,最后安禄山造反,唐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 至马嵬驿,军队兵谏请求杀死杨国忠杨贵妃兄妹。明皇无奈, 命贵妃于佛堂中自尽。 后唐明皇返回长安,在西宫悬挂杨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天晚 上,梦见杨贵妃,但被梧桐雨声惊醒,回忆往事,伤感惆怅。
元代成语故事
元曲故事
元曲《梧桐雨》 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元曲故事
《梧桐雨》
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 名字取自白居易《长恨歌》 “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
元曲
《梧桐雨》作者:白朴 《梧桐雨》是白朴杂剧代表作
白朴父亲是明朝末年高官,自幼聪明过人,好学不 倦。七岁时蒙古入侵,与家人失散,受到大诗人元 好问器重、与指导,打下良好文学功底。 白朴个人一帆风顺,但国家大环境让其郁闷不已。 多次拒绝元朝皇帝邀请做官,归隐民间专门从事戏 曲创作。
唐明皇听到梧桐夜雨,引发了一大段心事,这一大段心事的描述 是《梧桐雨》中最出彩的一段。处处创造了文字声响效果,充 分表现了中国文字的魅力。
横枪跃马
释义:指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 战。犹横戈跃马。 出处:《元· 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 “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 马。”